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器单元

申请号 CN201380038750.1 申请日 2013-07-03 公开(公告)号 CN104488060B 公开(公告)日 2016-08-31
申请人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户塚光彦; 增田敏子;
摘要 本 发明 是一种熔断器单元(1),包括: 树脂 壳体(2),其由绝缘体形成; 电路 体(3),其由导体形成,与树脂壳体(2)一体地模制,并且将来自电源侧的电 力 分路传输到负载侧;以及熔断体(4),其安置在电路体(3)中,并且当过 电流 在负载上时熔断。电路体(3)形成有连接到电源侧的 块 体侧电路体(17)以及连接到负载侧的块体侧 端子 体(18)。能够拆离地连接到熔断体(4)的一侧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形成在块体侧电路体(17)中。能够拆离地连接到熔断体的另一侧的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形成在块体侧端子体(18)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熔断器单元,包括:
树脂壳体,该树脂壳体由绝缘体形成;
电路体,该电路体由导体形成、与所述树脂壳体一体地成型,并且将来自电源侧的电分路且传输到负载侧;以及
易熔体,该易熔体设置在所述电路体上,并且在过电流流向所述负载侧时熔断,其中所述电路体由体侧电路体和块体侧端子体形成,该块体侧电路体将被连接到所述电源侧,该块体侧端子体将被连接到所述负载侧,
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形成在所述块体侧电路体上,所述易熔体的一侧可拆离地连接到该块体侧第一连接端,
块体侧第二连接端形成在所述块体侧端子体上,所述易熔体的另一侧可拆离地连接到该块体侧第二连接端,
所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和所述块体侧第二连接端设置在多个位置上,并且多个所述易熔体连接到所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和所述块体侧第二连接端,并且
分隔肋分别分隔相邻的所述易熔体,所述分隔肋分别形成在包括前侧元件盖和后侧元件盖的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单元,其中
所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和所述块体侧第二连接端的每一者均由直立切割基部和直立切割弹性部形成,所述直立切割基部从所述电路体直立切割,所述直立切割弹性部从所述直立切割基部沿所述电路体的平面方向弯曲,以将所述易熔体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直立切割弹性部与所述电路体之间,以便能够弹性地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断器单元,其中
所述前侧元件盖和所述后侧元件盖的分隔肋在覆盖易熔体容纳部的状态下互相相抵,并且分隔相邻的所述易熔体。

说明书全文

熔断器单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断器单元,在该熔断器单元中,熔断器并入到与绝缘树脂壳体一体地形成的导体电路体中。

背景技术

[0002] 提出一种熔断器单元,其中导电的电路体与绝缘树脂壳体一体地模制,该导电的电路体具有与熔断元件(易熔体)一体地形成的汇流条,并且电路体和易熔体嵌入到树脂壳体。由于在该熔断器单元中,易熔体与电路体一体地形成,所以节省了将易熔体连接到电路体的劳作,并且提高了可组装性。
[0003] 然而,在电路体与易熔体一体地形成的该熔断器单元中,当规定值以上的电流(过电流)流过并且易熔体熔断时,无法用替换的易熔体更换,并且需要更换整个熔断器单元。
[0004] 另外,在电路体与易熔体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下,由于导致了与电路体的板厚相同的板厚的熔断容量,即,与电路体的相同的截面面积的熔断容量,板厚不能变厚,即,不能为了使用于大电流的易熔体通电而采用大的截面面积。因此,在具有与易熔体一体地形成的电路体的熔断器单元中,不能够设定与所需熔断容量相称的电阻值。
[0005]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将熔断器单元构造成使得易熔体与电路体分开设置,并且设定了与所需熔断容量相称的电阻值的易熔体被并入电路体中。在该熔断器单元中,分开设置的易熔体通过诸如焊料焊接、型压、声波焊接以及激光焊接这样的各种联接方法与电路体联接。另外,在该专利文献1中的熔断器单元中,还提出了这样的 实例:在易熔体已经熔断的情况下,能够将替换的易熔体固定到预先设置在易熔体上的固定部。
[0006] 引用列表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0-62085

发明内容

[0009] 技术问题
[0010]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虽然能够将对其设定了与所需熔断容量相称的阻值的易熔体联接到电路体,但是该易熔体通过焊接或型压处理而联接到电路体,并且因此一旦联接就不能容易地拆离,并且在易熔体随着过电流熔断的情况下,不能用新的易熔体更换。
[0011] 另外,在要将对其设定了与所需熔断容量相称的阻值的易熔体并入到电路体中的情况下,用于焊接的处理设备的焊接操作和用于型压处理的型压设备的型压操作变成是必要的,并入易熔体的操作所耗费的劳以及该并入操作的工序也变成是必要的,并且增加了用于制造的工时。
[0012] 另外,在替换的易熔体被固定到预先设置在易熔体上的固定部的情况下,熔断的易熔体的剩余部分留在熔断器单元中,并且担心这些剩余部分可能分散并碰撞其它易熔体。
[0013]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熔断器单元,其能够将设定了与所需熔断容量相称的阻值的易熔体并入到电路体中,在易熔体熔断后容易地移除熔断的该易熔体,并且容易地并入新的易熔体。
