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和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方法

申请号 CN201380019143.0 申请日 2013-04-08 公开(公告)号 CN104221119A 公开(公告)日 2014-12-17
申请人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发明人 榎本英树; 朝仓拓和; 山田哲也; 山本律; 关直贵; 岛利幸; 稻富直喜; 池田阳司;
摘要 一种触点装置包括:固定 端子 ;可移动 接触 器; 挤压 弹簧 ;调整板,其与所述可移动接触器的上表面接触;保持部,其具有 底板 和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调整板一起夹持所述可移动接触器和所述挤压弹簧;可移动轴;以及电磁装置。所述保持部被划分成彼此分开的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由于所述调整板被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侧板所夹持,所以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只经由所述调整板而彼此电连接。所述调整板在所述挤压弹簧的伸展和收缩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每一个以及所述调整板在所述挤压弹簧的压 力 是预定值的 位置 处经受 电阻 焊。
权利要求

1.一种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所述触点装置包括:
固定端子,分别包括固定触点;
可移动接触器,包括位于其一个表面上的、与相应的固定触点接触和分开的可移动触点;
挤压弹簧,其在所述可移动触点的移动方向上伸展和收缩从而将所述可移动接触器向所述固定触点偏置;
调整板,其与所述可移动接触器的所述一个表面接触;
保持部,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调整板一起在所述可移动触点的所述移动方向上夹持所述可移动接触器和所述挤压弹簧,所述侧板延伸自所述底板,所述可移动接触器的侧端与所述侧板滑动接触;
可移动轴,其一端侧联接到所述保持部;以及
驱动单元,其构造为在轴向上驱动所述可移动轴使得所述可移动触点与相应的所述固定触点接触和分开,
其中,所述保持部被划分成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
其中,所述底板包括设置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底板和设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底板,
其中,所述侧板包括设置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侧板和设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侧板,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以彼此分开的状态设置,并且通过彼此面对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夹持所述调整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只经由所述调整板彼此电连接,以及
其中,通过在所述挤压弹簧的伸展和收缩的方向上移动所述调整板来改变所述底板和所述调整板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每一个以及所述调整板在所述挤压弹簧对所述可移动接触器的压是预定值的位置处经受电阻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其中,所述底板和所述挤压弹簧彼此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其中,所述触点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挤压弹簧之间的弹簧接收部,以及
其中,所述弹簧接收部由具有电绝缘性能的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
其中,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中,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侧板是经由第一弯曲部而连续的,
其中,在所述第二保持部中,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是经由第二弯曲部而连续的,
其中,所述弹簧接收部被设置到所述底板,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弯曲部从所述弹簧接收部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其中,所述弹簧接收部包括在外表面上彼此面对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其中,第一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的面对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第二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的面对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表面上,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凸部的末端与所述调整板接触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每一个以及所述调整板经受凸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凸部通过从第三表面侧挤压而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侧,所述第三表面是所述第一侧板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凸部通过从第四表面侧挤压出而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侧,所述第四表面是所述第二侧板的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上,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同一平面上,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同一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其中,在所述第一侧板中,作为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第三表面以平面形状形成,并且在所述第二侧板中,作为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第四表面以平面形状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其中,所述保持部包括在所述可移动触点的所述移动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相对的开口部,并且覆盖所述开口部的所述调整板被焊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每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其中,所述调整板覆盖有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其中,所述调整板由磁性材料形成,并且所述保持部由非磁性材料形成。
