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设备

申请号 CN201010129968.6 申请日 2010-03-09 公开(公告)号 CN101834107A 公开(公告)日 2010-09-15
申请人 佳能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上口欣也;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包括固定至气密容器的外表面并且将 电缆 和 电极 端子 彼此连接起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基部构件,该基部构件固定至气密容器的外表面,其中电极端子的尖端部延伸直到基部构件的内部;盖构件,该盖构件具有电缆的一个端部已经插入其中的电缆插入部分,并且该盖构件固定至基部构件;和保持在基部构件和盖构件之间的导电构件。导电构件具有与插入的电缆 接触 的第一部分和与电极端子的尖端部接触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位于与基部构件的接触面平行的相同平面上的相互不同的 位置 处。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气密容器;
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穿透气密容器的外表面并且适用于向设在所述气密容器内部的电极供给电位;
电缆,所述电缆具有沿着气密容器的外表面延伸的部分并且连接至产生电位的电源;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固定至气密容器的外表面并且适用于将电缆和电极端子彼此连接起来,其中
所述连接器包括
基部构件,所述基部构件固定至气密容器的外表面,其中,电极端子的一部分穿透设在基部构件的与气密容器的外表面相对的底表面上的开口,而且电极端子的尖端部延伸直到基部构件的内部,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具有电缆的一端已经插入其中的电缆插入部分,并且所述盖构件被固定至基部构件;和
导电构件,所述导电构件包括保持在基部构件和盖构件之间并且与插入的电缆接触的第一部分和与电极端子的尖端部接触的第二部分;和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离地定位在与底表面平行的相同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基部构件包括第一沟槽/凸肋结构,所述第一沟槽/凸肋结构具有在与导电构件隔开的相应位置处绕导电构件延伸的沟槽和凸肋;
盖构件包括第二沟槽/凸肋结构,所述第二沟槽/凸肋结构具有在与导电构件隔开的相应位置处绕导电构件延伸的沟槽和凸肋,并且所述第二沟槽/凸肋结构与第一沟槽/凸肋结构嵌合;
彼此嵌合的第一沟槽/凸肋结构和第二沟槽/凸肋结构之间的间隙由绝缘体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导电构件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
第一部分通过插入的电缆而在与底表面平行的平面中被偏置,并且通过由第一部分的偏置所产生的导电构件的弹性回复而与电缆接触;以及
第二部分具有一对朝向电极端子的插入方向开放的钩状部,电极端子的尖端部被插入以使钩状部开放,而且第二部分通过由电极端子的插入所产生的钩状部的弹性回复力而与电极端子的尖端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电缆插入部分是其纵向方向与电缆延伸方向一致的圆柱状开口部分;以及第一部分通过电缆的插入而沿着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方向从电缆插入部分内的初始位置偏置至邻近电缆插入部分的退却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
气密容器包括通过内部空间相对地布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内部空间介于这些基板之间并且保持低于大气压的压力,
第一基板具有阳极电极;
第二基板具有电子发射部分;
连接器固定至第二基板上没有形成电极发射部分的区域,
电极端子通过穿过内部空间的导电弹性构件连接至阳极电极。

说明书全文

