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操作式开关

申请号 CN200610143241.7 申请日 2006-11-01 公开(公告)号 CN1959887A 公开(公告)日 2007-05-09
申请人 星电株式会社; 发明人 近藤快人; 长田孝之; 七田明人; 山本明;
摘要 本 发明 构成平滑地进行向滑动方向的操作、和与滑动动作方向 正交 的推入操作的滑动操作式 开关 。具备:向沿着假想平面的方向滑动操作自如的操作体(2),配置在包围该操作体(2)的 位置 上的多个可动触点(4),对应于多个可动触点(4)的多个固定触点(5)、在操作体(2)的滑动操作时使多个可动触点(4)中的至少某一个成为导通状态,经由设在操作体(2)的背面的滑动面滑动自如地 支撑 操作体(2)的支撑体(3),根据对操作体(2)的与假想平面正交的方向的推入操作 力 允许操作体(2)与支撑体(3)的一体的位移的导引机构(A)、和在推入操作力不作用的状态下将支撑体向操作体(2)的方向推回的施力机构(B)。
权利要求

1、一种滑动操作式开关,具备向沿着假想平面的方向滑动操作自 如的操作体,配置在包围该操作体的位置上的多个可动触点,和对应 于上述多个可动触点的多个固定触点,在上述操作体的滑动操作时使 上述多个可动触点中的至少某一个成为导通状态,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撑体,经由设在上述操作体的背面的滑动面滑动自如地支撑上 述操作体;
导引机构,根据对上述操作体的与上述假想平面正交的方向的推 入操作,允许上述操作体与上述支撑体的一体的位移;
施力机构,在上述推入操作力不作用的状态下,将上述支撑体向 上述操作体的方向推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式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 机构具有将上述多个固定触点电气地一体化而保持的保持体,在该保 持体中的与上述操作体相反侧的端部上,形成与上述支撑体抵接而作 用施力的接触片,该接触片构成上述施力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式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在上 述操作体的推压操作时在来自上述支撑体的压力的作用下达到检测状 态的操作检测机构,在不推压操作上述操作体的状态下,在上述支撑 体与上述操作检测机构之间形成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操作式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 检测机构具备导电性弹簧板部、和与对应于来自上述支撑体的压力 的作用的变形量相对应而与该弹簧板部接触的多个电极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式开关,其特征在于,设有滑动 移动自如地收纳上述操作体的壳体,上述可动触点具有受上述壳体支 撑的基端部、和与上述固定触点对置的板弹簧状的触点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操作式开关,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 端部与上述触点部之间形成有螺旋弹簧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操作式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相对 于1个上述可动触点相互电气地绝缘的多个上述固定触点,对应于上 述操作体的滑动操作量的增大,与可动触点接触的固定触点的数量增 加。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滑动操作式开关,具备向沿着假想平面的方向滑动操 作自如的操作体,配置在包围该操作体的位置上的多个可动触点,和 对应于多个可动触点、以使其在操作体的滑动操作时使多个可动触点 中的至少某一个成为导通状态的多个固定触点。

