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动触点体和采用该可动触点体的开关

申请号 CN200980100757.5 申请日 2009-02-20 公开(公告)号 CN101884081B 公开(公告)日 2013-02-13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立畠直树; 近久阳介; 相阪勉; 田边功二;
摘要 可动触点体具有:导光片、盖片、可动触点和透光性的导光部。导光片包含膜状的基体材料和凹凸状地设置在该基体材料上的发光部。盖片设置成与基体材料对置。 金属薄板 制的可动触点处于与发光部对应的 位置 且被安装于盖片上,呈拱顶状具有弹性。导光部设置于盖片中的除去可动触点配设场所的位置或除去导光片的发光部配设场所的位置上。此外,在将导光部设置到导光片上的情况下可不采用盖片地将可动触点安装到导光片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动触点体,具备:
导光片,其包含膜状的基体材料和凹凸状地设置在上述基体材料上的发光部,并且入射来自第2发光元件的光进行导光;
盖片,其与上述基体材料对置着设置;
金属薄板制的可动触点,其以与上述发光部对应的位置被安装于上述盖片上,呈拱顶状且具有弹性;以及
透光性的导光部,其设置在上述盖片中的除去上述可动触点的配设场所的位置或者上述导光片的除去上述发光部的配设场所的位置上,并且入射来自第1发光元件的光进行导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触点体,其中,
上述导光部为多个导光部中的一个,
该可动触点体还具有连结上述多个导光部彼此间的透光性的连结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触点体,其中,
上述导光部具有带状部和从上述带状部突出的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动触点体,其中,
上述发光部是多个发光部中的一个,上述凸部被设置成填入上述多个发光部中倾斜邻接的两个发光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触点体,其中,
上述导光部被设置成包围上述发光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动触点体,其中,
上述导光部是L字形状,并被设置在上述可动触点体的外周位置上。
7.一种开关,具备:
可动触点体,其具备:导光片,其包含膜状的基体材料和凹凸状地设置在上述基体材料上的发光部;盖片,其与上述基体材料对置着设置;金属薄板制的可动触点,其以与上述发光部对应的位置被安装于上述盖片上,呈拱顶状且具有弹性;以及透光性的导光部,其设置在上述盖片中的除去上述可动触点的配设场所的位置或者上述导光片的除去上述发光部的配设场所的位置上;
第1发光元件,其被设置在可投射到上述导光部的端部的位置上;
第2发光元件,其被设置在可投射到上述基体材料的端部的位置上;以及布线基板,其具有设置中央固定触点和包围上述中央固定触点的外侧固定触点的面,在上述外侧固定触点上载置上述可动触点的外周,上述可动触点的中央部与上述中央固定触点空出规定间隙对置。
8.一种可动触点体,具备:
导光片,其包含膜状的基体材料和凹凸状地设置在上述基体材料上的发光部,并且入射来自第2发光元件的光进行导光;
金属薄板制的可动触点,其以与上述发光部对应的位置被安装于上述导光片上,呈拱顶状且具有弹性;以及
透光性的导光部,其被设置在上述导光片的除去上述发光部的配设场所的位置上,并且入射来自第1发光元件的光进行导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动触点体,其中,
上述导光部是多个导光部中的一个,
该可动触点体还具有连结上述多个导光部彼此间的透光性的连结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动触点体,其中,
上述导光部具有带状部和从上述带状部突出的凸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动触点体,其中,
上述发光部是多个发光部中的一个,上述凸部被设置成填入上述多个发光部中倾斜邻接的两个发光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动触点体,其中,
上述导光部被设置成包围上述发光部。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动触点体,其中,
上述导光部是L字形状,并被设置在上述可动触点体的外周位置上。
14.一种开关,具备:
可动触点体,其具备:导光片,其包含膜状的基体材料和凹凸状地设置在上述基体材料上的发光部;金属薄板制的可动触点,其以与上述发光部对应的位置被安装于上述导光片上,呈拱顶状且具有弹性;以及透光性的导光部,其被设置在上述导光片的除去上述发光部的配设场所的位置上;
第1发光元件,其被设置在可投射到上述导光部的端部的位置上;