图像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设备。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备有平显示板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高电压阳极电极设在前板上,而用于调节阳极电极的电位的连接器设在后板上。

背景技术

[0002] 在施加高电位的比如CRT(阴极射线管)或类似物的传统图像显示设备中,使用设计有绝缘措施的特殊连接器(参见日本专利特许公开No.2006-294324和2007-200567)。该连接器具有基部构件,该基部构件附接至构造显示板的气密容器的表面以保持高电压电极端子。此外,该连接器具有盖构件,该盖构件附接至基部构件以便保持从设在显示板外部的电源延伸的高电位供给电缆。在此,由于导电构件设在基部构件和盖构件之间,电缆和电极端子通过导电构件彼此电连接。基部构件和盖构件中的每一个具有同心的沟槽/凸肋结构。因此,如果基部构件和盖构件的沟槽/凸肋结构彼此嵌合,则基部构件和盖构件彼此相互定位和相互固定。由于导电构件被保持在连接器中心附近的位置处,通过嵌合的沟槽/凸肋结构绝缘的长爬电距离可得到保证。因此,可获得具有高绝缘性能的连接器。
[0003] 近年来,已知一种使用表面传导电子发射装置和场致发射电子发射装置的显示板的平板图像显示设备。在该显示板中,阳极电极设在用作图像显示单元的前板上,而电子发射装置设在后板上。此外,前板和后板在它们的外周被密封和结合,从而构造出其内部已经被气密性密封的气密容器,由此,阳极电极和电子发射装置因而设置在气密容器内部。高电位被施加到阳极电极上。在此,由于高电位通过用于穿透后板的电极端子供给,从外部电源供给的高电位通过设在后板背面(也就是说,与前板相对的表面的另一侧上的表面)上的连接器而施加至阳极电极。
[0004] 在任何情况下,由于连接器设置以便从后板伸出,出于使显示板变薄的目的,重要的是减小连接器的高度(也就是说,从后板伸出部分的尺寸)是很重要的。但是,电极端子沿着垂直于后板的方向从显示板内部向外伸出(也就是说,电极端子沿着垂直于后板的背面的方向穿透后板)。由于该原因,对于传统的连接器来说,电极端子和电缆沿着与电极端子伸出的方向一致的垂直于后板的外表面的方向彼此连接起来。

发明内容

[0005] 因此,由于在减小连接器的高度方面存在限制,需要新的措施。
[0006] 考虑到相关背景技术中的这一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板,其中高压阳极电极设在前板上而用于调节阳极电极的电位的连接器设在后板上,以便减小连接器的高度。
[000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显示板包括:气密容器;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穿透气密容器的外表面并且适用于向设在气密容器内部的电极供给电位;电缆,所述电缆具有沿着气密容器的外表面延伸的部分并且连接至产生电位的电源;和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固定至气密容器的外表面并且适用于将电缆和电极端子彼此连接起来。此外,连接器包括:基部构件,所述基部构件固定至气密容器的外表面,其中电极端子的一部分穿透设在基部构件的与气密容器的外表面接触的接触表面上的开口,而且电极端子的尖端部延伸直到基部构件的内部;盖构件,所述盖构件具有电缆的一个端部已经插入其中的电缆插入部分,并且所述盖构件被固定至基部构件;和导电构件,所述导电构件包括保持在基部构件和盖构件之间并且与插入的电缆接触的第一部分和与电极端子的尖端部接触的第二部分。而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离地定位在与接触表面平行的相同平面上。
[0008] 与电缆接触的第一部分和与电极端子的尖端部接触的第二部分位于平行于接触表面的相同表面上的相互不同的位置处。由于该原因,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中,电极端子和电缆之间的连接可在与后板平行的平面上实现。通过连接器的这种构造,可以很容易地减小连接器的高度。
[0009] 如刚才所述的,根据本发明,在高电压阳极电极设在前板上而用于调节阳极电极的电位的连接器设在后板上的显示板中,可以减小连接器的高度。附图说明
