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开关辅助装置

申请号 CN201410645249.8 申请日 2014-11-10 公开(公告)号 CN104319155A 公开(公告)日 2015-01-28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发明人 刘成立; 赵耀; 李萌; 郭文全; 赵永满; 于乐; 张少卿; 段振刚; 苏春园; 杨连艳;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隔离 开关 辅助装置, 隔离开关 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相对设置并位于隔离开关的刀杆(30)的两侧;止挡部(40),止挡部(40)连接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止挡部(40)具有止挡刀杆(30)的止挡 位置 以及避让刀杆(30)的避让位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 现有技术 中的隔离开关在分合闸操作时可能造成误拉合刀闸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所述第一固定部(10)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0)相对设置并位于隔离开关的刀杆(30)的两侧;
止挡部(40),所述止挡部(40)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10)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0),所述止挡部(40)具有止挡所述刀杆(30)的止挡位置以及避让所述刀杆(30)的避让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40)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部(10)上,所述止挡部(40)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部(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0)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0)通过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0)为第一固定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片和第二片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的第三片,所述止挡部(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片通过所述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0)为第二固定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片(21)和第五片(22)以及连接所述第四片(21)和所述第五片(22)的第六片(23),所述止挡部(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片(22)通过所述锁具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片(22)通过固定销连接,所述锁具连接在所述固定销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具为电脑编码锁。

说明书全文

隔离开关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设备安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隔离开关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五防系统是变电站防止误操作的主要设备,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防止人为误操作的重要设备。其中,五防功能是指:1)防止误拉(合闸)断路器;2)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3)防止带地线(接地刀闸)合闸;4)防止带电合接地刀闸(挂地线);5)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0003] 现有技术中,五防系统中常采用的装置是五防闭。FN3-10单极隔离开关在生产时不考虑“五防闭锁”的问题,在安装时并未加装“五防闭锁”装置。在隔离开关分合闸操作时,失去了“五防闭锁”保护,这样有可能造成误拉合刀闸,给设备、人员带来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隔离开关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隔离开关在分合闸操作时可能造成误拉合刀闸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对设置并位于隔离开关的刀杆的两侧;止挡部,止挡部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止挡部具有止挡刀杆的止挡位置以及避让刀杆的避让位置。
[0006] 进一步地,止挡部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固定部上,止挡部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固定部上。
[0007] 进一步地,止挡部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通过螺栓连接。
[0008] 进一步地,止挡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通过锁具连接。
[0009]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部为第一固定片。
[0010]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片和第二片以及连接第一片和第二片的第三片,止挡部的一端与第二片通过螺栓连接。
[0011]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部为第二固定片。
[0012]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片和第五片以及连接第四片和第五片的第六片,止挡部的另一端与第五片通过锁具连接。
[0013] 进一步地,止挡部的另一端与第五片通过固定销连接,锁具连接在固定销上。
[0014] 进一步地,锁具为电脑编码锁。
[0015]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止挡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对设置并位于隔离开关的刀杆的两侧,止挡部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止挡部具有止挡刀杆的止挡位置以及避让刀杆的避让位置。当止挡部位于止挡位置时,这时就不能操作隔离开关的刀杆,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误拉合刀闸的现象,进而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当止挡部位于避让位置时,这时就可以正常操作隔离开关的刀杆,有效地保证隔离开关的正常操作。附图说明
[0016]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的实施例的止挡部位于止挡位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18] 图2示出了隔离开关辅助装置的止挡部位于避让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0] 10、第一固定部;20、第二固定部;21、第四片;22、第五片;23、第六片;30、刀杆;40、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10、第二固定部20和止挡部40,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相对设置并位于隔离开关的刀杆30的两侧,止挡部40连接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止挡部40具有止挡刀杆30的止挡位置以及避让刀杆30的避让位置。
[0023] 应用本实施例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部10、第二固定部20和止挡部40,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相对设置并位于隔离开关的刀杆30的两侧,止挡部40连接第一固定部10和第二固定部20,止挡部40具有止挡刀杆30的止挡位置以及避让刀杆30的避让位置。当止挡部40位于止挡位置(如图1所示)时,这时就不能操作隔离开关的刀杆30,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操作人员误拉合刀闸的现象,进而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当止挡部40位于避让位置(如图2所示)时,这时就可以正常操作隔离开关的刀杆30,有效地保证隔离开关的正常操作。
[0024] 本实施例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的安装位置应适当,不能妨碍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动作的灵活性,有效地了保证隔离开关的正常操作。同时,隔离开关辅助装置的投资成本也小,解决了刀闸操作中的危险,从而大大提高了刀闸操作的安全平。
[0025]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40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固定部10上,止挡部40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固定部20上。这样可以装拆止挡部40比较方便,操作简便,方便维修。
[0026]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4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0通过螺栓连接。螺栓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更简便,成本低廉。
[0027]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40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20通过锁具连接。这样只有通过专的钥匙、密码等才能将锁具打开,锁具可有效地防止操作人员误拉合刀闸的现象,使得隔离开关具有五防闭锁的功能。优选地,锁具为电脑编码锁。通过对现场的实际情况的勘察、测量,定做合适的装置并安装。在FN3-10单极隔离开关的刀杆30处加装本实施例的隔离开关辅助装置,再配合加装电脑编码所达到“五防闭锁”的功能。
[002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0为第一固定片。固定片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002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片和第二片以及连接第一片和第二片的第三片,止挡部40的一端与第二片通过螺栓连接。这样使得第一固定片的结构简单,方便第一固定片的装拆。优选地,第二片上设有用于穿设螺栓的第一安装孔,止挡部40上设有用于穿设螺栓的第二安装孔。
[0030]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40为止挡片。止挡片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003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20为第二固定片。固定片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廉。
[0032]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片21和第五片22以及连接第四片21和第五片22的第六片23,止挡部40的另一端与第五片22通过锁具连接。这样使得第二固定片的结构简单,方便第二固定片的装拆。第五片22上设有穿设固定销的第三安装孔,止挡部40上设有用于穿设螺栓的第四安装孔。
[0033] 在本实施例中,止挡部40的另一端与第五片22通过固定销连接,锁具连接在固定销上。固定销可以方便锁具的安装。优选地,固定销的一端具有用于安装锁具的径向安装孔。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