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按钮模组及采用该电源按钮模组的电子装置

申请号 CN200910308744.9 申请日 2009-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2044364A 公开(公告)日 2011-05-04
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代斌;
摘要 一种电源按钮模组,包括印刷 电路 板、与印刷 电路板 固定连接的 支撑 件、按压 开关 及设置于按压开关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形成有弹性抵持按压开关的抵持部。弹性件与支撑件固定连接。弹性件与按压开关其中之一形成有卡钩,另一个形成有与该卡钩相卡持的卡持部。上述电源按钮模组便于组装,其弹性件与按压开关相卡持可准确 定位 ,从而提供适当的弹 力 ,使按压开关具有较佳的手感。本 发明 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电源按钮模组的 电子 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按钮模组,包括印刷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固定连接的支撑件、按压开关及设置于该按压开关与该印刷电路板之间的弹性件,该弹性件形成有弹性抵持该按压开关的抵持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与该支撑件固定连接,该弹性件与按压开关其中之一形成有卡钩,另一个形成有与该卡钩相卡持的卡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按钮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卡钩为多对,该卡持部包括与卡钩相卡持的台阶面以及延伸至邻近设置的两个卡钩之间的抵挡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按钮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抵持部包括弹性支撑臂,该弹性支撑臂具有一个自由端,该自由端弯折形成与按压开关面接触的抵持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按钮模组,其特征在于:该抵持部及卡钩形成于该弹性件并由冲压成型,该抵持部为多个,且在圆周方向基本等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按钮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为环形金属片,该抵持部形成于弹性件的内周缘,该卡钩形成于弹性件的外周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按钮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与该支撑件铆接或通过导电双面胶粘接。
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及电源按钮模组,该壳体开设安装孔,该电源按钮模组包括印刷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固定连接的支撑件、按压开关及设置于该按压开关与该印刷电路板之间的弹性件,该弹性件形成有弹性抵持该按压开关的抵持部,该支撑件与该壳体固定连接,该按压开关穿设该安装孔,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件与该支撑件固定连接,该弹性件与按压开关其中之一形成有卡钩,另一个形成有与该卡钩相卡持的卡持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钩为多对,该卡持部包括与卡钩相卡持的台阶面以及延伸至邻近设置的两个卡钩之间的抵挡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抵持部包括弹性支撑臂,该弹性支撑臂具有一个自由端,该自由端弯折形成与按压开关面接触的抵持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贴附有一层双面胶,并通过该双面胶与壳体粘接;该弹性件与该支撑件铆接或通过导电双面胶粘接。

