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

申请号 CN201220037910.3 申请日 2012-02-07 公开(公告)号 CN202585208U 公开(公告)日 2012-12-05
申请人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宗仕;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 开关 装置,装设于 电子 产品的壳体,包括控制件,具有基部、开口、容置空间、 定位 部,抵压部及至少一连接部,基部具有二端部,定位部设于容置空间中,抵压部设于基部相邻开口的一侧,连接部的一端连接至电子产品的壳体;弹性组件,组装于控制件,具有固定部、至少一 变形 部及 接触 部,固定部定位于定位部,变形部弯折自固定部的一端;及驱动组件,电性连接于 电路 板,驱动组件具有受压面,其对应于弹性组件的接触部;当控制件承受第一压 力 时,抵压部抵压接触部,以压抵驱动组件的受压面,并驱动驱动组件,而当控制件承受大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时,变形部产生形变,接触部继续抵压驱动组件,当第二压力消除时,变形部回复原状。
权利要求

1. 一种开关装置,用以装设于一电子产品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开关装置包括:
一控制件,具有一基部、一开口、一连通开口的容置空间、一定位部,一抵压部及至少一连接部,该基部具有相应的二端部,该容置空间位于开口及基部之间,该定位部设于容置空间中,该抵压部设于基部相邻开口的一侧,该连接部的一端是连接至电子产品的壳体;
一弹性组件,是组装于该控制件,具有一固定部、至少一变形部及至少一接触部,固定部是定位于控制件的定位部,该变形部是弯折自固定部的一端,该接触部设于变形部的自由端并对应于控制件的抵压部;及
一驱动组件,是电性连接于一电路板,该驱动组件具有一受压面,其对应于弹性组件的接触部;
其中当控制件承受一第一压时,该抵压部是抵压弹性组件的接触部,使接触部抵压驱动组件的受压面,并驱动该驱动组件,而当控制件承受一大于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时,该变形部是产生形变,接触部继续抵压该驱动组件,当第二压力消除时,该变形部回复原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为一弹簧,具有二个该变形部及接触部,该固定部更包括二弯折部,该变形部是延伸并弯折自弯折部,且位于固定部的下方靠近控制件的开口,该二接触部分别弯折自二变形部的自由端,并相互保持一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二限位件,该二限位件是分别设于基部的二端部的下方,并具有一限位面,该限位面是位于驱动装置的受压面的下方,当控制件承受第二压力时,该二端部是抵止于限位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具有一本体、一启动及一安装面,该启动块设有受压面,其和弹性组件的接触部相互接触,并能够被接触部抵压使启动块进入本体,该安装面是电性连接于电路板,该限位件的限位面是位于受压面和本体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面为一弧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件的连接部包括一固定片及一连杆,该连杆的一部份是经弯折,且其一端连接固定片,另一端连接基部,该固定片是连接至电子产品的壳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件的定位部包括至少一定位槽及挡壁,该弹性组件的固定部是固定于定位槽,该变形部是位于挡壁的一侧靠近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的固定部是位于容置空间的中央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压力是小于400公克重的力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压力是大于1公斤重的力量。

说明书全文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双重缓冲构造,能够有效缓冲并承受按压开关产生的压,防止开关组件受损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电子产品是由开关启动或关闭以执行其默认的功能,换言之,若开关装置故障或损坏,则电子产品自然无法使用,因此开关设计的重要乃不言而喻。
