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缆容纳部分的支撑装置

申请号 CN200410092967.3 申请日 2004-11-12 公开(公告)号 CN1617064A 公开(公告)日 2005-05-18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芝; 发明人 中村博; 木藤新一;
摘要 一种 支撑 装置(2)具有:第一 外壳 (10)、以可移除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外壳(10)的第二外壳(11)、以及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11)的 电缆 (12)。所述第二外壳(11)具有当其支撑所述第一外壳(10)时用以容纳所述电缆(12)的电缆容纳器(70)。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撑装置,包括:
第一外壳(10);
以可移除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外壳(10)的第二外壳(11);以及
用以连接所述第一外壳(10)和第二外壳(11)的电缆(12),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11)具有当其支撑所述第一外壳(10) 时用以容纳所述电缆(12)的电缆容纳部分(70)。
2.依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10) 具有以可移除的方式支撑电子设备(1)的台(15),以及连接器(29), 所述连接器(29)被设在台(15)上并且电子设备(1)以可移除的方 式与之相连接。
3.依照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外壳(11) 具有主体(40)和接收第一外壳(10)的支撑部分(41),所述支撑部 分(41)可在可调节的度下相对于主体(40)直立。
4.依照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40) 具有用于扩展电子设备(1)的功能的功能扩展部分(42、43)。
5.依照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缆(12) 将连接器(29)与功能扩展部分(42、43)电连接,并且从第一和第 二外壳(10、11)中被拉出。
6.依照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缆容纳部 分(70)是透明的并且具有电缆引入孔(71),所述电缆引入孔(71) 在支撑部分(41)中开口。
7.依照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缆容纳部 分(70)具有通过托盘支撑部分(41)突出到与电缆引入孔(71)相 对的侧部的突起端(70a),突起端(70a)被关闭。
8.依照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缆容纳部 分(70)具有连接在电缆引入孔(71)与突起端(70a)之间的一对侧 壁(72a、72b),并且电缆(12)以可移除的方式被插入在电缆容纳部 分(70)的侧壁(72a、72b)之间。
9.依照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缆容纳部 分(70)的侧壁(72a、72b)在其内表面上具有电缆(12)的圆周表 面可滑动地与之相接触的多个突起(75),突起(75)从电缆容纳部分 (70)的突起端(70a)延伸到电缆引入孔(71)并且以间隔的方式被 布置。
10.依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缆(12) 具有多个信号线(60)和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覆盖信号线(60)的保 护管(63),并且电缆容纳部分(70)是用透明合成树脂制成的。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于将电子设备(诸如便携式电脑)与外部设备相连 接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诸如便携式电脑)中,轻便性方面的优势是提升产 品的商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便携式电脑的外壳被设计得较薄并 且简洁。因此,在外壳中不可能为用于连接于外部设备、多重驱动等 的多个连接器提供充足的空间。