[0014] 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5] 本发明的熔断器单元是这样的一种熔断器单元,其包括:树脂壳体,该树脂壳体由绝缘体形成;电路体,该电路体由导体形成、与所述树脂壳体一体地成型,并且将来自电源侧的电力分路且传输到负载侧;以及易熔体,该易熔体设置在所述电路体上,并且在过电流流向所述负载侧时熔断,其中所述电路体由体侧电路体和块体侧端子体形成,该块体侧电路体将被连接到所述电源侧,该块体侧端子体将被连接到所述负载侧,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形成在所述块体侧电路体上,所述易熔体的一侧可拆离地连接到该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并且块体侧第二连接端形成在所述块体侧端子体上,所述易熔体的另一侧可拆离地连接到该块体侧第二连接端。
[0016] 在本发明的熔断器单元中,优选的是所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和所述块体侧第二连接端的每一者均由直立切割基部和直立切割弹性部形成,所述直立切割基部从所述电路体直立切割,所述直立切割弹性部从所述直立切割基部沿所述电路体的平面方向弯曲,以使所述易熔体的一侧插入到所述直立切割弹性部与所述电路体之间,从而使得能够弹性夹持。
[0017] 在本发明的熔断器单元中,优选的是所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和所述块体侧第二连接端容纳在所述树脂壳体中,并且露出于外部的易熔体容纳部形成在所述树脂壳体中,并且所述易熔体容纳部设置有盖,该盖包括前侧元件盖和后侧元件盖,该前侧元件盖和后侧元件盖从所述易熔体容纳部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覆盖所述易熔体容纳部。
[0018] 在本发明的熔断器单元中,优选的是所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和所述块体侧第二连接端设置在多个位置上,并且多个所述易熔体连接到所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和所述块体侧第二连接端,并且分隔肋分别分隔相邻的所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并且分别分隔相邻的所述块体侧第二连接端,所述分隔肋分别形成在包括所述前侧元件盖和所述后侧元件盖的所述盖上。附图说明
[0019] 图1(a)和1(b)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熔断器单元,其中,图1(a)是示出树脂壳体和嵌入该树脂壳体中的电路体的平面图,并且图1(b)是示出电路体的平面图。
[0020] 图2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熔断器单元的透视图。
[0021] 图3是示出覆盖要并入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熔断器单元内的易熔体的元件盖的平面图。
[0022] 图4是示出熔断器单元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和块体侧第二连接端的透视图。
[0023] 图5是示出将易熔体并入到熔断器单元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和块体侧第二连接端内的状态的透视图。
[0024] 图6是示出另一实施例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的透视图。
[0025] 图7是示出另一实施例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的透视图,并且示出其中弹性夹持片设置在易熔体的第一连接端上的实例。
[0026] 参考标记列表
[0027] 1   熔断器单元
[0028] 2   树脂壳体
[0029] 3   电路体
[0030] 4   易熔体
[0031] 10   易熔体容纳部
[0032] 13   盖
[0033] 14   前侧元件盖
[0034] 15   后侧元件盖
[0035] 17   块体侧电路体
[0036] 18   块体侧端子体
[0037] 25、32  块体侧第一连接端
[0038] 27   块体侧第一连接部
[0039] 28   直立切割基部
[0040] 29   直立切割弹性部
[0041] 40   块体侧第二连接端
[0042] 42   块体侧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将基于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1设置有:由绝缘体形成的树脂壳体2;由导体形成的电路体3,该电路体3与树脂壳体2一体地模制,并且将来自电源侧的电力分路并且传输到负载侧;以及易熔体4,该易熔体4设置在该电路体3上,并且在过电流流向负载侧时熔断。另外,电路体3由将要连接到电源侧的块体侧电路体17以及将要连接到负载侧的块体侧端子体18形成,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形成在块体侧电路体17上,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可拆离地连接到该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并且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形成在块体侧端子体18上,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二连接端46可拆离地连接到该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
[0044] 上述树脂壳体2由以下形成:第一块体5,该第一块体5将被置于电源(电池)的上表面侧上;以及第二块体6,该第二块体6定位蓄电池的侧表面上。
