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灯、放电灯用灯座、放电灯装置及放电灯点亮装置

申请号 CN200480001384.3 申请日 2004-02-19 公开(公告)号 CN1706019A 公开(公告)日 2005-12-07
申请人 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黑河和也; 小沼雅敬; 中山史纪; 柿坂俊介;
摘要 一种放电灯,其特征是将底座安装在外管上,该底座包括螺旋状供电部件和点状供电部件,并且螺旋状供电部件和点状供电部件之间的最短沿面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6.0mm。一种放电灯用 灯座 ,在灯座本体上设置螺旋状灯口部件和 接触 片,并且该螺旋状灯口部件和接触片之间的最短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5.0mm。一种放电灯用灯座,其特征在于,在灯座本体上设置螺旋状灯口部件和接触片,其中灯座基准线和接触片之间的最短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19.6mm。
权利要求

1.放电灯,其中具有一对放电电极的发光管被容纳在一端具有密封 部的外管的内部,该外管的一端设置有底座,该放电灯可利用2.0~3.5 KVrms的启动电压或者最大脉冲幅值为3~5KV的脉冲电压点亮,其特 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绝缘性的底座本体,具有供电部件支承部,以及从该供电部件支承部 的顶端突出并延伸的突出部;
螺旋状供电部件,设置在该底座本体的供电部件支承部的外周上,与 所述一对放电电极中的一个放电电极电连接,其宽度为10.4~11.0mm;
点状供电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的突出部的顶端,与所述一对放 电电极中的另一个放电电极电连接,
在所述底座中,所述螺旋状供电部件和点状供电部件之间的沿着所述 底座本体突出部的外表面的最短沿面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6.0mm。
2.放电灯用灯座,可安装放电灯的灯头部,所述放电灯可利用2.0~ 3.5KVrms的启动电压或最大脉冲幅值为3~5 KV的脉冲电压点亮,其特 征在于,
在绝缘性的灯座本体中设置有可与放电灯灯头部的螺旋状供电部件 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筒形的螺旋状灯口部件,以及与该灯头部的点状供 电部件接触的接触片;
其中该螺旋状灯口部件和接触片之间的最短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5.0 mm。
3.放电灯用灯座,可安装放电灯的灯头部,所述放电灯可利用2.0~ 3.5KVrms的启动电压或最大脉冲幅值为3~5KV的脉冲电压点亮,其特 征在于,
在绝缘性的灯座本体中设置有可与放电灯灯头部的螺旋状供电部件 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筒形的螺旋状灯口部件,以及可与该灯头部的点状 供电部件接触的接触片;
在安装了满足日本工业标准的E11灯头条件的灯头部的情况下,与 构成该灯头部的底座的底座基准线一致的灯座基准线和所述接触片之间 的最短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19.6mm。
4.放电灯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和安装该放电灯的灯 头部的放电灯用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灯用灯座的绝缘性的灯座本体中设置有与所述放电灯灯头 部的螺旋状供电部件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筒形的螺旋状灯口部件,以及 与该灯头部的点状供电部件接触的接触片,
在所述放电灯用灯座中,所述螺旋状灯口部件与所述接触片之间的最 短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5.0mm,并且在安装了满足日本工业标准的E11 灯头条件的灯头部的情况下,与构成该灯头部的所述底座的底座基准线 一致的灯座基准线与所述接触片之间的最短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19.6 mm。
