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开关

申请号 CN200510054878.4 申请日 2005-03-22 公开(公告)号 CN1674183A 公开(公告)日 2005-09-28
申请人 星电株式会社; 发明人 浅田信;
摘要 本 发明 如下。即,在通过按压操作第1、第2 开关 连续变为接通的两段动作的推进开关中,不使由金属制的板簧形成的可动触点极板的动作特性劣化地把该可动触点极板用粘接带固定在 电路 基板 上。在电路基板8上的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围配置 衬垫 20,通过该衬垫20在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围形成比中心部分3的顶上部分低、比周边板部分2高的连续或者不连续的带粘接面21,防止粘接带9、19粘接在周边板部分2上。粘接带19至少在和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边板部分2中的连结板部分4、4的连设部分之间与周边板部分2相对的 位置 上形成非粘接部分27、27,即使在第1开关接通时粘接带19与周边板部分2 接触 ,也可以防止粘接带19粘贴在周边板部分2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推进开关,具备可动触点极板,该可动触点极板由金属 制的板簧构成,具有环形的周边板部分和向上突起弯曲的中心板部分 以及连接它们的连结板部分,通过中心板部分的按压操作,连结板部 分反转到向下倾斜状态而与电路基板的第1固定触点接触,接着中心 板部分反转到向下突起状态而与电路基板的第2固定触点接触;把该 可动触点极板用从其上面粘贴的粘贴带固定在电路基板上,其特征在 于:具备配置在上述电路基板上的上述可动触点极板周围的衬垫,由 该衬垫在可动触点极板的周围形成比中心板部分的顶上部分低、比周 边板部分高的连续或者不连续的带粘接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开关,其中,使用环形的衬垫在可 动触点极板的周围形成连续的带粘接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开关,其中,在该衬垫上形成把用 粘接带覆盖的环状的衬垫内侧的遮盖空间和外侧的遮盖空间连通连接 的空气通路,具备把衬垫外侧的遮盖空间与粘接带的外部连通的空气 释放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开关,其中,使用多个衬垫在可动 触点极板的周围形成不连续的带粘接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进开关,其中,具备在衬垫外侧把由 粘接带遮盖、在多个衬垫之间连通的遮盖空间与粘接带外部连通的空 气释放机构。
6.一种推进开关,具备可动触点极板,该可动触点极板由金属 制的板簧构成,具有环形的周边板部分和向上突起弯曲的中心板部分 以及连接它们的连结板部分,通过中心板部分的按压操作,连结板部 分反转到向下倾斜状而与电路基板的第1固定触点接触,接着中心板 部分反转到向下突起状态而与电路基板的第2固定触点接触;把该可 动触点极板用从其上面粘贴的粘贴带固定在电路基板上,其特征在于: 把可动触点极板固定在电路衬垫上的粘接带至少在和可动触点极板的 周边板部分中的与连结板部分的连设部分之间的周边板部分相对的位 置上形成非粘接部分。
7.一种推进开关,具备可动触点极板,该可动触点极板由金属 制的板簧构成,具有环形的周边板部分以及向上突起弯曲的中心板部 分和连接它们的连结板部分,通过中心板部分的按压操作,连结板部 分反转到向下倾斜状而与电路基板的第1固定触点接触,接着中心板 部分反转到向下突起状态而与电路基板的第2固定触点接触;把该可 动触点极板用从其上面粘贴的粘贴带固定在电路基板上,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上述电路基板上的上述可动触点极板周围的衬垫,通过该 衬垫在可动触点极板周围形成比中心板部分的顶上部分低、比周边板 部分高的连续或者不连续的带粘接面,并且,把可动触点极板固定在 电路基板上的粘接带至少在和可动触点极板的周边板的部分中的与连 结板部分的连设部分之间的周边板部分相对的位置上形成非粘接部 分。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通过按压操作第1、第2开关连续接通的两段动作的 推进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知道这样的两段动作的推进开关(例如,参照实公开7- 53234号公报),即在内部具有第1固定触点和第2固定触点的开关 壳内,配置由金属制的板簧组成、具有环状的周边板部分和向上突起 地弯曲的中心板部分和连接它们的连结板部分的可动触点极板,通过 按压操作中心板部分,连结板部分反转到向下倾斜状,与第1固定触 点接触(第1开关开),接着,中心板部分反转到向下突起的状态, 与第2固定触点接触(第2开关开)。
