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

申请号 CN201110379359.0 申请日 2011-11-04 公开(公告)号 CN102543532A 公开(公告)日 2012-07-04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发明人 千崎大辅; 水野博光; 古贺进一; 西田耕太; 服部真也; 橘克晴; 荻野彰;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感的 开关 装置。开关装置具备配置在 轻触开关 (46)和操作按钮(10)之间的盖部(43),该轻触开关配置在 基板 (45)上,该操作按钮以能够被进行按压操作的形式安装在收容部中。盖部在与轻触开关对应的部位上具有开口部(43a)。弹性部件(44)的下表面安装在盖部的表面上。在操作按钮被进行了按压操作时,通过弹性部件使轻触开关接通。在操作按钮的按压操作被解除时,通过弹性部件的反作用 力 使操作按钮恢复到初始 位置 上,轻触开关被关闭。所述开关装置具备支承操作按钮的突起部(48),该突起部形成在弹性部件的上表面的、与盖部的表面对应的位置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装置,具备:
非可动部件,其配置在开关部件和操作体之间,所述开关部件配置在基板上,所述操作体以能够被进行按压操作的形式安装在筐体中,所述非可动部件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形成在与所述开关部件对应的部位上;和
弹性部件,其包含安装于所述非可动部件的表面上的第1表面、和位于该第1表面相反侧的第2表面,
被按压操作的所述操作体通过所述弹性部件使所述开关部件接通,
在所述操作体的按压操作被解除时,通过所述弹性部件的反作用使所述操作体恢复到初始位置上,所述开关部件被关闭操作,
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具备支承所述操作体的突起部,该突起部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2表面的、与所述非可动部件的所述表面对应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包含与所述开关部件对应的至少一对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体没有被按压操作时,所述突起部以压缩状态抵接在所述操作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体被操作时,所述突起部进一步被所述操作体的表面和所述非可动部件的所述表面弹性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具备圆顶状的膨出部,该膨出部形成在与所述开关部件对置的位置上、且向所述操作体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操作体的边缘对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可动部件包含由硬质树脂形成的支承部件,
所述开口部为形成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孔,
所述弹性部件以将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孔覆盖的形式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为锥形突起,其具有较细的前端和较粗的基端,
在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基端上形成有向所述按压方向扩展的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为包含隔膜部分和非隔膜部分的层状部件,所述隔膜部分形成在与所述开关部件以及所述非可动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对应的位置上,所述非隔膜部分直接与所述非可动部件的所述表面接触
所述突起部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2表面的所述非隔膜部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部件为多个开关部件,
所述隔膜部分为与所述多个开关部件分别对应的多个隔膜部分,
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突起部包含:
与所述弹性部件的边缘相邻的多个第1突起部;和
形成在所述多个隔膜部分的中间位置上的多个第2突起部。

