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

申请号 CN201510843492.5 申请日 2015-11-27 公开(公告)号 CN105655207A 公开(公告)日 2016-06-08
申请人 ABB瑞士有限公司; 发明人 A.沙克;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组合的线路-和 故障 电流 保护 开关 ,故障电流保护模 块 (2)用于带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流 相位 (L1)的低压设备。故障电流保护模块具有第一壳体件(12)、可与中性导体(N)关联的第一极(4)以及与第一极(4)相连接的累加式变流器(13)。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的第一壳体件(12)的壁区段(14)中布置有第一开口(15),穿过第一开口(15)累加式变流器(13)可与布置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之外的电流相位(L1)连接。可将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在安装在低压设备中的状态下这样构建到邻近的保护装置(3)处,使得第一开口(15)在邻近的保护装置(3)的方向(6)上延伸。
权利要求

1. 一种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 10, 100),其具有故障电流保护模(2)和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
其中,所述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设计用于带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流相位(L1)的低压设备并且具有第一壳体件(12)、能够与中性导体(N)关联的第一极(4)以及与所述第一极(4)相连接的累加式变流器(13),
其中,在所述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的第一壳体件(12)的壁区段(14)中布置有第一开口(15),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5)所述累加式变流器(13)能够与布置在所述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之外的电流相位(L1)连接,
并且其中,能够将所述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在安装在所述低压设备中的状态下这样构建到邻近的保护装置(3)处,使得所述第一开口(15)在邻近的保护装置(3)的方向(6)上延伸,
并且其中,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具有其中布置有第二开口(20)的第二壳体件(21)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电流相位(L1)关联的第二极(5),其中,所述第二极(5)经由被引导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20)的第一连接线路(16)电磁地与所述累加式变流器(13)相连接,
并且其中,所述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模块宽度(18)在尺寸上最大与所述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模块宽度(19)等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 10, 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在机械上是独立于所述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的完整的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00),其此外特征在于第二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3),所述第二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具有其中布置有第三开口(26)的第三壳体件(25)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二电流相位(L2)关联的第三极(27),其中,所述第三极(27)经由被引导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5)的第二连接线路(28)电磁地与所述累加式变流器(13)相连接;
并且其特征在于第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4),所述第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具有其中布置有第四开口(30)的第四壳体件(29)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三电流相位(L3)关联的第四极(31),
且其中,所述第四极(31)经由被引导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5)的第三连接线路(32)电磁地与所述累加式变流器(1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线路(32)被引导穿过所述第四开口(30),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线路(28)被引导穿过所述第三开口(26)和所述第四开口(30)。
5. 根据权利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 10, 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件(12)具有包围带有所述累加式变流器(13)的所述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的第一底部(35)和第一盖子(36)。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件(21)包括第二底部(37)和第二盖子(38),所述第三壳体件(25)包括第三底部(39)和第三盖子(40),并且所述第四壳体件(29)包括第四底部(41)和第四盖子(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子(38)、所述第三盖子(40)和所述第四盖子(42)相同,所述第三底部(39)和所述第四底部(41)相同,其中,所述第三底部(39)和所述第二底部(37)除了布置在所述第三底部(39)中的用于穿引所述第一连接线路(16)的第五开口(43)之外同样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件(12)同时构造为用于作为所述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的底部构造的所述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的第二壳体件(21)的盖子或构造为用于作为所述第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底部构造的所述第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4)的第四壳体件(29)的盖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壳体件(29)一方面设计为所述第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4)的底部且另一方面设计为所述第二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3)的盖子,所述第三壳体件一方面设计为所述第二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3)的底部且另一方面设计为所述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的盖子,并且所述第二壳体件(21)设计为所述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的底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 10, 
