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及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

申请号 CN201480021208.X 申请日 2014-04-03 公开(公告)号 CN105122564A 公开(公告)日 2015-12-02
申请人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川村幸宽;
摘要 本 发明 的 电子 元件包括长方体状的元件主体(24)和多个管脚(25),管脚(25)沿着元件主体(24)的对置的侧面垂下来设置。在元件主体(24)的至少1个侧面的宽度方向,配置有刚性互不相同的多个管脚(25),该多个管脚(25)中,刚性最大的管脚(25b)与其他管脚(25a、25c)相比,向从元件主体(24)的侧面远离的方向凸出地配置。由此,能够抑制管脚(25)的 变形 。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件包括:长方体状的元件主体;及多个管脚,
所述管脚沿着所述元件主体的对置的侧面垂下来设置,
在所述元件主体的至少1个侧面的宽度方向,配置有刚性互不相同的多个所述管脚,该多个管脚中,刚性最大的管脚与其他管脚相比,向从所述元件主体的侧面远离的方向凸出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最大的管脚与所述其他管脚相比,插入方向的末端定位更靠下方。
3.一种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具备:
电子元件,其包括长方体状的元件主体和多个管脚,
收容部件,其插入并收容所述电子元件;及
多个端子金属件,其被所述收容部件保持,并分别嵌合所述多个管脚,所述管脚沿着所述元件主体的对置的侧面垂下地设置,
在所述元件主体的至少1个侧面的宽度方向,配置有刚性互不相同的多个所述管脚,该多个管脚中,刚性最大的管脚与其他管脚相比,向从所述元件主体的侧面远离的方向凸出地设置,
所述多个端子金属件被定位为:在所述元件主体的1个侧面的宽度方向配置的多个所述管脚中,所述刚性最大的管脚被最初插入,
所述电子元件被插入并收容于所述收容部件,所述多个管脚分别与所述多个端子金属件接触,所述电子元件被装配于所述收容部件。

说明书全文

电子元件及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及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特别涉及在搭载于汽车等移动体的电气接线箱中设置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在汽车等移动体中为了对电源装置与电装件的连接进行控制而搭载收容有继电器等电子元件的电气接线箱(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图9是以往的继电器模的纵剖视图。如图9所示,以往的继电器1被构成为包括:继电器主体2,其被形成为长方体状;及多个板状的管脚3,其从该继电器主体2的一个面(底面)以直状突出。这种继电器例如被装配于对连接电线4的端子金属件5进行保持的树脂制的保持部件6而构成继电器模块,该继电器模块被装配于电气接线箱。在端子金属件5中设置有与管脚2嵌合的弹簧部7,通过使多个管脚3的末端部分别嵌入到弹簧部7从而继电器1被保持部件6保持。此外,图9基本上是以往的继电器模块的纵剖视图,但仅将继电器主体2以侧视图示出。
[0004] 但是,这种继电器模块被以将继电器主体2载置于保持部件6的端面(上表面)的状态装配,因此,例如继电器模块的高度(图9的上下方向)尺寸大。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17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 因此,如图10所示,例如能够想到将继电器11的各管脚12以L字状弯折地形成。图10是示出继电器的一个形态的侧视图。该管脚12包括:基端部14,其从长方体状的继电器主体13的侧面突出;及接触部15,其沿着突出有该基端部14的继电器主体13的侧面垂下。由此,例如通过将继电器11沿箭头的方向插入到开口的箱型的收容部件(未图示),从而能够在使被保持在收容部件的内部的端子金属件与管脚12(接触部15)嵌合的同时,将继电器主体13收容到收容部件,因此,能够减小继电器模块的高度尺寸。
[0010] 不过,作为这些继电器的输送形态,例如能够想到将继电器装配于收容部件并输送的情况、和将继电器以单体输送的情况。此处,在继电器被装配于收容部件并输送的情况下,对外较弱的管脚被收容部件保护,但是,在继电器被以单体输送的情况下,露出的管脚有可能受到外力而变形
[0011]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抑制管脚的变形。
[0012]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元件的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状的元件主体、和多个管脚,该管脚沿着元件主体的对置的侧面垂下来设置,在元件主体的至少1个侧面的宽度方向,配置有刚性互不相同的多个管脚,该多个管脚中,刚性最大的管脚与其他管脚相比,向从元件主体的侧面远离的方向凸出地设置。
[0014] 这样,设置在元件主体的1个侧面的多个管脚中,刚性最大的管脚与其他管脚相比,向从元件主体的侧面远离的方向凸出地设置,从而例如在电子元件与其他部件等接触而作用有外力时,外力集中于刚性最大的管脚。因此,能够抑制外力作用于刚性比较小的管脚,因此,能够防止管脚的变形。
[0015] 在该情况下,刚性最大的管脚与其他管脚相比,接触部的插入方向的末端定位更靠下方。