5.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用于将权利要求1所 述的放电灯在50Hz~100kHz的点亮频率下点亮的点亮电路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放电灯、放电灯用灯座、放电灯装置及放电灯点亮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广泛利用卤素白炽灯作为各种照明装置的光源灯,但近年来, 正逐步优选使用高亮度或发出高色温光的放电灯。
另一方面,在照明装置中,光源灯通常是将其灯头部安装在该照明装 置的适配灯座上来使用的。特别是,灯头部的尺寸符合日本工业标准的 E11灯头(以下简称为“E11灯头”)的光源灯一般使用与之相应的灯座。
根据以上的情况,开发并申请了具有符合E11灯头条件的灯头部的 放电灯和相应的放电灯用灯座(例如,特开2001-167737号公报)。
但是,这种具有符合与所谓的E11灯头相同的规格尺寸的灯头部的 灯,不论是放电灯还是卤素白炽灯,从物理上说都能够安装在同一灯座 上。
然而,在卤素白炽灯被误安装在放电灯用灯座上的情况下,存在这样 的问题:当通过用于放电灯的该灯座对该卤素白炽灯施加用于点亮放电 灯所需的高电压时,该卤素白炽灯的灯泡可能会破裂,从而可能发生极 为危险的事故。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自身具有高 度安全性、并且即使在误安装了卤素白炽灯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高度安 全性的放电灯用灯座、放电灯、放电灯装置及放电灯点亮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其中具有一对放电电极的发光管被容纳在一端 具有密封部的外管内部,该外管的一端设置有底座,该放电灯可利用2.0~ 3.5KVrms的启动电压或者最大脉冲幅值为3~5KV的脉冲电压点亮,其 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绝缘性的底座本体,它具有供电部件支承部,以及从 该供电部件支承部的顶端突出的突出部;螺旋状供电部件,设置在该底 座本体的供电部件支承部的外周上,与所述一对放电电极中的一个放电 电极电连接,其宽度为10.4~11.0mm;点状供电部件,设置在所述底座 本体的突出部的顶端,与所述一对放电电极中的另一个放电电极电连接;
在所述底座中,所述螺旋状供电部件和点状供电部件之间的沿着所述 底座本体的突出部的外表面的最短沿面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6.0mm。
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用灯座,可用于安装放电灯的灯头部,所述放电 灯可利用2.0~3.5KVrms的启动电压或最大脉冲幅值为3~5KV的脉冲 电压点亮,其特征在于,
在绝缘性的灯座本体中设置有可与放电灯灯头部的螺旋状供电部件 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筒形的螺旋状灯口部件,以及可与该灯头部的点状 供电部件接触的接触片;
其中该螺旋状灯口部件和接触片之间的最短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5.0 mm。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用灯座,可用于安装放电灯的灯头部,所 述放电灯可利用2.0~3.5KVrms的启动电压或最大脉冲幅值为3~5KV 的脉冲电压点亮,其特征在于,
在绝缘性的灯座本体中设置有可与放电灯灯头部的螺旋状供电部件 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筒形的螺旋状灯口部件,以及可与该灯头部的点状 供电部件接触的接触片;
在安装有满足日本工业标准的E11灯头条件的灯头部的情况下,与 构成该灯头部的底座的底座基准线一致的灯座基准线和接触片之间的最 短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19.6mm。
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装置,包括和安装该放电灯的灯头部的放电灯用 灯座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灯用灯座的绝缘性的灯座本体中设置 有与所述放电灯灯头部的螺旋状供电部件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筒形的螺 旋状灯口部件,以及与该灯头部的点状供电部件接触的接触片;
