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申请号 CN99118845.4 申请日 1999-09-14 公开(公告)号 CN1249550A 公开(公告)日 2000-04-05
申请人 星电株式会社; 发明人 长田孝之;
摘要 一种连接器,具备有基体,插入装配到基体中的连接器金属件以及向与连接器金属件的插入方向不同的方向插入基体中的 导线 。另一种连接器,具备基体及插入装配到基体中的多个连接器金属件。多个连接器金属件的各自的一端从基体前面向与基体前面相对向的第一方向突出。连接器金属件的各个另一端在与第一方向并列的同时,沿着基体的外周侧面向与第一方向 正交 的第二方向延伸,在连接器金属件的所有另一端与外周侧面之间形成预定间隔的间隙。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包括:基体(2);插入装配到前述基体中的连 接器金属件(3);向与前述连接器金属件(3)的插入方向不同的方 向插入到前述基体(2)中的导线(4);其特征在于,
插入前述基体(2)的前述导线(4)由前述连接器金属件(3) 的前端从侧方压接,与前述连接器金属件(3)电连接,前述导线(4) 的未插入前述基体(2)内的部分在其插入口处向前述连接器金属件 (3)的插入方向弯曲,该弯曲的导线(4)的一部分由设于前述基体 (2)上的导线夹持部(2d)夹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前述基体前面(2a)上 成形有和与之相配的连接器(11)的基体(12)的被嵌合部(21)嵌 合的嵌合部(5),该嵌合部(5)不是以沿着与前述与之相配的连接 器(11)的对面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对称形状。
3.一种连接器,包括:基体(12);插入装配到前述基体中的多 个连接器金属件(13、14);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连接器金属件(13、14)的各自的一端(13a、14a)由 前述基体前面(12a)向与前述基体前面(12a)相对向的第一方向(X) 突出,前述连接器金属件(13、14)的各自的另一端(13c、14c)与 前述第一方向(X)并列的同时,沿着前述基体(12)的外周侧面(12b) 向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第二方向(Y)延伸,在前述连接器金属件 (13、14)的所有另一端(13c、14c)与前述外周侧面(12b)之间 形成预定间隔的间隙(1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连接器金属件(13、14)的各个另一端(13c、14c)的内 侧面上形成向前述外周侧面(12b)突出的突起部(20)。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另一端(13c、14c)具有弯曲部(14d),该弯曲部(14d) 由位于距前述基体前面(12a)最远处的连接器金属件(14)从其另 一端(14c)的比前述基体前面(12a)远方一侧的侧边部的一部分或 全部向前述外周侧面(12b)弯曲而成。
6.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基体前面(12a)上形成有和与之相配的连接器(1)的基 体(2)的被嵌合部(5)嵌合的嵌合部(2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配合部(21)不是以沿着与前述与之相配的连接器(1)的 对面方向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旋转对称的形状。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在基体上备有连接器金属件及与该金属件电导 通的导线的连接器以及在基体上装配有多个连接器金属件的连接 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例如适于在主体与盖可绕铰接轴旋转地构成的 移动电话机等小型器械中将主体一侧的电路与盖一侧的电路连接起 来的连接器。

此前,在图15所示的主体41及盖42可绕铰接轴旋转地构成的 移动电话机等小型器械40中,主体41一侧的电路基板与盖42一侧 的电路基板进行电连接时,须将导线44插入到铰接部件中。但是, 这种导线的插入作业妨碍自动组装,成为降低工作效率的主要原因。

另外,使用上述在基体上备有连接器金属件及将该金属件进行电 导通的导线的连接器,在考虑到使得装入小型器械时及组装时比较容 易操作的情况下,连接器金属件与导线的电连接采用压接及焊接,其 操作性差,会招致生成效率的下降。此外,由于具有上述导线的连接 器难以实现小型化,不适合作为用于移动电话机等小型器械的连接 器,所以最好利用压接来进行电连接。但是,由于一般在利用压接时, 连接器金属件的插入方向与导线的长度方向正交,当容纳在铰接部内 的连接器主体随着铰接部的旋转围绕沿着连接器插头方向的旋转轴 转动时,导线的延长部分进行很大的旋转,从而,在导线的前端通过 焊接方式固定在另一个电路基板上的情况下,会使导线过分弯曲并增 加张,有可能使导线断线或因导线而妨碍铰接部的旋转。

