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

申请号 CN201680004649.8 申请日 2016-02-08 公开(公告)号 CN107111384A 公开(公告)日 2017-08-29
申请人 株式会社电装; 发明人 畑中真二; 立入泉树;
摘要 一种输入装置,在通过向线圈(41)的 电流 的施加而产生的电磁 力 作为相对操作力的操作反力作用给操作旋钮(73)的输入装置中,在线圈侧磁轭、第一磁轭、或者第二磁轭的任意一个设置针对第一磁 铁 或者第二 磁铁 产生斥力(RF1)的排斥用磁铁(55),以便抵消第一磁铁(61)对线圈侧磁轭(52)或者第一磁轭(71)的第一吸引力(F1)与第二磁铁(62)对线圈侧磁轭或者第二磁轭(72)的第二吸引力(F2)的合力。
权利要求

1.一种输入装置,是供沿着虚拟的操作平面(OP)的方向的操作输入的输入装置,其中,具备:
线圈(41),其通过卷线的缠绕而形成;
板状的线圈侧磁轭(52),其被插入至上述线圈;
板状的第一磁轭(71)以及第二磁轭(72),它们平行配置在上述线圈侧磁轭的两面侧;
第一磁(61),其配置在上述线圈侧磁轭与上述第一磁轭对置的面的任意一个,使上述线圈侧磁轭与上述第一磁轭间产生磁通;
第二磁铁(62),其配置在上述线圈侧磁轭与上述第二磁轭对置的面的任意一个,并使上述线圈侧磁轭与上述第二磁轭间产生磁通;以及
操作旋钮(73),其与上述线圈侧磁轭、或者上述第一磁轭以及第二磁轭连接来供操作力输入,
通过向上述线圈的电流的施加而产生的电磁力作为相对上述操作力的操作反力作用于上述操作旋钮,
在上述线圈侧磁轭、上述第一磁轭、或者上述第二磁轭的任意一个设置有对上述第一磁铁或者上述第二磁铁产生斥力(RF1)的排斥用磁铁(55),以便抵消上述第一磁铁对上述线圈侧磁轭或者上述第一磁轭的第一吸引力(F1)与上述第二磁铁对上述线圈侧磁轭或者上述第二磁轭的第二吸引力(F2)的合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设定为在上述线圈侧磁轭、或者上述第一磁轭以及第二磁轭的随着上述操作力的输入的可动范围内,从上述线圈侧磁轭以及上述第一磁轭、第二磁轭相互重叠的方向投影的情况下的、上述排斥用磁铁相对于上述第一磁铁或者上述第二磁铁的重叠的面积恒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中,
设置两组上述线圈、上述线圈侧磁轭、上述第一磁轭、上述第二磁轭、上述第一磁铁以及上述第二磁铁来形成第一促动器(39x)以及第二促动器(39y),
由上述第一促动器中的上述线圈产生的电磁力(EMF_x)作为向沿着上述操作平面的第一方向的操作反力(RF_x)被输入到上述操作旋钮,
由上述第二促动器中的上述线圈产生的电磁力(EMF_y)作为向沿着上述操作平面的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操作反力(RF_y)被输入到上述操作旋钮。

说明书全文

输入装置

[0001] 本申请主张于2015年3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48774号的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0002] 本公开涉及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0003] 专利文献1的输入装置(输入设备)在平配置的电路基板的一面固定有板状的固定磁轭,在另一面固定有多个线圈。另外,在多个线圈侧配置有板状的可动磁轭,在可动磁轭的与线圈对置的面固定有多个磁。而且,在可动磁轭连接有操作旋钮。
[0004] 可动磁轭以及多个磁铁能够与操作旋钮一起向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移动,若在多个线圈流通电流,则由于该电流和由多个磁铁产生的磁通而在多个线圈产生电磁。而且,该电磁力作用为相对向x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移动的操作旋钮的操作反力。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17176号公报
[0006] 在专利文献1中,在磁铁与固定磁轭之间,通过磁铁在z轴方向产生吸引力,所以有在通过操作旋钮的操作而可动磁芯以及磁铁移动时,在与滑动部件之间产生摩擦力,使操作感变差的可能性。
[0007] 因此,发明者们在日本特开2015-125552号公报所公开的在先申请(日本专利申请2013-268746)中提出了以夹着固定磁轭的方式在两侧配置固定了磁铁的可动磁轭,来抵消z轴方向的吸引力的技术方案。