[0003] 传统开关包含一操作键及启动装置,借由手部控制该操作键使其按压该启动装置以达驱动的功能。然而,若手部的施力过大,很容易就会过度抵压该启动装置,造成开关损坏而无法使用,尤其以轻薄设计的电子产品更容易发生,如移动电话等。因此,有业者为克服前述缺点,于该操作键下设置一软性材质,以缓冲受力,再压抵该启动装置。然而,该软性材质因受力位置的不同,而以不平均的作用力施压于该启动装置,如此造成用户在控制操作键时,因控制位置的不同而需给予不同的施力,不仅不易控制,亦影响操作上的舒适感,且该软性材质仅能对一定的受力起到缓冲作用,对于较大的受力仍会冲击该启动装置,而损坏开关。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重缓冲构造,能够分段式地缓冲按压产生的压力,并有效抵挡过度冲击力量的开关装置。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包括一控制件,具有一基部、一开口、一连通该开口的容置空间、一定位部,一抵压部及至少一连接部,该基部具有相应的二端部,该容置空间位于开口及基部之间,该定位部设于容置空间中,该抵压部设于基部相邻开口的一侧,该连接部的一端是连接至电子产品 的壳体;一弹性组件,是组装于控制件,具有一固定部、至少一变形部及至少一接触部,该固定部是定位于控制件的定位部,该变形部是弯折自固定部的一端,该接触部设于变形部的自由端并对应于该控制件的抵压部;及一驱动组件,是电性连接于一电路板,该驱动组件具有一受压面,其对应于弹性组件的接触部。
[0006] 为起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更包括二限位件,其分别设于基部的二端部的下方,并具有一限位面,该限位面是位于驱动装置的受压面的下方,当该基部承受第二压力时,该二端部是抵止于限位面上。
[0007] 该驱动组件具有一本体、一启动及一安装面,该启动块设有受压面,其和弹性组件的接触部相互接触,并能够被接触部抵压使启动块进入本体,该安装面是电性连接于电路板,该限位件的限位面是位于受压面和本体之间。
[0008] 该控制件的定位部包括至少一定位槽及挡壁,该弹性组件的固定部是固定于定位槽,该变形部是位于挡壁的一侧靠近开口。
[0009] 借此,当该控制件承受一第一压力时,该抵压部是抵压弹性组件的接触部,俾使接触部抵压驱动组件的受压面,并驱动驱动组件,而当控制件承受一大于该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时,该变形部是产生形变,接触部继续抵压驱动组件,该二端部是抵靠于二限位件,当第二压力消除时,该变形部回复原状,该弹性组件能够有效缓冲来自控制件的受力,而限位件抵挡过大的冲击力量。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关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控制件和弹性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11] 图2为图1的立体组合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关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控制件和弹性组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00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弹性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4]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开关装置组装于一电子产品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0015]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作动示意图。
[0016]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作动示意图
[0017] 图7为图5装设一电路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9]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1是能够组装于一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电话,用以开启或关闭电源、调节音量或屏幕明亮度等功能,该开关装置1包括一控制件2、4,一弹性组件3、5,一驱动组件6及二限位件7、8。
[0020] 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关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该控制件2具有一基部21、一开口20、一连通该开口20的容置空间200、一定位部22,一抵压部23及二连接部24,该基部21具有相应的二端部211,其定义为基部21相应二端的上表面,该容置空间200位于开口20及基部21之间,该定位部21设于容置空间200中,该抵压部23设于基部21相邻开口20的一侧,其中定位部21包括数个定位槽221及挡壁222,该数个定位槽221及挡壁222是相互分隔设置,每一连接部24包括一固定片241及一连杆242,该连杆242的一部份是经弯折形成一L形,且其一端连接固定片241,另一端连接基部21,该固定片241是连接至一电子产品的壳体91(如图5所示),基部21和连杆242是共同构成一悬臂构造,该控制件2是能够因此而作动。
