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误操作的电动操作机构

申请号 CN201511024262.2 申请日 2015-12-31 公开(公告)号 CN105428173A 公开(公告)日 2016-03-23
申请人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发明人 顾建青; 唐维春; 王炯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防误操作的电动操作机构,包括:一个 电机 ;一在电动操作模式下与电机联动而在手动操作模式与手动轴联动的 转子 装置;一与转子装置联动的传动机构;一设置在转子装置与电机之间的离合装置;一切换装置,实现电动操作机构进行手动操作模式和电动操作模式之间的转换,在转子装置上设置有一止挡部,当 开关 装置处于分闸状态下,该止挡部随转子装置转动到位于切换装置从第二 位置 移动到第一位置的路径上。本发明切换装置无法从手动操作模式切换到电动操作模式,仅可人工在手动操作模式下驱动带动电动操作机构的转子装置和传动机构,进而驱动开关装置实施合闸、分闸或者复位操作,提高检有压自动合闸装置的操作可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防误操作的电动操作机构,包括:一个电机;一在电动操作模式下与所述电机联动而在手动操作模式与手动轴联动的转子装置;一与所述转子装置联动来实现电动操作机构对应于开关装置的复位操作与合闸操作的传动机构;一设置在所述转子装置与电机之间的离合装置;一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通过一杠杆件与所述离合装置连接用于在第一位置使转子装置与电机实现联接,在第二位置使转子装置与电机实现断开而与手动轴联接,实现所述电动操作机构进行手动操作模式和电动操作模式之间的转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装置上设置有一止挡部,当开关装置处于分闸状态下,该止挡部随所述转子装置转动到位于所述切换装置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操作的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装置包括上平台、下平台、驱动轴以及至少一根与所述驱动轴平行的联接轴,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传动机构,所述驱动轴与联接轴联接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所述离合装置设置在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所述止挡部为一设置于所述上平台上的凸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误操作的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换装置上设置有一限位挡,该限位挡块与所述止挡部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误操作的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具有一微动开关控制端,该微动开关控制端与一第一微动开关接触,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在切换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闭合,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在切换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断开,通过此微动开关通、断信号的切换,表征电动操作机构的手动操作模式与电动操作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误操作的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具有对应于开关装置合闸与分闸位置的两个停机位置,在这两个停机位置,所述转子装置分别与两个第二微动开关触发发出使电机到位停机的信号。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一种防误操作的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设置在一定位槽上并做直线往复移动。

说明书全文

防误操作的电动操作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具体为一种具防误操作的电动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分布式光伏低压并网用开关要求具有欠压或失压延时脱扣功能,并且当电网电压恢复正常后可以重新执行合闸操作,即检有压合闸功能。智能化电网的发展趋势,对电器的自动化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实现无人值守、降低维护成本。因此,出现了具有检有压自动合闸功能的开关装置,如专利201420541311公开了一种实现检有压自动重合闸功能的电器装置。而实现检有压自动合闸功能,需要电压检测、欠压或失压延时电路、欠压或失压致动脱扣装置、重合闸控制电路、电动操作机构各部分协调配合。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电动操作机构,提高电动操作机构的运行可靠性,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增加维护成本。