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申请号 CN201210473043.2 申请日 2012-11-20 公开(公告)号 CN103137370B 公开(公告)日 2015-08-26
申请人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逸见文俊;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电源 电路 切断装置。在该电源电路切断装置中,在控制杆的从连接器嵌合开始 位置 向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的旋转中,在一对第一主 端子 和一对第二主端子成为接通状态之后,一对第一 信号 端子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成为接通状态。在控制杆的从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向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的旋转中,在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成为断开状态之后,一对第一主端子和一对第二主端子成为断开状态。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沿着与控制杆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L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一对第一主端子和一对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连接器壳体;
第二连接器壳体,其具有相对于所述一对第一主端子嵌合和脱离的一对第二主端子,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嵌合和脱离;和
控制杆,其具有相对于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嵌合和脱离的一对第二信号端子,且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并且通过旋转使嵌合和脱离力作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
在所述控制杆的从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向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的旋转中,在所述一对第一主端子和所述一对第二主端子成为接通状态之后,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成为接通状态,
在所述控制杆的从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向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的旋转中,在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成为断开状态之后,所述一对第一主端子和所述一对第二主端子成为断开状态,
所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在与所述控制杆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在所述直线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一主端子沿着所述直线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一对第二主端子沿着所述直线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杆具备能够对所述控制杆的旋转进行操作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比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的位置更靠近旋转顶端侧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杆具备能够对所述控制杆的旋转进行操作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的位置的侧方。

说明书全文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过附带控制杆的连接器壳体的嵌合和脱离实现电源电路的连接和切断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在电动汽车(EV)和混合电动汽车(HEV)中,为了确保电气系统的维修等的作业安全性,提出有用于切断电源部与负载间的通电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电源插头:service plug)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98704号公报))。
[0003] 作为电源电路切断装置,本申请人提出了图1~图4所示的装置。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00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10;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嵌合及脱离的第二连接器壳体120;和设置于第二连接器壳体120,能够旋转,并且通过旋转使嵌合或脱离力作用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120的控制杆130。
[0004] 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两侧面突设有一对偏心销111。在设置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连接器嵌合室110a内,配置有一对第一主端子113(参照图2)。在设置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外罩(hood)部115内配置有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16。
[0005] 在第二连接器壳体120的两侧面突设有一对旋转轴121(参照图1)。在第二连接器壳体120内设置有相对于一对第一主端子113嵌合及脱离的一对第二主端子122(参照图3)。
[0006] 在控制杆130的两侧面形成有一对旋转支承槽131。在一对旋转支承槽131内,轴支有第二连接器壳体120的一对旋转轴121。由此,控制杆130支承于第二连接器壳体120,并能够自由旋转。此外,在控制杆130的两侧面设置有一对凸轮槽132。将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一对偏心销111插入到该一对凸轮槽132。在设置于控制杆130的侧面部的罩部133内配置有一对第二信号端子134。
[0007] 由第一主端子113和第二主端子122构成主电路开关(未图示)。另一方面,由第一信号端子116和第二信号端子134构成信号电路开关(未图示)。
[0008] 以下说明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00的电源电路的导通动作。将第二连接器壳体120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连接器嵌合室(未图示),并且将偏心销111插入到控制杆130的凸轮槽132的入口。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120成为连接器嵌合开始状态。
[0009] 当控制杆120从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向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侧旋转时,偏心销111在凸轮槽132内移动,嵌合力作用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120,第二连接器壳体120逐渐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连接器嵌合室。然后,一对第一主端子
113和一对第二主端子122成为接触状态。由此,在连接器嵌合操作位置,主电路开关(未图示)成为接通状态。
[0010] 当控制杆130进一步旋转时,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16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134逐渐接触,在控制杆130的操作结束位置成为完全接触状态。由此,在控制杆130的操作结束位置,信号电路开关(未图示)成为接通状态。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00在一对主端子彼此成为接通状态之后,并且在一对信号端子彼此成为接通状态的时刻,电源电路(未图示)首次成为导通状态。