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连接线路(16, 28, 32)被引导穿过所述累加式变流器(13)并且在所述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包封部(51)之内的布置在所述第一开口(15)之外的凹入部(50)中被引回到从其中引出相关的连接线路的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 23, 
24)中。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 10, 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5)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件(21)中,且所述第三极(27)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第三壳体件(25)中,且所述第四极(31)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第四壳体件(29)中;
以及极布置模板(53),其能够与壳体件(21, 25, 29)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成使得能够获得所述第二极(5)相对于所述第三极(27)和相对于所述第四极(31)的可预限定的明确的相对位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 10, 
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和所述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或所述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和这三个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 23, 24)相互机械地连接成单元。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 10, 
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件(12)突出的测试按钮(9),其中,所述测试按钮(9)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件(12)在操纵方向(47)上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件(12)具有至少一个在操纵方向(47)上延伸的突起(48),其仅部分地围绕所述测试按钮(9),并且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突起(48)至少与所述测试按钮(9)的端侧等高,从而保护所述测试按钮(9)免于无意操纵。

说明书全文

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线路-和故障电流开关(Leitungs- und Fehlerstromschut zschalter)、尤其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开关(英文residual current breaker with overcurrent protection,简称RCBO)的领域。
[0002] 其涉及一种组合的保护开关,其具有用于带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流相位(L1)的低压设备的故障电流保护模

背景技术

[0003] 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开关、以下还仅只简称“组合装置(Kombigeräte)”一方面用于保护耗电器免于过电流并且同时假如出现故障电流进行切断。后一功能已知为所谓的F/I保护开关。例如可将该组合装置安装到安装轨-型材(Hutschienen-Profil)上或插到插座上。
[0004] 对于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第一类型,不仅故障电流保护开关、而且该至少一个保护开关被安置在共同的壳体中。这造成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所有构件典型地一装配地点处被组装。显示出,这样的组合的开关在纵轴线的方向上通常需要相对多的空间。此外,如果应实现单极的或多极的组合装置,需要不一样大的壳体。
[0005] 对于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第二类型,线路保护开关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分别是独立的设备,其相互电接线成一组合装置。由此可比在第一类型的组合装置中更简单地实现单极的或多极的组合装置,因为每个相位、即每个极分别关联有故障电流保护模块。但是在第二类型的组合装置中可惜也显示出,其在纵轴线的方向上通常需要相对多的空间。如此大约可确定的是,对于在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线路保护模块的规定的模块宽度,已知的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模块宽度在尺寸上典型地是单个线路保护模块的模块宽度两倍那么大。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模块宽度大多伴随有用于机械地固定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或其部件的符合要求地预限定的装配位置(例如插槽)。此外,须借助于布置在壳体之外的连接线路将该至少一个线路保护开关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相互电连接,由此组合设备功能适宜且在操纵中简单。
[0006] 由于在电气技术安装中可供使用的安装空间通常、在低压设备中甚至常常测定得特别紧,在纵轴线的方向上延伸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总模块宽度形成对于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一定类型的选择不仅重要的而且常常决定性的参数。由于尤其在电气安装的扩展中可供使用的安装空间不能任意扩大,明显优选在纵轴线的方向上仅具有最小总模块宽度的设备。

发明内容

[0007] 因此在该背景下,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利用其可实现带有尽可能小的总模块宽度的不仅单极的而且多极的实施形式。
[0008] 该目的由此来实现,即故障电流保护模块被构建和设计成使得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模块宽度在尺寸上最大与该至少一个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模块宽度等大。
[0009] 鉴于所追求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总模块宽度最小化,有意地避免将该至少一个功能性线路模块的壳体在纵轴线的方向上延长成使得其与故障电流保护模块一样宽。
