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

申请号 CN201410712972.3 申请日 2014-11-28 公开(公告)号 CN104577631A 公开(公告)日 2015-04-29
申请人 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吉峰; 孙瑞娣; 张宏儿; 陈岳祥; 张均德;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属于换向器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 挤压 效果差的问题。本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包括基体、设置于基体上且用于安装换向器的下模以及与下模相匹配的上模,所述上模包括压筒和连接轴,所述下模包括模芯和均匀环绕设置于模芯四周的若干模片,所述模片之间形成有间隙,当换向器设置于下模上时换向器的钩脚卡设于间隙内,所述上模向下运 动能 使模片沿径向方向靠拢模芯并挤压钩脚成凸台状。本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具有挤压效果好、能使换向器的钩脚不易断裂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包括基体、设置于基体上且用于安装换向器的下模以及与下模相匹配的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压筒和连接轴,所述下模包括模芯和均匀环绕设置于模芯四周的若干模片,所述模片之间形成有间隙,当换向器设置于下模上时换向器的钩脚卡设于间隙内,所述上模向下运动能使模片沿径向方向靠拢模芯并挤压钩脚成凸台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包括中心轴和套设于中心轴上的锥台,中心轴的上端伸出模片,下端贯穿模片与基体相连,在锥台上环绕中心轴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换向器套设于中心轴上且下端插入环形凹槽内,钩脚套设于锥台的外表面上并与外表面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模片上均开设有斜面,所述斜面能合围而成第一环形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压筒内还设有与第一环形锥面相对应的第二环形锥面,第二环形锥面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一环形锥面上的最小直径且小于第一环形锥面上的最大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片的一端安装于基体内。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换向器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用于电机电枢的换向器的种类繁多,如槽型换向器、钩型换向器、K型换向器等,各换向器均包括换向器基体和设置于换向器基体上的多个换向片。钩型换向器的一端设置有钩脚,现有技术的钩脚的加工方法一般采用折弯机进行直接折弯,导致钩脚上的折弯处会向外形成突起,且折弯处的横向宽度大于换向片的横向宽度,在换向器绕线的过程中,突起会使线圈的发生断裂,甚至造成钩脚的折弯处经常出现断裂现象的产生。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挤压效果好、能使换向器的钩脚不易断裂的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包括基体、设置于基体上且用于安装换向器的下模以及与下模相匹配的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压筒和连接轴,所述下模包括模芯和均匀环绕设置于模芯四周的若干模片,所述模片之间形成有间隙,当换向器设置于下模上时换向器的钩脚卡设于间隙内,所述上模向下运动能使模片沿径向方向靠拢模芯并挤压钩脚成凸台状。
[0005]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中,所述模芯包括中心 轴和套设于中心轴上的锥台,中心轴的上端伸出模片,下端贯穿模片与基体相连,在锥台上环绕中心轴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换向器套设于中心轴上且下端插入环形凹槽内,钩脚套设于锥台的外表面上并与外表面相接触
[0006]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中,每个模片上均开设有斜面,所述斜面能合围而成第一环形锥面。
[0007]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中,在压筒内还设有与第一环形锥面相对应的第二环形锥面,第二环形锥面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一环形锥面上的最小直径且小于第一环形锥面上的最大直径。
[0008]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换向器的压脚装置中,所述模片的一端均安装于基体内。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包括模芯和若干模片,各模片之间形成有间隙,换向器安装于下模,上模能在竖直向下运动能带动模片沿径向方向接近模芯,挤压换向器的钩脚成凸台状,从而提高了钩脚的抗弯强度,保证了钩脚在弯折之后仍具备良好的韧性,增加了钩脚的使用寿命,同时使换向器在折弯处的横向宽度小于换向片的宽度,减少换向器在绕线过程中线圈发生断裂的次数,降低了换向器的次品率。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0012]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设有换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 图5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上模的剖视图。
