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的制打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669224.0 申请日 2016-08-13 公开(公告)号 CN106298321A 公开(公告)日 2017-01-04
申请人 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启波; 黄文明; 王珩; 刘隽义; 王培; 翁桅; 林万焕;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三层复合 铆钉 型电触头的制打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采用 凸轮 机构匹配完成所需功能,按以下工作程序:一次送 银 线及剪切,一次送 铜 线及剪切,二次送银线及剪切,预镦 焊接 (钉头与钉脚同时),终镦成型,冲裁及落料。构成三层复合铆钉的三个线段相互吻合的界面均以光亮面对撕裂面的形式实现冷焊结合。本发明优点是结构简单、制打 稳定性 高,产品结合强度好,适用于冷镦型及切环型两种三复合产品制打工艺。
权利要求

1.一种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的制打方法,其特征在于:构成三层复合铆钉的三个原料线段相互复合的界面均以光亮面对撕裂面的形式实现冷焊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的制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一次送线及剪切;
(2)一次送线及剪切;
(3)二次送银线及剪切;
(4)钉头与钉脚同时预镦焊接,终镦成型,冲裁及落料;
所述步骤(1)(2)(3)均在切线机构中完成,该切线机构包括有工作台面,所述的工作台面的下方左右间隔设置银线剪切座和铜线剪切座,该银线剪切座内设置有上下纵向贯通的进银线孔,所述的进银线孔的上端开口位于工作台面上,该铜线剪切座内设置有上下纵向贯通的进铜线孔,所述的进铜线孔的上端开口位于工作台面上,还包括有由凸轮机构驱动并活动设置于工作台面上方的环形切刀,所述的环切切刀的下端面为切刀面,该环形切刀内设置有上下纵向贯通的切刀孔,所述的切刀孔、进银线孔、进铜线孔的形状和尺寸相互一致设置,所述的环形切刀相对于银线剪切座的剪切移动方向与环形切刀相对于铜线剪切座的剪切移动方向呈同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的制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为:环形切刀回程时移动至银线剪切座中心位置停顿,进行银线的第一次剪切,剪切方向为正向,剪切后的送入切刀孔的银料段下断面左边光亮面,右边为撕裂面,银线断面左边为撕裂面,右边为光亮面,该银线断面将作为第二次进银线所剪切的银料段的上断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的制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为:环形切刀移动至铜线剪切座中心位置处停顿,进行铜线的剪切,剪切方向为正向,剪切后的送入切刀孔的铜料段下断面左边为光亮面,右边为撕裂面,铜线断面左边为撕裂面,右边为光亮面,该铜线断面将作为下个运动周期所剪切的铜料段的上端面,即此时铜料段的上断面左边为撕裂面,右边为光亮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的制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为:环形切刀再次移动至银线剪切座中心位置停顿,进行银线的第二次剪切,剪切方向为正向,剪切后的送入切刀孔的银料段下断面左边为光亮面,右边为撕裂面,该银料段的上断面为第一次银线剪切后所留银线的断面,即左边为撕裂面,右边为光亮面。
6.根据权利要求2-5之一所述一种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的制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银线为纯银线、银镍合金线、银化镉合金线、银氧化合金线、银氧化锌合金线中的一种,或者其他银合金线,铜线是纯铜线、镍铜线或者黄铜线。

