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装置

申请号 CN200910312981.2 申请日 2009-12-31 公开(公告)号 CN102117710A 公开(公告)日 2011-07-06
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许忠;
摘要 一种按键装置,其包括键体和 电路 板。键体上设置第一触压部和第二触压部。 电路板 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触压部和第二触压部对应的第一 接触 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触压部触碰第一接触部,使电路板可产生第一电 信号 以实现按键装置的第一输入功能。第二触压部触碰第二接触部,使电路板可产生第二 电信号 以实现按键装置的第二输入功能。该按键装置还包括位于键体和电路板之间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可在外 力 的作用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使按键装置在第一输入功能和第二输入功能之间切换。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键装置,其包括键体和电路板,该键体上设置第一触压部和第二触压部,该电路板上设有分别与该第一触压部和该第二触压部对应设置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该第一触压部触碰该第一接触部,使得该电路板可产生第一电信号以实现该按键装置的第一输入功能,该第二触压部触碰该第二接触部,使得该电路板可产生第二电信号以实现该按键装置的第二输入功能,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装置还包括位于该键体和该电路板之间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可在外的作用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使该按键装置在第一输入功能和第二输入功能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键体包括壳体,该第一触压部和该第二触压部设于该壳体上;该切换机构包括固定于该壳体上的制动部、及固定于电路板上的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止挡部、扭簧和转动杆;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第一固定部和该第二固定部之间;该制动部远离该壳体的一端为弧形;该转动杆部分位于该第一触压部和该第一接触部之间,且其相对两端分别与该扭簧固定连接;该扭簧远离该转动杆的一端固定于该第一固定部上;在外力作用下该键体带动该制动部推动该转动杆转动,使得该转动杆转动至该止挡部与该第一接触部之间;该止挡部将该转动杆阻挡于该止挡部与该第一接触部之间;该转动杆带动该扭簧发生弹性形变使该切换机构处于第一状态,从而使该第一触压部可以与该第一接触部电连接以实现该按键装置的第一输入功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压部的高度高于该第二触压部,同时该第一接触部的高度低于第二接触部的高度,使得在第一触压部与第一接触部电连接的时候,第二触压部与第二接触部不会电连接来确保实现第一输入功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换装置还包括推动部,该推动部远离该壳体的一端为楔形;在外力作用下该键体带动该推动部推动该止挡部移动,使得止挡部不能阻挡转动杆转动;该转动杆在该扭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该转动杆部分位于该第一触压部和该第一接触部之间,使得该切换机构处于第二状态,从而使该第一触压部不能触碰该第一接触部,同时该第二触压部可以触碰该第二接触部,以实现该按键装置的第二输入功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杆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大致呈字形;该第一弯折部跨设于该第一接触部两侧;
该第二弯折部位于该第一固定端与该第一接触部之间;该键体带动该制动部向下运动时,该制动部推动该第二弯折部转动,使得该第一弯折部推动该止挡部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部包括弹性板、固定板挡板
该弹性板与该推动部对应位置;该固定板平行于该弹性板且位于该弹性板和该第一接触部之间,其远离该电路板上端开设有开口;该挡板一端垂直于该弹性板上端设置;该挡板包括一自由端,该自由端穿过该开口向第一接触部延伸;该制动部推动该第二弯折部转动时,该第一弯折部推动该挡板向远离该第一接触部方向运动进入该开口内;该挡板带动该弹性板产生弹性形变向远离该第一接触部方向运动;当转动杆转过该开口时,该弹性板在恢复弹性形变的作用下复位,使得该挡板阻挡该转动杆于该挡板和该电路板之间。
7.一种按键装置,其包括两个键体和电路板,该两个键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触压部和第二触压部,该电路板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触压部和第二触压部对应设置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触压部触碰第一接触部,使得该电路板可产生第一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的第一输入功能;第二触压部触碰第二接触部,使得该电路板可产生第二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的第二输入功能,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装置还包括位于两个键体和电路板之间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使按键装置在第一输入功能和第二输入功能之间切换,该切换机构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时,需要同时施力于该两个键体,使按键装置从第二输入功能切换到第一输入功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键体包括壳体,第一触压部和第二触压部设于该壳体上;该切换机构包括固定于该壳体上的制动部、及固定于电路板上的两个第一固定部、两个止挡部、两个扭簧和转动杆;该第一接触部位于两个第一固定部之间;
