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复合触点以及该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

申请号 CN201610884449.8 申请日 2016-10-09 公开(公告)号 CN106449191A 公开(公告)日 2017-02-22
申请人 宁波金点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沈晓毅;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三复合触点以及该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所述三复合触点包括 铜 基层 和 银 合金 层,所述铜基层顶部设有圆柱状脚部,所述银合金层为包括顶部银合金层和底部银合金层,所述顶部银合金层为环形结构,其内环部分套接在所述圆柱状脚部;所述底部银合金层固定在所述铜基层底部;所述顶部银合金层采用AgMgNi材料,所述底部银合金层采用AgSnO2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三复合触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合金层,所述铜基层顶部设有圆柱状脚部,所述银合金层为包括顶部银合金层和底部银合金层,所述顶部银合金层为环形结构,其内环部分套接在所述圆柱状脚部;所述底部银合金层固定在所述铜基层底部;所述顶部银合金层采用AgMgNi材料,所述底部银合金层采用AgSnO2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复合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银合金层和所述底部银合金层均涂有纳米SnO2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复合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银合金层的AgMgNi材料中,银含量为88%-90%,镁含量为0.25%-0.30%,镍含量为10-12%。
4.一种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平台上的上料填送装置、上料底座、原料切割传送装置、成型模具和模具驱动装置;所述上料底座前侧壁中部由上到下依次设有能够容纳所述成型模具冷镦成型的上底模腔体和下底模腔体;所述上底模腔体一侧设有平贯穿所述上料底座前后两端的上引料孔,用以穿入所需的AgMgNi线材;所述下底模腔体的左右两侧设有水平贯穿所述上料底座前后两端的左引料孔和右引料孔,用以对应穿入所需的铜线和AgSnO2线材;所述上料填送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料底座的后侧,所述上料填送装置包括送料电机和分别缠绕有所述AgMgNi线材、所述铜线和所述AgSnO2线材的3个送料盘;用于通过所述送料电机转动所述送料盘分别将所述AgMgNi线材、所述铜线和所述AgSnO2线材分别传输至所述上引料孔、所述左引料孔和右引料孔中;所述上底模腔体的一侧以及所述下底模腔体左右两侧位于所述上料底座的外侧壁向内均设有上料底座水平滑轨;每个所述上料底座水平滑轨均设有所述原料切割传送装置,所述原料切割传送装置包括切割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料底座水平滑轨内的切刀水平滑以及固定在所述切刀水平滑块上的切刀;所述切割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机轮,所述电机轮的外侧通过电机轮连接杆与所述切刀相连接,电机轮的转动驱动所述升降底座水平滑块带动所述切刀对相对应的所述AgMgNi线材、所述铜线和所述AgSnO2线材进行切割的往返式运动;每个所述切刀刀刃上均设有卡料夹,所述卡料夹将切割后形成的原料块卡住并随着切割方位移至相对应的所述上底模腔体和所述下底模腔体开口处;其中左引料孔处的所述切刀与所述上料底座的距离大于右引料孔处的所述切刀与所述上料底座右侧壁的距离,用于使所述左引料孔和右引料孔之间的所述原料块呈相互重叠状于所述下底模腔体开口处;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水平滑槽底座、升降底座、撞头本体;所述水平滑槽底座固定在所述上料底座的前侧,所述水平滑槽底座上部水平向内设有水平滑槽导轨;所述升降底座包括沿所述水平滑槽导轨水平位移的升降底座水平滑块,所述升降底座水平滑块的顶部向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升降底座水平滑块位于所述导向柱的两侧的顶部位置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底座水平滑块的右端