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转接插头

申请号 CN201210389141.8 申请日 2012-10-15 公开(公告)号 CN103730796A 公开(公告)日 2014-04-16
申请人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伍壮志; 王学超;
摘要 一种复合式转接插头,包括第一插头及与第一插头 枢接 的第二插头。第一插头包括第一绝缘壳体、分别相对的结合于该第一绝缘壳体且相互电性连通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插头包括第二绝缘壳体、结合于该第二绝缘壳体且相对于第二绝缘壳体可动的第三连接器及相对于第二绝缘壳体滑动以驱动第三连接器的按钮。第三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可分离的对接。本 发明 的一条数据线可以具有不同的连接器以适应 电子 产品不同的端口,便于携带且操作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式转接插头,包括第一插头及与第一插头枢接的第二插头,第一插头包括第一绝缘壳体、分别相对的结合于该第一绝缘壳体且相互电性连通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头包括第二绝缘壳体、结合于该第二绝缘壳体且相对于第二绝缘壳体可动的第三连接器及相对于第二绝缘壳体滑动以驱动第三连接器的按钮,第三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可分离的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转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壳体设有L形的限位槽, 所述限位槽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槽及位于纵向槽前端一侧的横向槽,按钮包括滑动于纵向槽和横向槽内的驱动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转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位于横向槽时,第三连接器凸出定位于第二绝缘壳体前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转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所述按钮与金属壳体在前后方向上干涉且在左右方向上可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式转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设有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孔,所述驱动部位于长条孔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转接插头,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设有相互配合用以旋转的枢接圆柱和枢接圆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转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壳体和第二绝缘壳体之间保持相对距离关系不变。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其中一个所述的复合式转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头进一步地增设有结合于该第二绝缘壳体且与第三连接器电性导通的第四连接器及与第二插头连接的第三插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式转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插头包括第三绝缘壳体、相对于第三绝缘壳体可动的第五连接器及相对于第三绝缘壳体滑动以驱动第五连接器的第二按钮,第五连接器与第四连接器可分离的对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式转接插头,其特征在于:第二绝缘壳体和第三绝缘壳体设有相互配合用以旋转的第二枢接圆柱和第二枢接圆孔。