说明书全文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其具备通过按压操作来接通的开关部件。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对车的控制对象进行遥控的遥控设备上设置有根据按压操作来切换开关触点的状态的开关装置。特别是,在像遥控钥匙那样的电子钥匙上搭载有通过按压操作按钮来接通触点的按钮开关式的开关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如图14所示,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开关装置具备搭载在基板53上的开关部件54(开关触点)。在开关部件54的上方设置有例如橡胶板55。配置在壳体50的开口部51中的按钮52能够被按压操作。在所述开关装置中,按钮52只被橡胶板55的中央部这一个部位支承(单点支承构造)。
[0004] 在按钮52的下表面形成有向下方突出、与橡胶板55接触的抵接部56。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1791号公报
[0006] 然而,在上述的单点支承构造的开关装置中,在按压了按钮52时,有时按钮52会以抵接部56为支点倾斜、即左右摇晃,使得按钮52的操作感不令人满意。另外,由于在按钮52的按压初期,反作用的增加相对于按压力的增加较少,所以初期的按压力和按钮52的移动不作线性联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按压力而使反作用力的增加变大时,橡胶板55的中央部才开始向下方移动。所以,按钮52的操作感不稳定而不令人满意。另外,即使在按钮52的下表面没有设置抵接部56、而通过树脂部件的一部分来支承按钮52的下表面的情况下,操作感的问题也同样存在。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了操作感的开关装置。
[0008]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为开关装置,其具备:非可动部件,其配置在开关部件和操作体之间,所述开关部件配置在基板上,所述操作体以能够被进行按压操作的形式安装在筐体中,所述非可动部件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形成在与所述开关部件对应的部位上;和弹性部件,其包含安装于所述非可动部件的表面上的第1表面、和位于该第1表面相反侧的第2表面。被按压操作的所述操作体通过所述弹性部件使所述开关部件接通,在所述操作体的按压操作被解除时,通过所述弹性部件的反作用力使所述操作体恢复到初始位置上,所述开关部件被关闭操作。所述开关装置具备支承所述操作体的突起部,该突起部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2表面的、与所述非可动部件的所述表面对应的位置上。
[0009] 基于此构成,操作体被支承在形成于弹性部件上的突起部上,由此不再是被单点支承,从而能够抑制在对操作体进行按压操作时操作体摇晃。另外,由于能够在对操作体进行按压操作时一直获得来自于弹性部件的反作用力,所以能够改善操作感。
[0010]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突起部包含与所述开关部件对应的至少一对突起部。
[0011] 基于此构成,支承操作体的部位增加,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对操作体进行了按压操作时操作体摇晃。
[0012] 在一个例子中,在所述操作体没有被按压操作时,所述突起部以压缩状态抵接在所述操作体上。
[0013] 基于此构成,由于在操作体没有被按压的状态下突起部以压缩状态抵接在操作体上,所以突起部能够从按压初期对操作体产生充分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使操作体的操作感更加稳定。优选地,在所述操作体被操作时,所述突起部进一步被所述操作体的表面和所述非可动部件的所述表面弹性压缩。
[0014]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弹性部件具备圆顶状的膨出部,该膨出部形成在与所述开关部件对置的位置上、且向所述操作体突出。
[0015] 基于此构成,由于弹性部件具备形成在与开关部件对置的位置上的、圆顶状的膨出部,所以通过在操作体被进行了按压操作时使膨出部凹下来吸收操作负荷。由此,能够改善操作感。另外,由于如果操作体使膨出部凹下的话,就会由膨出部产生向上方的反作用力,所以圆顶状的膨出部能够有效地上推支承操作体。
[0016]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操作体的边缘对置。
[0017] 基于此构成,由于与操作体的边缘对置的突起部从接触在操作体的中央位置上的膨出部显著地分离,所以通过弹性部件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承操作体。
[0018]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非可动部件包含由硬质树脂形成的支承部件,所述开口部为形成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孔,所述弹性部件以将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孔覆盖的形式配置。
[0019] 基于此构成,由于在由硬质树脂形成的支承部件支承弹性部件的同时、弹性部件将开关部件的上方以及开口部覆盖,所以能够防止对操作体进行按压操作而产生的操作负荷施加在开关部件或基板上。另外,虽然向操作体施加的操作负荷通过弹性部件的局部部位的变形而被吸收,但除了该局部部位以外的弹性部件的大部分都被支承部件刚性地支承。因此,能够在改善操作感的同时、确实地对弹性部件进行支承。
