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扭簧端子开关

申请号 CN201410662017.3 申请日 2014-11-19 公开(公告)号 CN104505289A 公开(公告)日 2015-04-08
申请人 余正明; 发明人 余正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使用 扭簧 为 端子 的 开关 ,包括上盖、底座、固定端子、可动端子和按压件,所述底座设有一导柱,按压件连接安装到套接有复位 弹簧 的导柱上,上端露出上盖供按压,上盖与底座扣合使中部形成一空腔,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设置于空腔内,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的一端均穿出底座与外部 电路 连接,所述可动端子为扭簧,其安装在底座上位于固定端子的一侧;扭簧一端穿出底座供线路连接,该端与底座固定,扭簧另一端作为动作臂受按压件控制用于与固定端子 接触 。与 现有技术 相比,本发明使用扭簧作为可动端子结构,其良好的弹性,可以使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拥有较好的手感,且扭簧制造成本较低,结构更为简单,寿命更长。
权利要求

1.一种使用扭簧端子开关,包括上盖(1)、底座(2)、固定端子(3)、可动端子(4)和按压件(5),所述底座(2)设有一导柱(21),按压件(5)连接安装到套接有复位弹簧的导柱(21)上,上端露出上盖(1)供按压,上盖(1)与底座(2)扣合使中部形成一空腔,固定端子(3)和可动端子(4)设置于空腔内,固定端子(3)和可动端子(4)的一端均穿出底座(2)与外部电路连接;通过按压件(5)的上下移动推动可动端子(4)动作进而控制可动端子(4)与固定端子(3)的接触和断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端子(4)为扭簧(4),其安装在底座上位于固定端子(3)的一侧;扭簧(4)一端穿出底座供线路连接,该端与底座固定,扭簧(4)另一端作为动作臂受按压件(5)控制用于与固定端子(3)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5)向可动端子(4)方向延伸出至少一个凸起(51),按压件(5)上下移动时通过凸起推动动作臂移动实现与固定端子(3)接触或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3)包括触点端(33),所述触点端(33)与底座(2)垂直设置,按压件(5)控制动作臂作前后移动进而使动作臂与触点端(33)实现断开或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3)还包括安装部(32),所述安装部(32)设有通孔,固定端子(3)通过通孔套接到导柱(21)上实现固定,安装部一端弯折向下穿出底座(2)外部供外部线路连接,另一端弯折向上延伸形成触点端(3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设有一垂直于底座(2)底面设置的便于扭簧动作臂转动的扭簧固定柱(23),所述扭簧(4)套接在扭簧固定柱(2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4)的动作臂由扭簧(4)的上端高于触点端(33)平高度处与底座(2)底面平行延伸而出第一动作支臂(411),并在对应按压件(5)凸起(51)处垂直向下弯折,延伸到触点端(33)水平高度以下形成第二动作支臂(412),再垂直弯折延伸到触点端(33)正下部形成第三动作支臂(413),再向上弯折使末端延伸到触点端(33)正前端形成与固定端子(3)前后相对的第四支臂(414),形成不闭合的口字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3)包括触点端(33),所述触点端(33)与底座(2)平行设置,按压件(5)控制动作臂作上下移动进而使动作臂触点与触点端(33)实现断开或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3)还包括安装部(32),所述安装部(32)设有通孔,固定端子(3)通过通孔套接到导柱(21)上实现固定,安装部一端弯折向下穿出底座(2)外部用于外部线路连接,另一端平行延伸形成触点端(3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设有一安装槽(24),所述扭簧(4)横向固定在安装槽(24)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4)的动作臂由扭簧(4)的一端向固定端子(3)方向延伸而出形成第五动作支臂(421),在对应凸起(51)上部弯折出近似平行于底座(2)底面供凸起(51)提拉的第六动作支臂(422),最后弯折延伸到固定端子上方形成与固定端子触点端接触的第七动作支臂(423);所述第六动作支臂(422)因受凸起(51)提拉与否作上下运动进而实现与固定端子触点端的端开与接触。

