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连接器

申请号 CN02141330.4 申请日 2002-07-05 公开(公告)号 CN1318242C 公开(公告)日 2007-05-30
申请人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熊贵志;
摘要 一种旋转连接器,第1、第2引线 块 (16)、(17)的至少一个由第1、第2基体构件(18)、(19)构成,第1基体构件具有第1基体部(18a)和N根 端子 ,端子具有N根第1、第2端子部(18c)、(18e),第2基体构件具有第2基体部(19a)和N根以下的端子,端子具有N根以下的第1、第2外部端子部(19c)、(19d),在第2端子部上,连接着挠性 电缆 3的N根导体部(3b),并且在第1端子部的任意 位置 连接着第2外部端子部。目的为提供一种配置有具有通用性的挠性电缆和价格便宜的引线块的旋转连接器。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安装有第1引线的固定侧外壳,和安装有第2引线块、可 转动地装在所述固定侧外壳上的可动侧外壳,和被收容在所述固定侧外壳 和所述可动侧外壳之间所形成的收容部内、并具有N根导体部、该N根 导体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1以及第2引线块上的挠性电缆
所述第1以及第2引线块的至少一个,由第1基体构件和第2基体构 件构成,
所述第1基体构件具有第1基体部和与该第1基体部构成一体的N 根端子,该N根端子具有从所述第1基体部向外突出的N根第1端子部 和从所述第1基体部露出的N根第2端子部,
所述第2基体构件具有第2基体部和与该第2基体部构成一体的最大 N根的端子,该最大N根的端子具有从所述第2基体部向外突出的最大N 根的第1、第2外部端子部,
在所述第1基体构件的所述N根第2端子部上,连接着所述挠性电 缆的所述N根导体部的各端部,
并且在所述第1基体构件的所述N根第1端子部的任意位置连接着 所述第2基体构件的所述最大N根的各个第2外部端子部,所述第1外部 端子部能够和外部凹型连接器端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基体构件的所述N根第1端子部,在与所述挠性电缆的导 体部的导出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将第2基体构 件的第2外部端子部的前端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基体 构件的所述第1端子部以等间距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基 体构件的所述第1基体部设有孔部,使所述第2端子部从所述孔部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基体 构件的所述第1外部端子部,由端子形状不同的至少2个端子组、即第1 端子组以及第2端子组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基体 构件的所述第1外部端子部由引线形成。
7.一种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安装有第1引线块的固定侧外壳,和安装有第2引线块、可 转动地装在所述固定侧外壳上的可动侧外壳,和被收容在所述固定侧外壳 和所述可动侧外壳之间形成的收容部内、并具有N根导体部、该N根导 体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1以及第2引线块上的挠性电缆;
所述第1以及第2引线块的至少一个由第1、第2、第3端子块构成,
所述第1端子块,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1基体部和埋设安装在所 述第1基体部上的N根第1端子,
所述N根第1端子,具有从所述第1基体部向外突出的N根端子部, 和与该端子部分别导通、从所述第1基体部露出的N根露出部,在该露 出部上分别连接着所述挠性电缆的所述N根导体部,
所述第2端子块,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2基体部和埋设安装在该 第2基体部上、配置有从所述第2基体部向外突出的第1、第2外部端子 部的最大N根的第2端子,
并且所述第3端子块,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3基体部和埋设安装 在该第3基体部上、配置有从所述第3基体部向外突出的第3、第4外部 端子部的最大N根的第3端子,
所述第2、第3端子块的所述第2、第4外部端子部,分别连接在所 述第1端子块的所述N根端子部的任意一个上,所述第1、第3外部端子 部能够和外部连接器端子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端子块的所述N根端子部,在与所述挠性电缆的导体部的 延伸方向成直的方向上导出,并且所述N根端子部配置在一直线上, 在该一直线上的N根端子部上连接着所述第2、第4端子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端子 块的所述N根端子部以等间距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 基体部上设有孔部,使所述第1端子的露出部从该孔部露出。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第 3端子块的所述第2、第3基体部在相互重叠的方向上并行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第 3端子块的所述第2、第4外部端子部,分别具有最大N/2根,第2、第4 外部端子部,分别相互不同地连接在所述第1端子块的所述N根端子部 上。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等的转向装置上、作为配置在转向加热 装置以及车身上的安全气囊系统等的电气装置之间的电气连接手段而使 用的旋转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下面说明以前的旋转连接器的附图,图15为表示以前的旋转连接器 的俯视图,图16为图15中的16-16线处的主要部的剖面图,图17为以 前的旋转连接器、表示引线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图18为 以前的旋转连接器、表示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该旋转连接器80被装在汽车等的转向装置(未图示)中,作为安装 在方向盘上的转向加热电路、气囊电路、喇叭电路和其它开关电路的电 气连接手段而使用,基本上由呈同心圆形状配置、并且相对自由旋转地 连结在一起的一对固定侧外壳61以及可动侧外壳62,和在作为这一对 固定侧、可动侧外壳61、62之间形成的环状的电缆收容部(未图示)的 空间内卷绕以及可以回绕地收容的挠性电缆71(参照图17),和连接在 挠性电缆71的两端部的各一个第1、第2引线块63、64构成。