[0010] 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下述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11] 图1是图像显示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2] 图2A、2B和2C是固定至气密容器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0013] 图3是图2A-2C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0014] 图4是图2A-2C和图3所示的基部构件的透视图。
[0015] 图5A和5B是图2A-2C和图3所示的盖构件的透视图。
[0016] 图6是图2A-2C和图3所示的导电构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8] 图像显示设备1的气密容器2具有彼此相对布置的第一基板(前板)3和第二基板(后板)4和位于这些基板之间的框架构件5。这些基板3、4和框架构件5由例如玻璃形成并且利用具有密封功能的比如玻璃料或类似物的结合构件(未显示)彼此结合,以形成保持具有低于大气压的压的内部空间6。第一基板3具有荧光膜8和覆盖荧光膜8的阳极电极9,第二基板4具有电子发射部分10。红、绿和蓝的荧光体例如以矩阵方式布置在荧光膜8上,阳极电极9由比如Al或类似物的导电膜构成。电子发射部分10具有多个以矩阵方式布置的分别与多个列方向布线(未显示)和多个行方向布线(未显示)连接的电子发射装置(未显示)。对于电子发射装置来说,可使用比如MIM(金属-绝缘体-金属)电子发射装置的场致发射电子发射装置、表面传导电子发射装置或类似装置。在操作电子发射装置时,电子根据图像信号从电子发射装置发射出。阳极电极9使从电子发射装置发射出的电子加速以与荧光膜8碰撞,使得荧光膜8发光。阳极电极9可具有金属背(metal back)功能并且可将从荧光膜8向电子发射部分10前进的光朝第一基板3的方向反射。
[0019] 用于产生从数百伏(V)至数十千伏(kV)平的高电位的电源13还可设在第二基板4的外表面(大气侧表面)4a上,然而,电源13可与气密容器2分隔开设置。气密容器2和电源13被保持在一个壳体内部。顺便提起地,除了气密容器2和电源13之外,驱动器回路或用于向驱动器回路提供电位的电源也被保持在壳体内部。电源13的这种构造等效于用于传统的CRT图像显示设备的包括回扫变压器或类似物的电源的构造。连接至电源13的电缆14(布线)的所有部分在图1中显示为沿着第二基板4的外表面4a延伸的形式,但是,允许电缆的至少一部分(插入连接器中的部分)为沿着第二基板4的外表面4a延伸的形式。电极端子12从气密容器2的内部空间6穿透气密容器2的外表面4a而延伸。换句话说,电极端子12穿透第二基板4。电极端子12连接至延伸穿过内部空间6(即第一基板3和第二基板4之间的空间)的导电弹性构件15的一个端部。电极端子12可由导电条(针)构成,所述导电条(针)由比如、镍钴合金或类似物的导电材料构成。弹性构件
15在弹性构件15的另一端部连接至由银或类似物构成的引出布线36,并且经由引出布线
36连接至阳极电极9。应注意的是,弹性构件15也可以直接连接至阳极电极9或者电极端子12也可以直接连接至阳极电极9,而无需提供引出布线36。以这种方式,可直接或者间接地得到阳极电极9和电极端子12之间的电连接。在第二基板4的外表面4a上,连接器
11固定至在第二基板4的内表面侧(第一基板3的一侧)未形成电子发射部分10的区域
4b处,而且电缆14电连接至电极端子12。弹性构件15在通过将第一基板3和第二基板4经由置于这些基板之间的框架构件5彼此结合而形成气密容器时经受压缩力,弹性构件15的两个端部分别被电极端子12和引出布线36按压。设置在气密容器2内部的阳极电极9以这种方式依次连接至引出布线36、弹性构件15、电极端子12、连接器11和电缆14,来自设置在气密容器2的外部的电源13的电位可供给至阳极电极9。
[0020] 接下来,将参照图2A、2B、2C、3、4、5A、5B和6详细描述连接器的结构。图2A、2B和2C是固定至气密容器的连接器的剖视图。更具体地,图2A是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图2B是沿图2A中的线2B-2B的横向剖视图;图2C是沿图2A中的线2C-2C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5A、5B和6分别是用作连接器的结构部件的基部构件、盖构件和导电构件的透视图。更具体地,图5A是表示盖构件外侧的透视图,而图5B是表示盖构件内侧的透视图。
