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申请号 CN201710238672.X 申请日 2017-04-13 公开(公告)号 CN107336616A 公开(公告)日 2017-11-10
申请人 深圳市昌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晓春;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新型新 能源 汽车 充电装置,包括 支撑 柱,固定在支撑柱顶部且向左侧延伸设置的充 电机 构以及用以与充电机构配合连接的充电枪,支撑柱左侧端面内设有插接槽,插接槽右侧内壁设有第二导电插针,充电机构左侧延伸段底部端面内设有导滑槽,导滑槽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上 螺纹 配合连接有推进 块 ,导滑槽左侧的充电机构内设有第一传动腔,第一传动腔下方的充电机构内设有第一滑动腔,导滑槽右侧的充电机构内设有第二传动腔,第二传动腔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右侧端与电机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能实现自动控制插接,自动控制供电连接以及自动控制 挡板 伸出,工作效率高,安全性强。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支撑柱,固定在支撑柱顶部且向左侧延伸设置的充电机构以及用以与充电机构配合连接的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支撑柱左侧端面内设有插接槽,插接槽右侧内壁设有第二导电插针,充电机构左侧延伸段底部端面内设有导滑槽,导滑槽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推进,导滑槽左侧的充电机构内设有第一传动腔,第一传动腔下方的充电机构内设有第一滑动腔,导滑槽右侧的充电机构内设有第二传动腔,第二传动腔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右侧端与电机连接,第二传动腔内的第一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右侧的充电机构内设有第二滑动腔,第二滑动腔与第二传动腔之间的充电机构壁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滑动腔内设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设有螺纹配合连接的滑动块,第一传动腔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一锥形轮,第一传动腔底部内壁设有右侧上方与第一锥形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形轮,第一传动腔与导滑槽之间的充电机构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转动轴,第一传动腔与第一滑动腔之间的充电机构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动轴,充电机构内设有提醒装置,提醒装置包括传感器以及提醒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块底部端面内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左右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卡接弹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腔内设有底部贯穿所述充电机构底部端面的挡板,所述挡板左右两侧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腔相抵且滑动配合连接的凸块,所述挡板顶部端面内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三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左侧延伸段贯穿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导滑槽之间的所述充电机构壁体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左侧延伸段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螺杆右侧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左侧端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右侧端与所述第二螺杆左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动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上下两侧的所述滑动块右侧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一导电插针,所述第一导电插针右侧相对的所述第二滑动腔右侧内壁上设有供电插孔,所述第一导电插针与所述第二导电插针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轴左侧端与所述第一锥形轮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右侧端与所述第一螺杆左侧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动轴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二锥形轮底部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三螺杆固定配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右侧端面内设有接电插孔,所述充电枪顶部端面设有卡接插件,所述卡接插件顶部端面两侧对称设有导滑面,所述卡接插件左右两侧端面内对称设有半圆形卡接口,所述充电枪底部端面固定设有充电线,所述充电枪左侧端面内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内安装有所述提醒灯,所述提醒灯外侧的所述装配槽外侧壁上固定设有透明板,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导滑槽右侧的所述充电机构内壁上,所述提醒灯与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车辆。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以电力为动力,对环境影响小,前景被广泛看好,也符合新型能源战略要求。