14.一种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方法,所述触点装置包括:
固定端子,分别包括固定触点,
可移动接触器,包括位于其一个表面上的、与相应的固定触点接触和分开的可移动触点,
挤压弹簧,其在所述可移动触点的移动方向上伸展和收缩从而将所述可移动接触器向所述固定触点偏置,
调整板,其与所述可移动接触器的所述一个表面接触,
保持部,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调整板一起在所述可移动触点的所述移动方向上夹持所述可移动接触器和所述挤压弹簧,所述侧板延伸自所述底板,所述可移动接触器的侧端与所述侧板滑动接触,
可移动轴,其一端侧联接到所述保持部,以及
驱动单元,其构造为在轴向上驱动所述可移动轴使得所述可移动触点与相应的所述固定触点接触和分开,
其中,所述保持部被划分成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
其中,所述底板包括设置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底板和设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底板,
其中,所述侧板包括设置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侧板和设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侧板,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以彼此分开的状态设置,并且通过彼此面对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夹持所述调整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只经由所述调整板彼此电连接,以及
其中,通过在所述挤压弹簧的伸展和收缩的方向上移动所述调整板来改变所述底板和所述调整板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每一个以及所述调整板在所述挤压弹簧对所述可移动接触器的压力是预定值的位置处经受电阻焊。

说明书全文

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和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和一种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迄今为止,触点装置已经设置在如下的结构中:在此结构中,可移动轴由于电磁装置的通电的开/关而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并且可移动触点与可移动轴一起移动而与固定触点接触和分离。触点装置包括挤压弹簧,该挤压弹簧向可移动触点施加朝向固定触点的偏置,从而当可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时(闭合状态)固定多个触点之间的压力。
[0003] 近年来,因为期望触点装置的尺寸变小,所以触点装置的单个部件的尺寸减小已经取得了进步,并且挤压弹簧的尺寸也已经减小。在本文中,卷簧一般地用作挤压弹簧,并且卷簧以在从自然长度缩短预定长度的状态被布置。然后,当挤压弹簧尺寸减小时,因为工作在可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之间的压力减小,所以在减小挤压弹簧的尺寸的同时,已经使用具有高弹簧常数的挤压弹簧以用于抑制挤压力的减小。挤压弹簧的弹簧常数越大,偏置力相对于挤压弹簧的拉伸量和收缩量的变化的增加/减小就变得越大。
[0004] 然而,当可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开时(打开状态)挤压弹簧的收缩量(初始收缩量)在各个触点装置中是不同的,多个触点装置之间的压力(初始压力)在打开状态下发生变化。因此,可能存在闭合状态中的压力比预定压力小的触点装置。因此,考虑到多个触点装置之间的压力的变化,能够产生较强的电磁力的电磁装置需要被设置在各个触点装置中。需要注意到,初始压力是指当可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分开时(打开状态)挤压弹簧施加到可移动接触器(moveable contact maker)上的压力。
[0005] 然而,当增大电磁装置的尺寸时,触点装置的尺寸也增大,因此将触点装置的尺寸变小很困难。因此,弹簧负载的变化需要通过使得多个触点装置中的挤压弹簧的初始收缩量保持相同而被降低。
[0006] 考虑到以上的问题,能够调整弹簧负载的触点装置已经被提出(参考例如JP2012-48907A)。该触点装置包括如下的构造:可移动接触器和挤压弹簧由调整板和保持构件夹持,并且在挤压弹簧的压力是预定值的位置处通过焊接将调整板固定到保持构件。以下将参考图10和11来说明传统的触点装置。应当注意给出的说明使用图10的上、下、左和右作为参考,并且与上下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是前后方向。
[0007] 如图10和11所示,传统的触点装置包括分别包括固定触点32的固定端子33,包括可移动触点34的可移动接触器35,挤压弹簧36,调整板61,保持构件5A,可移动轴8和电磁装置2。
[0008] 各个固定端子33由诸如等的导电材料以大致柱体形状形成,并且具有固定到下端的固定触点32。注意到固定触点32可与固定端子33一体地形成。
[0009] 可移动接触器35以大致矩形板状形状形成,并且可移动触点34被固定在可移动接触器35的上表面的相应的左右端侧,其中可移动触点34被设置在与相应的固定触点32相隔预定空间的位置处。此外,具有大致盘状形状的定位凸部35a形成在可移动接触器35的下表面的大致中心处。
[0010] 挤压弹簧36由卷簧构成并且被设置在其轴向方向是上下方向的状态中,并且通过安装在挤压弹簧上端侧的内径部中的定位凸部35a而被相对于可移动接触器35定位。
[0011] 保持构件5A包括底板51A和一对侧板52A,这一对侧板52A从底板51A的前后边缘分别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因此保持构件5A具有大致U型的截面。
[0012] 底板51A以大致矩形板状形状形成,并且底板51A的上表面与挤压弹簧36的下端接触并且经由挤压弹簧36而与可移动接触器35的下表面相对。也就是说,挤压弹簧36在上下方向上被夹持在底板51A和可移动接触器35之间。
[0013] 这一对侧板52A中的每一个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形状。可移动接触器35的前端与前侧板52A的内表面(后表面)滑动接触,并且可移动接触器35的后端与后侧板52A的内表面(前表面)滑动接触。
[0014] 可移动轴8以在上下方向上延长的大致条状形状形成,电磁装置2被连接到下端,并且上端在底板51A的大致中心处被连接到底板51A的下表面。
