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

申请号 CN201210421587.4 申请日 2012-10-29 公开(公告)号 CN103794392A 公开(公告)日 2014-05-14
申请人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元瑞; 陈振兴; 黄士荣; 赖耀谕;
摘要 本 发明 揭露一种按键结构,包含 支撑 架与按键。支撑架具有相对的两侧缘、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与限位凸点。第一、第二凹部分别位于两侧缘,且限位凸点凸出于第二凹部。按键位于支撑架上,包含本体部、二颈部与二抵靠部。二颈部位于本体部相对的两端,且每一颈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本体部的长度方向。二颈部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其中耦合于第二凹部的颈部由限位凸点 定位 。二抵靠部分别连接于二颈部相对于本体部的一侧,且每一抵靠部的外径大于对应的颈部的外径,用以抵靠支撑架。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支撑架,具有相对的两侧缘、一第一凹部、一第二凹部与一限位凸点,其中该第一、该第二凹部分别位于该两侧缘,且该限位凸点凸出于该第二凹部;以及
一按键,位于该支撑架上,包含:
一本体部;
二颈部,位于该本体部相对的两端,且每一该颈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该本体部的长度方向,该二颈部分别耦合于该第一、该第二凹部,其中耦合于该第二凹部的该颈部由该限位凸点定位;以及
二抵靠部,分别连接于该二颈部相对于该本体部的一侧,且每一该抵靠部的外径大于对应的该颈部的外径,用以抵靠该支撑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软性电路板,固定于该支撑架上,且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感压元件,位于该支撑架与该按键的该本体部之间,当该按键的该本体部被按压时,该本体部接触该感压元件,使该感压元件传送一感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颈部的长度大于该支撑架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至少一弹性体,位于该支撑架与该按键的该本体部之间,且位于该二颈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体包含海绵、橡胶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凹部具有一斜面,且该限位凸点位于该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还包含:
一固定臂,其长度方向平行该二颈部的长度方向,且具有一穿孔,用以供一固定元件穿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电路板,连接于该固定臂,且具有一固定孔对准该固定臂的该穿孔,用以供该固定元件啮合于该固定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具有至少一镂空部,位于该第一、该第二凹部之间,且该按键的该本体部具有至少一凸出部穿过该镂空部,该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感压元件对齐于该凸出部,当该按键的该本体部被按压时,该凸出部接触该感压元件,使该感压元件传送一感压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的长度方向平行该二颈部的长度方向。

说明书全文

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技术的日新月异,不论是服务器、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摄影机、相机或录影机对于各式储存装置的需求愈来愈高。上述各种电子产品需设置适当的输入装置供使用者操作,例如鼠标键盘、按键与触控屏幕等,依照设计者需求而定。
[0003] 虽然近年来电子产品使用触控屏幕作为输入装置的比例已越来越多,但由于实体按键对使用者来说较为直观,且实体按键具有可快速操作的优点,并可提供使用者按压时的手感,因此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举例来说,电子产品的电源开关、相机快键与音量调整键还是多采用实体按键。已知的按键系连接于机壳的内侧表面,且机壳在对应按键的位置具有镂空区域,使按键可于机壳的镂空区域中显露出来。
[0004] 然而,按键与机壳的组装若不经热融的制程,则容易掉落,因此易在组装时产生按键偏移,不易对准机壳的镂空区域及电路板的感压元件。此外,若经热融的制程虽可确保按键固定于机壳的特定位置,但热融制程耗时费,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易产生断裂。也就是说,已知按键组装困难,难以稳固地与壳体或电路板连接,且会造成人力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按键结构。
