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耐用开关

申请号 CN201410513898.2 申请日 2014-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4269297A 公开(公告)日 2015-01-07
申请人 绵阳雷迪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梁波;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微动耐用 开关 ,包括壳体、操作钮、拉钩、横向 弹簧 、常闭触头和常开触头,所述壳体竖直方向上设置滑槽,操作钮竖直插入滑槽内;所述拉钩安装在操作钮的下方,拉钩还连接横向弹簧,横向弹簧安装在弹 簧片 上,弹簧片一端固定在与拉钩连接的杆体上;所述常闭触头和常开触头平行安装在壳体上,弹簧片上的触头位于常闭触头和常开触头之间。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在保证操作钮按压控制弹簧片触头灵活选择不同触点外,还能实现操作钮的快速复位,同时操作钮不会出现过压或错位的情况,装置更耐用。
权利要求

1.微动耐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操作钮(2)、拉钩(3)、横向弹簧(4)、常闭触头(6)和常开触头(7),所述壳体(1)竖直方向上设置滑槽(8),操作钮(2)竖直插入滑槽(8)内;所述拉钩(3)安装在操作钮(2)的下方,拉钩(3)还连接横向弹簧(4),横向弹簧(4)安装在弹簧片(5)上,弹簧片(5)一端固定在与拉钩(3)连接的杆体上;所述常闭触头(6)和常开触头(7)平行安装在壳体(1)上,弹簧片(5)上的触头位于常闭触头(6)和常开触头(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耐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8)的底部还安装竖向弹簧(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耐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3)的拱形部分位于操作钮(2)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耐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触头(6)和常开触头(7)上均设置与弹簧片(5)端部触头匹配大小的凹槽。

说明书全文

微动耐用开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开关领域,具体涉及微动耐用开关。

背景技术

[0002] 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进行开关动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驱动杆的一种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又叫灵敏开关。微动开关在需频繁换接电路的设备中进行自动控制及安全保护等,广泛应用在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矿山、电力系统、家用电器、电器设备,以及航天、航空、舰船、导弹、坦克等军事领域。微动开关作为一种控制元件,常需要与其他元件配合,接通或断开信号或电路,而现在微动开关中用于按压操作钮控制弹簧接触不同触头的过程中,操作钮按压没有限制,容易按压过渡,造成损坏,按钮复位较缓慢,影响操作进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微动耐用开关,在保证操作钮按压控制弹簧片触头灵活选择不同触点外,还能实现操作钮的快速复位,同时操作钮不会出现过压或错位的情况,装置更耐用。
[0004]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微动耐用开关,包括壳体、操作钮、拉钩、横向弹簧、常闭触头和常开触头,所述壳体竖直方向上设置滑槽,操作钮竖直插入滑槽内;所述拉钩安装在操作钮的下方,拉钩还连接横向弹簧,横向弹簧安装在弹簧片上,弹簧片一端固定在与拉钩连接的杆体上;所述常闭触头和常开触头平行安装在壳体上,弹簧片上的触头位于常闭触头和常开触头之间。操作钮只能在壳体上设置的竖直滑槽内滑动,避免操作钮在按压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离过大的情况,使得操作钮只能在竖直方向上来回运动,操作钮不易因按压过大或错位而出现损坏,装置更耐用。
[0005] 所述滑槽的底部还安装竖向弹簧。竖向弹簧能够限制操作钮向下按压的深度,避免操作钮向下按压幅度过大,拉动横向弹簧,使弹簧片向下运动幅度过大,对常开触头按压幅度较大,导致常开触头弯曲变形造成损坏。
[0006] 所述拉钩的拱形部分位于操作钮的底部。方便操作对弹簧片进行控制。
[0007] 所述常闭触头和常开触头上均设置与弹簧片端部触头匹配大小的凹槽。使得弹簧片能更好的常闭触头或常开触头接触。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操作钮只能在壳体上设置的滑槽内上下滑动,能够快速的实现复位,避免操作钮在按压过程中位置偏离过大,出现过压或错位的情况,在滑槽的底部还设置竖向弹簧避免操作钮下压幅度过大造成弹簧片或者是常开触头的损坏。
[0009] 2、滑槽的底部还安装竖向弹簧,竖向弹簧能够限制操作钮向下按压的深度,避免操作钮向下按压幅度过大,拉动横向弹簧,使弹簧片向下运动幅度过大,对常开触头按压幅度较大,导致常开触头弯曲变形造成损坏。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0011]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壳体;2、操作钮;3、拉钩;4、横向弹簧;5、弹簧片;6、常闭触头;7、常开触头;8、滑槽;9、竖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0013]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壳体1、操作钮2、拉钩3、横向弹簧4、常闭触头6和常开触头
7,所述壳体1竖直方向上设置滑槽8,操作钮2竖直插入滑槽8内;所述拉钩3安装在操作钮2的下方,拉钩3还连接横向弹簧4,横向弹簧4安装在弹簧片5上,弹簧片5一端固定在与拉钩3连接的杆体上;所述常闭触头6和常开触头7平行安装在壳体1上,弹簧片5上的触头位于常闭触头6和常开触头7之间。
[0014] 当外界机械力作用于操作钮时,操作钮便在滑槽内向下运动,通过拉钩将横向弹簧拉伸。当弹簧拉到一定长度后,弹簧片迅速向下运动,弹簧片右端的触头转向与下面的常开触头接触,从而实现电路的转换。如果去除外力,在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触头又瞬时地进行转换。操作钮只能在壳体上设置的竖直滑槽内滑动,避免操作钮在按压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离过大的情况,使得操作钮只能在竖直方向上来回运动,操作钮不易因按压过大或错位而出现损坏,装置更耐用。
[0015] 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具体结构:滑槽8的底部还安装竖向弹簧9。竖向弹簧能够限制操作钮向下按压的深度,避免操作钮向下按压幅度过大,拉动横向弹簧,使弹簧片向下运动幅度过大,对常开触头按压幅度较大,导致常开触头弯曲变形造成损坏。
[0016] 所述拉钩3的拱形部分位于操作钮2的底部。
[0017] 所述常闭触头6和常开触头7上均设置与弹簧片5端部触头匹配大小的凹槽。
[0018] 如上所述便可实现该发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