[0008] 然而,可知根据对于固定磁轭的到磁铁的距离的偏差或者磁铁本身的尺寸的偏差等而z轴方向的吸引力产生偏差,不能够完全地抵消彼此的吸引力。

发明内容

[0009]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配置在磁轭的两侧的磁铁的吸引力之差所带来的影响的输入装置。
[0010] 在本公开的一方式中,
[0011] 输入沿虚拟的操作平面的方向的操作力的输入装置具备:
[0012] 线圈,其通过卷线的缠绕形成;
[0013] 板状的线圈侧磁轭,其插入到线圈;
[0014] 板状的第一磁轭以及第二磁轭,它们平行配置在线圈侧磁轭的两面侧;
[0015] 第一磁铁,其配置在线圈侧磁轭与第一磁轭的对置的面的任意一个面,并使线圈侧磁轭以及第一磁轭间产生磁通;
[0016] 第二磁铁,其配置在线圈侧磁轭与第二磁轭的对置的面的任意一个面,并使线圈侧磁轭以及第二磁轭间产生磁通;以及
[0017] 操作旋钮,其与线圈侧磁轭或者第一以及第二磁轭连接并输入操作力。
[0018] 通过向线圈的电流的施加而产生的电磁力作为相对操作力的操作反力作用于操作旋钮,
[0019] 在线圈侧磁轭、第一磁轭或者第二磁轭的任意一个设置有针对第一磁铁或者第二磁铁产生斥力的排斥用磁铁,以便抵消第一磁铁的对线圈侧磁轭或者第一磁轭的第一吸引力与第二磁铁的对线圈侧磁轭或者第二磁轭的第二吸引力的合力。
[0020] 若构成输入装置的各部件的尺寸或者各部件间的尺寸等产生偏差等,则在基于第一磁铁的第一吸引力和基于第二磁铁的第二吸引力产生差,而不能够抵消两吸引力。该情况下,两吸引力之差作为合力残留,通过该合力而在操作旋钮的操作时成为伴随摩擦力的形式,所以操作旋钮的操作感产生偏差。
[0021] 在本公开中,在线圈侧磁轭、第一磁轭或者第二磁轭的任意一个设置使斥力产生的排斥用磁铁,以便使第一吸引力与第二吸引力的合力抵消,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第二磁铁的吸引力之差所带来的影响。附图说明
[0022] 通过参照附图下述的详细的记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优点变得更加明确。
[0023] 图1是用于说明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输入装置的显示系统的构成的图。
[0024] 图2是用于说明操作输入装置的在车厢内的配置的图。
[0025] 图3是用于说明操作输入装置的机械构成的剖视图。
[0026] 图4是反力产生部的立体图。
[0027] 图5是从图4的箭头V观察到的反力产生部的仰视图。
[0028] 图6是示意地表示在磁路中环绕的磁通的方式的图,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
[0029] 图7是示意地表示在磁路中环绕的磁通的方式的图,是图5的VII-VII线剖视图。
[0030] 图8是分解了反力产生部的立体图,是示意地表示在磁路中环绕的磁通的方式的图。
[0031] 图9是表示反力产生部的俯视图。
[0032] 图10是图9的X-X线剖视图。
[0033] 图11是表示图9的XI-XI线剖视图,是磁吸引力的合力与斥力的合力的说明图。
[0034] 图12是表示通过在没有排斥用磁铁的情况下的磁吸引力的合力,产生摩擦力的说明图。
[0035] 图13是表示有排斥用磁铁的情况下的磁吸引力的变动量的曲线图。
[0036] 图14是表示没有排斥用磁铁的情况下的磁吸引力的变动量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基于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各实施方式中有时对对应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从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仅对构成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对于该构成的其它的部分,能够应用先行说明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明示的构成的组合,只要组合并不特别产生妨碍,则即使未明示也能够部分地组合多个实施方式的构成彼此。而且,多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所记述的构成彼此的未明示的组合也被以下的说明公开。
[0038] (第一实施方式)