在所述放电灯用灯座中,所述螺旋状灯口部件和接触片之间的最短间 隔距离大于或等于5.0mm,并且在安装有满足日本工业标准的E11灯头 条件的灯头部的情况下,与构成该灯头部的所述底座的底座基准线一致 的灯座基准线与所述接触片之间的最短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19.6mm。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点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用于 将上述的放电灯在50Hz~100kHz的点亮频率下点亮的点亮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在构成灯头部的底座中,由于通过沿底座本体 的突出部的外表面的螺旋状供电部件和点状部件之间的最短沿面间隔距 离大于或等于6.0mm,就能够在螺旋状供电部件和点状供电部件之间获 得高绝缘性,所以就能够完全防止它们之间的放电,因此就获得了高安 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用灯座,通过使在安装放电灯的灯头部的螺旋状 供电部件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筒形的螺旋状灯口部件与和该灯头部的点 状供电部件接触的接触片之间的最短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5.0mm,就能 够完全防止它们之间的放电,因此就获得了高安全性。
此外,放电灯用灯座在安装满足E11灯头的条件的灯头部的情况下, 通过使与构成该灯头部的底座的底座基准线一致的灯座基准线和接触片 之间的最短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19.6mm,即使在误安装了具有符合E11 灯头条件的灯头部的卤素白炽灯情况下,由于将该卤素白炽灯的灯头部 的点状供电部件和该放电灯用灯座的接触片之间以充分的间隔距离隔 开,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对该卤素白炽灯施加用于点亮放电灯的高电压, 同时就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该点状供电部件和接触片之间发生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装置由于利用上述放电灯和放电灯用灯座构成, 从而能够完全获得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放电灯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放电灯用灯座的结构的剖 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由图1的放电灯和图2的放电灯用灯座构成的本发明 的放电灯装置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图2所示的放电灯用灯座中设置与底座相应且满足 按日本工业标准的E11灯头的规格的灯头部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放电灯的变型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  放电灯
11  外管
111 排气管残留部
12  发光管
13  密封部
131,132  金属箔
141,142  引线棒
151,152  内部供电引线棒
161,162  外部引线棒
17  触发电极
20  底座
21  外管保持部
22  供电部件支承部
23  突出部
24  螺旋状供电部件
25  点状供电部件
261,262  引线棒
27  配接部
28  通孔
40  放电灯用灯座
41  灯座本体
411 端面
42  圆筒状边缘部
43  接收空间
44  螺旋状灯头部件
45  接触片
46,47  外部电源线导通部
50  底座
54  螺旋状供电部件
55点状供电部件
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放电灯结构的一部分剖面 图,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放电灯用灯座的结构的剖 面图,图3是用于说明由图1的放电灯和图2的放电灯用灯座构成的本 发明的放电灯装置的结构的剖面图。