[0010] 在一基础实施形式中,用于带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流相位(例如L1)的低压设备的故障电流保护模块因此具有第一壳体件、可与中性导体关联的第一极以及与第一极相连接的累加式变流器(Summenstromwandler)。这意味着,第一极可经由消耗器被与中性导体电连接。为了测试功能,第一极可经由测试电阻与保护装置的第二极、即例如线路保护开关连接,以便能够获得F/I-触发功能。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第一壳体件的壁区段中另外布置有第一开口,穿过其可将累加式变流器与布置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之外的电流相位(L1)连接。
[0011] 根据实施形式,一个或多个引导至累加式变流器的连接线路可已围绕累加式变流器被穿引或围绕此卷绕并且例如作为缆线端部从第一开口伸出。备选地,故障电流保护模块可具有一个或多个联接点,其同样布置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第一开口后面,使得其可从故障电流保护模块之外这里接近。在该情况中,该至少一个联接从联接点这里在装置内部引导至累加式变流器。在组合装置的装配中,然后将来自线路保护模块的(多个)连接线路与(多个)联接点相连接。根据实施形式,连接线路可实施为缆线或为成形件(例如板件(Blechteil))。
[0012] 故障电流保护模块可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在低压设备中的安装状态下这样构建到邻近的保护装置处,使得第一开口在邻近的保护装置的方向上延伸。
[0013] 换言之,第一开口在待形成的组合装置方面形成装置内部接口用于将可直接布置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旁边的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电流相位(例如L1、L2或L3)的电势引至故障电流保护模块中的累加式变流器。如果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具有封闭的壳体,则可通过该壳体中的开口将电流相位的电势引至上述第一开口。
[0014] 由于故障电流保护装置基本相同,独立于待与其连接的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数目来实现两极或四极的组合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模块化构造方式。两极这里被理解成例如一极用于中性导体电和一极用于第一电流相位。
[0015] 在此,故障电流保护模块优选地具有壁区段,其是第一壳体件的侧壁区段。该壁区段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在低压设备中的安装状态下指向邻近的保护装置。典型地,邻近的保护装置(以下也称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在低压设备中直接布置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旁边。
[0016] 可根据需要将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第一开口仅用于将电流相位的电势引入到故障电流保护模块中的累加式变流器处,而从累加式变流器返回至电流相位的引回(Rückführung)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壳体之外实现。为了保护后一连接线路免于无意损坏(例如被撕开),当该引回至少可布置在壳体的凹入部(Einbuchtung)中时是有利的。
[0017] 假如第一开口不仅用于将电流相位的电势引入到故障电流模块中的累加式变流器处,而且同时还用于将电流相位的电势从累加式变流器中又引出,则在组合装置的装配状态中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与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之间的两个电气接口可保护或被保护免于外部接近和操作。组合装置可直接被安装在低压设备中并且仅需要联接在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与第一电流相位相关联的第二极或第二极对以及例如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第一极或第一极对处的中性导体处。
[0018] 根据第一开口的设计,不仅可将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连接线路(去和/或回)引到累加式变流器处,而且在需要时例如当应实现四极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时还可引导另外的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另外的连接线路(去和/或回)。换言之,根据本发明的故障电流保护模块允许不仅能够被用于单极的、而且能够被用于多极的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而对此不需要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自身处的改型。当然,这从经济度(部件保持(Teilehaltung)等)也是最令人感兴趣的。
[0019] 故障电流保护模块已知具有测试或试验按钮,利用其可定期检查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可靠的触发功能。测试按钮可相对第一壳体件在操纵方向上移动并且在未操纵状态下相对第一壳体件突出。在此术语“突出”被理解成从壳体的轮廓中前伸或伸出。突出的测试按钮相对于在壳体中下沉的测试按钮是优选的,因为其可由用户更简单地操纵。
[0020] 如果故障电流保护模块或组合装置程度上略微紧地被布置在盖板之下,盖板可无意地操纵测试按钮,这干扰低压设备的运行。
[0021] 然而该问题可由此避免,即第一壳体件具有至少一个在操纵方向上延伸的突起,其仅部分地围绕测试按钮。由此,测试按钮对于用户可一如既往地好操作。由于该至少一个突起与测试按钮的端侧至少等高,可靠地保护了测试按钮免于被从前面这里、即例如被上述盖板无意地操纵。根据实施形式,该至少一个在操纵方向上延伸的突起构造成销形或U形。在后一情况中具有U形横截面的突起在相对于操纵方向的周向上观察、例如大约一半地包围测试按钮。
[0022] 上述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优点适宜地传到以此制造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上。
[0023] 在一基础实施形式中,这样的组合装置具有按照前述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故障电流保护模块以及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该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具有其中布置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壳体件以及可与第一电流相位(L1)关联的第二极。第二极经由被引导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第一连接线路电磁地与累加式变流器相连接。
[0024] 由于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在机械上是与故障电流保护模块不相关的完整的模块,可独立于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来制造和预测试故障电流保护模块。这开启了在这两个模块的购置策略和地理生产场所的新的可能性。
