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

申请号 CN201610802479.X 申请日 2016-08-30 公开(公告)号 CN106206122A 公开(公告)日 2016-12-07
申请人 合肥徽力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其君; 祁锋;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单相交流 接触 器消弧 控制器 ,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活动导电板,活动导电板的下方两侧安装有第一导电板,活动导电板的上方两侧安装有第二导电板,第二导电板伸出壳体的一端上方安装有第一接线 端子 ,第二导电板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上方安装有第二接线端子,第一导电板靠近活动导电板的一端上方设有静触头,第二导电板靠近活动导电板的一端下方设有动触头,活动导电板两端两侧均设有对接触头,且对接触头与静触头和动触头匹配,活动导电板上套接有 连接杆 ,连接杆的上方安装有活动 块 ,活动块的外侧套接有套筒。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快速的消除触点在接触使产生的 电弧 ,有效的保护 电路 和原件的安全。
权利要求

1.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活动导电板(7),所述活动导电板(7)的下方两侧安装有第一导电板(2),所述活动导电板(7)的上方两侧安装有第二导电板(3),所述第二导电板(3)伸出壳体(1)的一端上方安装有第一接线端子(14),所述第二导电板(3)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上方安装有第二接线端子(13),所述第一导电板(2)靠近活动导电板(7)的一端上方设有静触头(6),所述第二导电板(3)靠近活动导电板(7)的一端下方设有动触头(5),所述活动导电板(7)两端两侧均设有对接触头(8),且对接触头(8)与静触头(6)和动触头(5)匹配,所述活动导电板(7)上套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上方安装有活动(10),所述活动块(10)的外侧套接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的上方安装有隔板(4),所述套筒(11)的内部安装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一端与活动块(10)连接,所述弹簧(12)的另一端与隔板(4)连接,所述隔板(4)的上方安装有消弧装置(15),所述消弧装置(15)的一侧设有第一接线柱(16),所述消弧装置(15)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接线柱(17),所述消弧装置(15)的上方设有第三接线柱(22),所述活动导电板(7)的一侧垂直安装有导电杆(18),所述壳体(1)靠近导电杆(18)的一侧内壁设有凹槽(19),所述凹槽(19)内部安装有导电条(20),所述导电条(20)伸出隔板(4)的一端安装有第三接线端子(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其 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板(3)的数量为2,其中一个为输入导电板,其中另一个为输出导电板。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弧装置(15)由双向可控电阻组成,所述双向可控硅的G极串联电阻后与第三接线柱(22)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T1极与输入导电板的第二接线端子(13)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T2极与输出导电板的第二接线端子(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线柱(17)通过导线与输入导电板的第二接线端子(13)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柱(16)导线与输出导电板的第二接线端子(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线柱(22)通过导线与第三接线端子(2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的底部安装有动芯,所述动铁芯的正下方安装有静铁芯,所述静铁芯上安装有吸引线圈。

说明书全文

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接触器消弧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 接触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器元件,由于接触器在接触通断时均产生高压电弧,给电路以及电路元件造成损坏,因此需要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活动导电板,所述活动导电板的下方两侧安装有第一导电板,所述活动导电板的上方两侧安装有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二导电板伸出壳体的一端上方安装有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导电板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上方安装有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导电板靠近活动导电板的一端上方设有静触头,所述第二导电板靠近活动导电板的一端下方设有动触头,所述活动导电板两端两侧均设有对接触头,且对接触头与静触头和动触头匹配,所述活动导电板上套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方安装有活动,所述活动块的外侧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上方安装有隔板,所述套筒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活动块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隔板连接,所述隔板的上方安装有消弧装置,所述消弧装置的一侧设有第一接线柱,所述消弧装置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接线柱,所述消弧装置的上方设有第三接线柱,所述活动导电板的一侧垂直安装有导电杆,所述壳体靠近导电杆的一侧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安装有导电条,所述导电条伸出隔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三接线端子。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电板的数量为,其中一个为输入导电板,其中另一个为输出导电板。
[0007] 优选的,所述消弧装置由双向可控电阻组成,所述双向可控硅的G极串联电阻后与第三接线柱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T极与输入导电板的第二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T极与输出导电板的第二接线端子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二接线柱通过导线与输入导电板的第二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柱导线与输出导电板的第二接线端子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三接线柱通过导线与第三接线端子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安装有动芯,所述动铁芯的正下方安装有静铁芯,所述静铁芯上安装有吸引线圈。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2] 通过在活动导电板上设置的导电杆以及在壳体的侧壁上设置的导电条快速的把对接触头与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脱离时产生的电弧引导至消弧装置;通过在隔板上设置的消弧装置有效的消除对接触头与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脱离时产生的电弧,保护电路安全,该设计结构简单紧凑,快速的消除触点在接触使产生的电弧,有效的保护电路和原件的安全。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1壳体、2第一导电板、3第二导电板、4隔板、5动触头、6静触头、7活动导电板、8对接触头、9连接杆、10活动块、11套筒、12弹簧、13第二接线端子、14第一接线端子、15消弧装置、16第一接线柱、17第二接线柱、18导电杆、19凹槽、20导电条、21第三接线端子、22第三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6] 参照图1,一种单相交流接触器消弧控制器,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活动导电板7,活动导电板7的下方两侧安装有第一导电板2,活动导电板7的上方两侧安装有第二导电板3,第二导电板3伸出壳体1的一端上方安装有第一接线端子14,第二导电板3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上方安装有第二接线端子13,第一导电板2靠近活动导电板7的一端上方设有静触头6,第二导电板3靠近活动导电板7的一端下方设有动触头5,活动导电板7两端两侧均设有对接触头8,且对接触头8与静触头6和动触头5匹配,活动导电板7上套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上方安装有活动块10,活动块10的外侧套接有套筒11,套筒11的上方安装有隔板4,套筒11的内部安装有弹簧12,弹簧12的一端与活动块10连接,弹簧12的另一端与隔板4连接,隔板4的上方安装有消弧装置15,消弧装置15的一侧设有第一接线柱16,消弧装置15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接线柱17,消弧装置15的上方设有第三接线柱22,活动导电板7的一侧垂直安装有导电杆18,壳体1靠近导电杆18的一侧内壁设有凹槽19,凹槽19内部安装有导电条
20,导电条20伸出隔板4的一端安装有第三接线端子21,第二导电板3的数量为2,其中一个为输入导电板,其中另一个为输出导电板,消弧装置15由双向可控硅和电阻组成,双向可控硅的G极串联电阻后与第三接线柱22连接,双向可控硅的T1极与输入导电板的第二接线端子13连接,双向可控硅的T2极与输出导电板的第二接线端子13连接,第二接线柱17通过导线与输入导电板的第二接线端子13连接,第一接线柱16导线与输出导电板的第二接线端子
13连接,第三接线柱22通过导线与第三接线端子21连接,连接杆9的底部安装有动铁芯,动铁芯的正下方安装有静铁芯,静铁芯上安装有吸引线圈。
[0017] 本发明中,当活动导电板7与第一导电板2或第二导电板3接触或分离时,均产生高压电弧,这时候高压电弧经过导电杆18、导电条20流入消弧装置15内,由于设置的消弧装置15能及时快速的消除高压电弧,通过在壳体1的内壁设置凹槽19以及导电条20,节省了壳体
1内部空间,通过设置的隔板4和消弧装置15将高压电弧限制在壳体1的内部并及时消除,防止电弧泄露,该设计结构简单紧凑,快速的消除触点在接触使产生的电弧,有效的保护电路和原件的安全。
[001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