[0011] 此外,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00的电源切断动作能够通过对控制杆130进行与上述内容相反的操作来进行。由此,在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00中,在第一信号端子116和第二信号端子134成为断开状态的时刻切断电源电路(未图示),因此在之后的向第一主端子113和第二主端子122彼此断开状态切换的时刻,能够防止电弧放电的产生。
[0012] 然而,如图2和图3所示,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16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134沿着控制杆130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分别隔开间隔地配置。具体而言,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16是内凹端子形状。另一方面,一对第二信号端子134是突出端子形状。如图4所示,通过连结板部135将这一对第二信号端子134设置成一体,由连结板部135折弯而对向配置。
[0013] 然而,在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00中,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16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134分别沿着控制杆130的旋转支承轴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因此,当控制杆130从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向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旋转时,相互对向的一对第二信号端子134同时与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16接触。因此,在一对第二信号端子134与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16接触之际,用于使控制杆130旋转的力增大,因此有可能使控制杆130的可操作性下降。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控制杆的操作性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0015]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对第一主端子(第一主端子13)和一对第一信号端子(第一信号端子16)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第一连接器壳体10);具有相对于上述一对第一主端子嵌合和脱离的一对第二主端子(第二主端子23),并且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嵌合和脱离的第二连接器壳体(第二连接器壳体20);和具有相对于上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嵌合和脱离的一对第二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40),并且可旋转地设置于上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并通过旋转使嵌合力和脱离力作用于上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和上述第二连接器壳体的控制杆(控制杆30),在上述控制杆的从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向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的旋转中,在上述一对第一主端子和上述一对第二主端子成为接通状态之后,上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上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成为接通状态,在上述控制杆的从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向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的旋转中,在上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上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成为断开状态之后,上述一对第一主端子和上述一对第二主端子成为断开状态,上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沿着与上述控制杆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直线L),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上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沿着上述直线(直线L),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0016] 根据该特征,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的分别沿着与控制杆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由此,当控制杆从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向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旋转时,一个第一信号端子与一个第二信号端子接触,然后,另一个第一信号端子与另一个第二信号端子接触。因此,使控制杆旋转的力被分散,能够提高控制杆的操作性。
[0017] 此外,在控制杆从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向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旋转时,另一个第一信号端子与另一个第二信号端子解除接触,然后,一个第一信号端子与一个第二信号端子解除接触。因此,由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构成的信号电路开关能够在更早的时刻成为断开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一对第一主端子与一对第二主端子之间产生的电弧放电。
[0018]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上述一对第一信号端子沿着上述直线并列配置,上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沿着上述直线并列配置。
[0019] 根据上述特征,一对第一信号端子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中的各端子沿着与控制杆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并列配置。由此,无需如现有技术那样对一对第二信号端子实施折弯加工,并且能够缩短一对第二信号端子之间(连结部),因此能够降低一对第二信号端子的制造成本。
[002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上述一对第一主端子沿着上述直线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上述一对第二主端子沿着上述直线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0021] 根据上述特征,一对第一主端子和一对第二主端子的各端子沿着与控制杆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由此,能够缩短第一连接器壳体及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在控制杆的旋转支承轴方向上的宽度,能够增大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的自由度
[0022]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上述控制杆具备能够对上述控制杆的旋转进行操作的操作部(操作部33),上述操作部设置于比上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的位置更靠近旋转顶端侧的位置。
[0023] 根据上述特征,操作部相对于一对第二信号端子的位置设置于更靠近旋转顶端侧。由此,能够缩短控制杆在控制杆的旋转支承轴方向上的宽度,能够增加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的自由度。
[0024]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上述控制杆具备能够对上述控制杆的旋转进行操作的操作部,上述操作部设置于上述一对第二信号端子的位置的侧方。
