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申请号 CN201380025747.6 申请日 2013-04-24 公开(公告)号 CN104350646B 公开(公告)日 2017-02-22
申请人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代晴纪; 杉山典男; 青岛建吾;
摘要 一种连接器(1),包括:壳体(7),该壳体(7)用于容纳连接到电线(3)的 端子 (5);和前保持器成使得端子(5)的连接部(9)能够露出在壳体(7)的外部,并且该前保持器(11)将端子(5)保持在常规 位置 ,从而防止端子(5)从壳体(7)脱落。壳体(7)包括设置在壳体(7)中的壳体 锁 定突起(15),壳体(7)带有插入空间(13),从而使得端子(5)能够插入壳体(7)中,并且该壳体锁定突起(15)构造成使端子(5)与装接于壳体(7)的前保持器(11)锁定,从而防止端子(5)从壳体(7)朝着电线(3)脱落。(11),该前保持器(11)装接于壳体(7),并且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该壳体用于容纳连接于电线的端子;和
前保持器,该前保持器装接于所述壳体,并且构造成使得所述端子的连接部能够露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且该前保持器将所述端子保持在常规位置,以防止所述端子从所述壳体脱落,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非挠性的壳体定突起,所述壳体带有插入空间,以使得所述端子能够插入所述壳体中,并且该壳体锁定突起构造成使所述端子与装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前保持器锁定,以防止所述端子从所述壳体朝着所述电线脱落,并且其中,所述前保持器包括保持器锁定突起,该保持器锁定突起在与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壳体锁定突起对置的位置,在所述端子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情况下,该保持器锁定突起构造成当将所述前保持器装接于所述壳体时插入所述插入空间中,并且该保持器锁定突起构造成使所述端子与装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前保持器锁定,以防止所述端子从所述壳体朝着所述电线脱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锁定突起和所述保持器锁定突起设置成在所述电线的所述延伸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并且所述壳体锁定突起和所述保持器锁定突起构造成与设置在所述端子中的接合孔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壳体锁定突起包括端子引导部,该端子引导部构造成将所述端子引导至所述插入空间,并且
其中,所述保持器锁定突起包括保持器引导部,该保持器引导部构造成将所述保持器锁定突起引导至所述插入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
其中,所述壳体锁定突起包括端子引导部,该端子引导部构造成将所述端子引导至所述插入空间,并且
其中,所述保持器锁定突起包括保持器引导部,该保持器引导部构造成将所述保持器锁定突起引导至所述插入空间。

说明书全文

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提出的,已知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容纳连接到电线的端子的壳体,其中,该壳体设置有用于定端子的壳体矛杆,以防止端子从壳体的电线侧脱落。
[0003] 这样的连接器包括装接于壳体的前保持器,以使得端子的连接部露出在壳体的外部方式,从而防止端子从壳体脱落。
[0004] 引用列表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公开No.2009-211976

发明内容

[0007]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连接器中,由于用于防止端子从电线侧的壳体脱落的壳体矛杆是挠性的,所以电线弯曲引起的应集中在挠性壳体矛杆的基部,所以在最坏情况下可能在基部引起破裂。如果壳体矛杆损坏,则不能将端子确实地保持在壳体中。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提高端子在壳体中的保持稳定性