挠性电缆71如图17、图18所示,具有由带状的基片构成的2片绝 缘片71a,和由贴在2片绝缘片71a之间的带状的尺寸极薄的箔等构成 的多根(例如10根)导体部71b,各导体部71b以相互平行的状态贴在 一起。
这样基本构成的旋转连接器80,将固定侧外壳61固定在车体(未 图示)上、另外将可动侧外壳62固定在驾驶盘构件(未图示)上,同时 通过由固定侧以及可动侧的各第1、第2引线块63、64将挠性电缆71 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车体和驾驶盘侧的各个电气装置上,作为转向加热电 路装置、车用安全气囊系统和喇叭电路等的电气连接手段使用。
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固定侧外壳61如图15所示,具有圆筒形的 外筒部65,设置在外筒部65的端部的底壁66,和从底壁66的外周端附 近向外突出的一个第1收容体67。
另一方面,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可动侧外壳62,具有圆筒形的内 筒部68,设置在内筒部68的端部的上壁69,和从上壁69的外周端附近 向外突出的一个第2收容体70。
第2引线块64如图17、图18所示,具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一 个基体部,在基体部上通过镶嵌成型加工而形成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 多根(例如10根)端子64b,和端子64b从中穿过并露出的孔部64c。
另外,该端子64b具有从基体构件64a向外突出的第1端子部64d, 和与第1端子部64d分别构成一体、穿过孔部64c露出的第2端子部64e。 该第1端子部64d从基体构件64a的根部向外侧笔直地延伸设置,同时 以一列配置在同一直线上,第2端子部64e延伸设置在与第1端子部64d 垂直相交的方向上。
而且,基体构件64a具有形成孔部64c的长方体的第1基体部64f, 和从第1基体部64f的一边的端面在垂直相交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第2 基体部64g,和从第2基体部64g的一边的端面向与第1基体部64f平行 的上方延伸设置的第3基体部64h。即基体构件64a通过第1基体部64f、 第2基体部64g、第3基体部64h一体形成为阶梯形状的整体。
在这种状态下,第1端子部64d从第3基体部64h的上面板向外突 出。
另外,在穿过形成于该第1基体部64f上的孔部64c的各第2端子部 64e上,通过例如声波连接等适当的手段连接着挠性电缆71的各个导 体部71b。
该第2引线块64,被保持在可动侧外壳62的第2收容体70内,同 时在各个端子64b上电气连接·机械连接着一个(1根)挠性电缆71的 一边的端部。
第1引线块63具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一个基体部63a,在基体 部63a上通过镶嵌成型加工而形成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多根(例如10 根)端子63b,和端子63b的一部分从中穿过、该一部端子63b露出的 孔部(未图示)。
另外,该端子63b具有从基体部63a向外突出的第1端子部63c,和 与第1端子部63c分别构成一体、穿过孔部(未图示)露出的第2端子 部(未图示)。
该第1端子部63c从基体部63a的根部笔直地延伸设置,同时以一 列配置在同一直线上,第2端子部(未图示)延伸设置在与第1端子部 63c垂直相交的方向上。
即,该第1引线块63与上述的第2引线块64被形成为近似相同的 结构。
该第1引线块63,被保持在固定侧外壳61的第1收容体67内,同 时在各个端子63b上电气连接·机械连接着连接在端子63b上的一个(1 根)挠性电缆71的另一边的端部。
这样,在上述第1、第2引线块63、64的各端子63b、64b上,例 如转向加热电路用的第1外部凹型连接器(未图示)和气囊电路以及喇 叭电路用的第2外部凹型连接器(未图示)这样2个连接器就分别插入 第1、第2收容体67、70中,构成电气连接。
下面,在这里利用图16说明涉及上述的以前的旋转连接器80的第 2引线块64在可动侧外壳62上的安装结构。
这时,第2引线块64由一个基体构件64a构成,并且在基体构件64a 上连接着挠性电缆71(参照图17)。
在这种状态下,首先在配置在可动侧外壳62的圆筒形的内筒部68 的规定位置的凹部68a内插入、配置第2引线块64的基体构件64a的第 1基体部64f。
然后,以将第3基体部64h安装在第2收容体70内的方式配置设置 有第2收容体70的上壁69,然后以适当的手段将内筒部68和上壁69 固定。
而且,以前的旋转连接器80,根据所安装的汽车种类、或同一车型 的等级等,可连接在上述第1、第2引线块63、64的各端子63b(第1 端子部63c)、64b(第1端子部64d)上的外部凹型连接器的各连接器形 状以及各端子的根数不同。因此,需要使上述第1、第2引线块63、64 的上述第1端子部63c、64d的形状和根数分别与外部凹型连接器的各连 接器形状、以及各端子的根数相对应而不同。
另外,挠性电缆71的各导体部71b的根数也根据用途使用导体部71b 的根数不同的挠性电缆71。
但是,最近出现了挠性电缆71的各导体部71b的根数,不论汽车的 种类、同一车型的等级等,都配置各电气装置之间的电气连接手段中所 使用的最大数量(例如10根),使该挠性电缆71通用,仅使引线块63、 64不同的装置。
也就是说,这些各自不同的引线块63、64的第2端子部64e的数目, 与挠性电缆71的各导体部71b的根数同样地以最大数量配置,各导体部 71b分别连接在各第2端子部64e上,仅第1端子部64d的形状和根数, 分别与上述外部凹型连接器的形状和根数相对应地形成。虽然在上述以 前的例子中,说明了第1端子部64d的根数和第2端子部64e的根数相 同的结构,但是也有该第1端子部64d的根数被形成为少于第2端子部 64e的根数的结构。因此,结果导致引线块63、64的种类很多。
