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饰成形体、按键开关用键顶以及按键开关用按键板

申请号 CN200610164289.6 申请日 2006-12-08 公开(公告)号 CN1990270A 公开(公告)日 2007-07-04
申请人 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发明人 岩野慎也;
摘要 本 发明 针对可以从成形体的表面观察内部呈现立体感的加饰成形体,而得到代替 现有技术 的新的加饰成形体。该加饰成形体(12)的特征在于,在透明的成形体(13)的底面(13a)上,设置有立体基底图案层(17),该立体基底图案层(17)具有透明印刷层(14)以及含有发光性粒子的 发光层 (15),且以透明印刷层(14)为背景而发光层(15)明亮地有立体感地浮现。该加饰成形体(12)能够从成形体表面(12b)观察设置有透明印刷层(14)的部分与不设置透明印刷层(14)的部分的凹凸形状呈现立体感,是设计性能优异的加饰成形体(12)。
权利要求

1.一种加饰成形体(12、22、32、42、52、62),其能够从成形体(13、 53)的表面(13b、53b)观察到内部呈现立体感,其特征在于,在透明的成 形体(13、53)的底面(13a、53a)上设置有立体基底图案层(17、27、37、 47、57、67),该立体基底图案层(17、27、37、47、57、67)具有透明印 刷层(14、24、34、44、54、64)以及含有发光性粒子的发光层(15、25、 35、45、55、65),以透明印刷层(14、24、34、44、54、64)为背景,发 光层(15、25、35、45、55、65)明亮地且以呈现出立体感的方式浮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饰成形体(12、22、32、52),其特征在 于,发光层(15、25、35、55)中的全部固体成分中的发光性粒子的含量为 3重量%-85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饰成形体(12、22、32、52),其特征在 于,发光层(15、25、35、55)中含有鳞片状或鳞片箔状的发光性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饰成形体(12、22、32),其特征在于, 在立体基底图案层(17、27、37)之外还另外设置有显示文字或记号等的显 示层(18、28、3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饰成形体(22、32),其特征在于,将发 光层(25、35)作为透光层(25、35),并且在成形体(13)的底面(13a) 上隔着发光层(25、35)设置有将与发光层(25、35)进行了混色的背景色 赋予给立体基底图案层(27、37)的着色层(26、3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饰成形体(42、62),其特征在于,发光 层(45、65)是含有通过蒸形成的发光性粒子的金属蒸镀层(45、6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饰成形体(12、22、32),特征在于,显 示层(18、28、38)是实质上不含有发光性粒子的层(18、28、38)。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饰成形体(32),其特征在于,在成形体 (13)的底面(13a)上隔着发光层(35)设置有显示层(38),并且发光 层(35)是能够识别显示层(38)的透光层(3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饰成形体(42、62),其特征在于,在立 体基底图案层(47、67)之外还另外设置有显示文字或记号等的显示层(48、 6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饰成形体(42、62),其特征在于,将发 光层(45、65)作为透光层(45、65),并且在成形体(13)的底面(13a) 上隔着发光层(45、65)设置有将与发光层(45、65)进行了混色的背景色 赋予给立体基底图案层(47、67)的着色层(46、66)。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饰成形体(42、62),其特征在于,显示 层(48、68)是实质上不含有发光性粒子的层(48、68)。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饰成形体(62),其特征在于,在成形体 (13)的底面(13a)上隔着发光层(65)设置有显示层(68),并且发光 层(65)是能够识别显示层(68)的透光层(65)。