另外,有这样的技术(例如,参照特开2003-77368号公报), 在设置有与由球面咔哒簧组成的可动触点极板接触的固定触点的印刷 布线电路基板(PCB)和扰性电路基板(FPC)等的电路基板上,直 接通过从其上面粘贴的粘接带固定可动触点极板,谋求推进开关的薄 形化。
在实公平7-53234号公报等上记载的两段动作的推进开关上适 用在特开2003-77368号公报等上记载的技术事项,构成超薄型的两 段动作的推进开关的情况下,粘贴在可动触点极板的周边板部分上的 粘接带使其周边板部分的扩展形状和收缩形状等的动作特性(弹性) 劣化,招致在接通第1开关时的第1段按压负荷的增加和在第1开关 接通时的第1段的触感的迟钝(劣化)。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不使由金属制的板簧形成的可动 触点极板的动作特性劣化,不能用粘接带把该可动触点极板固定在电 路基板上这一点上。
第1发明具备可动触点极板,该可动触点极板由金属制的板簧形 成,具有环状的周边板部分和向上突起弯曲的中心板部分以及连接它 们的连结板部分,通过按压操作中心板部分,连结板部分反转到向下 倾斜状而与电路基板的第1固定触点接触,接着,中心板部分反转到 向下突起状态而与电路基板的第2固定触点接触;用从其上面粘贴的 粘接带把该可动触点极板固定在电路基板上,构成超薄型的两段动作 的推进开关。而且,其特征在于:为了能够不使由金属制的板簧形成 的可动触点极板的动作特性劣化地把该可动触点极板固定在电路基板 上,具备配置在电路基板上的可动触点极板的周围的衬垫,通过该衬 垫在可动触点极板的周围,形成比中心板部分的顶上部分低、比周边 板部分高的连续或者不连续的带粘接面。
在第1发明中,在可动触点极板的周围形成连续的带粘接面的情 况下使用1个环状的衬垫,形成不连续的带粘贴面的情况下使用多个 衬垫。
在前者的情况下,优选在该衬垫上形成将被把用粘接带覆盖的环 状的衬垫内侧的遮盖空间和外侧的遮盖空间连通连接的空气通路,同 时具备把衬垫外侧的遮盖空间与粘接带的外部连通的空气释放机构。 另外优选空气释放机构形成在上述空气通路的衬垫外侧的遮盖空间一 侧的开口部分附近位置上。在此,可以通过在衬垫上面的带粘贴面上 设置从其内周边缘到外周边缘的规定深度的沟,从而将形成在环状衬 垫上的空气通路形成在衬垫上面的带粘贴面和被粘贴在该面上的粘贴 带之间,或者通过在衬垫下面设置从其内周边缘到外周边缘的规定深 度的沟,从而将空气通路形成在衬垫下面和与其下面接合的电路基板 之间,或者通过使环状衬垫的一处中断(和上述的衬垫上面或者下面 的沟形成为达到相反一侧的下面或者上面的深度时一样),从而形成 在衬垫上面的带粘贴面上粘贴的粘贴带和与衬垫下面接合的电路基板 之间,即跨越衬垫厚度尺寸的全长形成,或者通过在衬垫上设置从衬 垫的内周壁贯通到外周壁的贯通孔,从而形成在衬垫内部。另外,空 气释放机构通过在粘贴带上开孔,或者加入缝隙,在粘接带上形成一 部分非粘接部分,在和电路基板之间形成通路,这些孔、缝隙、通路 可以起到分别把衬垫外侧的遮盖空间与粘贴带的外部连通的空气释放 的作用。
后者的情况下,优选具备用粘贴带遮盖、把在多个衬垫之间连通 的遮盖空间在衬垫外侧与粘接带的外部连通的空气释放机构。另外还 优选该空气释放机构也形成在与衬垫之间的连通部分对应的位置上, 另外通过在粘接带上开孔,或者加入缝隙,在粘接带上形成一部分非 粘接部分,在和电路基板之间形成通路,由此,这些孔、缝隙、通路 可以起到分别把衬垫外侧的遮盖空间与粘贴带的外部连通的空气释放 的作用。
第6的发明具备可动触点极板,该可动触点极板由金属制的板簧 形成,具有环状的周边板部分和向上突起弯曲的中心板部分以及连接 它们的连结板部分,通过按压操作中心板部分,连结板部分反转到向 下倾斜状而与电路基板的第1固定触点连接,接着,中心板部分反转 到向下突起状态与电路基板的第2固定触点接触;用从其上面粘贴的 粘接带把该可动触点极板固定在电路基板上,构成超薄型的两段动作 的推进开关。而且,其特征在于:把可动触点极板固定在电路基板上 的粘贴带,至少在和可动触点极板的周边板部分中的连结板部分的连 设部分之间的周边板部分相对的位置上形成非粘接部分。
具有上述非粘接部分的粘接带可以通过在带基材的一表面上印 刷粘接剂层时在非粘接部分的形成预定位置上实施掩膜处理而得到, 或者通过对于在带基材的一表面的整个面上形成了粘接剂层的粘接 带,在非粘接部分的形成预定位置上,粘合未形成粘接剂层的带基材 或在带基材的一表面的整个面上形成粘接剂层的另一粘接带而得到, 或者,通过对于带基材,粘接只剪去非粘接部分的形成预定位置的双 面粘接带(在带基材的两面上形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带)而得到。
