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

申请号 CN200980145772.1 申请日 2009-10-21 公开(公告)号 CN102217145B 公开(公告)日 2013-09-18
申请人 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发明人 原田阳平; 菊地宽明;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具有浮动机构的 电连接器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能够使固定在由单一的部件构成的壳的 接触 件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浮动,且减轻为了使其浮动而所需的 力 ,具备由单一的部件构成的壳(10)和固定在壳(10)的接触件(20),接触件(20)具有:与 电路 基板 连接的 焊料 连接部(21);从焊料连接部(21)向上方延伸,在壳(10)侧折回并向下方延伸的弹性部(22);一端(231)与弹性部(22)的向下方延伸的前端(222)连接,并且,沿 水 平方向延伸,固定在壳(10)的底面附近的固定部(23);以及从固定部(23)的与一端(231)对置的另一端(232)向上方延伸的触点部(24)。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连接器,具备:
壳,由单一的部件构成;以及
接触件,固定在所述壳,
所述接触件具有:
焊料连接部,与电路基板连接;
弹性部,从所述焊料连接部向上方延伸,在所述壳侧折回并向下方延伸;
固定部,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的向下方延伸的前端连接,并且,沿平方向延伸,固定在所述壳的底面附近;以及
触点部,从所述固定部的与所述一端对置的另一端向上方延伸,
所述弹性部,具有处于从所述焊料连接部向上方延伸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弯曲的第1弯曲部和处于在所述壳侧折回后向下方延伸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弯曲的第2弯曲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一端固定在电路基板并限制所述壳的位移的焊料桩。

说明书全文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有浮动机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固定于电路基板的电连接器的壳与对方连接器的壳或电子设备的箱体等的被嵌合部件嵌合时,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在电连接器的壳和被嵌合部件之间稍微产生位置偏离或误差,则难以嵌合。
[0003] 为了应付这样的问题,开发了具有吸收位置偏离的浮动机构的电连接器,并被实用化。通过使用具有浮动机构的电连接器,即使在电连接器的壳和被嵌合部件之间产生一些位置偏离或误差(但是,为浮动机构的容许可动范围内的位置偏离或误差),该位置偏离或误差也能够被浮动机构吸收,容易地将电连接器的壳和被嵌合部件嵌合。
[0004] 作为具有浮动机构的电连接器,例如提出了一种具备接触件的电池连接器,该接触件具有分别固定在分体的壳的2个固定部和形成于这2个固定部间的弹性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 另外,作为具有浮动机构的电连接器,提出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在由单一的树脂制部件构成的壳排列并安装有许多接触件,在壳的两端侧安装有向基板的表面固定的连接器安装具,该连接器安装具具备以能够沿接触件的排列方向进行横向振动的方式弯折的弯折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6] 另外,提出了一种具备焊料脚部和在接触件间设有固定部的阴端子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0007]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1274152号说明书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31840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3-1199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1] 根据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电池连接器,通过形成于2个固定部间的弹性部弯曲,能够沿上下方向浮动。然而,不能沿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浮动。另外,该电池连接器使用分体的壳来实现浮动机构,因而难以小型化。另外,形成于2个固定部间的弹性部在构造上难以充分地确保“弹簧长”,为了使该电池连接器浮动而需要较大的
[0012] 另外,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连接器使用由单一的部件构成的壳来实现浮动机构,因而与使用分体的壳来实现浮动机构相比,能够进行小型化。另外,该连接器容易沿着接触件的排列方向浮动。然而,该连接器难以沿与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浮动。
[0013] 另外,专利文献3所提出的连接器实际上没有浮动功能。
[0014]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能够使固定在由单一的部件构成的壳的接触件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浮动,且减轻了为了使其浮动而所需的力。
[0015]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6] 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0017] 壳,由单一的部件构成;以及
[0018] 接触件,固定在所述壳,
[0019] 所述接触件具有:
[0020] 焊料连接部,与电路基板连接;
[0021] 弹性部,从所述焊料连接部向上方延伸,在所述壳侧折回并向下方延伸;
[0022] 固定部,一端与所述弹性部的向下方延伸的前端连接,并且,沿平方向延伸,固定在所述壳的底面附近;以及
[0023] 触点部,从所述固定部的与所述一端对置的另一端向上方延伸。