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误操作的电动操作机构,包括:一个电机;一在电动操作模式下与所述电机联动而在手动操作模式与手动轴联动的转子装置;一与所述转子装置联动来实现电动操作机构对应于开关装置的复位操作与合闸操作的传动机构;一设置在所述转子装置与电机之间的离合装置;一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通过一杠杆件与所述离合装置连接用于在第一位置使转子装置与电机实现联接,在第二位置使转子装置与电机实现断开而与手动轴联接,实现所述电动操作机构进行手动操作模式和电动操作模式之间的转换,在所述转子装置上设置有一止挡部,当开关装置处于分闸状态下,该止挡部随所述转子装置转动到位于所述切换装置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路径上。
[0005] 所述转子装置包括上平台、下平台、驱动轴以及至少一根与所述驱动轴平行的联接轴,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传动机构,所述驱动轴与联接轴联接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所述离合装置设置在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所述止挡部为一设置于所述上平台上的凸起。
[0006] 在所述切换装置上设置有一限位挡,该限位挡块与所述止挡部配合。
[0007] 所述切换装置具有一微动开关控制端,该微动开关控制端与一第一微动开关接触,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在切换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闭合,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在切换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断开,通过此微动开关通、断信号的切换,表征检有压自动合闸装置的手动操作模式与电动操作模式。
[0008] 所述电机具有对应于开关装置合闸与分闸位置的两个停机位置,在这两个停机位置,所述转子装置分别与两个第二微动开关触发发出使电机到位停机的信号。
[0009] 所述切换装置设置在一定位槽上并做直线往复移动。
[0010] 手动操作模式下,在开关装置处于分闸或者复位状态时,禁止切换至电动操作模式。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分闸状态下,切换装置受转子装置上的止挡部限制,无法从手动模式切换至电动模式。手动操作模式下,欠压模块正常供电,手动分闸操作,在开关装置分闸或复位(“OFF”)状态,此时如果切换到电动操作模式,由于无法人工执行合闸操作接通电路,并且,在此状态通过转子装置驱动两个微动开关改变信号输出第二位置信号N,电路控制上这种情况下检有压自动重合闸操作是无法执行的。对于维护人员来说,可以实现欠压或失压脱扣,但是无法实现检有压自动合闸指令的情况会判断为一次故障,需检修,造成浪费。
[0011] 因此,通过本发明的结构改进,可以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在手动操作模式下,当开关装置处于分闸状态时,切换装置无法从手动操作模式切换到电动操作模式,仅可通过外部人工在手动操作模式下驱动带动电动操作机构的转子装置和传动机构,进而驱动开关装置实施合闸操作,提高检有压自动合闸装置的操作可靠性。附图说明
[0012] 图1示出本发明的总装图;图2示出本发明的电操机构电动模式的位置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的电操机构手动模式的位置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中开关装置的合闸状态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中开关装置的分闸状态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转子装置2与传动机构3的配合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中开关装置的切换装置4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中转子装置2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本发明中开关装置在手动模式时切换装置4和转子装置2及第一微动开关5配合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发明中开关装置在电动模式时切换装置4和转子装置2及第一微动开关5配合示意图;
图11示出本发明中开关装置在手动模式时切换装置4和转子装置2及第一微动开关5配合示意图;
图12示出本发明中开关装置在电动模式时切换装置4和转子装置2及第一微动开关5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图1-12所示,一种防误操作的电动操作机构,本发明中的电动操作机构有两种动作模式,一是手动模式,二是电动模式,包括一个电机1;一在电动操作模式下与所述电机联动,而在手动操作模式与手动轴26联动的转子装置2;一被所述转子装置2驱动并作用开关装置100上的传动机构3;一手动和电动的切换装置4,通过移动切换装置4实现手动模式和电动模式两种模式的切换;一微动开关5;一离合装置6;一控制器,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和自动合闸控制电路,自动合闸控制电路可提供电机1电源,并可通过与转子装置2联动的微动开关5中的两个第二微动开关52状态切换来改变电机1的电源方向,实现电机1转向改变,来实现电动操作机构对开关装置100的复位操作与合闸驱动操作。