背景技术

有关上述那样构成的滑动操作式开关的技术记载在下述的专利文 献1和专利文献2中。
专利文献1:特开平7-2628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31076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述的开关在形成于操作按钮导引面板上的十字状的 开口中插通有操作按钮(本发明的操作体)的触点切换轴,在包围该 切换轴的位置上配置有4个第1触点(本发明的可动触点)和对应的 第2触点(本发明的可动触点)。在该开关中,通过用4个第1触点 的弹簧夹持切换轴,对操作按钮向中立位置施力。使用者通过对操 作按钮进行操作,将触点切换轴推压到对应于操作方向的第1触点上, 使该第1触点与第2触点接触而得到导通状态。
专利文献2所述的开关在主体壳体的内部配置有由具有4个突出 部的弹性材料构成的施力部件,将滑动部件嵌入到该施力部件的中央 部,将操作按钮连结在该滑动部件上。在该开关中,在施力部件的外 周部具备4个导电体(本发明的可动触点),在与该导电体对置的位 置的壳体内壁上配置有电极(本发明的固定触点)。在非操作状态下, 通过来自施力部件的施力将操作按钮保持在中立位置,在对操作按钮 进行操作时导电体接触,电极成为导通状态。此外,在该开关中,将 滑嵌入在与操作按钮相反侧,将可动触点配置在该滑块接触的位置 上,将固定触点配置在与该可动触点对应的位置上。可动触点具有中 央部向滑块侧突出的构造,在将操作按钮向推入方向操作的情况下, 该可动触点通过弹性变形,与固定触点接触而得到导通状态。
在这种滑动操作式开关中,如果能够在使操作体的姿势稳定的状 态下平滑地滑动动作,就能得到良好的操作感觉。该操作感觉即使是 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的推入操作操作体的开关,也需要维持为良好。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开关中,在使操作按钮滑动动作的情 况下,通过该操作按钮与操作按钮导引面板接触而能够平滑地动作, 另一方面,由于该操作按钮导引面板是露出到外部的构造,所以也有 在尘埃侵入时损害平滑的动作的情况。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开关中,由于是滑动部件与向相互正 交的方向进行滑动动作的滑块嵌合的构造,所以在滑动动作时需要在 多个接触面上进行滑动动作,有可能损害平滑的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合理地构成在滑动方向上进行平滑的动作、与该 滑动动作方向正交的推入操作也能够平滑地进行的滑动操作式开关。
本发明的滑动操作式开关的特征在于,具备:
向沿着假想平面的方向滑动操作自如的操作体;
配置在包围该操作体的位置上的多个可动触点;
对应于上述多个可动触点的多个固定触点,在上述操作体的滑动 操作时使上述多个可动触点中的至少某一个成为导通状态;
支撑体,经由设在上述操作体的背面的滑动面滑动自如地支撑上 述操作体;
导引机构,根据对上述操作体的与上述假想平面正交的方向的推 入操作力,允许上述操作体与上述支撑体的一体的位移;
施力机构,在上述推入操作力不作用的状态下,将上述支撑体向 上述操作体的方向推回。
根据该结构,在本发明的滑动操作式开关中,在将操作体沿着假 想平面操作的情况下,该操作体的滑动面在与支撑体接触的状态下受 该支撑体导引,所以操作体平滑地动作,在不对操作体进行操作的情 况下,通过来自多个可动触点的施力将操作体保持在中立位置上。
此外,由于动作体与支撑体的接触部位处于对应于操作体的背部 的、不露出到外部的位置,所以来自外部的尘埃难以侵入,能够维持 平滑的动作状态。
