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卡用连接器

申请号 CN200510108416.6 申请日 2005-10-08 公开(公告)号 CN1862892A 公开(公告)日 2006-11-15
申请人 SMK株式会社; 发明人 奥村晋也; 佐佐木良;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IC卡用连接器,其中,在一个IC卡插入空间的内侧,确保宽度较窄、高度较低且触头部分也设于靠插入面前侧的另一个IC卡插入空间。在一个IC卡的插入孔内,使宽度小于该一个IC卡且高度方向的一端位于一个IC卡的插入孔内的另一个IC卡插入空间设置成与所述一个IC卡插入空间至少共用一部分;设有用于将与该一方插入空间的共用部分作为另一个IC卡插入空间来进行分隔的板;在未插入另一个IC卡的状态下而插入有上述一个IC卡时,该板具有从一个IC卡插入空间避开并空出一个IC卡插入空间的机构。
权利要求

1.一种IC卡用连接器,将多种IC卡插入共用的连接器壳体的插 入孔以连接IC卡的电极和插入孔内的触头,其特征在于,在一个IC 卡的插入孔内,使宽度小于该一个IC卡且高度方向的一端位于一个IC 卡的插入孔内的另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设置成与所述一个IC卡插入 空间至少共用一部分;设有用于进行分隔的板,以将与该一个IC卡插 入空间的共用部分作为另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该板设置成具有下述 机构:在未插入另一个IC卡的状态下而插入有上述一个IC卡时,从 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避开以空出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具 有回复,用于在拔出一个IC卡时从自一个IC卡插入空间避开的位 置回复到分隔另一个IC卡插入空间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利 用设置于4个部位的铰链而相对于连接器壳体固定,可一边向插入后 方侧滑动一边沉入,并且,在该4个部位的铰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的 铰链处卷绕有扭簧,在插入所述一个IC卡而使板整体沉入时,在所述 扭簧中蓄积回复力,当拔出所述一个IC卡时,板回复到分隔所述另一 个IC卡的插入空间的初始位置。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作为外部存储介质而在个人电脑等电子 设备上使用的IC卡的IC卡用连接器,该连接器可以用同一个连接器 对规格不同的多种IC卡进行处理。

背景技术

内置有半导体存储器的卡型存储装置、即被称之为所谓IC卡的存 储介质,作为计算机主体、摄像装置、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等电子设 备的外部存储装置而被广泛地使用。对于该IC卡,相比于以往采用的 存储介质,其形状非常小且存储容量也大,因此,在将数码相机或便 携式信息终端设备的数据转移到计算机主体的情况下,在将数据直接 转移到打印机而加以印刷的情况下,反之在将计算机中的数据转移到 这些电子设备中的等情况下,其均为便利的存储介质。
该IC卡有多个种类,而由于其不同的尺寸和形状,需要各自的连 接器,而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中曾提出过可对应于多个IC卡的复合 连接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3-100369号
用图8和图9表示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IC卡用连接器。该图8 和图9所示的IC卡用连接器的结构为:在薄箱型的连接器壳体1的正 面,第一插入孔2和第二插入孔3连通于上下两层并设置成平坦的逆 向凸型,在这些第一、第二插入孔2、3的内部设有分别与第一、第二、 第三、第四IC卡27、28、31、33相对应的触头,由自该触头的插头 端子而与外部基板相连。
图10~13表示该专利文献1中的将IC卡分别插入对应的IC卡用 连接器的情况的图。图10和图11表示分别将第一IC卡27和第二IC 卡28插入第一插入孔2的情况的正视图,在该情况下,共同使用图9 所示的位于第一插入孔2内深处的触头6。图12为将第三IC卡31插 入第一插入孔2的情况的正视图,在该情况下,使用图9所示的第一 插入孔2内的设于比上述触头6更深处的触头7。图13为将第四IC 卡33插入第二插入孔3的情况的正视图,在该情况下,使用位于图9 所示的第二插入孔3内的触头8。
在此,图10、图11所示的第一IC卡27或第二IC卡28的插入 空间和图13所示的第四IC卡33的插入空间,具有相互完全独立的插 入空间,事实上是不同的插入孔。在该专利文献1的IC卡用连接器中, 相互共用的插入空间为图10、图11所示的第一IC卡27或第二IC卡 28的插入空间和图12所示的第三IC卡31的插入空间,在该情况下, 为了卡止宽度小于第一IC卡27的第三IC卡31,插入孔内的里侧的空 间部分形成为第三IC卡31的宽度并用其进行卡止,由此,也可以说 其具有用于卡止卡的独立空间。
