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

申请号 CN201110446898.1 申请日 2011-12-28 公开(公告)号 CN103050306B 公开(公告)日 2015-07-15
申请人 博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建华;
摘要 一种 开关 装置,包括:壳体、收纳于壳体中的组件(包含导电件、导通件、开关件与带动件)、以及盖设于该壳体上的盖体,该壳体的底部上具有两 立板 ,以形成位于该底部中间处的容置空间,使该导电件的 电极 位于该容置空间相邻该两立板的一侧上方,并于该两立板外围的底部上设有多个井槽,又该开关件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且该开关件的底端与该开关件的顶端的作动部之间具有对应该电极的 接触 垫,使该作动部与接触垫呈直线排列,所以该开关件受 力 摆动时不会偏移,并自动修正接触面,使该接触垫完全安稳接触该电极,而大幅减少该接触垫的 电弧 量,因而避免产生过大的火花。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装置,包括:
壳体,其具有相对的底部与开口,该底部上具有两立板,以于该两立板之间形成位于该底部中间处的容置空间,并于该两立板外围的底部上设有多个井槽;
第一导电件,其设于该壳体中,且具有位于该容置空间相邻该两立板一侧上方的第一电极
导通件,其设于该容置空间中的底部上;
开关件,其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开关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接触该导通件,且该第一端作为非固定式浮动支点,该第二端具有作动部,并于该第一端与该作动部之间具有对应该第一电极的第一接触垫;
带动件,其连接该作动部,以带动该开关件摆动;以及
盖体,其设于该壳体的开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立板上具有限制该开关件摆动的沟槽,且该沟槽朝该底部渐缩,且于沟槽底侧具有导正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件为片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件摆动,以令该第一接触垫接触或分离该第一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件的第一端作为支点,使该带动件带动该作动部可来回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垫位于该作动部的正下方,以令该作动部与第一接触垫呈直线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动件具有穿设该盖体以外露出该盖体的按钮、及连接该作动部的弹性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体为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电件,其设于该壳体中,且具有位于该容置空间相邻该两立板的另一侧上方的第二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与该作动部之间还具有对应该第二电极的第二接触垫。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触垫位于该作动部的正下方,以令该作动部与第二接触垫呈直线排列。

说明书全文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尤指一种避免火灾发生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长期以来,电线走火导致火灾夺走生命的事件频频发生,而电线走火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开关的设计不良。目前开关装置中,仅重视负载量而设计跳电系统,却因盖体遮住
内部而往往忽略电弧(Arc)火花因素。所谓的电弧火花因素是因当开启开关装置时容易产
生电弧火花,而电弧火花中的微尘将沉积于该开关装置中,且因该微尘属不良的导体(但
仍属导体),所以沉积大量的微尘将会导电而产生热,导致该些微尘容易因过热而引燃,使
火势沿线路燃烧而造成电线走火。
[0003] 如图1及图1a所示,现有开关装置1通过于一壳体10内收纳一第一导电件11、一第二导电件12、一导通件13、一开关件14与一带动件15,再将一盖体16盖上。
[0004] 所述的壳体10具有一底部10a与一开口100,该底部10a上具有一立板101,以于该立板101与壳体10内壁10b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S,且于该立板101与内壁10b下侧上
分别具有一“V”字形沟槽102,而于该内壁10b上侧上具有多个直线沟槽103以收集微尘。
[0005] 所述的第一导电件11设于该壳体10中,且具有延伸至该容置空间S相邻该内壁10b的左侧的一第一电极110。所述的第二导电件12设于该壳体10中,且具有延伸至该容
置空间S相邻该内壁10b的右侧的一第二电极120。所述的导通件13设于该壳体10中并
延伸至该容置空间S的底部10a上。
[0006] 所述的开关件14为片状且借由该“V”字形沟槽102的限制而可摆动地设于该容置空间S中,并具有底端14a与顶端14b,该底端14a接触该导通件13,该顶端14b具有靠
近立板101的作动部140及靠近内壁10b而对应该第一与第二电极110,120的第一接触垫
141与第二接触垫142。