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一竖板,所述竖板左侧内设有垂直滑槽导轨;所述撞头本体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上方,其底部与所述升降装置相连接,所述撞头本体的中部设有能够容纳所述导向柱垂直贯穿的导向孔,所述撞头本体设有与所述上底模腔体和所述下底模腔体相适配的锥形撞杆,所述锥形撞针针头向内设有成型凹腔;所述撞头本体的右端设有与所述垂直滑槽导轨相适配的垂直滑块;所述撞头本体左端顶部设有穿孔杆本体,所述穿孔杆本体一端收缩并水平延伸形成针杆状结构的穿孔杆,所述穿孔杆正对所述上底模腔体的开口处此时所述锥形撞针与所述下底模腔体开口处相对;当所述升降装置升起所述撞头本体,所述锥形撞针与所述上底模腔体的开口处相对,此时所述穿孔杆位于所述上料底座水平上方;所述上底模腔体底部水平向内设有能够容纳所述穿孔杆穿过的开孔,所述上底模腔体底部水平向内设有圆柱型凹腔;所述模具驱动装置包括由驱动源驱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套接有沿着所述驱动轴转动的凸轮,所述凸轮的外侧套有环形转筒,所述环形转筒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竖板的侧壁相连接,用与通过所述凸轮转动推动所述环形转筒左右移动使所述升降装置上的所述撞头本体的所述锥形撞针和所述穿孔杆向所述上底模腔体和所述下底模腔体的方向移动并复位;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高度传感器;所述上料平台顶部设有计数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复合触点以及该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底座内部设有除料装置,所述除料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上料底座顶部的除料气,所述上料底座顶部设有与所述上底模腔体底部开孔相通的除料气孔,所述除料气阀的除料气管与所述除料气孔相连接,用于将所述底模腔体内冷镦成型的形成的复合触点排出所述上底模腔体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复合触点以及该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源包括伺服达,所述驱动轴为所述伺服马达的输出转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凸轮键连接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复合触点以及该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气缸或者液压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复合触点以及该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板右侧壁设有转轴底座,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底座的转轴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轮销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三复合触点以及该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器触点元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复合触点以及该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市面上常用的触点元件,体积较小,但是对于性能要求非常严格。现有的触点元件大多采用纯和纯的材料直接采用手工铆接和自动铆接制成,强度低、硬度低、抗熔焊性及耐电弧烧损性能低,而且材料涉及到多种贵金属材料,现有复合触点制造设备大多结构复杂,成型效率较差,不仅浪费原材料,而且成型后的复合触点强度硬度较低,连接不稳定,成本高昂,适用范围小。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复合触点以及该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该三复合触点结构简单,强度硬度和抗熔焊性及耐电弧烧损性能效果好,制造改三复合触点的装置能够将原料切割后直接可以进行冷镦成型,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有效保证触点的强度硬度,适用范围广泛。
[0004] 技术方案
