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装置

申请号 CN201280014134.8 申请日 2012-03-09 公开(公告)号 CN103443897A 公开(公告)日 2013-12-11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本律; 西村司;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 接触 装置,其中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可以牢固地接触固定接触件。接触装置包括具有固定接触件(35)的固定 端子 (37)、向着和远离固定端子(37)移动并具有接触固定接触件(35)的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活动端子(28)、以及 挤压 活动端子(28)并使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以预定挤压 力 接触固定接触件(35)的挤压 弹簧 (33)。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位于由所述三个活动接触件的内切线形成的三 角 形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接触装置,包括:
多个固定端子,每个固定端子包括固定接触件;
活动端子,该活动端子向着和远离固定端子移动并包括将接触固定接触件的三个活动接触件;和
挤压弹簧,该挤压弹簧挤压活动端子以使活动接触件接触固定接触件,其中挤压弹簧的施点位于由所述三个活动接触件的内切线形成的三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由所述三个活动接触件的内切线形成的三角形的至少两条边中的每一条与以挤压弹簧的施力点为中心的圆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挤压弹簧的施力点位于一线段上,该线段将连接由所述三个活动接触件的内切线形成的三角形的两个顶点的线段的中点与该三角形的剩余的顶点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被构造成接收挤压弹簧的弹簧支承部设置在挤压弹簧的一个端部抵靠在活动端子上的位置处。
5.一种接触装置,包括:
多个固定端子,每个固定端子包括固定接触件;
活动端子,该活动端子包括自由地接触和脱离固定接触件的多个活动接触件,并相对于固定端子自由地移动;和
挤压弹簧,该挤压弹簧挤压活动端子以使活动接触件接触固定接触件,其中当从活动端子相对于固定端子移动所沿的方向观看时,活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之间的三个接触区域形成在活动端子上,并且
挤压弹簧的施力点位于一线段上,该线段将连接所述三个接触区域中的任意两个接触区域使得这两个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最短的线段的中点与剩余的接触区域的离所述中点的距离最短的点连接在一起。
6.一种接触装置,包括:
多个固定端子,每个固定端子包括固定接触件;
活动端子,该活动端子包括自由地接触和脱离固定接触件的多个活动接触件,并相对于固定端子自由地移动;和
挤压弹簧,该挤压弹簧挤压活动端子以使活动接触件接触固定接触件,其中当从活动端子相对于固定端子移动所沿的方向观看时,活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之间的三个接触区域形成在活动端子上,并且
挤压弹簧的施力点位于一线段上,该线段将连接由所述三个接触区域的内切线形成的三角形的两个顶点的线段的中点与该三角形的剩余的顶点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3、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装置,其中
活动端子具有容纳挤压弹簧的一个端部的凹槽部,
当从活动端子相对于固定端子移动所沿的方向观看时,所述线段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在凹槽部中,
包括接触挤压弹簧的接触面的接触部形成在凹槽部中,并且
当从所述线段的方向观看时,接触部的接触面具有中心在所述线段上的弧形横截面。

说明书全文

接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接触装置,其中通过活动接触件移向并接触固定接触件实现电导通。

背景技术

[0002] 接触装置用于电磁继电器等,并且在JP2011-23332A中描述了用于电磁继电器的接触装置。该接触装置包括具有一对固定接触件的固定端子、具有一对活动接触件并向着和远离固定端子移动的活动接触板、构造为将活动接触板移向固定端子的驱动部、将活动接触板压向固定接触件的挤压弹簧、和容纳这些部件的壳体。
[0003] 驱动部包括插入活动接触板中的轴,以及第一轭板,第一轭铁板设置在该轴的一个端部处并限制活动接触板向固定端子的移动。同时,第二轭铁板在与活动接触件相反的一侧固定至活动接触板。
[0004] 在该接触装置中,当轴通过驱动部的驱动移向固定端子时,第一轭铁板也沿相同的方向移动。因此,在该情况中,活动接触板通过挤压弹簧的偏压移向固定端子,并且活动接触件接触固定接触件以允许电流移动。通过电流的流动,在活动接触板周围产生磁场,并且在第一轭铁板和第二轭铁板之间产生磁吸引力。由于磁吸引力消除在接触件之间的接触区域处产生的排斥力,因此可以减轻接触件之间的挤压力的减小,并且可以顺利地使活动接触件接触固定接触件。
[0005] 上述接触装置被构造成使得接触固定接触件的活动接触件成对设置,并且活动接触件通过挤压弹簧的偏压力接触相应的固定接触件。然而,在其中活动接触件设置成对的结构中,活动接触件至固定接触件的接触由于活动接触板在由电流引起的电磁力的作用下的振动或外部振动而变得不稳定。
[0006] 因此,可以想到这样一种结构,其中活动接触板设置有三个活动接触件,并且活动接触板在三个区域处接触固定接触件。然而,在活动接触板在三个区域处接触固定接触件的情况中,存在的向题是,在活动接触板上的作用力被定位时,难以使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在三个区域处稳定地接触,并且电流不能稳定地流动。

发明内容

[0007]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触装置,其中活动接触板在三个区域处接触固定接触件,该接触装置被构造成使得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可以牢固地(并保持)接触对应的固定接触件。
[0008] 本发明的接触装置包括:多个固定端子,每个固定端子包括固定接触件;活动端子,该活动端子向着和远离固定端子移动并包括将接触固定接触件的三个活动接触件;和挤压弹簧,该挤压弹簧挤压活动端子以使活动接触件接触固定接触件。挤压弹簧的施力点位于由所述三个活动接触件的内切线形成的三形内。
[0009] 根据本发明,由于挤压弹簧的施力点位于由所述三个活动接触件的内切线形成的三角形内,因此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可以牢固地(并保持)接触对应的固定接触件。因此,活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可以置于稳定的导通状态。
[0010] 在该接触装置中,由所述三个活动接触件的内切线形成的三角形的至少两条边中的每一条可以与以挤压弹簧的施力点为中心的圆相切。
[0011] 根据本发明,由于由所述三个活动接触件的内切线形成的三角形的至少两条边中的每一条与以挤压弹簧的施力点为中心的圆相切,因此所有的活动接触件可以牢固地(并保持)接触对应的固定接触件。
[0012] 在该接触装置中,挤压弹簧的施力点可以位于一线段上,该线段将连接由所述三个活动接触件的内切线形成的三角形的两个顶点的线段的中点与该三角形的剩余的顶点连接在一起。
[0013] 根据本发明,所述三个活动接触件可以更牢固地(并保持)接触对应的固定接触件。
[0014] 在这些接触装置中,可以设置用于接收挤压弹簧的弹簧支承部。从弹簧支承部作用在活动接触板上的作用力的中心可以位于由所述三个活动接触件的内切线形成的三角形中。
[0015] 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用于接收挤压弹簧的弹簧支承部,因此所述三个活动接触件之间的距离可以缩短,并且活动接触件可以形成得较大。因此,所有的活动接触件可以牢固地(并保持)接触固定接触件。
[0016] 而且,本发明的接触装置包括:多个固定端子,每个固定端子包括固定接触件;活动端子,该活动端子包括自由地接触和脱离固定接触件的多个活动接触件,并相对于固定端子自由地移动;和挤压弹簧,该挤压弹簧挤压活动端子以使活动接触件接触固定接触件。当从活动端子相对于固定端子移动所沿的方向观看时,活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之间的三个接触区域形成在活动端子上,并且挤压弹簧的施力点位于一线段上,该线段将连接所述三个接触区域中的任意两个接触区域使得这两个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最短的线段的中点与剩余的接触区域中的离所述中点的距离最短的点连接在一起。
[0017]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挤压弹簧的弹簧力中心位于该线段上,其中该线段将″连接所述三个接触区域中的任意两个接触区域使得这两个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最短的线段的中点″与″剩余的接触区域中的离所述中点的距离最短的点″连接在一起。
[0018] 根据本发明,挤压弹簧的弹簧力中心位于通过连接所述三个接触区域形成的三角形中,并且结果,活动接触件可以在所述三个接触区域处牢固地(并保持)接触固定接触件。
