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探测传感器和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申请号 CN201310087038.2 申请日 2013-03-18 公开(公告)号 CN103323033B 公开(公告)日 2017-05-03
申请人 阿斯莫有限公司; 发明人 石原秀典;
摘要 一种能抑制用于形成末端成形部件的 树脂 材料向中空绝缘体的内部侵入的异物探测 传感器 和该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异物探测传感器具备中空状绝缘体、多条 电极 线、末端成形部件以及遮断部件。中空状绝缘体具有长度方向端部。多条电极线以相互分开的方式配置于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该多条电极线各自具有引出部,引出部从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引出到中空状绝缘体的外部。末端成形部件由具有绝缘性的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构成,埋设有所述引出部。遮断部件设于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遮断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向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侵入。
权利要求

1.一种异物探测传感器,具备:
中空状绝缘体,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绝缘性和弹性,该中空状绝缘体具有长度方向端部;
多条电极线,其以相互分开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该多条电极线各自具有引出部,所述引出部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引出到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外部;
电阻器,其电气连接于向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外部引出的所述电极线的引出部;
末端成形部件,其由具有绝缘性的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构成,埋设有所述引出部;以及遮断部件,其设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遮断所述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向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侵入,
所述遮断部件将在所述引出部及所述电阻器上的电连接部分包覆。
2.一种异物探测传感器,具备:
中空状绝缘体,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绝缘性和弹性,该中空状绝缘体具有长度方向端部;
多条电极线,其以相互分开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该多条电极线各自具有引出部,所述引出部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引出到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外部;
末端成形部件,其由具有绝缘性的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构成,埋设有所述引出部;以及遮断部件,其设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遮断所述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向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侵入,
所述遮断部件由遮断用树脂材料形成,所述遮断用树脂材料涂敷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或者填充到遮断部件形成用成形模具中,所述遮断部件形成用成形模具在内部配置有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还具备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以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相邻的方式配置,该支承部件防止所述电极线彼此的接触并且支承所述引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间隔物,所述间隔物插入到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还具备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以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相邻的方式配置,该支承部件防止所述电极线彼此的接触并且支承所述引出部,
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中空状绝缘体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将所述遮断用树脂材料引导到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还具备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以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相邻的方式配置,该支承部件防止所述电极线彼此的接触并且支承所述引出部,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间隔物,所述间隔物插入到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允许所述遮断用树脂材料向插入到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所述间隔物的外周面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周面之间进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还具备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以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相邻的方式配置,该支承部件防止所述电极线彼此的接触并且支承所述引出部,
所述支承部件具备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电连接被引出到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外部的所述电极线的引出部,
