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连接器

申请号 CN200780048869.1 申请日 2007-11-02 公开(公告)号 CN101641835A 公开(公告)日 2010-02-03
申请人 莫列斯公司; 任天堂株式会社; 发明人 羽生拓司; 堀祐司;
摘要 一种 基板 连接器,包括壳体(11)、从壳体凸伸出并连接至基板的多个 端子 (51,52,53,54),以及固定至壳体用于引导至少几个端子的引导板(41)。所述引导板包括主体部和端部,所述主体部形成为曲折形状,所述端部被连接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并与设置于壳体的相对两侧上的引导板连接部相接合。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
由壳体支撑的多个端子,每个端子包括接触部和尾部;以及
引导板,用于关于所述壳体引导端子的尾部在适当位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包括形成为曲折形状的主体部与位于所 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的端部,所述引导板被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 侧的侧壁之间;以及当引导板受压连接到壳体时,其被弹性地变形,因此将壳体上的 引导板连接部的损伤最小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端子包括安装于壳体上的主体部,所述接触部连接至所述主 体部的前端,所述尾部在其弯曲部分连接至所述主体部的后端,其下 端用于连接基板;以及所述引导板具有引导槽,用于分别固定至少一些端子的尾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引导槽具有固定一个所述端子的底部,在所述引导板连 接到壳体之前,所述底部的位置位于所述尾部的后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壳体的所述侧壁具有插入槽和用于定的凸起;以及
所述引导板的每个端部包括锁定部,该锁定部从所述端部向外凸 伸出并与所述凸起相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部的顶部在连接到所述引导板上时由所述凸起偏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的所述插入槽之间的 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板的主体部包括在主体部的前表面上交替排列的前侧 凸起部分和前侧凹入部分,以及在主体部的后表面上交替排列的后侧 凸起部分和后侧凹入部分;
前侧凸起部分和后侧凹入部分彼此对齐,前侧凹入部分和后侧凸 起部分彼此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包括并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所述尾部为所述 曲折形状,以及
所述引导板的所述引导槽包括用于引导第一端子的第一尾部的 第一引导槽和用于引导第二端子的第二尾部的第二引导槽。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基板的连接器(在本申请中,下文称作基板 连接器)。

背景技术

基板连接器通常被用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之类的基板上,以被连 接至其他电路等。这样的基板连接器具有多个从连接器的主体向后凸 伸出的L形的端子,以及用于引导端子的引导板(例如,可参见日本 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147372的专利文献)。
图18为传统的基板连接器的分解图。
如图18所示,基板连接器具有第一端子组件801、第二端子组 件802和端子固定部件803,所述第一端子组件801和第二端子组件 802由导电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所述端子固定部件803由绝缘材料 制成,例如合成树脂,用于支撑第一端子组件801和第二端子组件 802。进一步地,第一端子组件801的多个端子和第二端子组件802 的多个端子被连接到端子固定部件803,处于端子彼此平行设置的状 态。另外,其上连接有第一端子组件801和第二端子组件802的端子 固定部件803的外围被盒状的连接器壳体(未图示)覆盖。进一步地, 所述基板连接器称作插座连接器,连接至电缆(未图示)前端的对接 连接器适于被插入到基板连接器中。
另外,每个第一端子组件801和第二端子组件802都具有L形的 端子,所述端子分别从端子固定部件803向后凸伸出并完全地弯曲近 似一个直,这样第一端子组件801和第二端子组件802的前端指向 下方。进一步地,每个端子组件801和802的向下部分的最下端被安 装在基板(未图示)的表面上,这样每个第一端子组件801和第二端 子组件802都平行于基板的表面弯曲,以形成焊接尾部。然后,所述 焊接尾部通过焊接被安装并连接到形成于基板的表面上的连接焊盘。
端子固定部件803具有连接部804和板状的延伸部805,所述延 伸部805被形成为从这个连接部804向前延伸,这样第一端子组件 801和第二端子组件802的各自的平部分被连接为沿着延伸部805 的下表面和上表面放置。然后,多个第一端子插口811和多个第二端 子插口812彼此平行地形成于连接部804中,所述第一端子组件801 的水平部分插入第一端子插口811,所述第二端子组件802的水平部 分插入第二端子插口812。
