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申请号 CN200910309271.4 申请日 2009-11-04 公开(公告)号 CN102055086A 公开(公告)日 2011-05-11
申请人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道宽;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电连接器 及其组装方法,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具有通用 串行总线 接口 的 绝缘本体 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 端子 ,所述 通用串行总线 接口内设有舌板,舌板上设有四个第一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第一端子槽对应的四个第一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上进一步设置第二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进一步包括与第二端子槽对应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沿宽度方向并列配置于舌板的同一侧。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在不增大宽度的情况下通过增设第二端子而增设了 信号 控制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具有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内设有舌板,舌板上设有四个第一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第一端子槽对应的四个第一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上进一步设置第二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进一步包括与第二端子槽对应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沿宽度方向并列配置于舌板的同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自同一料带上冲出且保持非接触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槽与第一端子槽并列配置且第二端子槽的宽度小于第一端子槽的宽度,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处于同一高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均包括具有接触臂的导电部、连接部及焊接部,所述接触臂设置成具有弹性的悬臂状,所述第二端子的导电部上设有用于增强第二接触臂强度的凸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的接触臂的宽度小于第一端子的接触臂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的焊接部至少部分呈共面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与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配合的遮蔽片,所述遮蔽片包括插入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内且遮蔽于所述舌板上、下侧的片状部。
8.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由同一料带上冲压出四个第一端子及一个第二端子,第一、第二端子分别具有设有接触臂的导电部、连接部及焊接部;(2)通过去料令第二端子的接触臂的宽度小于第一端子的接触臂的宽度;(3)提供具有舌板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且于舌板的一面上设置四个第一端子槽及一个第二端子槽;(4)将第一、第二端子并列配置于舌板的所述一面,第一、第二端子可于对应的第一、第二端子槽内发生弹性变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于第二端子的导电部上设置用于增大接触臂强度的凸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4)中,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沿舌板的宽度方向并列配置且处于同一高度。

说明书全文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及该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背景技术】
[0002] 于2008年9月10日公告的公告号为201112877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具有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内设有舌板。舌板上设有用于收容四根通用串行总线端子的四个端子槽。
[0003] 当该电连接器需要增设电路控制功能,该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内无相应元件实现这一功能。【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所述电连接器上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内可进行信号控制操作且不会增大接口的宽度。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有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的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内设有舌板,舌板上设有四个第一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第一端子槽对应的四个第一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上进一步设置第二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进一步包括与第二端子槽对应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沿宽度方向并列配置于舌板的同一侧。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由同一料带上冲压出四个第一端子及一个第二端子,第一、第二端子分别具有设有接触臂的导电部、连接部及焊接部;(2)通过去料令第二端子的接触臂的宽度小于第一端子的接触臂的宽度;(3)提供具有舌板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且于舌板的一面上设置四个第一端子槽及一个第二端子槽;(4)将第一、第二端子并列配置于舌板的所述一面,第一、第二端子可于对应的第一、第二端子槽内发生弹性变形