[0024]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由于接触件的弹性部构成为“从所述焊料连接部向上方延伸,在所述壳侧折回并向下方延伸”,因而能够充分地确保其弹性部的长度,即“弹簧长”。所以,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利用充分地确保了“弹簧长”的弹性部的弯曲或扭曲,能够使固定在由单一的部件构成的壳的接触件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浮动,且能够减轻为了使电连接器浮动而所需的力(以下,将该力称为浮动力)。
[0025]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由于接触件的触点部构成为“从固定在壳的底面附近的固定部的另一端向上方延伸”,因而能够充分地确保触点部的“弹簧长”,能够实现位移量大的触点部。
[0026] 在此,优选的是,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所述弹性部具有沿水平方向弯曲的弯曲部。
[0027] 根据这样的优选的方式,弹性部的“弹簧长”能够进一步延长,进一步减轻浮动力。
[0028] 另外,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备一端固定在电路基板并限制所述壳的位移的焊料桩也是优选的方式。
[0029] 根据具备这样的焊料桩的电连接器,能够将壳的位移限制为期望的范围内的位移。另外,通过具备这样的焊料桩,从而实现电连接器的强度提高。
[0030] 技术效果
[0031]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能够使固定在由单一的部件构成的壳的接触件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浮动,且减轻为了使其浮动而所需的力。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从前面斜上方观察作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0033] 图2是从背面斜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电池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0034] 图3是图1、图2所示的电池连接器的主视图。
[0035] 图4是图1、图2所示的电池连接器的后视图。
[0036] 图5是图1、图2所示的电池连接器的俯视图。
[0037] 图6是图1、图2所示的电池连接器的仰视图。
[0038] 图7是图1、图2所示的电池连接器的右侧视图。
[0039] 图8是图3所示的8-8剖视图。
[0040] 图9是从背面斜上方观察图1~图8所示的电池连接器时的分解立体图。
[0041] 图10是固定在电路基板的电池连接器的主视图。
[0042] 图11是图10所示的电池连接器的后视图。
[0043] 图12是从图10所示的电池连接器的右侧面侧施加负荷的状态的主视图。
[0044] 图13是从图11所示的电池连接器的右侧面侧施加负荷的状态的后视图。
[0045] 图14是从图10所示的电池连接器的左侧面侧施加负荷的状态的主视图。
[0046] 图15是从图11所示的电池连接器的左侧面侧施加负荷的状态的后视图。
[0047] 图16是固定在电路基板的电池连接器的右侧视图。
[0048] 图17是从图16所示的电池连接器的正面侧施加负荷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0049] 图18是从图16所示的电池连接器的背面侧施加负荷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51] 图1~图9所示的电池连接器1是用于将电池组(图中未显示)装卸自如地与数码相机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图中未显示)连接的电连接器。该电池连接器1,如图1~图9所示,具备由单一的树脂制部件构成的壳10、固定在壳10的3个接触件20以及限制壳10的位移的2个焊料桩30。接触件20和焊料桩30是通过从金属板沿着模具冲裁带状的金属片,对该金属片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另外,3个接触件20分别具有焊料连接部21、弹性部22、固定部23、触点部24。而且,该电池连接器1向电子设备(图中未显示)的装入,是将壳10固定在容纳于电子设备的电路基板40(参照图10)后,通过将壳10与电子设备的箱体(图中未显示)嵌合而固定在电子设备(图中未显示)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连接器1的壳10的外形尺寸为:高度9.0mm,左右方向的宽度13.8mm,前后方向的厚度5.7mm(最薄部3.2mm)。
[0052] 接触件20的焊料连接部21是与电路基板40(参照图10)连接的部分。另外,焊料连接部21和电路基板40的焊料连接方法,可以是在形成于电路基板的孔插入焊料连接部21并进行焊料连接的方法,或者也可以是在电路基板的表面上配置焊料连接部21并进行焊料连接的方法。
[0053] 接触件20的弹性部22是从焊料连接部21向上方延伸,在壳10侧折回并向下方延伸的部分。另外,该弹性部22具有在从焊料连接部21向上方延伸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弯曲的第1弯曲部2211和在壳10侧折回后向下方延伸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弯曲的第2弯曲部221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和第2弯曲部2211、2212相互反向地向外侧突出。
[0054] 接触件20的固定部23是后方的一端231与弹性部22的向下方延伸的前端222(参照图8)连接,并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固定在壳10的底面附近的部分。即,该固定部23是相对于壳10而固定的部分。
[0055] 接触件20的触点部24是一边从与固定部23的后方的一端231对置的前方的另一端232弯曲一边向上方延伸的部分。
[0056] 焊料桩30的一端31由焊料固定在电路基板40(参照图10),焊料桩30从一端31向上方延伸,在后方以大致倒U形折回并向下方延伸,再次在后方以U形折回并向上方延伸。从上方进一步向下方延伸的前端32被压入固定在壳10的侧面的部14。另外,该焊料桩30,在从一端31向上方延伸的位置具有在壳10的正面侧折回而成的爪部33。
[0057] 壳10在配置有焊料桩30的爪部33的部分具有止动器11,该止动器限制壳10相对于固定壳10的电路基板40(参照图10)的上方向的位移,并且,防止壳10的颠倒。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器11和爪部33之间的间隙d1(参照图3)为0.1mm。
