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申请号 CN96104986.3 申请日 1996-04-16 公开(公告)号 CN1146681A 公开(公告)日 1997-04-02
申请人 富士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久保洋; 小林英克; 户村昌志;
摘要 本 发明 所提内容包括以下部分:机壳(35);位于机壳 正面 ,具有透光性,且背面配有按键组(32a)的操作部分;设置在机壳内部并含有片状发光体驱动 电路 (55)的电路 基板 (41);呈片状且正面可发光的片状发光体,其上设有与凸台保持 位置 对准的开口(66)以及与电路基板保持电性连接的 端子 (68,69)。片状发光体位于操作部分背面并介于电路基板与机壳之间,其中,端子与电路基板保持电性连接,各个开口则分别与各凸台相对。片状发光体发出的光线可从按键背面射入每个按键。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部分:
机壳(35);
位于上述机壳正面,具有透光性,并且背面设置有按键组 (32a)的操作部分(36),其中的每个按键包括用来按压某一接触 部件的凸台(32d);
设置在上述机壳内的电路基板(41),其上含有片状发光体驱 动电路(55);
具有片状结构,并且正面可发光的片状发光体(44),其上设有 一些开口(66),这些开口的位置和与上述电路基板电性连接的凸 台及端子(68,69)相对应;
上述片状发光体设置在上述操作部分的背面并且介于上述电 路基板与上述机壳之间,其中,上述端子与上述电路基板电连接, 上述各个开口分别与上述各凸台相对;
其中上述片状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是在每个按键的背面入射 的。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总体 地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一个金属片(100),该金属片具有电屏蔽 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包括 位于上述开口处的拱形触头(42b)。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话,其特征在于:
上述片状发光体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金属片(100)且该金属 片具有电屏蔽功能;而且
上述片状发光体还包括位于上述开口处的拱形触头(42b)。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总体 上包括一柔性印制基板(132)。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包括 一个悬臂(132a,132b,132c,132d),该悬臂的一伸出端设有接电 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包括 一个开口(67),从这个开口处可以暴露出上述片状发光体的接电 端子(160,161)。
8.一种电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部分:
机壳(35);
位于上述机壳的正面一侧,且有按键组(32a)配置于其上的 操作部分(36);
显露在上述机壳正面的液晶显示器部件(37);
设置在上述机壳内部并含有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55)的电路 基板(41);
具有片状结构,并且正面可发光的片状发光体(44),其上设有 与上述电路基板保持电性连接的端子(68,69);
上述片状发光体设置在上述操作部分的背面并且介于上述电 路基板与上述机壳之间,其中,上述端子与上述电路基板电性连 接,上述各个开口分别与上述各凸台相对;
其中上述片状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是从上述液晶显示器部件的 背面入射的。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整体 地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一个金属片(100),该金属片具有电屏蔽 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包括 位于上述开口处的拱形触头(42b)。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话,其特征在于:
上述片状发光体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金属片(100)且该金属 片具有电屏蔽功能;而且
上述片状发光体还包括位于上述开口处的拱形触头(42b)。
12.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整体 地包括一柔性印制基板(132)。
13.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包括 一个悬臂(132a,132b,132c,132d),该悬臂的一伸出端设有接电 端子。
14.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包括 一个开口(67),从这个开口处可以显露出上述片状发光体的接电 端子(160,161)。
15.一种电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部分:
机壳(35);
位于上述机壳的正面,具有透光性,并且有按键组(32a)配置 于其上的操作部分(36),其中每个按键的背面设有用来按压接触 部件的凸台;
显露在上述机壳正面的液晶显示器部件(37);
设置在上述机壳内部并含有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55)的电路 基板(41);
具有片状结构,并且正面可发光的片状发光体,其上设有与上 述电路基板电连接的端子(68,69);
上述片状发光体设置在上述操作部分的背面并且介于上述电 路基板与上述机壳之间,其中,上述端子与上述电路基板电连接, 上述各个开口分别与上述各凸台相对;
其中上述片状发光体发出的光线从每个按键的背面射入按 键,同时也从液晶显示器部件的背面射入液晶显示器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整 体地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一个金属片(100),该金属片具有电屏 蔽功能。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包 括位于上述开口处的拱形触头(42b)。
18.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电话,其特征在于:
上述片状发光体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金属片(100)且该金属 片具有电屏蔽功能;而且
上述片状发光体还包括位于上述开口处的拱形触头(42b)。
19.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整 体地包括一柔性印制基板(132)。
20.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包 括一个悬臂(132a,132b,132c,132d),该悬臂的一伸出端设有接 电端子。
21.根据权利要求15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包 括一个开口(67),从这个开口处可以显露出上述片状发光体的接 电端子(160,161)。
22.一种电话,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部分:
机壳(35);
位于上述机壳正面,具有透光性,并且有按键组(32a)配置于 其上的操作部分(36),其中每个按键的背面设有用来按压接触部 件的凸台;
显露在上述机壳正面的液晶显示器部件(37);
设置在上述机壳内部并含有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55)的电路 基板(41);
形状为片状的片状发光体(44)包括与液晶显示器部件的两个 侧面相对的垂立部分(44Ad,44Ae)和与上述电路基板电连接的端 子,该片状发光体可从其正面发光,同时也从上述垂立部分上与上 述液晶显示器部件两个侧面相对的表面上发光;
上述片状发光体设置在上述操作部分的背面并且介于上述电 路基板与上述机壳之间,其中,上述垂立部分与上述液晶显示器部 件的两个侧面相对,上述端子与上述电路基板电连接,上述各个开 口分别与各凸台相对;
其中:
上述片状发光体发出的光线是从按键的背面射入各按键的; 且
由上述片状发光体垂立部分上与上述液晶显示器部件两个侧 面相对的表面上发出的光线是从上述两个侧面射入上述液晶显示 器部件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整 体上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一个金属片(100),该金属片具有电屏 蔽功能。
24.根据权利要求22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包 括位于上述开口处的拱形触头(42b)。
25.根据权利要求22的电话,其特征在于:
上述片状发光体还包括设置在其背面的金属片(100)且该金 属片具有电屏蔽功能;且
上述片状发光体还包括位于上述开口处的拱形触头(42b)。
26.根据权利要求22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包 括一柔性印制基板(132)。
27.根据权利要求22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包 括一个悬臂(132a,132b,132c,132d),该悬臂的一伸出端设有接 电端子。
28.根据权利要求22的电话,其特征在于上述片状发光体包 括一个开口(67),从这个开口处可以显露出上述片状发光体的接 电端子(160,161)。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电话,尤其涉及便携式电话。