说明书全文

复合式转接插头

[0001] 【技术领域】本发明有关一种复合式转接插头,尤其是指一种便于携带且操作方便的复合式转接插头。
[0002] 【背景技术】随身携带式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可携式DVD、PDA、MP3、MP4、 GPS、保暖设备、医疗保健设备等。所述电子产品中具有多种符合不同协议且彼此不兼容的端口,因此需要携带多条数据线以适应不同的端口,从而给消费者带来烦恼及不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多个插接头的复合式转接插头应运而生。
[0003] 中国专利第CN200959458号公开了一种具复合式多任务型的简易转换插头及其转接头,包括有一绝缘壳体、一第一和第二插接组件,及一插头,绝缘壳体具有二侧臂且可设有第一枢接部,第一和第二插接组件分别相对的结合于绝缘壳体中,且相互电性连通,插头可移动的与绝缘壳体组接,并设有与第二插接组件相互对接的第三插接组件,而插头侧缘可形成有滑移槽以对应至第一枢接部。藉此,绝缘壳体与第一及第二插接组件形成一转接头,而插头于不使用时,可滑移地移动,且可转动地至不同的方向,并且转接头可提供重复地组接而成为多任务型转换插头,以对应至不同规格的插座。但,所述转换插头在第三插接组件与第二插接组件相互对接时,第一枢接部与滑移槽之间无相应定位结构,外极易牵引插头从而影响第三插接组件与第二插接组件之间的电性连接。
[0004]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便于携带且操作方便的复合式转接插头。
[0005]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且操作方便的复合式转接插头。
[0006]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复合式转接插头,包括第一插头及与第一插头枢接的第二插头,第一插头包括第一绝缘壳体、分别相对的结合于该第一绝缘壳体且相互电性连通的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插头包括第二绝缘壳体、结合于该第二绝缘壳体且相对于第二绝缘壳体可动的第三连接器及相对于第二绝缘壳体滑动以驱动第三连接器的按钮,第三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可分离的对接。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复合式转接插头藉由按钮相对于第二绝缘壳体滑动以驱动第三连接器运动,从而使第三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后第一连接器处于使用状态及第三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脱离、旋转后而处于独立使用状态,从而一条数据线可以具有不同的连接器以适应电子产品不同的端口,便于携带且操作方便。
[0008] 【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复合式转接插头的立体组合图也即第一插头的待使用状态图。
[0009] 图2是本发明复合式转接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0010] 图3是本发明复合式转接插头另一度的立体分解图。
[0011] 图4是本发明复合式转接插头的第一插头旋转后第二插头的待使用状态图。
[0012] 图5是本发明复合式转接插头的第一插头及第二插头旋转后第三插头的待使用状态图。
[0013]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复合式转接插头 100 第一插头 2
第一绝缘壳体 21 主体部 211
侧臂 212 枢接圆柱 2121
第一连接器 22 第二连接器 23
第二插头 3 第二绝缘壳体 31
枢接圆孔 311 限位槽 312
纵向槽 3121 横向槽 3122
第三连接器 32 金属壳体 321
长条孔 322 按钮 33
驱动部 331 第四连接器 34
第二侧臂 313 第二枢接圆柱 3131
第三插头 4 第三绝缘壳体 41
第二枢接圆孔 411 第五连接器 42
第二按钮 4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14]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5介绍本发明复合式转接插头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5]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复合式转接插头100包括第一插头2及与第一插头2枢接的第二插头3。
[0016] 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第一插头2包括第一绝缘壳体21、分别相对的结合于该第一绝缘壳体21且相互电性连通的第一连接器22及第二连接器23。第一绝缘壳体21包括主体部211及分别连接于主体部211的两个侧臂212。所述侧臂212内缘面分别形成有枢接圆柱2121。
[0017] 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第二插头3包括第二绝缘壳体31、结合于该第二绝缘壳体31且相对于第二绝缘壳体31可动的第三连接器32及相对于第二绝缘壳体31滑动以驱动第三连接器32的按钮33。第二绝缘壳体31设有与枢接圆柱2121配合的枢接圆孔311,从而第一插头2可相对于第二插头3旋转。第二绝缘壳体31设有L形的限位槽312, 所述限位槽312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槽3121及位于纵向槽3121前端一侧的横向槽3122。
第三连接器32包括金属壳体321,金属壳体321设有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孔322。按钮33包括滑动于纵向槽3121和横向槽3122内的驱动部331。按钮33的驱动部331位于长条孔
322内从而按钮33与金属壳体321在前后方向上干涉且在左右方向上可动,从而按钮33可以驱动第三连接器32在前后方向运动。当驱动部331位于横向槽3122时,第三连接器32凸出定位于第二绝缘壳体31前端。
[0018] 请参考图1至图4,当第三连接器32凸出定位于第二绝缘壳体31前端且与第二连接器23对接时,第一插头2的第一连接器22处于待使用状态。按压按钮33从横向槽3122滑向纵向槽3121,按钮33带动第三连接器32向后缩回而与第二连接器23分离。第三连接器32收容于第二绝缘壳体31内而让位于第一绝缘壳体21,则第一插头2相对于第二插头3旋转。反向推动按钮33从纵向槽3121滑向横向槽3122,则第三连接器32再次凸出定位于第二绝缘壳体31前端,从而可使第三连接器32处于待使用状态而单独使用。
[0019] 请参考图1至图3及图5,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插头3的构造亦可作不同的变化,第二插头3的后端亦可进一步地增设有结合于该第二绝缘壳体31且与第三连接器32电性导通的第四连接器34及分别连接于第二绝缘壳体31的两个第二侧臂313。所述第二侧臂313内缘面分别形成有第二枢接圆柱3131。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式转接插头100亦包括与第四连接器34对接的第三插头4。所述第三插头4包括第三绝缘壳体41、相对于第三绝缘壳体41可动的第五连接器42及相对于第三绝缘壳体41滑动以驱动第五连接器42的第二按钮43。第三绝缘壳体41设有与第二枢接圆柱3131配合的第二枢接圆孔411,从而第二插头3可相对于第三插头4旋转。按照同样的步骤操作第二按钮43,可使第五连接器42处于待使用状态而单独使用。
[0020] 在本发明的两种实施方式的替代方式中,枢接圆柱2121和枢接圆孔311的位置互换,即枢接圆柱2121位于第二绝缘壳体31,而枢接圆孔311位于第一绝缘壳体21上,亦可以相互配合实现旋转;同样,第二枢接圆柱3131和枢接圆孔411的位置互换,即第二枢接圆柱3131位于第三绝缘壳体41,而第二枢接圆孔411位于第二绝缘壳体31上,亦可以相互配合实现旋转。
[0021] 第一连接器22、第三连接器32及第五连接器42为不同接口的插头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3及第四连接器34分别系与第三连接器32及第五连接器42配合的不同的插座连接器。具体地,本发明的两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器22为30 I/O插头连接器,第二连接器23为micro USB插座连接器,第三连接器32为micro USB插头连接器,第四连接器34为mini USB插座连接器,第五连接器42为mini USB插头连接器。
[0022]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再通过第三插头4的构造作不同的变化,而将数据线的可用接口无限地扩展下去。
[0023] 本发明复合式转接插头100的第一绝缘壳体21和第二绝缘壳体31之间保持相对距离关系不变,藉由操作按钮33,使原本与第三连接器32对接的第二连接器23与第三连接器32脱离、旋转后而处于独立使用状态,从而一条数据线可以具有不同的连接器以适应电子产品不同的端口,便于携带且操作方便。
[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两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