第7的发明具备可动触点极板,该可动触点极板由金属制的板簧 形成,具有环状的周边板部分和向上突起弯曲的中心板部分以及连接 它们的连结板部分,通过按压操作中心板部分,连结板部分反转到向 下倾斜状而与电路基板的第1固定触点接触,接着,中心板部分反转 到向下突起状态与电路基板的第2固定触点接触;用从其上面粘贴的 粘接带把该可动触点极板固定在电路基板上,构成超薄型的两段动作 的推进开关。而且,其特征在于:为了能够不使由金属制的板簧形成 的可动触点极板的动作特性劣化地把该可动触点极板固定在电路基板 上,具备配置在电路基板上的可动触点极板周围的衬垫,通过该衬垫 在可动触点极板的周围,形成比中心板部分的顶上部分低、比周边板 部分高的连续或者不连续的带粘接面,另外把可动触点极板固定在电 路基板上的粘接带至少在可动触点极板的周边板部分中的、与和连结 板部分的连设部分之间的周边板部分相对的位置上形成非粘接部分。
如果采用第1发明,则具备配置在电路基板上的可动触点极板周 围的衬垫,通过该衬垫在可动触点极板的周围形成比中心板部分的顶 上部分低、比周边板部分高的连续或者不连续的带粘贴面,从而可以 在可动触点极板内侧和外侧形成比它高的带粘贴面,可以防止粘贴带 附着在周边板部分上。由此,可以防止周边板部分的扩展形状和收缩 形状等的动作特性(弹性)劣化,可以防止招致在接通第1开关时的 第1按压负荷的增加和在第1开关接通时的第1段的触感的迟钝(劣 化)。其结果,可以不会使由金属制的板簧形成的可动触点极板的动 作特性劣化地用粘接带把可动触点极板固定在电路基板上,起到可以 得到动作特性优异的超薄型的两段动作推进开关的有益的效果。
另外,通过使用环状的衬垫形成在可动触点极板周围连续的带粘 接面,与使用多个衬垫在可动触点极板周围形成不连续的带粘接面相 比,具有零件数少,衬垫对可动触点极板的定位容易进行等在生产方 面有利的优点的同时,在更可靠地防止粘接带粘贴在周边板部分上的 方面有利。
此外,由于在把连通用粘贴带遮盖的环状衬垫内侧的遮盖空间和 外侧的遮盖空间的空气通路形成在该衬垫上的同时,具备把衬垫外侧 的遮盖空间与粘贴带的外部连通的空气释放机构,因而和在可动触点 极板部分的粘接带上开孔或缝隙而直接释放空气不同,因为是间接地 把空气放出,所以可以防止因尘埃等侵入引起可动触点极板部分的接 触不良,由此,起到可以得到高防尘性和动作特性优异的超薄型的两 段动作推进开关的有益效果。进而,即使在该防尘性能方面,也是使 用环状的衬垫形成在可动触点极板周围连续的带粘接面的方法,与利 用多个衬垫在可动触点极板的周围形成不连续的带粘贴面相比有利。
另外,通过使用多个衬垫在可动触点极板的周围形成不连续的带 粘贴面,不需要和可动基点极板的形状一致地形成衬垫,在通用性优 异方面,与使用环状衬垫在可动触点极板的周围形成连续的带粘贴面 相比有利。
此外,通过具备由粘接带遮盖、把在多个衬垫之间连通的遮盖空 间在衬垫的外侧与粘接带的外部连通的空气释放机构,可以得到和上 述空气释放机构同样的效果。
如果采用第6发明,则把可动触点极板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粘接 带,至少在可动触点极板周边板部分中的、与连结板部分的连设部分 之间的周边部分相对的位置上形成非粘接部分,从而可以防止粘接带 附着在周边板部分上,而且即使在第1开关接通时粘接带与周边板部 分接触,也可以防止粘接带粘在周边板部分上。由此,可以防止使周 边板部分的扩展形状和收缩形状等的动作特性(弹性)劣化,可以防 止招致在接通第1开关时的第1段按压负荷的增加和在第1开关接通 时的第1段的触感的迟钝(劣化)。其结果,可以不会使由金属制的 板簧形成的可动触点极板的动作特性劣化地用粘接带把可动触点极板 固定在电路基板上,起到可以得到动作特性优异的超薄型的两段动作 推进开关的有益的效果。
如果采用第7发明,则具备配置在电路基板上的可动触点极板周 围的衬垫,通过该衬垫在可动触点极板的周围形成比中心板部分的顶 上部分低、比周边板部分高的连续或者不连续的带粘接面,而且把可 动触点极板固定在电路基板上的粘接带至少在可动触点极板周边板部 分上的、与和连结板部分的连设部分之间的周边板部分相对的位置上 形成非粘接部分,因而在可以防止粘接带粘接在周边板部分的同时, 即使在第1开关接通时粘接带与周边板部分接触,也可以防止粘接带 粘在周边部位上。由此,可以防止周边板部分的扩展形状和收缩形状 等的动作特性(弹性)劣化,而且可以防止粘接带紧密粘接在周边板 部分,因该带拉伸作用引起周边板部分的扩展形状和收缩形状等的动 作特性(弹性)劣化,可以防止招致在接通第1开关时的第1段按压 负荷增加和在第1开关接通时的第1段的触感的迟钝(劣化)。其结 果,可以不会使由金属制的板簧形成的可动触点极板的动作特性劣化 地用粘接带把可动触点极板固定在电路基板上,起到可以得到动作特 性优异的超薄型的两段动作推进开关的有益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展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的平面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的可动触点极板的侧面图。
图3是展示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组装前的分解状态的侧面图。