说明书全文

一种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的制打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触头材料的制备工艺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的制打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发展过程中也在节约用量。电器开关内一些需要双面接触的触点的最可靠的制作方法是制作整体银合金材料的铆钉来使用,但由于贵金属银的稀缺性及价格高昂,且近年来有逐渐走高的趋势,对生产厂家的成本压非常大。三层复合铆钉相对于整体铆钉而言,可以节省50%-70%的银或银合金材料,因此三层复合铆钉的意义在于不改变电接触性能的前提下节约白银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0003] 三层复合铆钉是将剪切的银、、银三条线段对齐,然后使线段产生很大的变形,方能实现冷焊结合。每条线段都存在剪切面与撕裂面两部分组织,银-铜-银两个结合界面。在传统的制打过程中,构成三层复合铆钉的三条线段相互吻合界面呈撕裂面对撕裂面、剪切面对剪切面状态。通常,剪切面呈光亮状,两个光亮表面的冷焊效果较差,从而降低了三层复合铆钉的结合强度。
[0004] 目前,申请号为CN200910156703.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三层复合电触点的制造设备,该设备生产银铜银三复合电触头时需要三个送线机构实现进料功能,且需要两把刀完成切断动作,而两把刀的剪切方向并不一致。因送线机构多进线稳定性具有偏差,两把切刀所切料段尺寸具有偏差且剪切断面方向不一致,导致产品结合强度不稳定,模具调试繁琐,设备整体结构复杂,维修保养困难。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打稳定性高,产品结合强度好的一种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的制打方法。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构成三层复合铆钉的三个原料线段相互复合的界面均以光亮面对撕裂面的形式实现冷焊结合。
[0007] 进一步设置是包括以下步骤:(1)一次送银线及剪切;
(2)一次送铜线及剪切;
(3)二次送银线及剪切;
(4)钉头与钉脚同时预镦焊接,终镦成型,冲裁及落料;
所述步骤(1)(2)(3)均在切线机构中完成,该切线机构包括有工作台面,所述的工作台面的下方左右间隔设置银线剪切座和铜线剪切座,该银线剪切座内设置有上下纵向贯通的进银线孔,所述的进银线孔的上端开口位于工作台面上,该铜线剪切座内设置有上下纵向贯通的进铜线孔,所述的进铜线孔的上端开口位于工作台面上,还包括有由凸轮机构驱动并活动设置于工作台面上方的环形切刀,所述的环切切刀的下端面为切刀面,该环形切刀内设置有上下纵向贯通的切刀孔,所述的切刀孔、进银线孔、进铜线孔的形状和尺寸相互一致设置,所述的环形切刀相对于银线剪切座的剪切移动方向与环形切刀相对于铜线剪切座的剪切移动方向呈同向设置。
[0008]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步骤(1)为:环形切刀回程时移动至银线剪切座中心位置停顿,进行银线的第一次剪切,剪切方向为正向,剪切后的送入切刀孔的银料段下断面左边光亮面,右边为撕裂面,银线断面左边为撕裂面,右边为光亮面,该银线断面将作为第二次进银线所剪切的银料段的上断面。
[0009]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步骤(2)为:环形切刀移动至铜线剪切座中心位置处停顿,进行铜线的剪切,剪切方向为正向,剪切后的送入切刀孔的铜料段下断面左边为光亮面,右边为撕裂面,铜线断面左边为撕裂面,右边为光亮面,该铜线断面将作为下个运动周期所剪切的铜料段的上端面,即此时铜料段的上断面左边为撕裂面,右边为光亮面。
[0010]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步骤(3)为:环形切刀再次移动至银线剪切座中心位置停顿,进行银线的第二次剪切,剪切方向为正向,剪切后的送入切刀孔的银料段下断面左边为光亮面,右边为撕裂面,该银料段的上断面为第一次银线剪切后所留银线的断面,即左边为撕裂面,右边为光亮面。
[0011] 另外,二次送银线且剪切后,二次送线凸轮推动滑使银线丝材自动回缩,从而避免了用于切断线段的环状切刀在回程通过送线模具端口时,切刀背面造成线段切口的污染或者刮伤,有助于钉头及钉脚的复合强度的提升。
[0012]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银线为纯银线、银镍合金线、银化镉合金线、银氧化合金线、银氧化锌合金线中的一种,或者其他银合金线,铜线是纯铜线、镍铜线或者黄铜线。
[0013] 本发明在进行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成型时,能够使得相邻的两段线材的复合面为光亮面对粗糙的撕裂面,从而提高了后续线材复合过程中,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的各层复合强度。
[0014] 经过验证采用本发明的制打方法其冷镦型及切环型工艺所生产的三复合铆钉触头钉头及钉脚的复合强度均优于其它机型。
[0015]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介绍。