[0058] 另外,壳10,在焊料桩30的大致倒U形部分位于的部分具有突起12,该突起限制壳10相对于固定壳10的电路基板40(参照图10)的前后方向的位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12和焊料桩30之间的间隙d2(参照图7)为0.35mm。
[0059] 另外,在壳10的形成有突起12的面13和焊料桩30之间,设有间隙d3(参照图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间隙d3为0.45mm。
[0060] 如以上说明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连接器1中,由于接触件20的弹性部22构成为“从焊料连接部21向上方延伸,在壳10侧折回并向下方延伸”,并且,“具有在从焊料连接部21向上方延伸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弯曲的第1弯曲部2211和在壳10侧折回后向下方延伸的位置沿水平方向弯曲的第2弯曲部2212”,因而能够充分地确保其弹性部22的长度,即“弹簧长”。所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连接器1,能够减轻浮动力。
[006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连接器1,由于接触件20的触点部24构成为“一边从固定在壳10的底面附近的固定部23的另一端232弯曲一边向上方延伸”,因而能够充分地确保触点部24的“弹簧长”,能够实现位移量大的触点部。
[0062]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8,说明图1~图9所示的电池连接器1的浮动。
[0063] 图12、图13所示的状态是从图10、图11所示的无负荷状态的电池连接器1的右侧面侧施加负荷(本实施方式中,为4.1N)的状态。此时,如图12所示,由于左侧的焊料桩30抵碰在壳10的左侧的面13,因而电池连接器1的壳10向左方向的位移被限制。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无负荷状态的面13和焊料桩30之间的间隙d3为0.45mm,因而向左方向的容许可动范围是0.45mm。另外,如图13所示,接触件20的触点部24不位移,接触件20的弹性部22,尤其是弹性部22的在壳10侧折回后向下方延伸的位置大幅地位移。
[0064] 图14、图15所示的状态是从图10、图11所示的无负荷状态的电池连接器1的左侧面侧施加负荷(本实施方式中,为4.1N)的状态。此时,如图14所示,由于右侧的焊料桩30抵碰在壳10的右侧的面13,因而电池连接器1的壳10向右方向的位移被限制。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无负荷状态的面13和焊料桩30之间的间隙d3为0.45mm,因而向右方向的容许可动范围是0.45mm。另外,如图15所示,接触件20的触点部24不位移,接触件20的弹性部22,尤其是弹性部22的在壳10侧折回后向下方延伸的位置大幅地位移。
[0065] 图17所示的状态是从图16所示的无负荷状态的电池连接器1的正面侧施加负荷(本实施方式中,为3.1N)的状态。此时,如图17所示,由于焊料桩30抵接在壳10的突起12的后侧面,因而电池连接器1的壳10向后方向的位移被限制。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无负荷状态的突起12和焊料桩30之间的间隙d2为0.35mm,因而向后方向的容许可动范围是0.35mm。
[0066] 图18所示的状态是从图16所示的无负荷状态的电池连接器1的背面侧施加负荷(本实施方式中,为3.1N)的状态。此时,如图18所示,由于焊料桩30抵接在壳10的突起12的前侧面,因而电池连接器1的壳10向前方向的位移被限制。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无负荷状态的突起12和焊料桩30之间的间隙d2为0.35mm,因而向前方向的容许可动范围是0.35mm。
[0067]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连接器1,利用充分地确保了“弹簧长”的弹性部22的弯曲或扭曲,能够使固定在由单一的部件构成的壳10的接触件20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浮动。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连接器1,通过将参照图10~图18说明的、图1~图9所示的电池连接器1的浮动动作进行组合,从而可以进行旋转的浮动(本实施方式中,容许可动范围为±1°)。
[0068] 所以,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连接器1,即使在固定于电路基板40的电池连接器1的壳10和作为被嵌合部件的电子设备的箱体(图中未显示)之间产生一些位置偏离或误差,该位置偏离或误差也能够被电池连接器1的浮动吸收,容易地将电池连接器1的壳10和电子设备的箱体(图中未显示)嵌合。
[0069]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用于将电池组装卸自如地与数码相机或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连接的电池连接器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但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不限于此,只要是具备固定在壳的接触件的电连接器,就对电连接器的种类没有限制。
[0070]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电池连接器1的外形尺寸的数值、浮动容许可动范围的数值为一个示例,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不限于此。
[0071] 标号说明
[0072] 1 电池连接器
[0073] 10 壳
[0074] 11 止动器
[0075] 12 突起
[0076] 13 面
[0077] 14 块部
[0078] 20 接触件
[0079] 21 焊料连接部
[0080] 22 弹性部
[0081] 2211 第1弯曲部
[0082] 2212 第2弯曲部
[0083] 222 前端
[0084] 23 固定部
[0085] 231 一端
[0086] 232 另一端
[0087] 24 触点部
[0088] 30 焊料桩
[0089] 31 一端
[0090] 32 前端
[0091] 33 爪部
[0092] 40 电路基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