在连接至连接部804的过程中,第一端子组件801的水平部分位 于第二端子组件802的水平部分的下侧,并且第一端子组件801的垂 直部分位于第二端子组件802的垂直部分的前方。因此,第二端子组 件802的垂直部分被形成为长于第一端子组件801的垂直部分,这样 第二端子组件802的垂直部分就易于在受到诸如振动和热应等任 何外力的影响时移置。因此,为了防止第二端子组件802的垂直部分 的移置,需要在连接部804上固定引导板815。
引导板815为具有多个定位槽816的板状部件,在所述定位槽 816中插入第二端子组件802的各个端子的垂直部分,所述引导板815 具有侧向的相对两端,以使之被定在形成于连接部814中的第一引 导槽817和第二引导槽818中。因此,第二端子组件802的垂直部分 的移置被安全可靠地防止,第二端子组件802的相邻端子的垂直部分 不会彼此相接触,通过焊接连接到连接焊盘的尾部由于施加到尾部上 的力而不会与连接焊盘相分离。
然而,对于传统的基板连接器,难以将引导板815安装到连接部 804上,因此,其可工作性就相当低。另外,当将引导板815安装到 连接部804时,一部分互补部件可能会被部分地破坏或者折断和/或 引导板815会不能被安全地安装于连接部804上,这样引导板815会 发生松动(play),并最终可能会与连接部804分离开。
考虑到上述情况,例如,为了锁定引导板815的侧向相对的两端, 可考虑在第一引导槽817和第二引导槽818中形成一个用于锁定的凸 起。在这种情况下,当确定大量的用于锁定的凸起以确保锁定引导板 815时,有必要在将引导板815的侧向相对的两端插入到第一引导槽 817和第二引导槽818中时施加大量的力,这样该基板连接器的可工 作性就变低了。另外,施加大量的力并将引导板815的侧向相对的两 端插入到第一引导槽817和第二引导槽818中时,用于锁定的凸起和 引导板815的侧向相对的两端的某个部可能会磨损或者损坏。进一步 地,如果引导板815的侧向相对的两端的长度与第一引导槽817和第 二引导槽818中的每一个或者两者的深度之间具有较大误差,有必要 在将引导板815安装到连接部804时施加大量的力,或者安装到连接 部804的引导板815可能会出现松动,或者引导板815可能会从连接 部804上移除或者脱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来解决上述传统的基板连接器的前述问题,其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基板连接器,能够安全地和可靠地实现引导端子的功能。在 基板连接器中,通过提供在纵向方向上观看时具有大致为曲折形状 (在本申请中下文称作“曲折形状”)的引导板的主体,在将引导板安 装进入壳体时,引导板的相对两端部可以被容易地插入到形成于壳体 的相对两端部的凹入部分中,从而使得引导板弹性地移置引导板的相 对两端部之间的位置关系。形成于引导板或者凹入部分的相对两端部 上的用于锁定的凸起没有损坏。即便上述部件的大小和尺寸的精度较 低,因为引导板的主体具有弹性,安装在壳体中的引导板不会发生松 动,并且引导板也不会脱离或者移除。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板连接器,所述基板连 接器具有壳体、多个端子和引导板或者尾部定位器。所述端子从壳体 凸伸出,并连接到基板。所述引导板或者尾部定位器连接到壳体,用 于引导至少一些端子。其中引导板包括主体部和端部,所述主体部具 有曲折形状,所述端部连接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并连接到引导板连接 部,所述引导板连接部设置于壳体的相对两侧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板连接器,其中每个端子包括 主体部、接触部和腿部。所述主体部安装到壳体上,所述接触部连接 到主体部的前端并用于与配对端子相接触,所述腿部在其弯曲端连接 到主体部的后端,并具有连接到基板的下端。引导板具有分别用于固 定至少一些端子的腿部的引导槽。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板连接器,其中每个引导槽 具有端子被固定于其中的底部,所述底部位于这样的位置,当端子安 装到壳体上而没有将引导板连接到壳体时,底部的位置位于腿部的位 置的后面。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板连接器,其中壳体的每个 引导板连接部包括插入槽和用于锁定的凸起,引导板的每个端部包括 外边缘和锁定部,所述外边缘被插入到插入槽中,以及所述锁定部从 端部向外凸伸出以被用于锁定的凸起锁定。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板连接器,当在壳体中连接 引导板时,锁定部的顶部被促进移动同时移动过用于锁定的凸起的顶 部。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板连接器,其中引导板的相 对两侧上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被确定为长于壳体的相对两侧上的引 导板连接部的插入槽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板连接器,其中引导板的主 体部包括在主体部的前表面上交替排列的前侧凸起部分和前侧凹入 部分,以及在主体部的后表面上交替排列的后侧凸起部分和后侧凹入 部分。各个前侧凸起部分和各个后侧凹入部分设置为彼此配准,前侧 凹入部分和后侧凸起部分设置为彼此配准。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板连接器,其中端子包括在 基板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彼此以曲折形状并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 子。引导板的引导槽包括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 用于从后面固定各个第一端子的第一腿部,所述第二引导槽用于从后 面固定第二端子的第二腿部。
