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固定结构

申请号 CN201010609176.9 申请日 2010-12-28 公开(公告)号 CN102024595A 公开(公告)日 2011-04-20
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曾伟; 罗仲杰; 戴建辉; 李冰洋; 陈有道; 詹德盛; 颜群哲;
摘要 一种按键固定结构,包括机壳及固定于机壳上的按键,机壳形成有用于容置按键的容置槽,机壳面向按键位于容置槽下方形成有固定孔,固定孔一端形成有两相对的弹性夹持部,所述按键包括 基座 及垂直凸设于基座上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以 过盈配合 方式固定于两弹性夹持部之间以在平行于机壳所在面的方向上固定按键。上述按键固定结构使用户在按压按键时可保持良好的手感。
权利要求

1.一种按键固定结构,包括机壳及固定于机壳上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机壳形成有用于容置按键的容置槽,机壳面向按键位于容置槽下方形成有固定孔,固定孔一端形成有两相对的弹性夹持部,所述按键包括基座及垂直凸设于基座上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以过盈配合方式固定于两弹性夹持部之间以在平行于机壳所在面的方向上固定按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采用塑料制成,弹性夹持部与机壳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夹持部上形成有楔形面,所述使第一固定部顺着楔形面使两弹性夹持部变形以将第一固定部固定于两夹持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机壳面向按键位于容置槽下方形成有限位部,限位部上形成有限位孔,限位孔的中心轴平行于机壳所在平面,所述按键还包括开设有通孔的第二固定部,通孔与限位孔同轴,一限位件以过渡配合的方式同时横跨限位孔与通孔以在垂直于机壳所在面的方向上固定按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边缘形成有位于按键外侧的勾部,所述勾部用于勾住机壳的底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部为柱状轴。

说明书全文

按键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键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按键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用于控制电子产品实现各种功能。 现有的按键通过面向机壳的凸柱装配于机壳上与凸柱的对应的凸柱孔内以固定按键。 为了使凸柱能装配于凸柱孔内,凸柱与凸柱孔之见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 由于凸柱与凸柱孔之间存在间隙,影响了按键时的手感。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按键固定结构以提供良好的按压手感。
[0004] 一种按键固定结构,包括机壳及固定于机壳上的按键,机壳形成有用于容置按键的容置槽,机壳面向按键位于容置槽下方形成有固定孔,固定孔一端形成有两相对的弹性夹持部,所述按键包括基座及垂直凸设于基座上的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以过盈配合方式固定于两弹性夹持部之间以在平行于机壳所在面的方向上固定按键。
[0005] 上述按键固定结构将按键的横向固定部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夹持于两弹性夹持部之间,可紧紧的将按键固定于机壳上,使用户在按压按键时保持良好的手感。附图说明
[0006]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按键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0007] 图2为图1中的按键固定结构的分解图。
[0008] 图3为图2中的按键另一视的立体图。
[0009] 图4为图1中的按键固定结构自机壳底面看时的立体图。
[0010] 图5为图4中的按键固定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1]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2] 按键固定结构 10
[0013] 机壳 20
[0014] 按键 30
[0015] 容置槽 22
[0016] 限位部 24
[0017] 限位孔 26
[0018] 固定孔 28
[0019] 弹性夹持部 25
[0020] 楔形面 27
[0021] 基座 32
[0022] 第一固定部 34
[0023] 第二固定部 36
[0024] 第三固定部 38
[0025] 通孔 35
[0026] 勾部 37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8] 请参阅图1,按键固定结构10包括机壳20及固定于机壳20上的按键30。 请参阅图2,机壳20形成有容置槽22,用于容纳按键30。 机壳20面向按键30位于容置槽22下方形成两限位部24,限位部24上形成有限位孔26。 限位孔26的中心轴平行于机壳20所在平面。 机壳20上位于容置槽22下方还形成有固定孔28,固定孔28的中心轴垂直于机壳20所在平面。 固定孔28一端向上延伸形成有两相对的弹性夹持部25,弹性夹持部25上形成有楔形面27。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壳20采用塑料制成,弹性夹持部25与机壳20一体成型。
[0029] 请参阅图3,按键30包括呈薄片状的基座32。 按键30面向机壳20一侧形成有第一固定部34、第二固定部36、及第三固定部38。第一固定部34、第二固定部36及第三固定部38均垂直地凸设于基座32上。
[0030] 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第一固定部34容置于两弹性夹持部25之间以在平行于机壳20所在面的方向上固定按键30。 第一固定部34与两弹性夹持部25之间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如此,按键30在被反复按压过程中始终与弹性夹持部25接触以保持良好的手感。由于弹性夹持部25具有楔形面27,第一固定部34可顺着楔形面27使两弹性夹持部25变形以将第一固定部34紧紧地固定于两弹性夹持部25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34为柱状轴。
[0031] 第二固定部36开设有通孔35,通孔35与限位孔26同轴,限位件40以过渡配合的方式同时横跨限位孔26与通孔35以在垂直于机壳20所在面的方向上固定按键30。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键30包括两个第二固定部36,分别置于第一固定部34的两侧。
[0032] 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5,第三固定部38位于按键30边缘,包括位于基座32外侧的勾部37。 勾部37用于勾住机壳20的底面,以防止按键30绕限位件40转动,使按键30完全固定于机壳2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键30包括三个第三固定部38。
[0033] 上述按键固定结构10将按键30的第一固定部34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夹持于两弹性夹持部25之间,可紧紧的将按键30固定于机壳20上,使用户在按压按键30时保持良好的手感。
[0034]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