[0015] 调整板61以大致矩形板状形状形成,并且从上面被插入到这一对侧板52A之间,并且在可移动接触器35的大致中心处被安装在可移动接触器35的上表面上。然后,通过向下压调整板61,调整板61和可移动接触器35克服挤压弹簧36的偏置力而向下移动并且挤压弹簧36对可移动接触器35的偏置力增大。在下文中,注意到当可移动触点34与固定触点32分开时(打开状态)挤压弹簧36对可移动接触器35的偏置力称为初始压力。在本文中,当调整板61进一步向下移动时,初始压力能够进一步被增大,并且当调整板61向上移动时,初始压力能够降低。
[0016] 此外,在初始压力是预定值的位置处,例如通过焊接,将调整板61的前后端分别固定到这一对侧板52A。因此,初始压力能够被轻易地调整。
[0017] 然后,可移动接触器35被挤压弹簧36向上推压,并且可移动接触器35的上表面与调整板61接触,从而朝向固定触点32的移动被限制。
[0018] 电阻焊一般地已知为将金属焊接在一起的方法。电阻焊是如下所述的一种焊接方法:大电流被施加到焊接部,并且通过由于接触点处产生的热的加热以及同时施加的电压而焊接焊接部,并且能够缩短焊接时间。
[0019] 然而,在传统的触点装置中,因为保持构件5A形成为具有大致U型的截面,所以一对侧板52A经由底板51A而进入导通状态。结果,因为流过各个侧板52A和调整板61之间的电流减小,所以很难在保持构件5A(侧板52A)和调整板61之间执行电阻焊。

发明内容

[0020] 考虑到上述问题完成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和一种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方法,其中,在该调整结构中,很容易焊接调整板和保持部。
[0021] 根据本发明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是包括如下部件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固定端子,分别包括固定触点;可移动接触器,包括位于在其一个表面上的、与相应的固定触点接触和分开的可移动触点;挤压弹簧,其在所述可移动触点的移动方向上伸展和收缩从而将所述可移动接触器向所述固定触点偏置;调整板,其与所述可移动接触器的所述一个表面接触;保持部,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调整板一起在所述可移动触点的移动方向上夹持所述可移动接触器和所述挤压弹簧,所述侧板延伸自所述底板,所述可移动接触器的侧端与所述侧板滑动接触;可移动轴,其一端侧联接到所述保持部;以及驱动单元,其构造为在轴向上驱动所述可移动轴使得所述可移动触点与相应的所述固定触点接触。所述保持部被划分成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所述底板包括设置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底板和设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底板。所述侧板包括设置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侧板和设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以彼此分开的状态设置,并且通过利用彼此面对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来夹持所述调整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只经由所述调整板而彼此电连接。通过在所述挤压弹簧的伸展和收缩的方向上移动所述调整板来改变所述底板和所述调整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每一个以及所述调整板在所述挤压弹簧对所述可移动接触器的压力是预定值的位置处经受电阻焊。
[0022] 优选地,在所述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中,所述底板和所述挤压弹簧彼此绝缘。
[0023] 优选地,在所述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中,所述触点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挤压弹簧之间的弹簧接收部,以及所述弹簧接收部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0024] 优选地,在所述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中,在所述第一保持部中,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侧板经由第一弯曲部而连续,并且在所述第二保持部中,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经由第二弯曲部而连续,所述弹簧接收部被设置到所述底板,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弯曲部从所述弹簧接收部露出。
[0025] 优选地,在所述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中,所述弹簧接收部包括在外表面上彼此面对的平面。
[0026] 优选地,在所述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中,第一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的面对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第二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的面对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表面上,以及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凸部的末端与所述调整板接触的状态下,所述调整板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每一个都经受凸焊
[0027] 优选地,在所述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中,所述第一凸部通过从第三表面侧挤压出而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侧,其中所述第三表面是所述第一侧板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凸部通过从第四表面侧挤压出而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侧,其中所述第四表面是所述第二侧板的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表面。
[0028] 优选地,在所述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中,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上,并且其中多个所述第二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上。
