旋转式插头

申请号 CN201310039737.X 申请日 2013-01-31 公开(公告)号 CN103972688A 公开(公告)日 2014-08-06
申请人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 发明人 程修峰;
摘要 一种旋转式插头。该旋转式插头包括底座、第一环形槽结构、第二环形槽结构、第一导电线圈、第二导电线圈、桥接件、正极引脚以及负极引脚;底座具有容置空间;第一环形槽结构设置于容置空间的 侧壁 且具有第一破孔;第二环形槽结构设置于容置空间的侧壁相异第一环形槽结构的 位置 且具有第二破孔;第一导电线圈设置于第一环形槽结构内且具有插入第一破孔的第一突出部;第二导电线圈设置于第二环形槽结构内且具有插入第二破孔的第二突出部;桥接件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各引脚的第一端突出桥接件的底面,各引脚的第二端突出桥接件的侧面且活动地插入相应的环形槽结构以 接触 相应的导电线圈。本 发明 结构简单、操作容易。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插头,该旋转式插头包括:
一底座,该底座具有一容置空间;
一第一环形槽结构,该第一环形槽结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侧壁,该第一环形槽结构具有一第一破孔;
一第二环形槽结构,该第二环形槽结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侧壁相异该第一环形槽结构的位置,该第二环形槽结构具有一第二破孔;
一第一导电线圈,该第一导电线圈设置于该第一环形槽结构内,该第一导电线圈具有一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插入该第一破孔;
一第二导电线圈,该第二导电线圈设置于该第二环形槽结构内,该第二导电线圈具有一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插入该第二破孔;
一桥接件,该桥接件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一正极引脚,该正极引脚的一第一端突出该桥接件的底面,该正极引脚的一第二端突出该桥接件的侧面且活动地插入该第一环形槽结构以接触该第一导电线圈;以及一负极引脚,该负极引脚的一第一端突出该桥接件的该底面,该正极引脚的一第二端突出该桥接件的该侧面且活动地插入该第二环形槽结构以接触该第二导电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插头,其中该桥接件为一圆柱体,该容置空间为一圆形内凹空间,该圆柱体以松配合方式可旋转地插入该圆形内凹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插头,其中该第一环形槽结构的一深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一导电线圈的一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插头,其中该第一环形槽结构的两内侧壁夹持该正极引脚的该第二端,以防止该桥接件脱离该容置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插头,该旋转式插头还包括:
一限位件,该限位件设置于该底座和该桥接件上,用以防止该桥接件脱离该容置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插头,其中该第一突出部的一长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一破孔的一深度,以使该第一突出部穿过该第一破孔且突出该底座的外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插头,其中该正极引脚的该第二端相对该桥接件的该底面的距离实质上相异于该负极引脚的该第二端相对该桥接件的该底面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插头,该旋转式插头还包括:
一第三环形槽结构,该第三环形槽结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侧壁相异该第一环形槽结构与该第二环形槽结构的位置,该第三环形槽结构具有一第三破孔;
一第三导电线圈,该第三导电线圈设置于该第三环形槽结构内,该第三导电线圈具有一第三突出部,该第三突出部插入该第三破孔;以及
一接地引脚,该接地引脚的一第一端突出该桥接件的该底面,该接地引脚的一第二端突出该桥接件的该侧面且活动地插入该第三环形槽结构以接触该第三导电线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插头,其中该接地引脚的该第二端相对该桥接件的该底面的距离实质上相异于该正极引脚与该负极引脚的各第二端相对该桥接件的该底面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插头,该旋转式插头还包括:
一连接缆线,该连接缆线具有一第一支线、一第二支线及一第三支线,该第一支线、该第二支线及该第三支线分别电连接于该正极引脚、该负极引脚与该接地引脚的各第二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式插头,该旋转式插头还包括:
一包覆件,该包覆件设置于该底座的外表面,该连接缆线的各支线穿设该包覆件以电连接该正极引脚、该负极引脚和该接地引脚的各第二端。

说明书全文

旋转式插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头,尤指一种可转动引脚的旋转式插头。

背景技术

[0002] 电子产品的普及化带动相关产业兴起及服务质量的提升,使用者对于产品的操作性和方便性要求更高。消费性电子产品一般具有可让使用者随身携带的特性,除了加大内置电池的储电效能,另外就是使用外接式插头让消费者可随时随地补充电,以延长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传统插头的引脚为固定样式,若插头与插座的度不适配,使用者需扭曲传统插头的连接缆线以调整引脚角度来配合插座,其使用较为不便,且连接缆线易因过度弯折而损毁。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方便调整引脚角度的插头,即为相关电子零件产业的发展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转动引脚的旋转式插头,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4] 本发明公开一种旋转式插头,该旋转式插头包括一底座、一第一环形槽结构、一第二环形槽结构、一第一导电线圈、一第二导电线圈、一桥接件、一正极引脚以及一负极引脚;该底座具有一容置空间;该第一环形槽结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侧壁,该第一环形槽结构具有一第一破孔;该第二环形槽结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侧壁相异该第一环形槽结构的位置,该第二环形槽结构具有一第二破孔;该第一导电线圈设置于该第一环形槽结构内,该第一导电线圈具有一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插入该第一破孔;该第二导电线圈设置于该第二环形槽结构内,该第二导电线圈具有一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插入该第二破孔;该桥接件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正极引脚的一第一端突出该桥接件的底面,该正极引脚的一第二端突出该桥接件的侧面且活动地插入该第一环形槽结构以接触该第一导电线圈;该负极引脚的一第一端突出该桥接件的该底面,该正极引脚的一第二端突出该桥接件的该侧面且活动地插入该第二环形槽结构以接触该第二导电线圈。
[0005] 本发明还公开该桥接件为一圆柱体,该容置空间为一圆形内凹空间。该圆柱体以松配合方式可旋转地插入该圆形内凹空间。
[0006] 本发明还公开该第一环形槽结构的一深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一导电线圈的一厚度。
[0007] 本发明还公开该第一环形槽结构的两内侧壁夹持该正极引脚的该第二端,以防止该桥接件脱离该容置空间。
[0008] 本发明还公开该旋转式插头还包含有一限位件,设置于该底座和该桥接件上,用以防止该桥接件脱离该容置空间。
[0009] 本发明还公开该第一突出部的一长度实质上大于该第一破孔的一深度,以使该第一突出部穿过该第一破孔且突出该底座的外表面。
[0010] 本发明还公开该正极引脚的该第二端相对该桥接件的该底面的距离实质上相异于该负极引脚的该第二端相对该桥接件的该底面的距离。
[0011] 本发明还公开该旋转式插头还包含有一第三环形槽结构、一第三导电线圈以及一接地引脚。该第三环形槽结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的侧壁相异该第一环形槽结构与该第二环形槽结构的位置,且该第三环形槽结构具有一第三破孔。该第三导电线圈设置于该第三环形槽结构内。该第三导电线圈具有一第三突出部,用以插入该第三破孔。该接地引脚的一第一端突出该桥接件的该底面,该接地引脚的一第二端突出该桥接件的该侧面且活动地插入该第三环形槽结构以接触该第三导电线圈。
[0012] 本发明还公开该接地引脚的该第二端相对该桥接件的该底面的距离实质上相异于该正极引脚与该负极引脚的各第二端相对该桥接件的该底面的距离。
[0013] 本发明还公开该旋转式插头还包含有一连接缆线。该连接缆线具有一第一支线、一第二支线及一第三支线,分别电连接于该正极引脚、该负极引脚与该接地引脚的各第二端。