[0025] 四极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一基础实施形式具有第二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其具有其中布置有第三开口的第三壳体件以及可与第二电流相位(L2)关联的第三极。在此,第三极经由被引导穿过第一开口的第二连接线路与累加式变流器电磁连接。另外存在第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其具有其中布置有第四开口的第四壳体件以及可与第三电流相位(L3)关联的第四极。第四极经由被引导穿过第一开口的第三连接线路与累加式变流器电磁连接。
[0026] 这样的实施形式的优点例如在于其具有三倍于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模块宽度的总模块宽度,以及附加地具有故障电流保护模块,其具有例如与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相同的模块宽度,使得总模块宽度仅相应于功能性保护模块的模块宽度的4倍。
[0027] 在该四极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中,第二连接线路优选地被引导穿过第四开口,而第三连接线路被引导穿过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以该方式可在运行中和在装配时至少保护连接线路至累加式变流器的引入、根据实施形式甚至还可保护引回免于未准许的接近。
[0028] 当第一壳体件具有第一底部和第一盖子(其包围带有累加式变流器的故障电流保护模块)时,可实现需要的壳体件的优化。术语“包围”因此在至少部分地实体包覆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意义上来理解,即例如壳体外壳,其朝向外封闭多于50%的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包封部(Einhuellende)的表面。
[0029] 为了在四极的组合和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中不仅彼此独立地制造并且预测试所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半壳式地构建相应的壳体可以是适宜的,使得第二壳体件包括第二底部和第二盖子,第三壳体件包括第三底部和第三盖子,第四壳体件包括第四底部和第四盖子。半壳另外具有该优点,即其此外可具有用于保持和/或容纳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部件的保持和定位器件。这相应地适用于适宜地实施的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底部和盖子。
[0030] 如果第二盖子、第三盖子和第四盖子相同且如果第三底部和第四底部相同,可将在四极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中的相同壳体件的数目进一步向最小优化。在此,第三底部和第二底部除了布置在第三底部中的用于穿引第一连接线路的第五开口之外同样相同。
[0031] 假如为了进一步减少壳体件数目放弃单极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独立的装配和预测试,则第一壳体件可同时被构造为或构造成用于作为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底部构造的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第二壳体件的盖子或构造成用于作为第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底部构造的第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第四壳体件的盖子。
[0032] 假如为了进一步减少壳体件数目放弃四极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独立的装配和预测试,则除了前述措施之外第四壳体件可一方面设计为第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底部而另一方面设计为第二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盖子。第三壳体件一方面设计为第二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底部而另一方面设计为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盖子。另外,第二壳体件设计为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底部。
[0033] 如果从累加式变流器返回至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相应的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回引应更好地被保护免于例如由于撕开而无意损坏,就好像其布置于在运行中和/或在装配时可由人接触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上的外表面上,那么推荐以下实施形式:一种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在其中该/每个连接线路被引导穿过累加式变流器并且在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包封部之内的布置在第一开口之外的凹入部(Einbuchtung)中引回到从其中引出相关的连接线路的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中。
[0034] 这样的实施形式的优点在于,在组合装置的内部中必须设置较小空间用于线路回引。另外的优点在于,引回至相应的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连接线路还可在RCBO组装之后装配,这了略微简化组合装置的装配的复杂性。
[0035] 在需要时,该凹入部可单独地或由共同的盖板封闭,从而还更好地保护一个/多个回引导线免于无意损坏和/或操作。在作为插座设备的实施形式中,该盖板例如可由接下来详细说明的模板(Schablone)封闭。备选地,盖板可由多个子盖板(Teilabdeckung)、例如每个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一活等组成。
[0036] 根据需求或生产系统,凹入部可通过在纵向上在至少一个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上延伸的空隙(Aussparung)来实现。为了保护连接线路在安装状态中免于无意的或未准许的接近,凹入部有利地布置在与面向操作者的正面相对的装置下侧上。无论组合装置是用于应用在安装轨-型材、插座系统上还是可直接拧在装配面上,推荐这样的实施方案。
[0037] 假如例如特定国家的标准例如对于插座系统规定了相对于彼此一定的极布置,则其对于四极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例如可由此实现:第二极可移动地布置在第二壳体件中,第三极可移动地布置在第三壳体件中,而第四极可移动地布置在第四壳体件中。倘若需要,可使用极布置模板(Polanordnungsschablone),其与壳体件中的至少一个可连接成使得可获得第二极相对于第三极和相对于第四极的可预限定的明确的相对位置。根据需要,极布置模板完全可被用作用于电流相位联接的编码(Kodierung)。
[0038] 为了简化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操作,当故障电流保护模块和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或故障电流保护模块和这三个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相互机械地连接成单元时是有利的。这样的机械连接的一简单的且操作安全的实施形式例如可通过将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与故障电流保护模块铆接而获得。