图4是展示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组装状态的中央横剖面图。
图5是展示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组装状态的中央纵剖面图。
图6是展示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动作的中央横剖面图。
图7是展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推进开关的平面图。
图8是展示实施例2的推进开关组装状态的中央纵剖面图。
图9是展示实施例2的推进开关的第1开关接通时状态的中央纵 剖面图。
图10是展示在实施例2的推进开关中使用的粘接带构造的剖面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展示本实施方式 的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的平面图,图2是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的可动 触点极板的侧面图,图3是展示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组装前的分解状 态的侧面图,图4是展示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的组装状态的中央横剖 面图,图5是展示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组装状态的中央纵剖面图,图 6是展示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动作的中央横剖面图。
说明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的概略。该推进开关的构成是,在印刷 布线电路基板(PCB)或扰性电路基板(FPC)等的电路基板8上设 置第1固定触点11、11和第2固定触点12,在该电路基板8上在配 置由金属制的板簧形成、具有与第1固定触点11接触的第1可动触点 5、5和与第2固定触点12接触的第2可动触点6的两段动作的可动 触点极板1,同时,在该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围配置衬垫20,把这些 可动触点极板1以及衬垫20用从它们上面粘贴的1张绝缘性的粘接带 9在电路基板8上固定成一体。即构成为通过按压操作,第1、第2 开关接着接通的超薄型的两段动作的推进开关。
接着,如果详细说明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的零件构成,则首先可 动触点极板1通过冲压加工1张薄且平的金属制的板簧而形成,具有 环形的周边板部分2和向上突起弯曲的中心板部分3以及连接它们的 宽度窄的一对连结板部分4、4。周边板部分2形成长方形状的环状框 形,使周边板部分2的一对长边部分2a、2a以及一对短边部分2b、 2b,即周边板部分2的整个周边从外侧边缘向着内侧边缘向上倾斜。 另外使各短边部分2b、2b的两端部分和中间部分的外侧边缘沿着短 边部分2b、2b的倾斜局部向斜下方突出,形成可动触点极板1的接 地部分2c、2c、2c、2c、2d、2d。而后,在成为可动触点极板1的4 的周边板部分2的4角接地部分2c、2c、2c、2c,和在沿着长边部 分2a、2a的周边板部分2(可动触点极板1)的长边方向中心线X上 的一对接地部分2d、2d的合计6处的接地部分支撑周边板部分2(可 动触点极板1),使其在电路基板8上即相对平坦的设置面上浮规定 的高度。进而在各长边部分2a、2a的中间部分上,分别使沿着短边部 分2b、2b的周边部分2(可动触点极板1)的短边方向中心线Y通过 的部分局部向上方突出,形成台阶状的弯曲部分2e、2e。各弯曲部分 2e、2e可以使周边部分2在长边方向上伸缩,其上面被形成和后述的 中心板部分3的上面的曲面(球面)大致为一面。
另外,一对上述连结板部分4、4在上述长边方向中心线X上连 接周边板部分2内侧边缘和中心板部分3外周边缘,一端与周边板部 分2的各短边部分2b、2b的中间部分内侧边缘连接,向周边板部分2 (可动触点极板1)的中心O(长边方向中心线X和短边方向中心线 Y的交点)方向上延伸,另一端与中心板部分3的外周边缘连接。另 外各连结板部分4、4沿着连接其一端的各短边部分2b、2b的倾斜从 周边板部分2向着中心板部分3向上倾斜,以比周边板部分2向上高 出规定高度的状态支撑中心板部分3。各连结板部分4、4的倾斜被形 成为以没有台阶差大致同一面的状态连接周边板部分2的向上倾斜的 各短边部分2b、2b和向上突起弯曲的向上倾斜的中心板部分3的角 度。