[0019] 而且,本发明的接触装置包括:多个固定端子,每个固定端子包括固定接触件;活动端子,该活动端子包括自由地接触和脱离固定接触件的多个活动接触件,并相对于固定端子自由地移动;和挤压弹簧,该挤压弹簧挤压活动端子以使活动接触件接触固定接触件。当从活动端子相对于固定端子移动所沿的方向观看时,活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之间的三个接触区域形成在活动端子上,并且挤压弹簧的施力点位于一线段上,该线段将连接由所述三个接触区域的内切线形成的三角形的两个顶点的线段的中点与该三角形的剩余的顶点连接在一起。
[0020]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挤压弹簧的弹簧力中心位于该线段上,其中线段将″连接由所述三个接触区域的内切线形成的三角形的两个顶点的线段的中点″与″该三角形的剩余的顶点″连接在一起。
[0021] 根据本发明,挤压弹簧的弹簧力中心位于通过连接所述三个接触区域形成的三角形中,并且结果,活动接触件可以在所述三个接触区域处牢固地(并保持)接触固定接触件。
[0022] 在这些接触装置中,活动端子可以具有容纳挤压弹簧的一个端部的凹槽部。当从活动端子相对于固定端子移动所沿的方向观看时,所述线段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包含在凹槽部中。包括接触挤压弹簧的接触面的接触部形成在凹槽部中。当从所述线段的方向观看时,接触部的接触面可以具有中心在所述线段上的弧形横截面。附图说明
[0023] 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参照接下来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0024]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接触装置的剖视图;
[0025] 图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活动端子的平面图;
[0026] 图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弹簧支承部的剖视图;
[0027] 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活动端子的平面图;
[0028] 图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接触装置的剖视图;
[0029] 图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活动端子的平面图;
[0030] 图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活动端子的剖视图;
[0031] 图8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活动端子的侧视图;
[0032] 图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活动端子的平面图;
[0033] 图1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活动端子的平面图;
[0034]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接触装置的剖视图;
[0035]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活动端子的平面图;
[0036] 图13是沿着图12中的A-A线截取的纵向截面;
[0037]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活动端子的侧视图;
[0038] 图15是沿着图12中的B-B线截取的纵向截面;
[0039] 图1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接触部和挤压弹簧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示意图;
[0040] 图1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活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示意图,并且是图示活动端子处于正常状态时活动接触件和固定接触件之间的接触状态的平面图;
[0041] 图18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其中活动接触件接触固定接触件的状态的示意图,并且是图示其中在活动端子移位时活动接触件接触固定接触件的状态的平面图;
[0042] 图19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接触装置的剖视图;
[0043] 图20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接触装置的剖视图;
[0044]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活动端子的平面图;以及[0045]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活动端子的变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的是,在下文描述的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相似的构成元件。因此,在下文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提供至相似的结构元件,并且将省略对它们的冗余描述。
[0047] (第一实施例)
[0048] 图1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图2是活动接触板28的平面图,用于图示活动接触件31,31,31的布置。
[0049] 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用于电磁继电器。接触装置1包括位于图1中的下部处的驱动部2,以及位于上部处的接触部3,并且驱动部2和接触部3被容纳在壳体5中。
[0050] 壳体5包括在接触部3侧开口的驱动部容纳壳体7,和覆盖驱动部容纳壳体7的开口侧的接触部容纳壳体9。壳体5在从图1中的垂直方向观看时的平面图中可以是圆形的,或者可以是方形或多边形形状。
[0051] 驱动部容纳壳体7包括下壁7a、和从下壁7a的周边向着接触部3升高的侧壁7b,并具有在接触部3侧处开口的杯形形状。类似地,接触部容纳壳体9包括上壁9a和从上壁9a的周边向驱动部2延伸的侧壁9b,并具有在驱动部2侧开口的杯形形状。
[0052] 驱动部2包括缠绕在线圈绕线管11周围的线圈13。在形成在线圈绕线管11的中心处的通孔11a内,固定铁芯15作为固定构件设置在驱动部壳体7的下壁7a侧处,活动铁芯17作为活动构件设置在是下壁7a的另一侧的开口侧处。
[0053] 轭铁19设置在线圈13和驱动部容纳壳体7之间。轭铁9包括面向下壁7a的底壁19a,以及形成为从底壁19a的周边升高并围绕线圈13且面向侧壁7b的管部19b。
[0054] 轭铁上板21设置成覆盖轭铁9在接触部3侧处的开口的对应于线圈13的区域的部分。在轭铁上板21中,外周边固定至轭铁9的管部19b的边缘部,并且从内周边向下突出的管部21a插入活动铁芯和线圈绕线管11之间。因此,在线圈绕线管11中,通孔11a的内径在接触部3侧的其中插入轭铁上板21的管部21a的部分处比在下部中的其它部分处大。
[0055] 固定铁芯15通过将凸起15a装配至形成在轭铁9的底壁19a的中心处的装配孔19c而固定至轭铁9。同时,位于固定铁芯15的接触部3侧处的活动铁芯能够接近和脱离线圈绕线管11的通孔11a中的固定铁芯15。
[0056] 凹部15b和凹部17a分别形成在固定铁芯15和活动铁芯彼此相对的侧面处,并且复位弹簧23设置在这些凹部15b和17a之间。复位弹簧23沿远离固定铁芯15移动的方向(在图1中向上)按压活动铁芯。
[0057] 活动铁芯在其与固定铁芯15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沿活动铁芯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轴25。轴25可以与活动铁芯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单独地形成并固定至活动铁芯。
[0058] 活动端子28经由凸起部27连接在轴25的尖端处。
[0059] 活动端子28由连接至凸起部27的板形活动接触板29、以及设置成在驱动部2侧从活动接触板29的下面突出的三个活动接触件31(31a),31(31b)和31(31c)(参见图2)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中的每一个在平面图中形成圆形形状。然而,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不限于圆形,并且可以是其它形状,如方形。
[0060]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接触件35设置在与活动接触件31的驱动部2侧相反的位置处向上突出。
[0061] 具体地,三个固定接触件35,35和35设置成在面向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驱动部2侧表面的位置处向上突出。而且,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两个固定端子
37和37。每个固定接触件35固定在两个固定端子37和37中的一个上。固定端子37和
37分别连接至由绝缘树脂制成的固定接触件保持器41和41。固定端子37的边缘部用作从壳体5引出并连接至外部负载或外部电源的外部连接端子。
[0062] 也就是说,固定接触件35设置在固定端子37上以在位置和数量上对应于活动接触板29上的活动接触件31。由于活动接触件31(31a,31b和31c)设置在三个点处,因此固定接触件35,35和35设置在固定端子37和37上的三个点处。活动接触板29的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接触相应的固定接触件35,35和35,并且通过这种接触,允许电流在固定接触件35和对应的活动接触件31之间流动。因此,允许电流通过活动接触板29在两个固定端子37和37之间流动。