[0021] 请参阅图2、4及图7,该弹性组件3是组装于该控制件2,于此实施例中,为一金属材料所制的弹簧(图4所示),该弹性组件3具有一固定部31、二变形部32及至少二接触部33,该固定部31是定位于控制件2的数个定位槽221,大致位于容置空间200的中央,此外,该固定部31包括二弯折部311,其分别弯折自该固定部31的一部分。该变形部32是延伸并弯折自该弯折部311,并位于该挡壁222的一侧靠近该控制件2的开口20,换言之,该弯折部311是连接变形部32及固定部31,该变形部32和弯折部311是相互垂直。该二接触部33分别弯折自二变形部32的自由端,和二变形部32构成一L 形,且二接触部33相互间保持一间隔,并对应于该控制件2的抵压部23,该二接触部33的下方分别对应设置一驱动组件6(如图7所示)。
[0022]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关装置1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组合示意图,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大部分构造均相同,该二实施例相同构造的设置位置于此不再覆述。第二实施例同样包括一控制件4、一弹性组件5、驱动组件6及一限位件8,其中该控制件4同样具有一基部41、一开口40、一连通开口40的容置空间400、一定位部42,一抵压部43及二连接部44,该基部41具有相应的二端部411,其中该定位部42包括数个定位槽421及挡壁422,每一连接部44包括一固定片441及一连杆442(如图5所示),该基部41和连杆442是共同构成一悬臂构造,该控制件4是能够因此而作动。
[0023] 续请参阅图3及图4,第二实施例的该弹性组件5是组装于该控制件4,为一金属材料所制的弹簧(如图4所示),该弹性组件5具有一固定部51、二变形部52及至少二接触部53,该固定部51定位于控制件4的数个定位槽421,大致位于容置空间400的中央,此外,该固定部51包括二弯折部511,其是弯折自固定部51的一部分。该二接触部53分别弯折自二变形部52的自由端,并分别和二变形部52构成一L形,此外,该二接触部53是相互保持一间隔,并对应于控制件4的抵压部43。特别一提的是,于第二实施例中,该二接触部53是大致对应于控制件4的中央部分,且该二接触部53的下方共同对应设置一驱动组件6(如图7所示)。
[0024] 请参阅图5及图6,该驱动组件6具有一本体61、及一启动块62,该启动块62设有一受压面621,其和弹性组件3、5的接触部33、53相互接触,并能够被该接触部33、53抵压使该启动块62进入该本体61,该启动块62是电性连接于一电路板92(如图7所示)。 [0025] 续请参阅图5及图6,本实用新型更包括有二限位件7、8,其分别设于基部21、41的二端部211、411的下方,并具有一限位面71、81。于第一、二实施例中,该二限位件7、8是能够固设于壳体91上(如图5所示),并与控制件2、4保持一距离,该限位面71、81是位于驱动组件6的受压面621和本体61之间(如图5及图6所示),该限 位面71、81是能够为一平面或弧面。此外,该第二实施例的二限位件8亦能够一体成型于该控制件4,并自该基部41相邻该开口40的一侧边内凹,该限位面81是位于该受压面621的下方(如图7所示),其能够嵌抵于该电路板92的周缘,起到限位的功能。
[0026] 续请参阅图6A配合图5观之,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作动示意图,当该控制件2的基部21承受一第一压力P1时,该抵压部23是抵压弹性组件3的二接触部33,俾使二接触部33分别抵压二驱动组件6的受压面621,此时,该启动块62移动进入本体61内并驱动驱动组件6,该二变形部32并未产生形变。而当控制件2继续承受一大于第一压力P1的第二压力P2时,该二变形部32是产生形变,并向该容置空间200内弯折,该二接触部33继续抵压受压面621,同时,该基部21的二端部211是抵靠于二限位件7,过大的受力冲击因此被抵挡于二限位件7,避免控制件2再往下压而造成损坏。当第二压力P2消除时,该二变形部32即回复原状。
[0027] 参阅图6B配合图5观之,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作动方式相同于第一实施例,该控制件4承受该第一压力P1时,该抵压部43是抵压弹性组件5的二接触部53,进而抵压二驱动组件6的受压面621,此时,该启动块62移动进入本体61内并驱动该驱动组件6,该二变形部52并未产生形变。而当控制件4继续承受一大于第一压力P1的第二压力P2时,该二变形部52是产生形变,并向容置空间400内弯折,该二接触部53继续抵压受压面621,同时,该二端部411是抵靠于二限位件8,过大的受力冲击因此被抵挡于二限位件8。
[0028] 此外,依实际测试结果,该第一压力P1的压力值是小于400公克重的力量,该第二压力P2的压力值是大于1公斤重的力量,而抵压启动块62的力量是为180公克重。 [002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1利用设于控制件2、4和驱动组件6之间的弹簧,能够有效缓冲来自控制件2、4施加的力量,使用者能够于控制件2、4的任一部位施予同一力量,即能够按压启动驱动组件6,其操作时的施力感觉相同,且若该控制件2、4的受力过大,则能够借由限位件7、8的限位抵挡额外的冲击力量, 避免开关装置因控制件2、4的过度抵压而受损,能够确保开关装置的使用正常。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