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个配置的枢轴转动杆控制装置及其应用

申请号 CN200810097209.9 申请日 2008-05-06 公开(公告)号 CN101312103A 公开(公告)日 2008-11-26
申请人 勒格朗法国公司; 勒格朗合伙公司; 发明人 菲利普·蒙德埃瑞;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设计为采用至少一个双稳态配置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可绕第一轴(X1)枢轴转动的杆(2)、以及用于沿杆(2)施加弹性 力 的促进部件(31、32)。本发明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可接合枢轴转动轴(X2),第二可接合枢轴转动轴从杆(2)的轴移动,杆(2)具有垂直于第一轴(X1)的运动 自由度 ,因此在第二轴(X2)接合后,该装置处于单稳态配置,其中,杆(2)绕第二轴(X2)可枢轴转动地安装。
权利要求

1.一种设计为采用至少一个双稳态配置的控制装置,包括:
支撑物(1);
第一旋转轴(X1);
驱动杆(2),其沿纵轴(L)延伸,并且在所述控制装置的双稳 态配置中的所述驱动杆在两个位置之间绕所述第一轴(X1)可枢轴转 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物(1)上,所述两个位置分别位于相对于所述支 撑物(1)固定的过渡面(P)的一侧;以及
促进部件(31,32),其用于沿所述驱动杆(2)的所述纵轴(L) 施加朝向所述第一旋转轴(X1)的弹性,所述弹性力的强度与在所 述驱动杆(2)的所述纵轴(L)和所述过渡面(P)之间形成的(A) 相反变化;
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旋转轴(X2),所述第二旋转轴 从所述驱动杆(2)的所述纵轴(L)和所述过渡面(P)移动;
所述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驱动杆(2)具有相对于所述支撑物 (1)和所述第一旋转轴(X1)、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X1)的平 面内的运动自由度
所述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二旋转轴(X2)可至少部分地相 对于所述支撑物(1)和所述驱动杆(2)、平行于所述第一旋转轴(X1) 移动,并且对所述第二旋转轴(X2)进行选择性的位移,从而将所述 驱动杆(2)连接至所述支撑物(1),并将所述装置置于单稳态配置, 在所述单稳态配置中,所述驱动杆(2)绕所述第二旋转轴(X2)可 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物(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 轴(X1)包括:
至少一个公元件(X11),例如轴颈,所述至少一个公元件由所述 驱动杆(2)或所述支撑物(1)支承;以及
至少一个相应的母元件(X12),例如窗,所述母元件设置在所述 支撑物(1)或所述驱动杆(2)上,通过使每个所述公元件(X11) 相对于相应的母元件(X12)位移而实现所述驱动杆(2)在垂直于所 述第一旋转轴(X1)的所述平面内的自由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旋转轴(X2)包括:
两个带螺纹的轴颈(X21),其插入各自的、所述支撑物(1)的 螺纹中,并且每个所述轴颈均适于被旋入所述支撑物(1)中,从而在 所述驱动杆(2)的相应的腔(X22)内接合。
4.根据以上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促进部件(31,32)包括:
螺旋弹簧(31),其被预施加压应力,并沿所述驱动杆(2)的所 述纵轴(L)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旋转轴(X3),其位于所述过渡面(P)内,并与所述第一旋 转轴(X1)有一定距离,
所述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促进部件(31、32)包括第二杆(32), 所述第二杆(32)通过第一端部(321)、绕所述第三旋转轴(X3)可 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物(1)内,第二端部(322)支撑在所述 螺旋弹簧(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32) 支承电触头片(4),或者所述第二杆(32)由所述电触头片的一部分 形成。
7.根据以上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驱动杆(2)包括垂直于所述驱动杆(2)的所述纵轴(L)延伸的操 纵指(21)。