[0063] 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固定接触件35设置在图1中的左侧固定端子37(第一固定端子)处,两个固定接触件35和35设置在图1中的右侧固定端子37(第二固定端子)处。设置在左侧固定端子37(第一固定端子)处的所述一个固定接触件35(图1中的左侧固定接触件35)接触活动接触件31a,并且设置在右侧固定端子37(第二固定端子)的所述两个固定接触件35和35(图1中的右侧固定接触件35和35)分别接触活动接触件31b和活动接触件31c。通过这种接触,允许电流在固定接触件35和对应的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之间流动。
[0064] 说明的是,所设置的固定接触件35可以不必是三个。例如,具有覆盖两个活动接触件31b和31c的一个固定接触件35可以设置在右侧固定端子37(第二固定端子)处。
[0065] 在这里,将活动接触板29压向驱动部2侧(压向下侧)的挤压弹簧33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和接触部容纳壳体9的上壁9a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弹簧33由盘簧形成。由于挤压活动接触板29的挤压弹簧33,因此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以预定挤压力接触相应的固定接触件35,35和35。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被设置成小于上述复位弹簧23的弹簧力。因此,在电流未施加至线圈13并且驱动力未提供至活动铁芯的状态中,由于复位弹簧23的弹力克服挤压弹簧33的弹力,因此活动铁芯与活动接触板29一体沿远离固定铁芯15的方向移动并引入图1中示出的状态中。
[006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活动接触板29形成大致矩形板形状,并且活动接触件31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的下面29b上使得三个位置彼此分开。在图2中,附图标记31a,
31b和31c分别指示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上以形成三个位置的三个活动接触件。
[0067] 由于挤压弹簧33的一个端部接触其上设置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活动接触板29的上面,因此挤压弹簧33将活动接触板29压向固定端子37。挤压弹簧33在挤压弹簧33的一个端部处于接触的位置处的弹簧力中心用作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参见图2)。换句话说,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是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挤压弹簧33是盘簧,因此挤压弹簧33的轴线(挤压弹簧33的施力线)和活动接触板29之间的交点是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图2示出本实施例的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以及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的布置。因此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接触相应的固定接触件35,35和35。
[0068] 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位于由活动接触板29的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内切线形成的虚三角形内。也就是说,如图2,当绘制连接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三条内切线64,65和66时,由这三条内切线64,65和66形成虚三角形67。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被构造成使得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位于三角形67内。
[0069] 在这里,两个活动接触件31和31(第一活动接触件和第二活动接触件)的内切线被定义如下。
[0070] 首先,在活动接触板29的面上,仅在一个点处分别同时接触第一活动接触件和第二活动接触件的线被确定。在这两个活动接触件31和31是分开的圆的情况中,如在本实施例中一样,所述线是这两个圆的公切线(两条外公切线和两条内公切线)。
[0071] 随后,在所述线中,将″包括第一活动接触件和第二活动接触件的区域″与″包括第三活动接触件的区域″分开的线被定义为第一活动接触件和第二活动接触件的内切线。
[0072]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活动接触件31,31和31的形状在平面图中是圆形。在该情况中,″内切线″被定义为两个活动接触件31和31的外公切线中形成在另一个活动接触件31一侧处的外公切线。
[0073] 因此,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具有其中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位于由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内切线64,65和66形成的三角形67内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由挤压弹簧33牢固地压向固定接触件35。因此,挤压弹簧33的偏压力牢固地作用在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上。因此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牢固地接触相应的固定接触件35,35和35。因此,活动接触件31(31a,31b和31c)和固定接触件35可以置于稳定的导通状态。
进一步,由于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位于三角形67内,本实施例可以降低活动端子28围绕连接两个活动接触件的线作为轴线转动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抑制接触装置1的噪声。
[0074] 接下来,将描述接触装置1的操作。
[0075] 首先,在其中电流未施加至线圈13的状态中,如图1所示,复位弹簧23的弹力克服挤压弹簧33的弹力,活动铁芯沿远离固定铁芯15的方向移动并进入图1中示出的状态,其中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已经与固定接触件35,35和35分离,并且结果,接触装置1被断开。
[0076] 当电流施加至处于断开状态的线圈13时,活动铁芯由电磁力抵抗复位弹簧23的弹力吸向固定铁芯15,并接近固定铁芯15。因此,每个活动接触件31接触对应的固定接触件35,并且实现接触件之间的电导通,并且结果,接触装置1接通。
[0077]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图1中的垂直方向是活动端子28相对于固定端子37的移动方向。
[0078] 在上述操作中,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位于由活动接触板29的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内切线64,65和66形成的三角形67内,因此挤压弹簧33的偏压力牢固地作用在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上。结果,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牢固地接触相应的固定接触件35,35和35。因此,活动接触件31(31a,31b和31c)和固定接触件35可以处于稳定的导通状态。而且,由于抑制了活动端子28的转动运动,因此可以抑制接触装置1的噪声。
[0079] (第二实施例)
[0080] 图3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接触装置中的活动端子28的结构。
[0081] 在本实施例中,弹簧支承部69设置到活动接触板29。弹簧支承部69是用于接收挤压弹簧33的构件,并设置成立在活动接触板29的上面上。挤压弹簧33的一端抵靠在弹簧支承部69上。
[0082]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中,接收挤压弹簧33的一个端部(下端部)的弹簧支承部69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的上面上。弹簧支承部69包括挤压弹簧33的一个端部抵靠在其上的盘形部69a、设置在盘形部69a的外周边处的凸缘部69b、和设置成立在活动接触板29的上面上的支撑部69c。盘形部69a形成外径稍大于挤压弹簧33的外径的同心盘形形状。说明的是,盘形部69a可以形成圆盘形状。凸缘部69b形成与盘形部69a同心的圆筒形形状。凸缘部69b具有稍大于挤压弹簧33的外径的直径。支撑部69c形成与盘形部69a同心的圆筒形形状。支撑部69c具有小于盘形部69a的外径的直径。挤压弹簧33的一端被容纳在弹簧支承部69的凸缘部69b内。因此,挤压弹簧33沿前后方向和沿左右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