进而,在将操作体向与假想平面正交的方向推入操作的情况下, 通过导引机构将操作体与支撑体一体地向推入方向操作,在不进行该 推入操作的情况下,由施力机构维持在推回到规定的位置的状态。结 果,合理地构成沿滑动方向进行平滑的动作、也平滑地进行与该滑动 动作方向正交的推入操作的滑动操作式开关。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结构是,上述导引机构具有将上述多个固定触 点电气地一体化而保持的保持体,在该保持体中的与上述操作体相反 侧的端部上,形成与上述支撑体抵接而作用施力的接触片,该接触片 构成上述施力机构。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多个固定触点保持在保持体上,在开关的组 装时能够使多个固定触点的设置变得容易,使多个固定触点成为导通 状态而成为公共电极。此外,由于使保持体具有允许操作体与上述支 撑体的一体的位移的导引机构的作用,所以部件数量较少就够了。并 且,通过在施力机构中使用形成于保持体上的接触片,不需要特别使 用弹簧。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结构是,具备在上述操作体的推压操作时在来 自上述支撑体的压力的作用下达到检测状态的操作检测机构,在不推 压操作上述操作体的状态下,在上述支撑体与上述操作检测机构之间 形成间隙。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推入操作检测机构检测到将操作体向推入 方向操作的动作。此外,由于在支撑体与推入操作检测机构对置的面 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在不将操作体向推入方向操作的情况下, 能够将推入操作机构可靠地维持为非操作状态而避免误检测。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结构是,上述操作检测机构具备导电性的弹簧 板部、和与对应于来自上述支撑体的压力的作用的变形量相对应而与 该弹簧板部接触的多个电极部。
根据该结构,在从支撑体作用压力的情况下,弹簧板部对应于压 力而变形,对应于该变形量而与多个电极部的某一个接触,能够电气 地提取作用在动作体上的压力。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结构是,设有滑动移动自如地收纳上述操作体 的壳体,上述可动触点具有受上述壳体支撑的基端部、和与上述固定 触点对置的板弹簧状的触点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板弹簧的弹性复原力将操作体保持在中立 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结构是,在上述基端部与上述触点部之间形成 有螺旋弹簧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来自螺旋弹簧部的弹性复原力将操作体保 持在中立位置,即使以较大变形的方式使用该可动触点,也能够抑制 降低弹性复原力的现象,耐久性也提高了。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结构是,具备相对于1个上述可动触点相互电 气地绝缘的多个上述固定触点,对应于上述操作体的滑动操作量的增 大,与可动触点接触的固定触点的数量增加。
根据该结构,在将操作体向滑动方向操作的情况下,可动触点与 对应于该操作力的强度的数量的固定触点接触,能够电气地检测将操 作体向滑动方向操作时的力、或者滑动操作的动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按照在基板上的滑动操作式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基板与分解状态的滑动操作式开关的立体图。
图3是滑动操作式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基板分离的状态的滑动操作式开关的立体图。
图5是滑动操作式开关的横剖俯视图。
图6是滑动操作式开关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可动触点、固定触点与弹性触点的构造的概要的立体 图。