所述遮断部件将所述电极线和所述接线端子的电连接部分包覆。
8.一种异物探测传感器,具备:
中空状绝缘体,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绝缘性和弹性,该中空状绝缘体具有长度方向端部;
多条电极线,其以相互分开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该多条电极线各自具有引出部,所述引出部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引出到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外部;
电阻器,其电气连接于向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外部引出的所述电极线的引出部;
末端成形部件,其由具有绝缘性的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构成,埋设有所述引出部;以及遮断部件,其设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遮断所述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向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侵入,
所述遮断部件将在所述引出部及所述电阻器上的电连接部分包覆,
所述遮断部件由热熔胶树脂或者光固化性树脂形成。
9.一种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具备:
准备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绝缘性和弹性的中空状绝缘体,该中空状绝缘体具有长度方向端部;
以相互分开的方式在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配置多条电极线,该多条电极线各自具有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引出到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外部的引出部;
使绝缘性的遮断用树脂材料附着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利用所述遮断用树脂材料将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封闭;
在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被封闭后,使所述遮断用树脂材料固化;以及以所述引出部和固化的所述遮断用树脂材料被埋设的方式利用绝缘性的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形成末端成形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所述遮断用树脂材料与所述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相比以更短时间固化,所述遮断用树脂材料在具有流动性的状态下附着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制造方法,还具备:
准备具有间隔物的支承部件;
以所述间隔物位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的方式且以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相邻的方式配置所述支承部件,所述间隔物防止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内的所述电极线彼此的接触;
利用所述支承部件支承所述引出部;以及
以所述支承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埋设的方式利用所述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形成所述末端成形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间隔物位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的状态下,所述遮断用树脂材料附着于所述长度方向端部。

说明书全文

异物探测传感器和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异物探测传感器和该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有如下电动开关闭装置:在利用电动机等的驱动通过电动使门板移动而将形成于车身的开口部(升降口、后部开口部等)打开关闭的电动门打开关闭装置中,具备异物探测传感器。异物探测传感器为了防止在开口部的周缘部与门板之间夹入异物而对存在于开口部的周缘部与门板之间的异物进行探测。
[0003] 例如,日本特开平11-237289号公报所记载的物探测传感器,因从异物施加的外力而弹性变形,由此探测该异物。在构成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呈长条带状的中空绝缘体中形成有中空孔,中空孔在长度方向上贯通该中空绝缘体。并且,在中空绝缘体的内侧设有多条电极线,多条电极线在该中空绝缘体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另外,在中空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安装有支承部件。支承部件支承接线端子,接线端子通过焊接等与从中空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引出的电极线电连接。支承部件具备插入到中空绝缘体的中空孔的间隔物,并且该间隔物的截面形状呈与中空孔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另外,支承部件与相邻的中空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一起被末端成形部件包覆,末端成形部件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该末端成形部件利用注射成形或者连续自动送进成形来形成。
[0004] 然而,在成形日本特开平11-237289号公报所记载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末端成形部件的情况下,将支承部件和插入有间隔物的中空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部配置于成形模具内。并且,将熔融的树脂材料填充到成形模具内,由此形成末端成形部件。此时,由于将熔融的树脂材料填充到成形模具内时的压力高,因此具有如下问题:熔融的合成树脂材料从间隔物的外周面与中空孔的内周面之间侵入到中空绝缘体的内部,进一步越过间隔物而进入到中空孔的深处。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异物探测传感器和该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制造方法:能抑制用于形成末端成形部件的树脂材料向中空绝缘体的内部侵入。
