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分配装置

申请号 CN201680008713.X 申请日 2016-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7251340A 公开(公告)日 2017-10-13
申请人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鹫尾和纮; 大森康雄; 田端正明;
摘要 本 发明 实现小型化。电源分配装置(Da)是用于对多个负载(L)供给电 力 的装置,具备: 输入侧 导 电路 径(10),其与 电池 (B)(电源)连接;多个 端子 保持体(13),其具备能与输入侧导电路径(10)连接的输入侧端子零件(20)(端子零件);以及多条 输出侧 导电路径(37),其将输入侧端子零件(20)和负载(L)连接。因为与输入侧导电路径(10)连接的端子保持体(13)的数量只要是与负载(L)的数量相应的所需最小数量即可,所以能小型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分配装置,用于对多个负载供给电,所述电源分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输入侧电路径,其与电源连接;
多个端子保持体,其具备能与所述输入侧导电路径连接的端子零件;以及多条输出侧导电路径,其将所述端子零件和所述负载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侧导电路径是用绝缘包覆将导体包围的包覆电线,
所述输入侧导电路径中与所述端子零件连接的连接区域的所述绝缘包覆被去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零件具备压接于所述导体的压接刃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保持体具备脱离限制部件,该脱离限制部件对所述端子零件和所述输入侧导电路径的脱离进行限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侧导电路径的末端部成为具有可挠性且能与所述端子零件连接的可挠性导电路径,
所述可挠性导电路径能从被收纳于壳体内的状态导出到所述壳体外。

说明书全文

电源分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源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源分配装置,用于将从车辆用电源供给的电分配给电气元件等多个负载。该电源分配装置在箱内收纳有母线,母线具有基部和形成于基部的多个分支部。在基部连接有用于对母线供给电力的输入侧电线,对母线供给的电力经由多个分支部供给到多个负载。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94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 在汽车中实际搭载的电气元件数量根据汽车的等级、选项的选择而不同,在母线所形成的分支部的数量设定成与能搭载的所有的电气元件相对应的数量。因此,分支部的数量变多,母线变得大型化,进而电源分配装置也变得大型化。
[0008] 本发明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小型化。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本发明为一种电源分配装置,用于对多个负载供给电力,所述电源分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入侧导电路径,其与电源连接;多个端子保持体,其具备能与所述输入侧导电路径连接的端子零件;以及多条输出侧导电路径,其将所述端子零件和所述负载连接。
[0011] 发明效果
[0012] 因为与输入侧导电路径连接的端子保持体的数量只要是与负载的数量对应的所需最小数量即可,所以能小型化。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实施例1的电源分配装置的立体图。
[0014] 图2是电源分配装置的主视图。
[0015] 图3是电源分配装置的仰视图。
[0016] 图4是电源分配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0017] 图5是构成端子保持体的壳体的主视图。