[0039] 附图简述接下来根据附图来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多个实施形式。在此纯示意性地示出:
图1从操作者的视角示出了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装配的第一实施形式的前视图;
图2示出了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第一实施形式的分解视图;
图3从操作者的视角示出了装配的第二实施形式的前视图;
图4示出了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第二实施形式的分解视图;
图5示出了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第三实施形式的分解视图;
图6从操作者的视角示出了在装配状态中的第三实施形式的空间视图;
图7示出了第三实施形式的测试按钮的空间详细视图;
图8示出了在装配状态中的第三实施形式的下侧的空间视图;以及
图9示出了带有装配的盖板的根据图8的下侧的空间视图。
[0040] 在附图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及其含义在附图标记清单中归纳列出。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基本上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所说明的实施形式对于发明对象是示例性的而不具有限制作用。
[0041] 附图标记清单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图1从操作者的视角示出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以下也称组合装置)的装配的第一实施形式的前视图。在此,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由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和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组成。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具有第一极4,其可在低压设备中的装配状态下与中性导体N连接。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在该示例性实施形式中构造为插接装置,因此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的第一极4准确地说具有两个与相同电势相关联的极端子4a、4b。在图1中,第二极端子不可见,因为其布置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的背侧或下侧上。然而结合图9总览更详细地得悉,极端子实施为花形插接触头(Steckontakttulpe)4b。
[0043] 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右边布置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其具有可与第一电流相位(L1)关联的第二极5。如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中那样其准确来说又涉及具有与相同电势(即第一电流相位)相关联的两个极端子5a、5b。该布置适合于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
[0044] 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和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在纵轴线6的方向上直接并排布置,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在机械上是独立于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完整模块。
[0045] 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具有用于开闭开关的第一摇臂7,如这在线路保护开关中常见的那样。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同样具有用于开闭开关锁的以第二摇臂8的形式的摇臂以及测试按钮9,如这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FI-保护开关)中流行的那样。测试按钮9是结合图7来详细地研究的测试按钮。
[0046] 结合图2由图1得悉,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另外具有第一壳体件12以及布置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的内部中的累加式变流器13(参见图8)。累加式变流器与第一极4有效连接,这意味着电磁连接。
[0047] 在第一壳体件12的壁区段14中布置有第一开口15,穿过该第一开口15可将累加式变流器与布置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之外的电流相位(L1)连接。在此,壁区段14是第一壳体件12的侧壁区段,其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在低压设备中的安装状态下指向邻近的保护装置3。相应地,在该情况下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的壳体在第二壳体件21中具有与第一开口对于的第二开口20,其在图2中以虚线示出。
[0048] 在该情况下,该连接经由第一连接线路16实现,第一连接线路从第一功能性电路保护模块3这里出发被引导至累加式变流器。在该组合装置1中,从累加式变流器至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的第二极的引回线路17不通过第一开口15、而是在第一壳体件12和第二壳体件21或者说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1的壳体之外实现。
[0049] 结合图1由图2得悉,可将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在组合装置1在低压设备中的安装状态下这样构建到邻近的保护装置处(这里以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的形式),使得第一开口15在邻近保护装置3的方向上在纵轴线6的方向上延伸。
[0050] 由图1另外得悉,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模块宽度18在尺寸上与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模块宽度19等大。如果故障电流保护模块的模块宽度18的大小为“M”,则组合装置1相应地具有2*M的总模块宽度。
[0051] 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第二实施形式10在功能上与第一实施形式1没有区别。第二实施形式仅表现出,仅允许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的第一壳体件12中和在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的第二壳体件21中的少许适配以建立这样的变体。第二实施方式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一开口15现在布置在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的左边的壁区段14中而第二开口20相对地布置在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中,因为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这次位于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的右边。
