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点或多点接触的连接器端子

申请号 CN201610314749.2 申请日 2016-05-13 公开(公告)号 CN106058539A 公开(公告)日 2016-10-26
申请人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江红;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双点或多点 接触 的连接器 端子 ,所述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包括公母端子,公母端子都为弹性结构,公母端子接触点前端均设置有引导端,作为导向的导入结构,公母端子接触点后部均设置有一段接触区,接触区后部设置有一个弹性的插入终止点结构,与引导端的前端结构相对应,相互插入时两者紧密贴合。本发明公母端子都为弹性结构,当靠近接触时,公母端子同时相互施加给对方正向压 力 ,且各自都有至少一个接触点或面相互接触,故该设计单pin对单pin的端子接触中,会有两个甚至多个接触点,保证相互接触的可靠性和 稳定性 ;减小高频 信号 端子接触的stub效应,提高产品性能;提高端子接触区域及面积,减小接触阻抗。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点或多点接触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包括公母端子,公母端子都为弹性结构,公母端子接触点前端均设置有引导端,作为导向的导入结构,公母端子接触点后部均设置有一段接触区,接触区后部设置有一个弹性的插入终止点结构,与引导端的前端结构相对应,相互插入时两者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点或多点接触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母端子接触点后部设置的接触区为一段平的接触区域,作为接触点滑动区,当端子插入到位形成双点或多点接触时,公母端子中部的接触区域形成一个封闭的箱形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点或多点接触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母端子的接触区为一上短下长、凹面向下的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一端斜边形成插入终止点结构,另一端延伸向上挑出,形成接触点和引导端,挑出的引导端方向与形成插入终止点结构的梯形的斜边平行,当相对的公母端子互相插入时,公端子挑出的引导端部分与母端子插入终止点结构的梯形斜边紧密接触形成两个接触面,与公母端子接触区的梯形短边构成一个封闭的箱形区。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双点或多点接触的连接器端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硬件研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点或多点接触的连接器端子,主要针对服务器/存储/交换机使用的各种公母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匹配可靠性要求越来越设严苛;新的设计方案可提高端子接触可靠性。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公母连接器端子设计接触点一般为单个接触点或接触面,一端端子为固定结构,另一端端子为弹性结构,通过过盈匹配设计,当接触靠近或接触时,弹性母端子会和公端子接触并对公端子施加一个正向压,保证接触可靠性;由于服务器/存储/交换机使用的各种公母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匹配可靠性要求越来越设严苛;传统的端子接触方式以及无法保证接触的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点或多点接触的连接器端子,公母端子都为弹性结构,当靠近接触时,公母端子同时相互施加给对方正向压力,且各自都有至少一个接触点或面相互接触,故该设计单pin对单pin的端子接触中,会有两个甚至多个接触点,保证相互接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04]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点或多点接触的连接器端子,所述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包括公母端子,公母端子都为弹性结构,公母端子接触点前端均设置有引导端,作为导向的导入结构,保证插入时的平滑导入;公母端子接触点后部均设置有一段接触区,接触区后部设置有一个弹性的插入终止点结构,与引导端的前端结构相对应,相互插入时两者紧密贴合。
[0005] 由于公母端子都为弹性结构,当靠近接触时,公母端子同时相互施加给对方正向压力,且各自都有至少一个接触点或面相互接触,故该设计单pin对单pin的端子接触中,会有两个甚至多个接触点,保证相互接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06] 所述公母端子接触点后部设置的接触区为一段平的接触区域,作为接触点滑动区,当端子插入到位形成双点或多点接触时,公母端子中部的接触区域形成一个封闭的箱形区,保证公母端子形成良好的接触。
[0007] 所述公母端子的接触区为一上短下长、凹面向下的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一端斜边形成插入终止点结构,另一端延伸向上挑出,形成接触点和引导端,挑出的引导端方向与形成插入终止点结构的梯形的斜边平行,当相对的公母端子互相插入时,公端子挑出的引导端部分与母端子插入终止点结构的梯形斜边紧密接触形成两个接触面,与公母端子接触区的梯形短边构成一个封闭的箱形区。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公母端子都为弹性结构,当靠近接触时,公母端子同时相互施加给对方正向压力,且各自都有至少一个接触点或面相互接触,故该设计单pin对单pin的端子接触中,会有两个甚至多个接触点,保证相互接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小高频信号端子接触的stub效应,提高产品性能;提高端子接触区域及面积,减小接触阻抗。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连接器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公母端子插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双点或多点接触的连接器端子,所述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包括公母端子,公母端子都为弹性结构,公母端子接触点1前端均设置有引导端2,作为导向的导入结构,保证插入时的平滑导入;公母端子接触点后部均设置有一段接触区3,接触区后部设置有一个弹性的插入终止点结构4,与引导端的前端结构相对应,相互插入时两者紧密贴合。
[0011] 由于公母端子都为弹性结构,当靠近接触时,公母端子同时相互施加给对方正向压力,且各自都有至少一个接触点或面相互接触,故该设计单pin对单pin的端子接触中,会有两个甚至多个接触点,保证相互接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12]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公母端子接触点1后部设置的接触区3为一段水平的接触区域,作为接触点滑动区,当端子插入到位形成双点或多点接触时,公母端子中部的接触区域形成一个封闭的箱形区,保证公母端子形成良好的接触。
[0013]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公母端子的接触区为一上短下长、凹面向下的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一端斜边形成插入终止点结构,另一端延伸向上挑出,形成接触点和引导端,挑出的引导端方向与形成插入终止点结构的梯形的斜边平行,当相对的公母端子互相插入时,公端子挑出的引导端部分与母端子插入终止点结构的梯形斜边紧密接触形成两个接触面,与公母端子接触区的梯形短边构成一个封闭的箱形区。
[0014] 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