[0016] 由此,能够将刚性最大的管脚与其他管脚相比先一步向端子金属件插入,因此,能够减轻刚性比较小的管脚的插入时的负荷,能够防止该管脚的变形。
[0017]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具备:电子元件,其包括长方体状的元件主体和多个管脚;收容部件,其插入并收容电子元件;及多个端子金属件,其被收容部件保持,并分别嵌合多个管脚,管脚沿着元件主体的对置的侧面垂下来设置,在元件主体的至少1个侧面的宽度方向,配置有刚性互不相同的多个管脚,该多个管脚中,刚性最大的管脚与其他管脚相比,向从元件主体的侧面远离的方向凸出地设置,多个端子金属件被定位为:在元件主体的1个侧面的宽度方向配置的多个管脚中,刚性最大的管脚被最初插入,电子元件被插入并收容于收容部件,多个管脚分别与多个端子金属件接触,电子元件被装配于收容部件。
[0018] 发明效果
[0019]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管脚的变形。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继电器模块的组装图。
[0021] 图2是图1所示的继电器模块的整体构成图。
[0022] 图3是从A-A向视的方向观察图2的继电器时的剖视图。
[0023] 图4是说明将继电器装配到收容部件的动作的剖视图。
[0024] 图5是装配有继电器的状态的继电器模块,是图2的A-A向视的剖视图。
[0025]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的其他形态的立体图。
[0026]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的其他形态的立体图。
[0027] 图8A是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的其他形态的立体图。
[0028] 图8B是图8A所示的继电器的侧视图。
[0029] 图9是以往的继电器模块的纵剖视图。
[0030] 图10是示出继电器的一个形态的侧视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
[0032] 20 继电器模块
[0033] 21 继电器(电子元件)
[0034] 22 端子金属件
[0035] 23 收容部件
[0036] 24 继电器主体(元件主体)
[0037] 25 管脚
[0038] 34 基端部
[0039] 35 接触部
[0040] 36 第1收容室
[0041] 37 第2收容室
[0042] 51 限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继电器作为电子元件并将该继电器收容于收容部件而构成的继电器模块,但是,应用本发明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也能够应用于继电器以外的电子元件。
[0044] 在本实施方式中,继电器模块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但是,能够设想在对汽车等移动体的电源装置与电装件的连接状态进行控制的设备类等使用的情况。具体而言,例如能够设想被用作如下的继电器模块:该继电器模块被装配到在搭载于汽车等车辆的电装件与电池之间设置的电气接线箱(接线盒),并控制电力的投入/切断。这种继电器模块与电气接线箱可以一体地形成,也可以相互独立地形成。
[0045]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模块20的组装图,图2是图1的继电器模块20的整体构成图。图3是从A-A向视的方向观察图2的继电器时的继电器的剖视图。图4是说明将继电器装配到收容部件的动作的剖视图,图5是装配有图4的继电器的继电器模块的剖视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以箭头X示出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以箭头Y示出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以箭头Z示出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以下,在图2中也同样)。但是,这些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也可以不一定与继电器模块20被实际搭载于移动体的状态的各方向一致。此外,在图3~5中,对于在继电器主体24的内部收容的各种元件省略了图示。
[0046]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模块20是将继电器21、端子金属件22、收容部件23互相装配而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1个继电器模块20具备2个继电器21a、21b的例子,但是,构成继电器模块的继电器的数量不限定于2个,可以仅由1个继电器构成,也可以由3个以上继电器构成。此外,在由多个继电器构成继电器模块的情况下,可以如图1那样使用相同的构成的继电器21,也能够将如后所述与图1不同的构成(例如图6、
7)的继电器组合来使用。
[0047] 继电器21包括:继电器主体24,其是由树脂等形成的长方体状的元件主体;及4条板状的管脚25a~25d,其从该继电器主体24突出。继电器主体24是在内部收容电子元件类的箱型的容器。继电器21a、21b为相同的构成,但是,左右的朝向互相反向地配置。
[0048] 继电器主体24具有位于上方的上表面26、位于下方的底面27、在左右方向对置的左侧面28及右侧面29、和在前后方向对置的前表面30及后表面31。该继电器主体24构成以左右方向为长边的长方体状,左侧面28及右侧面29、前表面30及后表面31这四个面成为侧面。在前表面30,设置有卡止突起33,该卡止突起33与形成于收容部件23的贯通槽32卡合。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主体24被形成为长方体状,但是,也可以被形成为立方体。