[0083] 在图3中的本实施例中,如在图2中的实施例中一样,三个活动接触件31(31a),31(31b)和31(31c)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上。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位于由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内切线形成的三角形67内。因此,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图2中示出的情况,由于挤压弹簧33的偏压力牢固地作用在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上,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牢固地接触相应的固定接触件35,35和35。结果,活动接触件31(31a,31b和31c)和固定接触件35可以处于稳定的导通状态。
[0084]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用于接收挤压弹簧33的弹簧支承部69,因此三个活动接触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形成为较短,并且活动接触件31(31a,31b和31c)可以形成为较大。由于活动接触件31(31a,31b和31c)可以形成为较大,因此可以改善电负载施加期间的接触磨损特性,并且因此可以提高寿命。
[0085] (第三实施例)
[0086] 图4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接触装置的活动端子28的结构。
[0087] 在本实施例的活动端子28中,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上,以便由连接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内切线64,65和66形成三角形67。挤压弹簧33挤压活动接触板29,并且挤压弹簧33设置成使得施力点63位于由内切线64,65和66形成的三角形67内。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以及挤压弹簧
33设置成使得三角形67的两条边中的每一条与以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为中心的圆63A相切。在图4中,挤压弹簧33设置成使得以施力点63为中心的圆63A与连接活动接触件31a和31b的内切线64相切,并与连接活动接触件31c和
31a的内切线66相切。然而,不限于此,并且圆63A可以设置成与内切线64和65相切,或者与内切线65和66相切。说明的是,其中挤压弹簧33的一个端部处的环形(圆弧形)端部与三角形67相切的结构是可能的。
[0088] 因此,由于挤压弹簧33设置成使得由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内切线64,65和66的两条边中的每一条与以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为中心的圆63A相切,因此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牢固地接触对应的固定接触件35,并且所有的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分别牢固地接触固定接触件35,35和35。
[0089] (第四实施例)
[0090] 图5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A。图6和7图示本实施例的活动端子28的结构。
[0091]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端子28沿与图1中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在图5中向上移动。对应于各个活动接触件31的固定接触件35沿活动端子28的移动方向向前设置在活动端子28的上方。
[0092] 固定铁芯15和活动铁芯17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图1相反,并且活动铁芯设置在驱动部壳体7中的下壁7a侧处。固定铁芯15设置在活动铁芯的上方,并且上端部固定至轭铁上板21。
[0093] 固定铁芯15在其中心处设置有沿活动铁芯的移动方向穿过的通孔15c,并且通过螺纹55连接至活动铁芯的轴25插入通孔15c中。在通孔15c中,容纳沿远离固定铁芯15的方向挤压活动铁芯的复位弹簧23。复位弹簧23的上端部接触固定至轭铁上板21的上面的压板49。弹簧支承部51设置在压板49更上方的位置处,并且挤压弹簧33设置在弹簧支承部51和活动接触板29之间。活动接触板29、压板49和弹簧支承部51分别设置有其中插入轴25的通孔29a,49a和51a。而且,在轴25的上端部处,设置具有大于通孔29a的外径的外径的凸缘部25a。
[0094] 在本实施例中,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反的方式,活动接触件31,31和31连接至活动接触板29的、是驱动部2的相反侧面的上面。而且,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包括两个固定端子37和37。随后,三个固定接触件35,35和35设置成面对相应的活动接触件31,31和31。每个固定接触件35设置在固定端子37和37中的任一个处。固定端子37连接至固定设置在接触部壳体9的上壁9a上的接触件保持器41。
[0095] 三个活动接触件31(31a),31(31b)和31(31c)以彼此间隔一距离地(以彼此隔开)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的上面上。如图6所示,三个活动接触件31(31a),31(31b)和31(31c)视作三个顶点,并且通过用线段连接这些顶点形成虚三角形67A。具体地,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中的每一个的中点取为顶点,并且通过用线段连接这些顶点形成虚三角形67A。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与三角形
67A的中点重合。该中点是由作为顶点的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形成的三角形67A的重心。因此,由于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位于三角形67A的中点处,因此挤压弹簧33的偏压力作用在三角形67A的重心上。因此,挤压弹簧33的偏压力牢固地作用在三个活动接触板31a,31b和31c上,并且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牢固地接触固定接触件35,35和35。
[0096] 说明的是,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位于由活动接触板29的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内切线(图6未示出)形成的三角形(图6未示出)内。
[0097] 除了上述之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接触板29对应于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的部分形成得较厚,如图7所示。附图标记71指示厚的部分。由于厚的部分71对应于由作为顶点的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形成的三角形67A的中点,因此挤压弹簧33的偏压力可以集中在施力点63(中点)上。因此,可以使挤压弹簧33的偏压力更牢固地作用在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上。
[0098] 接下来,将描述接触装置1A的操作。
[0099] 首先,在其中电流未施加至线圈13的状态中,如图5所示,复位弹簧23的弹力克服挤压弹簧33的弹力,活动铁芯沿远离固定铁芯15的方向移动并进入图5中示出的状态,其中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已经与固定接触件35,35和35分离,并且结果,接触装置1A被断开。
[0100] 当电流施加至处于断开状态的线圈13时,活动铁芯由电磁力抵抗复位弹簧23的弹力吸向固定铁芯15,并接近固定铁芯15。因此,凸缘部25a和活动接触板29向上移动,并且每个活动接触件31接触对应的固定接触件35,并且实现接触件之间的电导通,并且结果,接触装置1A接通。
[0101]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图5中的垂直方向是活动端子28相对于固定端子37的移动方向。
[0102]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与由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形成的三角形67A的中点重合,因此挤压弹簧33的偏压力牢固地作用在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上。因此,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牢固地接触固定接触件35,35和35。
[0103] (第五实施例)
[0104] 图8和9图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接触装置中的活动端子28以及挤压弹簧33,33和33的结构。活动端子28和挤压弹簧33,33和33可以用在图5中示出的接触装置1A中。说明的是,在图9,省略通孔29a的图示。