第2发光元件,其被设置在可投射到上述基体材料的端部的位置上;以及布线基板,其具有设置中央固定触点和包围上述中央固定触点的外侧固定触点的面,在上述外侧固定触点上载置上述可动触点的外周,上述可动触点的中央部与上述中央固定触点空出规定间隙对置。

说明书全文

可动触点体和采用该可动触点体的开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操作的可动触点体以及采用该可动触点体的开关。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在各种电子设备、尤其是移动电话等便携终端设备中,使发光二极管或EL元件等发光来对操作部进行照明的设备增多。这是为了即使在周围较暗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按钮及显示板等的识别或操作。即便在用于这些设备的可动触点体及开关中也需要能够容易使用地进行多样照明的设备。
[0003] 采用图9以及图10对这样的现有可动触点体及开关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了解结构,而在这些附图中局部放大地显示尺寸。图9是现有开关的剖视图,图10是该俯视图。该开关具有:可动触点体6、布线基板67、多个发光元件69和显示板70。
[0004] 可动触点体6具有:导光片3、盖片4和多个可动触点65。导光片3包含基体材料1和发光部2。膜状的基体材料1是透光性。凹凸状的发光部2被设置在基体材料1上表面的规定位置
[0005] 盖片4是膜状,金属薄板制造的可动触点65是拱顶(dome)状。在盖片4外周的规定位置利用粘接剂(未图示)与导光片3的下表面贴附。可动触点65在发光部2的下方与盖片4的下表面贴附。
[0006] 在布线基板67的上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布线图案(未图示)。在布线基板67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固定触点68。固定触点68分别由近似圆形状的中央固定触点68A和将该中央固定触点68A包围的近似状或近似环形状的外侧固定触点68B形成。
[0007] 各个可动触点65的外周被载置于外侧固定触点68B上,可动触点65的下表面中央与中央固定触点68A空出规定间隙对置,可动触点体6贴附在布线基板67的上表面。
[0008] 发光元件69由发光二极管等构成。在导光片3的侧方多个发光元件69被安装在布线基板67的上表面,并朝着发光面被配置于基体材料1的端面。
[0009] 膜状的显示板70具有透光性。在显示板70的下表面形成有遮光部70A和多个显示部70B。通过印刷等来形成遮光部70A。通过分别以文字或记号等的形状挖去遮光部70A的规定位置来形成显示部70B。在发光部2的上方配置各显示部70B。
[0010] 这样构成的开关配置在电子设备的操作面,并且多个中央固定触点68A、外侧固定触点68B及发光元件69经由布线图案等与设备的电子电路(未图示)连接。
[0011] 当用户在与显示部70B的某一对应位置上向下方按压操作显示板70时,导光片3及盖片4弯曲且按压可动触点65的拱顶状的中央部。当施加规定的按压时,可动触点65伴随着点击感向下方弹性翻转,可动触点65的下表面中央与中央固定触点68A接触。通过该接触,中央固定触点68A和外侧固定触点68B经由可动触点65电连接。
[0012] 另外,当用户解除对显示板70的按压力时,通过弹性恢复力使可动触点65向上方弹性翻转。结果,可动触点65的下表面中央与中央固定触点68A分离,使中央固定触点68A和外侧固定触点68B电切断。根据这样的固定触点68的电接离来切换设备的各个功能。
[0013] 另外,当从设备的电子电路向发光元件69提供电源时,发光元件69发光,该光从端面向导光片3内入射,在基体材料1内反射并且向内方进入。此外,该光还在发光部2中扩散并反射,从下方照射显示部70B。因此,用户即使在周围暗的情况下也能够识别显示部70B的文字及记号等的显示,从而可容易地操作设备。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可动触点体。
[0014] 在上述现有的可动触点体6及开关中,将多个发光元件69的光从端面向基体材料1内导入,使多个发光部2同时发光来照射各显示部70B。因此,照明颜色仅为单色且同时照明。
[001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877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6] 本发明是结构简易且能够进行多样照明的可动触点体和采用该可动触点体的开关。本发明的可动触点体具有:导光片、盖片、可动触点和透光性的导光部。导光片包含膜状的基体材料和凹凸状地设置在该基体材料上的发光部。盖片被设置成与基体材料对置。金属薄板制的可动触点处于与发光部对应的位置并安装在盖片上,呈拱顶状具有弹性。导光部被设置在盖片中的除去可动触点配设场所的位置或除去导光片的发光部配设场所的位置上。此外在将导光部设置到导光片上的情况下可不采用盖片地将可动触点安装在导光片上。通过上述任意的结构,除了发光部的发光之外,还可以设置不同颜色及时间差使导光部发光等。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可动触点体的剖视图。