[0007]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舌板的宽度在维持与通用串行总线标准舌板相同的情况下增设了用于控制信号的第二端子。从而令该电连接器增设了信号控制功能。【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0009] 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10] 图3是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其中端子模组收容于绝缘本体内。
[0011] 图4是图2所示的通用串行总线端子、端子模组及遮蔽片未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部分分解图。
[0012] 图5是图4所示的通用串行总线端子与端子模组的配合图。
[0013] 图6是通用串行总线端子安装于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内的立体组装图。
[0014] 图7是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通用串行总线端子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插设于绝缘本体1内的端子模组2、若干通用串行总线端子3、遮蔽片4及第一、第二遮蔽盖体51、52。
[0016] 参阅图3及图4,绝缘本体1包括上下呈堆叠配置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1及模组接口19。绝缘本体1包括上壁13、内壁16及一对侧壁18。侧壁18沿前后方向的深度大于上壁13的相应长度。内壁16自上壁13后边缘竖直向下延伸。上壁13后部形成开口15。开口15由内壁16及一对侧壁18半围设而成。开口15内设有与上壁13平行延伸的支持壁151。支持壁151上表面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若干插入槽1511。绝缘本体1的一个侧壁18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引槽181。各侧壁18上分别设有上卡扣槽182及下卡扣槽183。
[0017] 结合图6,绝缘本体1内进一步设有突伸于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1内的舌板12。舌板12下表面设有四个第一端子槽121及一个第二端子槽122。
[0018] 参阅图7,通用串行总线端子2包括四根第一端子21及位于四根第一端子21之一侧的第二端子22。四根第一端子21中的中间两根为信号端子。位于信号端子两侧的两根端子分别为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第二端子22靠近接地端子,远离电源端子。各第一端子21具有第一导电部211、第一连接部212及第一焊接部213。第一导电部211包括与第一连接部212连接的第一颈部2112及自第一颈部2112呈弹性悬臂状向前突伸的第一接触臂2111。第二端子22具有第二导电部221、第二连接部222及第二焊接部223。第二导电部221包括第二接触臂2211及第二颈部2212。第一、二端子21、22的第一、第二颈部2211、2212上与第一、第二接触臂2111、2112连接处设置成宽度相同的片状。第二端子22的第二接触臂2212的宽度小于第一端子21的第一接触臂2111的宽度。第二端子22的第二导电部221上设有凸肋224。由于第二接触臂2212的宽度小于第一接触臂2111的宽度,凸肋
224用于弥补第二接触臂2212的强度不足。
[0019] 参阅图4及图5,端子模组3包括基座31、支持板32、子电路板34及若干接触端子33。基座3包括彼此呈垂直配置的抵靠部313及底部314。抵靠部313与底部314之间设置容置腔312。基座3的底部314设有竖直延伸的若干定位槽311。支持板32上设有收容接触端子33的若干端子槽(未标号)。子电路板34上设有若干导电孔342。子电路板34上配置有若干磁性元件341。子电路板34上组设有若干转接端子36。基座32或子电路板
34上设置侧向突出的导引部35。
[0020] 再次参阅图4,遮蔽片4包括平行延伸的上片状部41、下片状部42及连接上、下片状部41、42的一对连接片43。上、下片状部41、42及连接片43上分别设有弹片44。
[0021] 参阅图1至图7,组装电连接器100时,首先由同一料带上冲压出四个第一端子21及一个第二端子22。第一、第二端子21、22分别具有设有第一、第二接触臂2111、2211的第一、第二导电部211、221、第一、第二连接部212、222及第一、第二焊接部213、223。于第二端子22的第二导电部221上设置用于增大第二接触臂2211强度的凸肋224。通过去料令第二端子22的第二接触臂2211的宽度小于第一端子21的第一接触臂2111的宽度。提供具有舌板12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1,且于舌板12的下表面上设置四个第一端子槽121及一个第二端子槽122。将第一、第二端子21、22沿舌板12的宽度方向并列配置于舌板12的下表面。令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第一、第二接触臂2111、2211露出于舌板12的第一、第二端子槽121、122且朝向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1突出。第一、第二端子21、22可于对应的第一、第二端子槽内发生弹性变形。第二端子22与第一端子21处于同一高度。将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第一、第二焊接部213、223固持于定位槽311内。结合图5,第一、第二焊接部213、223呈共面配置。当对接元件(未图示)插入或不插入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1内时,第二端子22与第一端子21保持非接触状。
[0022] 将遮蔽片4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令上片状部41插入舌板12与上壁13之间且卡扣于上卡扣槽182内。同时令下片状部42插入舌板12与模组接口19之间且卡扣于下卡扣槽183内。遮蔽片4的上、下片状部41、42分别遮蔽于舌板12的上下侧。
[0023] 然后,将装有磁性元件341的子电路板34装入基座31的容置腔312内且抵靠于抵靠部313上。将接触端子33收容于支持板32的端子槽内,令接触端子33的尾端焊接于子电路板34的导电孔342内。将导电模组3的导引部35沿着绝缘本体1的导引槽181装入绝缘本体1内,同时令接触端子33的接触部331突伸于模组接口19内。最后,将第一、第二遮蔽盖体51、52组设于绝缘本体1的前后侧。
[0024] 通用串行总线标准包括宽度相同的2.0标准及3.0标准。舌板12的宽度与通用串行总线2.0标准舌板与3.0标准舌板的宽度皆相同。舌板12的第一端子槽121的宽度及配置方式亦与通用串行总线接口2.0标准或3.0标准的相应结构相同。本发明于通用串行总线2.0标准接口内增设一第二端子22。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于通用串行总线3.0标准接口内增设一第二端子22。
[0025] 本发明在最外侧的第一端子槽121与舌板12的边缘之间的空间内设置第二端子槽122。由于空间的限制,第二端子槽122的宽度小于第一端子槽121的宽度。与第二端子槽122对应的第二端子22为信号控制端子。第二端子22与电路板(未图示)上进行开关控制的导电路径(未图示)电性连接,起到开关端子的作用,从而用于控制信号的传输或中断。较之通用串行总线标准接口,本发明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1通过设置第二端子22而增设电路控制功能,从而可以更好的控制电路信号,同时舌板12及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1的宽度不会增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