[0014] 如图6所示,所述的传动机构3设置于转子装置2与开关装置100的手柄101之间,可沿与开关装置手柄合、分闸切换方向平行的直线方向往返移动。该传动机构3包括第一滑块31,第二滑块32以及复位弹簧33,为一直线往返行进的滑块机构,第二滑块32置于第一滑块
31之上,第一滑块31与第二滑块32之间分别设置有垂直于第一滑块31移动方向的导向槽与轴的配合特征,可以实现第二滑块32相对于第一滑块31的移动,复位弹簧33设置在第二滑块32与第一滑块31之间。第一滑块31与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手柄101同向移动,第一滑块31包括一U型延伸触指与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手柄101卡合联动,第二滑块32上具有面向转子装置2方向的一端开口的U型槽321。所述的转子装置2包括上、下布置的转子装置的平台24,两块平台24为上平台241和下平台242,上平台241对应于下平台242的上方,所述的转子装置2还包括有驱动轴22和一手动轴26,驱动轴22固定在上平台241和下平台242之间,该驱动轴22与U型槽321实现卡合配合来驱动传动机构3。结合图8所示,所述的转子装置2还包括在上平台241和下平台242之间设置有联接轴23,该联接轴23的作用是为使上平台241和下平台242之间的结构保持稳定,该上平台241和下平台242和驱动轴22及联接轴23构成有一容纳离合装置6的容纳腔25,前述的手动轴26与前述上平台241相配合。在手动轴26上开设有手柄槽261,当手动操作时,由操作者将外部钥匙手柄(未示出)与手动轴26上的手柄槽261相配合。所述的离合装置6包括离合杆61和离合器62,离合杆61的一端上构成有一拨叉,所述拨叉与离合器62相配合,而离合杆61的另一端用于切换装置4的手动操作致动;离合器62套置于电机1的旋转轴上,该离合器62在电动操作时与转子装置2的下平台242相配合,而在手动操作时离合杆61拨动离合器62与转子装置2的下平台242解除配合,可使所述转子装置
2在电动操作模式下与所述电机1联动,绕电机1的旋转轴同心旋转,而在手动操作模式与手动轴26联动,绕手动轴26的旋转轴同心旋转。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阅专利
CN201410821977.X了解。
[0015] 图2-3和图9-12 所示,所述切换装置4设置在操作机构上方,该切换装置4具有两个位置状态,此两位置状态分别对应手动操作模式和电动操作模式,手动模式(图3和图9所示),电动模式(图2和图10所示), 结合图7,切换装置4在底部设置有限位挡块41和微动开关控制端44,在上部设置有拨杆42,拨动拨杆42可使切换装置4在第一位置(电动操作模式位置)和第二位置(手动操作模式)直线往复移动,分别到达电动操作模式和手动操作模式两位置,手动操作模式与电动操作模式分别对应第一微动开关51的闭合与断开,具体为微动开关控制端44与一第一微动开关51接触,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51在切换装置4位于第一位置时闭合(图9所示),使所述第一微动开关51在切换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断开(图10所示),通过此第一微动开关51通、断信号的切换来提供信号给控制器表征当前电动操作机构的操作模式。手动模式下,切换装置4中的拨杆42移开,露出供外部钥匙手柄插入转子装置2上的手动轴26,此时转子装置2与电机1的联接被断开,通过外部钥匙手柄驱动转子装置2上的手动轴26,依次致动转子装置2、传动机构3和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手柄101,实现对开关装置100的分闸操作、合闸操作。在开关装置100处于脱扣状态时,上述的分闸操作也就是对开关装置100的再扣复位操作。电动模式下,切换装置4中的拨杆42遮挡住上述转子装置2上的手动轴26,转子装置2与电机1实现联接,则通过电机1的正向或者反向转动,加上转子装置2、传动机构3、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手柄101的联动,实现对开关装置100的分闸或者合闸操作。当电动操作机构的切换装置4切换至手动操作模式时,一方面致动第一微动开关51改变状态至手动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切换装置4致动离合杆61拨动离合器62与转子装置2的下平台242解除配合,使电机1与转子装置2实现断开而露出供外部钥匙手柄插入转子装置2上的手动轴26,实现所述电动操作机构进行手动操作模式和电动操作模式之间的转换。
[0016] 再结合图3所示,切换装置4移动到达手动操作模式位置,手动模式下,露出供外部钥匙手柄插入操作的转子装置2上对应的手动轴26,并且转子装置2与电机1的联接通过离合装置6被断开,此时可通过外部钥匙手柄驱动转子装置2,实现对开关装置100的分闸操作、合闸操作。图2所示,切换装置4移动到达电动操作模式位置,电动模式下,切换装置4遮挡住上述转子装置2上的手动轴26,转子装置2与电机1通过离合装置6实现联接,此时通过电机1的正向或者反向转动,驱动转子装置2,实现对开关装置100的分闸或者合闸操作。