[0014] 本发明还公开该旋转式插头还包含有一包覆件,设置于该底座的外表面。该连接缆线的各支线穿设该包覆件以电连接该正极引脚、该负极引脚和该接地引脚的各第二端。
[0015] 本发明的旋转式插头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的优点。使用者可预先调整好桥接件的转动角度,以将旋转式插头可轻松地插入位于狭小区域、没有足够回转空间的插座,故本发明的产品具较佳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插头的组件分解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插头的组立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桥接件与底座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插头的结构剖视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插头在另一视角的结构剖视图。
[0021]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2] 10 旋转式插头 12 底座
[0023] 14 第一环形槽结构 141 第一破孔
[0024] 143 内侧壁 16 第二环形槽结构
[0025] 161 第二破孔 18 第三环形槽结构
[0026] 181 第三破孔 20 第一导电线圈
[0027] 201 第一突出部 22 第二导电线圈
[0028] 221 第二突出部 24 第三导电线圈
[0029] 241 第三突出部 26 桥接件
[0030] 261 底面 263 侧面
[0031] 28 正极引脚 281 第一端
[0032] 283 第二端 30 负极引脚
[0033] 301 第一端 303 第二端
[0034] 32 接地引脚 321 第一端
[0035] 323 第二端 34 连接缆线
[0036] 341 第一支线 342 第二支线
[0037] 343 第三支线 36 包覆件
[0038] 38 容置空间 40 限位件
[0039] D1 深度 D2 深度
[0040] L1 长度 L2 长度
[0041] T 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旋转式插头10的组件分解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插头10的组立图。旋转式插头10可为一电子产品的电源插头,用来连接电源供应器的插座以接收电力。旋转式插头10包含有一底座12、一第一环形槽结构14、一第二环形槽结构16、一第三环形槽结构18、一第一导电线圈20、一第二导电线圈22、一第三导电线圈24、一桥接件26、一正极引脚28、一负极引脚30、一接地引脚32、一连接缆线34以及一包覆件36。底座12具有一容置空间38。多个环形槽结构彼此分开不交错,以上下排列方式分别设置在容置空间38的内侧壁。
[0043] 如图1所示,第一导电线圈20具有一第一突出部201,第一导电线圈20设置在第一环形槽结构14内,且第一突出部201插入第一环形槽结构14的第一破孔141。第二导电线圈22具有一第二突出部221,第二导电线圈22设置在第二环形槽结构16内,且第二突出部221插入第二环形槽结构16的第二破孔161。第三导电线圈24具有一第三突出部241,第三导电线圈24设置在第三环形槽结构18内,且第三突出部241插入第三环形槽结构18的第三破孔181。因此多个导电线圈没有互相接触,可避免各导电线圈与相对应引脚导通时因短路造成电子产品损毁。
[0044] 请参阅图1至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桥接件26与底座12的示意图。桥接件26为圆柱体,底座12的容置空间38为圆形的内凹空间,因此桥接件26以松配合方式插入容置空间38,使得桥接件26可相对底座12轴向转动。各引脚分别设置于桥接件26上不同位置处。如图3所示,正极引脚28的第一端281突出桥接件26的底面261,且正极引脚28的第二端283突出桥接件26的侧面263。负极引脚30的第一端301突出底面261,且负极引脚30的第二端303突出侧面263。接地引脚32的第一端321突出底面261,且接地引脚
32的第二端323突出侧面263。桥接件26设置于容置空间38的内部时,正极引脚28的第二端283以可滑动方式插入第一环形槽结构14以接触第一导电线圈20,负极引脚30的第二端303以可滑动方式插入第二环形槽结构16以接触第二导电线圈22,接地引脚32的第二端323以可滑动方式插入第三环形槽结构18以接触第三导电线圈24,故无论桥接件26相对底座12旋转到何种角度,各引脚皆可保持与相对应导电线圈的电性连接。
