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申请号 CN201611102491.6 申请日 2016-12-05 公开(公告)号 CN107026361A 公开(公告)日 2017-08-08
申请人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发明人 周天宇; 今井裕次郎;
摘要 提供一种能更加提高耐振动性的连接器。连接器具备:壳体(10),其设有腔(11),与电线(W)的终端部连接的 端子 配件(T)从后方收纳于腔(11);电线保持部件(30),其具有振动限制部(31)和壁部(36),装配于所述壳体(10)的后部,振动限制部(31)从后方进入到所述腔(11)中,限制所述腔(11)内的所述电线(W)的振动,所述壁部(36)沿着所述壳体(10)的外表面; 锁 定部(23、44),其设于所述壁部(36)和所述壳体(10)的外表面,在前后方向相互卡定;以及防止倾斜部(47),其从所述壁部(36)向前方突出并沿着所述壳体(10)的外表面。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其设有腔,与电线的终端部连接的端子配件从后方收纳于所述腔中;
电线保持部件,其具有振动限制部和壁部,装配于所述壳体的后部,所述振动限制部从后方进入到所述腔中,限制所述腔内的所述电线的振动,所述壁部沿着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定部,其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和所述壁部,能在前后方向相互卡定;以及防止倾斜部,其从所述壁部向前方突出并沿着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防止倾斜部具备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抵接的间隙消除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电线保持部件的后端具有按压电线的按压部。

说明书全文

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已知如下情况:在与电线的终端部连接的端子配件收纳于壳体的腔的连接器中,为了防止由于电线的振动对端子配件施加有害的,而在壳体的后部装配有保持电线的电线保持部件。
[0003]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的电线保持部件具有外嵌于电线并压入到壳体的腔内的大致圆筒部。由此,即使电线相对于连接器振动,也可在腔内限制电线的振动,可防止端子配件的振动。电线保持部件通过向前方呈悬臂状延伸出的形式的卡定片与在壳体的外表面突出设置的卡定突起卡定,从而相对于壳体以被限制向后方脱离的状态装配。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73429号公报
[0007] 但是,在如上述构成中,当电线剧烈振动时,有可能电线保持部件倾斜,卡定片从壳体的外表面脱离而解除卡定,进而电线保持部件脱离。因此,期望一种具有在更剧烈的振动条件下也能忍耐的耐振动性(防止端子配件的磨损等由于振动对端子配件施加有害的力的能力)的连接器。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更加提高耐振动性的连接器。
[0009]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其设有腔,与电线的终端部连接的端子配件从后方收纳于所述腔中;电线保持部件,其具有振动限制部和壁部,装配于所述壳体的后部,所述振动限制部从后方进入到所述腔中,限制所述腔内的所述电线的振动,所述壁部沿着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定部,其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和所述壁部,能在前后方向相互卡定;以及防止倾斜部,其从所述壁部向前方突出并沿着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0010] 根据本发明,通过防止倾斜部与壳体的外表面抵接,从而可防止电线保持部件向锁定部的卡定解除方向(壁部从壳体的外表面脱离的方向)倾斜,所以能更加提高耐振动性。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2] 图2是表示连接器的剖视图;
[0013] 图3是表示连接器的侧视图;
[0014] 图4是表示连接器的后视图;
[0015] 图5是表示壳体的后视图;
[0016] 图6是表示壳体的后部的局部放大仰视图;
[0017] 图7是表示电线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0018] 图8是表示电线保持部件的主视图;
[0019] 图9是表示电线保持部件的侧视图;
[0020] 图10是表示电线保持部件的后视图;以及
[0021] 图11是表示电线保持部件的俯视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
[0023] C:连接器
[0024] T:端子配件
[0025] W:电线
[0026] 10:壳体
[0027] 11:腔
[0028] 23:第1锁定部(锁定部)
[0029] 30:电线保持部件
[0030] 31:振动限制部
[0031] 36:壁部