根据本发明,在基板连接器中,由于引导板的主体部形成为曲折 形状,引导板的相对两端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被弹性地移置。因此, 当引导板安装到壳体中时,引导板的相对两端能够被容易地插入到形 成于壳体的相对两侧的凹入部分中。另外,形成于引导板或者壳体的 凹入部分的相对两侧的用于锁定的凸起不受损伤。进一步地,即使基 板连接器的各个结构部件的尺寸和大小不太精确,由于引导板的主体 部具有弹性,在所安装的引导板中不会发生任何的松动。相应地,引 导板不从壳体上拆除和脱离,这样引导板能够安全地引导端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后侧透视 图;
图2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前侧透视 图;
图3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与卡之 间关系的透视图;
图4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护罩被移 除的基板连接器的后侧透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待连接到连接器的端子和 引导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引导板的俯视图;
图7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未连接后引导板的 壳体的透视图;
图8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在连接后引导板之 前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9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在连接后引导板之 前的壳体的侧截面图;
图10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已连接后引导板的 壳体的后侧透视图;
图11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已连接后引导板的 壳体的侧截面图;
图12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在连接后引导板之 前的具有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的壳体的后侧透视图;
图13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已连接后引导板的 具有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的壳体的后侧透视图;
图14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在连接后引导板与 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前的壳体的后侧透视图;
图15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在连接第一端子和 第二端子之前的壳体的侧截面图;
图16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连接了后引导板与 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壳体的后侧透视图;
图17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连接了后引导板与 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壳体的侧截面图;
图18为传统基板连接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的后侧的透 视图,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这个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的前侧的透 视图,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这个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器与卡之间关 系的透视图。