此外,为了避免前述导线插入作业的麻烦,在把于上述基体上装 有多个连接器金属件的连接器用于铰接部分上的情况下,将连接器金 属件与和电路基板连接的导线的电连接制成面安装及端子贯通的结 构时,会造成固定及焊接的工作效率变差,使生产效率下降。另外, 在有多个连接器金属件的情况下,必须分别进行该项操作,使得工作 效率进一步恶化。从而,在将这种连接器用在铰接部分上时,在考虑 到使之装入小型器械及其组装的操作变得较易进行的场合,必须使连 接器的金属件与电路基板一侧的电连接比较容易地进行而且具有高 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备有基体和插入并装配到前述 基体的连接器金属件以及朝着与前述连接器金属件的插入方向不同 的方向插入前述基体的导线的连接器,其第一个基本特征在于,插入 前述基体的导线由前述连接器金属件的前端从侧方压接,与前述连接 器金属件进行电连接,前述导线中的未插入前述基体的部分在其插入 口处向前述连接器金属件的插入方向弯曲,该弯曲的导线的一部分由 设于前述基体上的导线夹持部夹持。

利用上述的特征结构,由于连接器金属件与导线的电连接,在将 连接器金属件插入基体内的情况下,连接器金属件的前端由侧方与插 入该基体的导线压接而电接触,从而,除组装操作容易之外,由于导 线延长到基体外的部分与连接器金属件的插入方向平行,所以即使将 基体能够随着铰接部的转动围绕沿连接器金属件的插入方向的转动 轴转动地安装到移动电话机等小型器械的铰接部,导线的延长部分仅 围绕该转动轴扭转,可以避免该延长部分大的旋转,从而不会引起导 线的过度弯曲也不会造成张力,因而不容易断线,可提供高可靠性的 连接器。

此外,本发明中,在前述基体前面上形成有和与之相配的连接器 基体的被嵌合部相嵌合的嵌合部,该嵌合部不是以沿与前述与之相配 的连接器的对面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的旋转对称形状。

通过形成上述的嵌合部,即使在将多个连接器金属件配置在旋转 对称的位置上时,例如,将二个连接器金属件配置在180度的旋转对 称的位置上时,也不会发生误嵌合,必能正确地将各连接器金属件和 与之相配的连接器对应的连接器金属件相连接。

进而,本发明提供一种备有基体及插入并装配到前述基体上的多 个连接器金属件的连接器,其第二个基本特征在于,前述多个连接器 金属件的每个的一端从前述基体前面向与前述基体前面相对向的第 一方向突出,前述连接器金属件的各自的另一端与前述第一方向并列 的同时,沿着前述基体的外周侧面向与前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 延伸,前述连接器金属件的所有另一端与前述外周侧面之间形成具有 预定间隔的间隙。

利用这种特征结构,可将厚度与前述间隙的间隔相适应的FPC(柔 性印刷电路基板)从前述第二方向沿着前述连接器金属件的各个另一 端的延伸方向压入该间隙之内,将前述各个另一端和与电路板板一 侧电连接的FPC无偏移地相对固定,可使通过将各另外一端与FPC上 的端子的焊接等所进行的连接操作变得格外容易,同时还可防止因焊 接不好而造成的端子间短路等次品。

从外,由于前述连接器金属件的各自的一端的突出方向(第一方 向)与FPC的压入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是正交的,所以当 使第一方向与铰接轴一致地将本连接器设置在铰接内部时,将FPC从 与铰接轴正交的方向,也就是从电路基板所在的方向压入前述间隙, 可容易地进行该压入操作。

进而,在本发明的上述具有第二特征的结构中,还在前述连接器 金属件的各个另外一端的内面一侧上形成有向前述外周侧面突出的 突起部。

通过形成这种突起部,在将FPC压入前述间隙中时,FPC上的端 子与前述突起部可稳定而可靠地相互接触,不用焊接也可确保两者的 电连接。另外,利用一次压入操作可进行多个电连接,更加提高工作 效率。