[0049] 各管脚25a~25d具有:板状的基端部34,其从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突出;及板状的接触部35,其与该基端部34相连,并沿着对置的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垂下。这些管脚25中,管脚25a~25c在继电器主体24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互相隔开间隔,并具有:
基端部34a~34c,其从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8垂直地突出;及接触部35a~35c,其与各基端部34a~34c相连,并与继电器主体24的对置的左侧面28隔开预定的间隔并垂下。
另一方面,管脚25d具有:基端部34d,其从继电器主体24的右侧面29垂直地突出;及接触部35d,其与该基端部34d相连,并与继电器主体24的对置的右侧面29隔开预定的间隔并垂下。
[0050] 基端部34a~34d分别与上表面26、底面27平行地突出,其突出位置被设定在比上表面26靠下侧的相同的高度位置。另一方面,接触部35a~35d与对置的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平行地延伸,其末端部(下端)的高度位置被设定在比继电器主体24的底面27靠上侧的相同的高度位置。管脚25a、25c中,基端部34a、34c及接触部35a、35c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互相相同的大小,管脚25b、25d中,基端部34b、34d及接触部35b、35d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互相相同的大小。并且,管脚25b、25d的基端部34b、34d及接触部35b、35d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被设定得比管脚25a、25c的基端部34a、34c及接触部35a、35c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大。
[0051] 收容部件23是用于收容并保持继电器21及端子金属件22的树脂制的筺体,包括:第1收容室36,其引导并收容继电器主体24;及第2收容室37,其收容并保持端子金属件2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收容部件23与未图示的电气接线箱处理为相互独立的单体部件,但是,收容部件23也可以作为形成在电气接线箱的内侧的框体的一部分而与电气接线箱一体地形成。
[0052] 在本实施方式的收容部件23中形成有2个第1收容室36,以隔着各个第1收容室36的方式配置有2个第2收容室37a、37b。在第2收容室37a中收容管脚25a~25c,另一方面,在第2收容室37b收容管脚25d,并与被插入到各个第2收容室37的管脚25相对应,端子金属件22被保持在预定的位置。
[0053] 如图4、5所示,第1收容室36被底壁38、和从底壁38竖立设置的壁部39包围,构成上方向外部开放的凹状的空间。壁部39以将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左侧面28、右侧面29、前表面30、后表面31)从四周包围的方式从底壁38竖立设置,将继电器主体24向第1收容室36引导并收容。第1收容室36被形成为比继电器主体24大一圈的长方体状,将由壁部39引导的继电器主体24顺畅地收容,并且,被收容的继电器主体24的4个侧面与壁部39相干涉而保持继电器主体24的姿势。
[0054] 另外,如图1所示,在形成第1收容室36的4个壁部39中,在除了将相邻的第1收容室36彼此分隔的壁部39a、和成为第2收容室37的分隔壁的壁部39b、39c之外的其余的壁部39d(与继电器主体24的前表面30对置的壁部)上,在壁部39d的高度方向延伸地形成有使第1收容室36面对收容部件23的外部的贯通槽32。在继电器主体24被收容于第1收容室36时,继电器主体24的卡止突起33能够卡止于贯通槽32。
[0055] 第2收容室37a、37b分别配置在第1收容室36的壁部39b、39c的外侧、即隔着壁部39b、39c与第1收容室36相反的相反侧,并被由这些壁部39b、39c和收容部件23的框架部40形成的方筒状的框包围,构成了上方及下方向外部开放的长方体状的空间。配置在第1收容室36的壁部39b的外侧的第2收容室37a的、至少供管脚25插入的插入口的附近由跨着壁部39b和框架部40而形成的分隔壁41分隔。而且,在第2收容室37a、37b中,如图4、5所示,在与各端子金属件22对置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卡止矛42(卡止片)。卡止矛42将端子金属件22保持于第2收容室37,从壁部39或框架部40朝向第2收容室37以悬臂伸延并一体成形,能够弹性变形。
[0056] 端子金属件22是为了使电线43与继电器21电气连接而连接于电线43的末端部的接口部件。在图1中,端子金属件22仅示出了1个,但是,与各管脚25a~25d分别相对应而设置有4个,都是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加工而形成的。