[0009] 一种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用于容纳连接到电线的端子;和前保持器,该前保持器装接于所述壳体,并且构造成使得所述端子的连接部能够露出于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且该前保持器将所述端子保持在常规位置,从而防止所述端子从所述壳体脱落。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壳体锁定突起,所述壳体带有插入空间,从而使得所述端子能够插入所述壳体中,并且该壳体锁定突起构造成使所述端子与装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前保持器锁定,从而防止所述端子从所述壳体朝着所述电线脱落。
[0010] 根据上述构造,壳体设置有壳体锁定突起,该壳体具有插入空间,端子能够经过该插入空间插入到壳体中。在前保持器装接于壳体的状态下,壳体锁定突起锁定并且防止端子从壳体的电线侧脱落。由于这样的构造,与矛杆不同,不要求壳体锁定突起是挠性的,并且结果,能够提高壳体锁定突起对外力的阻抗。
[0011] 因此,能够显著防止外力对壳体锁定突起造成损害,并从而提高端子在壳体中的保持稳定性。
[0012] 所述前保持器可以包括保持器锁定突起,该保持器锁定突起在与所述电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壳体锁定突起对置的位置,在所述端子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情况下,该保持器锁定突起构造成当将所述前保持器装接于所述壳体时插入所述插入空间中,并且构造成使所述端子与装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前保持器锁定,从而防止所述端子从所述壳体朝着所述电线脱落。
[0013] 根据上述构造,端子与壳体锁定突起及保持器锁定突起锁定。因此,能够确实防止端子从壳体脱落,使得能进一步提高端子在壳体中的保持稳定性。
[0014] 以在与端子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互相面对的方式设置壳体锁定突起和保持器锁定突起。因此,即使外力施加于端子,至少一个锁定突起能够锁定端子。
[0015] 保持器锁定突起插入到设置在壳体锁定突起的先端侧的插入空间内。因此,与矛杆不同,不要求保持器锁定突起是挠性的,并且结果,能够提高保持器锁定突起对外力的阻抗。
[0016] 所述壳体锁定突起和所述保持器锁定突起可以设置成在所述电线的所述延伸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并且所述壳体锁定突起和所述保持器锁定突起可以构造成与设置在所述端子中的接合孔接合。
[0017] 根据上述构造,壳体锁定突起和保持器锁定突起在端子的延伸防线上位于相同的位置,并且壳体锁定突起和保持器锁定突起与设置在端子中的同一接合孔接合。因此,端子的接合孔能够共用,并且因此,能够简化端子的结构。
[0018] 所述壳体锁定突起可以包括端子引导部,该端子引导部构造成将所述端子引导至所述插入空间,并且所述保持器锁定突起可以包括保持器引导部,该保持器引导部构造成将所述保持器锁定突起引导至所述插入空间。
[0019] 根据上述构造,壳体锁定突起设置有用于将端子引导至插入空间的端子引导部,并且保持器锁定突起设置有用于将保持器锁定突起引导至插入空间的保持器引导部。因此,在端子和前保持器装接于壳体时,端子能够容易地与壳体锁定突起及保持器锁定突起锁定。结果,能够提高装接性能。
[0020] 因此,能够提供能够提高端子在壳体中的保持稳定性的连接器。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0022]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0023]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0024]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
[0026] 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器1包括:壳体7,该壳体7容纳连接到电线3的端子5;和前保持器11,该前保持器11装接于壳体7,从而以使得端子5的连接部9露出在壳体7的外部的方式将端子5保持在常规位置,并从而防止端子5从壳体7脱落。