进而,在本发明的上述具有第二个特征的结构中,前述另一端具 有弯曲部,该弯曲部位于距前述基体前面最远处的连接器金属件从其 另一端的比前述基体前面远方一侧的侧边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向前述 外周侧面弯曲而成。

通过具有这种弯曲部,限制压入前述间隙的FPC在前述第一方向 及其反方向的偏移,从而使得各个另外一端与FPC上的端子之间的固 定及定位更加可靠,其结果使两者的电连接更加可靠,进一步地提高 工作效率及质量

进而,在本发明的具有上述第二特征的结构中,在前述基体的前 面形成和与之相配的连接器的被嵌合部相嵌合的嵌合部。更且,前述 配合部不是以沿着与前述与之相配的连接器对面方向的旋转轴为中 心的旋转对称的形状。

这样,本连接器和与之相配的连接器的机械连接不仅是在两个连 接器金属件之间进行连接,而且通过前述嵌合部和与之相配的连接器 的被嵌合部之间的嵌合在基体之间也进行机械连接,所以,在两个连 接器之间施加扭转等的外力时,基本可由基体吸收这些外力,可防止 连接器金属件特别是从基体前面突出的前述一端的变形,避免因这种 变形而造成的接触不良。

另外,在前述基体前面的旋转对称的位置处设置多个连接器金属 件的情况下,例如,在二个连接器金属件设置在180度的旋转对称位 置处时,通过将前述嵌合部设置在非旋转对称的位置处,可防止误嵌 合,必然能够正确地将各连接器金属件和与之相配的连接器对应的连 接器金属件相连接。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优点,通过参照下面的附图实施例的说明 会更加清楚。

图1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器械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的连接器的组装工序中插入导线 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的连接器的组装工序中导线的固 定及插入连接器金属件时的立体图。

图5是在表示在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的连接器的基体内部导线与连 接器金属件的接触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的连接器组合完毕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具有第一特征结构的连接器的其它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具有第二特征结构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从与图8不同的方向观察时所看到的具有第二特征结 构的连接器立体图。

图10是从第一方向观察时所看到的具有第二个特征结构的连接 器后视图。

图11是具有第二特征结构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相对于具有第二特征结构的连接器插入FPC时的立 体图。

图13是表示相对于具有第二特征结构的连接器插入FPC的状态 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插入具有第二特征结构的连接器的状态下的FPC的 一例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小型器械的立体图。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连接器1、11是具有图1所示的主体31及盖32组装在 可围绕铰接轴33转动地构成的移动电话机等小型器械30的铰接部分 的第一特征结构的阴型连接器1,及具有可与该阴型连接器1嵌合地 制作的第二特征结构的阳型连接器11。在图1中,将前述主体31分 解为位于前述盖32一侧的罩部31a与容纳印刷电路基板34的基板侧 主体31b进行图示。

首先,对前述阴型连接器1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前述连接器1如前面所述,由于用于组装到前述小型器械30的 前述铰接部分中加以使用,所以如图2至图6所示,该连接器1具有 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其大小可插入到前述铰接部分的圆筒状空洞部的 大致呈圆筒形的基体2。此外,在该基体2上,从和与之相配的前述 阳型连接器11相对向的基体前面2a沿基体长度方向设置用于分别将 两个连接器金属件3插入、装配的二个连接器金属件插入孔2b,进 而,在前述基体2的后方部分设置用于分别与前述两个连接器3电连 接、将引出到前述基体2外部的两根导线4分别在与前述长度方向正 交的图中上下方向插入的两根导线插入孔2c。这里,前述基体的长度 方向与前述连接器金属件3的插入方向一致。

此外,在前述基体2上设置将插入到前述导线插入孔2c中的前 述导线4从前述导线插入孔2c的开口端部向前述基体2的后方一端 与前述长度方向平行地弯曲并夹持该导线用的导线夹持部2d。更具体 地说,前述导线夹持部2d由两条与前述长度方向平行的槽所形成, 这两条槽位于从前述导线插入孔2c的开口端起至前述基体2的后端 之间的前述基体2的二个侧面上。该槽的宽度及深度与前述导线4的 粗细相一致,设置成适合于夹持导线的尺寸。