换言之,在以前的旋转连接器80的引线块63、64中,对于每个可 连接在各第1端子部64d上的外部凹型连接器,引线块63、64的整体形 状需要形成能够分别与之对应的结构。因此,引线块63、64的种类很多, 并且该引线块63、64的由阶梯状的一个基体构件64a和被镶嵌成型加工、 根数不同的各第1端子部64d以及第2端子部64e构成的各端子64b的 结构复杂,需要有分别形成该复杂的结造的引线块63、64的模具,所以 有旋转连接器80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引线块的简化和通用化、并且价 格便宜的旋转连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设置有:
安装着第1引线块的固定侧外壳,和安装着第2引线块、可转动地 装在固定侧外壳上的可动侧外壳,和被收容在固定侧外壳和所述可动侧 外壳之间形成的收容部内、并具有N根导体部、该N根导体部分别连接 在第1以及第2引线块上的挠性电缆;
第1以及第2引线块的至少一个由第1基体构件和第2基体构件构 成,第1基体构件具有第1基体部和与该第1基体部构成一体的N根端 子,N根端子具有从第1基体部向外突出的N根第1端子部和从第1基 体部露出的N根第2端子部,第2基体构件具有第2基体部和与该第2 基体部构成一体的最大N根的端子,最大N根的端子具有从第2基体部 向外突出的最大N根第1、第2外部端子部,在第1基体构件的N根第 2端子部上,连接着挠性电缆的N根导体部的各端部,并且在第1基体 构件的N根第1端子部的任意位置连接着第2基体构件的最大N根的各 个第2外部端子部,第1外部端子部能够和外部凹型连接器端子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使具有N根导体部的挠性电缆和具有引 线块的N根第2端子部的第1基体构件具有通用性、并使之通用化,所 以能够减少挠性电缆和第1基体构件的种类,并且,因为通过仅变更具 有N根以下的第1、第2外部端子部的第2基体构件的结构,就能够与 可连接在第2基体构件的各端子上的外部凹型连接器相对应,所以挠性 电缆和第1基体构件具有通用性,并且由于第2基体构件仅由第2基体 部和从第2基体部向外突出的第1、第2外部端子部构成,所以第2基体 构件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配置着具有通用性的挠性 电缆和价格便宜的引线块的旋转连接器。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第1基体构件的N根第1端子部在与 挠性电缆的导体部的导出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并 且将第2基体构件的第2外部端子部的前端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配置着第1基体构件的第1端子部 和第2基体构件的第2外部端子部的连接容易、价格便宜的引线块的旋 转连接器。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第1基体构件的第1端子部等间距地 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等间距地配置第1端子部,能够提供一种配 着能够容易地形成第1基体构件、价格便宜的引线块的旋转连接器。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在第1基体构件的第1基体部设有孔 部,使第2端子部从孔部露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第2端子部被保持为从孔部露出的状态,所 以第2端子部被可靠地保持在第1基体部上,因此能够提供一种配置着 挠性电缆的导体部稳定地连接在第2端子部的引线块的旋转连接器。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第2基体构件的第1外部端子部由端 子形状不同的至少2个端子组、即第1端子组以及第2端子组构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配置着可以通过分别连接在第1、 第2端子组上的各外部凹型连接器可靠地进行连接的引线块的旋转连接 器。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第2基体构件的第1外部端子部由引 线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配置着具有由引线形成、故具有柔 韧性的、且易牵引的第1外部端子部、安装自由度高的引线块的旋转连 接器。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设置有:
安装有第1引线块的固定侧外壳,和安装有第2引线块、可转动地 装在所述固定侧外壳上的可动侧外壳,和被收容在所述固定侧外壳和所 述可动侧外壳之间所形成的收容部内、并具有N根导体部、该N根导体 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1以及第2引线块上的挠性电缆;
所述第1以及第2引线块的至少一个,由第1、第2、第3端子块构 成,
所述第1端子块,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1基体部和埋设安装在 所述第1基体部上的N根第1端子;
所述N根第1端子,具有从所述第1基体部向外突出的N根端子部, 和与该端子部分别导通、从所述第1基体部露出的N根露出部;在该露 出部上分别连接着所述挠性电缆的所述N根导体部;
所述第2端子块,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2基体部和埋设安装在 该第2基体部上、配置有从所述第2基体部向外突出的第1、第2外部端 子部的最大N根的第2端子;
并且所述第3端子块,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3基体部和埋设安 装在该第3基体部上、配置有从所述第3基体部向外突出的第3、第4 外部端子部的最大N根的第3端子;