说明书全文

电源按钮模组及采用该电源按钮模组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按钮模组及采用该电源按钮模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电子装置通常设置有电源按钮模组,以控制电源的通断。一种典型的电源按钮模组包括彼此独立设置的印刷电路板、支撑片、按压开关及设置于该按压开关与该印刷电路板之间的弹片。电子装置的壳体开设有安装孔。组装时,首先将按压开关穿设安装孔,然后需将弹片设置于按压开关邻近印刷电路板的一侧,再将支撑片与壳体固定连接,以使弹片设置于按压开关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并预设一定压缩量以弹性抵持按压开关。上述安装过程中,需作业人员手工对位按压开关及弹片,并依靠将支撑片与壳体固定来夹设弹片,从而弹片很难精确定位,造成组装不便。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电源按钮模组以及采用该电源按钮模组的电子装置。
[0004] 一种电源按钮模组,包括印刷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固定连接的支撑件、按压开关及设置于按压开关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形成有弹性抵持该按压开关的抵持部。弹性件与该支撑件固定连接。弹性件与按压开关其中之一形成有卡钩,另一个形成有与该卡钩相卡持的卡持部。
[0005] 又,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及电源按钮模组。该壳体开设安装孔。该电源按钮模组包括印刷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固定连接的支撑件、按压开关及设置于该按压开关与该印刷电路板之间的弹性件,该弹性件形成有弹性抵持该按压开关的抵持部。该支撑件与该壳体固定连接,该按压开关穿设该安装孔。该弹性件与该支撑件固定连接,该弹性件与按压开关其中之一形成有卡钩,另一个形成有与该卡钩相卡持的卡持部。
[0006] 上述电源按钮模组的弹性件与支撑件固定连接,且弹性件与按压开关通过卡钩与卡持部相卡持而连接在一起,组装时,可首先组装电源按钮模组,使其形成一个组装模。然后再将按压开关穿设壳体的安装孔,并将支撑件与壳体固定连接,从而将电源按钮模组安装至壳体上,使得组装较为便利。此外,弹性件与按压开关相卡持易于准确定位,从而可提供适当的弹,使按压开关具有较佳的操作手感。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08]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装置另一视的示意图。
[0009] 图3是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电源按钮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0010] 图4是图3所示电源按钮模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方式对本发明的电源按钮模组及采用该电源按钮模组的电子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该电源按钮模组可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液晶显示器等电子装置中。
[0012] 请参见图1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方式的电子装置100包括壳体20及电源按钮模组30。
[0013] 壳体20开设有安装孔21,用于安装电源按钮模组30。
[0014] 请同时参见图3及图4,电源按钮模组30包括印刷电路板31、与印刷电路板31固定连接的支撑件32、按压开关33及设置于按压开关33与印刷电路板31之间的弹性件35。
[0015] 印刷电路板31具有第一表面311及与第一表面311相对的第二表面312。第二表面312上设有弹片313。弹片313呈圆形并朝靠近按压开关33的一侧凸出。第一表面311设有相互电绝缘且相邻设置的第一电性接点314、第二电性接点315。当弹片313受压时,第一电性接点314及第二电性接点315电性连接,印刷电路板31可产生一个控制信号,相关的控制电路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电源电路的通断。
[0016] 支撑件32大致为圆形金属片,其中部凹设一个柱状的收容部321。弹性件35收容于收容部321内,按压开关33部分收容于收容部内。该收容部321具有一个底壁3212。该印刷电路板31固定设置于该底壁3212。支撑件32用于连接至电子装置100的壳体20的表面贴附有双面胶,用于与壳体20粘接。
[0017] 按压开关33包括帽体331及设置于帽体331周缘的连接部332。帽体331在邻近印刷电路板31的一侧形成有触点3313。连接部332的周缘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持部334。每一卡持部334包括一个台阶面3341以及由台阶面3341的侧边沿帽体331的径向延伸的抵挡部3342。
[0018] 弹性件35为金属片,其大致呈环形。弹性件35形成有多个抵持部351及多个卡钩352。抵持部351用于弹性抵持按压开关33,卡钩352用于与按压开关33的卡持部334相卡持。
[0019] 每个抵持部351包括弹性支撑臂3512。弹性支撑臂3512具有一个自由端(图未标)。自由端弯折形成一个抵持臂3514。抵持臂3514用于与按压开关33面接触,以提供较为稳定的支撑力。本实施方式中,抵持部351为三个,形成于弹性件35的内周缘,并在圆周方向上基本等间隔设置。
[0020] 卡钩352用于与按压开关33的卡持部334相卡持。本实施方式中,卡钩352共设有两对,且形成于弹性件35的外周缘。两对卡钩352分别设置于弹性件35的对称平面的两侧。
[0021] 抵持部351及卡钩352均可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从而便于成型。
[0022] 组装电源按钮模组30时,首先将弹性件35设置于支撑件32的收容部321内,并与支撑件32固定连接。该固定连接方式可为铆接或者采用导电双面胶粘接。然后,将卡钩352与按压开关33抵持部334的台阶面3341相卡持,并使抵挡部3342延伸至邻近设置的两个卡钩352之间,以限制弹性件35相对按压开关33的转动。抵持部351受压产生一个预设弹力以抵持按压开关33的连接部332。
[0023] 电源按钮模组30组装完成之后,再先将电源模组30的按压开关33穿设壳体20的安装孔21,并将支撑件32与电子装置100的壳体20固定连接。支撑件32与壳体20可采用双面胶粘接进行固定。
[0024] 电源按钮模组30的组装及将电源按钮模组30安装至壳体20可并行进行,从而避免在电子装置100的组装流线设置多个工位分别用于安装电源按钮模组30的各组成元件,便于组装以及对组装流水线的人力进行排配。
[0025] 当对按压开关33施加压力以克服弹性件35抵持部351的弹力时,按压开关33朝靠近印刷电路板31的方向移动,触点3313触压弹片313,使第一电性接点314与第二电性接点315电性连接。当按压开关33的压力释放时,其在弹性件35的抵持部351的弹力作用下复位,电路断开。因弹性件35与按压开关33相卡持,易于准确定位,从而弹性件35可提供稳定的弹力,使按压开关33具有较佳的压触及回弹手感。另外,弹性件35还可减缓对弹片313的冲击力,从而保护印刷电路板31。
[0026] 可以理解,也可将卡钩352设置于按压开关33上,而将卡持部334设置于弹性件35上。
[0027]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