[0057] 各端子金属件22与接触部35a~35d嵌合,具有:阴型的嵌合部44,其支承这些接触部35;一对芯线压接片46,其将剥离了电线43的末端部的绝缘覆皮45而露出的芯线凿紧;及一对外部压接片47,其将电线43的绝缘覆皮45的末端部分凿紧。嵌合部44包括:方筒状的筒状部48,其具有供接触部35b、35d嵌入的空间;弹簧部49,其是将与形成该筒状部48的侧板相连的板状的部件从筒状部48的嵌入口附近向空间内折回而成的,利用弹簧部49的弹性力将嵌入在筒状部48的空间内的接触部35向与侧板对置的另一侧板侧按压,从而用嵌合部44支承接触部35。端子金属件22根据嵌入的接触部35的大小来适当设定筒状部48等的尺寸,每一个基本的构成都相同,因此,在图1中,仅示出了供接触部35d嵌入的端子金属件2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各接触部35(35a~35d)的尺寸相对应,包括供接触部35a、35c嵌入的端子金属件22、和供接触部35b、35d嵌入的端子金属件22这2个种类。此外,端子金属件22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构造,例如也能够使用被称为速接型的类型的端子金属件。
[0058]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收容室37a中收容有3个端子金属件22,在第2收容室37b中收容有1个端子金属件22。被第2收容室37a收容的3个端子金属件22可以互相连结,也可以独立地收容。这些端子金属件22分别在第2收容室37内被卡止矛42支承。
[0059] 卡止矛42构成所谓的弹簧机构,利用从弹性变形恢复的复原力按压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49的下缘,将其卡止,从而在实现端子金属件22从第2收容室37的防脱的同时,将端子金属件22保持于第2收容室3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一个卡止矛42从框架部40伸延,另一个卡止矛42从壁部39伸延,但是,左右的卡止矛42也可以都从框架部40或壁部39伸延并互相对称地配置。
[0060] 例如,在将端子金属件22向第2收容室37b收容并被卡止矛42保持时,将端子金属件22从第2收容室37b的下侧的开口部50(图5)插入。然后,将端子金属件22向第2收容室37b插入,直至其末端部分(嵌合部44)与卡止矛42抵接。当为了从该状态其进一步将端子金属件22向第2收容室37b插入,而对端子金属件22作用朝上的力(插入力)时,卡止矛42被端子金属件22按压而弹性变形与框架部40接近。然后,当克服该弹性变形的复原力而对端子金属件22作用插入力时,端子金属件22在嵌合部44中以在卡止矛42上滑动接触的状态向上方移动。当端子金属件22以该状态移动且相对地、卡止矛42沿着嵌合部44到达弹簧部49的下缘时,卡止矛42弹性变形而与弹簧部49的下缘卡合。这样卡止矛42与端子金属件22卡合,从而端子金属件22被卡止矛42卡止,因此,能够防止端子金属件22从第2收容室37b脱出。即,端子金属件22成为被第2收容室37b保持的状态。
[0061]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继电器21被收容在收容部件23的状态、即管脚25的接触部35与端子金属件22的嵌合部44嵌合时的继电器2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如图5所示,被设定为预定的高度位置,使得继电器21的上表面26不会从收容部件23的上端突出到上方。此处,上表面26的高度位置能够根据管脚25的接触部35与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49嵌合的位置来决定。即,在第2收容室37中,各端子金属件22被保持在使保持管脚25的接触部35的弹簧部49与被第1收容室36收容的继电器主体2的侧面隔着壁部39对置的高度位置。而且,例如,壁部39的上端面配置在比收容部件23的上端面靠下方的预定的高度位置,使得在管脚25的接触部35与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49嵌合时,不会与管脚25的基端部34接触,底壁38配置在不会与继电器主体24的底面27接触的预定的高度位置。由此,继电器21在收容部件23的高度方向除了管脚25的接触部35与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49嵌合的部分之外,不会与底壁38、壁部39的上端面相干涉而被收容部件23保持,因此,能够使管脚25与端子金属件22的连接可靠,能够使继电器21相对于收容部件
23的保持力稳定。
[0062] 在将继电器21装配到本实施方式的收容部件23时,沿着壁部39引导继电器主体24并向第1收容室36插入。当继电器主体24的下端部附近被向第1收容室36收容时,管脚25的接触部35的末端(下端部)被定位为在端子金属件22的上方与嵌合部44正对。
当在将接触部35这样定位的状态下将继电器主体24插入到第1收容室36的底壁38的附近时,接触部35被嵌入到嵌合部44的筒状部48,接触部35由于弹簧部49的按压力而被支承(嵌合)。这样装配后的继电器模块20如图2及图5所示,成为继电器21被收容部件
23保持、并且继电器21与电线43经由端子金属件22电气连接的状态。
[0063]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21在继电器主体24的1个侧面(左侧面28)设置有多个(3个)管脚,这些管脚中,位于中央的管脚25b与位于两侧的管脚25a、25c相比端子的厚度和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被设定得大。即,管脚25b由于该厚度和尺寸的不同而在设置于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8的所有的管脚25a~25c中刚性最大。