8.将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控制装置应用于对电子开关的控 制。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一般涉及控制装置,尤其是用于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为了采用至少一个双稳态配置而设计的控 制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物;第一旋转轴;驱动杆,其沿纵轴延伸, 并且在所述控制装置的双稳态配置中的所述驱动杆在两个位置之间绕 所述第一轴可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物上,所述两个位置分别位 于相对于所述支撑物固定的过渡面的一侧;以及促进部件,其用于沿 所述驱动杆的所述纵轴施加朝向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弹性,所述弹性 力的强度与在所述驱动杆的所述纵轴和所述过渡面之间形成的相反 变化。

背景技术

此类型的装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并且在专利文献 FR2864332中明确记载。
如以上背景专利文献所述,特别是对于控制电子设备而言,经常 需要双稳态控制装置和单稳态控制装置。
很明显,上述需求可以通过制作双稳态控制装置和单稳态控制装 置、并通过根据明确表达的需求依据情况提供上述系统中的任意一种 而实现。
在以上背景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另一种途径包括:为单个控制装置 提供具有适于选择性地采用双稳态配置或单稳态配置的机械控制附 件,并且将其配置应用于单个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用更为简洁和紧凑的装置满足上述需求。
基于此目的,按照上述引言部分所给出的一般定义,本发明的装 置的本质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从所述驱动杆 的所述纵轴和所述过渡面移动;本发明的装置的本质特征还在于,所 述驱动杆具有相对于所述支撑物和所述第一旋转轴、在垂直于所述第 一旋转轴的平面内的运动自由度;本发明的装置的本质特征还在于, 所述第二旋转轴可至少部分地相对于所述支撑物和所述驱动杆、平行 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移动,并且对所述第二旋转轴进行选择性的位移, 从而将所述驱动杆连接至所述支撑物,并将所述装置置于单稳态配置, 在所述单稳态配置中,所述驱动杆绕所述第二旋转轴可枢轴转动地安 装在所述支撑物上。
例如,第一旋转轴包括:至少一个公元件,例如轴颈,所述至少 一个公元件由所述驱动杆或所述支撑物支承;以及至少一个相应的母 元件,例如窗,所述母元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物或所述驱动杆上,通过 使每个所述公元件相对于相应的母元件位移而实现所述驱动杆在垂直 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所述平面内的自由运动。
在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旋转轴本身包括两个带螺纹的轴颈, 其插入各自的、所述支撑物的螺纹中,并且每个所述轴颈均适于被旋 入所述支撑物中,从而在所述驱动杆的相应的腔内接合。
促进部件可包括螺旋弹簧,其被预施加压应力,并沿所述驱动杆 的所述纵轴保持。
本发明的控制装置还可有利地包括第三旋转轴,其位于所述过渡 面内,并与所述第一旋转轴有一定距离;所述促进部件自身可包括第 二杆,所述第二杆由第一端部、绕所述第三旋转轴可枢轴转动地安装 在所述支撑物内,第二端部支撑在所述螺旋弹簧上。
第二杆还可支承电触头片,或者所述第二杆由所述电触头片的一 部分形成。
驱动杆本质上可包括垂直于所述驱动杆的所述纵轴延伸的操纵 指。
本发明的装置特别适于控制电子开关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进行 明确描述,但绝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A为示出了位于其第一稳定位置的已知的双稳态控制装置的 示意图;
图1B为示出了位于其第二稳定位置的同样已知的双稳态控制装 置的示意图;
图2A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位于其单稳态配置的单一稳定位置的 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B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位于其单稳态配置中的非稳定允许位 置的同样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处于双稳态配置的控制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控制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处于单稳态配置中的控制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以及
图6为图4所示的控制装置处于双稳态配置中的一种选择的局部 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本发明涉及至少为了采用双稳态配置而设计的控制装 置。