[0007] 所述的带动件15的上侧穿设该盖体16以外接按钮150,而其下侧设置连接该作动部140的弹簧151以带动该开关件14摆动。所述的盖体16设于该壳体10的开口100上。
[0008] 作动时(一并参阅图1b及图1c),施一外于该按钮150上,以令该弹簧151朝预定方向移动,以带动该开关件14以其底端14a作支点而令其顶端14b朝一方(如图1b所
示的左方)摆动,使该第一接触垫141接触该第一电极110。若朝右方摆动,则该第二接触
垫142接触该第二电极120。
[0009] 然而,因该弹簧151连接该作动部140,而该弹簧151及作动部140与第一及第二接触垫141,142呈“L”字型排列(如图1的假想线A所示),所以该开关件14的受力处P位
于该开关件14的侧部而非其中间处,以致于该开关件14摆动时容易偏移(如图1c所示),
导致该第一或第二接触垫141,142因偏移而无法完全接触该第一或第二电极110,120(如
图1c所示的间距t),使该第一或第二接触垫141,142的电弧将大量外泄而产生巨大火花,
令微尘大幅升温而引燃,造成电线走火。
[0010] 此外,于现有开关装置1中,虽于该内壁10b上侧上具有直线沟槽103以收集微尘,但该直线沟槽103的设计并不良好,当该直线沟槽103中的微尘数量越来越多时,该微
尘与该第一或第二接触垫141,142的距离越近,所以当该第一或第二接触垫141,142的电
流外泄而产生电弧火花时,更容易引燃该微尘,导致火灾的发生。
[0011]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现有开关装置所产生的严重问题,实已成为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12]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种种缺失,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可使开关件受力摆动时不会偏移,并自动修正接触面,使该接触垫完全安稳接触该电极,而大幅
减少该接触垫的电弧量。
[0013] 本发明所提供的开关装置包括:具有相对的底部与开口的壳体,该底部上具有两立板,以于该两立板之间形成位于该底部中间处的容置空间,并于该两立板外围的底部上
设有多个井槽;收纳于壳体中的组件(包含导电件、导通件、开关件与带动件);以及设于该
开口上的盖体。其中,该开关件可摆动地设于该容置空间中,且该开关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
与第二端,该第一端接触设于该容置空间的底部上的导通件,该第二端具有连接该带动件
的作动部,并于该第一端与该作动部之间具有对应该导电件的电极的接触垫。
[0014] 前述的开关装置中,该两立板上可具有限制该开关件摆动的沟槽,且该沟槽朝该底部渐缩,且于沟槽底侧具有导正空间。
[0015] 前述的开关装置中,该接触垫可位于该作动部的正下方,以令该作动部与接触垫呈直线排列。
[0016] 另外,前述的开关装置中,该带动件可具有穿设该盖体以外露出该盖体的按钮、及连接该作动部的弹性体。
[0017] 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借由该接触垫位于该开关件的底端与该作动部之间,使该作动部与接触垫呈直线排列,所以该开关件受力摆动时不会偏移且可自动修正其与电极的
接触面,以令该接触垫不会偏移而可完全接触该电极,因而大幅减少该接触垫的电弧外泄
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火花而引燃微尘。
[0018] 此外,若于该壳体中沉积微尘,可借由该些井槽的设计以收集微尘,且当该些井槽中的微尘数量越来越多时,因该微尘与该接触垫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以该火花不会引燃
该微尘,而可避免造成电线走火。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现有开关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图1a为图1的局部立体图,图1b及图1c为图1作动时的局部上视图;以及
[0020] 图2为本发明开关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其中,图2a为图2的局部立体图,图2b为图2作动时的局部上视图,图2c为图2作动时的后视剖面图。
[0021]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2] 1,2 开关装置
[0023] 10,20 壳体
[0024] 10a,20a 底部
[0025] 10b 内壁
[0026] 100,200 开口
[0027] 101,201a,201b 立板
[0028] 102 “V”字形沟槽
[0029] 103 直线沟槽
[0030] 11,21 第一导电件
[0031] 110,210 第一电极
[0032] 12,22 第二导电件
[0033] 120,220 第二电极
[0034] 13,23 导通件
[0035] 14,24 开关件
[0036] 14a 底端
[0037] 14b 顶端
[0038] 140,240 作动部
[0039] 141,241 第一接触垫
[0040] 142,242 第二接触垫
[0041] 15,25 带动件
[0042] 150,250 按钮
[0043] 151 弹簧
[0044] 16,26 盖体
[0045] 202 沟槽
[0046] 203 井槽
[0047] 24a 第一端
[0048] 24b 第二端
[0049] 251 弹性体
[0050] 27 隔板
[0051] A,B 假想线
[0052] C 中区
[0053] L 左区
[0054] P 受力处
[0055] R 右区
[0056] S 容置空间
[0057] t 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及功效。