[0029] 优选地,在所述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中,多个所述第一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同一平面上,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同一平面上。
[0030] 优选地,在所述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中,在所述第一侧板中,作为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第三表面以平面形状形成,并且在所述第二侧板中,作为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表面的第四表面以平面形状形成。
[0031] 优选地,在所述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中,所述保持部包括在所述可移动触点的移动方向上与所述底板相对的开口部,并且覆盖所述开口部的所述调整板被焊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每一个。
[0032] 优选地,在所述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中,所述调整板覆盖有层。
[0033] 优选地,在所述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中,所述调整板由磁性材料形成,并且所述保持部由所述非磁性材料形成。
[0034] 根据本发明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方法是包括如下部件的触点装置的弹簧负载调整方法:固定端子,分别包括固定触点;可移动接触器,包括位于其一个表面上的、与相应的固定触点接触和分开的可移动触点;挤压弹簧,其在所述可移动触点的移动方向上伸展和收缩从而将所述可移动接触器向所述固定触点偏置;调整板,其与所述可移动接触器的一个表面接触;保持部,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调整板一起在所述可移动触点的移动方向上夹持所述可移动接触器和所述挤压弹簧,所述侧板从所述底板开始延伸,所述可移动接触器的侧端与所述侧板滑动接触;可移动轴,其一端侧联接到所述保持部;以及驱动单元,其构造为在轴向上驱动所述可移动轴使得所述可移动触点与相应的所述固定触点接触和分开。所述保持部被划分成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所述底板包括设置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底板和设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底板。所述侧板包括设置到所述第一保持部的第一侧板和设置到所述第二保持部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以彼此分开的状态设置,并且通过利用彼此面对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来夹持所述调整板,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只经由所述调整板而彼此电连接。通过在所述挤压弹簧的伸展和收缩的方向上移动所述调整板来改变所述底板和所述调整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中的每一个以及所述调整板在所述挤压弹簧对所述可移动接触器的压力是预定值的位置处经受电阻焊。
[0035]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调整版和保持部(第一和第二保持部)能够很容易被焊接的效果。附图说明
[0036] 以下将更加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参考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
[0037]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点装置的外部立体图;
[0038]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点装置的侧视图;
[0039]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点装置的剖面立体图;
[0040]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点装置的剖面侧视图;
[0041]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点装置的保持部的外部立体图;
[0042] 图6A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点装置的电磁式继电器的剖视图;图6B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点装置的电磁式继电器的另一剖视图;
[0043] 图7A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点装置的电磁式继电器的外部图;图7B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点装置的电磁式继电器的另一外部图;
[0044] 图8A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点装置的电磁式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图8B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点装置的电磁式继电器的另一分解立体图;图8C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触点装置的电磁式继电器的又一分解立体图;
[0045]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触点装置的外部立体图;
[0046] 图10是传统触点装置的剖面图;以及
[0047] 图11是传统触点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0049] 实施例
[0050] 以下将参考图1至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触点装置。注意到,使用图1的上、下、左和右作为参考而给出说明,并且垂直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方向是前后方向。上下方向是可移动轴8的轴向方向(第一方向),左右方向是并排地设置可移动触点34的方向(第二方向),前后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此外,在上下方向上,往上和向上的方向被定义为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并且往下和向下的方向被定义为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侧。
[0051] 如图1和2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触点装置包括分别包括固定触点32的一对固定端子33,包括一对可移动触点34的可移动接触器35,挤压弹簧36,保持部5,调整板61,磁轭62和弹簧接收部7。此外,触点装置包括可移动轴8和电磁装置(驱动单元)2。