[0027] 壳体7设置有设置在壳体7中的壳体锁定突起15,壳体7带有插入空间13,端子5能够经过该插入空间13插入壳体7中。在前保持器11装接于壳体7的状态下,壳体锁定突起15锁定并且防止端子5从壳体7朝着电线3脱落。
[0028] 以在垂直于端子5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与壳体锁定突起15对置的方式,前保持器11设置有保持器锁定突起17。在端子5容纳在壳体7中的状态下,当将前保持器11装接于壳体7时,保持器锁定突起17插入到插入空间13中。在前保持器11装接于壳体7的状态下,保持器锁定突起17锁定并且防止端子5从壳体7脱落。
[0029] 壳体锁定突起15和保持器锁定突起17位于端子5的延伸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并且与设置在端子5中的共用接合孔19接合。
[0030] 壳体锁定突起15设置有端子引导部21,该端子引导部21用于将端子5引导至插入空间13。保持器锁定突起17设置有保持器引导部23,该保持器引导部23用于将保持器锁定突起17引导至插入空间13。
[0031] 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器1包括:连接到电线3的端子5、壳体7、罩25、屏蔽环27、防部件29、后保持器31、密封圈33和前保持器11。
[0032] 端子5是通过压紧而电连接到多个(在该实施例中是两个)电线3的端部的端子金属配件,该多个电线3的端部连接于诸如负载这样的其它部件。端子5连接到容纳在外壳(在图中未示出)中的高能电路。端子5容纳在壳体7中。
[0033] 壳体7由绝缘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筒状,并且壳体7包括:端子容纳部35,该端子容纳部35用于将端子5容纳在其中;和电线引出部37,该电线引出部37与端子容纳部35连通,并且将电线3导入其中。壳体7嵌合在端子容纳部35侧上的外壳中,使得端子5连接到高能电路。具有这种结构的壳体7设置有装接在电线导入部37侧上的罩25。
[0034] 罩25由用于防止噪音等进入或泄露的屏蔽材料制成,并且罩25装接于电线引出部37侧上的壳体7的外周。利用编织线(在图中未示出)将罩25与屏蔽环27压紧在一起。
[0035] 屏蔽环27由导电材料制成。屏蔽环27设置在罩25的外周上,以将编织线与罩25压紧在一起,从而形成屏蔽电路。防水部件29设置在装接有屏蔽环27的壳体7的电线引出部37的内部。
[0036] 防水部件29形成为橡胶塞,并且防水部件29以使得防水部件29的内周与电线3的外周紧密接触的方式设置在壳体7的电线引出部37的内部。防水部件29的外周与壳体7的电线引出部37的内表面进行紧密接触,并且密封壳体7与电线3之间的间隙,从而界定壳体7的内部和外部。由于后保持器31装接于壳体7的电线引出部37,所以防止防水部件29从壳体7脱落。
[0037] 后保持器31由绝缘树脂制成,并且由形成为半椭圆状的一对分离部件39、41构成。该一对分离部件39、41设置在防水部件29的后侧上,同时使电线3插置在其间。后保持器31插入并且密封壳体7的电线引出部37的开口,从而防止防水部件29从壳体7脱落。密封圈33装接于装接有后保持器31的壳体7的端子容纳部35的外周。
[0038] 密封圈33由诸如橡胶这样的弹性材料制成,并且紧密装接于壳体7的端子容纳部35的外周。在壳体7嵌合在外壳中的状态下,密封圈33密封壳体7与外壳之间的间隙,从而分别使内部和外部分开。前保持器11装接于装接有密封圈33的壳体7的端子容纳部35的开口,以防止密封圈33从壳体7脱落。
[0039] 前保持器11由绝缘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椭圆盖状。前保持器11以覆盖壳体7的端子容纳部35的开口的方式装接于壳体7,端子5的连接部9贯穿该前保持器11。前保持器11装接于壳体7,以将端子5保持在端子容纳部35中的常规位置,并从而防止端子5从壳体7脱落。
[0040] 由于前保持器11而防止从壳体7脱落的端子5与壳体锁定突起15和保持器锁定突起17锁定,并且防止端子5从壳体7的电线引出部37侧脱落。
[0041] 各个壳体锁定突起15由从壳体7的端子容纳部35的内壁连续地向内突出的单一部件形成。从而壳体锁定突起15不形成为挠性的,而是形成为刚性的。在壳体锁定突起15的前侧设置有插入空间13,端子5能够从电线引出部37侧经过该插入空间13插入。在前保持器11装接于壳体7之前,在端子5插入端子容纳部35的状态下,由于壳体锁定突起15不弯曲,所以端子5的连接部9放置在插入空间13中。在电线引出部37侧(朝着图4中的右侧),壳体锁定突起15设置有向下并且朝着端子容纳部35倾斜的端子引导部21。在从电线引出部37侧容纳端子5时,端子引导部21与端子5的先端进行接触并且将端子5引导插入空间13。