[0105]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挤压弹簧33,33和33设置成对应于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处的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也就是说,挤压弹簧33a设置成对应于活动接触件31a,挤压弹簧33b设置成对应于活动接触件31b,挤压弹簧33c设置成对应于活动接触件31c。这些挤压弹簧33a,33b和33c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处以位于对应的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下面。也就是说,挤压弹簧33a,33b和33c分别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的与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相反一侧处(参见图8和9)。挤压弹簧33a,33b和33c偏压活动接触板29,使得活动接触板29移向固定接触件35。挤压弹簧33a,33b和33c沿相同的方向(图8中向上)偏压活动端子28。
[0106] 三个挤压弹簧33a,33b和33c被构造成使得这些弹簧的合并施力点位于由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内切线64,65和66形成的三角形67内。在本实施例中,合并施力点被定义为由三个挤压弹簧33a,33b和33c产生的力矩之和为0的点。也就是说,通过如图9所示绘制连接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三条内切线64,65和66,由这三条内切线64,65和66形成三角形67。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挤压弹簧33a,33b和33c的合并施力点73位于三角形67内。换句话说,三个挤压弹簧33a,33b和33c的弹簧常数和位置设置成使得合并施力点73位于由三条内切线64,65和66限定的三角形67内。
[0107] 因此,通过将三个挤压弹簧33的合并施力点73定位在由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内切线64,65和66形成的三角形67内,合并三个挤压弹簧33a,33b和33c的偏压力牢固地作用在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上。因此,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牢固地接触相应的固定接触件35,35和35,并且活动接触件31(31a,31b和31c)以及固定接触件35可以处于稳定的导通状态。
[0108] (第六实施例)
[0109] 图10图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中的接触装置的活动端子28的结构。例如,活动端子28可以用在图5中示出的接触装置1A中。说明的是,同样在图10中,省略了通孔29a的图示。
[0110]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以大致等边三角形形状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上。同时,一个挤压弹簧33设置成与活动接触板29相关并偏压活动接触板29。挤压弹簧33设置在以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为中心的圆63A内切由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形成的三角形67的位置处。也就是说,由连接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内切线64,65和66形成三角形67,并且挤压弹簧33设置在以施力点63(弹簧力中心)为中心的圆63A与由内切线64,65和66形成的三角形67内切的位置处,并且内切线64,65和66中的每一个与以施力点63为中心的圆63A相切。说明的是,挤压弹簧33的一个端部处的成圆环(圆弧)形状的端部可以与三角形67的三条边内切。
[0111] 因此,由于以挤压弹簧33(挤压弹簧33设置在圆63A与由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形成的三角形67内切的位置处)的施力点63为中心的圆63A,因此挤压弹簧33的偏压力牢固地作用在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上,并且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牢固地接触固定接触件35,35和35
[0112] (第七实施例)
[0113] 图11图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中的接触装置1B。图12至18图示本实施例的活动端子28。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B具有与图5中示出的接触装置1A相似的结构,并且仅活动端子28等的结构不同。
[0114] 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B用于电磁继电器。接触装置1B包括位于图11中的下部处的驱动部2,以及位于上部处的接触部3,并且驱动部2和接触部3被容纳在壳体5中。
[0115] 壳体5包括在接触部3侧开口的驱动部容纳壳体7,和覆盖驱动部容纳壳体7的开口侧的接触部容纳壳体9。壳体5在从图11中的垂直方向观看时的平面图中可以是圆形的,或者可以是方形或多边形形状。
[0116] 驱动部容纳壳体7包括下壁7a、和从下壁7a的周边向着接触部3升高的侧壁7b,并具有在接触部3侧处开口的杯形形状。类似地,接触部容纳壳体9包括上壁9a和从上壁9a的周边向驱动部2延伸的侧壁9b,并具有在驱动部2侧开口的杯形形状。
[0117] 驱动部2包括缠绕在线圈绕线管11周围的线圈13。在形成在线圈绕线管11的中心处的通孔11a内,固定铁芯15作为固定构件设置在驱动部壳体7的开口侧处,活动铁芯17作为活动构件设置在是下壁7a与开口相反的一侧的下壁7a侧处。
[0118] 轭铁19设置在线圈13和驱动部容纳壳体7之间。轭铁9包括面向下壁7a的底壁19a,以及形成为从底壁19a的周边升高并围绕线圈13且面向侧壁7b的管部19b。
[0119] 轭铁上板21设置成在对应于线圈13的区域的部分处覆盖轭铁9在接触部3侧处的开口。
[0120] 固定铁芯15通过将凸起15a装配至轭铁上板21的通孔21a和线圈绕线管11的通孔11a,并通过将凸缘部15b放置在形成在轭铁上板21的上部处的支承表面21b而固定至轭铁上板21和线圈绕线管11。同时,位于固定铁芯15的下壁7a侧处的活动铁芯在线圈绕线管11的通孔11a中向着和远离固定铁芯15自由地移动。
[0121] 固定铁芯15和活动铁芯分别设置有通孔15c和通孔17a,并且复位弹簧23设置在固定铁芯15和活动铁芯之间。复位弹簧23通过弹簧支承部52沿远离固定铁芯15的方向(图11中是向下)挤压活动铁芯。
[0122] 复位弹簧23的上端部接触固定至轭铁上板21的上面的压板49。弹簧支承部51设置在压板49的更上方的位置处,挤压弹簧33设置在弹簧支承部51和将被描述的活动接触板29之间。
[0123] 而且,沿活动铁芯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轴25设置在活动铁芯处,并且活动端子28设置在轴25的上端部侧处。活动端子28设置有通孔29a,并且轴25插入通孔29a中。活动端子28由板形活动接触板29,以及设置成从活动接触板29的上面突出(参见图12)的三个活动接触件31(31a),31(31b)和31(31c)形成。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以彼此间隔一距离地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的上面上。
[0124]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螺纹55形成在轴25的一个端部(下端部)处,凸缘部25a形成在另一个端部(上端部)处。压板49、弹簧支承部51和52、以及活动接触板29分别形成其中插入轴25的通孔49a、通孔51a和52a、以及通孔29a。
[0125] 活动端子28以下述方式设置在轴25的上端部侧处。
[0126] 首先,如图11所示,活动铁芯、弹簧支承部52、复位弹簧23、压板49、弹簧支承部51、挤压弹簧33和活动端子28从底部按顺序设置。在这里,复位弹簧23插入固定铁芯15的通孔15c中,固定铁芯15的凸起15a装配至轭铁上板21的通孔21a和线圈绕线管11的通孔11a。
[0127] 随后,轴25的螺纹55侧从活动端子28上方插入通孔29a,51a和49a、挤压弹簧33、和复位弹簧23中,并通过螺纹55连接至活动铁芯。
[0128] 因此,活动端子28可以设置在轴25的上端部侧处。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凹槽部29b形成在活动接触板29的下面上,并且挤压弹簧33的一个端部被容纳在凹槽部29b中。活动端子28由挤压弹簧33向上挤压。
[0129]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固定接触件35和35设置成在与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相对的位置处向下突出。而且,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B包括两个固定端子37和37。
[0130] 每个固定接触件35固定至两个固定端子37和37中的一个。固定端子37和37分别连接至由绝缘树脂制成的固定接触件保持器41和41。说明的是,固定端子37的边缘部用作从壳体5引出并将连接至外部负载或外部电源的外部连接端子。
[0131]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多个)固定接触件35和35设置在固定端子37和37处。换句话说,一个(第一)固定接触件35设置在一个固定端子37处,一个(第二)固定接触件35设置在另一个固定端子37处。随后,一个固定接触件35(图11中的左侧固定接触件