[0020]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突起部为锥形突起,其具有较细的前端和较粗的基端,在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基端上形成有向所述按压方向扩展的圆
[0021] 基于此构成,由于突起部为在其基端上形成有圆角的锥形突起,所以能够抑制突起部因操作体的按压操作而弯曲,且突起部通过操作体的按压操作而被压缩,能够产生反作用力。
[0022]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弹性部件为包含隔膜部分和非隔膜部分的层状部件,所述隔膜部分形成在与所述开关部件以及所述非可动部件的所述开口部对应的位置上,所述非隔膜部分直接与所述非可动部件的所述表面接触,所述突起部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第2表面的所述非隔膜部分上。
[0023] 基于此构成,由于形成有突起部的非隔膜部分直接与所述非可动部件的所述表面接触,所以突起部一直被夹在非可动部件的表面和操作体的表面之间。因此,突起部能够从操作体的按压初期产生反作用力。
[0024] 在一个例子中,所述开关部件为多个开关部件,所述隔膜部分为与所述多个开关部件分别对应的多个隔膜部分,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突起部包含:与所述弹性部件的边缘相邻的多个第1突起部;和形成在所述多个隔膜部分的中间位置上的多个第2突起部。
[0025] 基于此构成,由于多个第1突起部以及多个第2突起部都从接触在操作体的中央位置上的隔膜部分显著地分离,所以能够稳定地支承各个操作体。
[0026] 基于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改善了操作感的开关装置。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电子钥匙系统的框图
[0028] 图2是遥控钥匙的主视图。
[0029] 图3是遥控钥匙的操作部的分解立体图。
[0030] 图4是发送模的分解立体图。
[0031] 图5是发送模块的主视图。
[0032] 图6(a)是沿图5的D-D线的发送模块的剖视图。
[0033] 图6(b)是沿图5的E-E线的发送模块的剖视图。
[0034] 图7(a)是沿图2的A-A线的操作部的剖视图。
[0035] 图7(b)是沿图2的B-B线的操作部的剖视图。
[0036] 图8是沿图5的F-F线的发送模块的剖视图。
[0037] 图9是沿图2的C-C线的操作部的剖视图。
[0038] 图10是在按钮被按压时的沿图2的A-A线的操作部的剖视图。
[0039] 图11是表示操作移动量和操作负荷的关系的图。
[0040] 图12是在按钮被按压时的沿图2的B-B线的操作部的剖视图。
[0041] 图13是在按钮被按压时的沿图2的C-C线的操作部的剖视图。
[0042] 图14是以往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
[0043] 符号说明
[0044] 1…遥控钥匙;2…车辆;3…无线钥匙系统;10…操作按钮;11…通信控制部;12…UHF发送部;13…上按钮;14…解锁按钮;15…后备箱按钮;16…紧急按钮;13a、14a、15a、16a…下表面;17…钥匙孔板;18…抵接部;21…控制装置;22…UHF接收器;23…车门锁闭装置;24…后备箱锁闭装置;25…喇叭;26…危险警告灯;30…操作部;31…筐体;
32…上侧壳体;33…下侧壳体;34…开口部;40…发送模块;41…收容部;42…主体部;
43…盖部;43a…开口部;44…弹性部件;45…基板;46…轻触开关;47…膨出部;48、49…突起部;48a、49a…基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进行说明。例如,开关装置组装到用于车辆电子钥匙系统的无线遥控钥匙的操作部上。
[0046] 如图1所示,在用于无线钥匙系统3的遥控钥匙1被进行了按钮操作时,该遥控钥匙1以无线方式将操作信号Ssa发送至车辆2。操作信号Ssa用于车辆2的车门的解锁或者上锁的执行控制。本实施方式的遥控钥匙1为具有握持部和钥匙孔板的机械钥匙,在该握持部上设置有多个操作按钮10。遥控钥匙1的操作信号Ssa可以用来指示车门的上锁操作或解锁操作、后备箱的解锁操作、以及例如在遭到强盗袭击时用声音和光亮进行威吓的威吓操作等。
[0047] 遥控钥匙1具备作为控制单元的通信控制部11。在通信控制部11的存储器11a中登录有作为遥控钥匙1固有钥匙代码的ID代码。连接在通信控制部11上的UHF发送部12根据通信控制部11的指令发送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频)带的电波(大约
312MHz)。
[0048] 遥控钥匙1具备连接在通信控制部11上的至少一个操作按钮10(按钮)。在图示的例子中,操作按钮10包含:在将车辆2的车门上锁时操作的上锁按钮13;在将车辆2的车门解锁时操作的解锁按钮14;在将车辆2的后备箱解锁时操作的后备箱按钮15;和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强盗袭击而通过声音和光亮进行威吓时操作的紧急按钮16。UHF发送部12将从通信控制部11供给出的通信数据进行调制后,以无线方式发送UHF带的操作信号Ssa,该操作信号Ssa含有遥控钥匙1固有的ID代码和操作信息。