出于夜间使用的考虑,便携式电话含有从电话内部对键盘上 的每个按键进行照明的装置。为改善便携式电话的外观质量,照明 装置最好能使各个按键呈现出均匀的亮度

图1是采用现有照明技术的电话实例。便携式电话10是有如 下结构:话机本体组件11和键盘12被容纳在由后壳体组件13和 前壳体组件14构成的壳体组件15内部。

话机本体组件11含有多个位于相邻按键触点16之间的LED (发光二极管)17。夜间使用时按下某一照明按钮,发光二极管17就 会发光,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由发光二极管17发出的光将在由 橡胶制成的键盘12中传播和散射。这样,所有按键19-1,19-2, 19-3都从内部被照明。

从图2可以看出,出自发光二极管17的光线是各按键的侧边 趋近其顶部的。这样,按键顶部靠近相应发光二极管17的部分就显 得更亮一些。例如,在图2中,区段20比较亮而区段21比较暗。对 按键19-2来说,如图2中的亮度曲线X所示,中段最暗。对按键 19-1来说,左侧区段较暗。对按键19-3来说,右侧区段较暗。这 样,每个按键呈现不均匀的亮度,从而无法获得满意的外观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使电话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得到解决。

按照本发明第一种方案的电话包括:

机壳;

位于机壳正面的操作部分,该部分具有透光性且在其背面设 有按键组,每个按键包括用来按压某一接触部件的凸台;

设在机壳内的电路基板,它含有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

具有片状结构,并在其正面可发光的片状发光体,其上含有开 口与端子,其中,开口的位置与上述凸台对准,而端子与电路基板保 持电性连接;