[0045] 在第一块体5中,设置有:第一蓄电池连接部7,其将要与蓄电池极柱连接;交流发电机连接部8,来自交流发电机电缆终端的端子将被连接到该交流发电机连接部8;以及第二蓄电池连接部9,来自第二蓄电池的电缆终端的端子将被连接到该第二蓄电池连接部9。在这些第一蓄电池连接部7、交流发电机连接部8和第二蓄电池连接部9上,已经与树脂壳体2一体成型并且嵌入到该树脂壳体2中的稍后描述的电路体3的第一蓄电池连接器19、交流发电机连接器21以及第二蓄电池连接器23被设置为部分地露出。
[0046] 在第二块体6中,设置了易熔体容纳部10和负载侧连接部11。 在易熔体容纳部10上,电路体3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和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在露出到外部的状态下、留有预定间隔地设置。易熔体4将被并入到这些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与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将并入四个易熔体4、4、4、4。在负载侧连接部11上,形成了多个位置的螺旋夹具部12,来自负载侧的电缆终端的端子将要被螺旋夹紧并且连接到该多个位置。
在这些螺旋夹具部12上,电路体3的块体侧端子体18的一部分露出到外部。然后,来自负载侧的电缆终端的端子与露出的块体侧端子体18螺旋夹紧,从而电路体3与负载侧连接在一起,并且来自电源的电力经由电路体供应到负载侧。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夹具部12安装在对应于四个易熔体4、4、4、4的四个位置上。
[0047] 另外,第二块体6的易熔体容纳部10由透明盖13覆盖。该盖13由前侧元件盖14和后侧元件盖15构造,并且装接到第二块体6,从而从易熔体容纳部10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夹住易熔体容纳部10。前侧元件盖14和后侧元件盖15由透明材料形成为几乎相同的形状,并且由以下形成:扁平盖壁48;侧壁49、49,该侧壁49、49通过从该盖壁48的两侧在相同方向上弯曲的形成;以及三个分隔肋16、16、16,该三个分隔肋以相等的间距设置在侧壁49、49的内侧上。在覆盖易熔体容纳部10的状态下,前侧元件盖14和后侧元件盖15的分隔肋16、16、16互相相抵,并且分隔四个易熔体4、4、4、4。同时,它们将电路体3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和32分隔为四个位置,并且将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分隔为四个位置。
[0048] 如上所述,导电的电路体3与包括上述第一块体5和第二块体6的树脂壳体2一体地成型。如图1(a)所示,已经与电路体3一体地成型的树脂壳体2以几乎平坦的形状成型,并且通过将熔断器单元1沿着弯曲线L以几乎直弯曲而形成了字母L状的熔断器单元1,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弯曲线L处于设置在电路体3在第一块体5与第二块体6之间的露出部30上。
[0049] 接下来,将描述导电电路体3,该导电电路体3将要与包括第一块体5和第二块体6的树脂壳体2一体地成型。分开地设置的易熔体4将要被并入到该电路体3内。如图2和图5所示,易熔体4由以下部分形成:形成在两侧上的矩形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和易熔体侧第二连接端46;以及易熔部47,该易熔部47设置在这些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与易熔体侧第二连接端46之间,并且是焊的。当超过熔断元件的容量的电流(过电流)在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与易熔体侧第二连接端46之间流过时,易熔体47熔断。
[0050] 该易熔体4将要并入的电路体3通过冲压导电板材而形成,如图1(b)所示,并且通过以下部分形成:块体侧电路体17,该块体侧电路体17的大部分与第一块体5一体地成型并嵌入该第一块体5;以及块体侧端子体18,该块体侧端子体18与第二块体6一体地成型并且嵌入该第二块体6。
[0051] 块体侧电路体17由以下部分形成:第一蓄电池连接器19;交流发电机连接器21,该交流发电机连接器21经由易熔部20与所述第一蓄电池连接器19连接,并且布置在第一蓄电池连接器19的一侧上;以及第二蓄电池连接器23,该第二蓄电池连接器23经由易熔部22与第一蓄电池连接器19连接,并且布置在第一蓄电池连接器19的另一侧上。
[0052] 在第一蓄电池连接器19上形成了:设置在一侧上的第一蓄电池连接端24;以及设置在另一侧上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如上所述第一蓄电池连接端24以露出于第一块体5的第一蓄电池连接部7的状态布置,并且在蓄电池的上表面上的极柱插入到通孔26内并且被螺旋夹紧,从而蓄电池与块体侧电路体17连接在一起。
[0053] 如上所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以露出于易熔体容纳部10的状态布置,并且块体侧第一连接部27设置在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的三个位置上,其中易熔体4的一侧可拆离地组装到该块体侧第一连接部27。块体侧第一连接部27由以下部分形成:直立切割基部28,该直立切割基部28从电路体3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直立地切割;以及直立切割弹性部29,该直立切割弹性部29从该基部28弯曲到电路体3的平面方向上。然后,通过将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插入到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之间而弹性地夹持易熔体4的一侧,如图5所示。在该情况下,该易熔体4的一侧通过朝着基部28侧定向而滑入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之间,从而能够在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之间被弹性地夹持。