[0049] 在车辆2上设置有无线钥匙系统3的控制装置21。连接在控制装置21上的UHF接收器22能够接收UHF带的无线信号。UHF接收器22例如被埋设在车身中。在控制装置21上连接有进行车门的上锁或解锁的车门锁闭装置23、进行后备箱的上锁或解锁的后备箱锁闭装置24、发出警告音的喇叭25、和危险警告灯26。在控制装置21的存储器21a中登录有ID代码。控制装置21对从遥控钥匙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所含的ID代码和登录在存储器21a中的ID代码进行校验(ID校验)。危险警告灯26是指转向指示灯,危险警告灯
26的动作是指使所有的转向指示灯闪烁。
[0050] 在以下的说明中,短按操作是指以不超过基准时间的较短时间按压操作按钮10的操作,长按操作是指以大于等于基准时间的较长时间按压操作按钮10的操作。
[0051] 在上锁按钮13被进行了短按操作时,遥控钥匙1的通信控制部11指示UHF发送部12发送包含车门上锁信息的操作信号Ssa。车辆2的控制装置21通过UHF接收器22一接收到包含车门上锁信息的操作信号Ssa,就对登录在该控制装置21的存储器21a中的ID代码和遥控钥匙1的ID代码进行校验(ID校验)。控制装置21一确认ID校验成立,就将上锁指令输出至车门锁闭装置23,使车门上锁。
[0052] 在解锁按钮14被进行了短按操作时,遥控钥匙1的通信控制部11指示UHF发送部12发送包含车门解锁信息的操作信号Ssa;在后备箱按钮15被进行了长按操作时,所述通信控制部11指示UHF发送部12发送包含后备箱解锁信息的操作信号Ssa;在紧急按钮被进行了长按操作时,所述通信控制部11指示UHF发送部12发送包含紧急信息的操作信号Ssa。车辆2的控制装置21接收操作信号Ssa,进行ID校验。ID校验一成立,控制装置21就基于操作信号Ssa所含的操作信息来控制车门锁闭装置23、后备箱锁闭装置24、喇叭
25、和危险警告灯26等。
[0053] 接着,参照图2~图5,对遥控钥匙1的构造进行说明。
[0054] 如图2所示,遥控钥匙1的钥匙孔板(机械钥匙)17能够用于以机械操作的方式将车辆2的车门解锁。遥控钥匙1的握持部为该遥控钥匙1的操作部30。作为所述操作按钮10,在该操作部30上配置有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后备箱按钮15、以及紧急按钮16。操作部30包含带有圆角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筐体31。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后备箱按钮15、以及紧急按钮16为操作体的例子。
[0055] 在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后备箱按钮15、以及紧急按钮16被进行了按压操作时,能够对相应的开关进行接通操作。在图示的例子中,沿离开钥匙孔板17的方向按照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的顺序对其进行排列,后备箱按钮15和紧急按钮16沿宽度方向排成一行。在各个操作按钮10的表面上形成有对能够通过操作控制的控制对象进行表示的标记。
[0056] 如图3所示,筐体31由上侧壳体32和下侧壳体33形成。在上侧壳体32上形成有使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后备箱按钮15、以及紧急按钮16的外表面露出的开口部34。能够从上侧壳体32的内侧将各个操作按钮10设置在上侧壳体32上。由于各个操作按钮
10的平面尺寸要比所对应的开口部34的尺寸要大,所以操作按钮10不会从开口部34脱落。
[0057] 在操作部30的筐体31内收容有发送模块40。发送模块40检测对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后备箱按钮15、以及紧急按钮16的操作,发送相应的操作信号Ssa。发送模块40为经过防加工处理的模块,只有未予图示的背面的电池盖以能够装卸的形式安装在发送模块40上。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由操作按钮10、以及发送模块40所包含的支承部分和检测部分构成,支承部分支承操作按钮10,检测部分检测对操作按钮10的操作。在下文中对所述支承部分和所述检测部分进行说明。
[0058]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发送模块40由具有开口部43a的收容部41、和将该收容部41的开口部43a密封的平面状的弹性部件44构成。收容部41为具有上下两部分结构的盒体,其由有底状的主体部42和安装在主体部42上的盖部43构成。在通过主体部42和盖部43形成的收容室中收容有电子部件。开口部43a形成在盖部43的、配置有弹性部件44的位置上。在图示的例子中,包括主体部42和盖部43在内的整个收容部41由硬质树脂形成。优选地,在收容部41中至少盖部43由硬质树脂形成。