进而,上述中心板部分3具有比周边板部分2的各短边部分2b、 2b内侧边缘的相对间隔短、和各长边部分2a、2a内侧边缘的相对间 隔大致相同或者比该相对间隔长的直径R,并且把向突起弯曲的圆板 3a的边缘部分形成为用具有和周边板部分2的各长边部分2a、2a平 行且比各长边部分2a、2a内侧边缘的相对间隔窄的间隔的2条直线(平 行线)L1、L2切割的椭圆形,从平面上看,以在中心板部分3中的 直线状的各切断端部边缘沿着周边板部分2的各长边部分2a、2a,圆 弧状的非切断端部边缘与周边板部分2的各端边部分2b、2b相对的 方向(姿势),在周边板部分2的内侧以同心状地设置中心板部分3, 把该中心板部分3的圆弧状的非切断端部边缘的中间部分,经由一对 上述连结板部分4、4连接在周边板部分2的各短边部分2b、2b的中 间部分内侧边缘,从平面上看在周边板部分2的内侧的同心圆位置上 支撑中心板部分3。
可动触点极板1如以上那样构成,把上述一对连结板部分4、4 和中心板部分3的连结部分分别作为第1可动触点5、5,把上述中心 板部分3的中央部分作为第2可动触点6。
衬垫20由绝缘材料构成,如包围上述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围那 样,作为整体被形成为比上述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边板部分2大1圈 的长方形的环状框架形,框架部分的剖面被形成为矩形。另外衬垫20 的框架部分的厚度尺寸被设置成在把衬垫20以其下面接合在上述电 路基板8上的状态下配置时,该基板20的上面比在上述电路基板8 上接合6个接地部分2c、2c、2c、2c、2d、2d的状态下配置的上述可 动触点极板1中的中心板部分3的顶上部分(中心部分)低,比周边 板部分2的各弯曲部分2e、2e高的尺寸,其构成是用该衬垫20的上 面在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围上,形成比中心板部分3的顶上部分低, 比周边板部分2的各弯曲部分2e、2e高的连续的规定宽度的带粘接面 21。
另外,在衬垫20的框架部分中的一对长边部分中,在一方的长 边部分的长边方向中央部分(可动触点极板1的短边方向中心线Y的 延长线上)的上面(带粘贴面21)上,从其内周边缘到外周边缘形成 规定深度的细沟22,在衬垫20上形成后述的空气通路。
进而,在衬垫20的上面一侧的内周侧角部分和外周侧角部分上 设置规定半径的圆,其构成是防止在衬垫20的上面一侧内周侧角部分 和外周侧角部分上的粘接带9的断裂等。
粘接带9是通过在由兼具备扰性、弹性、绝缘性的树脂膜构成的 带基材9a的一表面的整个面上形成粘接剂层9b而形成的,被形成为 整体覆盖被配置在电路基板8上的上述可动触点极板1和被配置在其 周围的上述衬垫20,并且具有在上述衬垫20的外周围上把外周边缘 部分粘贴在电路基板8上的大小的矩形形状。
以下,如果说明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的组装,则是在印刷布线电 路基板(PCB)或扰性电路基板(EPC)等的电路基板8中的第1固 定触点11、11以及第2固定触点12的露出表面上,如在第1固定触 点11、11上第1可动触点5、5相对,在第2固定触点12上第2可动 触点6相对那样,在配置上述可动触点极板1的同时,如包围该可动 触点极板1那样,在电路基板8上的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围配置衬垫 20。在该状态下,如从上方一体覆盖可动触点极板1以及衬垫20那样, 从可动触点极板1以及衬垫20的上面以紧贴电路基板8的状态粘贴粘 接带9,通过把可动触点极板1以及衬垫20直接一体地固定在电路基 板8上,组装通过按压操作第1、第2开关接着接通的超薄型的两段 动作的推进开关。
如上述那样组装的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因为靠配置在电路基板8 上的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围的衬垫20的上面,在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 围形成比中心板部分3的顶上部分低、比周边板部分2的各弯曲部分 2e、2e高的连续的带粘接面21,所以粘接带9的中央部分粘贴在中心 板部分3的顶上部分(最高的带粘贴面),其次粘贴在高度仅次于中 心板部分3的顶上部分的衬垫20上面的带粘贴面21上,最后粘贴带 9的外周边缘部分粘贴在电路基板8上(高度低于基板20上面的带粘 贴面21的带粘贴面,即最低的带粘贴面),对于位于中心板部分3 和衬垫20之间的位置上、并且比中心板部分3的顶上部分和衬垫20 的上面的带粘贴面21低的周边板部分2,在上方留有间隙的状态下以 张紧但不粘贴的状态,把可动触点极板1以及衬垫20一体地定位在电 路基板8上。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组装的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中,在衬垫20 的内侧形成用该衬垫20的内周壁和电路基板8和粘接带9包围的遮盖 空间23,在该遮盖空间23上收纳可动触点极板1,同时在衬垫20的 外侧形成用在该衬垫20的外周壁、电路基板8、衬垫20的带粘贴面 21以及与电路基板8之间倾斜状张紧的粘贴带9包围的遮盖空间24, 进而用形成在衬垫20上的上述沟22,在衬垫20上面的带粘贴面21 和粘贴在该面上的粘贴带9之间,形成连通连接衬垫20内侧的遮盖空 间23和外侧遮盖空间24的空气通路25。