[0054] 顺便提及,在易熔体侧4的两侧上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和易熔体侧第二连接端46的面积被设定为大于在已从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直立切割了直立切割基部28和直立切割弹性部29后所形成的矩形通孔36的尺寸,并且在已经组装易熔体4的状态下,通孔36被覆盖,并且通孔36的开口边缘的外周与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易熔体侧第二连接端46具有预定的接触表面地互相接触。
[0055] 具有易熔部20的连接部形成在交流发电机连接器21的一侧上,该交流发电机连接器21布置成与上述第一蓄电池连接器19相邻,并且要与来自交流发电机的电缆终端相连接的交流发电机连接端31形成在该交流发电机连接器21的中间部,并且块体侧第一连接端32形成在该交流发电机连接器的另一侧上。通孔33设置在交流发电机连接端31中,并且在第一块体5上竖立布置的螺钉34穿过该通孔33。交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连接器21通过将螺钉34插入到来自交流发电机侧的电缆终端的端子内而连接在一起,并且利用螺母紧固在一起。块体侧第一连接端32被布置成与第一蓄电池连接器19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相邻,直立切割基部28和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设置在块体侧第一连接端32上的块体侧第一连接部27类似地形成,并且易熔体4的一侧能够被弹性地夹持在该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块体侧第一连接端 32之间。
[0056] 带有易熔部22的连接部形成在布置于交流发电机连接器21的对侧上的第二蓄电池连接器23的一侧上,同时第一蓄电池连接器19被插置在其间,并且要与来自第二蓄电池的电缆终端相连接的第二蓄电池连接端37形成在该第二蓄电池连接器23的中间部。通孔38设置在第二蓄电池连接端37中,并且在第一块体5上竖立布置的螺钉39穿过该通孔38。第二蓄电池与第二蓄电池连接器23通过将该螺钉39插入到来自第二蓄电池的电缆终端的端子内而连接在一起并且利用螺母紧固在一起。
[0057] 块体侧端子体18由以下部分形成:四个矩形导体;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其分别设置在四个矩形导体的一侧上;以及负载侧连接端41,其分别设置在四个矩形导体的另一侧上。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分别以露出于易熔体容纳部10的状态布置,并且设置有块体侧第二连接部42,易熔体4的其它端将被分别可拆离地组装到该块体侧第二连接部42。与设置在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上的块体侧第一连接部27相类似,块体侧第二连接部42由以下部分形成:直立切割基部28;以及直立切割弹性部29,该直立切割弹性部29从直立切割基部28延伸。通过将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二连接端46插入到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之间并且被弹性地夹住且保持,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二连接端46能够连接到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
[0058] 负载侧连接端41布置成露出于第二块体6的螺旋夹具部12,并且设置在螺旋夹具部12上的螺钉43将要插入其内的通孔44设置在该负载连接端41中。通过将来自负载侧的电缆终端的端子组装到该螺旋夹具部12并且利用螺母将它们紧固在一起,负载侧连接端41与负载侧连接在一起,并且第一蓄电池连接端24、交流发电机连接端31和负载侧经由并入到易熔体容纳部10内的易熔体4而连接在一起,并且供应电力。
[0059] 为了制造上述构造的熔断器单元1,预先通过冲压板材而形成如1(b)所示的电路体3,并且该电路体3与树脂壳体2一体地成型,如图1(a)所示。在该情况下,块体侧电路体17的大部分嵌入到第一块体5中,并且它们以使露出部30处于露出的状态一体地成型,并且块体侧电路体17的一部分和块体侧端子体18与第二块体6一体地成型,使得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和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位于易熔体容纳部10上。在该一体成型中,熔断器单元1形成为如图1(a)所示的平面形状。
[0060] 接下来,如图2所示,将熔断器单元1沿着在电路体3的露出部30上的弯曲线L以几乎直角弯曲。从该状态将易熔体4并入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与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之间。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和易熔体侧第二连接端46保持抵接在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和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上的状态下,易熔体4朝着直立切割基部28侧滑行移动(在箭头方向上)。从而,易熔体4能够被弹性地夹住并且保持在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之间以及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之间。另外,即使在使易熔体4的熔断器容量不同、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和易熔体侧第二连接端46的厚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在厚度不同的情况下那样由直立切割弹性部29的弹性力弹性地夹持易熔体4。