如该专利文献1所示的IC卡用连接器那样,在现有的IC卡用连 接器中插入多个IC卡的对应方法如下:在采用分别设置独立的插入 孔、或者在使一个IC卡和宽度更小的另一个IC卡共用插入口的情况 下,将宽度窄的另一个IC卡的卡止机构设置在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 的里侧(对触头而言也在里侧)。然而,关于在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 的内侧、如何确保宽度更窄、高度低且触头部分设在靠插入面前侧的 另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的方法,却未加提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C卡 用连接器,在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的内侧,确保宽度更窄高度低且触 头部分设于靠插入面前侧的另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
对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一种IC卡用连接器,将多种IC卡插 入共用的连接器壳体的插入孔以连接IC卡的电极和插入孔内的触头, 其中,在一个IC卡的插入孔内,使宽度小于该一个IC卡且高度方向 的一端位于一个IC卡的插入孔内的另一个IC卡插入空间设置成与所 述一个IC卡插入空间至少共用一部分;设有用于进行分隔的板,将与 该一方IC卡插入空间的共用部分作为另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该板 设置成具有下述机构:在未插入另一个IC卡的状态下而插入有上述一 个IC卡时,从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避开以空出一个IC卡的插入空 间。
对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IC卡用连接器,除了技术方案1之外, 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具有回复,用于在拔出一个IC卡时从自一个IC 卡插入空间避开的位置回复到分隔另一个IC卡插入空间的位置。
对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IC卡用连接器,除了技术方案1之外, 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利用设置于4个部位的铰链而相对于连接器壳体 固定,可一边向插入后方侧滑动一边沉入,并且,在该4个部位的铰 链中的至少一个部位的铰链处卷绕有扭簧,在插入所述一个IC卡而使 板整体沉入时,在所述扭簧中蓄积回复力,当拔出所述一个IC卡时, 回复到分隔所述另一个IC卡插入空间的初始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在一个IC卡插入空间的内侧,在要 确保宽度小高度低且触头部分也设于靠插入面前侧的另一个IC卡插入 空间的情况下,在一个IC卡插入空间的内侧形成由板分隔的另一个IC 卡插入空间,并且,在板上设有从一个IC卡插入空间避开而空出一个 IC卡插入空间的机构,所以,插入空间的配置自由度要比现有技术中 的高,且拓宽了设计的宽度。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板具有回复力,用于在拔出一个IC 卡的情况下、从自一个IC卡插入空间避开的位置回复到分隔另一个IC 卡插入空间的位置,所以,在拔出一个IC卡时,板可以立刻回复而形 成另一个IC卡插入空间,因此,始终为可以准备插入两个IC卡的状 态。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当通过插入一个IC卡而使板整体沉 入时,在扭簧上蓄积回复力,当拔出一个IC卡时,板回复到分隔另一 个IC卡插入空间的初始位置,所以,始终为可以准备插入两个IC卡 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切除一部分的结构的正视 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切除一部分的结构的俯视 图。
图3为表示将第一IC卡34或第二、第三IC卡27、28插入本发 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空间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切除一部分的结构的立体 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板13和壳体10的连接部分 的立体图。
图6表示用于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第一IC卡34的形状,(a) (b)(c)(d)分别为第一的IC卡34的俯视图、正视图、切除一部 分的左侧视图、右侧视图。
图7表示用于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第二、第三IC卡27、28 的形状,(a)(b-1)(c-1)分别为第二IC卡27的俯视图、侧视图、 正视图,(a)(b-2)(c-2)为第三IC卡28的俯视图、侧视图、正 视图。