但是,由于前述两个连接器金属件插入孔2b及插入其内的前述 两个连接器金属件3在从前述长度方向上观察时是180度旋转对称地 设置在前述基体前面2a上,所以有可能造成和与之相配的前述阳型 连接器11反转180度而误嵌合的危险。为了避免这一点,本实施例 中,在与前述基体2内的前述阳型连接器11嵌合部分的一部分上设 置切口部5,在与前述阳型连接器11对应的部位上设置与该切口部5 嵌合的凸缘21。通过这一切口部5,与前述阳型连接器11嵌合的部 分成为非旋转对称的形状,可防止上述的误嵌合。

为了夹持与之相配的前述阳型连接器11的突起状连接器金属件 并进行电连接,前述连接器金属件3的前述基体前面2a一侧的形状 呈U字形。此外,为了相互绝缘,前述导线4采用乙烯基树脂等包覆 的绝缘线。

下面,对前述阴型连接器1的组装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首先将被包覆的两条前述导线4分别插入前 述导线插入孔2c,将残留在前述导线插入孔2c外面的部分向前述基 体2的后方弯曲成直并嵌入到前述导线夹持部2d的各槽内。接着, 如图4及图5所示,将前述连接器金属件3插入前述连接器金属件插 入孔2b。这时,由于前述连接器金属件3的前端为破除前述导线4 的包覆层而被加工得十分锋利,所以当压接到前述导线4上时,将该 包覆层破除,与前述导线4的芯线直接接触进行电连接。前述导线4 由前述连接器金属件3的前端及前述导线插入孔2c的内壁夹持。图6 表示组装完毕后的前述连接器1。

此外,图4所示的两个工序在把前述导线4的弯曲夹持插入到前 述连接器金属件3的前述连接器金属件插入孔2b中之后进行也没有 关系。

此外,在将前述导线4中与前述连接器金属件3的前端接触部分 的包覆层预先除去之后,再将前述导线4插入到前述导线插入孔2c 中也可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在前述导线4的相反一侧的 端部上安装有可与印刷电路基板34上设置的阴型连接器35连接的其 它阳型连接器6。此外,即使前述导线4的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安装其 它的这种连接器,同时,为了利用焊接等方法直接与电路基板连接而 原封不动地敞开也可以。

另外,如图7所示,从前述导线4内的前述基体2向后方延长的 部分被制成卷缩状是优选的实施例。

但是,前述连接器金属件3及前述导线4的数目并不限于上述实 施例,分别为一个或三个以上也没有关系。

此外,前述连接器金属件3也不一定必须制成U字形,其形状可 适当地变更。另外,前述基体2的形状也可按照与之相配的连接器11 的形状适当地变更。

下面,对前述阳型连接器11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前述连接器11用于组装在如上所述的前述小型器械30的前述铰 接部分上,如图8至图11所示,它备有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具有可 插入前述铰接部分的圆筒状的空洞内的尺寸的大致圆筒形的基体 12。此外,在该基体12上设有用于将两个连接器金属件13、14分别 插入装配的两个嵌合槽15、16以及用于使前述连接器金属件13、14 的一端13a、14a从和与之相配的前述阴型连接器1相对向的基体前 面12a向与该基体前面12a相对向的第一方向X突出的贯通孔17、 18。

前述两个连接器金属件13、14由棒状的一端13a、14a及J字形 部分13b、14b构成,与前述的一端13a、14a相反一侧的另一端13c、 14c形成于前述J字形部分13b、14b的前端一侧上,可向与前述第一 方向X正交的第二方向Y延伸。前述两个连接器金属件13、14依次 地将其一端13a、14a向前述第一方向X分别穿过前述贯通孔17、18, 使前述J字形部分13b、14b的靠近前述一端13a、14a一侧的部分分 别嵌入到前述嵌合槽15、16中。