[0064]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刚性最大的管脚25b的朝向左侧面28的相反侧的侧面(接触部35b的外侧的侧面)与其他管脚25a、25c的朝向左侧面28的相反侧的侧面(接触部35a、35c的外侧的侧面)相比,向从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8远离的方向凸出地设置。即,如图3所示,设接触部35b的外侧的侧面与左侧面28的距离为L1、并设接触部35a、35c的外侧的侧面与左侧面28的距离为L2时,L1设定得比L2大。
[0065] 由此,例如,在不将继电器21收容到收容部件23而使管脚25露出的状态下进行输送时,3个管脚25a~25c中,最初,外力(接触所导致的外力)作用的是向外侧凸出地设置的管脚25b。此处,例如,在其他部件从图3的左侧与继电器21接触的情况下,其他部件最初接触的是管脚25b,外力会集中于该管脚25b,但是,管脚25b被设定为刚性最大,因此,能够防止外力所导致的变形。另外,由于管脚25b受到外力,从而能够减小刚性比较小的管脚25a、25c所受到的外力,因此,能够防止管脚25a~25c的变形。
[0066] 不过,如图1所示,在第2收容室37中,各端子金属件22的插入口由分隔壁41分隔,都为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例如在管脚25a~25c中,各自的接触部35a~35c会被大致同时向插入口插入。但是,继电器21有可能相对于收容部件23倾斜地插入,由于其倾斜的方向的不同,有时刚性比较小的接触部35a、35c比刚性最大的接触部35b被先一步向插入口插入。在此情况下,管脚25a、25c有可能在接触部35a、35c被向插入口插入时由于所受到的外力而变形。
[0067]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管脚25a~25c中,管脚25b的接触部35b的长度、即接触部35b的插入方向的末端设定为与其他管脚25a、25c的接触部35a、35c的插入方向的末端相比定位在更靠下方。由此,无论继电器21被向哪个方向倾斜地插入,都能够防止接触部35a、35c比接触部35b被先一步向插入口插入,因此,能够防止管脚25a、25c的变形。
[0068] 另外,也能够代替设定管脚25的接触部35的长度,而适当设定端子金属件22的插入口的高度。例如,将供接触部35b插入的插入口的高度位置设定在比供接触部35a、35c插入的插入口的高度位置更高的位置(图1的上方),使得管脚25a~25c中,管脚25b的接触部35b与其他接触部35a、35c相比被先一步向插入口插入。由此,能够防止接触部35a、35c与接触部35b相比被先一步向插入口插入,因此,能够防止管脚25a、25c的变形。这样,通过适当设定管脚25的接触部35的长度和插入口的高度位置的至少一者,从而能防止管脚25的插入时的变形。
[0069] 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21中,设置于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8的多个(3个)管脚25a~25c中,刚性最大的管脚25b设置在中央,但是,在继电器主体24的1个侧面设置有3个以上的管脚25的情况下,刚性最大的管脚25也可以设置在两端的一者。但是,刚性最大的管脚25为了稳定地接受外力,优选设置在排除两端的位置的内侧。
[0070] 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21中,设置在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8的3个管脚25a~25c中,中央的管脚25b的厚度被设定得比其他管脚25a、25c的厚度大。因此,例如在将使
3个管脚25a~25c以L字状弯曲的点设定在距左侧面28的距离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下,刚性最大的接触部35b与其他接触部35a、35c相比向外侧凸出地设置。与此相对,例如,在3个管脚25a~25c的厚度相同时,通过将使管脚25b的基端部34b以L字状弯曲的弯曲位置设定在比其他管脚25a、25c的弯曲位置从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8更远离的位置,从而能够将管脚25b的接触部34b向外侧凸出地设置。
[0071] 接下来,说明与图1的继电器21不同的形态的电子元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应用本发明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将装配图1的继电器21的继电器模块20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电子元件的构成不限于该例子,总之,电子元件包括长方体状(包含立方体)的元件主体、和多个管脚,该管脚沿着元件主体的对置的侧面垂下来设置,在元件主体的至少1个侧面的宽度方向配置有互相刚性不同的多个管脚,该多个管脚中,刚性最大的管脚与其他管脚相比,向从元件主体的侧面远离的方向凸出地设置即可,例如,在以下的形态的电子元件(例如继电器)中,也能够获得与图1的继电器21同样的效果。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图1的继电器21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0072]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的其他形态的立体图。图1的继电器21在继电器主体24的位于互相相反侧的一对侧面分别设置有管脚25,但是,也可以如图6的继电器52那样,在相邻的2个侧面29、30分别设置管脚25。在图6的例子中,在继电器主体24的1个侧面30设置的多个管脚25a~25c中,中央的管脚25b的接触部35b与其他管脚25a、25c的接触部35a、35c相比,向从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30远离的方向凸出地设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继电器52的收容部件23与各管脚25(25a~25d)的配置相对应,将第2收容室37设置在与第1收容室36相邻的2个部位,并且,互相正交地配置。而且,在各第2收容室37中,与插入到其中的管脚25相对应,分别保持有与管脚25相同数量的端子金属件22。