[0039] 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输入装置100被安装于车辆,与车厢内的显示器,例如导航装置20或者平视显示器装置120(参照图2)等一起构成显示系统10。如图2所示,操作输入装置100在车辆的中央控制台被设置在与托手19邻接的位置,并在操作者的手的容易够到的范围使操作旋钮73露出。该操作旋钮73若通过操作者的手H等输入操作力,则向输入的操作力的方向位移。
[0040] 导航装置20设置在车辆的仪表板内,使显示画面22朝向驾驶席露出。在显示画面22显示有与规定的功能相关联的多个图标以及用于选择任意的图标的指示器80等。若对操作旋钮73输入水平方向的操作力,则指示器80在显示画面22上向与操作力的输入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如图1以及图2所示,导航装置20与通信总线90连接,能够与操作输入装置100等进行网络通信。导航装置20具有描绘显示在显示画面22的图像的显示控制部23以及使由显示控制部23描绘出的图像连续地显示在显示画面22的液晶显示器21。
[0041] 对以上的操作输入装置100的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操作输入装置100与通信总线90以及外部的电池95等连接。操作输入装置100通过通信总线90,能够与离开设置的导航装置20进行通信。另外操作输入装置100从电池95被供给各构成的工作所需要的电力。
[0042] 操作输入装置100由通信控制部35、操作检测部31、反力产生部39、反力控制部37以及操作控制部33等电构成。
[0043] 通信控制部35将由操作控制部33处理的信息输出到通信总线90。除此之外通信控制部35还获取从其它的车载装置输出到通信总线90的信息,并输出给操作控制部33。
[0044] 操作检测部31检测通过操作力的输入而移动的操作旋钮73(参照图2)的位置。操作检测部31将表示检测出的操作旋钮73的位置的操作信息输出给操作控制部33。
[0045] 反力产生部39是使操作旋钮73产生操作反力的构成,包含音圈达等促动器。反力产生部39例如在显示画面22上指示器80(参照图2)与图标重叠时,将操作反力施加给操作旋钮73(参照图2),从而通过所谓的反力反馈,使操作者产生模拟的图标的触感。
[0046] 反力控制部37例如由用于进行各种运算的微型计算机等构成。反力控制部37基于从操作控制部33获取的反力信息,控制从反力产生部39施加给操作旋钮73的操作反力的方向以及强度。
[0047] 操作控制部33例如由用于进行各种运算的微型计算机等构成。操作控制部33获取由操作检测部31检测出的操作信息,并通过通信控制部35输出到通信总线90。除此之外操作控制部33还对施加给操作旋钮73(参照图2)的操作反力的方向以及强度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结果作为反力信息输出给反力控制部37。
[0048] 如图3所示,操作输入装置100由可动部70以及固定部50等机械式地构成。
[0049] 可动部70具有保持后述的一对可动磁轭71、72的旋钮基座74以及上述的操作旋钮73。可动部70以能够向沿着虚拟的操作平面OP的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设于固定部50。通过固定部50预先规定了可动部70能够向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分别移动的范围。可动部70若从施加的操作力被释放则回到成为基准的基准位置。
[0050] 固定部50具有壳体50a、滑动板50b(图11、图12)以及电路基板59等,保持后述的固定磁轭51。壳体50a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支承可动部70,并收纳电路基板59以及反力产生部39等各构成。滑动板50b成为可动部70移动时的导板,固定在壳体50a内。电路基板59以使其板面方向沿着操作平面OP的姿势被固定在壳体50a内。在电路基板59安装有构成操作控制部33以及反力控制部37等的微型计算机等。
[0051] 在以上的可动部70以及固定部50间,图3~图5所示的反力产生部39实施反力反馈。反力产生部39由两组的作为促动器发挥功能的第一音圈马达(VCM)39x和第二VCM39y、以及固定磁轭51和两个可动磁轭71、72等构成。
[0052] 第一VCM39x具有第一线圈41、两个磁铁61、62、固定磁轭51(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以及可动磁轭71、72。第二VCM39y具有第二线圈42、两个磁铁63、64、固定磁轭51(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以及可动磁轭71、72。以下,依次对各线圈41、42、各磁铁61~64、固定磁轭51以及各可动磁轭71、72的详细进行说明。