在附图中,参考标记1代表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基板连接 器(下面为简便起见,称为“连接器1”),所述连接器1安装于基板 上,例如用于电气设备或者装置的印刷电路之类(未图示)。然后, 卡101被插入连接器1的上插口13a和下插口13b,并通过连接器1 将卡101装载在电气设备上。例如,所述电气设备可以为个人电脑、 蜂窝电话或者移动手机、PDA、数码相机、视频相机、音频播放器、 游戏机和车辆导航系统之类,然而,所述电气设备可以为任何电气或 者电子装置或者器件。
另外,连接器1并不总是限于允许插入卡101的连接器,例如, 连接器1可以为允许在其中安装对接连接器的连接器,所述对接连接 器连接到电缆的端子端,所述电缆包括具有圆形截面的芯线;或者连 接器1可以为允许在其中连接板状柔性电缆的连接器,例如柔性扁平 电缆(FFC)和柔性印刷电路(FPC)。这里,将会假设连接器1为 用于将卡101插入其中的连接器来进行说明。
另外,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之类用 来说明连接器1各部分的结构和移动的方向的指代都不是绝对的,而 是相对的。当连接器1或者其组成部分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 指代是适当的。然而,如果连接器1或者其组成部分的姿势发生改变, 则假定这些指代都会根据连接器1或者其组成部分的位置改变而发 生改变。
连接器1具有近似为矩形盒状的壳体11和端子50,所述壳体11 由例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一体形成,由例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的 端子50连接至壳体11上。进一步地,连接器1具有由金属板制成的 护罩61,其连接围绕壳体11的外围。在如图所示的例子中,护罩61 或者围绕连接器1除了前表面,即卡101插入的表面的所有表面,或 者围绕壳体11的一部分表面,所述护罩61可以通过安装部62、 第一插入凸起63和第二插入凸起64连接到基板的接地线,来为连接 器1提供屏蔽。在图1中,参考标记12代表用于连接壳体的凸起, 所述凸起从壳体11的底板23上凸伸出。
另外,壳体11的内部被分割壁部15在竖直方向上分割开,这样 形成了上插口13a和下插口13b。然后,在上插口13a和下插口13b 的内部中,分别设置有上延伸部14a和下延伸部14b,所述上延伸部 14a和下延伸部14b形成为板状,并在卡101的插入方向上延伸。进 一步地,在上延伸部14a和下延伸部14b中,分别形成有多个上端子 接收孔16a和下端子接收孔16b,为的是在其中接收端子50。另外, 在上插口13a和下插口13b的内部中,分别设置有由金属板制成的上 舌部65a和下舌部65b,所述上舌部65a和下舌部65b连接到护罩61 并能与所插入的卡101的各自的下表面相接触。
进一步地,连接器1为直角型连接器,并且这种连接器1安装为 使得卡101的插入方向平行于基板。即连接器1被安装为使得上插口 13a和下插口13b朝向横向方向开口,各端子50的下端部以及第一和 第二插入凸起63和64都垂直于基板插入例如形成于基板上的通孔并 通过焊接被固定。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引导或对齐的结构以及连接至壳体11的端 子50。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护罩被移除的基 板连接器的后侧透视图,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将被连 接到连接器的端子和引导板的分解透视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 方式的引导板的俯视图。应该注意到,图4中的图4B为图4中的图 4A中“A”部分的放大图。
根据本发明,端子50可以包括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第 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54,所述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被设置于 上插口13a内,所述第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54被设置于下插口13b 内。
第一端子51分别具有主体部、第一接触部51a和第一腿部或者 第一尾部51b。所述主体部在平行于基板的方向上是细长的,即在平 行于上延伸部14a的方向上是细长的,以被装载进入上端子接收孔 16a中;所述第一接触部51a连接到主体部的前端并作为配对端子与 卡101的电极(未图示)相接触;所述第一腿部或者第一尾部51b通 过其近似直角弯曲的端部连接到主体部的后端,并朝向基板延伸,即 向下延伸,第一腿部或者第一尾部51b的下端插入到基板的通孔中。 类似地,第二端子52也具有主体部、第二接触部52a和第二腿部或 者第二尾部52b。所述主体部在平行于上延伸部14a的方向上是细长 的,以被装载进入上端子接收孔16a中;所述第二接触部52a连接到 主体部的前端并作为配对端子与卡101的电极(未图示)相接触;所 述第二腿部或者第二尾部52b通过其近似直角弯曲的端部连接到主 体部的后端,并朝向基板延伸,即向下延伸,第二腿部或者第二尾部 52b的下端插入到基板的通孔中。