所述第2、第3端子块的所述第2、第4外部端子部,分别连接在所 述第1端子块的所述N根端子部的任意一个上,所述第1、第3外部端 子部能够和外部连接器端子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引线块能够区分成第1、第2、第3端子块,能够 简化各自的结构,这样,用于成型的模具就变得简单、价格便宜,能够 提供便宜的旋转连接器。
另外,能够实现第1端子块的通用化,同时第2、第3端子块也能 够实现通用化,通过第2、第3端子块的组合能够应用各种各样的组合, 得到具有灵活性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所述第1端子块的所述N根端子部, 在与所述挠性电缆的导体部的延伸方向成直的方向上导出的同时,所 述N根端子部配置在一直线上,在该位于一直线上的N根端子部上连接 所述第2、第4端子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配置有第2、第3端子块向端子部 的连接容易、价格便宜的引线块的旋转连接器。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所述第1端子块的所述N根端子部以 等间距地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配置有通过等间距地配置端子部, 能够容易地形成第1端子块,并且第2、第3端子块向端子部的连接容 易、价格便宜的引线块的旋转连接器。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在所述第1基体部上设有孔部,使所 述第1端子的露出部从该孔部露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配置有挠性电缆的导体部向露出部 的连接容易,并且两者的连接可靠的引线块的旋转连接器。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所述第2、第3端子块的所述第2、第 3基体部在相互重叠的方向上并行设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2、第3端子块的第2、第4外部端子部能够以 并行设置的状态配置,能够得到简单、容易地对应外部凹型连接器的结 构,并且能够得到小型的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所述第2、第3端子块的所述第2、第 4外部端子部,分别具有最大N/2根,第2、第4外部端子部分别相互不 同地连接在所述第1端子块的所述N根端子部上。
根据这样的结构,向第2、第3端子块的端子部的连接简单、容易, 并能够得到生产性良好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固定侧外壳和移动体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3-3线处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
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 实施例1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
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 实施例2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
实施例3的立体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 实施例3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旋转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1为表示图10的旋转连接器的固定侧外壳和移动体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0的旋转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3为图10的旋转连接器的表示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 立体图。
图14为表示图10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 分解立体图。
图15为表示以前的旋转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中的16-16线处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7为表示以前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立 体图。
图18为表示以前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分 解立体图。
图中:1-固定侧外壳,2-可动侧外壳,3-挠性电缆,3a-绝缘片, 3b-导体部,4-移动体,9、39-第1收容体,10-收容部,13、33- 第2收容体,16、36-第1引线块,16a-基体部,16b-端子,17、37 -第2引线块,18-第1基体构件,18a、43、53-第1基体部,18b、43a、 53a-孔部,18c、44、54-第1端子,18d、44a、54a-第1端子部,18e -第2端子部,19-第2基体构件,19a、46、56-第2基体部,19b、47、 57-第2端子,19c、47a、57a-第1外部端子部,19d、47b、57b-第2 外部端子部,19e-第1端子组,19f-第2端子组,30、31-旋转连接 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附图,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 接器的俯视图,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固定侧外壳和移动体 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的3-3线处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4为表示 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1的立体 图,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 实施例1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 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 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2的分解立体图,图8为表 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实施例3的立 体图,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 的实施例3的分解立体图。