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支撑功能的弹性元件及其按键与键盘

申请号 CN201510434360.7 申请日 2015-07-22 公开(公告)号 CN105118720A 公开(公告)日 2015-12-02
申请人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简志鸿; 骆弘杰;
摘要 本 发明 关于一种具有 支撑 功能的弹性元件、及其相关的按键与 键盘 。弹性元件设置在键帽与 开关 之间,可经由按压键帽以触发开关。弹性元件包含有本体部、触发部以及支撑部。本体部的中间形成内凹空间,且内凹空间的开口朝向键帽。触发部设置在本体部的底面,用来触发开关。支撑部设置于本体部的侧面。支撑部侧向承托本体部,在键帽未施压本体部时,使触发部悬空于开关的上方。本发明的具有支撑功能的弹性元件、及具有该弹性元件的相关按键及键盘能有效减少元件数量、节约制造成本、及提高组装速度与精确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弹性元件,其设置在键帽与开关之间,且经由按压该键帽以触发该开关,该弹性元件包含有:
本体部,该本体部的中间形成内凹空间,且该内凹空间的开口朝向该键帽;
触发部,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底面,用来触发该开关;以及
支撑部,设置于该本体部的侧面,该支撑部侧向承托该本体部,在该键帽未施压该本体部时,使该触发部悬空于该开关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部包含底座以及侧壁,该侧壁围绕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支撑部连接于该侧壁相对该底座的端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触发部的两端分别突出于该底座的两相对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环设于该本体部的周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另包含复数个支撑部,该复数个支撑部以对称方式分别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周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为多弯折结构。
7.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包含有:
底板,该底板具有开关;
键帽,该键帽活动地设置在该底板上;以及
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置在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弹性元件包含:
本体部,该本体部的中间形成内凹空间,且该内凹空间的开口朝向该键帽;
触发部,其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底面,用来触发该开关;以及
支撑部,其设置于该本体部的侧面,该支撑部通过侧向承托该本体部而提供升降支撑功能给该键帽,在该键帽未施压该本体部时,使该触发部悬空于该开关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部包含底座以及侧壁,该侧壁围绕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支撑部连接于该侧壁相对该底座的端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触发部的两端分别突出于该底座的两相对侧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环设于该本体部的周缘。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另包含复数个支撑部,该复数个支撑部以对称方式分别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周缘。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为多弯折结构。
13.一种键盘,其特征在在于,该键盘包含有:
底板,其具有复数个开关;以及
复数个按键,其设置在该底板上,该复数个按键的每一按键包含有:
键帽,其活动地设置在该底板上;以及
弹性元件,其设置在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弹性元件包含:
本体部,该本体部的中间形成内凹空间,且该内凹空间的开口朝向该键帽;
触发部,其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底面,用来触发该复数个开关中与该键帽对应的其中一开关;以及
支撑部,其设置于该本体部的侧面,该支撑部通过侧向承托该本体部而提供升降支撑功能给该键帽,在该键帽未施压该本体部时,使该触发部悬空于该其中一开关的上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本体部包含底座以及侧壁,该侧壁围绕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支撑部连接于该侧壁相对该底座的一端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触发部的两端分别突出于该底座的两相对侧面。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环设于该本体部的周缘。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另包含复数个支撑部,该复数个支撑部以对称方式分别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周缘。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为多弯折结构。

说明书全文