[0053] 各线圈41、42通过将由等非磁性材料构成的线材作为卷线49,缠绕成扁平的筒状而形成。在各线圈41、42中,与卷线49的缠绕轴方向正交的横剖面形成为长方形。各卷线49缠绕到各线圈41、42的筒壁的厚度例如到3mm左右。在各线圈41、42中,在缠绕的卷线49的内周侧形成有在缠绕轴方向上延伸的收纳室41a、42a。各线圈41、42经由设于电路基板59的布线图案与反力控制部37电连接,且通过该反力控制部37独立地对各卷线49施加电流。
[0054] 各线圈41、42相互稍微拉开缝隙,并沿y轴排列。各线圈41、42以使卷线49的缠绕轴方向沿着操作平面OP的姿势被固定于电路基板59等的固定部50。一方的线圈(以下,称为“第一线圈”)41的缠绕轴方向沿x轴。另一方的线圈(以下,称为“第二线圈”)42的缠绕轴方向沿y轴。各线圈41、42分别形成沿着操作平面OP的一对线圈侧面41u、41d、42u、42d。在各线圈41、42中,将朝向操作旋钮73侧的各一方设为上侧线圈侧面41u、42u,并将朝向电路基板59侧的各另一方设为下侧线圈侧面41d、42d。各线圈侧面41u、41d、42u、42d形成为各边沿x轴或者y轴的大致四边形状。
[0055] 各磁铁61~64是钕磁铁等,形成为具有长边方向的大致四边形的板状。两个磁铁61、62在与操作平面OP实质正交的z轴方向上相互分离,且在该z轴方向上排列。同样地,另外两个磁铁63、64在z轴方向上相互分离,并且,在该z轴方向上排列。在各磁铁61~64的各个设有形成为平滑的平面状的磁化面68以及安装面69。在各磁铁61~64中,磁化面68以及安装面69的磁极彼此不同(也参照图6以及图7)
[0056] 两个磁铁61、63的各安装面69以使长边沿着x轴的姿势安装于可动磁轭71。保持于可动磁轭71的磁铁61的磁化面68在z轴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与第一线圈41的上侧线圈侧面41u对置。保持于可动磁轭71的磁铁63的磁化面68在z轴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与第二线圈42的上侧线圈侧面42u对置。
[0057] 另外的两个磁铁62、64的各安装面69以使长边沿着x轴的姿势安装于可动磁轭72。保持于可动磁轭72的磁铁62的磁化面68在z轴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与第一线圈41的下侧线圈侧面41d对置。保持于可动磁轭72的磁铁64的磁化面68在z轴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与第二线圈42的下侧线圈侧面42d对置。各着磁面68在可动部70回到基准位置的情况下,位于对置的各线圈侧面41u、41d、42u、42d的中央。
[0058] 在以上的构成中,如图6所示,各磁铁61、62的产生磁通在z轴方向经过(贯穿)第一线圈41的卷线49。因此,若通过向第一线圈41的电流的施加从而电荷在置于磁场中的卷线49内移动,则各电荷产生洛伦兹力。这样一来,第一VCM39x在第一线圈41以及各磁铁61、62间,产生x轴方向(第一方向)的电磁力EMF_x。通过使施加给第一线圈41的电流的方向反转,产生的电磁力EMF_x也反转,而成为沿着x轴的反向的方向。
[0059] 另外如图7所示,各磁铁63、64的产生磁通在z轴方向经过(贯穿)第二线圈42的卷线49。因此,若通过向第二线圈42的电流的施加而电荷在置于磁场中的卷线49内移动,则各电荷产生洛伦兹力。这样一来,第二VCM39y在第二线圈42以及各磁铁63、64间,产生y轴方向(第二方向)的电磁力EMF_y。通过使施加给第二线圈42的电流的方向反转,产生的电磁力EMF_y也反转,成为沿着y轴的反向的方向。
[0060] 图3~图5所示的固定磁轭51例如由软铁以及电磁板等磁性材料形成。在固定磁轭51设有两个线圈侧磁轭部52、53以及连结部54。线圈侧磁轭部52、53以及连结部54形成为平板状。
[0061] 一方的线圈侧磁轭部(以下,称为“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被插入第一线圈41的收纳室41a,并贯穿该收纳室41a。在收纳于收纳室41a的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的两面形成有第一对置面52a。两个第一对置面52a位于第一线圈41的内周侧,且以与配置在第一线圈41的外周侧的各磁铁61、62一起从内外的两侧夹着该线圈41的方式分别与这些磁铁61、62的各磁化面68对置配置。引导至以上的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的各磁铁61、62的产生磁通在z轴方向上经过(贯穿)第一线圈41的卷线49。