[0021] 连接器11至少具有固定至气密容器2的外表面4a的基部构件21、固定至基部构件21的盖构件22和保持在基部构件21和盖构件22之间的导电构件23。基部构件21通过使用例粘合剂粘合到外表面4a而固定至气密容器2的外表面4a(第二基板4的大气侧表面)。
[0022] 基部构件21由比如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绝缘构件构成。在在此提到的实例中,将描述基部构件21在基部构件21的底表面24与气密容器2的外表面4a接触的构造。因此,在在此提到的实例中,与气密容器2的外表面4a相对的底表面24变成将与气密容器2的外表面4a接触的接触表面。但是基部构件21的底表面24不总是需要与第二基板4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它允许以使得基部构件21的底表面24平行于第二基板4的大气侧表面(气密容器2的外表面4a)的方式固定至第二基板4。电极端子12的一部分穿透设在接触表面24处的开口25,电极端子12的尖端部12a延伸到基部构件21的内部。如图2A、2B和2C和图4所示,基部构件21具有在与导电构件23分隔开的位置、在围绕导电构件23的外周上延伸的第一沟槽/凸肋结构26。第一沟槽/凸肋结构26具有多个在除了电缆14插入的部分之外在围绕导电构件23的几乎整个外周上延伸的同心凸肋结构26a和多个介于多个凸肋结构26a之间的同心凹槽26b。如图3所示,多个要与设在盖部件
22的外圆周上的凹口部分27卡扣接合的凸出部28形成在基部构件21的外圆周上。
[0023] 类似于基部构件21的情况,由比如PBT树脂或类似物的绝缘构件构成的盖构件22具有电缆14的一个端部插入其中的电缆插入部分29。电缆插入部分29是形成为使得电缆14的延伸方向与电缆插入部分29的纵向方向L一致的圆柱状开口。用于保持导电构件23的导电构件保持凹槽30设在盖构件22内部。与基部构件21的情况类似,在与导电构件
23分隔开的位置、在围绕导电构件23的外周上延伸的第二凹槽/凸肋结构31也设在盖构件22中。第二凹槽/凸肋结构31也具有多个在除了电缆14插入的部分之外的围绕导电构件23的几乎整个外周上延伸的同心凸肋结构31a和多个介于多个凸肋结构31a之间的同心凹槽31b。第一凹槽/凸肋结构26的凸肋26a与第二凹槽/凸肋结构31的凹槽31b彼此嵌合,位于彼此嵌合的第一凹槽/凸肋结构26与第二凹槽/凸肋结构31之间的间隙
33通过由粘合剂构成的绝缘体32密封。以这种方式,盖构件22被固定至基部构件21,并且可防止通过凝露(dew condensation)或类似方式形成的水滴流入第一凹槽/凸肋结构26与第二凹槽/凸肋结构31之间的间隙33。因此,不需要同心地设置许多凸肋结构以加长爬电距离,而且可仅通过设置如图所示的两个或三个柱状凸肋结构来确保充分的绝缘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绝缘性能,第一凹槽/凸肋结构26与第二凹槽/凸肋结构31还可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类似物构成的不沾水(water-shedding)树脂进行涂覆。另外,根据由这种凹槽与凸肋形成的嵌合结构,盖构件22至基部构件21的定位变得很容易。
[0024] 如上所述,弹性构件15不得不穿过气密容器2内的内部空间6,以便通过弹性构件15将位于第二基板4一侧的电极端子12连接至位于第一基板3一侧的阳极电极9。但是,由于阳极电极9和电子发射部分10之间的空间6a用作电子运动空间,弹性构件15不能设置在该空间6a中。因此,连接器11位于第二基板4的不设置电子发射部分10的区域4b中。但是为了缩小图像显示设备的尺寸,不得不减小除了占据气密容器2的图像显示区域(空间6a中的相对于第一基板3的投影区域)之外的区域,即气密容器的对显示图像不作出贡献的外周区域。由于该原因,连接器的平面尺寸的减小变得很重要。减小凸肋柱体的数量使得连接器的平面尺寸减小,最终产生图像显示设备的总体尺寸减小的重要优点。
[0025] 具有几乎S形(或Z形)横截面形式的导电构件23被插入类似地形成为S形形式的导电构件保持凹槽30。以这种方式,导电构件23被保持在基部构件21与盖构件22之间。导电构件23具有将与插入的电缆14接触的第一部分23a、将与电极端子12的尖端部12a接触的第二部分23b和位于第一部分23a和第二部分23b之间的第三部分23c。导电构件23的S形横截面在几乎平行于接触表面24的平面内延伸。也就是说,第一部分23a和第二部分23b定位在相对于平行于接触表面24的方向D相互移置的位置处。