[0052] 在图5中示出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第三实施形式100是所谓的四极实施形式,这表示一种可与低压设备的交流电系统的中性导体N、第一电流相位L1、第二电流相位L2以及第三电流相位L3电连接的实施形式。
[0053] 组合装置的该第三实施形式100与第二实施形式10区别在于,在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与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之间还存在与第二电流相位L2相关联的第二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3和第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4。第二实施形式10和第三实施形式100的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在结构上相同。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的第二极又经由被引导穿过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20的第一连接线路16与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中的累加式变流器电磁连接。为了能够将第一连接线路16在装置内部引导至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第二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3和第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4在其壳体25、29的壁区段中同样具有相应的窗式的开口26、30。第二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3具有其中布置有第三开口26的第三壳体件25以及与第二电流相位(L2)相关联的第三极27。该第三极27经由被引导穿过第一开口15的第二连接线路28与累加式变流器电磁连接。相应地,第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4具有其中布置有第四开口30的第四壳体件29以及与第三电流相位(L3)相关联的第四极31。该第四极31经由被引导穿过第一开口15的第三连接线路32与累加式变流器电磁连接。在此,第三连接线路32被引导穿过第四开口30而第二连接线路28被引导穿过第三开口26和第四开口30,而第一连接线路被引导穿过第二、第三和第四开口20、26、30。
[0054] 在此,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线路16、28、32全都是所谓的至累加式变流器的输入或引入线路,而相应的引回线路布置在装置周围(在图6中未示出)。
[0055] 在当前的第三实施形式100中,也如已在第一实施形式1和第二实施形式10中那样,第一体壳体件12具有半壳状地包围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的第一底部35以及第一盖子36。在当前的第三实施形式100中,第二壳体件21包括第二底部37和第二盖子38,也如已在第一实施形式1和第二实施形式10中那样。在当前的第三实施形式100中,第三壳体件25具有第三底部39和第三盖子40,而第四壳体件29具有第四底部41和第四盖子42。如由图5所得悉,在第三底部39中和在第四底部41中分别布置有用于穿引连接线路的第五开口43。
[0056] 由图5另外得悉,第二盖子38、第三盖子40和第四盖子42相同,而第四底部41与第三底部39相同。第三底部39除了第五开口43之外与第二底部37相同。
[0057] 由从操作者的视角现在在安装状态中的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第三实施形式100的空间视图得悉,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23、24的所有第一摇臂7和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的第二摇臂8与成形件44相互连接成使得组合装置的操作者可将所有摇臂7、8同时相互移置。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23、24和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的开关锁在机械上相互连接成使得唯一的开关锁的触发激活所有属于组合装置100的其它开关锁的触发。对此,在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的壳体中安装有附加的开口,引导机械的开关件(其为了更清楚的图示在这些附图中未示出)通过这些开口。
[0058] 为了标记各个电流相位,组合装置的第三实施形式100具有标记活门45。该标记活门45具有铰接件,其与在线路保护模块的壳体中加工出的配合形状(Gegenform)形成形状配合的但是然而仍可移动的几何结构。
[0059] 在图6中表示为细节X的在测试按钮9的区域中的情况在图7中又局部放大地示出。由图7得悉,测试按钮相对第一壳体件12的主表面49突出。测试按钮9可相对第一壳体件12在作为箭头示出的操纵方向47上移动。第一壳体件12的底部35具有至少一个在操纵方向上延伸的带有大致半圆形横截面的突起48,其仅部分地侧向包围测试按钮9。突起48在操纵方向上从第一壳体件12的主表面49在尺寸上至少伸出与测试按钮9的端侧同样远,从而良好地保护测试按钮免于无意的操纵。
[0060] 图8示出在装配状态中的第三实施形式100的下侧的空间视图。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的第一盖子36打开地示出,使得位于其之下的累加式变流器13可见。在该打开的示出的区域中同样可辨识出,第一连接线路16穿过累加式变流器13环绕且通过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
3、23、24中的凹入部50与第一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3的第二极端子5a连接且如此形成功能性引回线路17。虽然第二连接线路和第三连接线路的回环为了可识别性在图8中并未示出,但是可类似于第一连接线路16来实施。第二连接线路和第三连接线路至与它们相关联的电流相位L2、L3的相应的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3、24的第二极端子的引回线路被称为引回线路17a或17b。
[0061] 被引导穿过累加式变流器的连接线路相应地在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的虚拟包封部51内的布置在第一开口15之外的凹入部50中被引回从其中引出相关连接线路的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中。
[0062] 由图8另外得悉,第一极4或故障电流模块2的第一极4的极端子4b被固定地保持在第一壳体12中。与此不同,第二极5的极端子在移动方向52上可移动地布置在第二壳体件21中,而第三极27的极端子可移动地布置在第三壳体件25中,且第四极31的极端子可移动地布置在第四壳体件29中。在该实施形式中,极端子彼此具有可预限定的相对位置,它们预定这些相对位置用于应用在插座系统中。
[0063] 与根据图8的装配状态相区别,在按照根据图9的装配状态的组合装置100中使用了以极布置模板的形式的盖板53,其保证在组合的线路-和故障电流保护开关装配之后极端子的相对位置不再能容易地改变。
[0064] 故障电流保护模块2和功能性线路保护模块2、23、24经由铆钉54相互机械地连接成一组合装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