另外,第三端子53分别具有主体部、第三接触部53a和第三腿 部或者第三尾部53b。所述主体部在平行于下延伸部14b的方向上是 细长的,以被装载进入下端子接收孔16b中;所述第三接触部53a连 接到主体部的前端并与卡101的电极(未图示)相接触;所述第三腿 部或者第三尾部53b通过其近似直角弯曲的端部连接到主体部的后 端,并向下延伸,第三腿部或者第三尾部53b的下端插入到基板的通 孔中。类似地,第四端子54也具有主体部、第四接触部54a和第四 腿部或者第四尾部54b。所述主体部在平行于下延伸部14b的方向上 是细长的,以被装载进入下端子接收孔16b中;所述第四接触部54a 连接到主体部的前端并与卡101的电极(未图示)相接触;所述第四 腿部或者第四尾部54b通过以近似直角弯曲连接到主体部的后端,并 向下延伸,第四腿部或者第四尾部54b的下端插入到基板的通孔中。
如图4所示,连接到壳体11的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的主 体部位于第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54的主体部的上方,第一端子51 和第二端子52的第一腿部51b和第二腿部52b位于第三端子53和第 四端子54的第三腿部53b和第四腿部54b的后方。因此,第一端子 51和第二端子52的主体部形成得比第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54的主 体部更长,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的第一腿部51b和第二腿部 52b形成得比第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54的第三腿部53b和第四腿部 54b更长。进一步地,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被形成为具有相同 的形状和尺寸,第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54被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形状 和尺寸。
另外,当对第一端子51、第二端子52、第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 54进行总的说明时,它们被统称为端子50。当对第一接触部51a、第 二接触部52a、第三接触部53a和第四接触部54a进行总的说明时, 它们被统称为接触部50a。当对第一腿部51b、第二腿部52b、第三腿 部53b和第四腿部54b进行总的说明时,它们被统称为腿部50b。
壳体11为一体形成的盒状部件,包括顶板21、底板23和位于 壳体11的相对两侧上的侧板22,用于将顶板21连接到底板23。当 护罩61被移除时,卡101被插入的一侧的相对侧的表面,即后表面 同样也是开口的。因此,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通过将其主体部 从壳体11的后面插入和装载进入上端子接收孔16a中来连接到壳体 11。另外,第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54同样也通过将其主体部从壳体 11的后面插入和装载进入下端子接收孔16b中来连接到壳体11。
根据本实施方式,前引导板24作为引导第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 54的第三腿部53b和第四腿部54b的引导件一体连接到壳体11的底 板23的后端。在前引导板24的后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分别在前后方 向上(图6中的竖直方向)延伸的凹槽状的引导槽28。
引导槽28可以包括第三引导槽28R和第四引导槽28F。所述第 三引导槽28R为形成得相对较浅的槽,并进一步向后固定第三腿部 53b。所述第四引导槽28F为形成得相对较深的槽,并进一步向前固 定第四腿部54b。第三引导槽28R和第四引导槽28F可以被设置为交 替并置。因此,一个端子和另一个端子之间的间隔,即端子之间的间 距就能缩小。
可选择地,当第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54被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 一样位置的情况下,前引导板24的所有的引导槽28可以被形成为具 有相同的深度。
另外,在壳体11的相对两侧上的侧板22的下部中,包括引导板 连接部25,所述引导板连接部25设置为用于连接后引导板41,所述 后引导板41为用于引导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的第一腿部51b 和第二腿部52b的引导板。两个引导板连接部25具有插入槽26和锁 定凸起27,在插入槽26中置入位于后引导板41的右侧和左侧端部 的相对的端部43的外边缘43a,锁定凸起27用于锁定从端部43向外 凸伸出的锁定部44。进一步地,每个引导板连接部25被形成为使一 部分侧板22被部分地做厚,插入槽26和用于锁定的凸起27被一体 地形成于引导板连接部25中。
如图6所示,后引导板或者尾部定位器41被形成为长且薄的部 件,并且与壳体11类似地,其也是由诸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形成。 当从上面观看时,板41的主体部42位于中心位置上并具有多个S形 的部分接连连接在一起的形状,即形成为曲折形状。另外,一体连接 到主体部42的相对两端的每一个端部43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每一 个端部43具有外边缘43a和锁定部44,外边缘43a被插入到引导板 连接部25的插入槽26中,锁定部44向外凸伸出并与引导板连接部 25的锁定凸起27相啮合,由此将引导板锁定在位。