13.一种按键开关用键顶(12、22、32、42、62),其特征在于,由权 利要求1所述的加饰成形体(12、22、32、42、62)构成。
14.一种按键开关用按键板(10、20、30、40、60),其特征在于,具 有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键顶(12、22、32、42、62)与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 的基片(11)。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AV设备等的各种电 子设备中的加饰成形体,作为更具体地例子,涉及一种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 操作部的按键开关用的键顶。

背景技术

对于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AV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不但对其 功能,也已开始对其外观的优异的设计性能有所要求。特别是对于便携式电 话,其要求更为显著,不仅对便携式电话主体,而且对按键开关、液晶显示 板等的加饰成形体也要求有高的设计性能。例如,即使使用树脂材料也要在 成形体的表面上施加修饰,使其具有镜面光泽的色调,或者相反使其具有抑 制了镜面光泽感的、消除光泽的金属色调,或者使得文字或符号呈现出立体 感。
作为观察到文字或记号等呈现立体感的技术,JP特开2003-109450号公 报上公开了以形成在树脂的外侧面的显示部与其周围部具有不同的表面粗 糙度的方式来形成凹凸面的技术。另外,JP特开平11-320570号公报上公开 了如下的技术:通过预先印刷而在树脂薄膜的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然后以 填充该凹凸的方式用不同的树脂覆盖从而在成形体内部形成呈现立体感的 凹凸形状。
但是,JP特开2003-109450号公报上记载的方法,因为其用模具或刻印 转印形成表面粗糙度的不同以显示出显示部,所以难以形成复杂的样式或图 案。另外,使用模具的情形下,根据显示部的种类而需要各种模具,因而产 生经济方面的问题,且在刻印转印的情形下,存在易引起成形体的破损或变 形这样的问题。JP特开平11-320570号公报上记载的方法,因为需通过光反 射率的不同来识别密封在树脂内部的凹凸,因而存在所使用的树脂有限制以 及即使选择了树脂也难以观察到凹凸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实现一种可以观察到成形体的内部呈现立 体感的代替上述现有技术的新的加饰成形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加饰成形体,针对可以从成形体表 面观察到内部呈现立体感的加饰成形体,其特征在于,在透明的成形体的底 面上设置有立体基底图案层,该立体基底图案层具有透明印刷层以及含有发 光性粒子的发光层,以透明印刷层为背景,发光层明亮地且以呈现立体感的 方式浮现。
因为在透明的成形体的底面上设置有立体基底图案层,该立体基底图案 层具有透明印刷层以及含有发光性粒子的发光层,以透明印刷层为背景,发 光层明亮地且以呈现立体感的方式浮现,所以能够从成形体表面观察到设置 有透明印刷层的部分与没有设置透明印刷层的部分的凹凸形状呈现立体感。 因此能够制成设计性能优异的加饰成形体。另外,因为能够以透明树脂墨形 成透明印刷层,以含有发光性粒子的树脂墨形成发光层,所以能够通过丝网 印刷等印刷方法简单地设置透明印刷层和发光层而形成立体基底图案层。因 此,能够设计上自由度高、成本低廉地制造可清楚地观察到内部呈现立体感 的加饰成形体。此外,在此透明印刷层中的“透明”是指在无色透明的情形之 外,也包括有色透明的情形或有稍有模糊的透明的情形,只要通过透明印刷 层可透视即可。
发光层上的全部固体成分中的发光性粒子的含量可以为3-85重量%。因 为控制在3-85重量%,能够清楚地从成形体表面观察到设置有透明印刷层的 部分与没有设置透明印刷层的部分的凹凸形状呈现立体感。另外,通过在该 范围内增减发光性粒子的量,从而可作为透光性的发光层或非透光性的发光 层,可与对成形体进行加饰的加饰部的层结构合在一起成为设计性能优异的 加饰成形体。