而且,其构成是:把在如上述那样组装的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中 的、将衬垫20外侧的遮盖空间24与粘接带9外部连通的空气释放机 构26,形成在上述空气通路25的衬垫20外侧的遮盖空间24一侧的 开口部分附近位置上,把收纳可动触点极板1的衬垫20的内侧遮盖空 间23的空气,从衬垫20外侧的遮盖空间24间接地向粘接带9的外部 释放。进而,空气释放机构26的作用是如下。即,在粘接带9上开孔, 或者加入缝隙,在粘接带上局部形成非粘接部分,通过在和电路基板 之间形成通路,这些孔、缝隙、通路分别可以起到把衬垫外侧的遮盖 空间与粘贴带外部连通的空气释放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空 气释放机构26的一例,图示了缝隙。
以下,参照图6说明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的动作,即可动触点极 板1的动作。该可动触点极板1在初始状态下如图6(A)所示,与第 1固定触点11、11以及第2固定触点12隔开相对。而且,为了使推 进开关的第1开关接通动作,如果用按压操作体13从粘接带9的上面 按压可动触点极板1的中心部分3,则首先中心板部分3在向上突起 弯曲的状态下被按下,伴随该按下,周边部分2的各长边部分2a、2a 向下方扰性变形的同时,从周边板部分2向着中心板部分3向上倾斜 的各连结板部分4、4在和中心板部分3的连结部分上弯曲倒伏。而后, 在各连结板部分4、4的倒伏初始阶段中,从内侧向外侧按压被形成为 长方形环状的周边板部分2的各短边部分2b、2b,使形成在各长边部 分2a、2a中间部分上的各弯曲部分2e、2e扩展变形,使周边板部分 2向长边方向延伸。接着,在各连结板部分4、4超过了平姿势以后, 靠周边板部分2要收缩向长边方向伸长的部分的弹性,各连结板部分 4、4迅速反转为向下倾斜姿势(弹性变形),该各连结板部分4、4 和中心板部分3的连接部分的第1可动触点5、5随着良好的触感(咔 哒感),如图6(B)所示与电路基板8的第1固定触点11、11接触, 即与周边板部分2的支撑面在同一平面上的第1固定触点11、11接触, 第1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在此,一对连结板部分4、4在上述长边方向 中心线X上连接周边板部分2内侧边缘和中心板部分3外周边缘,可 以充分确保第1段的动作行程,可以进一步良好地实现第1段的触感。 而且,即使确保为了得到该第1段的良好的触感的充分的动作行程, 宽度尺寸也不会大,可以小型化。另外,如上所述,因为粘接带9未 被粘贴在周边板部分2上,所以可以充分发挥周边板部分2的扩展形 状和收缩形状等原本的动作特性(弹性),可以得到原本第1段良好 的触感。
而后,如果在上述第1开关的接通状态下进一步用按压操作体13 按压可动触点极板1的中心板部分3,则由各连结板部分4、4和中心 板部分3的连接部分的第1可动触点5、5支撑的中心板部分3的中央 部分在不能耐受按压时迅速反转为向下突起状态,伴随良好的触感反 转为向下突起状态(弹性变形),该中心板部分3的中央部分的第2 可动触点6随着良好的触感如图6(C)所示,与电路基板8的第2 固定触点12、即和周边板部分2的支撑面在同一面上的第2固定触点 12接触,第2开关处于接通状态。
此后,如果解除用按压操作体13对可动触点极板1的中心板部 分3的按压,则首先,中心圆板部分3的中央部分由于弹性作用而 恢复到向上突起状态,由此,第2可动触点6从第2固定触点12离开, 第2开关恢复到关闭的图6(b)的状态,接着各连结板部分4、4在 恢复到向上倾斜状态的同时,由于只收缩周边板部分2在长边方向上 伸长的部分,因而各第1可动触点5、5分别从第1固定触点11、11 离开,图6(A)所示的第1开关以及第2开关都恢复到关闭状态(初 始状态)。
如上所述,在推进开关的第1开关,接着第2开关接通时,衬垫 20内侧的遮盖空间23的面积缩小,推进开关的内压要上升,但因为 随着衬垫20内侧的遮盖空间23的面积缩小,使衬垫20内侧的遮盖空 间23内的空气,从经由空气通路25与该衬垫20内侧的遮盖空间23 连通连接的衬垫20外侧的遮盖空间23,经由空气释放机构26间接地 向粘接带9外部释放,所以推进开关的内压不上升,第1段以及第2 段都可以得到良好的触感。