片状发光体设在操作部分的背面一侧,介于电路基板与机壳 之间,其中的端子与电路基板保持电性连接,而各开口与相应的凸 台相对;

其中出自片状发光体的光线是从按键背面射入到各按键的顶 部的。

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情形相比,有可能使每个按键部能在其 整个正面获得均匀的照明亮度。这样的话,电话机在夜间使用时的 外观质量就得到了改善。

此外,片状发光体的开口可以允许按键的凸台通过,因此片状 发光体的设置不会妨碍操作按键的方便程度。

按照本发明第二方案的电话包括:

机壳;

位于机壳正面一侧,并在其上设有多个按键的操作部分;

暴露在机壳正面一侧的液晶显示器部分;

设在机壳内部并含有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的电路基板;

具有片状结构,并且其正面可发光的片状发光体,它含有与电 路基板保持电性连接的端子;

设在操作部分背面一侧并介于电路基板与机壳之间的片状发 光体,其上设有与电路基板电性连接的端子以及分别与各凸台相对 的多个开口;

其中出自片状发光体的光线是以液晶显示器部件的背面射入 液晶显示器部件的。

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情形相比,有可能使整个液晶显示器部 件获得均匀的照明亮度。这样,电话机在夜间使用时的外观质量就 得到了改善。

按照本发明第三种方案的电话包括:

机壳;

位于机壳正面一侧,具有透光性,并有按键组设置于其上的操 作部分,其中每个按键的背面都设有用于按压接触部件的凸台;

暴露在机壳正面一侧的液晶显示器部件;

设在机壳内部,并含有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的电路基板;

具有片状结构,并且其正面可发光的片状发光体,其上设有与 电路基板实现电性连接的端子;

设在操作部分背面一侧并介于电路基板与机壳之间的片状发 光体,其上设有与电路基板实现电性连接的端子以及分别与各凸台 相对的多个开口;

其中出自片状发光体的光线从按键的背面射入按键,同时也 从液晶显示器部件的背面射入液晶显示器部件。

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情形相比,有可能使每个按键都能在其 整个正面获得均匀的照明亮度。这样,电话机在夜间使用时的外观 质量就得到了改善。

另外,与现有技术中的情形相比,有可能使整个液晶显示器部 件获得均匀的照明亮度。这样,电话机在夜间使用时的外观质量就 得到了改善。

此外,片状发光体上的开口可以允许按键的凸台穿过,因此片 状发光体的设置不会妨碍操作按键的方便程度。

按照本发明第四种方案的电话包括:

机壳;

位于机壳正面一侧,具有透光性,并有按键组设置于其上的操 作部分,其中每个按键的背面都设有按压接触部件的凸台;

暴露在机壳正面一侧的液晶显示器部件;

设在机壳内部,并含有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的电路基板;和

具有片状结构的片状发光体,其上设有与液晶显示器部件的 两个侧面相对的垂立部分,还设有与电路基板保持电性连接端子, 片状发光体可从其正面发光,也可从垂立部分上面向液晶显示器 部件两个侧面的表面发光;

设在操作部分背面一侧,并介于电路基板与机壳之间的片状 发光体,其中,垂立部分与液晶显示器部件的两个侧面相对,端子 与电路基板保持电性连接,各个开口分别与对应的凸台相对。

其中出自片状发光体的光线从按键的背面射入到每个按键上; 且

出自片状发光体垂立部分表面(该表面面向液晶显示器部件 的两个侧面)的光线从液晶显示器部件的两个侧面射入液晶显示 器部件。

因此,与上述第一种电话方案相类似的优点在此也存在。此外, 由于出自片状发光体垂立部分表面(该表面面向液晶显示器部件的 两个侧面),并射入液晶显示器部件两个侧面的光线是均匀地在整 个侧面上入射的,所以,与现有技术中的情形相比,液晶显示器部 件可以呈现出均匀的亮度。这样,电话机在夜间使用时的外观质量 就得到了改善。此外,对于液晶显示器部件的这种照明方法来说,由 于片状发光体被设置在液晶显示器部件的侧面而不是背面,因此无 需增加液晶显示器部件的厚度。