[0018] 图6是输入侧端子零件的主视图。
[0019] 图7是输入侧端子零件的左侧视图。
[0020] 图8是输入侧端子零件的右侧视图。
[0021] 图9是盖的主视图。
[0022] 图10是盖的俯视图。
[0023] 图11是实施例2的电源分配装置的左侧视图。
[0024] 图12是电源分配装置的俯视图。
[0025] 图13是电源分配装置的主视图。
[0026] 图14是电源分配装置的侧剖视图
[0027] 图15是电源分配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0028] 图16是构成端子保持体的壳体的主视图。
[0029] 图17是输入侧端子零件的主视图。
[0030] 图18是输入侧端子零件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a)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输入侧导电路径是用绝缘包覆将导体包围的包覆电线,所述输入侧导电路径中与所述端子零件连接的连接区域的所述绝缘包覆被去除。由此,能使端子零件和导体确实地连接。
[0032] (b)本发明的所述端子零件也可以具备压接于所述导体的压接刃部。根据此结构,端子零件相对于输入侧导电路径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
[0033] (c)本发明在(b)中,所述端子保持体也可以具备脱离限制部件,该脱离限制部件对所述端子零件和所述输入侧导电路径的脱离进行限制。由此,能保持端子零件和输入侧导电路径的连接状态。
[0034] (d)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输入侧导电路径的末端部成为具有可挠性且能与所述端子零件连接的可挠性导电路径,所述可挠性导电路径能从被收纳于壳体内的状态导出到所述壳体外。根据此结构,只要将可挠性导电路径中与端子零件连接的区域引出到壳体外即可,因此能将电源分配装置整体的占有空间形成得小。
[0035] <实施例1>
[0036] 以下,参照图1-图10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的电源分配装置Da是用于将从汽车的电池B(权利要求记载的电源)供给的电力分配给多个负载L(电气元件等)的装置。电源分配装置Da构成为具备:输入侧导电路径10,其与电源连接;多个(与负载L相同数量)端子保持体13;以及多条(与负载L相同数量)输出侧导电路径37。
[0037] 如图1所示,输入侧导电路径10由使用圆筒状的绝缘包覆12将1根导体11包囲的包覆电线构成。输入侧导电路径10的基端部与电池B连接,从电池B供给的电力在输入侧导电路径10的前端部分配到多个负载L。另外,为了方便,输入侧导电路径10设定为使其轴线朝向前后方向。
[0038] 如图4所示,端子保持体13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4;1个输入侧端子零件20(权利要求记载的端子零件);1个输出侧端子零件24;1个盖27(权利要求记载的脱离限制部件);以及1个保险丝34。在壳体14的内部形成有:输入侧端子收纳室15;输出侧端子收纳室16;以及保险丝收纳室17。输入侧端子收纳室15配置于壳体14内的左侧区域,并向壳体14的下端面开口。输入侧端子收纳室15的下端部成为向壳体14的前后两面以及左侧面开放的缺口部18,以避免与输入侧导电路径10干渉。
[0039] 输出侧端子收纳室16配置于壳体14内的右侧区域,并向壳体14的下端面开口。保险丝收纳室17配置成比输入侧端子收纳室15以及输出侧端子收纳室16靠上方,并向壳体14的上端面开口。保险丝收纳室17和输入侧端子收纳室15经由连通孔19连通,保险丝收纳室17和输出侧端子收纳室16也经由连通孔19连通。
[0040] 输入侧端子零件20整体呈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形状,从壳体14的下端面的开口收纳到输入侧端子收纳室15内。被收纳的输入侧端子零件20通过未图示的卡止单元保持为收纳状态。在输入侧端子零件20的上端部形成有输入侧保险丝连接部21,输入侧保险丝连接部21以使前后一对弹簧片相对的方式形成。输入侧保险丝连接部21配置于连通孔19的下方。
[0041] 在输入侧端子零件20的下端部形成有前后一对压接刃部22。压接刃部22以与壳体14的缺口部18对应的方式配置,并且在缺口部18露出于壳体14的外部。如图6、7所示,压接刃部22具有上下一对压接片23,两个压接片23之间的空间与缺口部18同样地向左方开放。