图7是展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推进开关的平面图,图8是 展示实施方式2的推进开关的组装状态的中央纵剖面图,图9是展示 实施例2的推进开关的第1开关接通时的状态的中央纵剖面图,图10 是展示在实施例2的推进开关中使用的粘接带构造的剖面图。实施例 2的推进开关和上述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只是粘接带的构造不同,因 为其他构造完全相同,所以在同一构成部分上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 说明。
在实施例2的推进开关中使用的粘接带19和在实施方式1的推 进开关中使用的粘接带9的不同之处在于,至少是在与可动触点极板 1的周边板部分2中的与连结板部分4、4的连设部分之间的周边板部 分2相对的位置上形成非粘接部分27、27这一点。该非粘接部分27、 27详细地说被形成在以周边板部分2中的长边方向中心线X为中心的 对称位置上的2处,1个非粘接部分27被形成在与到一方的长边部分 2a和其两端的短边部分2b、2b的连结板部分4、4的连设部分的跟前 (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分的跟前)的周边板部分2相对的位置上,即与 除去周边板部分2的短边部分2b、2b的中央部分的大致一半部分相 对的位置上。另外,各非粘接部分27、27可以容易地形成简单的形状, 另外还可以应对粘接带19的粘接时的一些位置偏移,如容易进行对准 那样,被形成为如内侧的1边中央部分达到中心板部分3的切断端边 缘部分、并且剩下的3边达到衬垫20的内周侧边缘部分上那样,尺寸 具有一些富余的长方形形状。图7内侧用2条双点划线的长方形包围 的部分表示该非粘接部分27、27。
作为具有上述那样的非粘接部分27、27的粘接带19,例如,可 以使用图10的(A)(B)(C)所示那样的带构造的粘接带19A、19B、 19C。图10(A)所示的粘接带19A是如此形成非粘接部分27、27的。 即,对于由兼具扰性、弹性、绝缘性的树脂膜组成的带基材19a的一 表面的整个面上形成粘接剂层19b的粘接带19c,在非粘接部分27、 27的形成预定位置上,粘贴未形成接剂层的同一材料的带基材19d或 在该带基材19d的一表面的整个面上形成有粘接剂层的另一粘接带 19e。图10(B)所示的粘接带19B是如此形成非粘接部分27、27的。 即,在由兼具扰性、弹性、绝缘性的树脂膜形成的带基材19a的一表 面的整个面上形成粘接剂层19b时,在非粘接部分27、27的形成预定 位置上实施掩膜处理。图10(C)所示的粘接带19C是如此形成非粘 接部分27、27的。即,对于由兼具扰性、弹性、绝缘性的树脂膜形成 的带基材19a,粘贴只去掉非粘接部分27、27的形成预定位置的双面 粘接带19b(在带基材的两表面上形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带)。
而且,使用具有上述那样的非粘接部分27、27的粘接带19,把 可动触点极板1以及衬垫20直接一体地定位在电路基板8上来组装推 进开关,就能够如图9所示,在推进开关的第1开关接通时,即使粘 接带19接近周边板部分2,由于在该周边板部分2上粘接带19的非 粘接部分27、27相对,因而例如即使在周边板部分2的上面,特别是 弯曲部分2e、2e上面接触粘接带19,也可以防止粘接带19粘附周边 板部分2上或者附着粘接剂,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周边板部分2的扩展 形状和收缩形状等原本的动作特性(弹性),可以得到原本第1段的 良好的触感。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推进开关以及实施例2的推 进开关具备具有环形的周边板部分2和向上突起弯曲的中心板部分3 以及连接它们的连结板部分4、4的可动触点极板1,可动触点极板1 的上述周边板部分2形成为长方形的环状,使长方形环状的周边板部 分2的整个周边从外侧边缘向着内侧边缘向上倾斜,在其4个角上形 成接地部分2c、2c、2c、2c,另外在长边部分2a、2a的中间部分形成 向上方突出的弯曲部分2e、2e,上述连结板部分4、4是一对,在沿 着长方形环状的上述周边板部分2的长边部分2a、2a的中心线X上 连接周边板部分2内边缘和中心板部分3外边缘,使各连结板部分4、 4从周边板部分2向着中心板部分3向上倾斜,通过中心板部分3的 按压操作,一对连结板部分4、4反转为向下倾斜状态,与电路基板8 的第1固定触点11、11,即和长方形环状的周边板部分2的支撑面相 同的平面上的第1固定触点11、11接触,接着以一对连结板部分4、 4为支点,中心板部分3的中央部分反转为向下突起状态,与电路基 板8的第2固定触点12,即和长方形环状的周边板部分2的支撑面同 一平面上的第2固定触点12接触。