着重于轻便性的便携式电脑安装有扩展连接器。扩展连接器用于 将便携式电脑连接于被称作停靠站的扩展设备。扩展设备的使用可使 得便携式电脑执行与台式电脑等效的功能。
传统的扩展设备包括:托盘,所述托盘以可移除的方式支撑便携 式电脑;具有多个连接于各种外部设备的辅助连接器的电缆平台;以 及在所述托盘与所述电缆平台之间延伸的接口电缆。所述接口电缆在 各端处具有连接器。一个连接器被电连接于所述托盘。另一个连接器 被电连接于所述电缆平台。
因此,当将便携式电脑放置在所述托盘上时,信号通道(诸如用 于传输便携式电脑和电缆平台的逻辑地址和各种控制信号的数据总 线)通过接口电缆相互电连接。例如,美国专利No.6,407,914B1披露 了这样一种扩展设备。
在上述美国专利中所披露的扩展设备中,所述接口电缆被暴露于 所述托盘和所述电缆平台的外部。由于所述接口电缆总是裸露的,因 此所述扩展设备看起来不好看。
而且,由于所述接口电缆的配线路线没有被固定,因此例如当随 身携带所述扩展设备时,所述接口电缆可被缠绕在外围物品周围或碰 到外围物品。这可能成为导致接口电缆变形或断裂的原因,并且所述 接口电缆要求小心地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设备,所述支撑设备可将电缆 储存在固定位置中,因此其看起来较为整洁并且可防止电缆变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支撑装置包括:第 一外壳、以可移除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外壳的第二外壳、以及用以连 接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电缆。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当其支撑所述 第一外壳时用以容纳所述电缆的电缆容纳部分。
依照本发明,由于电缆未裸露,因此所述支撑装置看起来较为整 洁。而且,当第一外壳支撑第二外壳时,由于电缆的位置或配线路线 被固定,因此防止电缆变形或损坏。
在以后的描述中将阐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并且可从所述 描述中部分地明白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 践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通过下文中具体指明的工具和组合 可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包含在本发明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 例,并且与以上所给出的总体描述和以下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 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支撑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示出 了停靠托盘和停靠基底相互分离的一种状态;
图2是本发明该实施例所涉及的支撑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了 停靠托盘被连接于停靠基底的一种状态;
图3是本发明该实施例所涉及的支撑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示出了 便携式电脑被布置在连接于停靠基底的停靠托盘上的一种状态;
图4是停靠托盘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以连接本发明该实施例所涉 及的基底和转台的连接结构;
图5是本发明该实施例所涉及的停靠托盘的透视图;
图6是本发明该实施例所涉及的停靠基底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该实施例所涉及的停靠基底的截面图,示出了用以 连接主体和托盘支撑部分的连接结构;
图8是本发明该实施例所涉及的停靠基底的透视图,示出了用以 连接主体和托盘支撑部分的连接结构;