[0018] 图2是图1所示的可动触点体的俯视图。
[0019] 图3是采用了图1所示的可动触点体的开关的剖视图。
[0020]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具有其它结构的导光部的可动触点体的俯视图。
[0021]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具有另一结构的导光部的可动触点体的俯视图。
[0022]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具有另一结构的导光部的可动触点体的俯视图。
[0023]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具有另一结构的导光部的可动触点体的俯视图。
[0024]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开关的剖视图。
[0025] 图9是现有开关的剖视图。
[0026] 图10是图9所示的开关的俯视图。
[0027] 符号说明
[0028] 5可动触点
[0029] 7布线基板
[0030] 8固定触点
[0031] 8A中央固定触点
[0032] 8B外侧固定触点
[0033] 9A,9B,9C,9D,9E,9F,9G,9H发光元件
[0034] 10显示板
[0035] 10A遮光部
[0036] 10B显示部
[0037] 10C透光部
[0038] 11基体材料
[0039] 12,12A,12B,12C,12D,12E发光部
[0040] 13,13A导光片
[0041] 14盖片
[0042] 15,15A,15B,15C,15D,40,45,50导光部
[0043] 16隔膜
[0044] 17,17A可动触点体
[0045] 20,20A,20B连结部
[0046] 30凸部
[0047] 40A,40B带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了解结构,在这些附图中局部放大地显示尺寸。
[0049] (实施方式1)
[0050]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可动触点体的剖视图,图2是该俯视图。可动触点体17具有:导光片13、盖片14、多个可动触点5和多个导光部15(15A,15B,15C,15D等)。
[0051] 导光片13包含基体材料11和多个发光部12。膜状的基体材料11具有透光性,并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酸酯、聚亚安酯、等挠性树脂形成。凹凸状的发光部12被设置在基体材料11上表面的规定位置。作为发光部12例如可通过使半透明的聚酯及环树脂等材质所构成的网点部集合后印刷来形成。或者可通过成型及激光加工来形成凹凸状的发光部12,此外还可以是这些的组合等。另外,发光部12可形成在基体材料11的下表面。
[0052] 盖片14是膜状。可动触点5是用合金等金属薄板制造的,为拱顶状具有弹性。盖片14在其外周的规定位置上利用粘接剂(未图示)与导光片13的下表面贴附。即,盖片14被设置为与基体材料11对置。多个可动触点5在与多个发光部12分别对应的位置处贴附于盖片14的下表面。即可动触点5被安装在盖片14的与导光片13的对置面相反侧的面上。
[0053] 在可动触点5彼此之间的盖片14的上表面配置透光性的多个导光部15。即,在盖片14中的除去可动触点5配设场所的位置上设置导光部15。
[0054] 利用与基体材料11相同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亚安酯及硅酮等透光性的片材料来制作导光部15。将这样的片材料加工形成为近似带状形状,并使其上表面或下表面成为凹凸状,由此来形成导光部15。导光部15被配置成经由粘接剂与盖片14的上表面粘合。
[0055] 此外,在图中为了便于了解,而图示出包含粘接剂且以上表面侧为凹凸状的方式形成导光部15的整体部件。此外,为了凹凸状地形成导光部15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而可以与导光片13的发光部12同样地印刷形成由半透明的聚酯及环氧树脂等材质构成的网点部等。
[0056] 如图2所示,导光部15A被配置为与发光部12A和发光部12B之间的下方位置对应。以下同样,导光部15B被配置为与发光部12B和发光部12C之间的下方位置对应。导光部15C被配置为与发光部12C和发光部12D之间的下方位置对应。导光部15D被配置为与发光部12D和发光部12E之间的下方位置对应。
[0057] 这样,在除去多个可动触点5的配设场所的位置即可动触点5彼此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导光部15。即,在可动触点5的上方没有重合导光部15,整体厚度没有增加。因此,与在可动触点5的上方重合多个导光片及导光部等进行多样照明的结构相比,整体厚度也没有增加,从而能够不增加厚度地进行多样的照明。