该装置本质上包括(图1A和图1B)支撑物、旋转轴X1、驱动杆 2、以及促进部件31和32。
图1A和图1B中未示出的支撑物在图3-图6中用附图标记1表示。
驱动杆2大体沿纵轴L延伸,但其可包括垂直于纵轴L延伸的操 纵指21。
在装置的双稳态配置中,杆2绕轴X1、在图1A和图1B所示的 两个位置之间可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支撑物上,上述两个位置分别位于 过渡面P的一侧,过渡面P相对于支撑物1固定。
随后将进行更详细描述的促进部件31和32具有沿杆2的纵轴L 施加弹性力的功能,该弹性力朝向旋转轴X1的方向,并且该弹性力 的强度与由杆2的纵轴L和过渡面P形成的角A相反地变化。
换句话说,由部件31和32施加的弹性力在角A减小时增大,因 此当角A为0时该力达到最大值。
因此,上述特征使得图1A和图1B所示的装置具有两个稳定态, 例如通过施加瞬时力Ft,使该装置从第一态(图1A)转变为第二态(图 1B)。
与该已知装置相比,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图2A和图2B)第二旋 转轴X2,该装置由杆2的纵轴L和过渡面P移动。
此外,相对于支撑物1和第一旋转轴X1,杆2在垂直于轴X1的 平面内自由运动,即在图2A和图2B的平面内。
第二旋转轴X2为“可接合”的类型。更具体地,轴2被设计为 适于从不活动位置转变至活动位置,在不活动位置,轴X2并不进行 干预,因而,该装置保持其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双稳态配置,在活 动位置,第二轴X2将驱动杆2连接至支撑物1,因此,第二轴X2使 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处于如图2A和图2B所示的单稳态配置,而且在活 动位置,杆2绕轴X2可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支撑物1上。
由此,轴X2的至少一个构成元件相对于支撑物和平行于第一旋 转轴X1的驱动杆2是可移动的,因而该元件可由其与支撑物1和杆2 都不接触的不活动位置位移到其与支撑物和杆2都接触的活动位置。
比较图1A和图2A,在轴X2的活动位置,由X2轴提供的、支 撑物1和杆2之间的连接基本不改变或完全不改变本发明装置的稳定 配置,其与其余附图中的状态相对应。
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一旦通过X2轴的接合使本发明的装置 处于其单稳态配置,则本发明的装置只能在持续施加力Fc的作用下改 变状态;在该力消失的情况下,该装置回到图2A所示的其稳定的平 衡位置。
如果支撑物1作为盖子,则第一旋转轴X1包括:例如一对公元 件X11(诸如由杆2支承的共轴轴颈)和一对相应的母元件X12(诸 如在支撑物1内形成的共轴窗,在每一个窗中轴颈被接合)。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轴颈中的一个或每一个可由支撑 物支承,并且窗中的一个或每一个可在杆2中形成。
在任何情况下,通过使每个轴颈X11在相应的窗X12中位移而实 现杆2在垂直于第一旋转轴X1的平面内(即在图2A和图2B的平面 内)的自由运动。
当装置由其稳定位置(图2A)转变至其不稳定位置(图2B)时, 轴颈X11将通过沿以轴X2为中心的圆弧移动而在相应的窗X12中运 动。
第二轴X2本身可包括与支撑物一体的轴颈X21,并且为了使装 置处于其单稳态配置,至少通过沿轴X2轴向的平移将轴颈X21在杆 2的相应的腔X22中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如图4和图5所示,可由实现力的 插入的简单推动,使得上述轴颈X21在腔X22中接合。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轴颈X21是可从腔X22中抽出的,否则一旦 本发明的装置被置于其单稳态配置,则该装置无限制地保持这种配置。
图6所示为另一实施方案,其中旋转轴X2的轴颈X21被螺入并 插入各自的支撑物1的螺纹中,以使每个轴颈可任意地旋入支撑物1 中,从而使轴颈在杆2的相应的腔X22中接合,或者使每个轴颈旋出, 以从腔X22中松开轴颈。
换句话说,对应于图6所示的实施方案的本发明的装置可在任意 时刻被选择性地置于其双稳态配置或单稳态配置。
例如,之前所述的促进部件包括螺旋弹簧31和第二刚性杆32。
螺旋弹簧31被预加压应力,并沿驱动杆2的纵轴L保持。
由此,例如杆2可包括其中插入有弹簧31的管状体。
第二杆32具有端部321和在螺旋弹簧31上支撑的端部322,第 二杆32通过端部321绕第三旋转轴X3可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支撑物1 内,另一端322顶在螺旋弹簧31上。
如图1A-图2B所示,第三旋转轴X3位于过渡面P内,与旋转轴 X1有一定距离。
根据上述排列,绕轴X3枢轴转动的杆32压缩弹簧31,尤其当杆 2和32之间形成的角较小时,即在控制装置的双稳态配置中的角A较 小时。
理想地,本发明的装置可用于控制电子开关,在这种情况下,有 利于使第二杆32支承电触头片4,或者使第二杆32由所述触头片的 一部分形成。
那么,触头片4可支承导电区41,导电区41可与第一固定垫51 (图1A和图2A)或第二固定垫52(图1B和图2B)电接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