因此,在发光层中含有鳞片状或鳞片箔状的发光性粒子,使发光层成为 光反射性优异的部分,因而设置有透明印刷层的部分的影子转印在发光层上 等,从而能够制备出清楚地观察到呈现立体感的设计优异的加饰成形体。
另外,除了立体基底图案层之外另外还能够形成显示文字或记号的显示 层。因为除了立体基底图案层之外还形成了显示文字、记号或数字等的显示 层,因而能够制备出能够在立体基底图案层中识别显示层的加饰成形体。
该显示层,能够制成实质上不含有发光性粒子的层。显示层如果是实质 上不含有发光性粒子的层的话,观察到识别显示层的部分难以呈现立体感。 因此,能够制成在由呈现立体感的立体基底图案层构成的背景中能够观察到 平面的文字或符号等的加饰成形体。还有,所谓“实质上不含有发光性粒子” 是在指完全不含有发光性粒子的情形之外,也包括多少含有一些的情形、只 含有观察到通过透明印刷层形成的形状不能呈现立体感的程度的少量的情 形。
因此,能够制备在成形体的底面上隔着发光层而设置显示层并且发光层 为可识别显示层的透光层的加饰成形体。因为在成形体的底面上隔着发光层 设置显示层并且发光层为可识别显示层的透光层,因此在目视成形体的方向 上依次层积设置发光层、显示层,能够隔着发光层识别显示层。
可在目视成形体的方向上重叠设置显示文字、数字、记号或图形等的显 示层与发光层,这样显示层也可以设置在与发光层相比离目视者远的位置, 相反也可以设置在离目视者近的位置。显示层设置在离目视者近的位置上, 显示层形成在发光层跟前时,不论发光层的浓淡都能够观察到显示层。
另外,发光层作为透光层,并且可在成形体的底面上隔着发光层设置将 与发光层进行了混色的背景色赋予给立体基底图案层的着色层。因为,发光 层作为透光层,并且可在成形体的底面上隔着发光层设置将与发光层进行了 混色的背景色赋予给立体基底图案层的着色层,因而能够将仅发光层不能产 生的色调赋予给立体基底图案层。
或者,在成形体的底面上,在目视成形体的方向上并列设置发光层与着 色层,能够使从成形体的表面被识别的着色层成为显示文字、记号或图形的 显示层的方式来形成。这时,形成具有着色层的色调的显示层。
上述加饰成形体,能够作为按键开关用键顶而使用,另外,能够用于将 该键顶固定粘接在由橡胶状弹性体构成的基片上的按键开关用的按键板。该 按键开关用的键顶或按键板,是可观察到其内部呈现立体感的设计性能优异 的产品。
通过本发明的加饰成形体或使用该加饰成形体的按键开关用键顶、按键 开关用按键板,能够识别成形体内部的呈现立体感的形状,而成为装饰性优 异的产品。
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以上的说明,本发明的优点、特征以及用途参 照附图根据以下的说明将更加明了。而且,应该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 旨的范围内所作的适宜的变更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便携式电话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键顶的按键板上表面的外观图;
图3是相当于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的按键板的剖面图;
图4是图1的键顶的放大剖面图;
图5A、图5B是表示形成图4的键顶的加饰部的工序的放大剖面图,图 5A是层积透明印刷层与发光层的放大剖面图,图5B是用激光除去发光层的 放大剖面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键顶的与图4相当的放大剖面图;
图7是设置有第二实施方式的键顶的按键板的与图3相当的剖面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键顶的相当于图4的放大剖面图;
图9是设置有第三实施方式的键顶的按键板的与图3相当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形成第四实施方式的键顶的加饰部的工序的放大剖面图;
图11是设置有第四实施方式的键顶的按键板的与图3相当的剖面图;
图12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用盖构件的放大剖面图;
图13是表示形成第六实施方式的键顶的加饰部的工序的放大剖面图;