[0059]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所
以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
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
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顶”、“底”、“前”、“后”、“左”、“右”、“四”及“一”等用语,也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也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60] 请参阅图2及图2a,其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2,其例如按键开关。所述的开关装置2包括:一壳体20、收纳于壳体20中的组件(包含一第一导电件21、一第二导电件22、一导
通件23、一开关件24与一带动件25)、以及一盖体26。
[0061] 所述的壳体20具有相对的一底部20a与一开口200,且将该壳体20分为一左区L、一中区C及一右区R。于该中区C的中间处的底部20a上具有两立板201a,201b,以于该
两立板201a,201b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S,并于该中区C的前、后两处的底部20a上设有紧
邻该两立板201a,201b的四个深度够深的井槽203。
[0062] 于本实施例中,该容置空间S连通该左区L而未连通该右区R,且该两立板201a,201b上分别具有一沟槽202,该沟槽202朝该底部20a渐缩而状似“V”形,且于沟槽202底
侧具有导正空间202a。
[0063] 所述的第一导电件21设于该壳体20中的右区R前侧,且具有延伸至该容置空间S相邻该两立板201a,201b的左侧上方的一第一电极210。
[0064] 所述的第二导电件22设于该壳体20中的右区R后侧,且具有延伸至该容置空间S相邻该两立板201a,201b的右侧上方的一第二电极220。
[0065] 所述的导通件23设于该壳体20中的左区L并延伸至该容置空间S中的底部20a上。
[0066] 所述的开关件24为片状且可摆动地放置于该容置空间S中,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4a(如图所示的底端)与第二端24b(如图所示的顶端),该第一端24a接触该导通件23,
以作为非固定式浮动支点,该第二端24b具有一作动部240,并于该作动部240下方的左、右
侧面上分别具有对应该第一与第二电极210,220的第一接触垫241与第二接触垫242。
[0067] 于本实施例中,该开关件24借由该“V”形沟槽202限制其摆动范围,并借由该导正空间202a以自动地修正该开关件24的摆动;且该作动部240为嵌卡弹簧的凸座,又该第
一接触垫241与第二接触垫242位于该作动部240的正下方,以令该作动部240、第一与第
二接触垫241,242呈一直线排列(如图所示的假想线B)。
[0068] 所述的带动件25连接该作动部240,以带动该开关件24摆动;于本实施例中,该带动件25的上侧穿设该盖体26以外接一按钮250,而其下侧设置连接该作动部240的一弹
性体251。其中,该弹性体251为环圈弹簧,使该作动部240嵌卡于该弹簧的端口中。
[0069] 所述的盖体26设于该壳体20的开口200上。
[0070] 作动时(一并参阅图2b、图2c),施一外力于该按钮250右端上,以令该按钮250倾斜而使该弹性体251朝左方移动,以带动该开关件24以其第一端24a作支点而令该作动
部240朝左方摆动,使该第一接触垫241接触该第一电极210。若按压该按钮250左键,则
该开关件24朝右方摆动,使该第二接触垫242接触该第二电极220。
[0071] 本发明借由该第一接触垫241与第二接触垫242位于该第一端24a与作动部240之间,使该作动部240、第一与第二接触垫241,242呈直线排列,所以该开关件24的受力处
P位于该第一与第二接触垫241,242的上方处(或该开关件24的中间处),使该开关件24
摆动时不会偏移,并借由沟槽202的导正空间202a自动地修正该开关件24的第一端24a
位置(如图2c所示),以令该第一或第二接触垫241,242因不会偏移而可安稳地完全接触
该第一或第二电极210,220(如图2b所示),因而大幅减少该第一或第二接触垫241,242的
电流外泄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电弧火花,有效阻止微尘升温而引燃。
[0072] 此外,若于该壳体20中沉积微尘,可借由该些井槽203的设计以收集微尘,且当该些井槽203中的微尘数量越来越多时,因该微尘与该第一或第二接触垫241,242之间具有
一定距离(即该立板201隔开),且该些井槽203的深度够深,所以该电弧火花无法引燃该
微尘,因而有效避免造成电线走火所引起的火灾。
[0073] 再者,本发明的开关装置2可通过高规格测试,如美规(UL认证)。其中,美规的测试,例如:以电压277V(伏特),电流72A(安培)通电,进行100次开关操作,及30000次
不同功率满载开关测试,温升测试;并于测试前后的打高压,该开关装置2不能低于1500V。
有关美规的测试项目繁多,在此不详细列举。
[0074] 另外,可依需求,于该壳体20中设计多个隔板27,如图2a所示,以阻挡电弧、火花外泄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火花而引燃微尘。
[0075]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
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