[0006]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异物探测传感器具备中空状绝缘体、多条电极线、末端成形部件以及遮断部件。中空状绝缘体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绝缘性和弹性。该中空状绝缘体具有长度方向端部。多条电极线以相互分开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该多条电极线各自具有引出部,所述引出部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引出到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外部。所述末端成形部件由具有绝缘性的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构成,埋设有所述引出部。所述遮断部件设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遮断所述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向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侵入。
[0007] 本发明的又一方式所涉及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具备如下工序:准备中空状绝缘体,中空状绝缘体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具有绝缘性和弹性。该中空状绝缘体具有长度方向端部。制造方法还包含如下工序:以相互分开的方式在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内部配置多条电极线。该多条电极线各自具有引出部,所述引出部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引出到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外部。制造方法还包含如下工序:使绝缘性的遮断用树脂材料附着于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利用所述遮断用树脂材料将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封闭。所述制造方法还具备如下工序:在所述中空状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端部被封闭后,使所述遮断用树脂材料固化。所述制造方法还具备如下工序:以所述引出部和固化的所述遮断用树脂材料被埋设的方式利用绝缘性的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形成末端成形部件。附图说明
[0008] 本发明的认为新的特征特别是在附上的权利要求书中得以明确。伴有目的和利益的本发明通过与附图一起参照以下所示的此时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而能理解。
[0009] 图1是搭载了本发明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车辆的概略图。
[0010] 图2是示出图1的电动后门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0011] 图3是沿着图5的Ⅱ-Ⅱ线的传感器部的剖视图。
[0012] 图4是沿着图5的Ⅳ-Ⅳ线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剖视图。
[0013] 图5是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0014] 图6是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0015] 图7是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6] 图8是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0017] 图9是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0018] 图10A和10B分别是第1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0019] 图10C是第1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剖视图。
[0020] 图11A和11B是第2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第1实施方式)
[0022]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
[0023] 如图1所示,车辆1搭载着电动后门装置2。在构成车辆1的车身3的后部形成有后部开口部4,并且该后部开口部4由门板5打开关闭,门板5形成与该后部开口部4对应的形状。门板5的上端部能转动地连结到车身3的后部侧面的上端部。由此,门板5能以将其与车身3的连结部分作为转动中心,以该门板5的下端部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转动。此外,门板5在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移动。全闭位置是门板5将后部开口部4完全封闭的位置,全开位置是门板5将后部开口部4完全开放的位置。
[0024] 如图1和图2所示,在门板5上连接着驱动机构(省略图示),驱动机构具备致动器6,且配置于车身3上。在电动后门装置2中,当该致动器6驱动时,门板5在上下方向转动,而将后部开口部4打开关闭。
[0025] 如图2所示,所述致动器6具备电动机7和使该电动机7的旋转减速并输出的减速机构(省略图示)。另外,在致动器6内配置有位置检测装置8,位置检测装置8检测电动机7的旋转。位置检测装置8例如具备磁石和与该磁石相对配置的霍尔IC(省略图示),磁石设置成与电动机7的旋转轴(省略图示)或者构成所述减速机构的减速齿轮(省略图示)一体旋转。并且,霍尔IC将脉冲信号作为位置检测信号输出,脉冲信号与由于磁石的旋转引起的该磁石的磁场变化相应。
[0026] 另外,电动后门装置2具备操作开关9,操作开关9用于指示门板5的打开关闭。如图1和图2所示,该操作开关9在被车辆1的乘客等进行将后部开口部4开放的操作时,输出使门板5转动而将后部开口部4开放的打开信号。另一方面,操作开关9在被乘客等进行将后部开口部4封闭的操作时,输出使门板5转动而将后部开口部4封闭的关闭信号。该操作开关9设于车厢内的规定部位(仪表板等)、门板5的门杆(省略图示)、与点火钥匙一起被携带的携带品(省略图示)等。
[0027] 另外,电动后门装置2具备异物探测装置11,异物探测装置11用于探测存在于门板5的周缘部与后部开口部4中的与门板5的周缘部相对的周缘部之间的异物。异物探测装置
11具备:异物探测传感器13,其通过托架12安装于门板5的周缘部;以及通电探测部14,其与该异物探测传感器13电连接。
[0028] 如图1所示,托架12固定于门板5中的与后部开口部4的周缘部相对的周缘部,详细地,托架12分别固定于门板5的内侧面(即门板5的车厢侧的侧面)中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各托架12形成为沿着门板5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向该门板5的上下延伸的大致带状。