因此,压接刃部22从右方压接于上述输入侧导电路径10。
[0042] 如图4所示,输出侧端子零件24整体呈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并且从壳体14的下端面的开口收纳到输出侧端子收纳室16内。被收纳的输出侧端子零件24通过未图示的卡止单元保持为收纳状态。在输出侧端子零件24的下端部形成有开筒状的压焊部25。输出侧导电路径37的基端部通过铆接而与该压焊部25以能够导通的方式连接。在输出侧端子零件24的上端部形成有输出侧保险丝连接部26,输出侧保险丝连接部26以前后一对弹簧片相对的方式形成。输入侧保险丝连接部21配置于连通孔19的下方。
[0043] 盖27为合成树脂制,如图9、10所示,是具备了呈大致平板状的主体部28和一对卡止部29的单一部件,一对卡止部29从主体部28的前后两侧缘向右方延伸。各卡止部29构成为具备上下一对弹性臂部30,两个弹性臂部30之间的空间向盖27的右方开放。另外,卡止部29中将上下两个弹性臂部30的基端部彼此连接的区域成为大致半圆弧状的限制缘部31。限制缘部31的曲率半径与输入侧导电路径10的外周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盖27从左方组装到壳体14的缺口部18。如图2所示,已组装的盖27通过弹性臂部30的顶端的突起32与形成于壳体14的台阶状的止动部33卡止,从而保持为组装状态。在组装状态下,缺口部18的左侧开口被主体部28封堵。
[0044] 如图4所示,保险丝34具备:保险丝主体35,在其中收纳有熔断部(省略图示);以及左右一对端子部36,其从保险丝主体35的下端面突出。保险丝34在壳体14的上端面从开口收纳到保险丝收纳室17内。被收纳的保险丝34被未图示的卡止单元保持为收纳状态。通过将保险丝34收纳于壳体14内,一方的端子部36贯通一方的连通孔19从而与输入侧保险丝连接部21连接,另一方的端子部36贯通另一方的连通孔19从而与输出侧保险丝连接部26连接。
[0045]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1的作用。在组装电源分配装置Da时,将输出侧导电路径37的前端部与汽车所搭载的各负载L(电气元件等)进行连接,将固装于该输出侧导电路径37的基端部的输出侧端子零件24收纳于壳体14的输出侧端子收纳室16。另外,在壳体14安装有输入侧端子零件20和保险丝34。如此,与负载L连接的端子保持体13连接于输入侧导电路径10。
[0046] 在将端子保持体13连接于输入侧导电路径10时,将输入侧导电路径10中与输入侧端子零件20连接的连接区域的绝缘包覆12去除,而使导体11露出。然后,将压接刃部22从右方压接于该露出的导体11。由此,导体11被夹在上下一对弹性臂部30之间,从而输入侧导电路径10和输入侧端子零件20以能导通的方式连接。在将输入侧端子零件20与输入侧导电路径10连接后,以封堵缺口部18的左侧面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盖27。
[0047] 当组装盖27时,盖27的限制缘部31抵接或者接近输入侧导电路径10的绝缘包覆12的外周并与其相对,所以导体11(输入侧导电路径10)被限制为不能从压接刃部22(输入侧端子零件20)向左方(脱离方向)脱离。如上所述,端子保持体13组装于输入侧导电路径10,并保持为组装状态。
[0048] 然后,与其他负载L连接的端子保持体13也与上述同样地组装到输入侧导电路径10,并将该输入侧端子零件20和导体11能导通地进行连接。此时,只要使相邻的端子保持体
13的壳体14彼此抵接,并成为相同的姿势(朝向),就能将装置整体形成得紧凑。
[0049]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1的电源分配装置Da是用于对多个负载L供给电力的装置,并具备:输入侧导电路径10,其与电池B连接;多个端子保持体13,其具备能与输入侧导电路径10连接的输入侧端子零件20;以及多条输出侧导电路径37,其将多个输入侧端子零件20和多个负载L经由输出侧端子零件24个别地进行连接。在该电源分配装置Da中,因为与输入侧导电路径10连接的端子保持体13的数量只要是与负载L相同的数量、也就是说与负载L的数量相对应的所需最小数量即可,所以能实现小型化。