[0032] 44:第2锁定部(锁定部)
[0033] 47:防止倾斜部
[0034] 49:间隙消除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表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0036] 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所述防止倾斜部具备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抵接的间隙消除突部。根据这样的构成,能防止电线保持部件的晃动。
[0037]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在所述电线保持部件的后端具有按压电线的按压部。根据这样的构成,针对电线振动,通过将与端子配件直接连结的电线固定,能抑制端子配件的磨损。
[0038] <实施例>
[0039] 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11一边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40]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器C具备:壳体10,其收纳有与电线W的终端部连接的端子配件T;以及电线保持部件30,其装配于壳体10的后部。以下,在各构成构件中,将图2中的左侧(连接器C的与对方侧连接器50的嵌合面侧)设为前方、将右侧(电线W的引出方向)设为后方,并将上侧设为上方、将下侧设为下方进行说明。
[0041] 壳体10是合成树脂制的,具有:壳体主体部12,其形成有腔11,在腔11中收纳有端子配件T;以及外壁部13,其设置成将壳体主体部12的周围包围。
[0042] 外壁部13将壳体主体部12的端子插通方向上的中间部包围并且在前方开口。壳体主体部12与外壁部13之间的空间设为能嵌合对方侧连接器50的嵌合空间。
[0043] 在壳体主体部12中设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腔11。各腔11设置成在后方开口,能从后方插入端子配件T。一对腔11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排列。
[0044] 如图2所示,各腔11的大致前半部分设为可收纳端子配件T的端子收纳部14。在端子收纳部14设有矛状部(l anc e)15,矛状部15与端子配件T卡定而防止端子配件T脱离。
[0045] 各腔11的大致后半部分设为截面呈圆形的密封收纳部17,嵌装于电线W上的密封构件16能贴紧于密封收纳部17。如图5所示,密封收纳部17呈略微纵长的形状,比端子收纳部14开口大。
[0046] 如图5所示,壳体主体部12的大致后半部分(比外壁部13靠后侧的部分)设为沿着密封收纳部17的形状的呈圆筒状的筒部18。筒部18与密封收纳部17对应地在宽度方向设有一对。一对筒部18并排地配置,在排列方向上的中央部连结成一体。
[0047] 在壳体主体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向左右方向突出的突壁部19。突壁部19从筒部18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平方向突出。突壁部19遍及筒部18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整体设置。
[0048] 在壳体主体部12的上表面设有锁定臂21,锁定臂21将对方侧连接器50锁定为正式的嵌合状态。在锁定臂21的左右两侧设有保护壁22,保护壁22从突壁部19的突出端向上方立起。
[0049] 在壳体主体部12的下表面设有锁定部(以后称为第1锁定部23),第1锁定部23将电线保持部件30保持为装配状态。后面对第1锁定部23详细说明。
[0050] 端子配件T通过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弯曲加工而成形,整体上形成前后方向细长的形状。端子配件T设为能与对方侧连接器50上配备的对方侧端子配件51连接。端子配件T的后端部通过压接与电线W的终端部以及密封构件16连接。密封构件16是橡胶等橡胶制的,整体上形成前后方向长的圆筒形状。
[0051] 电线保持部件30是合成树脂制的,与壳体10分体地成形。如图2所示,电线保持部件30具备振动限制部31,振动限制部31进入腔11中,限制腔11内的电线W的振动。
[0052] 振动限制部31设为从后方进入腔11中。振动限制部31与各腔11单个对应地设置。振动限制部31并列地设有2个。并列的振动限制部31在后端部相互连结。在电线保持部件30装配于壳体10上的状态下,各振动限制部31的后端部(连结部分)成为从腔11向后方突出的状态。
[0053] 各振动限制部31具备突入部32,突入部32收纳于各腔11的下部。各突入部32形成沿着密封收纳部17的壁面的外形。
[0054] 各振动限制部31具有在突入部32的左右两侧立起的一对立壁部33。一对立壁部33立设于突入部32的上表面。一对立壁部33在电线保持部件30装配于壳体10的状态下位于电线W的左右两侧(参照图4)。
[0055] 各振动限制部31具备在突入部32的上表面突出设置的按压部34。按压部34设于一对立壁部33之间。按压部34形成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最高的山状。按压部34的突出端设为大致水平的平坦面。按压部34的突出端位于比立壁部33的上端靠下方。在按压部34的突出端的前侧和后侧形成有倾斜面35,倾斜面35向前方和后方呈向下倾斜。前侧的倾斜面35的坡度比后侧的倾斜面35平缓(参照图2)。