[0029] 所述异物探测传感器13形成为长条带状。异物探测传感器13具备:形成为长条带状的传感器部21;以及第1末端部31和第2末端部71,其分别设于该传感器部21的两端部。
[0030] 如图3所示,构成传感器部21的长条状的中空绝缘体22由能弹性变形的绝缘体(软质的树脂材料、弹性体等)形成。在该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形成有带状的贴附面22a,贴附面22a沿着该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延伸。贴附面22a在与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即图3所示的截面)上呈直线状。另外,在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中除了贴附面22a之外的部分,在与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呈在贴附面22a侧开口的大致U字状。因此,中空绝缘体22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呈大致D形状。
[0031] 另外,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侧形成有沿着该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中空孔22b。该中空孔22b包含4个分开凹部22c,4个分开凹部22c在与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上沿着中空孔22b的周向排列,并且朝向外周侧凹设。该4个分开凹部22c形成为在中空绝缘体22的截面上的大致中央部连结的形状,由此中空孔22b的与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大致X字状。并且,中空孔22b以4个分开凹部22c分别成为螺旋状的方式沿着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具有该中空孔22b,从而中空绝缘体22呈中空状。
[0032] 另外,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侧,由该中空绝缘体22所保持的2条电极线23、24相互分开地相对配置。各电极线23、24包含:具有可挠性的中心电极25,将导电性细线捻在一起而形成;以及圆筒状的导电包覆层26,其具有导电性和弹性,将中心电极25的外周包覆。并且,2条电极线23、24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侧配置于在周向排列的4个所述分开凹部22c之间、且在电极线23与电极线24之间各夹着2个分开凹部22c的位置。再如图3和图7所示,2条电极线23、24在周向等度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80°间隔)地配置于中空绝缘体22的内侧,并且在将相互的间隔(周向的间隔)维持为恒定的状态下沿着呈螺旋状延伸的分开凹部22c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状延伸。另外,电极线23、24的一部分在中空绝缘体
22的内侧埋设于该中空绝缘体22,由此电极线23、24被该中空绝缘体22保持。并且,2条电极线23、24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的任何位置上都隔着中空孔22b在与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相互相对。
[0033] 如图5所示,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在图2中为左侧的端部)设有所述第1末端部31。此外,如图5和图10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中设有第1末端部31的端部设为第1端部22d,将与第1端部22d相反侧的端部设为第2端部22e。第1端部22d和第2端部22e分别作为长度方向端部发挥作用。第1末端部31具备:第1支承部件41,其以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相邻的方式配置;以及第1末端成形部件
51,其埋设该第1支承部件41。
[0034] 如图5至图7所示,第1支承部件41具备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和与该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一体形成的第1间隔物43。
[0035] 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呈大致圆板状。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外径形成为比与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小且比中空孔22b的与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大。该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面(即与中空绝缘体22相反侧的端面)成为平面状的配置面44。并且,所述第1间隔物43从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与配置面44相反侧的端部中央向与配置面44相反的方向突出。第1间隔物43呈圆柱状,并且其中心线L1与配置面44正交。另外,如图4所示,第1间隔物43的直径形成为与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侧相互相对的电极线23、24之间的间隙的宽度D1大致相等。
[0036] 如图5、图7以及图8所示,在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形成有一对支承槽45。这一对支承槽45在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周缘部形成于隔着180°间隔的2个部位。并且,一对支承槽45从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外周面42a朝向该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中央凹设,并且在该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厚度方向(与第1间隔物43的突出方向相同)贯通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另外,各支承槽45的宽度D2形成为与所述中心电极25的外径大致相等(稍宽),并且各支承槽45的深度形成为比中心电极25的外径更深。