[0025] 根据上述特征,操作部设置于一对第二信号端子的位置的侧方。由此,能够缩短控制杆在与控制杆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能够增加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的自由度。
[0026]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能够提供一种能提高控制杆的操作性并能够降低一对第二信号端子的制造成本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关联技术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
[0028] 图2是关联技术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俯视图。
[0029] 图3是关联技术的控制杆130的局部(第二信号端子134附近)的俯视图。
[0030] 图4是关联技术的第二信号端子134的立体图。
[0031]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
[0032]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嵌合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3]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嵌合过程中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4]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嵌合状态的侧视图。
[0035]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信号端子16的立体图。
[0036]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第一信号端子16附近)的俯视图。
[0037] 图11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信号端子40的立体图。
[0038] 图11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二信号端子40的正视图。
[0039]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控制杆30的局部(第二信号端子40附近)的俯视图。
[0040]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一信号端子16与第二信号端子40在即将嵌合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
[0041] 图14是图13的放大侧视图。
[0042] 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控制杆30的局部(第二信号端子40附近)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具体而言,对以下内容进行说明:(1)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的结构;(2)信号端子的结构;(3)主端子的结构;(4)电源电路的结构;(5)作用和效果;(6)变形例;(7)其它实施方式。
[0044] 此外,在以下的附图说明中,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相似的符号。但是,附图只是示意性说明,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中不同。
[0045] 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当参考下述说明来判断。此外,在附图相互间也包括相互的尺寸关系和比例不同的部分。
[0046] (1)电源电路切断装置的结构
[0047] 首先,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的结构。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嵌合前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嵌合过程中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嵌合状态的侧视图。
[0048] 如图5~图8所示,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包括:第一连接器壳体10;相对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嵌合和脱离的第二连接器壳体20;和设置于第二连接器壳体20,能够旋转,并能够通过旋转使嵌合力和脱离力作用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控制杆30。
[0049] 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两个侧面突设有一对偏心销11。第一连接器壳体10具有上表面敞开的连接器嵌合室10a。在连接器嵌合室10a内,设置有2个内部端子罩(hood)部12。在内部端子罩部12内,作为内凹端子分别设置有一对第一主端子13。
[0050] 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连接器嵌合室10a的外侧设置有外部端子罩部15。该外部端子罩部15的上方设有开口。在外部端子罩部15内,设置有作为内凹端子的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
[0051] 在外部端子罩部15的侧壁设有一对突出的第一被卡止部17。第一被卡止部17易因为外部端子罩部15的侧壁的缝15a发生挠性变形。
[0052] 第二连接器壳体20具有内部收容有熔断器的壳体主体21。该壳体主体21形成为能够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连接器嵌合室10a内和/或外部端子罩部15内嵌合和脱离的尺寸和形态。壳体主体21设置有能够相对于一对第一主端子13嵌合和脱离,并且作为突出端子的由板状体形成的一对第二主端子23。在壳体主体21的两侧面突设有一对旋转支承轴24。
[0053] 各第二主端子23突出到比壳体主体21更靠下方的位置。第二主端子23借助熔断器(未图示)相互连接。此外,通过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一对第一主端子13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一对第二主端子23构成主电路开关SW1。
[0054] 控制杆30包括一对臂板部31、在旋转顶端侧分别连结一对臂板部31之间的连结部32和能够操作控制杆30的旋转的操作部33。
[0055] 在一对臂板部31设置有一对旋转支承部34。在这一对旋转支承部34,轴支有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一对旋转支承轴24。由此将支承杆30支承于第二连接器壳体20,并使该支承杆30能够自由旋转。在一对臂板部31形成有一对凸轮槽35。在一对臂板部31的旋转顶端侧的下方位置,配置有一对第一定部37。
[0056] 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偏心销11插入到这一对凸轮槽35中。如图8所示,凸轮槽35包括能够使偏心销11进入的进入直线部35a、与进入直线部35a连通且与旋转支承部34的中心的距离逐渐变化的曲线部35b、和与曲线部35b连通且与旋转支承部34的中心的距离一定的圆弧部35c。
[0057] 控制杆30随着偏心销11在凸轮槽35内移动而在从控制杆的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经过连接器嵌合操作位置到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之间旋转。此外,在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偏心销11位于进入直线部35a(参照图6)。在连接器嵌合操作位置,偏心销11位于曲线部35b与圆弧部35c的交界位置(参照图7)。在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偏心销11位于圆弧部35c的最内侧位置(参照图8)。
[0058] 即,在控制杆30的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和连接器嵌合操作位置的旋转过程中,偏心销11能够在曲线部35b移动,使嵌合力或脱离力作用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由此,使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向嵌合方向或脱离方向移动。
[0059] 此外,当控制杆30位于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时,偏心销11位于圆弧部35c,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上没有嵌合力或脱离力的作用,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不向嵌合方向或脱离方向移动。