[0061] 另外,同样在用另一易熔体4更换该易熔体4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远离直立切割基部28的方向上(与箭头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行移动而容易地拆离易熔体4。
[0062] 如上所述,在要求的容量的易熔体4已经组装并且容纳在易熔体容纳部10中之后,通过利用盖13覆盖易熔体容纳部10而完成熔断器单元1。
[006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熔断器单元中,能够通过将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连接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以及通过将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二连接端46连接到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而将易熔体4并入到电路体3内。在该情况下,由于使易熔体4相对于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以及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是能够拆离的,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已经设定有与所需熔断容量相称的电阻值的易熔体4并入到电路体3内。
[0064] 另外,在易熔体4熔断后能够容易地移除熔断的该易熔体,并且同样在新的易熔体4将被并入电路体3内的情况下,与利用焊接、型压等联接易熔体4相比较,该易熔体能够容易地并入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和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内。
[0065]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将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插入到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之间以使它们弹性地夹持易熔体4,以及通过将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二连接端46插入到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之间以使它们弹性地夹住并且保持易熔体4而将易熔体4容易地并入到电路体3内。
[0066] 此外,同样在由于过电流而被熔断并且将要用新的易熔体4更换的情况下,由于已经熔断并损坏的易熔体4可以从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之间以及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之间移除,并且替换的易熔体4可以插入到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之间以及直立切割弹性部29与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之间以使它们弹性地夹住并且保持该替换的易熔体4,所以能够容易地执行易熔体4的更换。
[0067] 此外,由于容纳在易熔体容纳部10中的、已经并入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4、32和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内的易熔体4由前侧元件盖14 和后侧元件盖15覆盖,所以即使当易熔体4由过电流等熔断时,易熔体4的残片也不会分散到外部。
[0068] 另外,在容纳在易熔体容纳部10中的、已经并入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和32以及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内的易熔体4由前侧元件盖14和后侧元件盖15覆盖的状态下,由于利用分隔肋16、16、16将相邻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和32互相分隔,并且将相邻的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互相分隔,所以即使当一个易熔体4已经熔断时,其残片也不朝着相邻的易熔体4侧分散,并且相邻的易熔体4不会不必要地熔断。
[0069] 顺便提及,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这样的实例:包括直立切割基部28和直立切割弹性部29的块体侧第一连接部27和块体侧第二连接部42设置在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和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上,该块体侧第一连接端25、32和块体侧第二连接端40被设置成露出于易熔体容纳部10,但是多种构造能够用作块体侧第一连接部27和块体侧第二连接部
42,而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实例。
[0070] 接下来,将描述图6和图7示出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的其它实例。关于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在附图中给予相同的标记,并且省略与上述实施例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的说明。