[0037] 如图5至图7所示,在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中的与配置面44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一对抵接面46。一对抵接面46分别形成于2个支承槽45之间,并且在第1间隔物43的周围形成于隔着180°间隔的2个部位。各抵接面46与第1间隔物43的中心线L1呈直角,并且与配置面44呈平行。并且,第1支承部件41在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将第1间隔物43插入到中空孔22b、且在一对抵接面46抵接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端面的状态下组装到中空绝缘体22。如图4所示,从第1端部22d插入到中空孔22b(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的第1间隔物43在第1端部22d处介于2条电极线23、24之间,防止该电极线23、24彼此的接触。此外,如图5所示,第1端部22d包含:中空绝缘体22中的设有第1末端部31的长度方向的端面;以及该中空绝缘体22中的插入有第1间隔物43的部分。
[0038] 如图5至图7所示,在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中的抵接面46附近的端部形成有一对第1引导部47。第1引导部47在第1间隔物43的周围分别形成于隔着180°间隔的2个部位、且2个抵接面46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抵接面46侧观看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情况下,一对第1引导部47的形成位置与一对支承槽45的形成位置相等。并且,一对第1引导部47在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抵接面46附近的端部处2个支承槽45的周围、且处于一对抵接面46之间的部分,分别遍及从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外周面42a至第1间隔物的基端部的范围而形成。另外,各第1引导部47形成为朝向配置面44凹设的形状,成为不具备比抵接面46更朝向第1间隔物43的前端突出的部分的形状。而且,各第1引导部47以深度随着从两侧的一对抵接面46朝向形成于一对抵接面46之间的支承槽45而变深的方式凹设。另外,一对第1引导部47在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中的抵接面46附近的端部的大致中央部相互连接,以从相互的边界部分至支承槽45的底部45a附近其深度随着远离相互的边界部分而逐渐变深的方式形成。并且,在一对抵接面46与第1间隔物43的基端部之间夹着2个第1引导部47中的任一个第1引导部47,抵接面46和第1间隔物43没有直接相邻的部分。即,第1间隔物43的基端部被2个第1引导部47围绕。
[0039] 如图5和图7所示,该第1引导部47形成于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由此在第1间隔物43被插入到中空孔22b中、一对抵接面46抵接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端面的状态下,在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与第1端部22d之间形成有间隙S1,间隙S1朝向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外周面42a开口,与中空孔22b相连。另外,在第1间隔物43所插入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中空孔22b没有被第1间隔物43完全封闭。在第1间隔物43所插入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构成中空孔22b的各分开凹部22c中的外周侧的部分没有配置第1间隔物43,没有被第1间隔物43封闭。因此,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长度方向的端面上,中空孔22b具有没有配置第1间隔物43的开口部(没有被第1间隔物43封闭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朝向第1引导部47开口,将间隙S1和中空孔22b的内部连通。
[0040] 如图8和图9所示,在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处,该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中的配置面44附近的端部支承一对第1接线端子48,一对第1接线端子48构成第1支承部件41。各第1接线端子48具有导电性,并且呈大致长方形状的板状。在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中的配置面44附近的端部处,一对第1接线端子48与一对所述支承槽45同样地埋设于隔着180°间隔的2个部位。详细地,一对第1接线端子48以其厚度方向的一端面与配置面44处于同一面的方式分别埋设于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并且相互分开。另外,在各第1接线端子48上,在与支承槽45重叠的部分形成有连接槽48a,从配置面44侧观看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时,连接槽48a呈与该支承槽45同样的形状。
[0041] 另外,在配置面44上以跨越一对第1接线端子48的方式配置有芯片型的电阻器49。并且,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分别引出2条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引出的电极线23、24的部位作为引出部发挥作用。这2根中心电极25分别插入到一对支承槽45,由该支承槽45支承,并且2根中心电极25的前端部分别插入到连接槽
48a。并且,在各第1接线端子48上实施焊,由此各第1接线端子48、插入到各第1接线端子
48的连接槽48a的中心电极25、以及与该中心电极25相邻的电阻器49通过焊锡分别被接合而电连接。即,如图2所示,2条电极线23、2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在图2中为左侧的端部)彼此通过电阻器49电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支承的2个第1接线端子48上分别连接着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引出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
25,由此第1支承部件41支承着这些电极线23、24。