附图说明

[0016] 图1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环形切刀移动到银线剪切座位置进行一次送银线剪切的工作示意图;图2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环形切刀移动到铜线剪切座位置进行一次送铜线剪切的工作示意图;
图3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环形切刀移动到银线剪切座位置进行二次送银线剪切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预镦焊接示意图;
图5 为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终镦成型示意图。
[0017] 图6 为改进前后结合断面对比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记:1银线, 2铜线,3切刀,4银线剪切座,5铜线剪切座,6底模,7后顶针,8预镦针,9终镦模,a撕裂面, b光亮面。
[00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1] 如图1-6所示,将本发明的切线机构应用于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成型装置中,用于制备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本实施例包括有工作台面,所述的工作台面的下方左右间隔设置银线剪切座4和铜线剪切座5,该银线剪切座4内设置有上下纵向贯通的进银线孔,所述的进银线孔的上端开口位于工作台面上,该铜线剪切座5内设置有上下纵向贯通的进铜线孔,所述的进铜线孔的上端开口位于工作台面上,还包括有由凸轮机构驱动并活动设置于工作台面上方的环形切刀3,所述的环形切刀3的下端面为切刀面,该环形切刀内设置有上下纵向贯通的切刀孔,所述的切刀孔、进银线孔、进铜线孔的形状和尺寸相互一致设置,所述的环形切刀3相对于银线剪切座4的剪切移动方向与环形切刀相对于铜线剪切座5的剪切移动方向呈同向设置。
[0022] 本实施例的动力机构采用凸轮传动方式对环形切刀3进行驱动控制,其为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详细赘述。
[0023] 将本发明应用于制备三层复合铆钉型电触头,其工艺如下:(1)参见图1,一次送银线及剪切:环形切刀3回程时移动至银线剪切座4中心位置停顿,进行银线1的第一次剪切,剪切方向为正向(图示中的左向),剪切后的送入切刀孔的银料段下断面左边光亮面,右边为撕裂面,银线断面左边为撕裂面,右边为光亮面,该银线断面将作为第二次进银线所剪切的银料段的上断面。
[0024] (2)参见图2,一次送铜线及剪切:环形切刀3移动至铜线剪切座5中心位置处停顿,进行铜线2的剪切,剪切方向为正向(图示中的左向),剪切后的送入切刀孔的铜料段下断面左边为光亮面,右边为撕裂面,铜线断面左边为撕裂面,右边为光亮面,该铜线断面将作为下个运动周期所剪切的铜料段的上端面,因此,此时铜料段的上断面左边为撕裂面,右边为光亮面。
[0025] (3)参见图3,二次送银线及剪切:环形切刀3再次移动至银线剪切座4中心位置停顿,进行银线1的第二次剪切,剪切方向为正向(图示中的左向),剪切后的送入切刀孔的银料段下断面左边为光亮面,右边为撕裂面,该银料段的上断面为第一次银线剪切后所留银线的断面,即左边为撕裂面,右边为光亮面。此时,在一个运动周期内三段料段已经剪切完成,按剪切顺序依次排列于切刀孔中,下一步将进行预镦焊接。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第一段银料段与铜料段的结合断面为光亮面对撕裂面,铜料段与第二段银料段的结合断面同样为光亮面对撕裂面。
[0026] (4)参见图4,预镦焊接:环形切刀3移动至底模6中心位置停顿,预镦针8移动并穿入环形切刀3的切刀孔,将料段推入底模6,后顶机构推动后顶针7同时顶出,使三段料段在底模中同时焊接成型,完成预镦焊接。
[0027] (5)参见图5,终镦成型:终镦模9移动至与底模6中心位置并合模,再次后顶机构推动后顶针7同时顶出,完成终镦成型。
[0028] (6)参见图6,冲裁及落料:终镦模9移开底模6,后顶针7退回,切环型设备的裁圈机构进行裁圈,然后后顶针7通过后顶机构再次顶出完成落料。此时,一个运动周期完成,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反复运动。
[0029] 试验例1制打三复合铆钉,用冷镦型工艺,材料为 AgNi /Cu/AgNi,规格为R4.2x0.7(0.4)+
2.8x1.4(0.65)SR10,1万粒;
采用压扁法:测得裂纹比为7%;
比较例制打三复合铆钉,用冷镦型工艺,材料为 AgNi /Cu/AgNi,规格为R4.2x0.7(0.4)+2.8x1.4(0.65)SR10,1万粒;
采用压扁法:测得裂纹比为29%;
试验例2
制打三复合铆钉,用切环型工艺,材料为AgSnO2/Cu/AgSnO2,规格为R2.8x0.6(0.25)+
1.8x1.2(0.3)SR10,1万粒;
采用压扁法:测得裂纹比为零,即无裂纹;
比较例制打三复合铆钉,用切环型工艺,材料为AgSnO2/Cu/AgSnO2,规格为R2.8x0.6(0.25)+1.8x1.2(0.3)SR10,1万粒;
采用压扁法:测得裂纹比为18%;
结果表明,该方法制作出的三复合铆钉结合强度明显优于其它冷焊方法。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