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开关

申请号 CN201611008175.2 申请日 2016-11-16 公开(公告)号 CN106531527A 公开(公告)日 2017-03-22
申请人 合肥普望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顾孙珺;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隔离 开关 ,包括隔离动触头、接地动触头及设于隔离动触头和接地动触头之间的隔离刀片,所述隔离动触头的下端设有隔离静触头,接地动触头的下端设有接地静触头,所述隔离刀片的外侧套设有绝缘保护套,且隔离刀片的长度小于绝缘保护套的长度,所述绝缘保护套的外侧固定设有绝缘拉杆,所述绝缘拉杆通过 螺栓 与隔离刀片固定连接,所述接地动触头的上端设有用于插入接地开关刀闸的开孔。本发明中够确保接地动触头不会自动脱落,进而使得接地静触头与接地动触头之间的 接触 良好,从而有效地解决了 现有技术 中的接地静触头与接地动触头接触不良的问题,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 力 可靠地保障,避免了安全隐患,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动触头(1)、接地动触头(2)及设于隔离动触头(1)和接地动触头(2)之间的隔离刀片(3),所述隔离动触头(1)的下端设有隔离静触头(4),接地动触头(2)的下端设有接地静触头(5),所述隔离刀片(3)的外侧套设有绝缘保护套(6),且隔离刀片(3)的长度小于绝缘保护套(6)的长度,所述绝缘保护套(6)的外侧固定设有绝缘拉杆(7),所述绝缘拉杆(7)通过螺栓(8)与隔离刀片(3)固定连接,所述接地动触头(2)的上端设有用于插入接地开关刀闸的开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静触头(4)与隔离动触头(1)通过卡扣相互连接,所述接地静触头(5)与接地动触头(2)通过卡扣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保护套(6)的两端分别与隔离动触头(1)、接地动触头(2)固定连接,绝缘保护套(6)上设有能够使绝缘拉杆(7)和隔离刀片(3)左右移动的导向槽。

说明书全文

一种隔离开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隔离开关的接地静触头与接地动触头在长期的分合过程中发生相互挤压,即接地静触头的触指与接地动触头的刀杆发生相互挤压,造成接地静触头的触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接地静触头与接地动触头两者之间的紧密程度就逐渐降低,使得隔 离开关的接地静触头与接地动触头接触不良,严重时会出现接地动触头脱落的现象,这样 会影响正常的使用,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离开关的接地静 触头与接地动触头接触不良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隔离开关,包括隔离动触头、接地动触头及设于隔离动触头和接地动触头之间的隔离刀片,所述隔离动触头的下端设有隔离静触头,接地动触头的下端设有接地静触头,所述隔离刀片的外侧套设有绝缘保护套,且隔离刀片的长度小于绝缘保护套的长度,所述绝缘保护套的外侧固定设有绝缘拉杆,所述绝缘拉杆通过螺栓与隔离刀片固定连接,所述接地动触头的上端设有用于插入接地开关刀闸的开孔。
[000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静触头与隔离动触头通过卡扣相互连接,所述接地静触头与接地动触头通过卡扣相互连接。
[0006] 所述绝缘保护套的两端分别与隔离动触头、接地动触头固定连接,绝缘保护套上设有能够使绝缘拉杆和隔离刀片左右移动的导向槽。
[0007]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中够确保接地动触头不会自动脱落,进而使 得接地静触头与接地动触头之间的接触良好,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接地静触头 与接地动触头接触不良的问题,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可靠地保障,避免了安全隐患,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离开关,包括隔离动触头1、接地动触头2及设于隔离动触头1和接地动触头2之间的隔离刀片3,隔离动触头1的下端设有隔离静触头4,接地动触头2的下端设有接地静触头5,隔离刀片3的外侧套设有绝缘保护套6,且隔离刀片3的长度小于绝缘保护套6的长度,绝缘保护套6的外侧固定设有绝缘拉杆7,绝缘拉杆7通过螺栓8与隔离刀片
3固定连接,接地动触头2的上端设有用于插入接地开关刀闸的开孔21。
[0010] 本实施例中,隔离静触头4与隔离动触头1通过卡扣相互连接,接地静触头5与接地动触头2通过卡扣相互连接。绝缘保护套6的两端分别与隔离动触头1、接地动触头2固定连接,绝缘保护套6上设有能够使绝缘拉杆7和隔离刀片3左右移动的导向槽。
[0011] 本发明中够确保接地动触头不会自动脱落,进而使 得接地静触头与接地动触头之间的接触良好,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接地静触头 与接地动触头接触不良的问题,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可靠地保障,避免了安全隐患,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0012]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