[0042] 如图4、图5以及图9所示,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设有第1遮断部件61,第1遮断部件61遮断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向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侵入,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构成后述的第1末端成形部件51。构成第1遮断部件61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第1遮断部件61将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外周面42a、各第1接线端子48中的从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露出的部分、电阻器49的表面、第1接线端子48和中心电极25以及电阻器49的采用焊锡的连接部分包覆。而且,第1遮断部件61将形成于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与第1端部22d之间的所述间隙S1内填埋,并且从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开口部进入到该中空孔22b内,将第1间隔物43的外周面与中空孔22b的内周面之间填埋。即,第1遮断部件61将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开口部封闭。此外,在第1遮断部件61处,将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外周面42a、各第1接线端子48中的从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露出的部分、电阻器49的表面、第1接线端子48和中心电极25以及电阻器49的采用焊锡的连接部分包覆的部分呈膜状。
[0043] 如图4和图6所示,构成第1末端成形部件51的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是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第1末端成形部件51包含:将第1支承部件41埋设的第1末端包覆部53;以及第1托架卡合部54,其用于将传感器部21固定于托架12。
[0044] 第1末端包覆部53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一体形成。该第1末端包覆部53将第1支承部件41的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埋设在内部,并且将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外周面包覆。并且,第1末端包覆部53将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一对第1接线端子48、电阻器49、第1接线端子48和中心电极25以及电阻器49的采用焊锡的连接部分液密且气密地密封。
另外,第1末端包覆部53的外形形状形成为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形形状大一圈的形状,第1末端包覆部53中的与传感器部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呈大致D形状。
[0045] 所述第1托架卡合部54与第1末端包覆部53的外周面中呈平面状的平面部53a一体形成。第1托架卡合部54从平面部53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比平面部53a的宽度窄的宽度以相对于该平面部53a呈直角的方式突出。突出的部分的前端部(在图4中为下端部)形成为与平面部53a大致相等的宽度。因此,第1托架卡合部54的与传感器部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呈大致T字状。
[0046]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在图2中为右侧的端部)设有第2末端部71。第2末端部71具备:第2支承部件81,其以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相邻的方式配置;以及第2末端成形部件91,其埋设该第2支承部件81。
[0047] 第2支承部件81具备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和与该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一体形成的第2间隔物83。
[0048] 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呈大致长方体状。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形成得比中空绝缘体22细,另一方面,形成得比中空孔22b粗。并且,第2间隔物83从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中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相邻的端面的中央在该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长度方向突出。第2间隔物83呈与所述第1间隔物43(参照图7)同样的圆柱状。详细地,第2间隔物83形成得比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细。另外,第2间隔物83的直径形成为与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侧相互相对的电极线23、24之间的间隙的宽度D1大致相等。并且,第2支承部件81在第2间隔物83的前端侧的部分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侧插入到中空孔22b的状态下组装到中空绝缘体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间隔物83的从其前端开始3分之2程度的部分插入到中空孔22b内,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中的靠近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和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在该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上分开。因此,在第2间隔物83的基端部附近(即在第2间隔物83中没有插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部分的周围),在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中的靠近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
22e之间形成有间隙S2。另外,在第2间隔物83插入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处,中空孔
22b(参照图3)没有被第2间隔物83完全封闭。在第2间隔物83插入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处,构成中空孔22b的各分开凹部22c(参照图3)中的外周侧的部分未配置第2间隔物
83,没有被第2间隔物83封闭。因此,在中空绝缘体22的靠近第2端部22e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处,中空孔22b具有未配置第2间隔物83的开口部(没有被第2间隔物83封闭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朝向间隙S2开口,将间隙S2和中空孔22b的内部连通。并且,由该间隙S2构成第2引导部