[0052] 各个固定端子33由诸如铜的导电材料以大致柱体形状形成,并且固定触点32被固定到固定端子的下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注意到,固定触点32可与固定端子33一体地形成。
[0053] 可移动接触器35以在左右方向上延长的平坦的板状形状形成,并且可移动触点34被分别固定在可移动接触器35的上表面的左侧和右侧。此外,可移动触点34被分别设置在与相应的固定触点32相隔预定空间的位置处。此外,如图3和4所示,可移动接触器
35在左右方向上在大致中心部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带有窄的宽度的窄的宽度部351,并且磁轭62被设置成安装到窄的宽度部351。
[0054] 磁轭62由磁性材料制成,并且以向上开口的大致U形截面形状形成。此外,磁轭62被设置在窄的宽度部351的下侧从而在前后方向上将可移动接触器35的窄的宽度部351夹持在其中。此外,大致盘状构型的定位凸部621形成在磁轭62的下表面(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表面)的大致中心处。
[0055] 挤压弹簧36由卷簧构成,并且以挤压弹簧36的轴向方向是上下方向的状态被设置,并且通过被安装到上端侧的内径部(第一内径部)361中的定位凸部621而相对于磁轭62和可移动接触器35来定位挤压弹簧。
[0056] 弹簧接收部7由诸如树脂的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以大致矩形板状形状形成,并且构型为大致盘状的定位凸部71形成在弹簧接收部7的上表面72(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表面)的大致中心处。此外,通过被安装到挤压弹簧36的下端侧的内径部(第二内径部)362中的定位凸部71而相对于弹簧接收部7来定位挤压弹簧36。
[0057] 调整板61由诸如纯(SUY)或者冷轧板(SPCC(一般用冷轧钢薄板及带)或SPCE(深冲用冷轧碳钢薄板及带))的磁性材料以大致矩形板状形状形成。此外,调整板61在左右方向上在可移动接触器35的大致中心部(窄的宽度部351)处被安装在可移动接触器35的上表面(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表面)352上,并且被固定到之后将说明的保持部5。
[0058] 保持部5包括第一保持部5a和第二保持部5b。第一保持部5a由诸如不锈钢(SUS(不锈钢))的非磁性材料形成并且包括第一底板51a和第一侧板52a。第二保持部5b由诸如不锈钢(SUS(不锈钢))的非磁性材料形成并且包括第二底板51b和第二侧板52b。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在上下方向上与调整板61一起夹持可移动接触器35、磁轭62和挤压弹簧36。因此,可移动接触器35被挤压弹簧36向上压,并且朝向固定触点32的运动被与调整板61接触的上表面352限制。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分别从第一底板51a的前端(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底板51b的后端(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向上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可移动接触器35的前端(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和后端(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滑动接触。此外,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通过分别与调整板61的前端(第三方向上的第一端)和后端(第三方向上的第二端)接触而在前后方向上将调整板61夹持在其中。
[0059]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底板51被在前后方向上被分成第一底板51a和第二底板51b并且由第一底板51a和第二底板51b构成。也就是说,保持部5被分成由第一底板51a和从第一底板51a的前端延伸的第一侧板52a构成的第一保持部5a以及由第二底板51b和从第二底板51b的后端延伸的第二侧板52b构成的第二保持部5b。
[0060] 在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中,第一底板51a和第一侧板52a以及第二底板52b和第二侧板52b每个由具有板状框架形状的非磁性材料经受弯曲处理形成。因此,第一底板51a和第一侧板52a经由第一弯曲部53a而连续,第二底板51b和第二侧板52b经由第二弯曲部53b而连续。此外,如图3和4所示,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以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开的状态与弹簧接收部7一体地形成,并且弹簧接收部7位于底板51(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和挤压弹簧36之间。也就是说,弹簧接收部7被设置在底板51(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上,并且使得底板51与挤压弹簧36电绝缘。
[0061]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保持部5在前后方向上被分开并且由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构成,并且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在彼此分开的状态下与具有绝缘性的弹簧接收部7一体地形成。此外,由于调整板61被夹持在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之间,所以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只经由调整板61而电连接。
[0062] 可移动轴8以在上下方向上延长的大致杆状形状形成,并且电磁装置2被连接到可移动轴8的下端83。由于可移动轴8的与弹簧接收部7一体地形成的上端82而将可移动轴8联接到保持部5。
[0063] 电磁装置2在上下方向上驱动可移动轴8使得可移动触点34与相应的固定触点32接触和分离。
[0064] 接下来,将说明在可移动触点34与固定触点32分离的打开状态中调整挤压弹簧36相对于可移动接触器35的压力(在下文中将称为初始压力)的方法。在本发明的触点装置中,当调整板61被插入到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之间时,通过在上下方向上调整调整板61的位置能够轻易地调整初始压力。
[0065] 如果调整板61被向下压,那么调整板61、可移动接触器35和磁轭62克服挤压弹簧36的偏置力而向下移动,并且产生挤压弹簧36对磁轭62(可移动接触器35)的压力。此外,当调整板61进一步向下移动时,初始压力能够增加更多,并且当调整板61向上移动时,初始压力能够降低。此外,调整板61的前端和后端(第三方向上的两端)在初始压力为预定值的位置处被分别固定到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