[0060] 在操作部33的下部设置有罩部39。罩部39向下方开口。在罩部39内设置有相对于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嵌合和脱离,作为突出端子的由板状体构成的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操作部33设于比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的位置更靠近旋转顶端侧。此外,由第一连接器壳体10这一侧的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和控制杆30这一侧的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构成信号电路开关SW2(参照图8)。
[0061] (2)信号端子的结构
[0062]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第一信号端子16和第二信号端子40的结构。此外,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信号端子16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壳体10(第一信号端子16附近)的俯视图。图11A、11B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信号端子40的立体图和正视图。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杆30的局部(第二信号端子40附近)的俯视图。
[0063] 如图9所示,各第一信号端子16包括一对板簧触头16a和与一对板簧触头16a连结成一体的电线敛缝部16b。一对板簧触头16a的前端侧都向内侧折返成R状,在板簧触头16a的折返部位之间形成有入口侧宽而内侧宽度窄的开口16c。
[0064] 如图10所示,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开口16c)沿着与控制杆30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L,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0065] 另一方面,如图11A、图11B所示,各第二信号端子40包括突片状触头40a和与突片状触头40a连结成一体的支承部40b。支承部40b彼此由连结部40c相互连结。位于突片状触头40a的顶端且先与第一信号端子16接触的部为锥面40d。
[0066] 如图12所示,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以能够相对于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嵌合和脱离的方式,沿着与控制杆30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L,相互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具体而言,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以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的宽度方向沿着直线L的方式,在直线L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以能够收容如此配置的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的方式,在直线L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
[0067] (3)主端子的结构
[0068]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第一主端子13和第二主端子23的结构。
[0069] 如图10所示,一对第一主端子13(第二主端子23所插入的开口)沿着与控制杆30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L,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0070] 另一方面,如图5~图8等所示,一对第二主端子23也以能够相对于一对第一主端子13嵌合和脱离的方式,沿着与控制杆30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L(参照图12),相互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具体而言,一对第二主端子23以一对第二主端子23的宽度方向沿着直线L的方式,在直线L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一对第一主端子
13以能够收容如此配置的一对第二主端子23的方式,在直线L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并列配置。
[0071] (4)电源电路的结构
[0072] 接着,简单说明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的电源电路的结构。在电源部(未图示)与负载部(未图示)之间,串联连接有由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执行接通和断开的继电器(未图示)。因此,主电路开关SW1和信号电路开关SW2均成为接通状态后,电源电路成为接通状态。除此之外的开关状态下,电源电路为断开状态。
[0073] (4.1)电源电路的导通动作
[0074] 接着,参照图5~图8和图13、图14说明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的电源电路的导通动作。此外,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信号端子16与第二信号端子40在即将嵌合之前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4是图13的放大侧视图。
[0075] 首先,如图5所示,作为控制杆30的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使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连接器嵌合室10a进行对位。然后,如图6所示,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连接器嵌合室10a,并且将偏心销11插入到控制杆30的凸轮槽35的进入直线部35a。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成为连接器暂时嵌合状态。此时,一对第一主端子13和一对第二主端子23、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均为断开状态。
[0076] 接着,如图7所示,控制杆30从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向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侧旋转。于是,偏心销11在凸轮槽35内移动,嵌合力作用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第二连接器壳体20逐渐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连接器嵌合室10a。
[0077] 然后,当控制杆30旋转到连接器嵌合操作位置时,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为完全嵌合状态。在从连接器嵌合操作位置到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的过程中,一对第一主端子13和一对第二主端子23之间为接通状态,主电路开关SW1成为接通状态。此时,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为断开状态。
[0078] 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控制杆30进一步向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侧旋转时,一个第一信号端子16与一个第二信号端子40(附图左侧)接触,然后,另一个第一信号端子16与另一个第二信号端子40(附图右侧)接触。
[0079] 而且,如图8所示,当控制杆30旋转到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时,第一锁定部37被锁定于第一被卡止部17。在控制杆30的从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向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的旋转中,在一对第一主端子13和一对第二主端子23成为接通状态之后,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的接触成为接通状态,信号电路开关SW2成为接通状态。此外,在控制杆30的连接器嵌合操作位置,电源电路呈非导通状态,控制杆30成为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并首次成为导通状态。