84,并且该第2引导部84向第2间隔物83的外周侧开口、且与中空孔22b相连。另外,从第2端部22e插入到中空孔22b(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的第2间隔物83与图4所示的从第1端部22d插入到中空孔22b的第1间隔物43同样,在第2端部22e处介于2条电极线23、24之间,防止该电极线23、24彼此的接触。此外,如图10A所示,第2端部22e包含中空绝缘体22中的第2末端部71附近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和该中空绝缘体22中的插入有第2间隔物83的部分。
[0049]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包含:在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的呈长方体状(四角柱状)的接线端子配置部85;与该接线端子配置部85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第2间隔物83附近的一端)一体形成的电极导向部86;以及与该接线端子配置部85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一体形成的导线导向部87。
[0050] 构成接线端子配置部85的外周面的4个平面中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2个平面成为一对配置面85a。并且,在一对配置面85a上分别配置有第2接线端子88。构成第2支承部件81的各第2接线端子88具有导电性,并且分别呈长方形的板状。并且,各第2接线端子88以各自配置的配置面85a与各第2接线端子88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于该配置面85a上。另外,各第2接线端子88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与配置面85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并且各第2接线端子88的宽度形成为比配置面85a的宽度窄一些。另外,在各配置面85a中的电极导向部86附近的端部分别形成有一对固定突起89。在各配置面85a上成对的固定突起89以在配置面85a中的电极导向部86附近的端部从该配置面85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固定突起89与配置面85a之间夹入第2接线端子88。
[0051] 在所述电极导向部86中的与配置面85a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导向面86a。各导向面86a形成于配置面85a与第2间隔物83的基端部之间。并且,2个导向面86a以随着沿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长度方向靠近第2间隔物83的基端部而将电极导向部86的厚度(电极导向部86中的与配置面85a正交的方向的厚度)削薄的方式、即以在与配置面85a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式倾斜。
[0052] 2条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分别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引出。2条电极线23、24中的一方电极线23的中心电极25(在图10A中为纸面外侧的中心电极25)以其前端部配置于一方第2接线端子88上的方式在导向面86a上通过且延伸,并且被该导向面86a导向,导向面86a形成于电极导向部86中的与配置面85a正交的方向的一方端部。并且,一方电极线23的中心电极25通过焊接与一方第2接线端子88电连接。同样,2条电极线23、24中的另一方电极线24的中心电极25(在图10A中为纸面里侧的中心电极25)以其前端部配置于另一方第2接线端子88上的方式在导向面86a上通过且延伸,并且被该导向面86a导向,导向面86a形成于电极导向部86中的与配置面85a正交的方向的另一方端部。并且,另一方电极线
24的中心电极25通过焊接与另一方第2接线端子88电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支承的2个第2接线端子88上分别连接着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引出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由此第2支承部件81支承这些电极线23、24。
[0053] 所述导线导向部87在沿着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长度方向与配置面85a处于相反侧的端部(即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中的与第2间隔物83相反侧的端部)具有一对导线保持部87a。一对导线保持部87a沿着与配置面85a正交的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突出。并且,如图10C所示,在各导线保持部87a上,从各导线保持部87a的前端部朝向基端部凹设有保持凹部87b。保持凹部87b从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长度方向观看的形状呈圆弧状,并且在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长度方向上贯通导线保持部87a。
[0054] 另外,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导线导向部87沿着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长度方向在配置面85a附近的端部具有一对导线导向部87c。一对导线导向部87c沿着与配置面85a正交的方向相互向相反方向突出。并且,导线导向部87c与所述导线保持部87a在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长度方向上分开。另外,在各导线导向部87c上,从各导线导向部87c的前端部朝向基端部凹设有导向凹部87d。如图10C所示,导向凹部87d从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长度方向观看的形状呈矩形,并且在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长度方向上贯通导线导向部87c。