[0059] 弹性部件44支承操作按钮10。另外,弹性部件44通过弹性变形来传递操作按钮10的按压操作。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双色成型来形成收容部41的盖部43和弹性部件44。
另外,所谓双色成型是指:将不同的材料组合成一体的成型方法。双色成型的一个例子如下:在模具内对一次部分进行成型后,在同一模具内使二次部分与一次部分一体化的成型方法。收容部41的主体部42和盖部43通过激光熔接被密合在一起。因此,由于发送模块
40的构成部件(42、43、44)通过双色成型和激光熔接而被密合在一起,所以发送模块40具有水等不会进入其内部的防水构造。盖部43起到非可动部件的作用。盖部43也称为支承部件。
[0060] 参照图6~图9,对开关装置的构造进行说明。
[0061] 首先,对与上锁按钮13以及解锁按钮14分别对应的开关装置加以说明。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在由硬质树脂形成的收容部41内设置有基板45。在所述基板45的上表面搭载有轻触(tactile)开关46,该轻触开关46作为检测对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的按压操作的开关部件。然后,在所述轻触开关46的上方以将轻触开关46覆盖的形式配置有弹性部件44。所述弹性部件44与收容部41形成为一体,使得弹性部件44被收容部41所支承。
[0062] 弹性部件44具备膨出部47、即隔膜部分,该膨出部47形成在与轻触开关46对置的部位上,且形成为向上方凸起的圆顶状。在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被进行了按压操作时,膨出部47起到产生反作用力的弹簧作用。所述膨出部47形成在与盖部43的开口部43a对应的位置上。在弹性部件44的上表面的膨出部47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一对突起部48。突起部48形成在弹性部件44的上表面的、与位于弹性部件44正下方的收容部41的盖部43所处位置、即盖部43的表面对应的位置上。突起部48的前端比膨出部
47的前端更向上突出。
[0063] 如图4所示,突起部48为具有较细的前端和较粗的基端的锥形突起,其构成为越靠向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的按压方向、即下方就越粗。另外,在突起部48的基端48a上形成有越靠向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的按压方向、即下方就越进一步扩展的圆角(fillet)。
[0064] 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在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的下表面中央位置上形成有圆柱状的突起部、即抵接部18。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以所述抵接部18抵接在弹性部件44的膨出部47上的状态设置在筐体31内。从上侧壳体32的内侧将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设置在上侧壳体32的开口部34上,并将发送模块40夹在上侧壳体32和下侧壳体33之间,由此发送模块40被收容在筐体31内。在发送模块40被收容在筐体31内时,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的抵接部18与弹性部件44的膨出部47相抵接,且弹性部件44的突起部48与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的下表面13a(14a)相抵接。在操作按钮
10没有被操作时,弹性部件44的膨出部47处于被操作按钮10的抵接部18向轻触开关46侧按压的状态,弹性部件44的突起部48被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的下表面13a(14a)压缩。这时,弹性部件44的膨出部47不接触轻触开关46。
[0065] 接着,对与后备箱按钮15以及紧急按钮16分别对应的开关装置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和与上锁按钮13以及解锁按钮14分别对应的开关装置一样,在基板45的上表面搭载有轻触开关46,该轻触开关46检测对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的按压操作。所述弹性部件44在所述轻触开关46的上方将轻触开关46覆盖。
[0066] 弹性部件44具备膨出部47、即隔膜部分,该膨出部47形成在与轻触开关46对置的部位上、且形成为向上方凸起的圆顶状。在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被进行了按压操作时,膨出部47起到产生反作用力的弹簧作用。在弹性部件44的上表面的、与位于弹性部件44正下方的收容部41的盖部43所处位置、即盖部43的表面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多个突起部49。多个突起部49中的一个突起部与后备箱按钮15对应,另一个突起部与紧急按钮16对应。在图示的例子中,多个突起部49排列形成在后备箱按钮15的膨出部47和紧急按钮16的膨出部47的中间位置上。各个突起部49的前端比相应的膨出部47的前端更向上突出。各个突起部49形成在与相应的操作按钮10(后备箱按钮15或者紧急按钮16)的边缘对置的位置上。