[0045] 此外,如图1所示,连接缆线34还具有第一支线341、第二支线342及第三支线343。第一支线341经由第一突出部201电连接于正极引脚28,第二支线342经由第二突出部221电连接于负极引脚30,第三支线343经由第三突出部241电连接于接地引脚32。当本发明的旋转式插头10结合电源插座时,电力可依序经由引脚、导电线圈与连接缆线而传送到配置旋转式插头10的电子产品上。为了外观美化与安全保护,本发明还将包覆件36设置在底座12的外表面且覆盖前述破孔的位置。连接缆线34将其各支线穿设包覆件36以电连接各相应引脚的第二端,使得连接缆线34与引脚的连接处可为绝缘体(包覆件36)覆盖,以达到防止漏电及避免外力碰撞而造成连接缆线34与引脚的连接处损坏。
[0046]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插头10的结构剖视图。旋转式插头10的桥接件26可视使用者喜好任意地相对底座12旋转,故正极引脚28、负极引脚30与接地引脚32所突出桥接件26的侧面263的位置呈现具高低落差的排列,以防止相邻引脚意外电导通而造成短路。如图4所示,正极引脚28的第二端283相对桥接件26的底面261的距离实质上相异(可大于或小于)负极引脚30的第二端303相对底面261的距离,且接地引脚32的第二端323相对底面261的距离实质上相异(可大于或小于)第二端283和第二端303相对底面261的距离。举例来说,正极引脚28的第二端283的位置最低,接地引脚32的第二端323的位置最高,而负极引脚30的第二端303则介于正极引脚28与接地引脚32之间。
[0047] 如图4所示,第一突出部201的长度L1较佳地可大于第一破孔141的深度D1。第一突出部201穿过第一破孔141后,突出于底座12的外表面,便于使用者将第一导电线圈20电连接于连接缆线34,最后可再用包覆件36覆盖在第一突出部201和连接缆线34的连接处以提供保护作用。第二突出部221及第三突出部241与第二破孔161和第三破孔181的结构比例可实质上相同于第一突出部201与第一破孔141的结构比例;或者突出部的长度可小于破孔的深度,且导电线圈插入破孔内以电连接突出部,其视设计需求而定,故此不再详加叙明。
[0048]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式插头10在另一视角的结构剖视图。本发明的各导电线圈可稳固地设置于相应环形槽结构内,且无论桥接件26相对底座12的旋转角度为何,各引脚皆可维持与相应导电线圈的电性接触关系。举例来说,第一环形槽结构14的深度D2可实质上大于第一导电线圈20的厚度T,使得第一导电线圈20紧密贴附在第一环形槽结构14底面。接着,当桥接件26装入容置空间38时,正极引脚28的第二端283可插入第一环形槽结构14并抵接在第一导电线圈20上。其中第二端283外凸于桥接件26的侧面263的长度L2较佳地可为深度D2和厚度T的差值,使得第二端283以可滑动方式紧密卡合于第一环形槽结构14内。换句话说,第一环形槽结构14的两内侧壁143夹持正极引脚28的第二端283的上下两侧,可有效限制桥接件26相对底座12的移动,意即防止桥接件26脱离容置空间38。其他环形槽结构、导电线圈和引脚的尺寸比例亦如同前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一一加以说明。
[0049]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旋转式插头10还可选择性另包含一限位件40,其设置在底座12与桥接件26上。限位件40固设于底座12,例如以螺丝或铆钉方式固定。限位件40以非固方式止挡桥接件26,例如限位件40可活动地抵靠在桥接件26的底面261,使桥接件
26仍可相对底座12旋转,以及相对限位件40产生滑动。如此一来,限位件40可搭配引脚插入环形槽结构的组合,有效避免桥接件26脱离底座12的容置空间38。
[0050]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旋转式插头将数个导电线圈间隔地设置在底座的各环形槽结构内,正极引脚、负极引脚和接地引脚所突出桥接件的侧面的第二端亦呈现实质上相同的高低落差排列,因此桥接件可沿着其轴向(圆柱体的纵向轴)相对底座旋转,以调整正极引脚、负极引脚与接地引脚的指向角度。当使用者欲将本发明的旋转式插头连接到壁面插座时,若旋转式插头的各引脚的初始角度不符合壁面插座的各插孔的位置,使用者可手动地旋转桥接件,将桥接件转动到各引脚的初始角度符合于壁面插座的各插孔位置,就能方便地将本发明的旋转式插头结合壁面插座。换句话说,使用者不需转动旋转式插头的本体(意即底座)。在调整旋转式插头使各引脚能进入插座的插孔时,底座及连接缆线没有弯曲变形,只有桥接件相对底座产生轴向旋转,故本发明具有较佳的操作便利性。
[0051] 相比较先前技术,本发明的旋转式插头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的优点。使用者可预先调整好桥接件的转动角度,以将旋转式插头可轻松地插入位于狭小区域、没有足够回转空间的插座,故本发明的产品具较佳市场竞争力。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