[0015] 图中,100、基体;200、上模;210、压筒;211、凹槽;212、第二环形锥面;220、连接轴;300、下模;311、中心轴;312、 锥台;313、环形凹槽;320、模片;321、第一环形锥面;400、换向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7]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用于换向器400的压脚装置包括基体100、设置于基体100上且用于安装换向器400的下模300以及与下模300相匹配的上模200,上模200包括压筒210和连接轴220,下模300包括模芯和均匀环绕设置于模芯四周的若干模片320,模片320之间形成有间隙,当换向器400设置于下模311上时换向器400的钩脚卡设于间隙内,上模
200向下运动能使模片320沿径向方向靠拢模芯并挤压钩脚成凸台状。
[0018] 换向器400包括绝缘性支撑体,在支撑体上开设有轴向通孔,在支撑体上的外表面沿周向均匀安装有多个换向片,在各换向片的一端均设有钩脚,在支撑体的两端还设有绝缘垫圈
[0019] 上述的模芯包括中心轴311和套设于中心轴上的锥台312,中心轴311的上端伸出模片320,下端贯穿模片320与基体100相连,中心轴311的轴向长度大于模片320的轴向长度,模片环绕设置于中心轴上,且各模片320均抵靠于中心轴上,模片320的一端均安装于基体100内,从而保证了模片320在横向方向和轴向方向上均不会发生位移,提高模片的承重能,在上模200下压的过程中,由多个模片320能将上模200的压力均匀分散至各个模片320上,进一步的提高了下模300的承重能力。
[0020] 优选地,基体100设置于平面上,在锥台312中部开设有环绕中心轴311设置的环形凹槽313,环形凹槽313的直径小于模片320的直径,从而环形凹槽313与模片之间形成有间隙,当换向器400安装于下模300上时,换向器400上的钩脚套设于锥 台312的外表面上,且钩脚与锥台312的外表面相接触,同时钩脚插设于相邻模片320之间的间隙内,在模片320沿径向方向向中心轴311靠拢并挤压钩脚的过程中,钩脚始终与锥台312的外表面紧密贴靠,从而钩脚能始终保持垂直不会发生弯曲,相邻模片之间的间隙能将钩脚挤压成凸台状。
[0021] 钩脚挤压成形的凸台状,与钩脚原有的长条状相比,避免了长条状的钩脚在折弯的过程中,钩脚的中部会向外凸出形成突起,突起的两侧固连有尖,从而折弯处的横向宽度大于换向片的横向宽度,在换向器绕线的过程中,突起会影响绕线效率,甚至会造成线圈的断裂,提高了换向器的次品率,通过本装置的模片而挤压成凸台状,提高了钩脚的抗弯强度,保证了钩脚在折弯之后仍具备良好的韧性,提高了钩脚的使用寿命,同时凸台状的钩脚在折弯变形后也形成鼓起,但折弯处的横向宽度小于换向片的横向宽度且鼓起的长度小于突起的长度,减少了换向器在绕线过程中线圈发生断裂的次数,降低了换向器的次品率。
[0022] 优选地,在模片320上均开设有斜面,各斜面能合围而成第一环形锥面321,第一环形锥面321自上而下半径逐渐增大,在上模200的压筒210内开设有与第一环形锥面321相对应的第二环形锥面212,第二环形锥面212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一环形锥面321上的最小直径且小于第一环形锥面321上的最大直径,从而保证了压筒210能套设于模片320的外表面上,在压筒210下压的过程中,压筒210上的第二环形锥面212与模片320上的第一环形锥面321始终相抵靠,且第一环形锥面321能将第二环形锥面212的竖直向下的下压力转变为模片320沿径向方向的挤压力,挤压力能使模片320沿径向方向运动挤压钩脚成凸台状,同时下模300的设置能限制了上模20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使上模200在竖直方向位移小于或等于第一环形锥面321的垂直高度,避免了上模200在不断下压的过程中,造成换向器400的损坏。
[0023] 优选地,该装置还设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开设有水平面的夹具和下压机构,上述基体100放置于夹具的水平面上,夹具的设置保证了下模与上模两者的中心轴处于同一直线上,保证了两者之间的配合的不会发生偏差,导致在挤压换向器400的钩脚的过程中使钩脚发生变形,造成换向器400不能正常使用,下压机构包括电机和与电机输出轴相连的传动轴,传动轴与连接轴220相连,下压机构的能实现上模200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0024] 本用于换向器400的压脚装置在初始状态下,上述基体100安装于夹具上,换向器400设置于下模300上,换向器400的轴向通孔套设于中心轴311上,具有钩脚的一端插入环形凹槽313内,同时换向器400上的钩脚与锥台312的外表面相接触,在工作过程中,上模200的第二环形锥面212与第一环形锥面321相接触,动力机构带动上模200向下运动,能使模片320沿径向方向靠拢模芯并挤压钩脚成凸台状完成对钩脚的挤压之后,上模200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远离下模300,从而能直接取出完成压脚工序的换向器400。
[002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