图9是本发明该实施例所涉及的停靠基底的透视图,示出了主体 的突起与止动器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0是本发明该实施例所涉及的电缆和电缆容纳器的截面图;以 及
图11是沿图6中的线A-A所截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示出了用作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例的便携式电脑1、以及用 于扩大便携式电脑1的功能的支撑装置2。
便携式电脑1包括主单元3和显示单元4。主单元3包含主要结 构元件,诸如CPU和硬盘驱动器(未示出)。主单元3在其上表面上 具有键盘5并且在其底表面上具有扩展连接器6,如图4中所示的。
显示单元4包含输入板7。输入板7具有输入表面7a以便于使用 输入笔执行输入操作。输入表面7a通过形成在显示单元4正表面中的 开口8暴露于显示单元4的外部。
显示单元4通过铰链(未示出)与主单元3相连接。显示单元4 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可转动,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显示单元4直 立以露出键盘5,在所述关闭位置中显示单元4平放以便于从上方覆 盖键盘5。而且,在打开位置中显示单元4可围绕竖直轴转动180度。
当在打开位置中使得显示单元4转动180度然后使其转动到关闭 位置时,显示单元4搁置在主单元3上,其中输入表面7a指向上方。 在该姿势中,便携式电脑1被设定为笔输入模式。
支撑装置2包括用作第一外壳的停靠托盘10、用作第二外壳的停 靠基底11以及挠性电缆12。
如图4和图5中所示的,停靠托盘10包括基底14,所述基底14 被布置在平安装表面13上,诸如书桌上。它还包括转台15,所述 转台15以可移除的方式接收便携式电脑1。
基底14具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台支撑部分16。台支撑部分16为 扁平的矩形盒,所述矩形盒向下开口并且具有后壁16a、上壁16b以 及左右侧壁16c。台支撑部分16的上壁16b朝向停靠托盘10的前部 向下倾斜。环形凹槽部分17被形成在上壁16b的上表面的中心部分中。
如图5中所示的,一对第一接合部分19a和19b被形成在由台支 撑部分16的后壁16a与左右侧壁16c所限定的拐部分中。第一接合 部分19a和19b被形成为凸缘并且从侧壁16c处向侧面突出。一对第 二接合部分20a和20b被形成在台支撑部分16的前端部分中。第二接 合部分20a和20b被形成为凸缘并且从侧壁16c处向侧面突出。第一 和第二接合部分19a、19b、20a和20b分别被布置在台支撑部分16 的四个拐角部分处。
台支撑部分16的下端由金属制成的底板21覆盖。底板21具有四 个舌状部分23。舌状部分23分别由台支撑部分16的第一和第二接合 部分19a、19b、20a和20b覆盖。将与安装表面13相接触橡胶腿 24分别被形成在舌状部分23上。
基底4在其内部中具有电缆容纳室22。电缆容纳室22被形成在 底板21与台支撑部分16之间。第一电缆出口25被形成在台支撑部分 16的后端部分中。第一电缆出口25位于后壁16a与底板21所限定的 拐角部分处,并且朝向电缆容纳室22开口。
转台15为扁平矩形盒,所述转台15具有相当于便携式电脑1的 主单元3的尺寸。转台15具有主单元3以可移除的方式安装于其上的 扁平安装表面27,以及与安装表面27相对的底表面28。继电器连接 器29和一对弹射部件30a和30b被布置在安装表面27的中央部分中。 当将主单元3安装于安装表面27上时,继电器连接器29以可移除的 方式与主单元3的扩展连接器6相连接。
弹射部件30a和30b用于将主单元3从安装表面27中推出。弹射 部件30a和30b在主单元3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分离。继电器连接器29 位于弹射部件30a和30b之间。弹射部件30a和30b由转台15支撑, 从而在其中它们略微从安装表面27中突出的待用位置与其中它们大 部分从安装表面27中突出的弹射位置之间可移动。弹射部件30a和 30b通常被控制在待用位置处。
在主单元3被布置在安装表面27上的状态中,当使得弹射部件 30a和30b从待用位置移动到弹射位置时,使得弹射部件30a和30b 推动主单元3的底表面。因此,主单元3被推离安装表面27,从而解 除了扩展连接器6与继电器连接器29之间的连接。
