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用电连接器

申请号 CN200510097618.5 申请日 2005-08-30 公开(公告)号 CN1744383A 公开(公告)日 2006-03-08
申请人 安普泰科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野末大介; 久保贵史;
摘要 一种卡用 电连接器 ,其能够容纳具有不同数量触点的多种类型的卡装置。壳体能够容纳第一卡和第二卡(250),其中第一卡在预定 位置 上具有导电焊区,第二卡(250)在与第一卡的导电焊区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区域上具有多个导电焊区(252a、252b)。多个触头(36、38、46、48、56、58)被设置在与第一卡的导电焊区相对应的区域内,与第二卡(250)的多个导电焊区(252a、252b) 接触 。
权利要求

1.一种卡用电连接器,包括:
壳体,其能够容纳第一卡和第二卡,其中第一卡在预定位置上具 有导电焊区,第二卡在与第一卡的导电焊区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区域上 具有多个导电焊区;以及多个触头,其设置在与第一卡的导电焊区相对应的区域内,与第 二卡的多个导电焊区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与第一卡的导电焊区相对应的区域内的、与第二卡的多个 导电焊区接触的多个触头的接触部沿第二卡的插入/抽出方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与第一卡的导电焊区相对应的区域内的、与第二卡的多个 导电焊区接触的多个触头的接触部沿与第二卡的插入/抽出方向交叉 的方向排列。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连接卡型装置的卡用电连接器。特别地,本发明涉及 一种卡用电连接器,其容纳多种不同类型的卡,并具有与卡的导电焊 区(电极)相接触的触头。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已公知的双重目的的、用于容纳两类卡并与卡上的电极 相连接的卡缘连接器(参考美国专利:4869672,图6和8)。这种 卡缘连接器包括一定位机构,用于确定卡的插入位置,该定位机构设 置在一狭槽内,卡插入该狭槽中。定位机构根据卡的类型调整卡的插 入深度。因此,两类卡的导电焊区都能够与相应的触头建立电连接。
还存在一种已公知的PC卡,其设有机械开关,在使用多个卡的 情况下,该机械开关用于切换卡的操作模式(参考日本未审专利10 (1998)-171938号公报,图1和4)。
上述已公知的连接器能够容纳以不同间距具有导电焊区的两类 卡,并与之建立电连接。然而,连接器需要一附加元件(定位部件)。 上述已公知的PC卡需要开关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此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卡用电连接 器,该电连接器可容纳具有不同数量的触点的多种类型的卡型装置。
本发明的卡用电连接器包括:
壳体,其能够容纳第一卡和第二卡,其中第一卡在预定位置上具 有导电焊区,第二卡在与第一卡的导电焊区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区域上 具有多个导电焊区;以及
多个触头,其被设置在与第一卡的导电焊区相对应的区域内,与 第二卡的多个导电焊区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采用如下构造,其中:
被设置在与第一卡的导电焊区相对应的区域内的、与第二卡的多 个导电焊区接触的多个触头的接触部沿第二卡的插入/抽出方向排 列。在这种情况下,触头可沿同一方向进行设置,或设置成它们面向 触点。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可选方面,可采用如下构造,其中:
设置在与第一卡的导电焊区相对应的区域内的、与第二卡的多个 导电焊区接触的多个触头的接触部沿与第二卡的插入/抽出方向交叉 的方向排列。
这里,术语“卡”包括相对窄的记录介质,如记忆棒(注册商标: Sony KK),也包括宽而薄的平面卡,比如现金卡。而且,术语“卡” 的指代物并不局限于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具有通信功能的卡型装置。
本发明的卡用电连接器能够容纳第一卡和第二卡,其中第一卡在 预定位置具有其导电焊区,第二卡在与第一卡的导电焊区相对应的至 少一个区域上具有多个导电焊区。与第二卡的多个导电焊区接触的多 个触头被设置在与第一卡的导电焊区相对应的区域内。