[0042] 当将前保持器11装接于壳体7时,端子5朝着壳体锁定突起15移动,使得端子5位于常规位置。然后,壳体锁定突起15与设置在端子5的连接部9中的接合孔19接合,并从而锁定端子5。端子5与壳体锁定突起15的锁定防止端子5从壳体7的电线引出部37侧脱落。保持器锁定突起17设置成在与端子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面对壳体锁定突起15。
[0043] 各个保持器锁定突起17由从前保持器11的内壁朝着端子容纳部35的内部连续地突出的单一部件以在端子5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壳体锁定突出15位于相同位置的方式形成。从而,保持器锁定部17不形成为挠性的,而是形成为刚性的。在电线引出部37侧(朝着图4中的右侧),保持器锁定突起17设置有向上并且朝着端子容纳部35倾斜的保持器引导部
23。在端子5容纳在壳体7中的状态下,当将前保持器11装接于壳体7时,保持器引导部23与端子5的先端进行接触,并从而使端子5朝着壳体锁定突起15移动,并且将保持器锁定突起
17引导至插入空间13。
[0044] 在端子5容纳在壳体7中的同时,当将前保持器11装接于壳体7时,保持器锁定突起17随着端子5通过保持器引导部23的移动而进入插入空间13。然后,保持器锁定突起17与端子5的接合孔19接合,并从而锁定端子5。从而,端子5由壳体锁定突起15的锁定之外的保持器锁定突起17双重锁定,并且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端子5从壳体7的电线引出部37侧脱落。
[0045] 壳体锁定突起15具有比保持器锁定突起17大的用于接合孔19的锁定边沿。然而,在限制壳体7的端子容纳部35的尺寸并从而插入空间13的空间不足的情况下,保持器锁定突起17的锁定边沿可能等于或大于壳体锁定突起15的锁定边沿。
[0046] 在如上所述的连接器1中,壳体7设置有插入空间13,端子5能够经过该插入空间13插入壳体7中。壳体7还设置有壳体锁定突起15,在前保持器11装接于壳体7的状态下,该壳体锁定突起15锁定端子5,并从而防止端子5从壳体7的电线3侧脱落。因此,与矛杆不同,不要求壳体锁定突起15是挠性的,并且因此能够提高壳体锁定突起15对外力的阻抗。
[0047] 从而,连接器1能够显著地防止外力对壳体锁定突起15的损坏,并从而提高端子5在壳体7中的保持稳定性。
[0048] 端子5与壳体锁定突起15及保持器锁定突起17锁定。因此,能够确实防止端子5从壳体7脱落,使得能够进一步提高端子5在壳体7中的保持稳定性。
[0049] 壳体锁定突起15和保持器锁定突起17以在与端子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互相面对的方式设置。因此,即使外力施加到端子5,至少一个锁定突起能够锁定端子5。
[0050] 保持器锁定突起17插入到设置在壳体锁定突起15中的插入空间13中。因此,与矛杆不同,不要求保持器锁定突起17是挠性的,并且结果,能够提高保持器锁定突起17对外力的阻抗。
[0051] 壳体锁定突起15和保持器锁定突起17在端子5的延伸方向上位于彼此相同的位置,并且与设置在端子5中的相同接合孔19接合。因此,能够共用端子5的接合孔19,并从而能够简化端子5的结构。
[0052] 壳体锁定突起15设置有端子引导部21,该端子引导部21用于将端子5引导至插入空间13,并且保持器锁定突起17设置有保持器引导部23,该保持器引导部23用于将保持器锁定突起17引导至插入空间13。因此,在将端子5和前保持器11装接于壳体7时,端子5能够容易地与壳体锁定突起15及保持器锁定突起17锁定。因此,能够提高装接性能。
[0053]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在前保持器中设置有保持器锁定突起。然而,只要端子能够适当地仅与壳体锁定突起锁定,则连接器可以设置有壳体锁定突起。
[0054] 虽然壳体锁定突起和保持器锁定突起与设置在端子中的共用接合孔接合,但是壳体锁定突起和保持器锁定突起可以分别于不同的接合孔接合。
[0055]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实施例和实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能够进行各种修改和改进。
[0056] 2012年5月1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12289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