[0073] 图6的继电器52在继电器主体24的相邻的2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设置有3条管脚25、在另一个侧面设置有1条管脚25,但是,设置在各侧面的管脚25的条数除了在所有的侧面各设有1条管脚25的情况,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互相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设置有管脚25的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的数量不限定于2个,可也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的侧面。在该情况下,第2收容室37根据管脚25的配置而设置在与第1收容室36相邻的1个或多个部位即可。
[0074]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的其他形态的立体图。在图7中示出所有4条管脚25a~25d设置在继电器主体24的1个侧面的继电器53。在图7的例子中,设置在继电器主体24的前表面30的管脚25a~25d中,管脚25b、25c的接触部35b、35c与其他管脚
25a、25d的接触部35a、35d相比,向从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30远离的方向凸出地设置。在此情况下,管脚25b、25c的厚度被设定为相同,并且,与其他管脚25a、25d相比,厚度被设定的较大。因此,管脚25b、25c与其他管脚25a、25d相比刚性较大,因此,通过将该刚性大的
2条向外侧凸出地设置,从而能够防止所有的管脚25a~25d的变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继电器53的收容部件23与各管脚25的配置相对应,将第2收容室37设置在与第
1收容室36相邻的1个部位。在该第2收容室37中,与4个管脚25a~25d相对应,保持有相同数量的端子金属件22。
[0075] 另外,至此说明的继电器都使管脚25的基端部34完全露出,但是,也可以利用树脂将基端部34的至少一部分包围。图8A是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的其他形态的、基端部34被树脂包围的继电器的外观立体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继电器的侧视图。图8A、8B的继电器54中,3条管脚25a~25c与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8对置地设置,1条管脚25d与右侧面29对置地设置,这一点与图1是共通的。
[0076] 如图8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54沿着继电器主体24的1个面安装有平板状的绝缘部件55。绝缘部件55是通过将绝缘性的树脂等成形从而被形成为在俯视下构成大致矩形。该绝缘部件55被形成为沿相对于与各管脚25对置的各侧面28、29正交的方向延伸,并包围各管脚25的基端部34。
[0077] 如图8B所示,基端部34遍及其轴向被绝缘部件55包围,接触部35从绝缘部件55的下表面突出地设置。在绝缘部件55与各侧面28、29交叉的位置,以带台阶状形成有突起部56。该突起部56在继电器54被装配于收容部件23时与壁部39的上端面抵接。
[0078] 通过这样在继电器主体24上设置绝缘部件55,从而能够利用绝缘部件55从上方支承各管脚25的基端部34。由此,在使管脚25嵌入到端子金属件22时,能够大幅减轻作用于管脚25的负荷,因此,与图1的继电器21的效果相互结合,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管脚25的变形。
[0079] 以上,利用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不过是本发明的例示,本发明不是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即使有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的变更等,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0080]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继电器作为电子元件的继电器模块,电子元件不限于继电器,总之,如果具有与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主体及管脚在外观上、构成类似的元件主体及管脚,则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电子元件。具体而言,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将电子电路基板等元件类收容于树脂盒中而形成的控制模块、熔断器等。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