因为新能源电动汽车以电力为动力,配套的充电设备,即充电站和充电桩需要配套跟上,不然用户使用不方便将大大影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推广,现有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中,都是通过人员手动插拔,充电头在插拔过程中因电压影响容易产生电弧,电弧的产生容易造成使用者的触电,对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会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在充电状态时没有保护装置很容易因为误碰导致充电枪头脱离或者损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0004]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支撑柱,固定在所述支撑柱顶部且向左侧延伸设置的充电机构以及用以与所述充电机构配合连接的充电枪,所述支撑柱左侧端面内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右侧内壁设有第二导电插针,所述充电机构左侧延伸段底部端面内设有导滑槽,所述导滑槽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推进,所述导滑槽左侧的所述充电机构内设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下方的所述充电机构内设有第一滑动腔,所述导滑槽右侧的所述充电机构内设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右侧端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内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右侧的所述充电机构内设有第二滑动腔,所述第二滑动腔与所述第二传动腔之间的所述充电机构壁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滑动腔内设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设有螺纹配合连接的滑动块,所述第一传动腔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一锥形轮,所述第一传动腔底部内壁设有右侧上方与所述第一锥形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形轮,所述第一传动腔与所述导滑槽之间的所述充电机构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腔与所述第一滑动腔之间的所述充电机构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动轴,所述充电机构内设有提醒装置,所述提醒装置包括传感器以及提醒灯。
[0005]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推进块底部端面内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左右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卡接弹片。
[0006]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动腔内设有底部贯穿所述充电机构底部端面的挡板,所述挡板左右两侧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腔相抵且滑动配合连接的凸块,所述挡板顶部端面内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三螺杆。
[0007]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轴左侧延伸段贯穿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导滑槽之间的所述充电机构壁体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左侧延伸段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螺杆右侧端固定连接。
[0008]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动轴左侧端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右侧端与所述第二螺杆左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动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
[0009]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螺杆上下两侧的所述滑动块右侧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一导电插针,所述第一导电插针右侧相对的所述第二滑动腔右侧内壁上设有供电插孔,所述第一导电插针与所述第二导电插针电性连接。
[0010]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转动轴左侧端与所述第一锥形轮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右侧端与所述第一螺杆左侧端固定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四转动轴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二锥形轮底部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三螺杆固定配合连接。
[0012]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枪右侧端面内设有接电插孔,所述充电枪顶部端面设有卡接插件,所述卡接插件顶部端面两侧对称设有导滑面,所述卡接插件左右两侧端面内对称设有半圆形卡接口,所述充电枪底部端面固定设有充电线,所述充电枪左侧端面内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内安装有所述提醒灯,所述提醒灯外侧的所述装配槽外侧壁上固定设有透明板,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导滑槽右侧的所述充电机构内壁上,所述提醒灯与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 通过导滑槽内设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推进块,第一转动轴左侧延伸段的末端与第一螺杆右侧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右侧端与电机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推进插接工作,减少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插接时的运行稳定性