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30,如图1、图2所示,大体上由固定侧外壳 1,和可转动地装在固定侧外壳1上的可动侧外壳2,和被收容在固定侧 外壳1和可动侧外壳2之间所形成的收容部10内的挠性电缆3,和自由 转动地配置在固定侧、可动侧外壳1、2之间的移动体4,和分别连接在 该挠性电缆3的端部的第1以及第2引线块16、17构成。这时,第1引 线块16被安装在固定侧外壳1上,第2引线块17被安装在可动侧外壳2 上。
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固定侧外壳1,配置有圆筒形的外筒部7,和 设置在外筒部7的端部的底壁8,和从底壁8的外周端部附近向下突出 的筒形的第1收容体9。
另一方面,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可动侧外壳2,配置有圆筒形的 内筒部11,设置在内筒部11的端部的上壁12,和从上壁12的外周端部 附近向外突出的一个筒形的第2收容体13。在该第2收容体13中,由 筒形的内圆周面形成引导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的导向部13a。
上述外筒部7和上述内筒部11同轴配置,在两外、内筒部7、11之 间设置着环状的收容部10,在该收容部10内配置着移动体4。
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移动体4,在收容部10内可移动地配置在其 圆周方向上,具有圆环状的保持部4a,可旋转地安装在保持部4a上的 多个旋转构件4b,和靠近规定的旋转构件4b配置的、使之不纵向弯曲 地翻转引导上述挠性电缆3的引导构件4c。
挠性电缆3如图4以及图5所示,具有由带状的带基片构成的2片 绝缘片3a,和由贴在2片绝缘片3a之间的带状的尺寸极薄的铜箔等构成 的多根(例如10根)导体部3b,各导体部3b以相互平行的状态、且等 间距地贴在一起,各导体部3b的两端部以从绝缘片3a露出的状态形成。
第2引线块17如图4以及图5所示,由第1基体构件18,和配置在 第1基体构件18附近的第2基体构件19这两个构件构成。
另外,第1基体构件18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具有通过成型加工形 成的长方体的第1基体部18a,穿过与第1基体部18a相向的侧壁面的孔 部18b,和通过在第1基体部18a上镶嵌成型加工而一体形成的由金属 材料构成的N根(例如10根)第1端子18c。
另外,N根第1端子18c具有从第1基体部18a的上壁面在同一直 线上朝向外侧等间距地突出、配置的N根第1端子部18d,和与第1端 子部18d的导出方向呈垂直相交的方向、以穿过孔部18b的状态从第1 基体部18a露出、等间距地配置的N根第2端子部18e。该第2端子部18e 的各间距形成为和上述挠性电缆3的各导体部3b的各间距相等的间距。
另外,第2基体构件19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具有通过成型加工形 成的长方体的第2基体部19a,和通过在第2基体部19a上镶嵌成型加工 而一体形成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N根以下(例如10根)的第2端子19b。
另外,N根以下的第2端子19b具有从第2基体部19a的上壁面在 同一直线上朝向外侧突出、配置的N根以下的第1外部端子部19c,和 从第2基体部19a的下壁面在同一直线上向外侧等间距地突出、配置的 N根以下的第2外部端子部19d。而且,该第2外部端子部19d的各间距 形成为和上述第1端子部18d的各间距相等的间距。
另外,第1外部端子部19c由端子形状不同的第1端子组19e和第2 端子组19f构成。这时,第1端子组19e形成为棱柱形,第2端子组19f 形成为箭头柱形,而且第1端子组19e和第2端子组19f分别以等间距的 尺寸配置,同时第1端子组19e与第2端子组19f之间的尺寸其等间距的 尺寸不同,以稍宽的间距的尺寸配置。
而且,该第2外部端子部19d弯曲形成为阶梯形状,其前端配置在 同一直线上。
另外,第1基体部18a的N根(例如10根)第1端子部18d和第2 基体部19a的N根以下的第2外部端子部19d,例如用点焊等适当的手 段固定、连接。
通过该第1端子部18d和第2外部端子部19d的固定、连接,第1 基体部18a和第2基体部19a通过第1端子部18d和第2外部端子部19d 成为一体,形成一个第2引线块17。
另外,在第1基体构件18的N根第2端子部18e上,通过例如超声 波焊接等适当的手段电气·机械连接着挠性电缆3的N根导体部3b的一 边的端部。
在该状态下,第1端子部18d配置在与挠性电缆3的导体部3b的导 出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
这样,通过该连接,传送到挠性电缆3的各导体部3b的电信号,从 由第2引线块17的第1端子组19e和第2端子组19f构成的第1外部端 子部19c,导出到可连接在第1外部端子部19c上的外部凹型连接器(未 图示)上。
而且,该第2引线块17被配置在可动侧外壳2的第2收容体13内。 在这种状态下,第2引线块17的第1端子组19e和第2端子组19f被收 容在第2收容体13内。
而且,在第1以及第2端子组19e、19f上,分别连接着不同的各外 部凹型连接器(未图示)。
第1引线块16如图1以及图2所示,配置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 一个基体部16a,和通过在基体部16a上镶嵌成型加工而形成的、由金 属材料构成的多根(例如10根)端子16b,和使端子16b的一部分穿过、 并使该一部分端子16b露出的孔部(未图示)。而且,该第1引线块16 配置在固定侧外壳1的第1收容体9内。