在实施例的图中,放电灯10是带有所谓底座的一端封闭型放电灯, 在内部容纳有发光管12的外管11的一端,设置由底座20构成的灯头部。 在此放电灯10中,外管11例如由玻璃构成,其一端上通过压接形成 有扁平密封部13,另一端有排气管残留部111。
发光管12包括一对放电电极(未图示),并且在其内部的放电空间内 封入例如金属卤化物、惰性气体及等。从该对放电电极延伸出的一 个引线棒141和另一个引线棒142分别与从埋设在外管11的密封部13 中的金属箔131及132向外管11内延伸的一个内部供电引线棒151及另 一个内部供电引线棒152的末端连接,从而在外管11内支撑发光管12。 此外,外管11的密封部13中的金属箔131及132分别与从密封部13向 外部延伸出的外部引线棒161及162连接。并且,例如将外管11内设置 为真空状态。17是指设置在发光管12上的触发电极。
以上的放电灯10是利用2.0~3.5KVrms的启动电压点亮的放电灯, 或是利用最大脉冲幅值为3~5KV的脉冲电压点亮的放电灯。
底座20是例如在由-硅石系列的绝缘性陶瓷构成的底座本体 上设置供电部件而形成的。利用该底座20形成放电灯10的灯头部。
底座本体包括:上部的外管保持部21、连接该外管保持部21的供电 部件支承部22、以及从该供电部件支承部22向轴向下方伸出的突出的圆 锥状突出部23。在外管保持部21的上面开口,以形成沟状的灯容纳部(未 图示)。
在该底座本体的供电部件支承部22的外周面上固定有圆筒状金属制 的螺旋状供电部件24。并且,在将该底座本体开口而形成有轴向贯通延 伸的通孔28的突出部23的末端面位置处,设置有金属制的点状供电部 件25,以封闭该通孔28的开口。而且,如图1所示,螺旋状供电部件 24的螺脊上一个顶点与螺脊上与该顶点径向相对的另一个顶点在该径向 上的最大间距宽度W为10.4~11.0mm,即,宽度W的值包含了日本工 业标准的C 7709-1的页编号1-16-1中所示的E11灯头的符号d所涉及的 值的范围,并且比符号d1所涉及的值更大。
此外,在该底座20的外管保持部21和供电部件支承部22之间,沿 着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延伸设置有凸缘状接合部27。在凸缘状接合部27的 下表面具有用于与后述的放电灯用灯座40中的容纳空间43相关的圆筒 状边缘部42的端面411相接的接合面S。
对于这种底座20,将放电灯10的密封部13的末端部分插入底座本 体的外管保持部21中的灯接收部内。将连接一个外部引线棒161的一个 引线261与螺旋状供电部件24连接,并将连接另一个外部引线棒162的 另一个引线262连接到点状供电部件25。由此,形成螺旋状供电部件24 及点状供电部件25分别与发光管12的一对放电电极电连接的状态。在 此状态下,利用粘接剂将该底座20固定安装到放电灯10上。
本发明的放电灯用灯座40的结构为:在由上表面形成有开口的容纳 空间43的有底筒状的绝缘性陶瓷构成的灯座本体41中,沿其内周面固 定圆筒状的金属制螺旋状灯口部件44。在灯座本体41的内部底面上固定 有接触片45。螺旋状灯口部件44可与放电灯10的螺旋状供电部件24通 过螺纹配合连接。接触片45由从固定在灯座本体41的底面上的基板部 弯曲成为U字状并向上方延伸的例如-镍弹性金属制舌片构成,在其顶 端部形成有接点。42是限定出容纳空间43的开口的圆筒状边缘部,此圆 筒状边缘部42的端面411形成为与轴向垂直的平面。
在图2中,46是配设有与螺旋状灯口部件44连接的外部电源线的一 个外部电源线导通部,47是配设有与接触片45连接的外部电源线的另一 个外部电源线导通部。
图3示出了将上述放电灯10的灯头部安装到上述放电灯用灯座40 上的状态的放电灯装置。
即,在此放电灯装置中,通过放电灯10的底座20将灯头部从其顶端 插入放电灯用灯座40的容纳空间43内,并将螺旋状供电部件24啮合在 螺旋状灯口部件44上。最后,使底座本体的凸缘状接合部27的向着下 方的接合面S旋转,直到其接合到灯座40的圆筒状边缘部42的端面411 上并成为嵌合状态为止。在此安装状态下,底座20的突出部23的顶端 的点状供电部件25与接触片45的接点部接触。接触片45由此成为弹性 变形状态。
因此,在这种安装状态下,通过将螺旋状供电部件24利用螺纹配合 安装到灯座40的螺旋状灯口部件44上,由此将放电灯10保持在灯座40 上。此外,在螺旋状供电部件24接触到螺旋状灯口部件44上的同时, 使点状供电部件25接触到接触片上,从而形成通过灯座40电连接的状 态。
将以上的放电灯装置与具有使放电灯在50Hz~100kHz的点亮频率 下点亮的点亮电路的放电灯点亮装置连接来使用。为了点亮放电灯10, 可以对此放电灯装置施加2.0~3.5KVrms的启动电压,或者施加最大脉 冲幅值为3~5KV的脉冲电压。