图8是非操作状态和推压操作状态的滑动操作式开关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非操作状态和推压操作状态的操作体、可动触点与固 定触点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推压操作时的弹性触点的动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A)的可动触点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B)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导通状 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C)的滑动操作式开关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4所示,本发明的滑动操作式开关具有在上下方向上 开放的环状的壳体1,在该壳体1的内部,以相互重合的状态收纳有圆 盘状的操作按钮2(操作体的一例)和圆盘状的支撑体3。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包围操作按钮2的位置上,配置有8个可动 触点4,在与该8个可动触点4对应的位置上配置有8个固定触点5。
此外,具备在将操作按钮2向下方(图2的X轴方向)推入操作 时允许操作按钮2与支撑体3一体地位移的导引机构A、将支撑体3 向上方推回的施力机构B、和在将操作按钮2向推入方向操作时通过来 自支撑体3的压力作用而成为检测状态的操作检测机构C。
在该滑动操作式开关中,能够将操作按钮2沿着图2的相互正交 的X轴-Y轴形成的假想平面(未图示)滑动操作,还能够将操作按 钮2沿着与上述假想平面正交的Z方向推入操作。
另外,该滑动操作式开关朝向上下哪个方向都能够使用,但为了 方便而以沿着图1、图2所示的Z轴的朝上方向为上方进行说明。
该滑动操作式开关能够在便携电话机、PDA、游戏设备的控制器、 以及家电产品的遥控器等中使用。
该滑动操作式开关是将操作检测机构C载置在基板10上,收纳有 操作按钮2及支撑体3等的壳体1在覆盖操作检测机构C的位置安装 在基板10上的安装状态。但是,也可以采用将操作检测机构C保持在 壳体1中的构造。
该滑动操作式开关如图8所示,非操作状态的操作按钮2在来自8 个可动触点4的施力的作用下,被保持在假想平面的中立位置N上。 同样,非操作状态的操作按钮2在来自施力机构B的施力的作用下, 将操作按钮2保持在Z轴的非操作位置U上。
壳体1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如图2及图3所示,形成侧壁1A、 上壁1B,并且在侧壁1A的外表面的底面侧形成定位用的凹部1C,在 上壁1B上形成圆形的开口1H。此外,在该壳体1的底面侧,形成有 用来嵌入可动触点4的8个第1嵌合槽D1、和嵌入固定触点5的8组 第2嵌合槽D2。
操作按钮2也由绝缘材料形成,如图2所示,具有一体地形成直 径比壳体1的开口1H小的突出部2A、和直径比壳体1的开口1H大的 凸缘状部2B的构造。在该操作按钮2的突出部2A的上表面侧形成有 用户的手指接触的操作面2T,在凸缘状部2B的底面侧形成有滑动面 2S。
支撑体3的直径比凸缘状部2B还大,在上表面上形成有与操作按 钮2的滑动面接触的平滑的支撑面3S,在底面侧在中央位置上形成有 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3P,并且形成有呈放射状的4个槽状的嵌合槽 3G。
由于操作按钮2是在操作按钮2的下表面侧的滑动面2S与该支撑 体3的上表面侧的支撑面3S接触的状态下滑动动作的方式,所以支撑 面3S与滑动面2S被精加工为平滑的表面,但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 过在一个上形成多个高度统一的细小的突部来避免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密接的现象、能够进行平滑的滑动动作。
可动触点4是将能够柔软地弹性变形的合金制的弹簧板材成形 为图5-图7所示的形状。各可动触点4具有用来嵌入固定在壳体1的 第1嵌合槽D1中的基端部4A、从基端部4A的一端以弯曲状延伸以使 其与操作按钮2的凸缘状部2B的外周部对置的触点部4B、从基端部 4A的另一端直地连接设置的纵框架部4C、和从纵框架部4C的下端 向斜下方突出的电极部4D。
如果将8个可动触点4安装在壳体1中,则各触点部4B与操作按 钮2的凸缘状部2B的外周面轻轻地抵接。因而,在操作按钮2从滑动 操作方向的操作力解放的情况下,通过8个可动触点4的施力将操作 按钮2保持在中立位置N上。