图14是设置有第六实施方式的键顶的按键板的与图3相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 部分或部件。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的部分标上相同的附图标记,而 省略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5):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用于图1所示的 便携式电话1的按键开关用按键板10、以及和基片11一起形成该按键板10 的作为加饰成形体的键顶12。图2及图3所示的按键板10是,以未图示的 粘接剂粘接固定后边详细描述的键顶12以及由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构 成的基片11的结构。作为加饰成形体的键顶12,如图4所示,在由透明的 成形体构成的键顶主体13的底面13a上层积有透明印刷层14、发光层15、 着色层16,以透明印刷层14与发光层15来形成有立体基底图案层17,从 键顶12的表面12b观察到的着色层16形成显示文字、记号或图形等的显示 层18。
键顶主体13,是以聚酸酯、丙烯酸等的热塑性树脂,环、硅酮等的 热固性树脂等的硬质树脂,或者根据情形选择的硅酮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等 的橡胶状弹性体作为材料,通过喷射成型或铸塑成型等的方法得到的成形 体。但是,这些的树脂等由设置在键顶底面12a上的各种层来形成加饰部16、 17、18的,为了从键顶12的表面12b能够识别该加饰部16、17、18,需要 高效透过可视光的透明性高的材料。因此,优选为完全透明的材料,但是至 少需要具有可视光透过率为70%以上的透明性的材料。
形成在该键顶主体13的底面13a上的透明印刷层14是通过丝网印刷等 方法涂敷透明的树脂墨,而在键顶主体13的底面13a上局部形成。如图3、 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键顶12作为其一个实例,为了浮现等间隔的纵条 纹14a观察到呈现立体感,相对于键顶主体13的底面13a等间隔地形成直线 状。
透明印刷层14的厚度为了能够识别呈现立体感优选为4-50μm,更优选 为5-20μm。这是由于当比5μm薄时难以观察到呈现立体感,当超过20μm 时加饰部16、17、18变得过厚,且在局部设置的透明印刷层14之间难以填 充发光层15,立体感减弱,变得模糊起来。为了制成上述适宜的厚度,优选 使用一次印刷即可获得适宜的厚度的紫外线效果型树脂墨。
透明印刷层14上进一步重叠层积有发光层15。发光层15,是以丝网印 刷等的印刷方法使用由发光性粒子构成的发光性着色材料与含有透明粘接 剂的色墨或珍珠色墨等的发光性墨来形成。发光性墨中含有的发光性着色 材料,可举出、银等的金属粉或这些金属制成为鳞片状或鳞片箔状的材料, 具有使用了母的珍珠式的光泽的珍珠色颜料。透明粘接剂,可使用适合使 这些发光性着色材料分散的透明树脂。为了显示出立体感,发光层15的反 射率越高越为优选,发光层15中的发光性粒子的含量也是越多越好,但是 考虑到作为显示层18形成的文字或记号的易读性,优选在发光层15中的全 部固体成分中的发光性粒子的含量为3-85重量%。当超过85重量%时,显 示层18难以阅读,另外制膜性、密封性变差。另外,当低于3重量%时,得 不到立体感。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层15如果为遮光性材料,则仅以发光层 15的色调形成基底图案;如果为透光性而可透视观察到在下层配置的着色层 16时,以发光层15与着色层16以混合色的色调形成基底图案。
如图4所示,在键顶12中,虽然发光层15上还重叠层积有没有发光性 的着色层16,但是,为了形成显示文字、数字、记号或图形的显示层18, 根据显示层18的形状,通过激光等除去发光层15。即,如图5A所示,在 键顶主体13的底面13a上层积有透明印刷层14以及发光层15后,如图5B 所示在显示文字或记号等的所希望的图案上用激光除去发光层15。在该激光 加工中,含有发光性粒子的发光层15其照射激光的部分被除去,而由透明 性高的树脂形成的透明印刷层14的部分即使在激光照射也不被除去而残留。 然后,在发光层15上通过丝网印刷等的印刷方法涂敷具有所希望的色调且 没有发光性的着色墨来形成着色层16。这样一来,如图4所示,从键顶12 的表面12b向着目视的方向上,能够得到具有层积有透明印刷层14与发光 层15的立体基底图案层17(包括含有着色层16以及不含有着色层16的任 意一种情形)与由着色层16形成的显示层18的键顶12。