下面,在此利用图3说明向上述的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30的第2引 线块17的可动侧外壳2的安装结构。
这时,预先将第2引线块17的第1基体构件18和第2基体构件19 一体化,并且将挠性电缆3连接在第1基体构件18上。
在这种状态下,首先在可动侧外壳2的第2收容体13中插入第2引 线块17的第2基体构件19,使第2端子19b从第2收容体13向外突出, 并且使设置在第2收容体13内的爪部13b和第2基体构件19的未图示 的结合部咬合结合,将第2引线块17固定在可动侧外壳2上。
然后,将移动体4、可动侧外壳2可旋转地安装在固定侧外壳1上。
(实施例2)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实 施例2。
在此,对于和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 细的说明。
如图6以及图7所示,挠性电缆3和第2引线块20的第1基体构件 18为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另外,挠性电缆3和第1基体构件18的设 置(连接)也为相同的结构。
第2引线块20的第2基体构件21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具有通过 成型加工形成的长方体的第2基体部21a,和在第2基体部21a上镶嵌成 型加工而一体形成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N根以下(例如6根)第2端子 21b。
另外,第2端子21b,具有从第2基体部21a的上壁面在同一直线上 向外突出、配置的第1外部端子部21c,和从第2基体部21a的下壁面在 同一直线上向外突出、配置的第2外部端子部21d。而且,该第2外部 端子部21d的各间距,根据上述第1基体构件18的上述第1端子部18d 的位置形成。
但是,该第2外部端子部21d的各间距,如图6所示,在图7的右 侧等间距(规定的间距)地配置着4根,在图6的左侧等间距(规定的 间距)地配置着2根。
另外,该第2外部端子部21d弯曲形成为阶梯形状,并且前端配置 在同一直线上。
另外,第1外部端子部21c,由端子形状不同的例如4根第1端子组 21e和例如2根第2端子组21f构成。这时,第1端子组21e被形成为棱 柱形状,第2端子组21f被形成为箭头柱状,另外第1端子组21e和第2 端子组21f分别以等间距的尺寸配置,同时第1端子组21e与第2端子组 21f之间的尺寸,等间距的尺寸不同,以稍宽的间距尺寸配置。
另外,第1基体部18a的N根(例如10根)第1端子部18d中的一 部分(例如6根)第1端子部18d和第2基体部21a的N根以下(例如 6根)的第2外部端子部21d,用例如点焊等适当的手段固定、连接。
即,其余(例如4根)的第1端子部18d不与第2外部端子部21d 连接地配置。
通过该第1端子部18d和第2外部端子部21d的固定、连接,第1 基体部18a和第2基体部21a通过第1端子部18d和第2外部端子部21d 成为一体,形成一个第2引线块20。
这样,该第2引线块20被配置在可动侧外壳2的第2收容体13内。 在这种状态下,第2引线块20的第1端子组21e和第2端子组21f,被 收容在第2收容体13内。
(实施例3)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实 施例3。
在此,对于和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 详细的说明。因此,在此如图8以及图9所示,挠性电缆3和第2引线 块24的第1基体构件18和实施例1结构相同,而且,挠性电缆3和第1 基体构件18的配置也和实施例1结构相同,故省略说明。
在此,下面对第2引线块24的第2基体构件25进行说明。
第2基体构件25如图8以及图9所示,具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 通过成型加工形成的长方体的第2基体部25a,和通过镶嵌成型加工与 第2基体部25a一体形成的N根以下(例如10根)的第2端子25b。
另外,N根以下(例如10根)的第2端子25b,具有从第2基体部 25a的上壁面在同一直线上向外突出设置的、由挠性的引线构成的N根 以下(例如10根)的第1外部端子部25c,和从第2基体部25a的下壁 面在同一直线上向外等间距地突出设置的N根以下(例如10根)的硬 质的第2外部端子部25d。而且,该第2外部端子部25d的各间距,形 成为和上述第1基体构件18的上述第1端子部18d的各间距相等的间距。
而且,该第2外部端子部25d,呈近似Z字形弯曲形成,前端配置 在同一直线上。
另外,第1基体部18a的N根(例如10根)第1端子部18d和第2 基体部25a的N根以下(例如10根)的第2外部端子部25d,用例如点 焊等适当的手段固定、连接。
通过该第1端子部18d和第2外部端子部25d的固定、连接,第1 基体部18a和第2基体部25a,通过第1端子部18d和第2外部端子部25d 成为一体,形成一个第2引线块24。
这样,该第2引线块24被配置在上述可动侧外壳2的第2收容体13 内。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挠性电缆3和各第2引线块17、 20、24的各第1基体构件18,在实施例1、2以及3中为相同的结构以 及相同的配置,被通用化,具有通用性。
而且,可与外部凹型连接器连接的各第2基体构件19、21、25的各 第1外部端子部19c、21c、25c,能够与连接在各第1外部端子部19c、 21c、25c上的各个外部凹型连接器的形状、结构相对应,以适宜的形状、 结构形成具有相容性的结构。
即,因为各第2引线块17、20、24由通用化的各第1基体构件18 和能够与单个规格相对应的各第2基体构件19、21、25构成,所以以可 与外部凹型连接器的规格相对应连接的方式,仅改变各第2基体构件19、 21、25的结构,就能够使其可与外部凹型连接器连接。
另外,在这种状态下,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各第2引线块17、20、 24的尺寸,形成为与以前的旋转连接器的第2引线块64的尺寸近似相 同的尺寸。因此,各第2引线块17、20、24的各第2基体构件19、21、 25的重量与以前的旋转连接器的第2引线块64的重量相比较,以大约 同等轻量的成本形成。