[0056] 电线保持部件30具备壁部36,壁部36沿着壳体10的外表面。壁部36将壳体主体部12的后部从下表面侧覆盖。壁部36具备将筒部18的后端覆盖的后壁部37和将筒部18的外周侧覆盖的侧壁部38,整体上呈箱型。
[0057] 后壁部37与振动限制部31的后端部连结。后壁部37在电线保持部件30装配于壳体10上的状态下覆盖筒部18的后端的下部(参照图4)。
[0058] 侧壁部38覆盖壳体主体部12的下表面侧。如图1所示,侧壁部38具备:第1侧壁部38F,其形成沿着筒部18的外周面弯曲的形状;以及第2侧壁部38S,其形成大致水平的平板形状。
[0059] 第1侧壁部38F在电线保持部件3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设有一对。第1侧壁部38F覆盖筒部18中比突壁部19靠下方的部分。一对第1侧壁部38F形成与振动限制部31的突入部32的外周面大致平行的壁状。筒部18进入到振动限制部31的突入部32与第1侧壁部38F之间。
[0060] 在一对第1侧壁部38F之间形成有呈大致方形并在上下方向开口的开口部39(参照图7和图11)。开口部39遍及位于第2侧壁部38S的上方的部分和位于振动限制部31的下方的部分而形成。
[0061] 第2侧壁部38S在电线保持部件30装配于壳体10的状态下与第1锁定部23在上下方向相对地配置。第2侧壁部38S位于从壳体主体部12的下表面离开第1锁定部23的高度尺寸的位置,沿着第1锁定部23的下端(突出端)配置。
[0062] 第2侧壁部38S从下侧观看时呈大致方形。第2侧壁部38S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第1侧壁部38F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小,第1侧壁部38F在第2侧壁部38S的左右两侧突出。
[0063] 如图10所示,第2侧壁部38S通过设于左右两侧的连结壁41与第1侧壁部38F连接。连结壁41相对于第2侧壁部38S呈大致垂直。
[0064] 在电线保持部件30的后端部设有在前后方向开口的窗部42。如图10所示,窗部42被第2侧壁部38S、连结壁41以及后壁部37包围。窗部42呈横长的形状,具有与设于壳体10上的第1锁定部23相等的宽度尺寸(参照图4)。
[0065] 在第2侧壁部38S的前端设有前壁43,前壁43与连结壁41以及第1侧壁部38F相连地形成。前壁43中与后述的第2锁定部44对应的部分开口(参照图8)。
[0066] 在电线保持部件30和壳体10上设有能在前后方向相互卡定的第1锁定部23和第2锁定部44。
[0067] 如图2所示,第1锁定部23在壳体10的下表面突出设置。第1锁定部23沿着壳体主体部12的后端缘垂下。第1锁定部23的前后两表面设为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面。如图5所示,第1锁定部23设于壳体主体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第1锁定部23形成横跨相邻的筒部18的横长的壁状。
[0068] 如图6所示,在第1锁定部23的前方设有左右一对肋24。肋24在壳体主体部12的下表面突出设置。肋24与第1锁定部23的前表面以及壳体主体部12的下表面一体化。如图2所示,肋24形成第1锁定部23侧(后侧)进一步向下方突出的台阶形状。
[0069] 如图10所示,第2锁定部44在第2侧壁部38S的上表面突出设置。第2锁定部44形成突出尺寸比宽度尺寸小的横长形状。此外,第2锁定部44的宽度尺寸与一对肋24的间隔相等。
[0070] 如图2所示,第2锁定部44的后表面设为与第1锁定部23卡定的卡定面45。卡定面45相对于第2侧壁部38S呈大致垂直(相对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第2锁定部44的卡定面45能与第1锁定部23的前表面中比肋24靠下方的部分抵接。
[0071] 如图2所示,第2锁定部44的前表面设为引导与第1锁定部23的卡定动作的引导面46。引导面46形成朝向后方逐渐上升的倾斜。
[0072] 如图2所示,电线保持部件30具备防止倾斜部47,防止倾斜部47从壁部36向前方突出并沿着壳体10的外表面。如图7所示,防止倾斜部47形成沿着壳体10的下表面的弯曲形状,从第1侧壁部38F向前方突出。在电线保持部件30装配于壳体10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防止倾斜部47的前端到达外壁部13的附近。即,由壁部36和防止倾斜部47覆盖筒部18的下表面的大致整体。
[0073] 如图7所示,防止倾斜部47在开口部39的前方形成在左右方向连续的形状。在防止倾斜部47上形成有沿着筒部18的形状的弯曲部48。弯曲部48形成与第1侧壁部38F同样的截面形状,与第1侧壁部38F的前方相连。
[0074] 防止倾斜部4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在一对弯曲部48之间向上方隆起的形状。此外,防止倾斜部47的中央部位于比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靠下方。
[0075] 如图3所示,防止倾斜部47具备间隙消除突部49,间隙消除突部49在电线保持部件30装配于壳体10的状态下与壳体10的外表面抵接。如图7所示,间隙消除突部49在防止倾斜部47的上表面突出设置。间隙消除突部49设于防止倾斜部47的前端部。间隙消除突部49设于防止倾斜部47的左右两端部。间隙消除突部49的上表面(突出面)呈平缓的弧状地弯曲。