这样一来得到的键顶12,具有如图4所示的剖面结构,若从键顶12的 表面12b观察键顶12的内部,则能够平面地观察作为显示层18形成的数字 或文字,同时能够在其背景上将等间隔的浮现的纵条纹14a作为呈现立体感 的基底图案来进行观察。因此,能够得到以在呈现立体感的背景上放置的平 面的数字或文字的方式被识别的设计优异的键顶12。在此,能够将观察到透 明印刷层14上重叠的设置有发光层15的部位呈现立体感,由于能够平面地 观察在透明印刷层14上重叠设置的没有发光性的着色层16的部位、即显示 层18,因此,可赋予观察作为透明印刷层14与发光层15的重叠结构的立体 基底图案层17呈现立体感。
第二实施方式(图6、图7):本实施方式的键顶22的结构,如图6所 示,在由透明的硬质成形体构成的键顶主体13的底面13a上,按照显示层 28、透明印刷层24、发光层25、着色层26该顺序层积的结构。即,以透明 印刷层24与发光层25形成立体基底图案层27。用于透明印刷层24、发光 层25的材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只是,层积发光层25与着色层26,为 了以两者混合色的色调显示成为显示层28的背景的基底图案,显示层28用 的印刷墨与着色层26用的印刷墨的色调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而其材料可 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图7所示,上述键顶22也以没有图示的粘接剂与基 片11固定粘接,形成按键开关用按键板20。
为了形成本实施方式所示的键顶22,在预先形成的透明的成形体上印刷 形成显示层28。接下来,在印刷有显示层28的键顶主体13的底面13a上, 以透明的树脂墨局部形成透明印刷层24。因此,进一步全面印刷发光性墨形 成发光层25。最后,在发光层25上形成着色层26。因此,形成具有由透明 印刷层24与发光层25(包括含有着色层26以及不含有着色层26的任意一 种情形)构成的立体基底图案层27与显示层28的键顶22。
这样一来得到的键顶22,若从键顶22的表面22b识别键顶22的内部, 则平面地观察作为显示层28的形成的数字或文字的同时,可在其背景上将 等间隔的浮现的纵条纹24a(参照图1)作为呈现立体感的基底图案来进行 观察。因此,得到能够以在呈现立体感的背景上放置的平面的数字或文字的 方式被识别的设计性能优异的键顶22。
第三实施方式(图8、图9):本实施方式的键顶32的结构是,如图8 所示,是在由透明的硬质成形体构成的键顶主体13的底面13a上,形成有透 明印刷层34、发光层35之后、设置有显示层38,然后层积着色层36的结 构。即,以透明印刷层34与发光层35形成立体基底图案层37。使用丝网印 刷等的印刷方法分别形成各层。另外,用于在键顶主体13上层积的透明印 刷层34、显示层38、着色层36的材料,可以使用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 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但是,因为需要通过发光层35识别显示层38,而需要 可观察到显示层38的程度的透明性较高的材料。如图9所示,该键顶32也 以没有图示的粘接剂与基片11固定粘接来形成按键开关用按键板30。
这样一来得到的键顶32,若由键顶32的表面32b观察键顶32的内部, 则由以透明印刷层34与发光层35得到的立体基底图案层37能够观察到等 间隔的浮现的纵条纹34a(参照图1)能够作为呈现立体感的基底图案,另 外,可观察到作为显示层38的形成的数字或文字。
第四实施方式(图10、图11):第四实施方式所示的按键开关用键顶 42,在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键顶22的制造过程中,使用加饰转印膜(45a) 形成发光层45来代替使用发光性墨形成发光层25。即,使用在基材膜45b 上具有金属蒸层45c以及透明的粘接层45d的加饰转印膜45a,如图10所 示,在设置有显示层48与透明印刷层44的键顶主体13的底面13a上按压 转印加饰转印膜45a,剥离基材膜45b后,形成着色层46。并且,形成具有 由透明印刷层44和发光层45(包括含有着色层46以及不含有着色层46的 任意一种情形)形成的立体基底图案层47及显示层48的键顶42。如图11 所示,该键顶42也以没有图示的粘接剂与基片11固定粘接,形成按键开关 用按键板40。又,加饰转印膜45a也可以具有用于使在金属蒸镀层45c与基 材片45b之间金属蒸镀层45c的转印容易的剥离层、用于保护金属蒸镀层45c 的保护层。另外,也可以通过印刷设置的含有发光性粒子的层等的变更,来 代替金属蒸镀层45c。
本实施方式的键顶42中,由于使用加饰转印膜45a,所以优选透明印刷 层44的厚度不超过10μm,更优选为4μm-6μm左右。