说明书全文

一种使用扭簧端子开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开关,特别是一种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设备的很多操作需要使用到按键开关作为输入手段,按键开关好坏决定了输入设备的体验,需要保证良好的手感和使用寿命。现有按键开关采用金属片制成的动触片因为开关内部空间的限制,金属片的强度相对不足,影响了按键手感与寿命。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感好,寿命佳,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的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
[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包括上盖、底座、固定端子、可动端子和按压件,所述底座设有一导柱,按压件连接安装到套接有复位弹簧的导柱上,上端露出上盖供按压,上盖与底座扣合使中部形成一空腔,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设置于空腔内,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的一端均穿出底座与外部电路连接;通过按压件的上下移动推动可动端子动作进而控制可动端子与固定端子的接触和断开,所述可动端子为扭簧,其安装在底座上位于固定端子的一侧;扭簧一端穿出底座供线路连接,该端与底座固定,扭簧另一端作为动作臂受按压件控制用于与固定端子接触。
[0005] 优选的,所述按压件向可动端子方向延伸出至少一个凸起,按压件上下移动时通过凸起推动动作臂移动实现与固定端子接触或断开。
[0006] 优选的,所述固定端子包括触点端,所述触点端与底座垂直设置,按压件控制动作臂作前后移动进而使动作臂与触点端实现前后断开或接触。
[0007] 优选的,所述固定端子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通孔,固定端子通过通孔套接到导柱上实现固定,安装部一端弯折向下穿出底座外部形成管脚,另一端弯折向上延伸形成触点端。
[0008]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垂直于底座底面设置的便于扭簧动作臂前后转动的扭簧固定柱,所述扭簧安装固定在扭簧固定柱上。
[0009] 优选的,所述扭簧的动作臂由扭簧的上端高于触点端平高度处与底座底面平行延伸而出第一动作支臂,并在按压件凸起处垂直向下弯折,延伸到触点端水平高度以下形成第二动作支臂,再垂直弯折延伸到触点端正下部形成第三动作支臂,再向上弯折使末端延伸到触点端正前端形成与固定端子前后相对的第四支臂,形成不闭合的口字型结构。
[0010] 优选的,所述固定端子包括触点端,所述触点端与底座平行设置,按压件控制动作臂作上下移动进而使动作臂触点与触点端实现断开或接触。
[0011] 优选的,所述固定端子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通孔,固定端子通过通孔套接到导柱上实现固定,安装部一端弯折向下穿出底座外部形成管脚,另一端平行延伸形成触点端。
[0012]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安装槽,所述扭簧横向固定在安装槽内。
[0013] 优选的,所述扭簧的动作臂由扭簧的一端向固定端子方向延伸而出形成第五动作支臂,在凸起上部弯折出平行于底座底面的第六动作支臂,所述第六动作支臂位于凸起上部进而受凸起推动作上下运动,最后弯折延伸到触点上端形成与静触点上下相对的第七动作支臂。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扭簧作为可动端子结构,其良好的弹性,可以使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拥有较好的手感,且扭簧制造成本较金属片更低,结构更为简单,寿命更长,提高了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的使用感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所述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实施例1的可动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实施例1的组合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实施例2的可动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实施例2的组合状态内部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实施例3的可动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实施例3的组合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实施例1-2的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 