图8为表示以往的IC卡用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以往的IC卡用连接器的纵剖侧视图。
图10为表示将第一IC卡27插入图8所示的以往的IC卡用连接 器(专利文献1中)的情况的正视图。
图11为表示将第二IC卡28插入图8所示的以往的IC卡用连接 器(专利文献1中)的情况的正视图。
图12为表示将第三IC卡31插入图8所示的以往的IC卡用连接 器(专利文献1中)的情况的正视图。
图13为表示将第四IC卡33插入图8所示的以往的IC卡用连接 器(专利文献1中)的情况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将各种IC卡插入共 用的连接器壳体的插入孔并连接IC卡的电极和插入孔内的触头,其 中,在一个IC卡插入孔内,比该一个IC卡的宽度窄且高度方向的一 端位于一个IC卡插入孔内的另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设置成与上述 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至少共用一部分,设置用于分隔的板,将与该一 个IC卡的共有部分的插入空间作为另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该板设 有下述机构:在未插入另一个IC卡的状态下而已插入上述一个IC卡 时,从一个IC卡插入空间避开以空出一个IC卡的插入空间。而且, 其特征在于,上述板利用设于4处的铰链而使其相对于连接壳体固定, 一边向插入后方侧滑动一边沉入,并且,该4处铰链中的至少一处铰 链卷绕有扭簧,在插入上述一个IC卡而使板整体沉入时,在上述扭簧 上蓄积有回复力,而当拔出上述一个IC卡时,回复到分隔上述另一个 IC卡插入空间的初始位置。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用图6和图7,对用于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中的IC卡进行详 细地说明。对于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并不限于这两种IC卡的结 构,仅仅是作为一个例子而举出的,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的IC卡上。
图6所示的为第一IC卡34,如(a)所示,其长度为42.8mm,宽 度为36.4mm,如(c)和(d)所示,其厚度为3.3mm,在两侧面分别 形成槽35、36。另外,如(b)所示,在插入前端侧,以25个×2列 的方式形成共计50个插头端子插入孔37,其中该插头端子插入孔用于 插入设置于壳体10侧的插头端子15。
图7所示的为长度、宽度和厚度均小于上述第一IC卡的两种第 二、第三IC卡27、28。其中,对于第二IC卡27,如(a)所示,其 长度为32.0mm,宽度为24.0mm,在其前端部设有9个电极41,并在 一个部上形成切成三角形的倾斜面29,另外,如(b-1)和(c-1) 所示,其厚度为2.1mm,在两侧面形成台阶部30。此外,第三IC卡28, 如(a)所示,从正面看其长度、宽度与第二IC卡大致相同,电极数 为7个,而如(b-2)(c-2)所示,形成厚度为1.4mm的薄型形状。
下面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整体结构进行说 明。对于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在箱型的连接器壳体10中设有用 于插入上述第一IC卡34的第一插入孔11,在该第一插入孔11的空间 内侧,由可动式的板13对用于插入上述第二、第三IC卡27、28的第 二插入孔12进行空间分隔,下面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和图4所示,在箱型的连接器壳体10中设有用于插入上述 第一IC卡34的第一插入孔11,在该第一插入孔11内的两侧面侧,形 成用于卡止上述第一IC卡34的卡止槽14。在第一插入孔11的里侧, 设有每行25个上下2列共计50个的插头端子15,当插入第一IC卡 34时,该插头端子15插入插头端子插入孔37中而进行电连接。另外, 如图2所示,使插头端子15从壳体10的后端侧突出而形成外部连接 端子部16,由该部分与外部基板相连接。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连接器壳体10中形成用于插入上述 第二、第三IC卡27、28的第二插入孔12。该第二插入孔12形成于 上述第一插入孔11的插入空间的内侧,再往里面则为靠上述插头端子 15的前面侧,其宽度形成为第二、第三IC卡27、28的尺寸,与该宽 度相应地形成稍低的壳体10的底面。对于形成该第二插入孔12的上 面壁、侧面壁、里面壁并用于卡止第二、第三IC卡27、28的板13, 在靠插入面前侧的两侧面、由铰链19分别固定于壳体10上,并且, 在插入里侧的两侧面、由铰链20分别固定于壳体10上。