[0005] 一种三复合触点,包括铜基层和银合金层,所述铜基层顶部设有圆柱状脚部,所述银合金层为包括顶部银合金层和底部银合金层,所述顶部银合金层为环形结构,其内环部分套接在所述圆柱状脚部;所述底部银合金层固定在所述铜基层底部;所述顶部银合金层采用AgMgNi材料,所述底部银合金层采用AgSnO2材料。
[0006] 银合金层均涂有纳米SnO2材料。
[0007] 所述顶部银合金层的AgMgNi材料中,银含量为88%-90%,镁含量为0.25%-0.30%,镍含量为10-12%。
[0008] 一种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包括固定在平台上的上料填送装置、上料底座、原料切割传送装置、成型模具和模具驱动装置;所述上料底座前侧壁中部由上到下依次设有能够容纳所述成型模具冷镦成型的上底模腔体和下底模腔体;所述上底模腔体一侧设有平贯穿所述上料底座前后两端的上引料孔,用以穿入所需的AgMgNi线材;所述下底模腔体的左右两侧设有水平贯穿所述上料底座前后两端的左引料孔和右引料孔,用以对应穿入所需的铜线和AgSnO2线材;所述上料底座的后侧设有上料填送装置,所述上料填送装置包括送料电机和缠绕所述AgMgNi线材、所述铜线和所述AgSnO2线材的送料盘;用于通过所述送料电机转动所述送料盘分别将所述AgMgNi线材、所述铜线和所述AgSnO2线材分别传输至所述上引料孔、所述左引料孔和右引料孔中;所述上底模腔体的一侧以及所述下底模腔体左右两侧位于所述上料底座的外侧壁向内均设有上料底座水平滑轨;每个所述上料底座水平滑轨均设有所述原料切割传送装置,所述原料切割传送装置包括切割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上料底座水平滑轨内的切刀水平滑以及固定在所述切刀水平滑块上的切刀;所述切割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驱动的电机轮,所述电机轮的外侧通过电机轮连接杆与所述切刀相连接,电机轮的转动驱动所述升降底座水平滑块带动所述切刀对相对应的所述AgMgNi线材、所述铜线和所述AgSnO2线材进行切割的往返式运动;每个所述切刀刀刃上均设有卡料夹,所述卡料夹将切割后形成的原料块卡住并随着切割方位移至相对应的所述上底模腔体和所述下底模腔体开口处;其中左引料孔处的所述切刀与所述上料底座的距离大于右引料孔处的所述切刀与所述上料底座右侧壁的距离,用于使所述左引料孔和右引料孔之间的所述原料块呈相互重叠状于所述下底模腔体开口处;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水平滑槽底座、升降底座、撞头本体;所述水平滑槽底座固定在所述上料底座的前侧,所述水平滑槽底座上部水平向内设有水平滑槽导轨;所述升降底座包括沿所述水平滑槽导轨水平位移的升降底座水平滑块,所述升降底座水平滑块的顶部向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升降底座水平滑块位于所述导向柱的两侧的顶部位置上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底座水平滑块的右端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一竖板,所述竖板左侧内设有垂直滑槽导轨;所述撞头本体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上方,其底部与所述升降装置相连接,所述撞头本体的中部设有能够容纳所述导向柱垂直贯穿的导向孔,所述撞头本体设有与所述上底模腔体和所述下底模腔体相适配的锥形撞杆,所述锥形撞针针头向内设有成型凹腔;所述撞头本体的右端设有与所述垂直滑槽导轨相适配的垂直滑块;所述撞头本体左端顶部设有穿孔杆本体,所述穿孔杆本体一端收缩并水平延伸形成针杆状结构的穿孔杆,所述穿孔杆正对所述上底模腔体的开口处此时所述锥形撞针与所述下底模腔体开口处相对;当所述升降装置升起所述撞头本体,所述锥形撞针与所述上底模腔体的开口处相对,此时所述穿孔杆位于所述上料底座水平上方;所述上底模腔体底部水平向内设有能够容纳所述穿孔杆穿过的开孔,所述上底模腔体底部水平向内设有圆柱型凹腔;所述模具驱动装置包括由驱动源驱动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套接有沿着所述驱动轴转动的凸轮,所述凸轮的外侧套有环形转筒,所述环形转筒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竖板的侧壁相连接,用与通过所述凸轮转动推动所述环形转筒左右移动使所述升降装置上的所述撞头本体的所述锥形撞针和所述穿孔杆向所述上底模腔体和所述下底模腔体的方向移动并复位;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高度传感器;所述上料平台顶部设有计数器。
[0009] 所述上料底座内部设有除料装置,所述除料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上料底座顶部的除料气,所述上料底座顶部设有与所述上底模腔体底部开孔相通的除料气孔,所述除料气阀的除料气管与所述除料气孔相连接,用于将所述底模腔体内冷镦成型的形成的复合触点排出所述上底模腔体外。