在主体部42的前表面中(图6中的上侧边缘),前侧凸起部分 46F和前侧凹入部分47F被形成为交替布置。另外,在主体部42的 后表面中(图6中的下侧边缘),后侧凸起部分46R和后侧凹入部分 47R被形成为交替布置。于是,在主体部4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前 侧凸起部分46F和后侧凹入部分47R被设置为彼此配准,前侧凹入部 分47F和后侧凸起部分46R被设置为彼此配准。换句话说,后侧凹入 部分47R分别与前侧凸起部分46F相对应,后侧凸起部分46R分别 与前侧凹入部分47F相对应。因此,从上面观看时,主体部42具有 多个S形的部分接连连接在一起的形状,即形成为曲折形状,这样主 体部42由于这种形状而可以具有弹性。然后,如图6所示,主体部 42在初始状态具有整体直线的形状。换句话说,在左右水平方向上 延伸的中心轴(未图示)为直线,然而,当外力施加到其相对两端时, 中心轴被弹性形变成弓形形状,这使得主体部42具有其中心轴成为 (depict)弧形的形状。
参考图4和图5,设置在壳体11的相对两侧上的用于锁定的凸 起27向内凸伸,设置在端部43的相对两侧上的引导板41的锁定部 44向外凸伸。因此,应该理解到,在图6中的锁定部上施加有向下 的力。这是因为,当将后引导板41连接到引导板连接部25时,锁定 部44与锁定凸起27相接触。这样,当图6中的锁定部44接收到向 下的力时,图6中主体部42具有连接到端部43的相对两端,所述端 部43向下移位,即后引导板41的主体部42的后表面(图6中的下 侧边缘)收缩了,主体部42的前表面(图6中的上侧边缘)被变形 以延伸,然后主体部42的前表面被整体变形来成为向上凸起的弧形。 因此,端部43的位置关系被移置,这样设置于主体部42的相对侧上 的锁定部44之间的距离被减小了,锁定部44能够被平滑地在锁定凸 起27上移动,并相应地后引导板41能被容易地连接到引导板连接部 25。
另外,在主体部42的后表面上,分别形成多个凹槽状并在前后 方向上(图6中的竖直方向)延伸的引导槽45。引导槽45可以包括 第一引导槽45R和第二引导槽45F。所述第一引导槽45R为形成得相 对较浅的槽,以将第一腿部51b固定在各自更后面的部分。所述第二 引导槽45F为形成得相对较深的槽,以将第二腿部52b固定在各自更 前面的部分。所述第一引导槽45R和第二引导槽45F可以被交替设 置。因此,一个端子和另一个端子之间的间隔,即端子之间的间距就 能缩小。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每个第一引导槽45R形成一个后凸起部分 46R,每个第二引导槽45F形成一个后凹入部分47R。换句话说,第 一引导槽45R和第二引导槽45F通过使用曲折形状来被设置成齿状。
在这个情况下,如果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同样在前后方向 上被设置为占据相同的位置,则所有的引导槽45可以被形成具有相 同的深度。
另外,每个引导槽28具有从每个底部49朝向后引导板41的前 边缘或者后边缘的方向逐渐延伸的开口形状,即每个引导槽28被形 成为具有锥形形状。因此,可平滑地和安全地引导端子50的腿部50b 进入引导槽28中,且腿部50b能被容易地安装于其中。
然后,第一腿部51b、第二腿部52b、第三腿部53b和第四腿部 54b的下端被插入形成于基板上的通孔中,并且通过诸如焊接的连接 方式与基板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端子50的第一腿部51b、第 二腿部52b、第三腿部53b和第四腿部54b被引导和对齐,可容易地 执行将第一腿部51b、第二腿部52b、第三腿部53b和第四腿部54b 的下端插入到基板的相应通孔中的操作。另外,可以肯定不会发生任 何由于相邻第一腿部51b、第二腿部52b、第三腿部53b和第四腿部 54b的彼此接触造成的短路
接下来,将描述将上述的后引导板41连接到壳体11的操作。这 里,应该注意到,为了简便而给出的说明省略了护罩61和端子50。
图7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未连接后引导板的 壳体的透视图;图8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在连接后 引导板之前的壳体的透视图;图9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 式的在连接后引导板之前的壳体的侧截面图;图10为显示了根据本 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已连接后引导板的壳体的后侧透视图;以及图 11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已连接后引导板的壳体的 侧截面图。进一步地,(图7的)图7B为(图7的)图7A的“B”部 分的放大图,(图10的)图10B为显示了(图10的)图10A的“D” 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7所示,当后引导板41没有被连接的时候,形成于壳体11 的相对两侧上的引导板连接部25上的插入槽26和锁定凸起27暴露 于侧板22的下部内。每个插入槽26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与将被插入 到插入槽26中的后引导板41的各个端部43的每个外边缘43a的厚 度尺寸各自相对应,并且相对两侧上的插入槽26的底表面26a(图 7B中的右侧表面)之间的距离确定为与相对两侧上的外边缘43a之 间的距离相对应。另外,相对两侧上的锁定凸起27的顶部27a之间 的距离确定为比后引导板41的相对两侧上的端部43上的锁定部44 的顶部44a之间的距离更短。