[0058] 此外,如图1所示利用膜状的隔膜16来覆盖盖片14的下表面。隔膜16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构成。因为以覆盖盖片14整个下表面的方式贴附隔膜16,所以在保管时或输送时在可动触点5的下表面不附着尘埃等。
[0059] 接着,参照图2、图3来说明采用了可动触点体17的开关。图3是采用了可动触点体17的开关的剖视图。该开关具有:可动触点体17、布线基板7、多个发光元件9A~9F和显示板10。
[0060] 布线基板7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等的膜、或者纸苯酚及掺入玻璃的环氧树脂等的板构成。在布线基板7的上下表面利用铜等形成多个布线图案(未图示)。另外,在布线基板7的上表面利用碳等导电材料来设置多个固定触点8。各固定触点8由近似圆形状的中央固定触点8A和包围该中央固定触点8A的近似马蹄状或近似环形状的外侧固定触点8B构成。
[0061] 在布线基板7的上表面贴附有已剥离隔膜16的可动触点体17。这里,各可动触点5的外周被载置于对应的外侧固定触点8B上,并配置为可动触点5的下表面中央与中央固定触点8A空出规定的间隙对置。
[0062] 另外,发光元件9A~9F由发光二极管等构成。在导光片13的侧方发光元件9A~9F被安装在布线基板7的上表面。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在盖片14上的导光部15A的端面朝着发光面配置有发光元件9A。在导光部15B的端面朝着发光面配置有发光元件9B。在导光部15C的端面朝着发光面配置有发光元件9C。在导光部15D的端面朝着发光面配置有发光元件9D。在基体材料11的端面朝着发光面配置有发光元件9E、9F。发光元件9A~
9D是分别设置于可投射到导光部15A~15D端部的位置的第1发光元件,发光元件9E、9F是设置于可投射到基体材料11端部的位置的第2发光元件。
[0063] 膜状的显示板10具有透光性。在显示板10的下表面形成有遮光部10A、多个显示部10B和多个透光部10C。通过印刷等形成遮光部10A。通过以文字或记号等的形状挖去遮光部10A的规定位置来形成各显示部10B。各显示部10B配置在发光部12的上方。挖去显示部10B之间的遮光部10A的规定位置来形成各透光部10C。透光部10C例如形成为近似带状。这样来构成开关。此外,显示板10的结构不仅限于此。例如,可由非透光性的树脂来构成显示板10,并挖去其一局部在挖去的位置上填入透明树脂来形成与透光部10C相当的局部。
[0064] 将这样构成的开关配置在电子设备的操作面上,并且多个中央固定触点8A、外侧固定触点8B及发光元件9A~9F经由布线图案等与设备的电子电路(未图示)连接。
[0065] 当用户在显示部10B的某一位置上向下方按压操作显示板10时,导光片13及盖片14弯曲以按压可动触点5的拱顶状的中央部。当施加规定的按压力时,可动触点5伴随着点击触感向下方弹性翻转,可动触点5的下表面中央与中央固定触点8A接触。通过该接触,中央固定触点8A和外侧固定触点8B经由可动触点5电连接。
[0066] 此外还设置有柱状部(未图示),使其与可动触点5的中央部位置对应着夹入导光片13和盖片14之间。当成为这样的结构时,经由柱状部来按压可动触点5,所以操作感良好。即,通过设置柱状部,可将来自显示板10上表面的按压力高效地传递至可动触点5。另外,因为与可动触点5的中央对应着配置柱状部,所以即使按压位置与可动触点5的中心稍稍偏移,按压可动触点5的位置也始终在中央局部。因此,用户能够获得良好的触感。
[0067] 当用户解除对显示板10的按压力时,通过弹性恢复力使可动触点5向上方弹性翻转,可动触点5的下表面中央从中央固定触点8A分离。因此,中央固定触点8A与外侧固定触点8B电切断。根据这样的固定触点8的电接离来切换设备的各功能。
[0068] 接着,说明从设备的电子电路向发光元件9A~9F提供电源的情况。例如,向发光元件9E、9F提供电源,在这些电源发光的情况下,该光从基体材料11的端面向导光片13内入射,在基体材料11内反射并且向内方进入。此外,该光在基体材料11上表面的发光部12(12A,12B等)中扩散并反射,然后从下方照射这些上方的显示板10的显示部10B,照射多个显示部10B。因此用户即使在周围暗的情况下,也能够识别出显示部10B的文字及记号等的显示,从而可容易地操作设备。
[0069] 另外,在发光元件9A发光的情况下,该光从盖片14上的导光部15A的端面入射,在导光部15A内反射并且向内方进入。然后在导光部15A的上表面扩散并反射,使整个导光部15A发光。该光通过基体材料11从下方照射上方的透光部10C。
[0070] 同样,在发光元件9B发光的情况下,该光从导光部15B的端面入射使整个导光部15B发光。在发光元件9C发光的情况下,整个导光部15C发光,在发光元件9D发光的情况下,整个导光部15D发光。这些光通过基体材料11从下方照射各导光部上方的透光部10C。