[0066] 在本文中,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以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开的状态与具有绝缘性的弹簧接收部7一体地形成,并且因此只经由调整板61而彼此电连接。因此,通过使得电极分别与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接触并且只经由调整板61而在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之间施加电流,调整板61和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可经受电阻焊。因此与传统的触点装置相比,调整板61和保持部5(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能够容易地在较短时间内被固定,因此能够提高安装的容易度。
[0067] 此外,保持部5包括底板51所面对的位于向上侧的开口部56,并且挤压弹簧36、磁轭62以及可移动接触器35能够很容易地经由开口部56而容纳在保持部5内部。然后,调整板61被从上方插入到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之间并且被固定从而覆盖保持部5的开口部56,由此能够使得将部件安装到保持部5更加容易,并且能够提高安装的容易度。
[0068] 此外,在本发明的保持部5中,如图5所示,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侧板52a的后表面(第一表面)521与第二侧板52b的前表面(第二表面)522的外面,两个第一凸部54a形成在第一侧板52a的后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一表面)521上,并且两个第二凸部54b形成在第二侧板52b的前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二表面)522上。然后,当插入调整板
61以覆盖保持部5的开口部56时,第一凸部54a与调整板61的前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一表面)接触,并且第二凸部54b与调整板61的后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二表面)接触。
结果,调整板61和保持部5(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可以经受凸焊。调整板61和保持部5(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因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固定。此外,因为两个第一凸部54a形成在第一侧板52a上,所以调整板61和第一保持部5a之间的焊接面积增大,并且焊接状态能够保持稳定。因为两个第二凸部54b形成在第二侧板52b上,所以调整板
61和第二保持部5b之间的焊接面积增大,并且焊状态能够保持稳定。应当注意到第一凸部
54a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以形成更多的第一凸部54a。第二凸部54b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以形成更多的第二凸部54b。
[0069] 此外,凸部54a和54b通过分别从第一侧板52a的前表面侧和第二侧板52b的后表面侧挤压出而分别形成在第一侧板52a的后表面上和第二侧板52b的前表面上,并且能够轻易地形成凸部54a和54b。也就是,第一凸部54a通过从第一侧板52a的前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三表面)523侧挤压出而形成在第一侧板52a的后表面521上,并且能够轻易地形成第一凸部54a。第二凸部54b通过从第二侧板52b的后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四表面)524侧挤压出而形成在第二侧板52的前表面522上,并且能够轻易地形成第二凸部54b。此外,因为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上的第一和第二凸部54a和54b形成在相同的平面(第一侧板52a的后表面521和第二侧板52的前表面522)上,所以能够轻易地控制凸部54a和54b的高度。因此,当执行凸焊时,可以减小凸部54a和54b以及调整板61之间的接触不良,并且能够稳定调整板61和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之间的焊接。还有,当执行凸焊时电极所接触的第一侧板52a的前表面523和第二侧板52的后表面
524以平面的形状形成(除了当通过挤压而形成凸部54a和54b时形成的凹部55a和55b之外)。从而电极能够轻易地与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接触,因此能够稳定焊接,并且能够稳定焊接之后的形状。
[0070] 此外,第一保持部5a包括第一突出部57a和58a。第一突出部57a和58a在第一侧板52a的左右方向上(第一方向)的相应端部上与第一侧板52a一体地设置。第二保持部5b包括第二突出部57b和58b。第二突出部57b和58b在第二侧板52b的左右方向上(第一方向)的相应端部上与第二侧板52b一体地设置。由于第一突出部57a和58a以及第二突出部57b和58b与壳体31的内壁接触,所以可以抑制可移动接触器35的转动。
[007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保持部5的底板51(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设置有弹簧接收部7,并且使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分别与相应的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弯曲部53a和53b从弹簧接收部7露出。因此,在保持部5和弹簧接收部7一体地形成之后,通过弯曲处理能够形成第一和第二弯曲部53a和53b,结果能够轻易地形成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以及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
[0072]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弹簧接收部7以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预定厚度的矩形板状形状形成,该弹簧接收部7的侧表面(前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三表面)74、后表面(第三方向上的第四表面)75、左表面(第二方向上的第五表面)76以及右表面(第二方向上的第六表面)77)分别以平面形状形成。因此,当安装触点装置时,弹簧接收部7的彼此面对的侧表面(前表面74和后表面75,或者左表面76和右表面77)能够被夹住,因此能够提高安装的容易度。注意到,可采用如下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弹簧接收部7的上表面(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表面)72以及下表面(第一方向上的第二表面)73被夹住。