该转动杆部分位于第一触压部和第一接触部之间,且其相对两端分别与扭簧固定连接;该扭簧远离转动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部上;该制动部可在键体被按压时推动该转动杆转动,使得该转动杆转动至止挡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同时带动扭簧发生弹性形变使该切换机构处于第一状态,从而使第一触压部可以与第一接触部电连接以实现按键装置的第一输入功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杆包括两个第一弯折部和两个第二弯折部,其大致呈门字形;该两个第一弯折部分别跨设于该两个第一接触部两侧;该第二弯折部位于该第一固定端与该第一接触部之间;该键体带动该制动部向下运动时,该制动部推动该第二弯折部转动,使得该第一弯折部推动该止挡部运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换装置还包括两个推动部,该推动部远离该壳体的一端为楔形;外力同时作用于下该两个键体,该键体带动该推动部推动该止挡部移动,使得该止挡部不能阻挡该转动杆转动;该转动杆在该扭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该转动杆部分位于该第一触压部和该第一接触部之间,使得该切换机构处于第二状态,从而使该第一触压部不能触碰该第一接触部,同时该第二触压部可以触碰该第二接触部,以实现该按键装置的第二输入功能。

说明书全文

按键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上的按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发展,该等电子产品的功能不断增加,相应的按键数量也就随之增多。另一方面,各类便携式产品越来越向小型化发展,需要将按键接触面积尽可能缩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单个按键完成多个操作指令的设计,即将多个按键的功能集成到一个按键上从而实现多种功能。多功能按键通过按压特定位置实现特定功能。然而,使用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按键的第一状态作为经常使用,在有需求情况下,才使用该按键的第二状态。这样使用者在使用第一状态时则可能带动按键整体移动,使得按键第二状态被启用,从而导致误操作,带来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切换功能的按键装置。
[0004] 一种按键装置,其包括键体和电路板,该键体上设置第一触压部和第二触压部。该电路板上设有分别与该第一触压部和该第二触压部对应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触压部触碰第一接触部,使得该电路板可产生第一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的第一输入功能,第二触压部触碰第二接触部,使得该电路板可产生第二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的第二输入功能。该按键装置还包括位于该键体和该电路板之间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第一状态对应按键装置的第一输入功能,该切换机构第二状态对应按键装置的第二输入功能。该切换机构可在外的作用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使按键装置在第一输入功能和第二输入功能之间切换。
[0005] 一种按键装置,其包括两个键体和电路板。该两个键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触压部和第二触压部。该电路板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触压部和第二触压部对应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触压部触碰第一接触部,使得该电路板可产生第一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的第一输入功能,第二触压部触碰第二接触部,使得该电路板可产生第二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的第二输入功能。该按键装置还包括位于两个键体和电路板之间的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第一状态对应按键装置的第一输入功能,该切换机构第二状态对应按键装置的第二输入功能。该切换机构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使按键装置在第一输入功能和第二输入功能之间切换。该切换机构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时,需要同时施力于该两个键体,使按键装置从第二输入功能切换到第一输入功能。
[0006] 采用上述按键装置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整按键的工作模式,实现按键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避免了误操作带来的不便。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按键装置的立体图。
[0008] 图2为图1中按键装置的分解图。
[0009] 图3为图1中按键装置第一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0010] 图4为图1中按键装置第二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0011] 图5为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按键装置的分解图。
[0012]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3]
[00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请参阅图1,其为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按键装置10的立体图。按键装置10包括键体100、电路板200及位于键体100和电路板200之间的切换机构300。
[0016] 请一并参看图2,键体100包括壳体110及固定于壳体110上的一个圆柱形第一触压部130和五个圆柱形第二触压部150。壳体110大致为正六棱台状,其包括正六边形按压面113,及自按压面113的六个边缘同向延伸形成的六个侧壁115。六个侧壁115形成第一相交线1151和五个第二相交线1152。第一触压部130垂直设置于按压面113的中间,且位于壳体110的内部。五个第二触压部150分别设置于五个第二相交线1152远离按压面113的一端上。
[0017] 电路板200大致呈长方形板状,其上设置有与第一触压部130对应设置的第一接触部230和与五个第二触压部150对应设置的第二接触部250。第一接触部230和第二接触部250均为中空圆柱体,其直径分别稍大于第一触压部130和第二触压部150的直径。第一触压部130触碰第一接触部230,使得电路板200可产生第一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10的第一输入功能。第二触压部150触碰第二接触部250,使得电路板200可产生第二电信号以实现按键装置10的第二输入功能。