[0080] (4.2)电源电路的电源切断动作
[0081] 接着,参照图5~图8和图13、图14说明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的电源电路的电压切断动作。
[0082] 首先,如图8所示,控制杆30位于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时,用比第一被卡止部17与第一锁定部37之间的锁定力更强的旋转力使控制杆30向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侧旋转。于是,第一被卡止部17与第一锁定部37之间的锁定被解除,允许控制杆30旋转。由此,如图7所示那样,控制杆30能够在连接器完全嵌合操作位置旋转。
[0083] 在控制杆30的从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到连接器嵌合操作位置的旋转过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另一个第一信号端子16与另一个第二信号端子40(附图右侧)的接触被解除,然后,一个第一信号端子16与一个第二信号端子40(附图左侧)的接触被解除。因此,在控制杆30的连接器嵌合操作位置,信号电路开关SW2成为断开状态。由此,电源电路在控制杆30的连接器嵌合操作位置成为非导通状态。
[0084] 接着,当控制杆30旋转到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时,利用偏心销11和凸轮槽35,脱离力作用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第二连接器壳体20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连接器嵌合室10a逐渐被拉出。
[0085] 如图6所示,在控制杆30的连接嵌合开始位置,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与第二连接器壳体20成为暂时嵌合状态。第一主端子13与第二主端子23的接触在从连接器嵌合操作位置到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的过程中逐渐解除,在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成为完全非接触状态。即,在控制杆30的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向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的旋转中,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与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的接触成为断开状态之后,一对第一主端子13和一对第二主端子23成为断开状态,主电路开关SW1成为断开状态。
[0086] (5)作用和效果
[0087]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中的各端子沿着与控制杆30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L,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由此,在控制杆30从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向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旋转时,一个第一信号端子16与一个第二信号端子40接触,然后,另一个第一信号端子16与另一个第二信号端子40接触。因此,使控制杆30旋转的力被分散,能够提高控制杆30的可操作性。
[0088] 此外,在控制杆30从连接器嵌合结束位置向连接器嵌合开始位置旋转时,另一个第一信号端子16与另一个第二信号端子40的接触被解除,然后,一个第一信号端子16与一个第二信号端子40的接触被解除。因此,由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构成的信号电路开关SW在更早的时刻成为断开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一对第一主端子13与一对第二主端子23之间产生的电弧放电。
[0089]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和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中的各端子沿着与控制杆30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L进行配置。由此,无需如现有技术所示对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实施折弯加工,并且能够缩短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的间距(连结部40c),因此能够降低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的制造成本。
[009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主端子13和一对第二主端子23分别沿着与控制杆30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直线L,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由此,能够缩短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第二连接器壳体20在控制杆30的旋转支承轴方向上的宽度,能够增大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的自由度。
[0091]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33设于比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的位置更靠近旋转顶端侧。由此,能够缩短控制杆30在控制杆30的旋转支承轴方向上的宽度,能够增大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的自由度。
[0092] (6)变形例
[0093]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图15是变形例的控制杆30的一部分(第二信号端子40附近)的俯视图。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主要说明不同的部分。
[009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部33设置于比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的位置更靠近旋转顶端侧。与此相对,在变形例中,如图15所示,操作部33设置于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的侧方(即控制杆30的旋转支承轴方向侧)。
[0095] 在本变形例中,操作部33设置于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的侧方。由此,能够缩短与控制杆30的旋转支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控制杆30的长度,能够增大电源电路切断装置1的自由度。
[0096] (7)其它实施方式
[0097] 如上所述,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基于上述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各种各样的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和应用技术。
[0098] 例如,本实施方式可进行如下变更。具体而言,一对第一主端子13不一定必须沿着直线L并列地配置,也可以相互对向的方式配置。同样,一对第二主端子23不一定必须沿着直线L并列地配置,也可以相互对向的方式配置。
[0099] 此外,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开口16c)不一定必须沿着直线L并列地配置,只要沿着直线L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即可。例如,一对第一信号端子16也可以相互对向的方式配置。同样,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也不一定必须沿着直线L上并列地配置,只要沿着直线L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即可。例如,一对第二信号端子40也可以相互对向的方式配置。
[0100] 这样,本发明当然包括本文未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基于上述说明而得到的适当的权利要求范围中的发明技术特征决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