因此,本发明 的卡用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不用为每种类型的卡提供定位部件、或在卡上设置操作模式切换 机构,就能确保多种类型卡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图1A和1B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卡用电连接器,其中 图1A为俯视图,图1B为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卡用电连接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3为示出了图1所示卡用电连接器的触头安装状态的局部放 大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卡用电连接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卡用电连接器沿图4中V-V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卡用电连接器的垂直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卡用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中示出了 触头的排列状态。
图8A、8B和8C为局部放大剖视图,图中示出了每个实施例的 连接器的触头与卡接触的状态,其中图8A示出了第一实施例,图8B 示出了第二实施例,而图8C示出了第三实施例。
图9A和9B为卡前缘的示意图,其中图9A示出了具有大量电 极的卡,图9B示出了示出少量电极的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相应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卡用电连接器 (以下简称为“连接器”)。图1A和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 施例的连接器1,其中图1A为俯视图,图1B为侧视图。
下面结合图1A和1B进行描述。连接器1包括:壳体20,其 由绝缘树脂模制而成并用虚线表示;罩壳2,其罩住壳体20,并具有 C-型横截面。罩壳2由金属板冲压弯曲而成,优选由合金所形成的 板冲压弯曲而成。壳体20包括:后部84和自后部84的两端向前 延伸的导引部82和86。导引部82和86引导卡250(第二卡,参 考图9A)和卡250’(第一卡,参考图9B),这些卡沿箭头C的方 向被插入。这里,“向前”(前部)是指连接器1的朝向接合部14的 那一侧,“向后”(后部)是指连接器1的与前部相反的那一侧,即 图1中的上侧。
包括与卡250和250’接触的多个触头36和38的多种类型的 触头3被安装到壳体20的后部84上。罩壳2的尺寸和形状被形成为 使得它可以覆盖设有触头36和38的后部84的上表面、及导引部82 和86的上表面及侧面。当罩壳2安装于壳体20上时,后部84、 导引部82和86、以及罩壳2限定出一个空间,即卡容纳部88。卡 容纳部88向接合部14开口,卡250和250’穿过接合部14沿箭头 C的方向插入卡容纳部88。
插入卡容纳部88的卡250和250’被止挡并定在一预定位 置。由此,下文中所述的卡250和250’的电极(导电焊区)与触头 36和38形成电接触。当卡250和250’要被移去时,通过沿箭头C 的方向挤压卡250和250’,松开锁定,之后卡250和250’可被抽 出来。以该方式锁定和释放卡250和250’的排出机构21一体设置 在导引部82上。排出机构21在日本未审专利2002-027099号公报 (公开日:2002-9-20)已经公开,并成为已公知机构。由于该机构不 是本发明的发明点所在,因此将省略对此的详细介绍。
接下来,将结合图9A和9B对被插入到连接器1中的卡250和 250’进行描述。图9A和9B为卡250和250’的前缘的示意图, 其中图9A示出了具有大量电极的卡250,图9B示出了具有少量电 极的卡250’。从图9A中可以看到,卡250(第二卡)具有多个导电 焊区区域252,这些区域为沿垂直于卡250的插入/抽出方向254的 方向形成的电极。导电焊区252a和导电焊区252b用阴影线表示,在 每个区域252中沿插入/抽出方向254排列。当卡250插入到连接 器1中时,导电焊区252a和252b分别与触头36和38接触。
另一方面,具有少量电极的卡250’在每个导电焊区区域252’中 设有单一的导电焊区252c。区域252’与前述区域252的尺寸基本 相同,并被设置在基本相同的位置上。因此,当卡250’插入到连接 器1中时,两类触头36和38接触导电焊区252c。接触状态的细 节将在后面描述。每个区域252和252’分别被沿插入/抽出方向延 伸的肋256和256’分开。
下面参考图2和图3对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触 头36和38进行描述。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1的垂直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连接器1的触头36和38的安装状态的局部放大 立体图。与卡250和250’的电极接触的触头3由两类触头36和38 构成。每个触头36包括:压配合部36b、尖端部36a、以及弹性接 触臂36c,其中压配合部36b压配合于壳体20的触头安装凹槽24a 中,尖端部36a自压配合部36b延伸到壳体20的外部,并被焊接电路板上,弹性接触臂36c自压配合部36b倾斜地向上和向前延 伸。接触臂36c包括一触点部36d,该触点部36c是接触臂36c远端 的一向上的凸起部。
每个触头38包括:压配合部38b、尖端部38a、以及接触臂 38c,其中压配合部38b沿壳体20的底壁26压配合于触头安装凹 槽24b中,尖端部38a自压配合部38b向前延伸,接触臂38c自 压配合部38b的后端折回以倾斜地向上和向前延伸。接触臂38c还 包括一向上凸起的触点部38d。这里重要的是触点部36d和38d的 位置在设有导电焊区的区域内沿插入/抽出方向254偏移。也就是说, 触点部36d和38d相互位于相对向前和相对向后的位置。