在上述四种电话方案中,片状发光体均可包括设置在其背面 上的一层金属片配件,该金属片具有电屏蔽功能。由于片状发光体 中的金属片起着屏蔽元件的作用,所以无需另设屏蔽元件。

在上述四种电话方案中,片状发光体均可包括设置在其开口 处的拱形触头。由于片状发光体也起着按键接触面板的作用,所以 无需另设按键接触面板。

在上述四种电话方案中,片状发光体均可包括设置在其背面 的金属片,该金属片具有电屏蔽功能;且

片状发光体还可包括设置在其开口处的拱形触头。

由于片状发光体中的金属片起着屏蔽元件的作用,所以无需 另设屏蔽元件。另外,由于片状发光体也起着按键接触面板的作用, 所以也无需另设按键接触面板。

在上述四种电话方案中,片状发光体均可包括一个柔性印制 基板配件。这样就可形成一个插有许多电子元件的柔性印制板组 件。

在上述四种电话方案中,片状发光体均可包括一个悬臂,该悬 臂的一伸出端设有接电端子。这样,借助于悬臂以及设在电路基板 上的连接体即可使片状发光体同电路基板实现电性连接。

在上述四种电话方案中,片状发光体均可包括一个开口,从这 个开口可以显露出片状发光体的一个接电端子。这样即可设置一 个用来将接电端子经由开口压在电路基板上的揿压件,该揿压件 可由橡胶制成。因此,通过接电端子便可实现片状发光体与电路基 板之间的电性连接。

在以下结合附图所做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优 点将得到更明确的介绍。

图例简介

图1是采用现有技术的电话机实例。

图2是对图1所示电话按图中II-II线所做剖面的放大图, 该图也描述了按键的亮度变化。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的分解透视图。

图4A、4B和4C分别是图3所示便携式电话外观形状的主视 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5是图3所示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部的分解透 视图。

图6是对图4A所示便携式电话前半部按图中VI-VI线所做 剖面的放大图。

图7是对图6所示视图的局部进一步放大的结果,该图描述了 按键的亮度变化。

图8是对图4A所便携式电话前半部按图中VIII-VIII线所做剖 面的放大图,该图描述了液晶显示器组件的亮度变化。

图9A和9B是片状发光体的正视及侧视图,该片状发光体设 置在图5所示话机本体组件内。

图10是图9A和9B所示片状发光体的层状结构图。

图11是一键盘背面的局部透视图,该键盘用于图3所示的便 携式电话中。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的剖面放大图,该 图描述了液晶显示器组件的亮度变化。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对图14所示片状发光体的某一剖分部分所做的放大 透视图。

图16是对图14所示便携式电话为描述其片状发光体与键盘 间装配关系而做的截面放大图。

图1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片状发光体之某一剖分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19是对图17所示便携式电话为描述其片状发光体与键盘 间装配关系而做的截面放大图。

图2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21是图20所示片状发光体之某一剖分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22是对图20所示便携式电话为描述其片状发光体与键盘 间装配关系而做的截面放大图。

图23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24是图23所示片状发光体之某一剖分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25是对图23所示便携式电话为描述其片状发光体与键盘 间装配关系而做的截面放大图。

图26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27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之前半 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28是对图27所示片状发光体沿XXVIII-XXVIII线所做的局 部剖面图。

图29是对图27所示片状发光体结构(见图28)的某一变化型 沿XXVIII-XXVIII线所做的局部剖视图。

图30A和30B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结构之第一 变化型的主视图及侧视图。

图31A和31B是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结构之第二 变化型的主视图及侧视图。

图32是对采用图31A所示片状发光体的话机本体组件所做 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优选实施例说明

图3、4A、4B和4C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便携式电话 30。便携式电话30具有如下结构:话机本体组件31和键盘32被 容纳在作为机壳的壳体组件35中,该壳体组件由后壳体组件33和 前壳体组件34组成。在便携式电话30壳体组件35的正面设有操 作部分36和液晶显示部分37,其中操作部分36上设有排成三列 的按键组32a。使用便携式电话30时需将电池38装在电话的背 面。