[0014] 2. 通过第二传动腔内的第一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底部啮合连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右侧的充电机构内设第二滑动腔,第二滑动腔与第二传动腔之间的充电机构壁体内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第二滑动腔内设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设螺纹配合连接的滑动块,第二螺杆上下两侧的滑动块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第一导电插针,第一导电插针右侧相对的第二滑动腔右侧内壁上设供电插孔,第一导电插针与第二导电插针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充电枪自动推进插接的同时实现自动控制供电连接,使供电部与外界隔离,防止供电部外露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0015] 3. 通过第一传动腔右侧内壁上设第一锥形轮,第一传动腔底部内壁设右侧上方与第一锥形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形轮,第一传动腔与导滑槽之间的充电机构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第三转动轴,第一传动腔与第一滑动腔之间的充电机构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第四转动轴,第一传动腔下方的充电机构内设第一滑动腔,第一滑动腔内设底部贯穿充电机构底部端面的挡板,挡板左右两侧顶部设与第一滑动腔相抵且滑动配合连接的凸块,挡板顶部端面内设螺纹孔,螺纹孔内设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三螺杆,从而实现充电枪自动推进插接的同时实现自动控制挡板伸出,防止在充电连接时因人员意外触碰充电枪导致损伤以及触电事故发生。
[0016]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制插接的同时自动控制供电连接,同时自动控制挡板伸出实现保护充电枪正常充电,工作效率高,安全性强。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8]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充电枪与推进块配合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充电连接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滑动块的右视图;
图5为本发明充电枪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支撑柱5,固定在所述支撑柱5顶部且向左侧延伸设置的充电机构6以及用以与所述充电机构6配合连接的充电枪7,所述支撑柱5左侧端面内设有插接槽51,所述插接槽51右侧内壁设有第二导电插针52,所述充电机构6左侧延伸段底部端面内设有导滑槽61,所述导滑槽61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614,所述第一螺杆614上螺纹配合连接有推进块610,所述导滑槽61左侧的所述充电机构6内设有第一传动腔64,所述第一传动腔64下方的所述充电机构6内设有第一滑动腔65,所述导滑槽61右侧的所述充电机构6内设有第二传动腔62,所述第二传动腔62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转动轴623,所述第一转动轴623右侧端与电机624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腔62内的所述第一转动轴623外表面固定设有第一齿轮621,所述第一齿轮621底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622,所述第二齿轮622右侧的所述充电机构6内设有第二滑动腔63,所述第二滑动腔63与所述第二传动腔62之间的所述充电机构6壁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625,所述第二滑动腔63内设有第二螺杆634,所述第二螺杆634上设有螺纹配合连接的滑动块631,所述第一传动腔64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一锥形轮641,所述第一传动腔64底部内壁设有右侧上方与所述第一锥形轮641啮合连接的第二锥形轮643,所述第一传动腔64与所述导滑槽61之间的所述充电机构6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三转动轴642,所述第一传动腔64与所述第一滑动腔65之间的所述充电机构6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动轴644,所述充电机构6内设有提醒装置,所述提醒装置包括传感器626以及提醒灯724。
[0020] 其中,所述推进块610底部端面内设有卡接槽612,所述卡接槽612左右两侧内壁对称设有卡接弹片613,从而实现自动弹力卡接,方便拆装。
[0021]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腔65内设有底部贯穿所述充电机构6底部端面的挡板651,所述挡板651左右两侧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腔65相抵且滑动配合连接的凸块653,所述挡板651顶部端面内设有螺纹孔654,所述螺纹孔654内设有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三螺杆652,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挡板651伸入和伸出工作。
[0022]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623左侧延伸段贯穿所述卡接槽612与所述导滑槽61之间的所述充电机构6壁体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623左侧延伸段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螺杆614右侧端固定连接。
[0023] 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轴625左侧端与所述第二齿轮6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625右侧端与所述第二螺杆634左侧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杆634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动腔63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