下面参考图4和图5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触 头46和48进行描述。图4为连接器1’的垂直剖视图。图5为连 接器1’沿图4中的V-V线的局部剖视图。在第一实施例中,两类触 头36和38大致沿插入/抽出方向254排列。然而,在第二实施例 中,触头46和48的触点部46d和48d在设有导电焊区的区域中 被分开,使得这两个触点部沿与插入/抽出方向交叉的方向被分开。触 头48与触头38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以相同的方式安装在壳体20’ 中。触头48的远端部形成为触点部48d,该触点部向上凸起。因此, 将省略对触头48部分的构造的描述。
另一方面,触头46安装在不同于安装触头48的触头安装凹槽 的触头安装凹槽(未图示)内,并在与触头48的尖端相同的一侧具 有尖端(未图示)。触头46还包括:压配合部(未图示)和接触臂46c, 其中压配合部沿壳体20’的底壁26’延伸,接触臂46c自压配合部 的后端折回,使得它们倾斜地向上和向前延伸,这与触头48的接触 臂类似。向上凸起的触点部46d形成在接触臂46c的远端。图5示 出了触点部46d和48d彼此沿与插入/抽出方向254交叉的方向分 开的方式,并示出了触点部46d和48d沿向前/向后方向位置偏移的 方式。
下面参考图6和图7对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 触头56和58进行描述。图6为连接器1”的垂直剖视图。图7为 连接器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中示出了触头56和58的排列状 态。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和1’的触头,触头 56和58设置成它们彼此相对。触头56的形状同触头36类似,每 个触头56包括:尖端部56a、压配合部56b、弹性接触臂56c、以 及触点部56d,其中尖端部56a暴露于壳体20”的后面,压配合部 56b沿壳体20”的底壁26”延伸,弹性接触臂56c朝向壳体20”的 前方延伸。
另一方面,每个触头58包括:尖端部58a、压配合部58b、接 触臂58c、以及向上弯曲的触点部58d,其中尖端部58a暴露在底壁 26”的前面,压配合部58b沿底壁26”向后延伸,接触臂58c向 后向上延伸。两类触头56和58分别被安装在安装凹槽24a”和 24b”内。安装凹槽24a”和24b”沿插入/抽出方向254排列。因 此,触头56和58彼此共线面对。然而,触头56和58的触点部56d 和58d在设有导电焊区的区域中沿插入/抽出方向254在向前/向后的 方向上被分开,这样它们分别对应于卡250的导电焊区252a和 252b。
下面,参考图8A、8B、8C介绍每一上述实施例的触头36、38、 46、48、56、58与卡250的电极接触的状态。图8A、8B和8C为 局部放大剖视图,图中示出了连接器1、1’、1”的触头36、38、46、 48、56、58与卡250接触的状态,其中图8A示出了第一实施例, 图8B示出了第二实施例,而图8C示出了第三实施例。图8A、8B和 8C分别示出了图9A所示的卡250插入连接器1、1’、1”的情况。
如图8A所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触头36和38 的触点部36d和38d分别接触导电焊区252a和252b。如图8B所 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触头46和48的触点部46d 和48d分别接触导电焊区252a和252b。如图8C所示,在根据第 三实施例的连接器1”中,触点部56d和58d分别接触导电焊区 252a和252b。
在上述的每个实施例中,信号能被两类触头平行传输。因此,传 输速度可大致为两倍。因此,在卡250为记录介质的情况下,比如记 录大容量数据如视频数据的IC卡,与使用具有少量电极的卡250’的 情况相比,数据传输时间被缩短,同时保证了兼容性。而且,同时由 于增加了传输通道,操作模式(功能)可被加到具有大量电极的卡250 上,同时保持与具有少量电极的卡250’的兼容性。
在使用图9B所示的卡250’来替代卡250的情况下,卡250’的 导电焊区252c的区域与卡250的导电焊区252a和252b的结合区 域基本相同。因此,连接器1的每对两类触头36和38、连接器1’ 的每对两类触头46和48、连接器1”的每对两类触头56和58都 接触相同的导电焊区252c,在兼容性方面不会产生问题。
按照如上描述构造出本发明。因此,两类卡可具有相对简单的结 构,而不用使用卡用定位调节部件。而且,通过增加传输通道,可增 加卡的操作模式(功能)。
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连接器1、1’、1”。然而,本发明 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允许有不同的改变和修正。例如,已经 描述了导电焊区252被划分为两个区域252a和252b的情况。然 而,导电焊区252还可被划分为三个或更多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将 提供多个触头与所划分的导电焊区相对应。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