对应于可动触点4而设置的各个固定触点5具有俯视为圆弧状的 触点部5B、和配置在触点部5B的两端位置上的一对固定部5A。共计 8个固定触点5经由从触点部5B的一部分延伸的连结部5C被铜合金 制且环状的保持体6保持。8个固定触点5与单一的环状的保持体6是 将铜合金制的板状的材料切下、通过弯折加工而一体地成形的。这样, 由于8个固定触点5一体地成形在单一的保持体6上,所以将该保持 体6作为公共电极使用。
保持体6也可以不一定是环状,可以成形为作为八边形或十六边 形等的多边形的环状。此外,也可以是一部分上形成有缝隙的不完全 的环状。此外,在不需要后述的导引机构A的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 是在薄板状的材料或圆盘状的板材上形成有孔、或在多边形的板材上 形成有孔的部件。
固定触点5的固定部5A嵌入在壳体1的第2嵌合槽D2中,如果 操作按钮2被滑动操作,则可动触点4的触点部4B在来自操作按钮2 的推压力的作用下弹性变形,与触点部4B接触。
通过嵌合槽D2将8个固定触点5保持在壳体1中,将保持体6保 持在壳体1的内周附近。所以,通过采用将支撑体3沿着Z轴移动自 如地内插到保持体6的内部空间中的方式,该保持体6起到作为支撑 体3用的导引机构A的功能。
固定触点5通过可动触点4的触点部4B对触点部5B接触而成为 导通状态。这里,特别构成为,在各个触点部5B、4B彼此接触时,通 过固定触点5的触点部5B相对于可动触点4的触点部4B以滑擦的状 态移动,能够得到将表面的化物及尘埃除去的擦拭作用。为了能够 实现该擦拭作用,在各个触点部5B、4B接触时,不仅可动触点4的触 点部4B弹性地位移,而且固定触点5的触点部5B也以能够有一些位 移那样的形式受壳体1支撑。
在保持体6的底部位置上,形成有朝向保持体6的内部空间的内 侧突出且嵌入到支撑体3的嵌合槽3G中、用来对支撑体3向上方施力 的4个接触片6A、和从保持体6向斜下方突出的4个触点6B。4个接 触片6A起到作为施力机构B的功能。来自该施力机构B的施力经由 支撑体3作用在操作按钮2上的结果,使操作按钮2的凸缘状部2B与 壳体1的上壁1B的内表面接触,被保持在非操作位置U上。
如上述那样固定触点5与保持体6一体地形成,形成于保持体6 上的接触片6A由于要求弹性地柔软变形,所以通过对能够柔软地弹性 变形的铜合金制的管材实施加工、或者对能够柔软地弹性变形的铜合 金制的板材施加压力加工而将固定触点5与保持体6一体地形成是合 理的。但是,也可以在分别制造该8个固定触点5与保持体6后,为 了得到构造方面和电气方面都一体化的构造物而将两部件彼此连结。
操作检测机构C如图2所示,具备受基板10支撑的弹性触点7、 和形成在基板10上的固定电极8,起到作为按开型开关的功能。即, 弹性触点7通过由能够弹性地柔软变形的铜合金构成的矩形的框部 7A、和经由一对连结部7B相对于该框部7A在构造上、电气上连结、 并且配置在框体7A内、能够弹性地柔软变形的铜合金制、弯曲形状的 弹簧板部7C构成。
框部7A设定为4个边部中的2边比其他2边长,在较长侧的边部 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形状的弯曲部7Ap,在 较短侧的边部的中央位置上形成有向外方伸出的突出片7Aq,在4个 角部上沿着较长的片部形成有向外方伸出的突出部7Ar。另外,构成弹 性触点7的弹簧板部7C也可以不一定成形为弯曲形状,例如也可以构 成为在非操作状态维持平坦的形状、而在操作时弯曲。
该弹性触点7通过对能够弹性地柔软变形的铜合金板压力加工而 一体地形成框部7A、连结部7B和弹簧板部7C。将弹簧板部7C的中 央部成形为向上方平缓地隆出的弯曲形状,并且整体上将中央部分成 形为向上方隆出的形状,所以在配置在基板10上、外力没有达到的状 态下,仅4个突出部7Ar与2个突出片7Aq与基板10接触。另外,弹 性触点7也可以通过用点焊等技术连结多个部件来形成。
固定电极8如图2及图4所示,由在基板10上用印刷配线的技术 形成的第1电极部8A、第2电极部8B、和第3电极部8C构成。并且, 环状电极部11配置在包围第1电极部8A、第2电极部8B、第3电极 部8C的位置上,该环状电极部11形成为与第1电极部8A导通状态。 此外,环状电极部11的位置如后述那样,如果最终安装了壳体1,则 是与形成在保持体6上的触点6B导通的位置。