[0006]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按键结构包含支撑架与按键。支撑架具有相对的两侧缘、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与限位凸点。第一、第二凹部分别位于两侧缘,且限位凸点凸出于第二凹部。按键位于支撑架上,包含本体部、二颈部与二抵靠部。二颈部位于本体部相对的两端,且每一颈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本体部的长度方向。二颈部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其中耦合于第二凹部的颈部由限位凸点定位。二抵靠部分别连接于二颈部相对于本体部的一侧,且每一抵靠部的外径大于对应的颈部的外径,用以抵靠支撑架。
[0007]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按键结构还包含软性电路板。软性电路板固定于支撑架上,且具有至少一感压元件。感压元件位于支撑架与按键的本体部之间。当按键的本体部被按压时,本体部接触感压元件,使感压元件传送一感压信号
[0008]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每一颈部的长度大于支撑架的厚度。
[0009]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按键结构还包含至少一弹性体。弹性体位于支撑架与按键的本体部之间,且位于二颈部之间。
[0010]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弹性体包含海绵、橡胶弹簧
[0011]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凹部具有一斜面,且限位凸点位于斜面。
[0012]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撑架还包含固定臂,固定臂的长度方向平行二颈部的长度方向,且具有穿孔,用以供固定元件穿入。
[0013]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按键结构还包含电路板。电路板连接于固定臂,且具有固定孔对准固定臂的穿孔,用以供固定元件啮合于固定孔中。
[0014]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撑架具有至少一镂空部。镂空部位于第一、第二凹部之间,且按键的本体部具有至少一凸出部穿过镂空部。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感压元件对齐于凸出部。当按键的本体部被按压时,凸出部接触感压元件,使感压元件传送一感压信号。
[0015]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凸出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二颈部的长度方向。
[0016]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按键位于支撑架上。当按键的二颈部分别耦合于支撑架的第一、第二凹部时,耦合于第二凹部的颈部可由凸出于第二凹部的限位凸点来定位。此外,连接于颈部的抵靠部的外径大于颈部的外径,当按键的二颈部于第一、第二凹部受外力而晃动时,抵靠部可抵靠支撑架而防止按键脱离支撑架。
[0017] 按键与支撑架之间不需经热融制程便可稳固地结合。在组装按键结构时,按键可通过二颈部轻易地耦合于支撑架的第一、第二凹部,使按键对准感压元件。此外,由于此按键结构可省略热融制程,在组装方面可节省时间与人力的成本。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按键与支撑架之间无热熔区,所以按键结构不易断裂,可延长按键结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18]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立体图;
[0019] 图2绘示图1的按键结构的分解图;
[0020] 图3绘示图1的左侧按键的其中一颈部组装于支撑架的第一凹部前的立体图;
[0021] 图4绘示图3的按键的其中一颈部组装于支撑架的第一凹部后的立体图;
[0022] 图5绘示图4的按键的另一颈部组装于支撑架的第二凹部后的立体图;
[0023] 图6绘示图5的二颈部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时的示意图;
[0024] 图7绘示图1的右侧按键的其中一颈部组装于支撑架的第一凹部前的立体图;
[0025] 图8绘示图7的右侧按键的其中一颈部组装于支撑架的第一凹部后的立体图;
[0026] 图9绘示图8的右侧按键的另一颈部组装于支撑架的第二凹部后的立体图;
[0027] 图10绘示图9的二颈部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时的示意图;
[0028] 图11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分解图。
[0029]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0] 100:按键结构 100’:按键结构
[0031] 110:支撑架 111:固定臂
[0032] 112:侧缘 113:穿孔
[0033] 114:侧缘 116:第一凹部
[0034] 116’:第一凹部 118:第二凹部
[0035] 118’:第二凹部 119:镂空部
[0036] 119’:镂空部 120:限位凸点
[0037] 120’:限位凸点 122:斜面
[0038] 130:按键 130’:按键
[0039] 132:本体部 132’:本体部
[0040] 133:凸出部 133’:凸出部