[0062] 另一方的线圈侧磁轭部(以下,称为“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被插入第二线圈42的收纳室42a,并贯穿该收纳室42a。在收纳于收纳室42a的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的两面形成有第二对置面53a。两个第二对置面53a位于第二线圈42的内周侧,且以与配置在第二线圈42的外周侧的各磁铁63、64一起从内外的两侧夹着该线圈42的方式分别与这些磁铁63、64的各磁化面68对置配置。引导至以上的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的各磁铁63、64的产生磁通在z轴方向经过(贯穿)第二线圈42的卷线49。
[0063] 连结部54沿各线圈41、42弯曲为L形。连结部54从收纳于第一线圈41的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延伸至收纳于第二线圈42的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从而使两个线圈侧磁轭部52、53连结。根据以上,形成从第一线圈41的收纳室41a延伸到第二线圈42的收纳室42a的固定磁轭51。
[0064] 各可动磁轭71、72与固定磁轭51相同,由软铁以及电磁钢板等磁性材料形成。各可动磁轭71、72均由长方形的平板材料形成,相互为实质相同的形状。各可动磁轭71、72平行配置在固定磁轭51(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的两面侧。各可动磁轭71、72以在z轴方向上夹着两个线圈41、42并且对置的配置保持于旋钮基座74。
[0065] 在各可动磁轭71、72的各个形成有第一保持面71a、72a以及第二保持面71b、72b。一方的可动磁轭71通过第一保持面71a保持磁铁61的安装面69,并通过第二保持面71b保持磁铁63的安装面69。另一方的可动磁轭72通过第一保持面72a保持磁铁62的安装面69,并通过第二保持面72b保持磁铁64的安装面69。
[0066] 在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以及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设有排斥用磁铁55(图9~图11)。排斥用磁铁55形成为具有长边方向的大致四边形的板状。排斥用磁铁55的长边方向以沿着y轴的方式配置。排斥用磁铁55在各线圈侧磁轭部52、53中,例如分别设在与可动磁轭
72对置侧的面,分别相对对置的磁铁62、64产生斥力。
[0067] 排斥用磁铁55成为用于抵消磁铁61与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之间的磁吸引力(第一吸引力)以及磁铁62与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之间的磁吸引力(第二吸引力)的合力(不平衡)的磁铁。同样地,排斥用磁铁55成为用于抵消磁铁63与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之间的磁吸引力(第一吸引力)以及磁铁64与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之间的磁吸引力(第二吸引力)的合力(不平衡)的磁铁(详细后述)。
[0068] 排斥用磁铁55在从各磁轭51、71、72重叠的方向(z轴方向)投影的情况下,以交叉的方式与磁铁62、64重叠。因此,设定为无论可动磁轭71、72通过操作旋钮73而移动到哪个位置,在随着操作力的输入的可动磁轭71、72的可动范围内,两磁铁55、62以及两磁铁55、64的重叠的面积都一直恒定(图9)。
[0069] 以上说明的固定磁轭51以及两个可动磁轭71、72等形成图6~图8所示的反力产生部39的磁路65作为磁路形成体66。磁路65通过在固定磁轭51以及各可动磁轭71、72中环绕的形状,将第一VCM39x的各磁铁61、62的产生磁通导向第二VCM39y,并且将第二VCM39y的各磁铁63、64的产生磁通导向第一VCM39x。
[0070] 若进行详细叙述,则在图6~图8所示的第一VCM39x的各磁铁61、62,朝向第一线圈41的各磁化面68的磁极相同。因此,各磁铁61、62产生的磁通的方向成为沿z轴相互相反的方向。因此,产生从各第一对置面52a朝向各第一保持面71a、72a的磁通。这些磁通从各第一保持面71a、72a进入各可动磁轭71、72,且在各可动磁轭71、72的各个中,从第一保持面71a、
72a朝向第二保持面71b、72b。