而且,由于各第2基体构件19、21、25的结构仅为具有长方体的第 2基体部和通过在第2基体部上镶嵌成型加工而一体形成的N根以下的 第2端子,所以结构简单,能够便宜地形成。
并且,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2中,虽然将N根(例如10根 或者6根)第2端子19b、21b分割成第1以及第2端子组19e、19f、21e、 21f的端子形状分别不同的2个端子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分割 成3个以上的端子组,另外端子形状也可以为相同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2以及3中,虽然仅第2引线块 由第1基体构件和第2基体构件构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仅第 1引线块、或者第1以及第2引线块都由第1基体构件和第2基体构件构 成。
(其它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旋转连接器的附图,图10为表示本 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旋转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1为表示图10的旋转连 接器的固定侧外壳和移动体的俯视图,图12为图10的旋转连接器的12- 12线处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13为表示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的引线 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图14为表示图10的旋转连接器的 引线块和挠性电缆的连接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在此,关于与上述的图1至图9所示的旋转连接器、引线块以及挠 性电缆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旋转连接器31的结构。如图10~图 12所示,大体上由固定侧外壳1,和可转动地装在固定侧外壳1上的可 动侧外壳2,和被收容在固定侧外壳1和可动侧外壳2之间形成的收容 部10内的挠性电缆3,和自由转动地配置在固定侧、可动侧外壳1、2 之间的移动体4,和分别连接在挠性电缆3的端部的第1以及第2引线 块36、37构成。而且,第1引线块36被安装在固定侧外壳1上,第2 引线块37被安装在可动侧外壳2上。
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固定侧外壳1配置有圆筒形的外筒部7,和 设置在外筒部7的端部的底壁38,和从底壁38的外周端部附近向外突 出的筒形的第1收容体39。
另一方面,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可动侧外壳2,配置有圆筒形的 内筒部11,和设置在内筒部11的端部的上壁12,和从上壁12的外周端 部附近向外突出的一个筒形的第2收容体33。
在该第2收容体33中,由筒形的内圆周面形成引导连接器(未图示) 插入的导向部33a。
上述外筒部7和上述内筒部11同轴配置,在两外、内筒部7、11之 间设有环状的收容部10,在该收容部10内配置着移动体4。
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移动体4,在收容部10内可移动地配置在其 圆周方向上,具有圆环状的保持部4a,和可旋转地安装在保持部4a上 的多个旋转构件4b,和靠近规定的旋转构件4b配置、使其不纵向弯曲 地翻转引导上述挠性电缆3的引导构件4c。
挠性电缆3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具有由带状的带基片构成的2 片绝缘片3a,和由贴在2片绝缘片3a之间的带状的尺寸极薄的铜箔等构 成的多根(例如10根)导体部3b,各导体部3b以相互平行的状态、且 等间距地贴在一起,各导体部3b的两端部以从绝缘片3a露出的状态形 成。
第1、第2引线块36、37如图13以及14所示,分别由第1端子块 42、52,和第2端子块45、55,和第3端子块48、58构成的3个端子块 构成。
而且,第1端子块42、52,分别具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通过成 型加工形成的长方体的第1基体部43、53,和设置在第1基体部43、53 上的贯通孔43a、53a,和具有通过在第1基体部43、53上镶嵌成型加工 的埋设安装、配置的端子部44a、54a以及从孔43a、53a露出的露出部44b、 54b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N根(例如10根)第1端子44、54。
另外,N根第1端子44、54的端子部44a、54a从第1基体部43、53 的上壁面朝向外侧在同一直线上等间距地突出、配置,而且露出部44b、 54b在与端子部44a、54a的导出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从孔43a、53a 露出,在同一直线上等间距地配置,该露出部44b、54b的各间距形成为 和上述挠性电缆3的各导体部3b的各间距相等的间距。
而且,在该露出部44b、54b上,通过超声波焊接等连接着挠性电缆 3的任意一端的各导体部3b。
另外,第2端子块45、55分别具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通过成型 加工形成的长方体的第2基体部46、56,和通过在第2基体部46、56 上镶嵌成型加工来埋设安装、并设有第1外部端子部47a、57a和第2外 部端子部47b、57b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N根以下(例如10根以下)的 第2端子47、57。
另外,N根以下的第2端子47、57的第1外部端子部47a、57a,从 第2基体部46、56的上壁面在同一直线上向外突出、配置,而且第2外 部端子部47b、57b,从第2基体部46、56的下壁面在同一直线上向外 等间距地突出、配置,同时该第2外部端子部47b、57b的各间距形成为 与上述端子部44a、54a的2倍间距相等的间距。