[0041] 134:颈部 134’:颈部
[0042] 136:抵靠部 136’:抵靠部
[0043] 138:弹性体 138’:弹性体
[0044] 140:软性电路板 142:感压元件
[0045] 142’:感压元件 150:电路板
[0046] 152:固定孔 154:固定元件
[0047] 156:感压元件 156’:感压元件
[0048] D:外径 D’:外径
[0049] D1:方向 D2:方向
[0050] D3:方向 D4:方向
[0051] D5:方向 D6:方向
[0052] L:长度 W: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0054]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100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按键结构100的分解图。同时参阅图1与图2,按键结构100包含支撑架110与按键130、130’。其中较短的按键130可以例如手机的电源键,较长的按键130’可以例如手机的音量调整键,但并不以限制本发明。在以下叙述中,将叙述按键130与支撑架110用来相互连接的结构。
[0055] 支撑架110具有相对的两侧缘112、114、第一凹部116、第二凹部118与限位凸点120。第一、第二凹部116、118分别位于两侧缘112、114,且限位凸点120凸出于第二凹部
118。按键130位于支撑架110上,且包含本体部132、二颈部134与二抵靠部136。二颈部
134位于本体部132相对的两端,且每一颈部13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本体部132的长度方向。二颈部134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二抵靠部136分别连接于二颈部134相对于本体部132的一侧,用以抵靠支撑架110。在本实施例中,两侧缘112、114为支撑架
110的两长边的侧缘。
[0056] 此外,按键结构100还包含软性电路板140。软性电路板140固定于支撑架110上,且具有感压元件142。感压元件142位于支撑架110与按键130的本体部132之间。当按键130的本体部132被按压时,本体部132接触感压元件142,使感压元件142传送一感压信号。此感压信号可经由软性电路板140传送至一电路板的控制单元。
[0057] 按键结构100还可包含弹性体138。弹性体138位于支撑架110与按键130的本体部132之间,且位于二颈部134之间。弹性体138可以包含海绵、橡胶或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体138为海绵。由于按键130位于单一感压元件142上方,因此可于本体部132的两端贴附弹性体138。当使用者按压按键130的本体部132的中央区域时,本体部132的中央区域便可轻易接触感压元件142。当使用者停止按压按键130的本体部132时,本体部132两端的弹性体138可让本体部132脱离感压元件142而复位。
[0058] 在以下叙述中,将叙述按键130组装于支撑架110的操作步骤。
[0059] 图3绘示图1的左侧按键130的其中一颈部134组装于支撑架110的第一凹部116前的立体图。每一颈部134的长度L大于支撑架110的厚度W。图3上方的颈部134可先以方向D1进入第一凹部116中,使颈部134耦合于第一凹部116,如图4所示。
[0060] 图4绘示图3的按键130的其中一颈部134组装于支撑架110的第一凹部116后的立体图。图5绘示图4的按键130的另一颈部134组装于支撑架110的第二凹部118后的立体图。同时参阅图4与图5,待图4上方的颈部134耦合于第一凹部116后,第一凹部116可作为按键130枢转的支点。此时,图4下方的颈部134能以方向D2进入第二凹部118中,使下方的颈部134耦合于第二凹部118。
[0061]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架110还可包含固定臂111。固定臂111的长度方向D3平行颈部134的长度方向D4,且固定臂111具有穿孔113,用以供固定元件(例如螺丝)穿入,使支撑架110可固定于电路板或壳体上。
[0062] 图6绘示图5的二颈部134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时的示意图。同时参阅图5与图6,由于限位凸点120凸出于第二凹部118,因此耦合于第二凹部118的颈部134可由限位凸点120定位。如此一来,按键130便能稳固地组装于支撑架110上,不易受外力或重力而脱离支撑架110。此外,抵靠部136的外径D大于对应的颈部134的外径D’,使得按键130的二颈部134不会往方向D4的反方向脱离第一、第二凹部116、11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凹部118具有斜面122,且限位凸点120位于斜面122,使颈部134可方便地通过斜面122滑入第二凹部118并被限位凸点120定位。
[0063] 具体而言,按键130位于支撑架110上。当按键130的二颈部134分别耦合于支撑架110的第一、第二凹部116、118时,耦合于第二凹部118的颈部134可由凸出于第二凹部118的限位凸点120来定位。此外,当按键130的二颈部134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受外力而晃动时,抵靠部136可抵靠支撑架110而防止按键130脱离支撑架110。
[0064] 同时参阅图2,按键130与支撑架110之间不需经热融制程便可稳固地结合。在组装按键结构100时,按键130可通过二颈部134轻易地耦合于支撑架110的第一、第二凹部116、118,使按键130对准感压元件142。此外,由于此按键结构100可省略热融制程,在组装方面可节省时间与人力的成本。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按键130与支撑架110之间无热熔区,所以按键结构100不易断裂,可延长按键结构100的使用寿命。