35;第一固定接触件35)接触活动接触件31a,另一个固定接触件35(图11中的右侧固定接触件35:第二固定接触件35)接触活动接触件31b和活动接触件31c。通过这种接触,允许电流在固定接触件35和对应的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之间流动。
[0132] 在这里,由于挤压弹簧33挤压活动接触板29,因此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以预定挤压力接触对应的固定接触件35。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设置成小于上述复位弹簧23的弹簧力。因此,在电流未施加至线圈13且驱动力未被提供至活动铁芯的状态中,由于复位弹簧23的弹力克服挤压弹簧33的弹力,活动铁芯与活动接触板29一起移动至远离固定铁芯15的方向(图11中向下)并移动到图11中的状态。
[0133] 接下来,将描述接触装置1B的操作。
[0134] 首先,在图11中其中电流未施加至线圈13的状态中,复位弹簧23的弹力克服挤压弹簧33的弹力,活动铁芯沿远离固定铁芯15的方向移动,并移动到图11中示出的其中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已经与固定接触件35,35和35分开的状态中,并且结果,接触装置1B被断开。
[0135] 当电流施加至处于断开状态的线圈13时,活动铁芯由电磁力抵抗复位弹簧23的弹力吸向固定铁芯15,并接近固定铁芯15。因此,每个活动接触件31接触对应的固定接触件35,并且实现接触件之间的电导通,并且结果,接触装置1B接通。
[0136]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图11中的垂直方向是活动端子28相对于固定端子37的移动方向。
[0137] 在这里,在本实施例中,活动端子28被挤压弹簧33挤压的部分设置成使得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bx(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位于通过连接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形成的虚三角形T1内。
[0138] 具体地,活动端子28的活动接触板29形成大致梯形板,并且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在彼此隔开的三个位置处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上。在本实施例中,大致梯形的活动接触件31a是通过在沿成大致梯形形状的活动接触板29的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图
12中的左侧:活动接触板29的短边)处沿宽度方向(图12中的垂直方向)向上凸起中心部而形成的。随后,大致五边形的活动接触件31b和31c是通过在沿成大致梯形形状的活动接触板29的纵向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图12中的右侧;活动接触板29的长边)处沿宽度方向(图12中的垂直方向)向上凸起两个端部而形成的。图14是从图12的右侧观看时活动端子28的侧视图。
[0139] 而且,上述轴25插入其中的通孔29a形成在活动接触板29的纵向方向的中心部处,即在一侧的活动接触件31a与另一侧的活动接触件31b和31c之间。同样,圆环形凹糟部29b形成在活动接触板29的下面上以与通孔29a大致同心。
[0140] 同样,在圆环形凹槽部29b沿活动接触板29的纵向方向的两端处,凸起(接触部)29c和29c设置成向下突出(参见图12和13)。因此,挤压弹簧33被容纳在凹槽部29b中的一端仅接触凸起(接触部)29c和29c。换句话说,它被构造成使得挤压弹簧33不接触凹槽部29b的内面上的除其中形成凸起(接触部)29c和29c的部分之外的部分。
[0141] 因此,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位于两个凸起(接触部)29c和29c的中部处,也即是说,几乎在凹槽部29b的中心处。
[0142] 而且,固定接触件35设置成大致柱形形状,活动接触板29的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处的固定接触件35(图11中的左侧固定接触件35)接触活动接触件31a,活动接触板29的纵向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处的固定接触件35(图11中的右侧固定接触件35)接触活动接触件31b和31c。
[0143] 因此,当从垂直方向(活动端子28相对于固定端子37的移动方向)观看时,活动接触件31a,31b,31c和固定接触件35,35之间的三个接触区域R1,R2和R3形成在活动端子28上。说明的是,当在活动端子28的正常状态中从垂直方向观看时,接触区域R1,R2和R3与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和固定接触件35和35之间的区域(图17中的阴影区域)重叠。如图17所示,三角形T1是通过连接各个接触区域R1,R2和R3的中点G1,G2和G3形成的。
[014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被设置成位于通过连接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形成的三角形T1内。
[0145]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被设置成位于图17中的线段L2上。
[0146] 线段L2是如下绘制的线段。
[0147] 首先,线段L1被定义为连接三个接触区域R1,R2和R3中的任意两个(在本实施例中,是接触一个固定接触件35的接触区域R2和R3)使得接触区域R2和R3之间的距离最短的线段。在这里,线段L1的中点称为中点M1。点P1被定义为剩余的接触区域R1和中点M1之间的距离最短的点。线段L2是通过连接中点M1和点P1绘制的。
[0148] 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以下述方式位于所绘制的线段L2上。
[0149] 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活动端子28形成为相对于线段L2线对称,并且因此三角形T1是等腰三角形,并且线段L2经过三角形T1的中点。
[0150] 在这里,如下指定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的位置设定。
[0151] 首先,当从活动端子28相对于固定端子37移动所沿的方向观看时,凹槽部29b包括包含线段L2的线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圆环形凹槽部29b形成为使得包含线段L2的所述线经过所述中心。在这里,凹槽部29b由线段L2分成两半。
[0152] 随后,当从活动端子28相对于固定端子37移动所沿的方向观看时,接触挤压弹簧33的一个端部的凸起(接触部)29c和29c形成在包括线段L2的区域中并形成在凹槽部
29b中。
[0153] 凸起(接触部)29c的接触挤压弹簧33的一个端部的接触面29d的横截面形成弧形形状,当从线段L2的方向观看时,该弧形形状的中心在包含线段L2的所述线上。
[0154]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接触部)29c由一柱体的一部分形成,该柱体的轴线对应于线段L2(参见图15和16:说明的是,图15是沿着图12中的B-B截取的剖视图)。
[0155] 因此,当挤压弹簧33的一个端部接触凸起(接触部)29c的接触面29d时,挤压弹簧33的两个弹簧力的两个方向部通过线段L2(参见图16),结果,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位于线段L2上。
[0156]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位于线段L2上,线段L2将线段L1的中点M1与剩余的接触区域R1的点P1连接在一起,线段L1连接三个接触区域R1,R2和R3中的任意两个,使得接触区域R2和R3之间的距离最短,接触区域R1和中点M1之间在点P1的距离最短。
[0157] 因此,通过将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的位置设置到线段L2上,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位于通过连接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形成的三角形T1中。
[0158] 顺便提及,当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接触固定接触件35和35时,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位于三角形T1之外,活动端子28由于由挤压弹簧33施加至可以活动端子28的加压压力而可以沿一个活动接触件远离固定接触件35移动所沿的方向转动。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变得难以接触固定接触件35,并且电流不能稳定地流动。而且,还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活动端子28的转动运动,当接触装置1B接通时,活动端子28的振动和噪声存在增加。