[0050] 另外,输入侧导电路径10是使用绝缘包覆12将导体11包囲的包覆电线,在输入侧导电路径10中与输入侧端子零件20连接的连接区域中,在将输入侧端子零件20与输入侧导电路径10连接之前,事先将绝缘包覆12去除。由此,能使输入侧端子零件20和导体11确实地连接。另外,因为输入侧端子零件20具备压接于导体11的压接刃部22,所以与使用压焊的连接方法相比,能使输入侧端子零件20与输入侧导电路径10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另外,由于端子保持体13具备盖27,盖27用于对输入侧端子零件20和输入侧导电路径10的脱离进行限制,所以能确实地保持输入侧端子零件20和输入侧导电路径10的连接状态。
[0051] <实施例2>
[0052] 以下,参照图11-图18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2。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2的电源分配装置Db是用于将从汽车的电池B(权利要求记载的电源)供给的电力分配给多个负载L(电气元件等)的装置。电源分配装置Db构成为具备:底座部件40;壳体45;与电源连接的1条输入侧导电路径50;多个(与负载L相同数量)端子保持体60;以及多条(与负载L相同数量)的输出侧导电路径79。从电池B供给的电力在输入侧导电路径50的前端部分配到多个负载L。
[0053] 如图14所示,底座部件40为合成树脂制,在底座部件40的内部形成有向底座部件40的后端面开口的收纳空间41。在底座部件40的前端部形成有狭缝状的转向空间42。转向空间42配置成比收纳空间41靠前方,转向空间42的下端部与收纳空间41的前端连通。另外,在转向空间42的上端部形成有导出口43。导出口43在形成于底座部件40的上表面前端部的突出部44中向后方开口。
[0054] 壳体45为合成树脂制,并且在没有安装端子保持体60的状态下,载置于底座部件40的上表面。如图14所示,在壳体45的内部形成有将轴线朝向左右方向的大致圆形的存储室46。在存储室46的中心部设有被赋予了朝向一个方向的弹性旋转力的卷曲轴47。在存储室46的下端部形成有引出孔48。引出孔48以与存储室46的下端部内周面连接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壳体45的正面开口成在左右方向上长的狭缝状。在将壳体45载置于底座部件
40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引出孔48和导出口43成为相同的高度。
[0055] 如图14所示,输入侧导电路径50构成为具备:包覆导电路径51,其用圆筒状的绝缘包覆53将1根导体52包围;连接零件54;以及可挠性导电路径58。包覆导电路径51的基端部与电池B连接。包覆导电路径51的前端部以其轴线朝向前后方向的状态连接于连接零件54。
[0056] 连接零件54整体呈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在连接零件54的后端部形成有开筒状的电线连接部55,包覆导电路径51的前端部通过铆接而能导通地连接于该电线连接部55。在连接零件54的前端部形成有筒部56,在角筒部56的内部收纳有弹性接触片57。连接零件54以固装于包覆导电路径51的状态从底座部件40的后方收纳到收纳空间41内。被收纳的连接零件54通过未图示的卡止单元保持为防脱状态。
[0057] 可挠性导电路径58呈带板状,能向与其对面交叉的方向自由地变形。可挠性导电路径58的基端部收纳于转向空间42内。从可挠性导电路径58中的转向空间42的下端部突出并插入到收纳空间41内的最基端部从连接零件54的前方收纳于角筒部56内,并在角筒部56的上表面板和弹性接触片57之间被弹性地夹持。由此,连接零件54和可挠性导电路径58能导通地连接,构成输入侧导电路径50。
[0058] 可挠性导电路径58的顶端侧区域、也就是说可挠性导电路径58中从导出口43导出到底座部件40的外部的区域能收纳于壳体45的存储室46内。在存储室46内,可挠性导电路径58折弯成漩涡状。并且,存储室46内的可挠性导电路径58的漩涡状折弯区域中与最外周端连接的区域贯通引出孔48而被引出到壳体45的外部前方。并且可挠性导电路径58中在导出口43与引出孔48之间露出的区域成为与底座部件40的上表面大致平行并露出的状态。端子保持体60安装到该露出区域。