在前述两个连接器金属件13、14装配到前述基体12的状态下, 前述两个连接器金属件13、14的前述另一端13c、14c沿着前述第一 方向X并列在同一平面上,事先已插入的连接器金属件13的前述J 字形部分13b位于前述基体前面12a一侧。此外,前述另一端13c、 14c沿着前述基体12的外周侧12b位于其外侧,在与前述外周侧面 12b之间形成预定间隔(例如,约0.3mm)的间隙19。如图12及图 13所示,该间隙19用来压入前述盖32一侧的电路基板FPC(柔性印 刷电路基板)22的端部22a(参照图14),因此,分别使前述另一端 13c、14c形成平板状,被前述外周侧面12b的前述另一端13c、14c 覆盖的部分为平坦的。

在前述两个连接器金属件13、14中后插入的连接器金属件14的 前述另一端14c的位于远离前述基体12a的侧边部上形成向前述外周 侧面12b弯曲突出的弯曲部14d。在没有该弯曲部14d的情况下,前 述间隙19向前述第二方向开口,与此同时在与前述第一方向X相反 的方向也开口,在将前述FPC22的端部22a压入时,存在向前述相反 方向偏移的可能性,但通过将前述端部22a卡止在前述弯曲部14d上 进行定位,可限制向前述相反方向的偏移。

进而,前述两个连接器金属件13、14的前述另一端13c、14c的 内面侧、也就是与前述外周侧面12b相对向的部分上形成向前述外周 侧面12b突出的厚度约0.1mm的球面状突起部20。从而,前述各突起 部20与前述外周侧面12b之间的间隔约0.2mm,与前述间隙19的其 它部分相比变窄。

但是,由于前述两个贯通孔17、18及从它们当中向前述第一方 向X突出的前述一端13a、14a,在前述基体前面12a上从前述第一方 向X观察时是180度旋转对称配置的,所以存在和与之相配的阴型连 接器、反转180度而误嵌合的危险。

为了避免这一点,本实施例中,在前述基体前面12a的端缘部的 一部分上设置在前述第一方向X上突出的凸缘21,成为前述凸缘21 作为嵌合部,在与前述阴型连接器1对应处设置的前述切口部5作为 被嵌合部,两者相互嵌合的结构。由于该凸缘21,在前述基体前面 12a上从前述第一方向X观察时变成不是180度旋转对称的,可防止 误嵌合。

如上所述,前述连接器11被插入前述铰接部分,是一个将前述 主体31一侧的前述印刷电路基板34与盖32一侧的前述FPC22电连 接的一个部件,如图14所示,将前述FPC22的端部22a从前述第二 方向Y压入前述间隙19,以实现前述FPC22与前述连接器11的电连 接。

这里,在将前述端部22a压入前述间隙19中的情况下,由于前 述端部22a在前述第一方向X上的偏移受到前述基体前面12a一侧的 壁部及前述弯曲部14d的限制,从而在可将形成于前述端部22a上的 电极22b及前述另一端13c、14c之间进行正确的定位,与此同时, 前述突起部20与前述电极22b更加可靠地接触,从而,前述电极22b 与前述另一端13c、14c之间即使不用焊接,也可以获得不存在接触 不良的良好的电接触。

在前述阳型连接器11的上述实施例中,前述连接器金属件13、 14的数目为两个,但是其数目为三个以上也没有关系。此外,前述连 接器金属件13、14的形状可以适当变更,前述基体12的形状也可根 据与之相配的连接器1的形状适当变更。

另外,前述间隙19的前述预定间隔也可根据前述FPC22的前述 端部22a的厚度适当变更。

进而,上述实施例中,在前述另一端13c、14c上设置前述突起 部20,但也不一定非设置不可。另外,形成于前述端部22a上的电极 22b与前述另一端13c、14c之间的接触不用压接而用焊接使之接触也 可以。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在前述连接器金属件14的前述另一端14c 上设置前述弯曲部14d,限定前述FPC22的偏移,但是也不是非设置 前述弯曲部14d不可。另外,代替在前述另一端14c侧形成前述弯曲 部14d,在与前述外周侧面12b的前述弯曲部14d对应的部分上设置 与前述间隙19的前述预定间隔相当厚度的突起,用于限制前述FPC22 的偏移也可以。此外,当该突起过大时,前述连接器金属件13、14 向前述基体12中插入时的阻力会增大,有可能妨碍组装时的工作效 率。

此外,本发明的前述连接器1、11也可应用于除组装到如图1所 示的移动电话机等小型器械30的铰接部分以外的其它用途。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