[0159]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位于三角形T1中。因此,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由挤压弹簧33压向固定接触件35,并且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更牢固地接触对应的固定接触件35。也就是说,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以及固定接触件35和35可以在三个接触区域R1,R2和R3中更牢固地彼此接触。而且,由于活动端子28的转动运动被抑制,因此可以抑制接触装置1B的噪声。
[0160]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的位置被设置在线段L2上。因此,如图18所示,即使在活动端子28已经移位(已经转动)的状态中活动端子28接触固定接触件35和35,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也可以定位在三角形T1中。
[0161] 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使活动端子28的可允许移位范围变得更宽。具体地,只要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接触固定接触件35和35,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都可以定位在三角形T1中。因此,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甚至可以更牢固地接触固定接触件35和35。
[0162]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容纳挤压弹簧33的一个端部的凹槽部29b形成在活动端子28中。
[0163] 随后,当从活动端子28相对于固定端子35移动所沿的方向观看时,线段L2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在凹糟部29b中。
[0164] 具有与挤压弹簧33接触的接触面29d的凸起(接触部)29c和29c形成在凹槽部29b中。
[0165] 当从线段L2的方向观看时,凸起(接触部)29c的接触面29d的横截面形成为中心在线段L2上的弧形形状。
[0166] 因此,通过形成凸起(接触部)29c,不管接触面29d的接触挤压弹簧33的部分,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的挤压方向通过线段L2。因此,可以尽可能多地抑制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的由处于移位状态的挤压弹簧33和接触面29d之间的接触引起的移位,并且结果,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甚至可以更牢固地接触固定接触件35和35。
[0167] (第八实施例)
[0168] 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C具有与第一实施例几乎相同的结构,并且用于电磁继电器。
[0169]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C包括位于图19的下部处的驱动部2,和位于上部处的接触部3,并且驱动部2和接触部3被容纳在壳体5中。
[0170] 说明的是,由于壳体5和驱动部2的结构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因此将省略详细描述。
[0171] 本实施例的活动端子28具有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活动端子28几乎相同的结构。本实施例的活动端子28经由凸起部27连接至轴25的尖端。
[0172] 活动端子28是由连接至凸起部27的板形活动接触板29和设置成从活动接触板29的驱动部2侧处的下面突出的三个活动接触件31(31a),31(31b)和31(31c)(参见图12)形成的。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未设置有通孔29a的活动端子28在设置成使得它的其上形成凹槽部29b的侧面是上面的状态中连接至凸起部27,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相反。
[0173] 而且,两个固定接触件35和35设置成在与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驱动部2侧相对的位置处向上突出。而且,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C包括两个固定端子37和37。每个固定接触件35固定至两个固定端子37和37中的一个。固定端子37和37分别连接至由绝缘树脂制成的固定接触件保持器41和41。说明的是,固定端子37的边缘部用作从壳体5引出并将连接至外部负载或外部电源的外部连接端子。
[0174] 在本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七实施例,两个(多个)固定接触件35和35设置在固定端子37和37处。换句话说,一个(第一)固定接触件35设置在一个固定端子37处,一个(第二)固定接触件35设置在另一个固定端子37处。随后,一个固定接触件35(图19中的左侧固定接触件35:第一固定接触件35)接触活动接触件31a,另一个固定接触件35(图19中的右侧固定接触件35:第二固定接触件35)接触活动接触件31b和活动接触件31c。
通过这种接触,允许电流在固定接触件35和对应的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之间流动。
[0175] 在这里,由于挤压弹簧33挤压活动接触板29,因此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以预定挤压力接触对应的固定接触件35。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设置成小于上述复位弹簧23的弹簧力。因此,在电流未施加至线圈13且驱动力未被提供至活动铁芯的状态中,由于复位弹簧23的弹力克服挤压弹簧33的弹力,活动铁芯17与活动接触板29一起移动至远离固定铁芯15的方向(图19中向上)并移动到图19中的状态。
[0176] 接下来,将描述接触装置1C的操作。
[0177] 首先,在图19中其中电流未施加至线圈13的状态中,复位弹簧23的弹力克服挤压弹簧33的弹力,活动铁芯沿远离固定铁芯15的方向移动,并移动到图19中示出的其中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已经与固定接触件35,35和35分开的状态中,并且结果,接触装置1C被断开。
[0178] 当电流施加至处于断开状态的线圈13时,活动铁芯由电磁力抵抗复位弹簧23的弹力吸向固定铁芯15,并接近固定铁芯15。因此,每个活动接触件31接触对应的固定接触件35,并且实现接触件之间的电导通,并且结果,接触装置1C接通。
[0179]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图19中的垂直方向是活动端子28相对于固定端子37的移动方向。
[0180] 在这里,在本实施例中,活动端子28被挤压弹簧33挤压的部分设置成使得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位于通过连接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形成的三角形T1内。
[0181] 具体地,类似于第七实施例,活动端子28的活动接触板29形成大致梯形板,并且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在彼此隔开的位置处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上(参见图12)。
[0182] 在本实施例中,大致梯形的活动接触件31a是通过在沿成大致梯形形状的活动接触板29的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图12中的左侧:活动接触板29的短边)处沿宽度方向(图12中的垂直方向)向上凸起中心部而形成的。随后,大致五边形的活动接触件31b和31c是通过在沿成大致梯形形状的活动接触板29的纵向方向的另一个端部侧(图12中的右侧:活动接触板29的长边)处沿宽度方向(图12中的垂直方向)向下凸起两个端部而形成的。
[0183] 而且,同样,圆环形凹槽部29b形成在活动接触板29的下面上。注意到,在本实施例中,不同于第七实施例,通孔未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中。
[0184] 同样,在圆环形凹槽部29b沿活动接触板29的纵向方向的两端处,凸起(接触部)29c和29c设置成向上突出(参见图12和13)。因此,挤压弹簧33被容纳在凹槽部29b中的一端仅接触凸起(接触部)29c和29c。换句话说,它被构造成使得挤压弹簧33不接触凹槽部29b的内面上的除其中形成凸起(接触部)29c和29c的部分之外的部分。
[0185] 因此,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位于两个凸起(接触部)29c和29c的中部处,也即是说,几乎在凹槽部29b的中心处。
[0186] 而且,固定接触件35设置成大致柱形形状。
[0187] 因此,当从垂直方向(活动端子28相对于固定端子37的移动方向)观看时,活动接触件31a,31b,31c和固定接触件35,35之间的三个接触区域R1,R2和R3形成在活动端子28上。三角形T1是通过连接各个接触区域R1,R2和R3的中点G1,G2和G3形成的。
[0188]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七实施例,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被设置成位于通过连接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形成的三角形T1内(参见图17)。