[0059] 端子保持体60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61;1个输入侧端子零件68(权利要求记载的端子零件);1个输出侧端子零件73;以及1个保险丝76。在壳体61形成有定位部62,定位部62将壳体61的左下端部大致直角地切口而形成。在将端子保持体60安装于输入侧导电路径50的状态下,使定位部62与底座部件40的上表面和右侧面抵接,从而使得壳体61相对于底座部件40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被定位。
[0060] 如图15所示,在壳体61的内部形成有:输入侧端子收纳室63;输出侧端子收纳室64;以及保险丝收纳室65。输入侧端子收纳室63配置于壳体61内的左侧区域,并向壳体61的下端面(定位部62)开口。为了避免与可挠性导电路径58干渉,在输入侧端子收纳室63的下端部形成有狭缝状的缺口部66,缺口部66向壳体61的前后两面以及左侧面开放。
[0061] 输出侧端子收纳室64配置于壳体61内的右侧区域,向比壳体61的下端面中的定位部62靠右方的区域开口。保险丝收纳室65配置成比输入侧端子收纳室63以及输出侧端子收纳室64靠上方,并向壳体61的上端面开口。保险丝收纳室65和输入侧端子收纳室63经由连通孔67连通,保险丝收纳室65和输出侧端子收纳室64也经由连通孔67连通。
[0062] 输入侧端子零件68从壳体61的下端面的开口收纳到输入侧端子收纳室63内。被收纳的输入侧端子零件68被未图示的卡止单元保持为收纳状态。在输入侧端子零件68的上端部形成有输入侧保险丝连接部69,输入侧保险丝连接部69形成为前后一对弹簧片相对的状态。输入侧保险丝连接部69配置于连通孔67的下方。
[0063] 如图17所示,在输入侧端子零件68的下端部形成有弹性夹压部70。弹性夹压部70构成为具备双重板结构的平的基板部71和在基板部71的右端缘折返状地连接而成的弹性按压片72。弹性按压片72以与基板部71的下表面相对的方式向左方悬臂状地延伸。也就是说,在基板部71与弹性按压片72之间的空间与缺口部66同样向左方开放。并且,弹性夹压部70位于与缺口部66对应的位置。因此,弹性夹压部70从右方嵌合于上述可挠性导电路径58(输入侧导电路径50)。另外,在弹性夹压部70没有弹性挠曲的自由状态下,基板部71的下表面和弹性按压片72的上表面之间的最小间隔设定得比可挠性导电路径58的板厚小。
[0064] 如图15所示,输出侧端子零件73整体呈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形状,从壳体61的下端面的开口收纳到输出侧端子收纳室64内。被收纳的输出侧端子零件73通过未图示的卡止单元保持为收纳状态。在输出侧端子零件73的下端部形成有开筒状的压焊部74。输出侧导电路径79的基端部通过铆接而能导通地连接于该压焊部74。在输出侧端子零件73的上端部形成有输出侧保险丝连接部75,输出侧保险丝连接部75以使前后一对弹簧片相对的方式形成。输入侧保险丝连接部69配置于连通孔67的下方。
[0065] 如图15所示,保险丝76具备:保险丝主体77,在其中收纳有熔断部(省略图示);以及左右一对端子部78,其从保险丝主体77的下端面突出。保险丝76在壳体61的上端面从开口收纳到保险丝收纳室65内。被收纳的保险丝76通过未图示的卡止单元保持为收纳状态。通过将保险丝76收纳于壳体61内,从而一方的端子部78贯通一方的连通孔67而与输入侧保险丝连接部69连接,另一方的端子部78贯通另一方的连通孔67而与输出侧保险丝连接部75连接。
[0066]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2的作用。在将电源分配装置Db组装时,在汽车所搭载的各个负载L(电气元件等)连接输出侧导电路径79的前端部,将固装于该输出侧导电路径79的基端部的输出侧端子零件73收纳于壳体61的输出侧端子收纳室64。另外,在壳体61安装有输入侧端子零件68和保险丝76。如此,与负载L连接的端子保持体60连接到输入侧导电路径50。
[0067] 在将端子保持体60与输入侧导电路径50进行连接时,使壳体45相对于底座部件40向后方滑动,从而将在可挠性导电路径58中的在存储室46内收纳为漩涡状的区域从引出孔48向壳体45外引出所需要的长度量,从而使其在引出孔48与导出口43之间露出。然后,将端子保持体60从右方安装于该可挠性导电路径58的露出区域。此时,将缺口部66设定为与可挠性导电路径58相同的高度,从而使弹性夹压部70与可挠性导电路径58嵌合。由此,可挠性导电路径58被弹性夹持在弹性夹压部70的基板部71和弹性按压片72之间,从而输入侧导电路径50和输入侧端子零件68能导通可能地连接。