如图5所示,话机本体组件31的结构以屏蔽壳40为基体。如 图5、6、7和8所示,在屏蔽壳40上依次叠加并安装有工作面印刷 电路板41,按键接触面板42,屏蔽板43和片状发光体44。屏蔽壳 40上还装有扬声器组件45。工作面印刷电路板上装有话筒46和蜂 鸣器47。此外,位于片状发光体44上侧的液晶显示器组件48也固 定在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上。在安装图3所示键盘32时还应使 键盘能将片状发光体44罩住。按键接触面板42具有如下结构:多 个作为电性触点的拱形触头42b固定在基体42a上并排列成行,其 固定方法是采用双面胶带42c将拱形触头42b粘在基体42a上,如 图7所示。屏蔽板43上设有多个开口43a,它们分别与相应的拱形 触头42b对准。

如图5所示,在工作面印刷电路板的正面设有:多个排列成行 的接触端50,两个焊盘51,52,以及两排焊盘组53,54;同时在工作 面印刷电路板的背面还设有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55。两个焊盘51, 52(作为电性端子)及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55是为片状发光体44 设置的。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55可提供交变电流。两排焊盘组53, 54为液晶显示器组件48服务。

片状发光体44由EL(电致发光)灯制成。片状发光体44具有 图9A,9B和10所示的结构:其中后绝缘层60,后电极层61,介电 层62,荧光层63及透明前电极层64依次叠加。片状发光体比较 薄,例如,它可以是厚度为0.35mm的片状物体。由于厚度较小,片 状发光体44可以无所顾虑地被装入薄型便携式电话30中。片状发 光体44的面积相当于键盘32和液晶显示器组件48二者面积的 和。如图9A所示,片状发光体44的形状大致是由四条边44a,44b, 44c和44d围成的矩形。

又如图9A所示,片状发光体44上还设有:多个开口66,条状 开口67,定位孔73,74,以及设置在边44a上的两个端子68,69。每 一个开口66都与相应的凸台32d保持位置对准,这些凸台在相应 按键32a背面的中心部位形成并对应着相应的拱形触头42b,如图 7所示。因此,如图7所示,每个开口66都提供了相应凸台32d与 相应拱形触头42b实现接触所需的空间。条形开口67的作用是使 液晶显示器组件48的橡胶连接83嵌入其中,如图5所示。

如图10所示,端子68从后电极层61中引出,端子69从前电 极层64中引出。两个端子68和69的位置分别对应于焊盘51和52 的位置。通过端子68和69,可以在后电极层61和透明前电极层64 之间供给交变电流。这样便在介电层62和荧光层63中形成电场。 荧光层63中的硫化物荧光物质(ZnS)由此被激发并发光。所发出 的光线通过透明的前电极层64输出。因此,除了开口66和条状开 口67部分以外,片状发光体44可从其整个正面70发出光线。

如图5,6和7所示,安装片状发光体44时应使之能罩住屏蔽 板43。定位孔73和74用于定位。这样,开口66便可与开口43a和 拱形触头42b对准,而条状开口67也可与焊盘组53对准。端子68 与69分别焊接在焊盘51和52上。如图7所示,每个拱形触头42b 从对应的开口66中露出。而焊盘组53也从条状开口67中露出。另 一焊盘组54沿片状发光体的边44b排列。

如图9A所示,片状发光体44具有面向键盘32的键盘接合部 分71和面向液晶显示器组件48的液晶显示器组件接合部分72。 键盘接合部分71位于条状开口67与边44a之间,其上设有开口 66。液晶显示器接合部分72位于条状开口67与边44b之间。

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器组件48具有如下结构:液晶板80插 在后板81和框架部件82之间。液晶显示器组件48固定在工作面 印刷电路板41上。橡胶连接器83和84分别插在液晶板80与工作 面印刷电路板41间焊盘组53、54的位置。橡胶连接器83和84的 结构特征在于许多薄的连接销穿过一矩形橡胶棱体。橡胶连接器 83位于条状开口67中并与焊盘组53接触。橡胶连接器84沿着边 44b设置并与焊盘组54接触。通过橡胶连接器83和84中的连接 销以及焊盘组53、54,液晶板80与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实现电连 接。