[0073] 此外,通过电镀例如20μm或以下的厚度而涂敷本实施例的调整板61的表面。由此能够稳定调整板61和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之间的焊接。
[0074]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可移动接触器35之上的调整板61以及设置在可移动接触器35之下的磁轭62由磁性材料制成,并且保持部5(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由非磁性材料制成。因此,当可移动触点34与相应的固定触点32接触并且电流流经可移动接触器35时,在可移动接触器35居中的情况下,经过调整板61和磁轭62的磁通围绕可移动接触器35而形成。此外,磁吸引力工作在调整板61和磁轭62之间,固定触点32和可移动触点34之间的电磁斥力被磁吸引力抵消掉,结果能够防止固定触点32和可移动触点34之间的压力减小。
[0075] 在本实施例中,应当注意保持部5和弹簧接收部7一体地形成,并且弹簧接收部7位于底板51(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以及挤压弹簧36之间。底板51和挤压弹簧36因此被绝缘,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构造为只经由调整板61而电连接。然而,该构造不限于此,可采用如下的构造:该构造中,可省略弹簧接收部7,并且挤压弹簧36被直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上。在此情况下,挤压弹簧一对第一和第二底板51a和51b以及挤压弹簧36中的至少一个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因此,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能够被构造为只经由调整板61而电连接,同时没有经由挤压弹簧36电连接,结果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以及调整板61能够经受电阻焊。
[0076]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触点装置中,弹簧负载(初始压力)调整结构和弹簧负载(初始压力)调整方法通过保持部5和调整板61而构造。此外,因为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只经由调整板61而电连接,所以调整板61以及第一和第二保持部5a和5b能够轻易地焊接,并且打开状态下的初始压力能够轻易地调整。此外,通过在各个触点装置中执行初始压力调整,能够降低多个触点装置中的初始压力的变化,结果不需要增大电磁装置2的尺寸,并且能够防止触点装置的尺寸增大。
[0077] 接下来,将说明如上构造的本实施例的触点装置的操作。首先,当可移动轴8通过电磁装置(驱动单元)2向上移位时,连接到可移动轴8的弹簧接收部7和保持部5因此也向上移位。然后,可移动接触器35也由于此移位而向上移动,并且可移动触点34与相应的固定触点32接触,从而触点进入导通状态。此时,因为如上所述调整了挤压弹簧36对可移动接触器35的压力,所以多个触点装置中的每一个中的工作在可移动触点34和固定触点32之间的压力能够被设置成大致彼此相等。因此,不需要增大电磁装置2的尺寸,并且能够防止触点装置的尺寸增大。
[0078] 此外,因为调整板61被容纳在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之间,所以用于容纳调整板61的空间不需要单独地提供,并且结果能够防止触点装置的尺寸增大。
[0079]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弹簧负载调整结构和弹簧负载调整方法中,通过改变调整板61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能够调整初始压力,通过在调整之后将调整板61固定到第一和第二侧板52a和52b可以维持调整之后的初始压力。因此,因为不需要分离的构件以调整初始压力和在调整之后维持初始压力,所以能够防止制造成本增大。
[0080] 此外,例如在电磁式继电器中,如图6A和6B所示,使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的触点装置。
[0081] 在该电磁式继电器中,如图6A、6B、7A、7B以及8A至8C所示,通过一体地组合电磁装置(驱动单元)2和触点装置3而构造的内单元装置1被容纳在具有中空箱体形状的壳体4中。在下文中,图6A中的上、下、左和右方向被用作参考,并且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被定义为前后方向。
[0082] 电磁装置2包括:线圈骨架21,围绕该线圈骨架21缠绕励磁绕线22;一对线圈端子23,励磁绕线22的两端分别连接到该一对线圈端子23;静态芯部24,其被安装和固定在线圈骨架21中;可移动芯部25;磁轭26;以及复位弹簧27。
[0083] 线圈骨架21由树脂材料以大致柱形的形状形成,其中该柱形形状具有形成在线圈骨架21的上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和下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的凸缘部21a和21b,并且励磁绕线22在凸缘部21a和21b之间缠绕在柱体部21c上。此外,柱体部21c在下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侧的内径比在上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侧的内径大。
[0084] 如图8C所示,励磁绕线22的端部分别连接到设置在线圈骨架21的凸缘部21a(参考图8B)上的一对端子部121,并且经由导线122分别连接到一对线圈端子23,其中各根导线连接到端子部121。
[0085] 线圈端子23由诸如铜的导电材料形成,并且通过钎焊等而连接到相应的导线122。
[0086] 如图6A所示,磁轭26包括设置在线圈骨架21的上端侧的磁轭板261,设置在线圈骨架21的下端侧的磁轭板262,以及分别从磁轭板262的右端和左端(第二方向上的两端)朝向磁轭板262延伸的一对磁轭板263。
[0087] 磁轭板261以大致矩形的板状形状形成,凹部26a形成在磁轭板261的上表面侧的大致中心处,并且插入孔26c形成在凹部26a的大致中心处。
[0088] 此外,底部为筒状的并且具有形成在上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的凸缘部28a的筒状构件28被插入到该插入孔26c中,并且凸缘部28a被定位在磁轭板261和凸缘部21a之间。在本文中,由磁性材料以大致柱体形状形成的可移动芯部25被设置在筒状构件
28的筒状部28b的下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侧。此外,在该筒状部28b中,由磁性材料以大致柱体形状形成的静态芯部24被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与可移动芯部25相对。
[0089] 此外,大致盘状形状并且其外周边缘部被固定到磁轭板261的插入孔26c的开口外周边缘的盖构件45被设置在磁轭板261的上表面上,并且盖构件45防止静态芯部24滑动。此外,在盖构件45的大致中心部分处的部分向上以大致柱体的形状凹陷从而形成凹部45a,并且形成在静态芯部24的上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的凸缘部24a被容纳在凹部
45a内部。