[0065] 应了解到,已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过的元件连接关系将不再重复赘述。在以下叙述中,将叙述按键130’与支撑架110用来相互连接的结构,合先叙明。
[0066] 同时参阅图1与图2,支撑架110具有相对的两侧缘112、114、第一凹部116’、第二凹部118’与限位凸点120’。第一、第二凹部116’、118’分别位于两侧缘112、114,且限位凸点120’凸出于第二凹部118’。按键130’位于支撑架110上,且包含本体部132’、二颈部134’与二抵靠部136’。二颈部134’位于本体部132’相对的两端,且每一颈部13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本体部132’的长度方向。二颈部134’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二抵靠部136’分别连接于二颈部134’相对于本体部132’的一侧,用以抵靠支撑架
110。
[0067] 此外,软性电路板140还具有二感压元件142’。按键结构100还可包含弹性体138’。由于按键130’位于二感压元件142’上方,且二感压元件142’可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增加音量与减低音量的功能),因此可于本体部132’的中央区域贴附单一的弹性体
138’。当使用者按压按键130’的本体部132’的任一端时,本体部132’便可轻易接触对应的感压元件142’。当使用者停止按压按键130’的本体部132时,本体部132’中央区域的弹性体138’可让本体部132’脱离感压元件142’而复位。
[0068] 在以下叙述中,将叙述按键130’组装于支撑架110的操作步骤。
[0069] 图7绘示图1的右侧按键130’的其中一颈部134’组装于支撑架110的第一凹部116’前的立体图。图7上方的颈部134’可先以方向D5进入第一凹部116’中,使颈部134’耦合于第一凹部116’,如图8所示。
[0070] 图8绘示图7的右侧按键130’的其中一颈部134’组装于支撑架110的第一凹部116’后的立体图。图9绘示图8的右侧按键130’的另一颈部134’组装于支撑架110的第二凹部118’后的立体图。同时参阅图8与图9,待图8上方的颈部134’耦合于第一凹部
116’后,第一凹部116’可作为按键130’枢转的支点。此时,图8下方的颈部134’能以方向D6进入第二凹部118’中,使下方的颈部134’耦合于第二凹部118’。
[0071] 图10绘示图9的二颈部134’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时的示意图。同时参阅图9与图10,由于限位凸点120’凸出于第二凹部118’,因此耦合于第二凹部118’的颈部134’可由限位凸点120’定位。如此一来,按键130’便能稳固地组装于支撑架110上。
[0072] 图11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100’的分解图。按键结构100’包含支撑架110与按键130、130’。与图2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按键结构100’不具软性电路板,但包含电路板150。此外,支撑架110具有镂空部119、119’。按键130的本体部132具有凸出部133,且按键130’的本体部132’具有凸出部133’。
[0073] 电路板150具有固定孔152对准固定臂111的穿孔113,可供固定元件154(例如螺丝)啮合于固定孔152(例如螺丝孔)中。如此一来,电路板150便可连接于固定臂111。此外,凸出部133、133’的长度方向平行颈部134、134’的长度方向。镂空部119位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之间,镂空部119’位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之间。按键130的本体部132具有凸出部133穿过镂空部119,按键130’的本体部132’具有凸出部133’穿过镂空部119’。电路板150具有感压元件156、156’,其中感压元件156对齐于凸出部133,感压元件156’对齐于凸出部133’。当按键130的本体部132被按压时,凸出部133接触感压元件156,使感压元件156传送一感压信号。当按键130’的本体部132’的任一端被按压时,凸出部133’可接触感压元件156’,使感压元件156’传送一感压信号。
[0074]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与先前技术相较,具有下列优点:
[0075] (1)在组装按键结构时,按键可通过二颈部耦合于支撑架的第一、第二凹部,且耦合于第二凹部的颈部可由限位凸点来定位。
[0076] (2)当按键的二颈部于第一、第二凹部受外力而晃动时,连接于颈部的抵靠部可抵靠支撑架,以避免按键被按压时脱离支撑架。
[0077] (3)按键与支撑架之间不需经热融制程便可稳固地结合,使按键精确地对准感压元件。因此在组装方面可节省时间与人力的成本。
[0078] (4)按键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为按键与支撑架之间无热熔区,所以按键结构不易断裂,可延长按键结构的使用寿命。
[0079]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