在上述结构中,在用于构成放电灯10的底座20中,必须将沿底座本 体突出部23的外表面的螺旋状供电部件24与点状供电部件25之间的最 短沿面间隔距离、即图1示出的螺旋状供电部件24的下端内周边的位置 A和沿突出部23的外表面的与轴方向相对的点状供电部件25的外周边 的位置A′之间的距离(A-A′间的表面距离)设为大于或等于6.0mm, 特别优选设为大于或等于7.4mm。
由于满足了在这种底座20中的条件,因此即使是利用2.0~3.5KVrms 的启动电压或最大脉冲幅值为3~5KV的脉冲电压来启动放电灯10,也 能够可靠地获得螺旋状供电部件24和点状供电部件25之间的高度的绝 缘性,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它们之间产生的放电。
从实用上来说,优选此底座20的最短沿面间隔距离为10.0mm以下, 在此情况下,可以避免底座20相应地增大。
此外,在放电灯用灯座40中,必须将螺旋状灯口部件44和接触片 45之间的端子间最短间隔距离,即图2示出的接触片45的末端位置B′ 与相距最近的螺旋状灯口部件44的位置B之间的距离(B-B′间距离) 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0mm,特别优选设为大于或等于5.6mm。
由于满足了这种灯座40中的条件,因此就能够可靠地获得螺旋状灯 口部件44和接触片45之间的高度的绝缘性。其结果是,即使利用2.0~ 3.5KVrms的启动电压或最大脉冲幅值为3~5KV的脉冲电压来启动安装 在该灯座40上使用的放电灯,在灯座40中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螺旋状 灯口部件44和接触片45之间产生放电。
从实用上来说,优选此灯座40中端子间的最短间隔距离为10.0mm 以下,在此情况下,就能够避免灯座40相应地增大。
并且,如图4所示,在上述放电灯用灯座40中,其螺旋状灯口部件 44在安装了符合E11灯头条件的灯头部的情况下,必须将灯座基准线L 的水平面与作为接触片45最上部位置的末端位置的水平面之间在灯座40 的轴向(图4中上下方向)上的距离C设为大于或等于19.6mm。
这里,所谓灯座基准线L是在该灯座中假设的基准线,在该灯座上 安装了符合E11灯头条件的灯头部的状态下,它与日本工业标准的C 7709-1的页编号1-16-1中所示的E11灯头的基准线的水平面一致。具体 而言,它是在与底座本体(其构成符合E11灯头条件的灯头部底座)中 的轴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的、与直径为基准直径值(13.49mm)的位置对 应的线。
此外,所谓安装了符合E11灯头条件的灯头部的状态,是例如如图4 所示那样的状态。即,在将符合E11灯头条件的灯头部与灯座40进行螺 纹配合而转动和下降的过程中,灯座40的容纳空间43的圆筒状边缘部 42的内缘与底座50的底座本体上的外径向上方增大的锥形部分相接、从 而实际上使灯头部不能再继续如上所述那样转动或行进。
图4显示的是安装了符合通常的E11灯头条件的灯头部的状态。在 此例中,灯座基准线L位于灯座40的外部(与上方分离的水平位置)。 此外,在此状态下,将该底座50的螺旋状供电部件54与螺旋状灯口部 件44利用螺纹接合,点状供电部件55处于与接触片45的末端水平面仅 仅间隔距离D的状态,例如,大于或等于3.8mm。
本发明的放电灯用灯座形成为可安装本发明的放电灯的灯头部的结 构。该结构中在物理上也可以安装具有符合E11灯头条件的灯头部的卤 素白炽灯。但是,在放电灯用灯座中,由于灯座基准线L和接触片45之 间的间隔距离C大于或等于19.6mm,因而即使在将具有符合E11灯头 条件的灯头部的卤素白炽灯被误安装在该灯座上的情况下,由于确保了 该卤素白炽灯的点状供电部件与接触片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彼此不靠 近,确保了断开的状态,所以也能够在该卤素白炽灯和灯座接点间可靠 地获得高度的绝缘性。因此,对于卤素白炽灯,即使将用于启动放电灯 的2.0~3.5KVrms的高启动电压或最大脉冲幅值为3~5KV的脉冲电压 施加到灯座的供电部件上,也能够完全防止在灯座内部产生的放电,获 得高度的安全性。
从实用上考虑,优选放电灯用灯座的灯座基准线L和接触片45之间 的间隔距离C为25.0mm以下。在此情况下,可避免其灯座随之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装置,就能够获得上述放电灯的优点及上述放电 灯用灯座的优点。