[0189] 具体地,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位于线段L2上,线段L2将线段L1的中点M1与剩余的接触区域R1的点P1连接在一起,线段L1连接三个接触区域R1,R2和R3中的任意两个,使得接触区域R2和R3之间的距离最短,在接触区域R1的点P1处,接触区域R1与中点M1之间的距离最短。
[0190]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七实施例,当从线段L2的方向观看时,凸起(接触部)29c的接触面29d的横截面形成为中心在线段L2上的弧形形状。
[0191] 同样通过这种实施例,可以实现类似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功能和效果。
[0192] (第九实施例)
[0193] 根据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D具有与第八实施例几乎相同的结构。
[0194]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接触装置1D包括位于图20的下部处的驱动部2,和位于上部处的接触部3,并且这些驱动部2和接触部3被容纳在壳体5中。
[0195] 驱动部2包括缠绕在线圈绕线管11的周围的线圈13。在形成在线圈绕线管11的中心处的通孔11a内,固定铁芯15作为固定构件设置在驱动部壳体7的下壁7a侧处,活动铁芯17作为活动构件设置在是与下壁7a相反的一侧的开口侧处。
[0196]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图20中的垂直方向是活动端子28相对于固定端子37的移动方向。
[0197] 在这里,在根据本发明的接触装置1D中,三个固定接触件35,35和35形成在与设置在活动端子28上的相应的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相对的位置处。
[0198] 随后,当从活动端子28相对于固定端子37的移动方向观看时,活动接触件31a,31b,31c与固定接触件35,35,35之间的三个接触区域形成在活动端子28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三个固定接触件35,35和35形成在相应的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相对的位置处,因此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分别是圆形接触区域R1,R2和R3。
[0199] 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定位在由接触区域R1,R2和R3的内切线(每条内切线被定义为两个接触区域的外公切线中形成在剩余的接触区域一侧处的切线)L3,L4和L5形成的虚三角形T2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中的每一个形成圆形形状,因此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三条内切线与接触区域R1,R2和R3的三条内切线L3,L4和L5重合。
[0200]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位于三角形T2内的线段L7上。
[0201] 具体地,三角形T2被定义为由三个接触区域R1,R2和R3的内切线L3,L4和L5形成的三角形。线段L6被定义为连接三角形T2的两个顶点P2和P3(图21中下侧处的顶点)的线段。线段L7被定义为连接线段L6的中点M2和三角形T2的剩余的顶点P4的线段。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位于线段L7上。
[0202] 说明的是,同样在本实施例中,活动端子28的轮廓形状类似于上述第七和第八实施例的活动端子28的轮廓形状,并且形成为关于包含线段L7的线成线对称,并且结果,三角形T2是等腰三角形。
[020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位于线段L7上,线段L7将连接三角形T2的两个顶点P2和P3的线段L6的中点M2与剩余的顶点P4连接在一起,三角形T2是由三个接触区域R1,R2和R3的三条内切线L3,L4和L5形成的。
[0204] 因此,通过将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的位置设置成位于线段L7上,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位于通过连接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中心(中点)形成的三角形T1内。
[0205] 因此,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由挤压弹簧33压向固定接触件35,并且结果,所有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牢固地接触对应的固定接触件35。
也就是说,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在三个接触区域R1,R2和R3处更牢固地接触固定接触件35,35和35。而且,由于活动端子28的转动运动被抑制,因此可以抑制接触装置
1的噪声。
[0206] 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图示了其中凹槽部未设置在活动端子28中并且挤压弹簧33的一个端部接触活动端子28的上面的示例,但类似于第七和第八实施例,可以设置凹槽部,并且挤压弹簧33的一个端部可以被容纳在凹槽部中。此时,优选的是,在凹糟部设置凸起(接触部),当从线段L7的方向观看时,该凸起(接触部)的接触面具有中心在线段L7上的弧形横截面。
[0207] 说明的是,第二实施例的弹簧支承部69可以设置在活动接触板29上。
[0208] 接下来,将描述活动端子的振动。
[0209] 虽然在第九实施例中,图示了其中通过连接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中心形成的三角形T1是等腰三角形的示例,如图21所示,但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设置成使得通过连接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中心形成的三角形T1是直角三角形,如图22所示。
[0210] 即使在该情况中,通过将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的位置设置成位于线段L7上,线段L7将连接由三个接触区域R1,R2和R3的三条内切线L3,L4和L5形成的三角形T2的两个顶点P2和P3的线段L6的中点M2与剩余的顶点P4连接在一起,挤压弹簧33的弹簧力中心x可以设置在通过连接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中心形成的三角形T1内。
[0211] 也就是说,即使如图22所示的那样设置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也可以实现类似于第九实施例的功能和效果。
[0212] 说明的是,同样在第七和第八实施例中,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可以设置成使得三角形T1是直角三角形。
[0213] 在一种修改实施例的接触装置中,第一至第九实施例中的活动端子28的重心位于挤压弹簧33的弹力的施力线(通过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63并沿挤压弹簧33伸缩的方向延伸的线)上。
[0214] 也就是说,在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中,例如,挤压弹簧33设置成使得活动接触板29的重心位于挤压弹簧33的施力线上,并且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设置成(并且固定接触件35,35和35设置成)使得活动端子28的重心位于由三条内切线64,65和66形成的三角形67内。在该情况中,挤压弹簧33的施力点和活动端子28的重心部位于由三个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的三条内切线64,65和66形成的三角形67内。
[0215] 根据这种结构,采用活动端子28,挤压弹簧33的弹力和重心都可以被视为作用在活动端子28的重心上。因此,活动端子28的转动运动被进一步抑制,并且可以抑制接触装置1的噪声。
[0216] 根据上文描述的本实施例,在其中活动接触件31a,31b和31c在三个区域中接触固定接触件35的接触装置中,活动接触件31可以在所有三个区域中牢固地接触固定接触件35。而且,活动端子28的转动运动被抑制,并且可以抑制接触装置1的噪声。
[0217] 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本实施例,并且多种变型是可能的。例如,图2,3和4中示出的活动端子28的结构可以用在图5中示出的接触装置1A中,图6,7,8,9和10示出的活动端子28的结构可以用在图1中示出的接触装置1中。
[0218] 而且,在第七和第八实施例中,虽然图示了其中凸起29c的形状是柱体的一部分的示例,凸起29c的形状也可以是球体的一部分。
[0219] 而且,在第七至第九实施例中,三个活动接触件可以设置成形成除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之外的其它三角形。
[0220] 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活动端子、固定端子和其它部件的详细规格(形状、尺寸、布局等)。
[0221] 虽然在多个优选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但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即,不偏离权利要求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