[0067] 如图4所示,各个突起部49为具有较细的前端和较粗的基端的锥形突起,其构成为越靠向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的按压方向、即下方就越粗。另外,在各个突起部49的基端49a上形成有越靠向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的按压方向、即下方就越进一步扩展的圆角。
[0068] 如图9所示,在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的下表面中央位置上形成有抵接部18,该抵接部18抵接在弹性部件44的膨出部47上,并被设置在筐体31内。如对上锁按钮13以及解锁按钮14所说明的那样,在发送模块40被收容在筐体31内时,操作按钮10的抵接部18与弹性部件44的膨出部47相抵接,且弹性部件44的突起部49与后备箱按钮
15(紧急按钮16)的下表面15a(16a)相抵接。在操作按钮10没有被操作时,弹性部件44的膨出部47处于被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的抵接部18向轻触开关46侧按压的状态,弹性部件44的突起部49被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的下表面15a(16a)压缩。这时,弹性部件44的膨出部47不接触轻触开关46。由于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被弹性部件44的膨出部47和突起部49双点支承,所以与通过膨出部47进行单点支承的情况相比更加稳定。
[0069] 接着,在本实施例的遥控钥匙1的操作按钮10被按压操作时,开关装置进行如下动作。
[0070] 如图10所示,由于上锁按钮13被多个突起部48所支承,由此不再是被单点支承,所以能够减少相对于筐体31的摇晃。因此,由于在将手指放在上锁按钮13上时上锁按钮13不会左右倾动,所以能够改善操作感。
[0071] 在上锁按钮13被按压操作时,上锁按钮13向轻触开关46移动,随着上锁按钮13的移动使膨出部47被抵接部18弹性按压而凹下,且多个突起部48从压缩状态进一步被上锁按钮13的表面和盖部43的表面弹性压缩。所以,从按压初期能够由弹性部件44的膨出部47和突起部48得到反作用力。如果增加对上锁按钮13的操作负荷的话,上锁按钮13就会随着操作负荷的增加而移动与负荷的增加量对应的量。也就是说,能够减少上锁按钮13的空走行程。例如,如图11所示,上锁按钮13的操作移动量和操作负荷的关系为:相对于操作负荷,操作移动量大致按比例增加。从按压初期开始,单位时间的操作负荷的增加量大致恒定。由于操作负荷稳定,所以能够改善上锁按钮13的操作感。
[0072] 如果上锁按钮13被短按操作的话,轻触开关46就会接通,并将上锁的输入信号供给至通信控制部11。通信控制部11通过UHF发送部12发送包含车门上锁信息的操作信号Ssa。车辆2的控制装置21通过UHF接收器22接收操作信号Ssa,并进行ID校验。如果控制装置21确认ID校验成立的话,就会将上锁指令输出至车门锁闭装置23,使车门上锁。
[0073] 另外,如图12所示,在解锁按钮14被按压操作时,解锁按钮14进行与上锁按钮13相同的动作,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感。如果解锁按钮14被短按操作的话,轻触开关46就会接通,并将解锁的输入信号供给至通信控制部11。通信控制部11通过UHF发送部12发送包含车门解锁信息的操作信号Ssa。车辆2的控制装置21通过UHF接收器22接收操作信号Ssa,并进行ID校验。如果控制装置21确认ID校验成立的话,就会将解锁指令输出至车门锁闭装置23,使车门解锁。
[0074] 如图13所示,在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被按压操作时,与上锁按钮13一样,随着后备箱按钮15的移动,膨出部47被抵接部18弹性按压而凹下,且突起部49从压缩状态进一步被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的表面和盖部43的表面弹性压缩。所以,从按压初期能够由弹性部件44的膨出部47和突起部49得到反作用力。如果按恒定比例增加对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的操作负荷的话,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就会随着操作负荷的增加而移动。另外,虽然与后备箱按钮15和紧急按钮16分别对应的突起部49只有1个,然而与对上锁按钮13所说明的理由一样,与只通过膨出部47进行单点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改善后备箱按钮15以及紧急按钮16的操作感。