[0010] 所述驱动源包括伺服达,所述驱动轴为所述伺服马达的输出转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凸轮键连接成一体。
[0011]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气缸或者液压缸
[0012] 所述竖板右侧壁设有转轴底座,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底座的转轴相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轮销连接。
[0013] 有益效果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 铜基层顶部设有圆柱状脚部,银合金层为包括顶部银合金层和底部银合金层,顶部银合金层为环形结构,其内环部分套接在圆柱状脚部;底部银合金层固定在铜基层底部;顶部银合金层采用AgMgNi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蚀性。底部银合金层采用AgSnO2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熔焊及耐电弧烧蚀性能更强的抗电流冲击能
[0016] 通过卡料夹与切刀刀刃的配合,使得原料切割装置将触点所需的AgMgNi线材或铜线或AgSnO2线材等原料切割成原料块并输送至相对应的上底模腔体或者下底模腔体的开口处;穿孔杆与上底模腔体的开口处相对,撞头本体左端的锥形撞针与下底模腔体的开口处相对垂直重叠后的铜线和AgSnO2线材的原料块与所述下底模腔体以及锥形撞针处在同一水平线,此时通过凸轮的回转运动推动撞头本体上的穿孔杆朝向上底模腔体开口处方向运动并返回,此时穿孔杆将上底模腔体开口处切割好的AgMgNi线材原料块捅到上底模腔体的底部并穿出一个透孔,锥形撞针将下底模腔体的开口处相对垂直重叠后的铜线和AgSnO2线材的原料块墩入下底模腔体,上底模腔体底部水平向内设有圆柱型凹腔,因此墩入成型的铜线部分形成圆柱状凸块,铜线和AgSnO2线材的原料块第一次冷镦成一体后卡在所述锥形撞针内的成型凹腔内带出下底模腔体;当凸轮的回转运动再次推动撞头本体上的锥形撞针和穿孔杆朝向上、下底模腔体开口处方向移动时,升降装置将撞头本体升起,此时穿孔杆位于上料底座的上方,而锥形撞针带着成型凹腔内的第一次冷镦成型后的原料块墩入上底模腔体内,此时通过锥形撞针使铜线部分的圆柱状凸块套入至AgMgNi线材被穿孔杆穿出的透孔中,然后第二次冷镦进行后,凸轮的回转运动推动撞头本体带着穿孔杆与锥形撞针返回并复位,环冷镦成型后的复合触点留在了上底模腔体内,升降装置也将撞头本体落回到初始位置,形成了一个冷镦成型的完整循。AgMgNi线材、铜线和AgSnO2线材的原料块整体呈一体结构,连接性稳固,性能强度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0017] 第二次冷镦成型后,此时上料底座顶部的计时器开始计入此次冷镦成型,计时器旁的除料气阀通过除料气管将留在上底模腔体内的复合触点吹出来,便于收集。此为复合触点的生产循环制造过程,周而复始,反复循环。结构简单,方便有效,生产效率高。
[0018] 进一步的,导向柱与导向孔的配合,防止撞头本体升降位置出现偏差,最终造成锥形撞针撞入错误位置从而发生损伤,安全有效。
[0019] 高度传感器有效保证了升降装置的升降效果。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三复合触点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中原料切割传送装置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中成型模具和模具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是本发明中成型模具第一次冷墩效果示意图。
[0025] 图6是本发明中成型模具第一次冷墩结束复位效果示意图。
[0026] 图7是本发明中成型模具第二次冷墩成型效果示意图。
[0027] 附图标号
[0028] 1-AgMgNi线材、2-铜线、3-AgSnO2线材、4-圆柱状脚部(凸块)、5-上料底座、6-上引料孔、7-左引料孔、8-右引料孔、9-上料填送装置、10-送料电机、11-送料盘、12-除料气孔、13-上底模腔体、14-开孔、15-下底模腔体、16-圆柱型凹腔、17-上料底座水平滑轨、18-原料切割传送装置、19-电机轮、20-切刀水平滑块、21-电机轮连接杆、22-切刀、23-卡料夹、24-透孔、26-复合触点成品、27-AgMgNi线材原料块、28-铜线原料块、29-AgSnO2线材原料块、