[0090] 此外,由磁性材料以柱体形状形成的套管264被安装在形成在线圈骨架21的下端侧的内周面和筒状构件28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中。此外,套筒264与磁轭板261至263、静态芯部24和可移动芯部25一起形成了磁路。
[0091] 复位弹簧27经过静态芯部24的通孔(内径)24b,该复位弹簧27的下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与可移动芯部25的上表面(第一方向上的一个表面)接触,并且该复位弹簧27的上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与盖构件45的下表面(第一方向上的一个表面)接触。这里,复位弹簧27以收缩的状态被设置在可移动芯部25和盖构件45之间,并且弹性地向下偏置可移动芯部25。
[0092] 接下来,触点装置3包括壳体31、一对固定端子33、可移动接触器35、挤压弹簧36、保持部5、调整板61、磁轭62、弹簧接收部7以及可移动轴8。
[0093] 可移动轴8以在上下方向上延长的大致圆形杆状形状形成,并且螺纹槽形成在下端83的一侧从而形成螺纹部81。此外,可移动轴8的下端83的一侧经过形成在盖构件45的凹部45a大致中心处的插入孔45b,并且穿过复位弹簧27,并且螺纹部81沿着轴向方向旋拧到形成在可移动芯部25中的螺纹孔25a。因此,可移动轴8与可移动芯部25连接在一起。此外,可移动轴8的上端82连接到弹簧接收部7。
[0094] 壳体31由诸如陶瓷的耐热材料以中空箱体的形状形成,该壳体的下表面被打开并且两个通孔31a并排地设置在壳体31的上表面。
[0095] 各个固定端子33由诸如铜的导电材料以大致柱体的形状形成,凸缘部33a形成在上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固定触点32被设置在下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固定端子33被插入到壳体31的相应的通孔31a中,并且在凸缘部33a从壳体31的上表面突出的情况下通过铜焊而被结合到壳体31。
[0096] 此外,如图6A所示,联接体38的一端381(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通过铜焊被接合到壳体31的开口外周边缘。此外,联接体38的另一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通过铜焊而接合到磁轭板261。
[0097] 此外,绝缘构件39被设置在壳体31的开口部使得在固定触点32和可移动触点34之间产生的电弧与壳体31和联接体38之间的接合部隔绝开。
[0098] 绝缘构件39由诸如陶瓷或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以大致中空矩形四面体形状形成,其中该绝缘构件39的上表面是打开的,并且外周壁的上端(第一方向上的一端)侧与壳体31的外周壁的内表面接触。因此,由固定触点32和可移动触点34构成的接触部与壳体31和联接体38之间的接合部隔绝开。
[0099] 此外,可移动轴8插入到其中的插入孔39b形成在绝缘构件39的内底表面的大致中心位置处。
[0100] 壳体4由树脂材料以大致矩形箱体形状形成并且包括上表面开口的中空箱体形状的壳主体41以及中空箱体形状的覆盖壳主体41的开口的盖42。
[0101] 壳主体41在左右侧壁的相应的前端设置有突出部141,在每个突出部中形成有当电磁式继电器通过螺钉而被固定到安装面时使用的插入孔141a。此外,阶梯41a形成在壳主体41的上端侧(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的开口外周边缘,并且上端侧的外周的尺寸比下端(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侧的尺寸小。此外,安装有线圈端子23的相应的端子部23b的一对狭槽41b形成在阶梯41a中。此外,一对凸部41c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地设置在阶梯41a上。
[0102] 盖42以具有开口底面的中空箱体形状形成,并且形成有一对孔42a在当盖42被安装到壳主体41时壳主体41的凸部41c分别安装到该对孔42a中。此外,用于将盖42的上表面划分为尺寸大致相同的左右部分的分区部42c形成于盖42的上表面上。分别插入有固定端子33的插入孔42形成在上表面的由分区部42c所划分的相应部分中。
[0103] 此外,如图8C所示,当由电磁装置2和触点装置3所构成的内单元装置1被容纳在壳体4中时,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下侧垫层橡胶43位于线圈骨架21的下端的凸缘部21b和壳主体41的下表面之间。然后,具有插入孔44a的上侧垫层橡胶44位于壳体31和盖42之间,其中固定端子33的凸缘部33a分别插入到该插入孔44a中。
[0104]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电磁式继电器中,可移动芯部25由于复位弹簧27的偏置力而向下滑动,并且可移动轴8也与之一起向下滑动。被调整板61向下压的可移动接触器35由此和调整板61一起向下移动。因此,在初始状态中,可移动触点34与固定触点32分开。
[0105] 然后,当电流施加到励磁绕线22并且可移动芯部25由于被静态芯部24吸引而向上滑动时,联接到可移动芯部25的可移动轴8也与此滑动一起而向上移动。因此,连接到可移动轴8的弹簧接收部7(保持部5)朝向固定触点32移动,并且可移动接触器35也根据此运动而向上移动。然后,可移动触点34与相应的固定触点32接触,从而触点进入导通状态。
[0106] 此外,当励磁绕线22的电流被切断时,可移动芯部25由于复位弹簧27的偏置力而向下滑动,可移动轴8也根据此滑动而向下移动。因此,因为弹簧接收部7(保持部5)也向下移动并且可移动接触器35也根据此运动而向下移动,所以可移动触点34与固定触点32分开。
[0107] 因为上述的电磁式继电器包括本实施例的触点装置,所以可以轻易地调整初始压力。此外,因为多个触点装置之间的初始压力的波动性被降低,所以不需要增大电磁装置2的尺寸,并且能够防止触点装置的尺寸增大。
[0108] 在图1所示的触点装置中,应当注意到虽然与可移动接触器35分离地设置一对可移动触点34,并且该对可移动触点34设置成固定到可移动接触器35,但是本实施例的触点装置不限于上述的构造。如图9所示,一对可移动触点34a可以是可移动接触器35的一部分并且与可移动接触器35一体地设置。也就是,在图9所示的可移动接触器35中,该可移动接触器35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上的两端是可移动触点34a的区域。可移动触点34a的区域在可移动轴8的轴向方向(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可移动接触器35的中心部35b而朝向上侧(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凸起,也就是朝向固定触点32所在侧。换句话说,可移动接触器35从第三方向观察是以凹陷的形状形成。在如图9所示的触点装置中,由于可移动轴8的移动,一体地形成有可移动触点34的可移动接触器35也被移动,并且使得可移动触点34与固定触点32接触和分离。
[0109] 虽然已经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也就是不脱离权利要求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多种修改和变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