如图8和9所示,后引导板41从壳体11的后面朝壳体11向前 移动,后引导板41的相对两侧上的端部43被连接到相对两侧上的引 导板连接部25。在这种情况下,端部43的外边缘43a被插入至插入 槽26中,锁定部44被移动至使其顶部44a移动(ride)越过锁定凸 起27的顶部27a。然后,顶部44a装配在插入槽26和锁定凸起27 之间,以被锁定在位。
然而,应该理解到,在后引导板41被连接到壳体11的状态之前, 即在后引导板41的初始状态,主体部42具有整体上直线的形状。然 而,在后引导板41连接到引导板连接部25时,由于锁定部44与锁 定凸起27的接触而使锁定部44接收一个力,并因此使主体部42被 整体地变形为弓形,这使得主体部42具有图8中的箭头“C”所示的形 状。
因此,后引导板41的相对两侧上的锁定部44之间的距离被缩短 了,锁定部44的顶部44a能够平滑地移动越过锁定凸起27的顶部 27a,后引导板41能够被容易地置入引导板连接部25中。另外,在 锁定部44与锁定凸起27相接触时所产生的一个力被主体部42的弹 性变形所消减,结果包括锁定部44的端部43和包括锁定凸起27的 引导板连接部25既没有磨损也没有损坏。
如图10和11所示,后引导板41被连接到和置入壳体11的引导 板连接部25中。进一步地,当后引导板41的相对两侧上的外边缘 43a之间的距离被初步地确定,以比壳体11的相对两侧上的插入槽 26的底表面26a之间的距离稍微长一些时,甚至在后引导板41连接 到引导板连接部25的情况下,后引导板41在纵向方向上接收到一个 力,即通过壳体11的相对两侧上的引导板连接部25在壳体11的宽 度方向上压缩产生的一个力。因此,主体部42的相对两侧上的端部 43被压靠在引导板连接部25上。因此,后引导板41被保持在与壳 体11相连接的状态下而没有任何松动。另外,由于锁定部44处于在 插入槽26和锁定凸起27之间被压缩的状态,锁定部44和锁定凸起 27之间的接合状态能够被确定并保持稳定,这样所述接合不能被释 放。相应地,后引导板41被安全地和可靠地锁定,这样后引导板41 不会与壳体11分离开。
接下来,将描述后引导板41、第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54之间 的位置关系。这里,应该注意到,为了简便而给出的说明省略了护罩 61、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
图12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在连接后引导板之 前的具有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的壳体的后侧透视图;图13为显示了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已连接后引导板的具有第三端子和第 四端子的壳体的后侧透视图。
如图12所示,连接至壳体11的第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54的第 三腿部53b和第四腿部54b被固定于前引导板24的第三引导槽28R 和第四引导槽28F内并被引导。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腿部53b和第四 腿部54b为齿状并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并使第三腿部53b 位于后面。附带地,如图10和11所示,后引导板41位于前引导板 24的附近,在此前者连接到壳体11,因此特别是后引导板41可能与 设置在后面的第三端子53的第三腿部53b相干扰。
考虑到这点,根据这个实施方式,形成于后引导板41的主体部 42的前表面上的前侧凹入部分47F的位置和尺寸被形成为与第三端 子53的第三腿部53b相配准。换句话说,前侧凹入部分47F的位置 和尺寸被确定为使每个第三端子53的第三腿部53b能够被装配进入 每个前侧凹入部分47F中。因此,如图13所示,由于后引导板41连 接至壳体11,每个第三腿部53b进入每个前侧凹入部分47F中,这 样第三腿部53b不会与后引导板41相干扰。
进一步地,在后引导板41没有靠近前引导板24的情况下,即后 引导板41连接到壳体11以在壳体11的前后方向上与前引导板24隔 离开,第三腿部53b不可能与后引导板41相干扰。结果,没有必要 明确前侧凹入部分47F对第三腿部53b的位置和尺寸。
接下来,将描述后引导板41、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之间 的位置关系。这里,应该注意到,为了简便而给出的说明省略了护罩 61、第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54。
图14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后引导板与第 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前的壳体的后侧透视图;图15为显示了根据本 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连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前的壳体的侧截 面图;图16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连接了后引导板 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壳体的后侧透视图;图17为显示了根据本 发明的这个实施方式的连接了后引导板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壳 体的侧截面图。