[0071] 并且,在图7以及图8所示的第二VCM39y的各磁铁63、64中,朝向第二线圈42的各磁化面68的磁极相互相同,并且与第一线圈41对置的两个磁化面68(也参照图6)的磁极不同。因此,各磁铁63、64产生的磁通的方向成为沿z轴相互对置的方向。因此,产生从各第二保持面71b、72b朝向各第二对置面53a的磁通。根据以上,被各可动磁轭71、72引导的磁通从各第二对置面53a进入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并经过连结部54朝向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而且,在固定磁轭51内引导的磁通再次从各第一对置面52a朝向各第一保持面71a、72a(参照图
6)。
[0072] 根据以上,在图6~图8所示的反力产生部39中,第一VCM39x中的各磁铁61、62的产生磁通不仅经过该VCM39x的第一线圈41,还被磁路65引导,从而经过第二VCM39y的第二线圈42。同样地,第二VCM39y中的各磁铁63、64的产生磁通不仅经过第二线圈42,还被磁路65引导,从而经过第一VCM39x的第一线圈41。因此,各第一对置面52a以及各第一保持面71a、72a间的磁通密度及各第二对置面53a以及各第二保持面71b、72b间的磁通密度与独立地形成两个VCM39x、39y的磁路的方式相比来说较高。这样一来,在z轴方向贯穿第一线圈41的卷线49的磁通密度提高,从而在第一VCM39x能够产生的电磁力EMF_x增加。同样地,在z轴方向贯穿第二线圈42的卷线49的磁通密度的提高,从而在第二VCM39y能够产生的电磁力EMF_x增加。因此,能够抑制各磁铁61~64的形成材料的使用量,并提高能够作用于可动部70的操作旋钮73的各操作反力RF_x、RF_y,进而提高能够作用给操作者的各操作反力RF_x、RF_y。
[0073] 接下来,使用图9~图14对排斥用磁铁55的作用,也就是各磁铁61~64对固定磁轭51的磁吸引力的调整作用进行说明。
[0074] 如图12所示,将磁铁61与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的距离、以及磁铁63与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的距离设为L1,并将磁铁62与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的距离、以及磁铁64与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的距离设为L2。另外,将磁铁61对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的磁吸引力设为F1,将磁铁62对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的磁吸引力设为F2、将磁铁63对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的磁吸引力设为F3,并将磁铁64对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的磁吸引力设为F4。
[0075] 在不设置排斥用磁铁55的情况下,例如若在由于设在各线圈41、42与磁铁61、63之间的滑动板50b的设定,或者各部的组装偏差等,距离L1比距离L2大的情况下,则基于磁铁61、63的磁吸引力F1、F3比基于磁铁62、64的磁吸引力F2、F4小。因此,不能够实现磁吸引力F1、F3与磁吸引力F2、F4的抵消。在该情况下,总体的磁吸引力的合力成为朝向上侧的力,例如可动磁轭71被推向壳体50a,产生移动时的摩擦力。换句话说,滑动阻力增大,操作旋钮73的操作感产生偏差。
[0076] 然而,如图9~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以及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设置使斥力产生的排斥用磁铁55,以便使磁吸引力F1~F4的合力抵消。如图11所示,通过排斥用磁铁55,在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中对磁铁62产生斥力RF1,另外,在第二线圈侧磁轭部53中对磁铁64产生斥力RF2。而且,通过该斥力RF1、RF2的合力,抵消磁吸引力的合力。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磁铁61、63与磁铁62、64的磁吸引力之差所带来的影响。