即,在放电灯的底座中,由于螺旋状供电部件和点状供电部件处于隔 开足够的沿表面距离的状态,所以就能够确保在这两个供电部件之间的 高度绝缘性,由于能够完全防止在它们之间产生放电,所以就能够获得 高度的安全性。
此外,在放电灯用灯座中,即使可以安装具有符合E11灯头条件的 灯头部的卤素白炽灯,在安装状态中,由于该卤素白炽灯的点状供电部 件和灯座接触片之间形成为隔开足够距离的状态,所以就能够确保两者 之间具有高度的绝缘性,从而能够完全防止在它们之间产生放电。因此, 即使在误安装了卤素白炽灯时,也能够获得高度的安全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例子,可以增加 各种变化。
例如,如图5所示,放电灯用灯座40的容纳空间43的圆筒状边缘部 42的内缘端面411可以形成为直径向下方变小的圆锥状。在此情况下, 此端面411的圆锥面的度优选为与所接收的灯头部的底座本体的锥形 部的角度适合。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放电灯及放电灯用灯座的具体的实验例,但本发明 并不限于此。
根据图1所示的结构,制作灯的电压为70V、灯的功率为20W的放 电灯(10),该放电灯(10)的底座(20)中的底座本体的突出部(23) 的外表面的螺旋状供电部件(24)与点状供电部件(25)之间的最短沿 面间隔距离(A-A′间的距离)分别设为下表1所列大小。
此外,根据图2所示的结构,制作放电灯用灯座(40)。在如图4所 示状态下,其灯座基准线(L)和接触片(45)的最短间隔距离(C)为 20.0mm,螺旋状灯口部件(44)和接触片(45)之间的最短间隔距离(B-B′ 间的距离)分别设为下表2所示的大小。
使用上述放电灯(10)和放电灯用灯座(40),制作如图3所示结构 的放电灯装置,在温度为20±5℃、湿度为40±10%的常温常湿状态下,使 用具有60Hz点亮频率的点亮电路的点亮装置,通过改变启动电压,点亮 各放电灯。
并且,对于各放电灯及放电灯用灯座,作为绝缘耐压值,求出产生放 电的情况的最低施加电压值,评价绝缘耐压值为足够高时用“○”表示, 否则用“×”表示。用表1及表2表示结果。
[表1]   螺旋状供电部件和点状供电部件之间的最短   沿面间隔距离(A-A′间距离)(mm)   绝缘耐压值   (KVrms)   评价   3.5   4.5   ×   5.0   5.0   ×   6.0   5.7   ○   7.4   6.0以上   ○
[表2]   螺旋状灯头部件和接触片之间的最短间隔距   离(B-B′间的距离)(mm)   绝缘耐压值   (KVrms)   评价   3.5   3.0   ×   5.0   5.3   ○   5.6   5.5以上   ○   7.5   5.5以上   ○
表1及表2的结果表明,利用满足本发明所规定条件的放电灯及放电 灯用灯座,就能够获得足够高的绝缘耐压性,显然能够获得高的安全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在构成灯头部的底座中,通过将沿底座本体的 突出部的外表面的螺旋状供电部件和点状供电部件之间的最短沿面间隔 距离设为大于或等于6.0mm,由于能够在该螺旋状供电部件和点状供电 部件之间获得高绝缘性,所以就能够可靠地防止它们之间的放电,从而 能够获得高度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用灯座,由于将通过螺纹与所安装放电灯灯头部 中的螺旋状供电部件接合的螺旋状灯口部件和与该灯头部的点状供电部 件接触的接触片之间的最短间隔距离设为大于或等于5.0mm,因此就能 够完全防止它们之间的放电,从而能够获得高度的安全性。
此外,在放电灯用灯座安装了满足E11灯头条件的灯头部的情况下, 通过将与构成该灯头部的底座的底座基准线一致的灯座基准线和接触片 之间的最短间隔距离设为大于或等于19.6mm,即使在误安装了具有符合 E11灯头条件的灯头部的卤素白炽灯的情况下,由于该卤素白炽灯的灯头 部的点状供电部件和该放电灯用灯座的接触片之间有足够的间隔距离而 形成为隔开的状态,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对该卤素白炽灯施加用于点亮 放电灯的高电压,同时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该点状供电部件和接触片之 间发生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放电灯装置,由于采用上述放电灯及放电灯用灯座来构 成,因此就能够完全获得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