[0075] 如果后备箱按钮15被长按操作的话,轻触开关46就会接通,并将后备箱锁闭的输入信号供给至通信控制部11。通信控制部11发送包含后备箱解锁信息的操作信号Ssa。车辆2的控制装置21通过UHF接收器22接收操作信号Ssa,并进行ID校验。如果控制装置21确认ID校验成立的话,就会将后备箱的解锁指令输出至后备箱锁闭装置24,使后备箱解锁。
[0076] 如果紧急按钮16被长按操作的话,轻触开关46就会接通,并将紧急信息的输入信号供给至通信控制部11。通信控制部11发送包含紧急信息的操作信号Ssa。车辆2的控制装置21通过UHF接收器22接收操作信号Ssa,并进行ID校验。如果控制装置21确认ID校验成立的话,就会将动作指令供给至喇叭25或危险警告灯26,使喇叭25鸣叫、或者使危险警告灯26闪烁。
[0077]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0078] (1)操作按钮10被支承在形成于弹性部件44上的突起部48、49上,由此不再是被单点支承,从而能够抑制在对操作按钮10进行按压操作时操作按钮10摇晃。另外,由于能够在对操作按钮10进行按压操作时一直获得来自于弹性部件44的反作用力,所以能够改善操作感。
[0079] (2)在相对于一个轻触开关46形成有一对突起部48的情况下,支承操作按钮10的部位有所增加,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对操作按钮10进行按压操作时操作按钮10摇晃。
[0080] (3)由于在操作按钮10没有被按压的状态下突起部48以压缩状态抵接在操作按钮10上,所以突起部48能够从按压初期对操作按钮10产生充分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使操作按钮10的操作感更加稳定。
[0081] (4)由于弹性部件44具备形成在与轻触开关46对置的位置上的膨出部47,所以通过在操作按钮10被进行了按压操作时使膨出部47凹下来吸收操作负荷。由此,能够改善操作感。另外,由于如果操作按钮10使膨出部47凹下的话,就会由膨出部47产生向上方的反作用力,所以圆顶状的膨出部47能够有效地上推支承操作按钮10。
[0082] (5)在与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的边缘对置的位置上形成有突起部49。由于该突起部49从接触在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的中央位置上的膨出部47显著地分离,所以通过弹性部件44能够更加稳定地支承后备箱按钮15(紧急按钮16)。
[0083] (6)由于在由硬质树脂形成的收容部41支承弹性部件44的同时、弹性部件44将轻触开关46的上方以及开口部43a覆盖,所以能够防止对操作按钮10进行按压操作而产生的操作负荷施加在轻触开关46或基板45上。另外,虽然向操作按钮10施加的操作负荷通过弹性部件44的局部部位、即膨出部47的变形而被吸收,但除了膨出部47以外的弹性部件44的大部分被收容部41(盖部43)刚性地支承。因此,能够在改善操作感的同时、确实地对弹性部件44进行支承。
[0084] (7)由于突起部48、49为在其基端48a、49a上形成有圆角的锥形突起,所以能够抑制突起部48、49因操作按钮10的按压操作而弯曲,且突起部48、49通过操作按钮10的按压操作而被压缩并能够产生反作用力。
[0085] (8)由于弹性部件44和收容部41(盖部43)通过双色成型的方式形成为一体,所以操作负荷被施加在弹性部件44上,由此弹性部件44不会相对于收容部41偏移,从而能够提高耐久性。
[0086] (9)弹性部件44为包含隔膜部分和非隔膜部分的层状部件,隔膜部分形成在与开关部件46或盖部43的开口部43a对应的位置上,非隔膜部分直接与盖部43的表面接触。突起部48以及突起部49都形成在弹性部件44的上表面的、与盖部43的表面接触的非隔膜部分上。由于形成有突起部48、49的非隔膜部分直接与盖部43的表面接触,所以突起部
48、49一直被夹在盖部43的表面和操作按钮10的表面之间。因此,突起部48、49能够从操作按钮10的按压初期产生反作用力。在本说明书中,与盖部43的表面、即上表面接触的弹性部件44的下表面也称为第1表面,位于该下表面相反侧的上表面也称为第2表面。
[0087] (10)多个隔膜部分与多个轻触开关46分别对应。弹性部件44包含:相邻形成在弹性部件44的边缘的突起部48;和形成在所述多个隔膜部分的中间位置上的突起部49。基于此构成,由于突起部48、49都从接触在操作按钮10的中央位置上的隔膜部分显著地分离,所以能够稳定地支承各个操作按钮10。在本说明书中,形成于弹性部件44上的突起部
48也称为多个第1突起部,突起部49也称为多个第2突起部。
[0088]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按照对此方式做了适当更改的以下的方式来实施。
[0089]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部43具有为了将操作按钮10的按压操作传递至像轻触开关46那样的开关部件上而形成的开口部43a,然而该开口部43a并不仅限于贯穿孔,也可以为从盖部43的外缘向内形成的凹口或通道,或者也可以为部件之间的缝隙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防水性,最好进行适当更改。