另外上述中心板部分3是把具有比长方形环状的周边板部分2的 短边部分2b、2b内侧边缘的相对间隔短、比长边部分2a、2a内侧的 相对间隔长的直径R的圆板3a的边缘部分,形成为用和长边部分2a、 2a平行且比长边部分2a、2a内侧边缘的相对间隔窄的2直线L1、L2 切断的椭圆形。而后,因为把周边板形状部分2形成为长方形的环状, 所以可动触点极板1的宽度尺寸可以小型化,另外接着一对连结板部 分4、4随着触感反转为向下突起状态,与电路基板8的第1固定触点 11、11即和长方形环状的周边板部分2的支撑面是同一平面上的第1 固定触点11、11接触的第1段动作,进行以一对连结板部分4、4为 支点,中心板部分3的中央部分伴随触感反转到向下突起状态,与电 路基板8的第2固定触点12,即和长方形环状的周边板部分2的支撑 面是同一平面上的第2固定触点12接触的第两段动作,所以即使在电 路基板8的平坦的固定触点形成面上,也可以分别伴随良好的触感进 行第1段以及第两段的动作,进而对于成为第两段动作的中心板部分 3,因为把该形状形成为椭圆,所以在实现高受命(高耐久性)的同时, 可以使宽度方向的尺寸小型化。其结果,在印刷布线电路基板(PCB) 和扰性电路基板(FPC)等的电路基板8的平坦的固定触点形成面上, 在可以使宽度尺寸紧凑的同时,可以得到良好的触感和高受命。另外 因为把上述可动触点极板1配置在电路基板8的平坦的上面,用从上 面粘贴的粘接带9、19固定,所以在电路基板8的平坦的固定触点形 成面上,在可以使宽度尺寸小的同时,可以形成能够得到良好的触感 和高受命的简单构造,可以实现便宜并且超薄型的两段动作的推进开 关构造,该推进开关也可以在薄型的电子机器的电路基板8上或同一 机器的尺寸小的侧面上构成。
另外,具备配置在电路基板8上的可动触点极板1周围的环状的 衬垫20,通过该衬垫20在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围形成比中心板部分3 的顶上部分低且比周边板部分2高的连续的带粘贴面21,由此在可动 触点极板1的内侧和外侧上形成比它高的带粘贴面,可以防止粘接带 9、19粘贴在周边板部分2上。由此,可以防止周边板部分2的扩展 形状和收缩形状等的动作特性(弹性)劣化,可以防止引起在开关接 通时第1段按压负荷的增加和第1开关接通时的第1触感的迟钝(劣 化)。其结果,可以不使由金属制的板簧形成的可动触点极板1的动 作特性劣化地用粘接带9、19把可动触点极板1固定在电路基板8上, 获得动作特性优异的超薄型的两段动作的推进开关。
另外,通过使用环形的衬垫20形成在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围连 续的带粘接面20,与使用多个衬垫在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围形成不连 续的带粘接面的情况比,在零件数少,衬垫20相对可动触点极板1 的定位容易进行等的生产方面有利的同时,在更可靠地防止粘接带9、 19粘贴在周边板部分2上有利。
此外,由于在把连通用粘接带9、19覆盖的环状衬垫20内侧的 遮盖空间23和外侧的遮盖空间24的空气通路25形成在该衬垫20上 的同时,还具备把衬垫20的外侧遮盖空间24与粘接带9、19的外部 连通的空气释放机构26,因而和在可动触点极板1部分的粘接带9、 19上开孔和缝隙,直接把空气放出的情况不同,因为间接使空气放出, 所以可以防止因尘埃等侵入使可动触点极板1部分接触不良。由此, 可以得到在提高防尘性的同时在动作特性上优异的超薄型的两段动作 的推进开关。进而,即使在该防尘性能方面,也是使用环形衬垫20 在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围形成连续的带粘贴面20的方法,比使用多个 衬垫在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围上形成不连续的带粘贴面的方法有利。
进而,由于把可动触点极板1固定在电路衬垫8上的粘接带19 至少在和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边部分2中的连结板部分4、4的连设部 分之间的周边板部分2相对的位置上形成非粘接部分27、27,所以即 使在第1开关接通时粘接带19与周边板部分2接触,也可以防止粘接 带19粘贴在周边板部分2上。由此,可以防止周边板部分2的扩展形 状和收缩形状等的动作特性(弹性)劣化,可以防止引起因接通第1 开关时的第1段按压负荷增加和第1开关接通时的第1触感的迟钝(劣 化)。其结果,可以不使由金属制的板簧形成的可动触点极板1的动 作特性劣化地用粘接带19把可动触点极板1固定在电路基板8上,得 到动作特性优异的超薄型的两段动作的推进开关。
进而,虽然作为把可动触点极板1固定在电路基板8上的粘贴带 使用至少在和可动触点极板1的周边部分2中的连结板部分4、4的连 设部分之间的周边板部分2相对的位置上形成非粘接部分27、27的粘 接带19,则即使不具备上述那样的衬垫20,也可以防止粘接带19粘 在周边板部分2上,但是紧密粘接在周边板部分2上的粘接带19的带 拉伸,有时也会使周边板部分2的扩展形状和收缩形状等的动作特性 (弹性)劣化,所以并用上述衬垫20和形成有非粘接部分27、27的 粘接带19的方法有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