这样一来得到的键顶42,若通过键顶42的表面42b观察键顶42的内部, 可观察到等间隔的浮现的纵条纹44a(参照图1)作为呈现立体感的基底图 案,另外,可观察到作为显示层48而形成的数字或文字。
第五实施方式(图12):作为第五实施方式显示的加饰成形体是液晶显 示器用的盖构件52,是配置在液晶面板(未图示)上,从外部遮断液晶面板, 对液晶面板的周围进行加饰的部件。用于如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话1。该液 晶显示器用盖构件52,如图12的剖面图所示,在由透明的平板状的成形体 构成的液晶保护盖53的底面53a上具有层积透明印刷层54、发光层55、着 色层56的立体基底图案层57的加饰部54、55、56。但是,为了不损伤液晶 显示的易视性,在避开了液晶保护盖53的底面53a的中央部53c的周围53d 形成该加饰部54、55、56。
用于液晶显示器用盖构件52的材料,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键顶12的 材料相同,但是,在不设置显示层18或波状地设置透明印刷层54这方面有 区别。
液晶显示器用盖构件52,若通过其表面52b识别内部,则可观察到在周 围53d波状地浮现的波状图案54a。另外,因为液晶显示器用盖构件52的中 央部53c上没有设置由透明印刷层54、发光层55以及着色层56构成的立体 基底图案层57,所以能够不挡住液晶显示面板所示的显示图像而进行显示。
第六实施方式(图13、图14):第六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按键开关用键 顶62,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键顶32的制造过程中,使用加饰转印膜65a 形成发光层65来代替使用发光性墨形成发光层35。即,使用在基材膜65b 上具有金属蒸镀层65c以及透明的粘接层65d的加饰转印膜65a,如图13所 示,在设置有透明印刷层64的键顶主体13的底面13a上按压转印加饰转写 膜65a,剥离基材膜65b后,依次形成显示层68以及着色层66。并且,形 成具有由透明印刷层64与发光层65构成的立体基底图案层67、显示层68、 着色层66的键顶62。另外,用于在键顶主体13上层积的透明印刷层64、 显示层68、着色层66的材料,可以使用与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材料相同 的材料,但是,因为需要通过发光层65观察显示层68,要求该材料具有可 观察到显示层68的程度的高的透明性。如图14所示,上述键顶62也以没 有图示的粘接剂固定在基片11上,形成按键开关用按键板60。又,加饰转 印膜65a也与加饰转印膜45a同样地也可以具有在金属蒸镀层65c与基材片 65b之间使金属蒸镀层65c容易转写的剥离层、为了保护金属蒸镀层65c的 保护层。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印刷而设置的含有发光性粒子的层等的变更, 来代替金属蒸镀层65c。
本实施方式的键顶62,由于使用加饰转印膜65a,优选透明印刷层64 的厚度不超过10μm,更优选为4μm-6μm。
这样一来得到的键顶62,若通过键顶62的表面62b观察键顶62的内部, 则通过由透明印刷层64与发光层65得到的立体基底图案层67,可观察到等 间隔的浮现的纵条纹64a(参照图1)作为呈现立体的基底图案感,另外, 可观察到作为显示层68而形成的数字或文字。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键顶12、22、32、42、62 及按键板10、20、30、40、60或液晶显示器用盖构件52可有各种变更。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成形体的形状或显示层18、 28、38、48、68或透明印刷层14、24、34、44、64的组合,还可以有各种 组合。例如,可以实施第五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波状的透明印刷层54来代替 第一施方式中所示的条纹状的透明印刷层14。另外,也可以形成实施方式中 具体地表示的层以外的层,例如,在着色层16、26、36、46、56、66上还 形成如光扩散层这样的功能附加层。
加饰成形体也可以为键顶12、22、32、42、62或液晶显示器用盖构件 52以外的各种的构件。另外,虽然对成形体是树脂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是 只要具有透明性即可,也可以使用树脂以外的材料,例如玻璃。