[0026] 导电构件23由比如铜合金的可弹性变形的导电材料构成,第一部分23a通过插入的电缆14在平行于接触表面24的平面内偏置。第一部分23a的自由端部通过由偏置所产生的导电构件23的弹性回复力而与电缆14接触。也就是说,第一部分23a几乎正交于纵向方向L,并且通过电缆14的插入而从电缆插入部分29内的初始位置37朝邻近电缆插入部分29的退却空间38向接近第三部分23c的方向偏置(参照图2A)。第一部分23a通过反作用力与电缆14接触,该反作用力作用用于返回初始位置37,并且向从第三部分23c后退的方向操作。顺便提及地,如果进行详细描述,由于电缆14构造成使得比如镀锡铜合金或类似物的导电芯线被涂覆有绝缘体,电缆14的芯线与导电构件23的第一部分23a接触。因此,导电构件23和电缆14之间的电连接仅通过将电缆14插入电缆插入部分29而自动进行。结果,将实现简单而确定的电连接。
[0027] 第二部分23b具有一对朝向电极端子12的插入方向S开放的钩状部34a和34b。电极端子12的尖端部12a被插入位于钩状部34a和34b之间的空间35,以使得钩状部34a和34b彼此打开。因此,由于插入电极端子,在钩状部34a和34b中产生弹性回复力。电极端子12的尖端部12a受到由该弹性回复力引起的从钩状部34a和34b向内作用的力,尖端部12a与钩状部34a和34b接触并且与钩状部34a和34b电连接。以这种方式,导电构件
23和电极端子12之间的电连接仅通过将电极端子12插入钩状部34a和34b而自动进行。
结果,与第一部分23a类似地,将实现简单且确定的电连接。
[0028] 第二部分23b被插入导电构件保持凹槽30。如上所提到的,由于电极端子12被插入钩状部34a和34b,导电构件保持凹槽30的第二部分23b被插入的部分具有能够插入电极端子12的宽度。因此,导电构件保持凹槽30的第二部分23b被插入的部分被形成为比第二部分23b的宽度更宽。竖直延伸至接触表面24的半球形凸出部或半柱形凸出部(未显示)设在第二部分23b的靠近钩状部34a和34b的部分上,而且允许凸出部与导电构件保持凹槽30的壁表面接触,第二部分23b进行以凸出部为中心的枢转运动。
[0029] 对应于S形形式的中心部分的第三部分23c被牢固地固定以便与导电构件保持凹槽30接合。如上所提到的,由于导电构件23的一个端部(第一部分23a)是自由端,而另一端部(第二部分23b)被保持以便能够在导电构件保持凹槽30中移置或进行枢转运动,导电构件23通过第三部分23c被固定至盖构件22。
[0030]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电构件23的第一部分23a和第二部分23b在平行于接触表面24的相同平面内彼此位于不同的位置处,电极端子12和电缆14之间的电连接可在几乎平行于接触表面的平面内实现。由于传统的连接器在正交于接触表面的方向上实现电极端子和电缆之间的电连接,连接器的从第二基板的外表面突出的高度不可避免地趋于变得较大,但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1的突出高度可很容易减小。
[0031] 另外,由于第一凹槽/凸肋结构26与第二凹槽/凸肋结构31之间的间隙用绝缘体填实,可很容易地防止由凝露或其它方式形成的水滴流入间隙,绝缘强度得到提高并且绝缘可容易地得到保证,无需同时充分地确保爬电距离。传统地,为了确保(save)爬电距离,不得不充分地确保第一凹槽/凸肋结构26和第二凹槽/凸肋结构31的平面范围和高度,而且该事实导致连接器的尺寸很大,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可很容易地缩小连接器的尺寸。作为一个实例,基于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直径和高度分别是26mm和15mm。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直径和高度分别减小到20mm和8mm。
[0032] 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仅仅表示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的具体事例。也就是说,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应该被限制为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例如,可能适当地将各个实施例相互结合。换句话说,可能以不同方式实施本发明而不偏离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和主要特征。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