[0077] 使用图13、图14对上述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如图14所示,对于可动磁轭71与可动磁轭72的上下方向(z轴方向)的位置的偏差,在不使用排斥用磁铁55的情况下,产生成为下侧的可动磁轭72的磁铁62、64的磁吸引力与成为上侧的可动磁轭71的磁铁61、63的磁吸引力的差作为磁吸引力的变动量。两磁轭71、72的位置的偏差越大,磁吸引力的变动量越大。该变动量成为摩擦力的偏差,对滑动感造成影响。
[0078] 与此相对,如图13所示,在使用排斥用磁铁55的情况下,通过该排斥用磁铁55,得到用于抵消磁吸引力的合力的斥力,所以能够抑制磁吸引力的变动量。
[0079] 另外,如图9所示,设定为在随着操作力的输入的可动磁轭71、72的可动范围内,两磁铁55、62以及两磁铁55、64的重叠的面积一直恒定,所以能够消除可动磁轭71、72的可动所伴随的斥力的变动,无论在哪个操作位置都能够得到稳定的上述效果。
[0080]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操作输入装置100相当于“输入装置”,第一VCM39x相当于“第一促动器”,第二VCM39y相当于“第二促动器”。另外,第一线圈41相当于“线圈”。另外,磁铁61、62相当于“第一磁铁、第二磁铁”。而且,第一线圈侧磁轭部52相当于“线圈侧部”,可动磁轭71、72相当于“第一磁轭、第二磁轭”。
[0081] (其它的实施方式)
[0082]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具备第一VCM39x和第二VCM39y作为反力产生部39的促动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仅具备第一VCM39x、第二VCM39y中任意一方。该情况下,虽然仅能够得到两个方向(x轴、y轴)中一方的操作反力,但通过设置排斥用磁铁55,能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抑制磁吸引力的合力的影响。
[0083] 另外,也可以针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将固定磁轭51置换为可动磁轭,在新的可动磁轭设置各磁铁61~64,并且,分别将对置的可动磁轭71、72置换为固定磁轭。该情况下,在新的固定磁轭的一方设置排斥用磁铁55。由此,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84] 另外,也可以针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将固定磁轭51置换为可动磁轭,并且,分别将对置的可动磁轭71、72置换为固定磁轭。而且,在新的固定磁轭设置各磁铁61~64。该情况下,在新的可动磁轭的任意一面设置排斥用磁铁55。由此,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85] 另外,也可以针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将各磁铁61~64收纳在各线圈41、42的收纳室41a、42a内,并分别固定在固定磁轭51的各对置面52a、53a。该情况下,在可动磁轭71、72的任意一个面设置排斥用磁铁55。由此,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086] 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系统10也可以代替导航装置20,或者与导航装置20一起,具备图2所示的平视显示器装置120(参照)。平视显示器装置120在驾驶席的前方收纳在车辆的仪表板内,并朝向在挡玻璃内规定的投影区域122投影图像,从而进行该图像的虚像显示。坐在驾驶席的操作者通过投影区域122,能够视觉确认与规定的功能相关联的多个图标、以及用于选择任意的图标的指示器80等。指示器80与显示于显示画面22的情况相同,通过对操作旋钮73的水平方向的操作输入,能够在投影区域122内向与操作力的输入方向对应的方向移动。
[0087]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操作导航装置等的远程操作设备,对设置于中央控制台的操作输入装置进行了说明。本公开所涉及的输入装置能够应用于设置在中央控制台的变速杆等选择器、以及设于方向盘的转向开关等。并且,本公开所涉及的输入装置也能够应用于设在仪表板、车等的扶手、以及设于后部坐席的附近等的各种车辆的功能操作设备。并且,并不限定于车辆用,能够在各种输送用设备以及各种信息终端等所使用的操作系统采用本公开所涉及的操作输入装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