[0076]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连接器C的组装顺序的一例进行说明。
[0077] 首先,在壳体10中收纳端子配件T。将紧固于电线W的终端部的端子配件T从后方插入收纳于各腔11中。在各腔11中插入到正式位置的端子配件T利用矛状部15保持为防脱状态。
[0078] 接着,装配电线保持部件30。将电线保持部件30配置于一对振动限制部31退避到腔11的后方的位置。此时,第2锁定部22与第1锁定部23的后方相对配置。另外,防止倾斜部47成为与壳体主体部12的下表面(第1锁定部23的前侧)接触的状态。
[0079] 当将电线保持部件30向前方按压时,一对振动限制部31分别插入到对应的腔11中,防止倾斜部47沿着壳体主体部12的下表面前进。另外,第2锁定部44的引导面46与第1锁定部23抵接,由于引导面46的倾斜,第2锁定部44越过第1锁定部23,成为第2锁定部44和第1锁定部23在前后方向卡定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4所示,能从电线保持部件30的窗部42观看第1锁定部23的大致整体。由此,能确认电线保持部件30正确地装配到壳体10上。
[0080] 通过以上,完成连接器C的组装作业。
[0081] 在电线保持部件30装配于壳体10上的状态下,插入到各腔11中的振动限制部31的按压部34弹性地侵入到电线W的绝缘包覆层,如图2所示,电线W被推到腔11的上壁面,成为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振动被限制的状态。另外,电线W被振动限制部31的左右立壁部33夹着,成为左右方向的振动被限制的状态。间隙消除突部49成为与突壁部19的下表面抵接的状态,可防止电线保持部件30的上下方向的晃动。
[0082] 另外,在电线保持部件30装配于壳体10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电线保持部件30的整体(防止倾斜部47和壁部36的整体)在外壁部13的后方以不突出到外壁部13的外侧的方式收纳。由此,可防止连接器C的大型化。
[0083] 接着,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0084]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C具备:壳体10,其设有腔11,与电线W的终端部连接的端子配件T从后方收纳于腔11中;以及电线保持部件30,其装配于壳体10的后部。电线保持部件30具有:振动限制部31,其从后方进入到腔11中,限制腔11内的电线W的振动;以及壁部36,其沿着壳体10的外表面。在壳体10的外表面和壁部36设有能在前后方向相互卡定的锁定部23、44。电线保持部件30具备防止倾斜部47,防止倾斜部47从壁部36向前方突出并沿着壳体10的外表面。
[0085] 根据该构成,通过防止倾斜部47与壳体10的外表面抵接,从而可防止电线保持部件30向锁定部23、44的卡定解除方向(壁部36从壳体10的外表面脱离的方向)倾斜,所以能更加提高耐振动性。由此,能防止由于电线W的振动使端子配件T和对方侧端子配件51的触点磨损、断线。
[0086] 另外,防止倾斜部47具备与壳体10的外表面抵接的间隙消除突部49。根据该构成,能防止电线保持部件30的晃动。
[0087] <其他的实施例>
[0088]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利用上述记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如下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0089] (1)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壳体10中设有2个腔11,但是不限于此,壳体的腔也可以仅是1个或者是3个以上。
[0090] (2)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振动限制部31的具体的构成,但是振动限制部的构成只要能限制腔内的电线的振动,也可以是任意构成。
[0091] (3)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第1锁定部23和第2锁定部44的具体的构成,但是锁定部的构成只要能在前后方向相互卡定,也可以是任意构成。
[0092] (4)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止倾斜部47形成沿着壳体10的下表面的弯曲形状,但是不限于此,防止倾斜部也可以是例如从壁部向前方突出的细长的平板状,另外,也可以将那样的细长结构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多个。
[0093] (5)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止倾斜部47具备与壳体10的外表面抵接的间隙消除突部49,但是也可以不必设置间隙消除突部。
[0094] (6)在上述实施例中,间隙消除突部49设于防止倾斜部47的左右两端部,但是不限于此,例如间隙消除突部也可以设于防止倾斜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并与筒部的下表面抵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