30-固定螺丝、31-伺服电机、32-成型模具、33-模具驱动装置、34-切刀刀刃、35-计数器、36-除料气阀、37-除料气管、38-水平滑槽底座、39-水平滑槽导轨、40-平台、41-升降底座、42-升降底座水平滑块、43-导向柱、44-升降装置、46-竖板、48-垂直滑槽导轨、49-撞头本体、
50-导向孔、51-锥形撞针、52-成型凹腔、53-垂直滑块、54-穿孔杆本体、55-穿孔杆、56-驱动源、57-驱动轴、58-凸轮、59-键、60-环形转筒、61-转轴底座、62-转轴底座转轴、63-凸轮销、
64-连接板、65-高度传感器、66-铜基层、67-顶部银合金层、68-底部银合金层、69-纳米SnO2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发明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0030]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三复合触点的结构示意图,有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复合触点,包括铜基层66和银合金层,铜基层66顶部设有圆柱状脚部4,银合金层为包括顶部银合金层67和底部银合金层68,顶部银合金层67为环形结构,其内环部分套接在圆柱状脚部4;底部银合金层68固定在铜基层66底部;顶部银合金层67采用AgMgNi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蚀性。底部银合金层68采用AgSnO2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熔焊及耐电弧烧蚀性能更强的抗电流冲击能力。
[0031] 进一步的,银合金层均涂有纳米SnO2材料67。
[0032] 再进一步的,所述顶部银合金层67的AgMgNi材料中,银含量为88%-90%,镁含量为0.25%-0.30%,镍含量为10-12%,保证强度和硬度的同时,抗熔焊及耐电弧烧蚀性能以及抗电流冲击能力更佳。
[0033] 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原料切割传送装置18正视结构示意图。由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复合触点的制造装置,包括固定在平台40上的上料填送装置9、上料底座5、原料切割传送装置18、成型模具32和模具驱动装置33;上料底座5前侧壁中部由上到下依次设有能够容纳成型模具32冷镦成型的上底模腔体13和下底模腔体15;上底模腔体13一侧设有水平贯穿上料底座5前后两端的上引料孔6,用以穿入所需的AgMgNi线材1;下底模腔体15的左右两侧设有水平贯穿上料底座5前后两端的左引料孔7和右引料孔8,用以对应穿入所需的铜线2和AgSnO2线材3;上料底座5的后侧设有上料填送装置9,上料填送装置9包括送料电机10和缠绕AgMgNi线材
1、铜线2和AgSnO2线材3的送料盘11;用于通过送料电机10转动送料盘11分别将AgMgNi线材
1、铜线2和AgSnO2线材3分别传输至上引料孔6、左引料孔7和右引料孔8中;上底模腔体13的一侧以及下底模腔体15左右两侧位于上料底座5的外侧壁向内均设有上料底座水平滑轨
17;每个上料底座水平滑轨17均设有原料切割传送装置18,原料切割传送装置18包括切割驱动装置、设置在上料底座水平滑轨17内的切刀水平滑块20以及固定在切刀水平滑块20上的切刀22;切割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31驱动的电机轮19,电机轮19的外侧通过电机轮连接杆21与切刀22相连接,电机轮19的转动驱动升降底座水平滑块42带动切刀22对相对应的AgMgNi线材1、铜线2和AgSnO2线材3进行切割的往返式运动;每个切刀刀刃34上均设有卡料夹23,卡料夹23将切割后形成的原料块卡住并随着切割方位移至相对应的上底模腔体13和下底模腔体15开口处;其中左引料孔7处的切刀22与上料底座5的距离大于右引料孔8处的切刀22与上料底座5右侧壁的距离,用于使左引料孔7和右引料孔8之间的原料块呈相互重叠状于下底模腔体15开口处。
[0034] 图4是本发明中成型模具32和模具驱动装置33结构示意图。由图1和图4所示,成型模具32包括水平滑槽底座38、升降底座41、撞头本体49;水平滑槽底座38固定在上料底座5的前侧,水平滑槽底座38上部水平向内设有水平滑槽导轨39;升降底座41包括沿水平滑槽导轨39水平位移的升降底座水平滑块42,升降底座水平滑块42的顶部向上设有导向柱43,升降底座水平滑块42位于导向柱43的两侧的顶部位置上设置有升降装置44,升降底座水平滑块42的右端垂直向上延伸形成一竖板46,竖板46左侧内设有垂直滑槽导轨46;撞头本体49设置在升降装置44的上方,其底部与升降装置44相连接,撞头本体49的中部设有能够容纳导向柱43垂直贯穿的导向孔50,撞头本体49设有与上底模腔体13和下底模腔体15相适配的锥形撞杆51,锥形撞针51针头向内设有成型凹腔50;撞头本体49的右端设有与垂直滑槽导轨46相适配的垂直滑块51;撞头本体49左端顶部设有穿孔杆本体52,穿孔杆本体52一端收缩并水平延伸形成针杆状结构的穿杆孔55,穿杆孔55正对上底模腔体13的开口处此时锥形撞针51与下底模腔体15开口处相对;当升降装置44升起撞头本体49,锥形撞针51与上底模腔体13的开口处相对,此时穿杆孔55位于上料底座5水平上方;上底模腔体13底部水平向内设有能够容纳穿杆孔55穿过的开孔14,上底模腔体13底部水平向内设有圆柱型凹腔16;