立体基底图案层17、27、37、47、67是与显示文字、记号等的显示层 18、28、38、48、68不同,作为在其背景上设置的层显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但是,如果透明印刷层14、24、34、44、64形成为文字或记号等的形状, 则能够观察到文字或符号等呈现立体感。
下面表示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地说明,但是本发明并 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图4):制造出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层结构的键顶12。该键 顶12用于便携式电话1。以规定的形状模型成形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制得的 键顶主体13的底面13a上,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的透明的透光性树脂墨(“UV 固化型”(レイキユア一)PF4200媒介物(メジウム)”(商品名),十 条化工株式会社制),丝网印刷复数条的厚度10μm的平行直线,得到透明 印刷层14。接下来,使用相对于全部固体成分含有85重量%的作为发光性 粒子的鳞片箔状的铝粉的银色墨(MIR-9100半镀银(ミラ一シルバ一), 帝国油墨制造公司制),设置厚度为4μm的不透光的发光层15。然后在该 发光层15的希望位置上照射激光,以数字或文字的形状上除去发光层15。 在此,能够除去激光照射过的部分的发光层15,残留有不能除去的透明印刷 层14。然后,在发光层15上重叠形成全面印刷无发光性的黑色墨(MIR-911 墨(商品名),帝国油墨制造公司制)的着色层16。这样一来,得到试样1 的键顶12。该键顶12是以银色的观察到呈现立体感的纵条纹14a作为背景, 观察到黑色的数字或文字呈平面状的键顶12。
实施例2(图6):制造出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层结构的键顶22。以规 定的形状模型成形得到聚碳酸酯树脂制得的键顶主体13的底面13a上,使 用无发光性的黑色墨(MIR-911墨,帝国油墨制造社制)以数字或文字的形 状印刷显示层28。然后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材料以同样的方法形成透明印 刷层24。接下来,全面印刷用于实施例1的发光性墨中的发光性粒子的含量 减少至3重量%的发光性墨(CaV透明800媒介物(メジユ一ム)(商品名); 向日本精工油墨有限公司制(セイコ一アドバンス社)的该商品中添加3重 量%的鳞片状的珍珠色颜料而调制的墨),形成厚度为3-4μm的透光的发光 层25。最后,在上述发光层25上全面印刷无发光性的蓝色墨(CaV标牌(メ イバン)440蓝(ブル一),日本精工油墨有限公司(セイコ一アドバンス 社)制)形成着色层26。这样一来,得到试样2的键顶22。该键顶22是以 带有蓝色的白色的观察到呈现立体感的纵条纹24a作为背景,可观察到黑色 的数字或文字呈平面状的键顶22。
实施例3(图7):制造出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层结构的键顶32。在键 顶主体13的底面13a上,设置透明印刷层34的材料、工序与实施例1相同。 接下来,使用在实施例2中使用的发光性墨与实施例1同样地形成透光性的 发光层35。然后,以与实施例2相同的黑色墨印刷形成显示层38,最后以 与实施例2相同的蓝色墨形成着色层36。这样一来,得到试样3的键顶32。 该键顶32是以带有蓝色的白色的观察到呈现立体感的纵条纹34a作为背景, 可观察到黑色的数字或文字的键顶32。
比较例1:除使用实施例2中使用的无发光性的蓝色墨代替实施例1中 使用的发光层15用的银色墨以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以制造试 样4的键顶。该键顶,在蓝色的背景上可观察到黑色的数字或文字,但是数 字、文字或背景的基底图案都观察到不能呈现立体感。
比较例2:除不形成实施例2中的发光层25以外,其余均与实施例2同 样地进行以制造试样5的键顶。该键顶在蓝色的背景上可看到到黑色的数字 或文字,但是数字、文字或背景都观察到不能呈现立体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