第1电极部8A与第2电极部8B离开连结部7B的下方而配置,第 3电极部8C离开弹簧板部7C的中央位置的下方而配置。虽然在图中 没有表示,但在基板10上形成有提取第1电极部8A、第2电极部8B、 和第3电极部8C的电位差(用来判断导通、非导通)的配线。
另外,如图8(A)及图10(A)所示,在操作按钮2处于非操作 位置U的情况下,将相对的位置关系设定为,使支撑体3的突出部3P 的下表面与弹簧板部7C的中央部沿着Z轴仅离开距离G。
此外,如图8(B)所示,在推入操作操作按钮2、超过规定量的 压力从支撑体3的突出部3P作用在弹簧板部7C上的情况下,该弹簧 板部7C与连结部7B大致整体地开始弹性变形,如图10(B)所示, 首先一对连结部7B与对应的第1电极部8A和第2电极部8B接触,所 以得到该第1电极部8A和第2电极部8B之间的导通状态。
接着,如果进一步增加从支撑体3的突出部3P作用在弹簧板部7C 上的压力,则如图10(C)所示,维持着一对连结部7B与对应的第1 电极部8A和第2电极部8B的接触状态,这一次弹簧板部7C的中央 部与第3电极部8C接触,所以得到了第1电极部8A与第3电极部8C 之间的导通状态。
这样,在沿着X轴推入操作了操作按钮2的情况下,如上所述, 以伴随着一对连结部7B变得与基板10更平行的姿势的变化的形式, 弹簧板部7C与基板10接近。并且,由于在该接近的中途进行弹性变 形以使弹簧板部7C的隆出方向部分地反转,所以不仅以弹性的施力使 弹簧板部7C的中央部与第3电极部8C保持接触而得到可靠的导通状 态,而且能够得到基于上述反转的适当的咔哒感。另外,达到导通状 态可根据第1电极部8A、第2电极部8B、第3电极部8C的相对电位 来判断。
(安装方式)
在将本发明的滑动操作式开关安装到基板10上时,如图1所示, 将壳体1载置成使形成在基板10上的多个孔部10H与壳体1的多个凹 部1C对置。接着,通过将定位用的部件(未图示)卡入到这两个部分 10H、1C中,能够将壳体1以规定的姿势安装在基板10上。作为上述 定位用的机构,也可以在壳体1侧或基板10上形成卡入到形成在另一 个部件上的凹部中的突出片。
在基板10上,除了环状电极部11等以外,还形成有用印刷配线 技术形成的8个独力电极部12,形成有提取各个独力电极部12的电位 的印刷配线。此外,在将壳体1固定在基板10上的状态下,8个可动 触点4的电极部4D与这些独立电极部12接触而相互达到导通状态, 同时,将保持体6的触点6B推压在环状电极部11上,得到保持体6 与环状电极部11之间的导通状态。
这样,通过将8个独立电极部12和8个可动触点4的电极部4D 保持为使相互分体的两部件相互推压接合的状态,得到电气的导通。 但是,也可以通过由利用倒流等技术的焊接将它们永久地连接来维持 导通。同样,通过使保持体6的触点6B抵接在环状电极部11上而电 气地导通,但也可以通过利用倒流等技术的焊接将它们导通。
(各部的作用)
由于这样构成滑动操作式开关,所以在操作按钮2处于非操作状 态的情况下,如图9(A)所示,通过从8个可动触点4施力而将操作 按钮2保持在假想平面内的中立位置N上,并且通过来自作为施力机 构B而发挥功能的多个接触片6A的施力,将操作按钮2保持在沿着Z 轴的非操作位置U上。
在此状态下,在用户使手指接触在操作按钮2的操作面2T上而向 滑动方向(沿着假想平面的方向)操作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 通过来自该操作按钮2的凸缘状部2B的推压力使可动触点4的触点部 4B弹性变形,与固定触点5的触点部5B接触,使特定的可动触点4 成为导通状态。此外,由于操作按钮2与支撑体3的接触面处于不露 出到外部的位置,所以能够抑制尘埃等向两部件之间的进入,能够维 持平滑的动作。
另外,在操作按钮2被滑动操作的情况下,通过8个可动触点4 与对应的固定触点5的至少1个相互接触而达到导通状态,来电气地 判断操作方向。其中,在本发明的滑动操作式开关中构成为,在向8 个可动触点4中的相邻的中间方向滑动操作的情况下,2个可动触点4 与对应的固定触点5同时接触而得到2部位的导通状态。
由于是这样的结构,所以假设在以使操作按钮2沿着壳体1的开 口1H的内周缘而移动的方式对操作按钮2进行操作的情况下,维持着 先接触的第1组的可动触点4与固定触点5的接触状态,相邻的位置 的第2组的可动触点4与固定触点5接触,在该接触后,先接触的第1 组的可动触点4与固定触点5分离。即,由于在操作的中途没有所有 的可动触点4与所有的固定触点5完全离开的瞬间,所以不会在中途 出现与操作按钮2回位到中立位置N时同样的检测状态,排除了误检 测。