此外,在屏蔽壳40的背面还装有一个印刷电路板组件及其它 装置,其结构未在图中描述。

键盘32由橡胶制成并具有透光性。如图3和6所示,各按键 32a从键盘32的正面凸出并按照图5所示各拱形触头42b的对应 位置排列成行。其结果是在按键32a之间形成网状凹槽32b。如图 11所示,在键盘32背面对应于各按键之间间隙的位置形成了网状 肋条。此外,用来按压相应拱形触头42b的凸台32d从键盘32背面 对准各按键32a中心的位置上凸起。

键盘32装在片状发光体44的键盘接合部分71处并由前壳体 组件34固定在片状发光体44上。网状肋条32c与片状发光体44 的正面保持接触,而且每个凸台32d也在相应开口66以上与对应 的拱形触头42b保持接触。如图3和6所示,每个按键32a穿过设 在前壳体组件34上的相应的孔34a而凸出。

对图7来说,当按键32a被使用者用手指按下时,按键32a下 移并因此而使相应凸台压迫相应的拱形触头42b。这样,拱形触头 42b便发生变形并因此与图7所示相应的接触端子50实现短路接 触。其结果是由拱形触头42b和接触端子50组成的按键开关处于 闭合状态。由此看来,片状发光体44并不妨碍按键开关闭合操作的 完成。

下面结合附图7和8对照明状态加以描述,该状态在夜间使用 便携电话时被采用,此时各个按键32a被来自便携电话内部的光 线照亮。

当使用者按一预定方式操作便携电话30,使得便携电话30可 以使键盘32的每一个按键32a被来自便携电话30内部的光线照 明时,片状发光体驱动电路55工作一段预定的时间。这样,交流电 将经由端子68、69通过片状发光体44。因此,在上述预定时间内, 片状发光体44将从除开口66和条状开口67部分以外的其整个正 面70发出光线。其结果是光线90如图7和8所示上行。

对键盘32来说,如图7所示,光线自键盘接合部分71上行, 然后从按键32a的整个背面开始穿透每个按键32a。在按键32a 中,光线如标记数91所示传播如散射。然后,如标记数92所示,光 线从按键32的整个正面32f处穿出按键32a。对每个按键32a来 说,过程都是如此。

由于光线90从每个按键32a的整个背面32e进入按键32a, 所以从每个按键32a的整个正面32f出来的光线的强度将沿整个 正面32f大致均匀分布。因此,如图7中亮度曲线I所示,每个按键 32a正面32f上的亮度在正面32f的整个范围内大致相同。这一结 果消除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亮度不均匀的问题(见图2中的曲线 X)。因此,上述便携式电话30具有比采用现有技术的电话更好的 外观质量。

对于液晶显示器组件48来说,如图8所示,自液晶显示器组 件接合部分72处上行的光线90穿过透明后板81的整个背面81a 而进入后板81。进入的光线在后板81内如标记数93所示发生散 射。其结果是液晶板80的整个表面都被光线照亮。因此,如图8中 的曲线II所示,液晶板80的亮度在液晶板80正面的整个范围内大 致均匀分布。其结果是现有技术中的亮度不均匀的问题被消除。因 此,与现有液晶显示技术相比,上述便携电话30的液晶显示器组件 48具有更好的显示特性。

再者,与现有技术中一种大量使用发光二极管的结构方案相 比,本发明可以显著并有效地减少组装工序。

在第一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44同时包含面向键盘32的键盘 接合部分71和面向液晶显示器组件48的液晶显示器组件接合部 分72。然而,如下结构方案也是可行的,即片状发光体44只包含面 向键盘32的键盘接合部分71。同样,另一种结构也是可行的,即片 状发光体44只包含面向液晶显示器组件48的液晶显示器组件结 合部分72。

此外,用独立装配的分离按键代替总键盘32也是可行的。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下所述,由于该实施例在结构上类似于 上述第一实施例,所以其细节将不加介绍。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便携式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A 的分解透视图。除片状发光体的结构外,该话机本体组件31A在结 构上类似于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中便携电话的话机本体组件31。