参照图4和图5对该板13的结构进行更为详尽的说明。板13如 上所述在两侧面由两处的铰链19和20固定。如图4和图5所示,该 铰链19和20,作成其两端分别向相反方向弯曲成90°的形状。在靠 插入面前侧,铰链19的一端插入板13的铰链插入孔22中,并且其另 一端插入壳体10的铰链插入孔24中。在插入里侧,铰链20的一端插 入板13的铰链插入孔23中,并且其另一端插入壳体10的铰链插入孔 25中。这些插入孔的直径形成为比铰链的直径稍大,所以,铰链在各 自的插入孔中呈自由回转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以两侧面的铰链插入 孔24和铰链插入孔25为支点,以从这些支点至铰链插入孔22和铰链 插入孔23的长度为回转半径,使板13整体沉入到壳体10的底面。如 图2和图5所示,作为该沉入的回复力,在上述铰链19上卷绕扭簧21, 该扭簧21的一端插入并固定于板13的插入部26,而另一端插入并固 定于壳体10的底面的插入部38。由此,若板13要沉入壳体10的底面 时,则可在扭簧21上蓄积回复力。
在这样形成插入空间的第二插入孔12的内部,设有9个由形状相 似的第二IC卡27和第三IC卡28所共用的触头17。该触头17的前 端弯曲呈ヘ字形的接触部分,从壳体10的下面的大致中央向里面方向 倾斜地突出形成。在该触头17的基端部上设有外部连接端子部18,该 外部连接端子部18面向壳体10的正面侧下面并与印刷基板等相连 接。
对该结构的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用图 1至图4,对采用第二、第三IC卡27、28的情况进行说明。在采用该 第二IC卡27或第三IC卡28的情况下,在电极41相对于第二插入孔 12呈向下的状态下,使两端的台阶部30与第二插入孔12内的台阶部 40相应地将其插入。此时,如图2所示,板13的a部分的宽度形成为 第二IC卡27和第三IC卡28的宽度,另外,以在厚度方向上卡无法 移动的方式以最合适的高度形成板13,所以,可以从四个方向来固定 卡并使其稳定。在插入到里面的阶段,电极41和触头17相接触,可 以进行数据的读入或写入的动作。
这样,在插入第二IC卡27或第三IC卡28的状态下,如图3所 示,保持着第二IC卡27或第三IC卡28的插入状态的板13从第一插 入孔11内突出,所以,在该状态下无法插入第一IC卡34。
下面参照图1至图4对使用第一IC卡34的情况进行说明。在使 用该第一IC卡34的情况下,相对于第一插入孔11,使两端部分与卡 止槽14相对应地从插头端子插入孔37侧插入卡。如图1和图3所示, 由于在第一插入孔11的第一IC卡34的插入空间中板13突出,所以, 在开始插入操作时,第一IC卡34和板13相接触。但是,如图4所示, 最初与第一IC卡34相接触的板13的两端部分形成为锥面39,所以, 即使第一IC卡34与锥面39相接触也不会产生钩挂,利用该锥面39 进行滑动,同时以壳体10的两侧面的铰链插入孔24和铰链插入孔25 为支点、并以从这些支点至板13的铰链插入孔22和铰链插入孔23的 长度为回转半径,使板13整体渐渐地沉入到壳体10的底面。若继续 进行插入操作,则板13的整体完全地沉入到壳体10的底面,板13的 从第一插入孔11内突出的部分被遮蔽到壳体10内,从而不会成为插 入第一IC卡34的障碍。在该状态下,若将第一IC卡34插到底,则 壳体10的插头端子15插入到插头端子插入孔37中,可以进行数据的 读入或写入的动作。
在这样将第一IC卡34插到底的状态下,由于板13的沉入而使得 第二插入孔12几乎没有空间,,从而无法插入第二IC卡27或第三IC 卡28。另外,板13的沉入也起到了遮蔽第二插入孔12内的触头17 的效果,而不必担心会由于第一IC卡34的插入而对第二、第三IC卡 27、28用的触头17造成损伤。
作为防止第一IC卡34的误插入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在 卡止槽14的内侧设有防止误插入用凸部42、43。对于该防止误插入用 凸部42、43,在插入方向正常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分别嵌入第一 IC卡34的侧面的槽35、36中。如图6所示,槽35、36的槽宽互不 相同,槽36的宽度相对较宽,与之相对应地,防止误插入用凸部42、 43的宽度也互不相同,所以,若搞错上下而将卡插入,则较宽的防止 误插入用凸部43无法嵌入较窄的槽35,从而可以防止这样的插入。在 前后颠倒地插入的情况下,也可以由该防止误插入用凸部42、43来防 止误插入。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IC卡用连接器,在一个IC卡插入空间的内 侧,可以确保比其宽度窄高度低且将触头部分也设于靠插入面前侧的 另一个IC卡插入空间,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IC卡用复合连接器的 配置的自由度。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采用第一IC卡34和第二、第 三IC卡27、28进行说明,但是只要采用板来在一个IC卡插入空间的 内侧确保另一个IC卡插入空间,也可以为其它的各种IC卡的组合, 而不仅仅限定于该实施例的情况。
另外,对于本发明,虽然对在一个IC卡插入空间的内侧确保另一 个IC卡插入空间的IC卡用连接器进行了说明,但是,该结构对例如 普通的插头和连接器的关系也适用。在此情况下,在用于插入大尺寸 的插头的连接器的内部,由板来划分空间而设置相对小尺寸的插头的 插入空间,从而可以构成对应于两种插头的连接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