[0068] 另外,在安装端子保持体60时,使定位部62与底座部件40的上表面和右侧面抵接,并使壳体61与底座部件40的突出部44抵接,从而将端子保持体60相对于底座部件40在三维方向(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方向)上进行定位。
[0069] 在安装完第1个端子保持体60后,与其他负载L连接的另外的端子保持体60也与上述同样地组装到输入侧导电路径50,并将该输入侧端子零件68和可挠性导电路径58能导通地连接。此时,使相邻的端子保持体60的壳体61彼此在前后抵接。然后,在安装完最后的端子保持体60后,使壳体45的正面与该最后安装的端子保持体60的壳体61的后表面抵接。由此,能将装置整体形成得紧凑。
[0070] 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2的电源分配装置Db是用于对多个负载L供给电力的装置,具备:输入侧导电路径50,其与电池B连接;多个端子保持体60,其具备能与输入侧导电路径50连接的输入侧端子零件68;以及多条输出侧导电路径79,其能将多个输入侧端子零件68和多个负载L经由输出侧端子零件73个别地进行连接。在该电源分配装置Db中,因为与输入侧导电路径50连接的端子保持体60的数量只要是与负载L相同数量、也就是说与负载L的数量相应的所需最小数量即可,所以能实现小型化。
[0071] 另外,输入侧导电路径50的末端部形成为具有可挠性且能与输入侧端子零件68连接的可挠性导电路径58,可挠性导电路径58能从收纳于壳体45内的状态向壳体45外引出。根据此结构,只要仅将可挠性导电路径58中与输入侧端子零件68连接的区域引出到壳体45外即可,所以能将电源分配装置Db整体的占有空间设定得小。
[0072] <其他实施例>
[0073] 本发明不限定为根据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以下的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074] (1)在上述实施例1、2中,也可以通过焊接来固定导体和端子零件的连接部分。
[0075] (2)在上述实施例1、2中,也可以通过卡止单元等将相邻的端子保持体彼此连结。
[0076] (3)在上述实施例1、2中,在1个端子保持体设置了1个输入侧端子零件,但是也可以在1个端子保持体设置多个输入侧端子零件。
[0077] (4)在上述实施例1、2中,在1个端子保持体设置了1个输出侧端子零件,但是也可以在1个端子保持体设置多个输出侧端子零件。
[0078] (5)在上述实施例1、2中,在1个端子保持体连接有1条输出侧导电路径,但是也可以在1个端子保持体连接多条输出侧导电路径。
[0079] (6)在上述实施例1、2中,分别设置了与输入侧导电路径连接的输入侧端子零件和与输出侧导电路径连接的输出侧端子零件,但是也可以将输入侧导电路径和输出侧导电路径的双方直接连接在1个端子零件。
[0080] (7)在上述实施例1中,将输入侧导电路径中的输入侧端子零件的压接区域的绝缘包覆事先去除,但也可以不必去除绝缘包覆,而是一边用压接刃部切开绝缘包覆一边将输入侧端子零件压接于输入侧导电路径。
[0081] (8)在上述实施例1中,使用压接刃部连接了输入侧导电路径和输入侧端子零件,但是输入侧导电路径和输入侧端子零件也可以通过铆接、弹性夹持等而进行连接。
[0082] (9)在上述实施例2中,通过弹性夹持连接输入侧导电路径和输入侧端子零件,但是输入侧导电路径和输入侧端子零件也可以通过压接刃部、铆接等单元进行连接。
[0083] (10)在上述实施例2中,将可挠性导电路径形成为带板状,但是可挠性导电路径不限定为带板状,也可以是具有圆形截面的线材。
[0084] (11)在上述实施例2中,将可挠性导电路径卷绕成漩涡状并收纳于壳体内,但是壳体内的可挠性导电路径的形状不限定为漩涡状,也可以是波状、蜿蜒状等。
[0085] 附图标记说明
[0086] Da…电源分配装置
[0087] B…电池(电源)
[0088] L…负载
[0089] 10…输入侧导电路径
[0090] 11…导体
[0091] 12…绝缘包覆
[0092] 13…端子保持体
[0093] 20…输入侧端子零件(端子零件)
[0094] 22…压接刃部
[0095] 27…盖(脱离限制部件)
[0096] 37…输出侧导电路径
[0097] Db…电源分配装置
[0098] 45…壳体
[0099] 50…输入侧导电路径
[0100] 58…可挠性导电路径
[0101] 60…端子保持体
[0102] 68…输入侧端子零件(端子零件)
[0103] 79…输出侧导电路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