另外,第2外部端子部47b、57b以N根以下(例如N/2、即5根) 形成的同时,从第2基体部46、56开始形成为近似Z字形,而且第2外 部端子部47b、57b的间距比第1外部端子部47a、57a的间距宽。
而且,第2外部端子部47b、57b,通过点焊接等每隔一个地连接在 第1端子块42、52的端子部44a、54a上。
另外,第3端子块48、58,分别具有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通过成 型加工形成的长方体的第3基体部49、59,和通过在第3基体部49、59 上镶嵌成型加工而埋设安装、配置着第3外部端子部50a、60a和第4外 部端子部50b、60b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N根以下(例如10根以下)的 第3端子50、60。
而且,N根以下的第3端子50、60的第3外部端子部50a、60a,从 第3基体部49、59的上壁面在同一直线上向外突出配置,而且第4外部 端子部50b、60b从第3基体部49、59的下壁面在同一直线上向外等间 距地突出、配置的同时,该第4外部端子部50b、60b的各间距形成为和 上述端子部44a、54a的2倍间距相等的间距。
另外,第4外部端子部50b、60b以N根以下(例如N/2、即5根) 形成,同时从第3基体部49、59开始形成为近似Z字形,而且第4外部 端子部50b、60b的间距比第3外部端子部50a、60a的间距宽。
而且,第4外部端子部50b、60b,通过点焊接等每隔一个地连接在 第1端子块42、52的端子部44a、54a上,第2外部端子部47b、57b通 过点焊接等连接在第1端子块42、52未连接的端子部44a、54a的每隔 一个的位置处。
在安装该第3端子块48、58时,形成第2基体部46、56和第3基 体部49、59背靠背在重叠的方向上并行设置、第1外部端子部47a、57a 和第3外部端子部50a、60a并行设置的状态。
这样,就构成了在形成第1、第2引线块36、37的同时,在第1端 子块42、52的露出部44b、54b上通过超声波焊接等适当的手段电气·机 械连接着挠性电缆3的导体部3b的结构。
这时,第2外部端子部47b、57b和第3外部端子部50a、60a,被配 置在和挠性电缆3的导体部3b的导出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
这样,通过该连接,由挠性电缆3的各导体部3b传送的电气信号被 导出到可连接在第1、第2引线块36、37上的外部凹型连接器(未图示) 上。
而且,第1引线块36被收容在固定侧外壳1的第1收容体39内, 并且第2引线块37被收容在可动侧外壳2的第2收容体33内,特别是 如图12所示,第2、第3端子块45、58的第2、第3基体部46、59,通 过可动侧外壳2的结合固定片2e咬合固定。
这样,旋转连接器就可根据安装的汽车的车型、或同一车型的级别 等,改变第1、第2引线块36、37的第2端子块45、55的第2端子47、 57或第3端子块48、58的第3端子50、60的根数或从第1端子44、54 引出的位置,将该各端子与外部凹型连接器连接。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虽然以第2端子块45、55和第3端子块48、 58的端子数(N根)分别为5根(最多根数)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 第2端子块45、55或第3端子块48、58备有各种各样的改变了端子数 或从第1端子44、54引出的位置的结构,通过将两者的端子块进行各式 各样的组合,能够与汽车的车型、或同一车型的级别等相对应。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中,第1以及第2引线块的至少 一个由第1基体构件和第2基体构件构成,第1基体构件具有第1基体 部和与该第1基体部构成一体的N根端子,N根端子具有从第1基体部 向外突出的N根第1端子部和从第1基体部露出的N根第2端子部;第 2基体构件具有第2基体部和与该第2基体部构成一体的N根以下的端 子,N根以下的端子具有从第2基体部向外突出的N根以下第1、第2 外部端子部;在第1基体构件的N根第2端子部上,连接着挠性电缆的 N根导体部的各端部,并且在第1基体构件的N根第1端子部的任意位 置连接着第2基体构件的N根以下的各个第2外部端子部,第1外部端 子部能够和外部凹型连接器端子连接,这样,能够使挠性电缆和引线块 的第1基体构件通用化,通过仅变更第2基体构件,能够与可连接的外 部凹型连接器相对应,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具有通用性、配置着价格便宜 的引线块的旋转连接器。
另外,在本发明的旋转连接器中,包括:
安装着第1引线块的固定侧外壳,和
安装着第2引线块、可转动地装在所述固定侧外壳上的可动侧外壳, 和
被收容在所述固定侧外壳和所述可动侧外壳之间形成的收容部内、 具有N根导体部、该N根导体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1以及第2引线块上 的挠性电缆;
所述第1以及第2引线块的至少一个,由第1、第2、第3端子块构 成,
所述第1端子块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1基体部,和埋设安装在 所述第1基体部上的N根第1端子;
所述N根第1端子,具有从所述第1基体部向外突出的N根端子部, 和与该端子部分别导通、从所述第1基体部露出的N根露出部;在该露 出部上分别连接着所述挠性电缆的所述N根导体部,
所述第2端子块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2基体部和埋设安装在该 第2基体部上、配置有从所述第2基体部向外突出的第1、第2外部端 子部的N根以下的第2端子,
并且所述第3端子块具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3基体部和埋设安装 在该第3基体部上、配置有从所述第3基体部向外突出的第3、第4外 部端子部的N根以下的第3端子,
所述第2、第3端子块的所述第2、第4外部端子部,分别连接在所 述第1端子块的所述N根端子部的任意一个上,所述第1、第3外部端 子部能够和外部连接器端子连接。这样能够将引线块区分成第1、第2、 第3端子块,能够简化各自的结构,因此,用于成型的模具变得简单、 便宜,可提供一种价格便宜的旋转连接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