[0018] 切换机构300可以使按键装置10在第一输入功能和第二输入功能之间切换,其包括制动部310和推动部320、止挡部330、第一固定部340、转动杆350、两个扭簧360及第二固定部370。
[0019] 请同时参阅图3,第一固定部340和第二固定部370固定于电路板200上,且二者分别位于第一接触部230的相对两侧。第一固定部340位于壳体110外且位于第一相交线1151附近,其包括状第一固定端341和垂直于第一固定端341的块状第二固定端343。
[0020] 第二固定部370位于第一接触部230与第二接触部250之间,其包括块状第三固定端372和垂直于第三固定端372的块状第四固定端374。第一固定端341与第三固定端372平行设置。第二固定端343与第四固定端374平行设置。第四固定端374和第二固定端343位于第一固定端341和第三固定端372之间。
[0021] 转动杆350的相对两端分别穿过第二固定端343与第四固定端374并伸出第二固定端343与第四固定端374外,其包括第一弯折部351和第二弯折部353。第一弯折部351和第二弯折部353大致呈字形,其均由转动杆350位于第二固定端343和第四固定端374之间的部分向远离电路板200的方向弯曲形成。第一弯折部351跨设于第一接触部230两侧,其位于第一触压部130和第一接触部230之间。第二弯折部353位于第二固定端343和第一弯折部351之间。
[0022] 两个扭簧360分别位于第一固定端341和第二固定端343之间、及第三固定端372和第四固定端374之间,其一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端341和第三固定端372上,另一端分别与转动杆350的相对两端固定连接。
[0023] 制动部310大致呈方体状,其位于壳体110内且垂直设置于按压面113。制动部310位于第一相交线1151和第一触压部130之间,且其远离按压面113的端部开设有用于容置第二弯折部353的弧形开口312。
[0024] 推动部320为长条体,其位于壳体110内且靠近第一触压部130。推动部320垂直设置于按压面113上,且其远离按压面113的一端为为楔形。
[0025] 止挡部330固定于电路板200上,其包括弹性板332、固定板334及挡板336。弹性板332为弹性材料制成,其垂直连接于电路板200上。弹性板332与推动部320对应设置,其远离电路板200的端部为楔形。固定板334平行于弹性板332,其位于弹性板332和第一接触部230之间。固定板334上端开设有一开口3345。挡板336为垂直连接于弹性板332上的块状体,其自由端3362穿过开口3345向第一接触部230延伸。自由端3362为楔形体。
[0026] 请参看图3,若用户需要使用按键装置10的第一输入功能,只需按压键体100与制动部310相对应的位置,制动部310压迫转动杆350使第二弯折部353沿弧形开口312转动,以带动第一弯折部351向止挡部330转动。第一弯折部351将压迫自由端3362使挡板336向远离第一接触部230方向运动,并推动发生弹性形变弹性板332向远离第一接触部230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弯折部351转动至固定板334和第一接触部230之间。同时挤压两个扭簧360使两个扭簧360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扭簧360产生的弹力方向一致。然后弹性板332和挡板336在弹性板332恢复弹性形变产生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复位。第一弯折部351被挡板336阻挡而位于电路板200和挡板336之间,且挡板336对转动杆350的阻挡力可平衡两个扭簧360对转动杆350的弹力使第一弯折部351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切换机构300处于第一状态。
[0027] 此时,若用户按压键体100与第一触压部130对应的位置,第一触压部130触碰第一接触部230,使得电路板200产生第一电信号,从而实现按键装置10的第一输入功能。但由于键体100在被按压时会整体向下运动,第一触压部130和第一接触部230接触的同时第二触压部150也可能会和第二接触部250接触,使得电路板200产生第二电信号。为了让使用按键装置10的系统正确识别按键装置10第一输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软体设置来实现。在系统按键扫描过程中,若系统扫描到多个电信号时,仅识别第一个电信号,以实现第一输入功能。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设置第一触压部130、第二触压部150、第一接触部230及第二接触部230的高度,使得第一触压部130与到第一接触部230电连接的时候,第二触压部150与第二接触部250不会电连接。即设置第一触压部230的高度高于第二触压部250的高度,且第二接触部250的高度低于第一接触部230的高度,当键体100被按下时,第一触压部130触碰第一接触部230时,第二触压部150不会触碰第二接触部250。
[0028] 请参看图4,若用户需要使用按键装置10的第二输入功能,只需要按压于键体100与推动部320相对应的位置,推动部320推动弹性板332发生弹性形变向远离第一接触部230方向移动,并带动挡板336向远离第一接触部230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弯折部351转动至固定板334和第一接触部230之间。转动杆350在两个扭簧360恢复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使得第一弯折部351位于第一触压部130和第一接触部230之间。此时切换机构30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若用户按压键体100与第二触压部150对应的位置,第二触压部150触碰第二接触部250,使得电路板200产生第二电信号,从而实现按键装置10的第二输入功能。
[0029] 请参看图5,其为另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按键装置10的分解图。按键装置10包括两个键体100、电路板200及两个位于键体100和电路板200之间的切换机构300。两个键体100并排设置。转动杆350包括两个第一弯折部351和两个第二弯折部353,该两个第一弯折部351分别跨设于两个第一接触部230两侧,且位于第一触压部130和第一接触部230之间。切换机构300包括两个第二固定部370,其位于第一接触部230和第二接触部250之间,其包括与第二固定端343平行。切换机构300其余结构与一个键体对应的切换机构300一致。转动杆350包分别可转动的穿过两第二固定端343、两个第二固定部370及两个位于两个第二固定部370之间的第二接触部250。若用户需要使用按键装置10的第一输入功能,需要同时按压两个键体100与制动部310相对应的位置,将按键装置10从第二输入功能切换到第一输入功能。通过设置两个键体100,可避免用户在切换机构300处于第二状态时按压一个键体100与推动部330对应的位置,从而导致转动杆350在扭簧360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从而使按键装置10切换到第一功能。
[0030]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