[0071] 在本实施例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50上,形成了弹性夹持片52,通过在块体侧第一连接端50的外周端51上开矩形的槽口,并且将其朝着外周端侧弯曲而获得该弹性夹持片52。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能够从该弹性夹持片52的前端侧与外周端51之间插入。另外,弹性夹持片52形成为:在从与外周端51连续的那部分到所述前端侧范围内的中间部分上,朝着外周端51侧拱起,并且能够弹性地夹住并且保持所插入的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此外,能够通过使已经插入到弹性夹持片52与外周端51之间的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朝着外周端51的槽口部53滑行移动而容易地拆离该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另外,即使当使易熔体4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45的厚度不同时,也能够插入到弹性夹持片52与外周端51之间。因此,易熔体4可拆离地连接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50(块体侧第二连接端)。顺便提及,通过在块体侧第二连接端上也设置与上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50的相同的弹性夹持片52,能够将易熔体4可拆离地连接到电路体3。
[0072] 通过使其具有上述构造,能够在本实施例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上获得与图1至图5中描述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0073] 接下来,将描述图7示出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55。如图7所示,在块体侧第一连接端55上,矩形槽口56形成在块体侧第一连接端55的外周端57中。另一方面,在易熔体58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59上形成了弹性夹持片60,该弹性夹持片60从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59的一侧延伸并且朝着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59的后表面侧折回。使形成槽口56的侧壁端61能够插入到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59的后表面侧与弹性夹持片60之间。
[0074] 然后,通过将槽口56的侧壁端61插入到弹性夹持片60与易熔体58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59之间,而能够将易熔体58连接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55。在该情况下,通过在将易熔体58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59留置于槽口56中的状态下,将易熔体58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59朝着侧壁端61侧滑行移动,能够容易地将侧壁端61插入到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59的后表面侧与易熔体58的弹性夹持片60之间。在该状态下,侧壁端61在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59的后表面侧与易熔体58的弹性夹持片60之间被弹性地夹持。另外,在要移除易熔体58的情况下,通过将易熔体58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59朝着槽口56侧滑动,能够将易熔体58容易地从块体侧第一连接端55拆离。此外,即使在使易熔体58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59的厚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易熔体58的易熔体侧第一连接端59上设置弹性夹持片60而将易熔体58连接(组装)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55。顺便提及,通过与块体侧第一连接端55类似地在块体侧第二连接端中设置矩形槽口,并且也在易熔体58的易熔体侧第二连接端上设置相同的弹性夹持片60,能够将易熔体58可拆离地并且容易地连接到电路体3。
[0075] 通过使其具有上述构造,在本实施例的块体侧第一连接端上获得与图1至图5中描述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0076] 本专利申请要求基于2012年7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62354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78]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易熔体的一侧连接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并且将易熔体的另一侧连接到块体侧第二连接端而能够将易熔体并入到电路体中。在该情况下,由于使易熔体相对于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和块体侧第二连接端是可拆离的,所以已经设定了与所需熔断容量相称的电阻值的易熔体能够被并入到电路体中。另外,在易熔体熔断后能够容易地移除已经熔断的易熔体,并且同样在新的易熔体将要被并入到电路体的情况下,与利用焊接、型压等联接易熔体相比,能够容易地将易熔体并入到块体侧第一连接端和块体侧第二连接端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