[0071] 例如,可预先设发光元件9E及发光元件9F的发光色为白色,发光元件9A的发光色为蓝色,发光元件9B为橙色,发光元件9C为绿色。在此情况下,发光部12发出白色光,导光部15A发出蓝色光,导光部15B发出橙色光,导光部15C发出绿色光。因此,如显示部10B为白色、这些之间的透光部10C为蓝色、橙色、绿色这样,以不同的颜色来照射显示部10B和每列的透光部10C。
[0072] 或者,使发光元件9A、9B、9C的发光色相同,并设置某程度的时间差从设备的电子电路向发光元件9A~9F提供电源。这样,首先发光部12A与发光部12B之间的导光部15A发光,接着发光部12B与发光部12C之间的导光部15B发光。然后发光部12C与发光部12D之间的导光部15C发光。导光部15A~15C这样顺次地发光,并按照每一列依次照射显示部10B之间的透光部10C。
[0073] 如以上所述,当用户按压操作显示板10时,本实施方式的开关按压导光片13的上表面,可动触点5进行弹性翻转使固定触点8成为电接通状态。然后,在导光片13和盖片14上的导光部15A~15D中从端面分别导入发光元件9A~9D的光。通过这样的结构,多个发光部12和配置于这些之间的下方位置的导光部15A~15D发光。因此,照射显示板10的多个显示部10B和其间的多个透光部10C。而且如上所述,除了多个显示部10B照明之外,还能够以不同的颜色来照射其间的透光部10C以及设置时间差来依次照射透光部10C等。即,结构简易,且能够进行多个显示部10B和透光部10C的多样照明。
[0074] 此外,在以上说明中说明了在除去可动触点5配设场所的盖片14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导光部15的结构。除此以外,在盖片14具有透光性的情况下,可将多个导光部15设置在盖片14的下表面。另外导光部15可以是一个。
[0075] 另外,在以上说明中,对与可动触点5之间的位置对应着设置导光部15、导光部15为一定宽度的近似带状的例子进行了图示说明。但是,导光部15的形状不仅限于此。以下,参照图4~图7来说明导光部15的形状变化。图4~图7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具有其它结构的导光部的可动触点体的俯视图。
[0076] 在图4所示的结构中设置有连结部20A(20),该连结部使导光部15A和导光部15B在除去可动触点5配设场所的位置上局部连结。另外还设置有连结部20B(20),该连结部使导光部15C和导光部15D连结。在此结构中,连结部20A也与导光部15A、15B相同材质地一体形成,所以连结部20A也具有透光性。并且,包含连结部20A的导光部15A、15B处于相同的发光状态。因此,优选使发光元件9A、9B以相同的发光颜色同时点亮。除此以外,发光元件9A、9B能够以其它颜色发光。此外,显示板10也可以根据这样的发光状态来适当地设定透光部10C。导光部15C、15D和连结部20B以及发光元件9C、9D也是同样的。
[0077] 此外在图4中,连结部20针对一对导光部15仅设有1个位置。除此以外,可构成为在一对导光部15之间用多个连结部20进行连结。并且,还可以构成为针对导光部15A、15B以不同的颜色或定时使导光部15C、15D发光等。
[0078] 接着,说明图5的结构。可动触点5的外形从上表面观察一般为圆形或长圆形等。并且以矩阵状态来配置这种形状的可动触点5。另一方面,发光部12A~12E与可动触点5的位置对应着进行配置。因此,即使在发光部12A~12E中也有倾斜邻接部分的距离变大的情况。因此,如图5所示,在多个带状的导光部15A、15B、15C、15D等中,优选使填入该倾斜邻接的发光部间的凸部30一体地突出形成。即,优选局部改变导光部15的带状粗细。利用导光部在包含根据这样的形状构成为倾斜邻接部分的空间位置的较宽范围内良好地发光。此外,改变该粗细的位置不仅限于上述位置,可根据需要适当设定该位置及凸部30的形状。这样,通过制成带有凸部30的导光部15,连没有设置发光部12的部分也能够照射。
[0079] 接着说明图6的结构。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设置于盖片14上的导光部40围绕在根据可动触点5的位置而配置的发光部12的周围。此外如图6所示,还可以构成为一体连接了包含发光部12的三个列(在图中为上下方向)。当改变方法时,导光部40具有在图4所示的带状导光部15A、15B的除了可动触点5配设场所以外的全部位置上配置连结部20进行连结的形状。在此情况下,可配置发光元件9A、9B,以使光分别从与各带状部40A、40B相当的位置的端部部分入射。并且,可以与上述不同地配置发光元件9G,以使发光元件9G的光从在盖片14的外周位置上配设直线L字形状的导光部45构成L字的部入射。即,导光部45设置在可动触点体的外周位置上。如果导光部45发光,则能够良好地照射到盖片14的外周端部位置。
[0080] 接着对图7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结构中设置有网眼状的导光部50,使其分别围绕矩阵状配设的发光部12的各自周围。该结构是图6所示的结构的派生。在此情况下,作为发光元件9A、9B、9G、9H的配置优选处于整体均匀的发光状态的配置,但没有特别地限定。