如图4中所示的,环形突起31被形成在转台15的底表面28的中 央部分中。突起31被适配于台支撑部分16的凹槽部分17中。转台 15的突起31通过中空铰轴32与台支撑部分16的凹槽部分17相连接。 转台15可围绕铰轴32转动90度。
换句话说,转台15可在第一转动位置与第二转动位置之间转动。 在第一转动位置中,例如,当处于笔输入模式下的便携式电脑1被安 装在安装表面27上时,便携式电脑1的输入表面7a处于景设计状 态。在第二转动位置中,当处于笔输入模式下的便携式电脑1被安装 在安装表面27上时,便携式电脑1的输入表面7a处于肖像设计状态。 通过定机构(未示出)将转台15锁定在每个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 动位置处。
用于搬运的手柄杆34与转台15的一个端部相连接。手柄杆34 基本与转台15的一侧平行。弹出控制杆35和锁定解除杆36被布置在 手柄杆34与转台15的侧部所围绕的区域中。弹出控制杆35被布置在 手柄杆34的一端处。锁定解除杆36被布置在手柄杆34的另一端处。
弹出控制杆35与安装表面27上的弹射部件30a和30b结合操作。 通过操纵弹出控制杆35使得弹射部件30a和30b从待用位置移动到弹 射位置。锁定解除杆36与转台15的锁定机构结合操作。通过操纵锁 定解除杆36而解除转台15的锁定。
如图2、3和6中所示的,停靠基底11包括将被布置在安装表面 13上的主体40以及与主体40相连接的托盘支撑部分41。主体40包 含由例如CD-ROM驱动和DVD-ROM驱动的整体构成的多重驱动 42。而且,主体40装有多个连接器43,诸如PS2、串连、并联和USB 连接器。连接器43用于与外围设备相连接,所述外围设备例如为软盘 驱动机构和打印机。它们都被布置在主体40的后表面和侧表面上。在 该实施例中,多重驱动42和连接器43构成了用于扩展便携式电脑1 的功能的功能扩展部分。
主体40包括向上突出的突起44。突起44具有前表面44a和后表 面44b。前表面44a朝向主体40的前端向下倾斜。后表面44b朝向主 体40的后端向下倾斜。因此,突起44逐渐变细到主体40上的一点。
狭缝45被形成在突起44的顶部上。狭缝45沿主体40的宽度方 向被布置在中间,并且沿主体40的深度方向延伸。狭缝45在突起44 的前表面44a和后表面44b中开口。
如图2中所示的,第二电缆出口46被形成在突起44的前表面44a 的中央部分中。第二电缆出口46朝向主体40的内部开口并且被布置 在狭缝45的前端部分中。
托盘支撑部分41以可移除的方式支撑停靠托盘10并且具有扁平 中空盒的形状。托盘支撑部分41在主体40上方直立。如图6到图8 中所示的,托盘支撑部分41的下端部分通过一对铰轴47(只示出了 一个轴)与主体40的前端部分相连接。铰轴47在主体40的宽度方向 上被水平地布置并且相互分离,其中狭缝45被插在它们之间。
每个铰轴47都具有第一轴部分47a和第二轴部分47b。第一和第 二轴部分47a和47b被同轴地连接。用于限制铰轴47的自由转动的制 动被施加于连接部分。通过螺丝48将铰轴47的第一轴部分47a固 定于主体40的前端部分。通过螺丝49将铰轴47的第二轴部分47b 固定于托盘支撑部分41的下端部分。
通过上述结构,托盘支撑部分41可在第一倾斜位置与第二倾斜位 置之间转动,在第一倾斜位置中,托盘支撑部分41沿突起44的前表 面44a倾斜,在第二倾斜位置中,托盘支撑部分41被提升得离开突起 44的前表面44a。可通过托盘支撑部分41的铰轴47将支撑部分41 保持在第一与第二倾斜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中。
因此,当将笔输入模式下的便携式电脑1布置在连接于托盘支撑 部分41的停靠托盘10上时,可自由地改变便携式电脑1的倾斜角, 以使得操作者可容易且满意地注视便携式电脑1的输入表面7a。
如图7-9中所示的,托盘支撑部分41具有一对止动器51。止动 器51限制托盘支撑部分41的过度转动。止动器51被布置在托盘支撑 部分41的左端部分和右端部分处,并且在托盘支撑部分41与主体40 之间延伸。每个止动器51都是由金属带板制成的并且被弯曲以便于关 于作为圆心的铰轴47形成一弧形。
止动器51具有第一端部51a和第二端部51b。第一端部51a被引 入到托盘支撑部分41的内部中并且被固定于从托盘支撑部分41的内 表面突出的隆起部分52。止动器51的第二端部51b通过在突起44的 前表面44a中开口的通孔53被引入到突起44的内部中。
向上弯曲的接合部分54被形成在止动器51的第二端部51b处。 当托盘支撑部分41到达第二倾斜位置时,接合部分54与通孔53的开 口边缘相接合。因此,限制了托盘支撑部分41的转动,从而使其被保 持在第二倾斜位置处。