模具驱动装置33包括由驱动源56驱动的驱动轴57,驱动轴57上套接有沿着驱动轴57转动的凸轮58,凸轮58的外侧套有环形转筒60,环形转筒60通过连接板64与竖板46的侧壁相连接,用与通过凸轮58转动推动环形转筒60左右移动使升降装置44上的撞头本体49的锥形撞针
51和穿杆孔55向上底模腔体13和下底模腔体15的方向移动并复位;升降装置44上设有高度传感器63;上料平台40顶部设有计数器35。
[0035] 进一步的,上料底座5内部设有除料装置,除料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料底座5顶部的除料气阀36,上料底座5顶部设有与上底模腔体13底部开孔14相通的除料气孔12,除料气阀36设有与除料气孔12相连接的除料气管37,用于将下底模腔体15内冷镦成型的形成的复合触点成品26排出上底模腔体13外。
[0036] 进一步的,驱动源56包括伺服马达(未示出),驱动轴57为输出转轴,驱动轴57与凸轮58键连接成一体。
[0037] 进一步的,升降装置44包括气缸或者液压缸(未示出)。
[0038] 再进一步的,竖板46右侧壁设有转轴底座61,连接板64的一端与转轴底座61的转轴62相连接,连接板64的另一端与凸轮58销连接。
[0039] 具体的,图5是本发明中成型模具32第一次冷墩效果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中成型模具32第一次冷墩结束复位效果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中成型模具32第二次冷墩成型效果示意图。由图1至图7所示,通过卡料夹23与切刀刀刃34的配合,使得原料切割装置将触点所需的AgMgNi线材1或铜线2或AgSnO2线材3等原料切割成原料块并输送至相对应的上底模腔体13或者下底模腔体15的开口处;穿杆孔55与上底模腔体13的开口处相对,撞头本体49左端的锥形撞针51与下底模腔体15的开口处相对垂直重叠后的铜线2和AgSnO2线材3的原料块与所述下底模腔体以及锥形撞针51处在同一水平线,此时通过凸轮58的回转运动推动撞头本体49上的穿杆孔55朝向上底模腔体13开口处方向运动并返回,此时穿杆孔55将上底模腔体13开口处卡料夹23切割好的AgMgNi线材原料块27捅到上底模腔体13的底部并穿出一个透孔24,锥形撞针51将下底模腔体15的开口处相对垂直重叠后的铜线2和AgSnO2线材3的原料块墩入下底模腔体15,上底模腔体13底部水平向内设有圆柱型凹腔16,因此墩入成型的铜线2部分形成圆柱状凸块4,铜线2和AgSnO2线材3的原料块第一次冷镦成一体后卡在所述锥形撞针51内的成型凹腔50内带出下底模腔体15;当凸轮58的回转运动再次推动撞头本体49上的锥形撞针51和穿杆孔55朝向上、下底模腔体15开口处方向移动时,升降装置44将撞头本体49升起,此时穿杆孔55位于上料底座5的上方,而锥形撞针51带着成型凹腔50内的第一次冷镦成型后的原料块墩入上底模腔体13内,此时通过锥形撞针51使铜线2部分的圆柱状凸块4套入至AgMgNi线材1被穿杆孔55穿出的透孔24中,然后第二次冷镦进行后,凸轮58的回转运动推动撞头本体49带着穿杆孔55与锥形撞针51返回并复位,环冷镦成型后的复合触点成品26留在了上底模腔体13内,升降装置44也将撞头本体49落回到初始位置,形成了一个冷镦成型的完整循。AgMgNi线材1、铜线2和AgSnO2线材3的原料块整体呈一体结构,连接性稳固,性能强度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0040] 第二次冷镦成型后,此时上料底座5顶部的计时器35开始计入此次冷镦成型,计时器35旁的除料气阀36通过除料气管37将留在上底模腔体13内的复合触点成品26吹出来,便于收集。此为复合触点成品26的生产循环制造过程,周而复始,反复循环。结构简单,方便有效,生产效率高。
[0041] 进一步的,导向柱43与导向孔50的配合,防止撞头本体49升降位置出现偏差,最终造成锥形撞针51撞入错误位置从而发生损伤,安全有效。
[0042] 本发明的还有第2个实施例,模具驱动装置33包括液压驱动装置(未示出),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未示出),液压缸的驱动杆(未示出)与竖板46右侧壁固定连接。
[0043] 本发明还有第3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竖板46右侧壁设有转轴底座61,连接板64的一端与转轴底座61转轴62相连接,连接板64的另一端与凸轮58销进行销连接。结构更加简单,效率更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