[0017] 图5所示,在所述转子装置2上设置有一止挡部21,当开关装置100处于分闸状态下,该止挡部21随所述转子装置2转动到位于所述切换装置4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路径上,从而使切换装置4无法完成切换。优选的止挡部21为设置于转子装置2的上平台241上的凸起。在手动操作转子装置2进行分闸操作,在OFF位置,转子装置2的上平台241上的止挡部21处于切换装置4的直线运动轨迹线上,具体来说,是与切换装置4底部的限位挡块41配合实现止挡,因此,此时无法将切换装置4移至对应电动模式的位置;另,在切换装置4的电动模式位置,切换装置4的前端覆盖转子装置上供手动模式操作的手动轴26,并且限位挡块41前移位置后,不会阻挡转子装置2上的止挡部21跟随转子装置2执行复位操作时的运动轨迹。即,止挡部21可以绕过限位挡块41到达转子装置的分闸(OFF)位置(电动模式下,保证限位挡块41不影响检有压自动合闸功能的实现)。
[0018] 图9-图12所示,手动模式切换装置4位置:切换装置4致动第一微动开关51推杆,改变信号,表征手动模式;在此状态,当转子装置2手动操作至OFF位置,切换装置4的限位挡块41受转子装置的止挡部21限位(如图11所示),无法移动至对应电动模式的位置以覆盖转子装置2的手动驱动手动轴26部位。当手动驱动转子装置至ON位置,则转子装置2的止挡部21对切换装置4的限位挡块41的限位作用不存在,切换装置4可移动,覆盖转子装置2的手动轴
26部位。并且,在电动模式执行自动合闸操作时,电机1带动转子装置2执行分闸/再扣操作,转子装置2转至OFF位置的过程,由于切换装置4上槽口43的存在,转子装置2的止挡件21可不受限制的进入切换装置4的槽口43内(如图12所示),完成正常操作功能。
[0019] 图4所示,电机1具有对应于开关装置100合闸与分闸位置的两个停机位置,在这两个停机位置,转子装置2分别与两个第二微动开关52触发改变通断信号,即发出使电机1到位停机的信号。在手动操作模式下,自动重合闸操作功能被闭关闭,同时电动操作机构的电机1与转子装置2之间的“连接”断开,通过手动操作驱动电动操作机构的传动机构3,可实现对开关装置的合闸、分闸、复位操作;在电动操作模式下,自动重合闸操作功能被激活,同时,电动操作机构的电机1与转子装置2之间的“连接”恢复;电动操作机构具有双稳态位置信号,电动操作机构对应于开关装置100的合闸(“ON”)状态,输出第一位置信号M,电动操作机构对应开关装置100的分闸或者复位(“OFF”)状态,输出第二位置信号N,具体来说,合闸或分闸状态,通过电动操作机构的转子装置2分别与两个第二微动开关52的接触并改变第二微动开关52的通断信号,输出第一位置信号“M”或第二位置信号“N”;在电动操作模式下,自动合闸控制电路通过判定电源电压信号,借助两个位置信号M和N的辅助判据,实现自动重合闸操作;在手动操作模式下,当转子装置2驱动开关装置100处于分闸(OFF)状态下,此时切换装置4受转子装置2的止挡部21限制,无法从手动模式切换至电动模式,当手动模式下操作转子装置2并驱动开关装置处于合闸(ON)状态下,则切换装置4所受转子装置2的止挡部21限制解除,切换装置4可移动,改变第一微动开关51的通断状态,切换至电动模式。
[0020] 下面描述电动操作机构在电动模式下的动作原理。
[0021] 分闸操作原理:对应于开关装置100的合闸位置,电机1动作带动转子装置2及传动机构3执行分闸操作,转子装置2的驱动轴22进入第二滑块32的U型槽321,驱动第二滑块32,带动第一滑块31移动,第一滑块31的U型延伸触指311驱动开关装置100的手柄101,向开关装置100的分闸位置移动,直至完成分闸操作;开关装置100完成分闸操作,驱动轴22从第二滑块32的U型槽321中脱离且继续转动一个行程后停止。
[0022] 合闸操作原理:反过来,电机1动作带动转子装置2及传动机构3执行合闸操作,转子装置2的驱动轴22进入第二滑块32的U型槽321,驱动第二滑块32,带动第一滑块31移动,第一滑块31上延设的U型触指311驱动开关装置100的手柄101向合闸位置移动,直至完成合闸操作;开关装置100完成合闸操作,驱动轴22从第二滑块的U型槽321中脱离且继续转动一个行程后停止。
[0023] 自动合闸操作原理:开关装置100合闸状态通电(如图2所示),当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电源欠压或失压,欠压脱扣装置动作,致动开关装置100脱扣动作,实现欠压保护;当自动合闸控制电路检测到电源电压恢复,发出自动合闸指令;第一步,首先,电机1得电执行分闸操作(操作即再扣复位操作),由于脱扣状态(如图6所示),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手柄101处于合闸位置与分闸位置两者之间的位置(当开关装置100处于合闸或分闸状态时,电机1对应于开关装置100合闸与分闸位置具有两个停机位置,在这两个停机位置,转子装置2的驱动轴22均与传动机构3的第二滑块32的U型槽321脱离,如图6所示,因此传动机构3不会受驱动轴22阻挡,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手柄101可带动传动机构3联动,传动机构3跟随操作手柄101处于相对于合闸、分闸位置之间的位置,可实现脱扣状态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手柄101中间位置指示功能)。因而此时具体复位操作过程是:驱动轴22首先与第二滑块U型槽321一侧平面接触,推动第二滑块32向远离转子装置2方向移动,随着转子装置2的转动,直至驱动轴
22进入第二滑块U型槽321,第二滑块32受其与第一滑块31之间的复位弹簧33作用回复。由此,驱动轴22驱动第二滑块32向分闸位置移动,并带动第一滑块31完成开关装置100分闸/复位操作,驱动轴21在电机1作用下继续转动直至电机1停机位置,此时驱动轴22与第二滑块U型槽321脱离;第二步,自动合闸控制电路发出合闸指令,电机1反向转动,同前述的复位操作原理,从而完成自动合闸操作。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阅专利CN201410821979.9了解。
[0024] 手动模式下的动作原理与电动模式类似,区别主要在于对于转子装置2的驱动源非电机,而是外部的人操作,也就是前述的外部钥匙手柄驱动转子装置2的手动轴26。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