实施例1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包括上盖1、底座2、按压件5、复位弹簧6、可动端子4以及固定端子3,该上盖1外围设置多个扣孔11,而底座2与上盖1扣孔11相对应的地方设有卡位22,上盖1与底座2通过扣孔
11与卡位22的配合可进行扣合,扣合后上盖1与底座2中间形成一放置按压件5、复位弹簧6、可动端子4以及固定端子3的空腔。该底座2上设有导柱21,导柱21下部延伸出底座
2底部,复位弹簧6套接在导柱21外侧,该导柱21中间设有导孔。而该按压件5下部设有定位杆,按压件5通过将定位杆穿入导孔,配合按压件5与底座2之间的复位弹簧6即可实现压下与弹起,按压件5四条边与底座2之间还设置有导槽,当按压件5按下或受复位弹簧
6作用复位时,按压件5沿着导槽进行上下移动,按压件5上部穿出上盖1以便连接外部的键帽,按压件5还设有至少一个凸起51,该凸起51前端设有坡面,当按压件5上下移动时,凸起51会推动扭簧动作臂使之前后摆动实现与固定端子3接触或断开。优选的,底座2还设有用于按键安装的固定压条7,该固定压条7成倒U型,两端穿出底座2与其他硬件连接固定。
[0018] 实施例1中,固定端子3和可动端子4固定在底座2上,其中,固定端子3包括与外部电路焊接固定的管脚端31、将固定端子3固定在导柱21上的安装部32以及与可动端子4接触的触点端33。安装部32上设有一个可套接在导柱21上面的通孔,其一端弯折延伸出向上垂直于安装部32的用于与动作臂前后接触的触点端33,另一端管脚端31弯折穿出底座2外部,固定端子3通过通孔套接到导柱21上实现固定。优选的,该触点为柱状触点,使得其能较好地与可动端子4接触。所述可动端子4为扭簧,而底座2上设有一个垂直于底座2底面设置的扭簧固定柱23,扭簧安装固定在扭簧固定柱23上,一端延伸出前后摆动且可与固定端子3的触点端33接触的动作臂,该动作臂用于受按压件5的凸起51的斜面推动进而实现与静触点连接或断开,其另一端为管脚端410,穿出底座2与外部电路连接。
[0019]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中,该扭簧的动作臂由扭簧的上端高于触点端33水平高度处与底座2底面平行延伸而出第一动作支臂411,并在按压件5凸起51处垂直向下弯折,延伸到触点端33水平高度以下形成第二动作支臂412,再垂直弯折延伸到触点端33正下部形成第三动作支臂413,再向上弯折使末端延伸到触点端33正前端形成第四动作支臂414,形成不闭合的口字型结构。
[0020] 如图3所示,在按压件5下部与第二动作支臂位置相对的边沿上,设有凸起51,当按压件5未被人为按下时,第二动作支臂412下部与按压件5凸起51坡面的下部接触,因为坡面原因,第二动作支臂412被凸起51坡面顶开,可动端子4的动作臂与固定端子3的触点分离,连接断开,不产生信号;当按压件5被人为按下时,第二动作支臂412下部边沿顺着坡面滑向按压件5凸起51坡面的上部,动作臂末端与固定端子3的触点接触,连接接通,产生按键信号。
[0021] 实施例2图4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如图4所示,实施例2如实施例1一样,包括上盖
1、底座2、按压件5、复位弹簧6、可动端子4以及固定端子3,该上盖1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扣孔11,同时在下部设有两个扣孔11,而底座2与上盖1扣孔11相对应的地方设有卡位
22,上盖1与底座2通过扣孔11与卡位22的配合可进行扣合,扣合后上盖1与底座2中间形成一放置按压件5、复位弹簧6、可动端子4以及固定端子3的空腔。该底座2设有一导柱21,导柱21一端固定在底座2上,另一端与按压件5下部连接固定,复位弹簧6套接在底座2与按压件5之间的导柱21上,按压件5上部穿出上盖1以便连接外部的键帽,还设有至少一个凸起51,当按压件5上下移动时,凸起51会推动扭簧的动作臂使之作上下摆动实现与固定端子3接触或断开。
[0022] 该固定端子3和可动端子4固定在底座2上,其中,固定端子3包括与外部电路焊接固定的管脚端31、将固定端子3固定在导柱21上的安装部32以及与可动端子4接触的触点端33。安装部32中间具有可让导柱21穿过的通孔,固定端子3可通过让导柱21穿过通孔以后,受复位弹簧6的复位挤压作用而固定在底座2底面。在安装部32一端,水平延伸出设置在底座2底面上与动作臂上下相对的触点端33,该触点端33上部设有向上放置的柱状触点,便于与动作臂作上下接触。在底座2位于触点端33前端右侧设置有一安装槽,该安装槽由三面定位壁与底座2边沿包围构成,大小刚好可将扭簧主体放置于其内,配合上盖1将扭簧固定于固定端子3的触点端33前端。