[0081] 由以上说明可知,导光部可与长短、粗细及形状等无关地配置在除了配置有可动触点5的位置以外的全部位置上。此外,还能够实现可通过对该导光部适当配置发光元件来在宽范围内进行该配设图案的照明及多样发光等的薄型结构。并且,显示板10可采用具有与所希望的发光相应的透光部10C的结构,或者由具有透光部10C的其它部件构成。另外,上述各导光部除了配置在盖片14的上表面侧之外还可以构成为配置在下表面。
[0082]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光部12的下方位置设置可动触点5,在设有可动触点5的位置以外的位置上设置透光性的导光部。通过此结构,除了发光部12发光以外,还可以设置不同颜色及时间差来使导光部发光。这样可制作出结构简易且能进行多样照明的可动触点体。
[0083] (实施方式2)
[0084] 以下,参照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开关的剖视图。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085] 本实施方式的开关取代实施方式1的图3中的可动触点体17而具有可动触点体17A。可动触点体17A取代实施方式1中的导光片13而具有导光片13A。导光片13A具有:
基体材料11、发光部12和导光部15。即,在膜状的基体材料11上表面的规定位置上设有多个凹凸状的发光部12的情况与导光片13相同。并且在多个发光部12之间的基体材料
11的下表面近似带状地设有透光性的多个导光部15。更详细地说,在导光片13A的除去发光部12配设场所的位置上设有导光部15。这样在可动触点体17A中将导光部15设置在基体材料11的下表面而不是盖片14的上表面。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相同。
[0086] 此外,因为导光部15的材质及形成方法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另外,导光部15的下表面形成为凹凸状。在图8中导光部15被图示为连贴附用的粘接剂都包含的整体部件。这些特征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并且,导光部15不仅限于呈一定宽度的带状,在可相互连结或者各自局部改变粗细的方面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
[0087] 此外,除了在基体材料11下表面的发光部12彼此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导光部15之外,还可以成为在基体材料11上表面的发光部12彼此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导光部15的结构。此外,在以上说明中说明了将在下表面贴附有多个可动触点5的盖片14贴附于导光片13A下表面的结构。除此之外,也可以除去盖片14并在导光片13A的下表面直接贴附多个可动触点5。在此结构中,结构部件数减少,从而使可动触点体变得更加简易且廉价。
[0088]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导光片13A中,在作为可动触点5配设场所的发光部12彼此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透光性的导光部15。在此结构中,除了导光片13A的多个发光部12发光之外,还能够设置不同颜色及时间差来使这些之间的导光部15发光。因此,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制作出结构简易、且能进行多样照明等的可动触点体17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能够适用图4~图7所示的结构。
[0089] 此外,在实施方式1、2中说明了以规定形状形成规定材质的膜状片并将其利用粘接剂等贴附在盖片14及基体材料11上的透光性导光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印刷形成导光部本身来构成。另外,在盖片14及基体材料11上下表面的内方可通过二色成形等来形成折射率与这些不同的导光部。即使在这些制作方法中也能够实施本发明。即使在这样的制作方法中也可以连结导光部或者局部改变粗细。另外,还可以使这些导光部通过改变颜色或定时等进行发光,或者利用相同颜色等进行发光。
[0090]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091] 本发明的可动触点体可制作成结构简易且能进行多样照明的可动触点体和开关。它们在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中是有用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