[0090]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非可动部件(支承部件)优选由硬质树脂形成,然而只要能够支承弹性部件44,对非可动部件(支承部件)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
[0091]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应于后备箱按钮15以及紧急按钮16的突起部49与后备箱按钮15以及紧急按钮16的边缘对置,然而也可以与非边缘的位置对置。
[0092]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操作按钮10上形成有抵接部18,然而只要操作按钮10的下表面能够与弹性部件44接触,也可以省略抵接部18。
[009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操作按钮10以及轻触开关46对置的膨出部47并不仅限于圆顶状,也可以为平面。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操作按钮10的下表面与弹性部件44接触。
[009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操作按钮10组装在操作部30上时,弹性部件44的膨出部47凹下,且突起部48、49处于压缩状态。这样,虽然优选在操作按钮10没有被按压的状态下,膨出部47和突起部48、49处于弹性变形的状态,然而也可以只有膨出部47处于弹性变形的状态、或者只有突起部48、49处于弹性变形的状态。另外,也可以在膨出部47和突起部48、49都未变形的状态下直接与操作按钮10接触。
[0095]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上锁按钮13以及解锁按钮14分别对应有一对突起部48,然而与上锁按钮13以及解锁按钮14分别对应的突起部48的个数也可以为1个。另外,与上锁按钮13以及解锁按钮14分别对应的突起部48的个数也可以为3个以上。
[0096]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后备箱按钮15以及紧急按钮16分别对应有1个突起部49,然而与后备箱按钮15以及紧急按钮16分别对应的突起部49的个数也可以为2个,或者也可以为3个以上。
[0097]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个突起部48、49为锥形突起,然而只要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操作按钮10的压缩操作,各个突起部48、49也可以为粗细相等的柱子。
[0098]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个突起部48、49的基端形成了圆角,然而只要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操作按钮10的压缩操作,也可以省略圆角。
[0099]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遥控钥匙1的操作按钮10设置有上锁按钮13、解锁按钮14、后备箱按钮15、以及紧急按钮16,然而也可以根据用户的用途选择任意的操作按钮。另外,在车辆2上设置有滑动门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对滑动门进行开闭操作的滑动门按钮。
[0100]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双色成型的方式将收容部41(盖部43)和弹性部件44形成为一体,然而也可以用粘合剂等使弹性部件44与收容部41(盖部43)密合在一起。
[0101] 虽然无线钥匙系统3的电波频率设定为大约312MHz,然而也可以根据规格或法规等任意更改。
[010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无线钥匙系统3的电波频率并不仅限于UHF,例如也可以使用LF(Low Frequency)或HF(High Frequency)等。
[0103] 也可以省略遥控钥匙1的钥匙孔板17。
[0104] 也可以在遥控钥匙1上进一步设置能够接收LF带的电波的LF接收器,并在车辆2上进一步设置能够向车外发送LF带的电波的LF发送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控制装置21对操作信号Ssa作出应答并确认车门的上锁或解锁已完成的话,就会将发送LF带的车门上锁/解锁完成通知信号的指令供给至LF发送器。因此,能够将车门上锁/解锁完成通知信号告知给遥控钥匙1。
[0105]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用在无线钥匙系统3的遥控钥匙1的开关装置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也可以适用于用在无线钥匙系统3的遥控钥匙1以外的各种机器。
[0106] 开关只要能够检测按压操作即可,例如,只要是轻触开关或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由固定触点和活动触点组成的开关即可。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