托盘支撑部分41具有接收停靠托盘10的基底14的前表面56。 前表面56比基底14宽。一对托盘接收器57和58被形成在前表面56 的每个左右侧部上。每侧上的托盘接收器57和58沿前表面56的高度 方向相互分离。每个托盘接收器57和58都从前表面56处突出以便于 朝向前表面56的下端向下倾斜。向上开口的接合槽59被形成在每个 托盘接收器57和58的上端上。
图2和图3示出了停靠托盘10被安装在托盘支撑部分41的前表 面56上的一个状态。当使得停靠托盘10沿从托盘支撑部分41的顶部 到底部的方向在前表面56上滑动时,它与托盘支撑部分41相连接。 更具体地说,基底14的台支撑部分16进入到托盘接收器57和58之 间的间隙中,并且基底14的四个拐角部分处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 19a、19b、20a和20b在托盘接收器57和58的顶端处与接合槽59相 接合。
因此,停靠托盘10通过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19a、19b、20a和 20b由托盘支撑部分41以可移除的方式支撑,并且基底14的四个拐 角处的橡胶腿24与前表面56相接触。
电缆12在停靠托盘10和停靠基底11之间延伸。如图10中所示 的,电缆12包括多个信号线60、绝缘层61、内部防护层62a、外部 防护层62b以及保护管63。
信号线60使得停靠托盘10的继电器连接器29与停靠基底11的 功能扩展部分电连接。绝缘层61覆盖信号线60,从而将它们扎为 一体。内部防护层62a和外部防护层62b从外部双重地覆盖绝缘层61。 保护管63是用透明合成树脂制成的并且覆盖外部防护层62b。因此, 该实施例的电缆12大约为10mm厚。
如图4中所示的,电缆12的一端通过第一电缆出口25被引入到 基底14中的电缆容纳室22中,并且通过铰轴32的中空部分被进一步 引入到转台15中。电缆12的信号线60与转台15的继电器连接器29 相连接。
电缆12被插入其中的电缆导向器65被设在第一电缆出口25处。 电缆导向器65引导从第一电缆出口25中被引出的电缆12并且以可转 动的方式由停靠托盘10的台支撑部分16支撑。
如图1和2中所示的,电缆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缆出口46被 引入到主体40的内部中。电缆12的信号线60与多重驱动42和连接 器43相连接。电缆12被插入其中的电缆导向器66被设在第二电缆出 口46处。电缆导向器66引导从第二电缆出口46中被引出的电缆12 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由停靠基底11的主体40支撑。
如图1中所示的,狭缝状开口67被形成在托盘支撑部分41的前 表面56的中央部分中。开口67沿托盘支撑部分41的高度方向延伸。 开口67的下端在托盘支撑部分41的下端处开口。第二电缆出口46 位于开口67下端的正下方。
用作电缆容纳部分的电缆容纳器70与托盘支撑部分41相连接。 电缆容纳器70是用例如透明的聚酸酯树脂材料制成的,并且它具有 扁平盒的形状,在一端处具有电缆引入孔71。电缆容纳器70被适配 在托盘支撑部分41的开口67中。电缆容纳器70的电缆引入孔71在 托盘支撑部分41的前表面56中开口。
如图3和图6中所示的,电缆容纳器70具有从托盘支撑部分41 处向后突出的突起端70a。电缆容纳器70的突起端70a面对电缆引入 孔71。突起端70a被弯曲为弧形,并且不会被打开而是被关闭于支撑 装置2的外部。突起端70a的下端进入到主体40的狭缝45。
电缆容纳器70具有在电缆引入孔71和突起端70a之间连接的一 对侧壁72a和72b。侧壁72a和72b以其中具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相 互面对。电缆12以可移除的方式插入于其中的容纳室73被形成在侧 壁72a和72b之间。容纳室73与电缆引入孔71相通。
如图10和11中所示的,多个肋状突起75与突起端70a的内表面 以及电缆容纳器70的内表面72a和72b整体形成。突起75从突起端 70a延伸到电缆引入孔71,并且以其中具有一定距离的方式相互平行 地布置。突起75被暴露于容纳室73中并且其顶端可滑动到与保护管 63,即,电缆12的圆周表面相接触。
可以两种模式使用上述结构的支撑装置2。在第一模式中,如图1 中所示的,将停靠托盘10从停靠基底11上拆卸下来,并且在将其安 装在停靠托盘10上的状态下使用便携式电脑1。在第二模式中,将停 靠托盘10与停靠基底11相连接,并且在将其安装在停靠托盘10上的 状态下使用便携式电脑1。