[0024] 其中,所述第二螺杆634上下两侧的所述滑动块631右侧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一导电插针632,所述第一导电插针632右侧相对的所述第二滑动腔63右侧内壁上设有供电插孔633,所述第一导电插针632与所述第二导电插针52电性连接,从而实现供电部与外界隔离,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0025] 其中,所述第三转动轴642左侧端与所述第一锥形轮641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642右侧端与所述第一螺杆614左侧端固定连接。
[0026] 其中,所述第四转动轴644顶部端面与所述第二锥形轮643底部端面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转动轴644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三螺杆652固定配合连接。
[0027] 其中,所述充电枪7右侧端面内设有接电插孔73,所述充电枪7顶部端面设有卡接插件72,所述卡接插件72顶部端面两侧对称设有导滑面722,所述卡接插件72左右两侧端面内对称设有半圆形卡接口721,所述充电枪7底部端面固定设有充电线71,所述充电枪7左侧端面内设有装配槽723,所述装配槽723内安装有所述提醒灯724,所述提醒灯724外侧的所述装配槽723外侧壁上固定设有透明板725,从而保护所述提醒灯724不外漏,防止意外触碰而导致损伤,增加所述提醒灯724使用寿命;所述传感器626设置于所述导滑槽61右侧的所述充电机构6内壁上,所述提醒灯724与所述传感器626电性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推进块610右侧面与所述传感器626接触时,所述传感器626发送信号并控制所述提醒灯724亮起,起到提醒警示作用,以利于操作人员了解最新的插接供电状态。
[0028] 初始状态时,推进块610位于导滑槽61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滑动块631位于第二滑动腔63的最左侧位置,使第一导电插针632最大程度远离供电插孔633一侧,同时,挡板651顶部端面与第一滑动腔65内顶壁相抵接,此时,挡板651底部端面与充电机构6的底部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0029] 当需要充电使用时,首先将充电枪7移动到推进块610的底部下方,使充电枪7上的卡接插件72与卡接槽612处于相对位置,同时,使充电枪7右侧端面内的接电插孔73与支撑柱5的左侧端面处于相对位置,然后向上推动充电枪7使卡接插件72逐渐插入卡接槽612内,直至如图2所示卡接插件72顶部端面与卡接槽612内顶壁相抵接,此时,卡接弹片613与半圆形卡接口721弹性抵接配合连接,然后通过电机624带动第一转动轴623以及第一转动轴623上的第一齿轮621转动,由第一转动轴623同时带动第一螺杆614以及第一螺杆614左侧端的第三转动轴642转动,并由第三转动轴642带动第一锥形轮641转动,然后由第一锥形轮641带动第二锥形轮643以及第二锥形轮643底部的第四转动轴644以及第四转动轴644底部的第三螺杆652转动,同时,第一齿轮621带动第二齿轮622转动,由第二齿轮622带动第二转动轴625以及第二转动轴625上的第二螺杆634转动,此时,第一螺杆614带动推进块610沿导滑槽61右侧方向移动,同时,第二螺杆634带动滑动块631沿第二滑动腔63右侧方向移动,第三螺杆652带动挡板651沿第一滑动腔65下侧方向移动,直至如图3所示推进块610右侧端面与导滑槽61右侧内壁相抵接,此时,充电枪7的右侧端面完成插入插接槽51内且与插接槽51右侧内壁相抵接,第二导电插针52完全插入接电插孔73内,同时,滑动块631移动到第二滑动腔63的最右侧位置,第一导电插针632完全插入供电插孔633内,同时,凸块653底部端面与第一滑动腔65内底壁相抵接,此时,挡板651最大程度伸出充电机构6的底部端面外,此时控制电机624停止转动,当需要充电完成需要拔出充电枪7时,此时控制电机624反转,使第一螺杆614带动推进块610沿导滑槽61左侧方向移动,同时,第二螺杆634带动滑动块631沿第二滑动腔63左侧方向移动,第三螺杆652带动挡板651沿第一滑动腔65上侧方向移动,直至推进块610、滑动块631和挡板651恢复到初始位置时控制电机624停止转动,最后向下拉动充电枪7,使充电枪7上的卡接插件72脱离卡接槽612即可。
[00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 通过导滑槽内设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推进块,第一转动轴左侧延伸段的末端与第一螺杆右侧端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右侧端与电机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推进插接工作,减少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插接时的运行稳定性。
[0031] 2. 通过第二传动腔内的第一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底部啮合连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右侧的充电机构内设第二滑动腔,第二滑动腔与第二传动腔之间的充电机构壁体内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第二滑动腔内设第二螺杆,第二螺杆上设螺纹配合连接的滑动块,第二螺杆上下两侧的滑动块右侧端面上固定设第一导电插针,第一导电插针右侧相对的第二滑动腔右侧内壁上设供电插孔,第一导电插针与第二导电插针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充电枪自动推进插接的同时实现自动控制供电连接,使供电部与外界隔离,防止供电部外露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0032] 3. 通过第一传动腔右侧内壁上设第一锥形轮,第一传动腔底部内壁设右侧上方与第一锥形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形轮,第一传动腔与导滑槽之间的充电机构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第三转动轴,第一传动腔与第一滑动腔之间的充电机构壁体内转动配合连接第四转动轴,第一传动腔下方的充电机构内设第一滑动腔,第一滑动腔内设底部贯穿充电机构底部端面的挡板,挡板左右两侧顶部设与第一滑动腔相抵且滑动配合连接的凸块,挡板顶部端面内设螺纹孔,螺纹孔内设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三螺杆,从而实现充电枪自动推进插接的同时实现自动控制挡板伸出,防止在充电连接时因人员意外触碰充电枪导致损伤以及触电事故发生。
[0033]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制插接的同时自动控制供电连接,同时自动控制挡板伸出实现保护充电枪正常充电,工作效率高,安全性强。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