具有支撑功能的弹性元件及其按键与键盘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操作手感的按键及键盘,尤指一种不使用机械式升降支撑元件,利用具支撑功能的弹性元件提供操作手感的按键及键盘。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可携式电子装置逐渐趋向超薄型的外观设计。薄型电子装置的结构空间有限,故其输入介面(例如键盘)也须有相应的薄型设计。然而薄型键盘的操作行程较短,但传统按键所需的零组件数量既多且杂,例如底板、弹性体、升降支撑结构以及键帽。升降支撑结构设置在底板上,键帽安装在升降支撑结构的顶端,弹性体设置在底板且位于升降支撑结构中。当键帽受到外按压时,升降支撑结构支撑键帽以稳定行程相对底板移动,弹性体则在被键帽挤压时施加弹性恢复力以产生操作手感。由于传统按键的零组件数量很多,这些零组件组装起来便有一定的高度,难以适应键盘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薄型设计趋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使用机械式升降支撑元件,利用具支撑功能的弹性元件提供操作手感的按键及键盘,以解决上述传统按键难以适应键盘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薄型设计趋势的问题。
[0004] 本发明揭露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弹性元件,设置在键帽与开关之间,可经由按压该键帽以触发该开关。该弹性元件包含有本体部、触发部以及支撑部。该本体部的中间形成内凹空间,且该内凹空间的开口朝向该键帽。该触发部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底面,用来触发该开关。该支撑部设置于该本体部的侧面。该支撑部侧向承托该本体部,在该键帽未施压该本体部时,使该触发部悬空于该开关的上方。
[0005]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本体部包含底座以及侧壁,该侧壁围绕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支撑部连接于该侧壁相对该底座的端边。
[0006]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触发部的两端分别突出于该底座的两相对侧面。
[0007]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部环设于该本体部的周缘。
[0008]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性元件另包含复数个支撑部,该复数个支撑部以对称方式分别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周缘。
[0009]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部为多弯折结构。
[0010]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按键,其包含有底板、键帽以及弹性元件。该底板具有开关。该键帽活动地设置在该底板上。该弹性元件设置在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弹性元件包含本体部、触发部以及支撑部。该本体部的中间形成内凹空间,且该内凹空间的开口朝向该键帽。该触发部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底面,用来触发该开关。该支撑部设置于该本体部的侧面。该支撑部侧向承托该本体部,在该键帽未施压该本体部时,使该触发部悬空于该开关的上方。
[0011]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本体部包含底座以及侧壁,该侧壁围绕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支撑部连接于该侧壁相对该底座的端边。
[0012]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触发部的两端分别突出于该底座的两相对侧面。
[0013]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部环设于该本体部的周缘。
[0014]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性元件另包含复数个支撑部,该复数个支撑部以对称方式分别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周缘。
[0015]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部为多弯折结构。
[0016]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键盘,其包含有底板以及复数个按键。该底板具有复数个开关。该复数个按键设置在该底板上。该复数个按键的每一按键包含有键帽以及弹性元件。该底板具有复数个开关。该键帽活动地设置在该底板上。该弹性元件设置在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弹性元件包含本体部、触发部以及支撑部。该本体部的中间形成内凹空间,且该内凹空间的开口朝向该键帽。该触发部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底面,用来触发该复数个开关中与该键帽对应的其中一开关。该支撑部设置于该本体部的侧面。该支撑部侧向承托该本体部,在该键帽未施压该本体部时,使该触发部悬空于该开关的上方。
[0017]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本体部包含底座以及侧壁,该侧壁围绕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支撑部连接于该侧壁相对该底座的一端边。
[0018]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触发部的两端分别突出于该底座的两相对侧面。
[0019]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部环设于该本体部的周缘。