当在第一模式下使用支撑装置2时,停靠托盘10以及停靠基底 11被布置在安装表面13上并且比停靠基底11更靠近于操作者。因此, 电缆12从停靠基底11的前端部分处被引导到安装表面13上的停靠托 盘10的后端部分。
当安装表面13上的停靠托盘10被提起并且更靠近于停靠基底11 的托盘支撑部分41时,电缆12被提升到安装表面13的上方。随着电 缆12的该移动,停靠基底11的电缆导向器66向上转动并且从第二电 缆出口46中引出的电缆12被引入到电缆引入孔71的下端。
当使得停靠托盘10移动到它面对托盘支撑部分41的前表面56 的位置时,电缆12从电缆引入孔71的下端被顺序地插入到电缆容纳 器70的容纳室73中。此时,停靠托盘10的第一电缆出口25面对电 缆引入孔71的上端部分,从而从出口25导出的电缆12被向下拉。因 此,位于第一电缆出口25处的电缆导向器65向下转动并且从出口25 中被引出的电缆12从电缆引入孔71的上端被顺序地插入到电缆容纳 器70的容纳室73中。
在第二模式中,其中停靠托盘10被安装在托盘支撑部分41的前 表面56上,基底14的四个拐角处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分19a、19b、 20a和20b与托盘接收器57和58的接合槽59相接合。随着该接合, 从停靠托盘10的第一电缆出口25中被引出的电缆12从电缆引入孔 71的上端部分被引导到电缆容纳器70的容纳室73中。此时,从停靠 基底11的第二电缆出口46中被引出的电缆12从电缆引入孔71的下 端部分被插入到电缆容纳器70的容纳室73中。
因此,在停靠托盘10与停靠基底11之间延伸的电缆12被容纳在 电缆容纳器70的容纳室73的内部中,因此它沿电缆容纳器70的突起 端70a弯曲为弧形。
依照上述实施例,在第二模式中,其中停靠托盘10被安装在停靠 基底11的托盘支撑部分41上,在停靠托盘10与停靠基底11之间延 伸的电缆12被容纳在电缆容纳器70的容纳室73的内部中。因此电缆 12没有裸露并且支撑装置2看起来较为整洁。
而且,电缆12由电缆容纳器70保护并且被保持在固定位置和姿 势中。因此,即使支撑装置2移动,电缆12也不会缠绕在外围物品周 围或碰到外围物品。因此,防止电缆12变形或损坏。
另外,由于电缆容纳器70是用透明合成树脂制成的,因此可通过 电缆容纳器70的突起端70a、侧壁72a和72b看到电缆12。因此,可 从外部观察插入到电缆容纳器70内部的容纳室73中的电缆12的移动 过程。因此,在将其插入到容纳室73中时可防止电缆12例如扭曲或 弯曲。
由于电缆12的保护管63和电缆容纳器70都是用合成树脂制成 的,如果使得保护管63与电缆容纳器70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的话,前 者可快速地粘在后者上。在这种情况中,当电缆12被插入到电缆容纳 器70中时,在电缆12与电缆容纳器70之间的接触部分中产生较大的 滑动阻力,从而电缆12不能在电缆容纳器70中容易地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从突起端70a延伸到电缆引入孔71的突起75 被形成在电缆容纳器70的面对容纳室73的内表面上。因此,当将其 引入到电缆容纳器70中以及将其从电缆容纳器70中拉出时,电缆12 的保护管63仅与突起75的顶端相接触。换句话说,电缆12的保护管 63局部未与侧壁72a和72b的内表面接触。
因此,防止保护管63沿所述管的轴向连续地与侧壁72a和72b 的内表面紧密接触。换句话说,突起75用作导轨以改善保护管63的 滑动。因此,保护管63沿侧壁72a和72b容易滑动并且电缆12平滑 地移动到电缆容纳器70中。因此,电缆12可被容易地插入到电缆容 纳器70中以及从电缆容纳器70中被拉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缆容纳器是用透明合成树脂制成的。然而, 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例;例如,电缆容纳器可由金属制成。
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容易出现其他优点和修正。因此,在其 广义方面,本发明不局限于文中所示出和描述的特定细节和代表实施 例。因此,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总体发明概念的精 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修正。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