第二实施例中话机体组件31A的片状发光体44A是通过对第 一实施例中话机本体组件31的片状发光体44加以改进而得到的, 如下所述。片状发光体44上条状开口67与边44b之间的部分被除 去。如此便形成一个矩形切口44Aa,其尺寸与液晶显示器组件48 相当。另外,从键盘接合部分71上的两条边分别伸出两条悬臂 44Ab和44Ac。由于悬臂44Ab和44Ac的外缘分别垂直弯折,因而 又在悬臂44Ab和44Ac上向上生出了两个垂立部分44Ad和 44Ae。

对键盘32来说,如图7所示,光线90自键盘接合部分71处 开始上行并照亮键盘32。

对液晶显示器组件48来说,如图13所示,光线分别从两个垂 立部分44Ad和44Ae出发,沿平方向向内穿过后板81的两个侧 面81b和81c而进入透明的反板81。然后,如标记数96所示,进入 的光线在透明后板内传播并散射。其结果是光线从后板81穿出后 板正面并从背面照亮液晶板80。

由于光线95从透明后板81的两个侧面81b和81c整面射入, 所以最终在液晶板80上呈现的亮度要比由现有技术的亮度不均匀 更小。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液晶板80的显示特性更好。

此外,由于液晶显示器组件被包容在切口44Aa内,所以在液 晶显示器组件48的背面一侧无须设置片状发光体44A。这样就可 以避免因在液晶显示器组件48背面设置片状发光体44A而导致 的液晶显示器组件48厚度的增加。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便携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B的 分解透视图。除片状发光体外,话机本体组件31B的结构类似于图 5所示的话机本体组件31。

图15是第三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44B之一部分的透视图,该 部分是沿通过开口66中心的直线对片状发光体44B进行剖分而 形成的,透视图也表示了剖面的形态。如图15所示,片状发光体 44B包括依次叠加起来的后绝缘层60,后电极层61,介电层62,荧 光层63以及透明的前电极层64。在后绝缘层60的背面还叠加有 一层金属片100。金属片100具有电屏蔽功能。片状发光体44B除 发光功能外还具有电屏蔽功能。因此在图14和16中取消了图5 所示的屏蔽板43。

图1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便携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c的分 解透视图。

在工作面印刷电路上依次叠加着片状发光体44c和屏蔽43c。

图18是第四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44c之一部分的透视图,该 部分是沿通过开口66中心轴的平面对片状发光体44c进行剖分而 形成的,透视图也表示了剖面的形态。如图18和19所示,在每个开 口66处,对应的拱形触头42b(在图中也被剖分面剖开了)是用胶 带42d固定的。该结构中无需设置图5中的按键接触面板42。也就 是说,在图19中,片状发光体44c也起着按键接触面板42的作用。

如图17所示,在屏蔽板43c上设有能覆盖片状发光体44c的 大开口43Ca。该大开口的作用是使光线通过。

图2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便携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D的 分解透视图。

与上述第四实施例中的情形相反,在第五实施例中,话机本体 组件31D内的片状发光体44D装在屏蔽板43的上方。在工作面印 刷电路板41上依次叠加着屏蔽板43和片状发光体44D。

图21是第五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44D之一部分的透视图,该 部分是沿通过开口66中心轴的平面对片状发光体44D进行剖分 而形成的,透视图也表示了剖分面的形态。如图21和22所示,在每 个开口66处,对应的拱形触头42b(在图中也被剖分面剖开)是用 胶带42d固定的。该结构中无需设置图5中的按键接触面板42。也 就是说,在图22中,片状发光体44D也起着按键接触面板42的作 用。

图23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便携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E的 分解透视图。

对图23和25来说,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上只覆盖有片状发 光体44E。

图24是第六实施例中片状发光体44E之一部分的透视图,该 部分是沿通过开口66中心的直线对片状发光体44E进行剖分而 形成的,透视图也表示了剖分面的形态。如图24所示,片状发光体 44E包括叠加在一起的后绝缘层60,后电极层61,介电层62,荧光 层63和透明的前电极层64。在后绝缘层60的背面还叠加有一层 金属片100。金属片100具有电屏蔽功能。此外,在各个开口66处, 对应的拱形触头42b(在图中也被剖分面剖开)用胶带42d加以固 定。在第六实施例中,除发光功能以外,片状发光体44E还起着图5 所示屏蔽板43和按键接触面板42的作用。因此,话机本体组件 31E中不设置图5所示的屏蔽板43和按键接触面板42。