此外,在操作按钮2处于中立位置N的状态下,在将该操作按钮2 向Z轴方向推入操作的情况下,该操作被操作检测机构C电气地检测 到。此时,在本发明的滑动操作式开关中,即使沿着假想平面对操作 按钮2进行滑动操作,支撑体3也不移动,支撑体3与操作检测机构C 的滑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化,所以即使在维持着可动触点4 与固定触点5接触的状态进行操作按钮2的Z轴方向上的推入操作的 状态下,也能够通过操作检测机构C电气地检测到该推入操作。
在该滑动操作式开关中,在操作按钮2的非操作状态下,在使操 作按钮2与支撑体3相互重合的状态下,通过保持体6的接触片6A的 施力将操作按钮2维持在非操作位置U(参照图8)上。并且,在使该 操作按钮2与支撑体3重合的状态下,由于以受保持体6导引的方式 进行推入操作(向Z轴方向的操作),所以能够进行平滑的动作,即 使不特别使用螺旋弹簧等,也能够将操作按钮2维持在非操作位置U 上。
此外,在处于该非操作位置U的情况下,由于在支撑体3的突出 部3P与弹性触点7的弹簧板部7C之间形成有距离G的间隙,所以例 如与它们处于接触的状态的情况相比较,不会损害平滑的滑动操作感 觉。即,例如在支撑体3的突出部3P与弹性触点7的弹簧板部7C与 有无操作无关而总是维持接触状态的结构中,在将操作按钮2向滑动 方向操作时,阻力从接触部位作用而使操作感变差,并且,如果该接 触部位磨损,则很可能使推压操作时的操作感觉变差。
本发明也能够用以下这样的方式实施。另外,在以下的其他实施 方式中,对于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部件赋予与实施方式 共用的号码、标号。
(其他实施方式)
(1)也可以代替图7等所示的可动触点4,如图11所例示那样, 将铜合金制的弹簧杆材弯曲加工成形。图11所示的可动触点4将基端 部4A嵌入到壳体1的第1嵌合槽D1中并固定,使活动端侧的触点部 4B弯曲而配置在与操作按钮2的凸缘状部2B的外周部对置的位置 上,使电极部4D从连接设置在基端部4A上的纵框架部4C的下端朝 向斜下方突出,在基端部4A与触点部4B之间形成螺旋弹簧部4S而构 成为纽簧状。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触点部4B以较大地变形的方式使 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螺旋弹簧部4S中柔软地进行弹性变形,耐久性 也提高了。另外,作为该弹簧杆材,也可以使用对不锈材料或钢琴 线实施了金后的材料。
(2)如图12(A)所例示那样,也可以对1个可动触点4设置相 互电气独力的2个固定触点5。在该结构中,在从操作按钮2对可动触 点4作用了规定大小的压力的情况下,如图12(B)所示,弹性变形后 的可动触点4仅与第1固定触点5的触点部5B以导通状态接触,如果 压力进一步增大,则如图12(C)所示,可动触点4进一步弹性变形, 除了第1固定触点5以外,与第2固定触点5也以导通状态接触。通过 这样构成,能够根据操作按钮2的操作量提取同方向的2阶段的操作 位置。当然,相对于1个可动触点4,相互电气独力的固定触点5也可 以是3个以上。
(3)如图13所例示那样,也可以构成为,在操作按钮2的下表 面侧形成凹部2D,将嵌入到该凹部2D中的突出部3D形成在支撑体3 的上表面上。在该构造中,凹部2D的下表面构成滑动面2S,并且突 出部3D的上表面构成支撑面3S。此外,在采用了该构造的情况下, 通过适当地设定变更凹部2D的直径与突出部3D的直径的关系,能够 将操作按钮2与支撑体3的相对的滑动量设定为任意的值。或者,与 图13的例子相反,作为该嵌合构造,也可以在操作按钮2的下表面侧 形成突出部,在支撑体3的上表面上形成凹部。
(4)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以超过8的个数设置可动触点和固定触 点,能够检测8方向以上的操作方向。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