[0023] 如图5所示,该扭簧的动作臂由扭簧的右端向固定端子3方向延伸而出形成第五动作支臂421,在凸起51上部弯折出横置并平行于底座2底面的第六动作支臂422,该第六动作支臂位于凸起51上部,当按压件5上下移动时,凸起可推动第六动作支臂作上下移动,最后弯折延伸到触点上端形成与静触点上下相对的第七动作支臂423,扭簧还包括管脚端420,从扭簧一端穿出底座2外部并与外部电路连接。
[0024] 如图6所示,在按压件5下部与第六动作支臂422位置相对的边沿上,设有凸起51,当按压件5未被人为按下时,第六动作支臂422下部与按压件5凸起51上部接触,因为复位弹簧6的弹性作用,第六动作支臂被凸起51上部顶开,可动端子4的动作臂与固定端子3的触点分离,连接断开,不产生信号;当按压件5被人为按下时,受动作臂的弹性紧贴按压件5凸起51上部并随按压件5按下而向下移动,动作臂末端与固定端子3的触点接触,连接接通,产生按键信号。
[0025] 实施例3图7为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如图7所示,实施例3如实施例2一样,包括上盖
1、底座2、按压件5、复位弹簧6、可动端子4以及固定端子3,该上盖1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扣孔11,同时在下部设有两个扣孔11,而底座2与上盖1扣孔11相对应的地方设有卡位
22,上盖1与底座2通过扣孔11与卡位22的配合可进行扣合,扣合后上盖1与底座2中间形成一放置按压件5、复位弹簧6、可动端子4以及固定端子3的空腔。该底座2设有一导柱21,导柱21一端固定在底座2上,另一端与按压件5下部连接固定,复位弹簧6套接在底座2与按压件5之间的导柱21上,按压件5上部穿出上盖1以便连接外部的键帽,还设有至少一个凸起51,当按压件5上下移动时,凸起51会推动扭簧的动作臂使之作上下摆动实现与固定端子3接触或断开。
[0026] 该固定端子3和可动端子4固定在底座2上,其中,固定端子3为方形金属片,设置在固定端子前的底座上放置扭簧位置的另一侧,包括与外部电路焊接固定的管脚端31、以及与可动端子4接触的触点端33。所述触点端33该触点端33上部设有向上放置的柱状触点,便于与动作臂进行上下接触,其一端还延伸出管脚端31,该管脚端31穿出底座2与外部电路连接。在底座2位于触点端33前端一侧设置有一安装槽,该安装槽大小刚好可将扭簧主体放置于其内,配合上盖1将扭簧固定于可动端子4的触点端33前端底座2的一侧。
[0027] 如图8所示,该扭簧结构与实施例2相似,该扭簧的动作臂由扭簧向固定端子3方向延伸而出形成第八动作支臂431,在凸起51上部弯折出平行于底座2底面的第九动作支臂432,该第九动作支臂432位于凸起51上部,当按压件5上下移动时,凸起可推动第九动作支臂作上下移动,最后弯折延伸到触点上端形成与静触点上下相对的第十动作支臂433,扭簧还包括管脚端430,从扭簧一端穿出底座2外部并与外部电路连接。
[0028] 如图9所示,在按压件5下部与第九动作支臂位置相对的边沿上,设有凸起51,当按压件5未被人为按下时,第九动作支臂下部与按压件5凸起51上部接触,因为复位弹簧6的弹性作用,第九动作支臂被凸起51上部顶开,可动端子4的动作臂与固定端子3的触点分离,连接断开,不产生信号;当按压件5被人为按下时,受动作臂的弹性紧贴按压件5凸起51上部并随按压件5按下而向下移动,动作臂末端与固定端子3的触点接触,连接接通,产生按键信号。
[0029] 图10为本发明所述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实施例1-2的组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0] 如图10所示,上盖1及底座2扣合后形成一个整体,按压件5从上盖1伸出。而下图可以看出固定端子3与可动端子4的管脚端露出底座2外部,该管脚端分别与外部电路连接,还包括固定压条7,该固定压条7露出两端,用于固定在键盘上。该底座2还包括两个安装柱,用于使用扭簧为端子的开关定位。
[0031] 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扭簧的动作臂均受按压件凸起的提拉作用与固定端子的触点端断开,扭簧的动作臂的复位方向是与固定端子的触点端接触,这种设计能够保证在开关按压时固定端子和可动端子的良好接触,同时,使按压件向下的行程不受两端子接触后的抵触限制,对于增加按压行程和手感提供了方便。
[0032] 需要注意的是,扭簧动作臂的走向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本实施例1-3所提供的扭簧动作臂形状皆为优选形状,任何应用在扭簧动作臂上的走向或形状改动皆为本发明保护范围。
[0033]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优的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