[0020]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性元件另包含复数个支撑部,该复数个支撑部以对称方式分别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周缘。
[0021]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部为多弯折结构。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弹性元件的本体部周边延伸设置支撑部以承托本体部及位于其上的触发部,支撑部和本体部都是由可弹性变形材质制作,且支撑部较佳一体成型于本体部;因此支撑部可取代传统的机械式升降支撑元件,让弹性元件既能提供使用者操作手感,也能施加支撑力量予键帽而省去冗余元件的材料成本。本发明的具有支撑功能的弹性元件、及具有该弹性元件的相关按键及键盘能有效减少元件数量、节约制造成本、及提高组装速度与精确度。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沿剖面线A-A’的截面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弹性元件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弹性元件的剖视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元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10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键盘10沿剖面线A-A’的截面示意图。键盘10包含底板12以及复数个按键14。底板12上可铺设一个具有复数个开关16的薄膜电路层,开关16的数量对应于按键14的数量,且每一个按键14都设置在对应开关16的上方。按键14主要包含键帽18以及弹性元件20。弹性元件20设置在底板12、且对应于复数个开关16的其中之一。键帽18设置在弹性元件20上,利用弹性元件20的恢复变形而能相对底板12上升或下降。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按键14不需设置传统的机械式升降支撑元件,例如剪刀脚结构,弹性元件20除了在使用者按压按键14时提供操作手感外,还能利用本身的弹性恢复力支撑按键14,免除传统剪刀脚结构的冗余元件。
[0029] 如图2及图3所示,弹性元件20包含一体成型的本体部22、触发部24以及支撑部26。本体部22主要包含底座28以及侧壁30,侧壁30围绕设置于底座28上,在本体部22的中间形成内凹空间32,且内凹空间32的开口朝向键帽18。触发部24设置在本体部
22的底面,意即设置在底座28上。触发部24为一短柱型结构,然不限于此,短柱型结构的两端分别突出底座28的上下两相对侧面。举例来说,触发部24的上端241伸入内凹空间
32,在按键14没有受到外力按压时与键帽18相隔预设距离;触发部24的下端242较佳悬空地位于开关16的上方、或轻轻碰触到开关16。按键14受压时,键帽18向下移动抵靠于触发部24的上端241,进而带动触发部24往下移动,可使得下端242施压且触发对应的开关16。
[0030] 支撑部26设置在本体部22的侧面,例如连接于侧壁30的上端边,且侧壁30的下端边另连接于底座28。支撑部26的一端连接本体部22,支撑部26的另一端则撑在底板12上。支撑部26侧向承托本体部22,稳住本体部22不致倾倒,以提供升降支撑功能给键帽18;支撑部26还能够些微地托高本体部22,让位于本体部22底面的触发部24悬空在开关
16的上方、或轻触开关16。一般来说,支撑部26较佳为图2所示的多弯折结构,例如双弯折或三弯折结构。由于支撑部26本身由可弹性变形材质制作而成,支撑部26的弯折结构能够提高整体弹性恢复的强度,然实际应用不限于此,亦可由任意具弹性恢复特性的机构设计所取代。
[0031] 请参阅图3与图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弹性元件20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弹性元件20的剖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底座28与侧壁30结合形成倒U型的内凹空间32,且内凹空间32的开口朝向键帽18(请参照图2)。触发部24的上端241离内凹空间32的开口尚有一段距离,使用者按压按键14达一定行程才能推挤触发部24向下移动以触发开关16。支撑部26除了以其两端分别连接本体部22与底板12,支撑部26的侧面和本体部22之间形成中空区域,可以薄化支撑部26的结构厚度而产生充分的弹性恢复力。特别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支撑部26环设在本体部22的周缘,在各个方向都能提供稳定支撑力给本体部22。
[0032]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弹性元件20’的示意图。相较于图3及图4所示弹性元件20,本实施例的弹性元件20’包含复数个支撑部26’,分别以对称方式设置在本体部22的周缘。复数个支撑部26’亦可不对称地分设在本体部22的周缘。每一个支撑部26’都可以是前述实施例提及的可弹性变形材质制作的多弯折结构,差别在于支撑部26’为条状构件,自不同方向分别从本体部22向外对称延伸,藉此减少材料使用量及减轻弹性元件20’的整体重量,有利于节约产品成本。
[0033]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弹性元件的本体部周边延伸设置支撑部以承托本体部及位于其上的触发部,支撑部和本体部都是由可弹性变形材质制作,且支撑部较佳一体成型于本体部;因此支撑部可取代传统的机械式升降支撑元件,让弹性元件既能提供使用者操作手感,也能施加支撑力量予键帽而省去冗余元件的材料成本。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具有支撑功能的弹性元件、及具有弹性元件的相关按键及键盘能有效减少元件数量、节约制造成本、及提高组装速度与精确度。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