如图14所示,后引导板41从壳体11的后面朝着壳体11向前移 动,位于后引导板41的相对两侧上的端部43被连接到相对两侧的引 导板连接部25。在这种情况下,端部43的外边缘43a被插入到插入 槽26中,具有顶部44a的锁定部44(参见图6)移动越过锁定凸起 27的顶部27a。然后,顶部44a被装配在插入槽26和锁定凸起27之 间来被锁定在位。因此,如图15所示,后引导板41被连接到壳体 11的引导板连接部25。
接下来,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被从壳体11的后面朝向壳 体11的内部移动,所述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通过将第一端子 51和第二端子52的主体部插入和装载进入上端子接收孔16a中来连 接到壳体11。另外,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的第一腿部51b和 第二腿部52b被插入并保持在后引导板41的第一引导槽45R和第二 引导槽45F中。如上所述,第一引导槽45R和第二引导槽45F被设 置成齿状并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上形成,这样第一引导槽45R和第 二引导槽45F的位置被配合到同样设置为齿状并在连接器1的宽度方 向上形成的第一腿部51b和第二腿部52b的位置。因此,如图16和 17所示,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的第一腿部51b和第二腿部52b 被后引导板41的第一引导槽45R和第二引导槽45F固定并引导。
从而,在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被连接到壳体11的情况下, 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的主体部与第一腿部51b和第二腿部52b 之间的角度近似为90度,如图17所示。然而,在初始状态,即在第 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连接到壳体11之前的状态,优选地主体部 与第一腿部51b和第二腿部52b之间的角度被确定为一个较小的角 度,即锐角。通过将角度确定为这样一个较小的角度,当第一端子 51和第二端子52被连接到壳体11上时,第一端子51和第二端子52 被弹性形变,这样主体部与第一腿部51b和第二腿部52b之间的角度 通过后引导板41扩大。然后,产生用作弹簧力的促进力,第一腿部 51b和第二腿部52b通过那个促进力被压靠在后引导板41的第一引 导槽45R和第二引导槽45F中,然后第一腿部51b和第二腿部52b 被弹性形变大约90度。因此,第一腿部51b和第二腿部52b被保持 为使得这些腿部51b和52b连接至后引导板41而不产生任何松动的 状态。
而且,第一腿部51b和第二腿部52b处于总是被轻微力压靠在第 一引导槽45R和第二引导槽45F的底部49上的状态,这样第一腿部 51b和第二腿部52b的位置被固定在后引导板41的第一引导槽45R 和第二引导槽45F的底部49的位置上。因此,由于后引导板41的第 一引导槽45R和第二引导槽45F的底部49的位置,第一腿部51b和 第二腿部52b能够被精确地设置在位,这样就可以容易地将连接器1 安装到基板的通孔中的精确位置。
合理地,第三端子53和第四端子54也被确定为使得在端子53 和54的初始状态,主体部与第三腿部53b和第四腿部54b之间形成 一个锐角,与前面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端子的情况类似。因此,第三腿 部53b和第四腿部54b处于连接到前引导板24而没有任何松动的状 态。
另外,每个主体部和每个腿部50b之间的角度在初始状态并不限 于锐角,当端子50被安装到壳体11中而后引导板41没有安装到壳 体11中时,如果引导槽45的底部49的位置形成在腿部50b的位置 的后面(图17中的右方),则能够获得腿部50b压靠引导槽45的状 态。
因此,根据这个实施方式,后引导板41具有形成为曲折形状的 主体部42和端部43,端部43连接在主体部42的相对两侧并与设置 在壳体11的相对两侧上的引导板连接部25相连接。因此,由于后引 导板41的主体部42具有曲折形状,后引导板41的相对两侧上的端 部43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被弹性地移置。结果,当后引导板41安装 到壳体11上时,后引导板41的端部43能够被容易地连接到壳体11 的相对两侧上的引导板连接部25。
另外,每个引导板连接部25具有插入槽26和锁定凸起27,后 引导板41的端部43具有被插入到插入槽26中的外边缘43a和从端 部43向外凸伸出以被锁定凸起27锁定的锁定部44。因此,在安装 后引导板41时,能够容易地将后引导板41的外边缘43a插入到插入 槽26中。从而,不会损伤锁定部44或者锁定凸起27。
根据本实施方式,只有前引导板24被一体连接到壳体11中的这 种情况在上文中已经描述过了,然而,前引导板24可以为形成得与 壳体11隔离开的部件,并连接到壳体11和后引导板41。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基于本发明的要点作出多种 改变,这些改变并不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