如图23所示,片状发光体44E上具有在其每一侧也向下弯的 弯折部分44Ea。每个弯折部分44Ea可嵌入设在屏蔽壳40上的对 应凹槽40a内,这样,片状发光体44E即可安装在屏蔽壳40上。

图26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便携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F的 透视图。

除了设有弯折部分44Ea以外,第七实施例中的片状发光体 44F在结构上与上述第六实施例中的片状发光体44E相同。沿片 状发光体44F的长边部分贴有双面导电胶带120和121,这样,片 状发光体44F即可固定在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上。从而,片状发 光体44F上的金属片100可与在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上形成的接 地部分保持电性连接。

图27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便携电话话机本体组件31G的 分解透视图。

在话机本体组件31G中,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G位于屏蔽壳 40的正面一侧。此外,基板130装在屏蔽壳40上并与工作面印刷 电路板41G跨接。片状发光体组件131也装在基板130上。

如图27和28所示,片状发光体组件131的基体是柔性印制板 132。柔性印制板132含有接触端子133(图28所示),由双面胶带 固定的拱形触头42b,以及按键开关134。每个按键开关134由相 应的接触端子133和拱形触头42b构成。当拱形触头42b被压下 并产生变形时,拱形触头与接触端子133短接,从而使按键开关进 入闭合状态。

金属片100G粘在柔性印制板132的背面。片状发光体44G粘 在柔性印制板132的正面。液晶显示器组件48固定在片状发光体 44G上,如图27所示。柔性印制板132上设有从印制板132分别向 外伸出的多个悬臂132a,132b,132c和132d。话筒46G与悬臂132b 连接,蜂鸣器47G与悬臂132c连接,音量键135与悬臂132d连接。 悬臂132a上设有与片状发光体44G焊接的两条印制导线136和 137。悬臂132a上还设有另一组印制导线(图中未示)。悬臂132a上 还有一组端子138,它们设在上述印制导线组的伸出端。悬臂132a 的伸出端与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G上的连接体139相接。

图29是图28所示片状发光体组件131的变化型。在变化型 131A中,金属片100I和片状发光体44I依次叠加在柔性印制板 132上。

此外,若采用上述的基板130(该基板由金属或具有金属层 的合成树脂制成,具有电屏蔽功能),就有可能从片状发光体组件 131和131A中分别略去金属片100G(见图28)和100I(见图29)。

图30A和30B所示片状发光体44I是图9A和9B所示片状发 光体44的第一变化型。片状发光体44I有一悬臂44Ia,其上设有两 条印制导线150和151。两条印制导线150和151分别从片状发光 体44I的两个电极引出。在悬臂44Ia的伸出端分别设有印制导线 150和151的两个端子152和153。片状发光体44I的悬臂44Ia被 弯折,从而可以与工作面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体相连。因此,片状 发光体44I与工作面印刷电路板之间保持着电性连接。

图31A和31B所示片状发光体44J是图9A和9B所示片状发 光体44的第二变化型。片状发光体44J具有从其两个电极分别引 出的两个端子160和161。每个端子160和161跨过相应的附近的 条状开口67的引出端部,因而从条状开口67中暴露出来。

如图32所示,在条状开口67中嵌有橡胶连接器83,该连接器 83以弹F将每个端子160和161弹性压在工作面印刷电路板 44J正面相应的印制接线座(patfern)163上。这样,每个端子160 和161与相应的印制接线座保持接触,片状发光体44J也因此而 与工作面印刷电路板41J实现电性连接。橡胶连接器83也被用来 实现液晶显示器组件48与工作面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橡 胶连接器83的原始功能就在于保持液晶显示器组件(见图5)与工 作面印刷电路板41J之间的电性连接。

上述片状发光体44J的条状开口67可以用其它型式的开口来 代替,当然,为保持片状发光体44J与工作面印刷电路之间的电性 连接,端子160和161应能跨越这一开口。

此外,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并不限于便携式电话。本发明同样有 可能应用于普通电话。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在本发明范围内仍存在一些 变化与改进。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