[0055] 如图10A至图10C所示,上述的导线导向部87保持2条导线101、102。各导线101、102是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线103用绝缘性的绝缘覆膜104包覆而成的包覆导线。各导线101、102的前端部的绝缘覆膜104被除去,金属线103露出。另外,导线101、102的外径与所述保持凹部87b的内径大致相等,而且,金属线103的外径与所述导向凹部87d的宽度(与配置面85a的宽度方向相同方向的宽度)大致相等。并且,2条导线101、102的绝缘覆膜104的前端部被压入到一对导线保持部87a的保持凹部87b,并且在绝缘覆膜104的前端露出的金属线103插入到导线导向部87c的导向凹部87d内。由此,2条导线101、102在以各自的前端部朝向第2接线端子88延伸的方式由导线导向部87导向的状态下被保持。并且,在各导线101、102的前端部露出的金属线103被导向凹部87d导向而分别配置于一对第2接线端子88上,并且通过焊接分别与第2接线端子88电连接。因此,如图2和图10B所示,2条电极线23、24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在图2中为右侧的端部)通过第2接线端子88分别与导线101、102电连接。此外,2条导线101、102中的一方导线101的与第2接线端子88相反侧的端部与通电探测部14电连接,并且另一方导线102的与第2接线端子88相反侧的端部与地线GND连接(即在车身3处接地)。
[0056]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设有第2遮断部件111,第2遮断部件111遮断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向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侵入,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构成后述的第2末端成形部件91。构成第2遮断部件111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与所述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同样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第2遮断部件111以将各第2接线端子88中的连接有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的部分包覆的方式,将支承第2接线端子88的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中的第2间隔物83附近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外周包覆。而且,第2遮断部件111以将第2引导部84(间隙S2)内填埋的方式将第2间隔物83的基端部表面包覆,并且从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开口部进入到该中空孔22b内,将第2间隔物83的外周面与中空孔22b的内周面之间填埋。即,第2遮断部件111将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开口部封闭。此外,在第2遮断部件111处,将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各第2接线端子88、以及第2接线端子88和中心电极25的连接部分包覆的部分呈膜状。
[0057] 构成所述第2末端成形部件91的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是与所述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同样的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第2末端成形部件91包含:埋设第2支承部件81的第2末端包覆部93;以及第2托架卡合部94,其用于将传感器部21固定于托架12。
[0058] 如图10A至图10C所示,第2末端包覆部93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端面一体形成。该第2末端包覆部93将第2支承部件81的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和第2间隔物83中的配置于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部分埋设在内部。并且,第2末端包覆部93将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一对第2接线端子88、第2接线端子88和中心电极25的连接部分、以及第2接线端子88和导线101、102的连接部分液密且气密地密封。另外,第2末端包覆部93的外形形状形成为与中空绝缘体22的外形形状相同,第2末端包覆部93中的与传感器部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呈大致D形状。并且,第2末端包覆部93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端面液密且气密地紧贴于该第2端部22e。
[0059] 第2托架卡合部94与第2末端包覆部93的外周面中呈平面状的平面部93a一体形成。第2托架卡合部94从平面部93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比平面部93a的宽度窄的宽度以相对于该平面部93a呈直角的方式突出。突出的部分的前端部(在图10(c)中为下端部)形成为与平面部93a大致相等的宽度。因此,第2托架卡合部94的与传感器部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呈大致T字状。另外,第2托架卡合部94将与2个第2接线端子88分别连接的2条导线101、102的前端侧的部分埋设。从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导线导向部87向与第2间隔物83相反侧伸出的2条导线101、102在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中的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相反侧的端部内折叠成大致U字状后,在第2托架卡合部94内沿着传感器部2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而且,2条导线101、102从第2托架卡合部94中的靠近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端部引出到该第2托架卡合部94的外部。
[0060] 如图1、图6以及图10B所示,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异物探测传感器13中,第1末端成形部件51的第1托架卡合部54的基端部插入到在托架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形成的卡合槽(省略图示),并且第2末端成形部件91的第2托架卡合部94的基端部插入到在托架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形成的卡合槽(省略图示)。而且,中空绝缘体22的贴附面22a用双面胶带(省略图示)贴附于托架12,由此异物探测传感器13相对于托架12固定。另外,从第2托架卡合部94延伸的2条导线101、102被拉入到门板5的内部,在该门板5的内部与所述通电探测部14以及地线GND分别连接。
[0061]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通电探测部14配置于门板5的内部。该通电探测部14对电极线23供给电流。并且,在没有对传感器部21施加按压力等外力的通常的状态下,从通电探测部14供给到电极线23的电流通过电阻器49流过电极线24。另一方面,当施加如使传感器部21变形的外力时,被施加外力的部位的中空绝缘体22发生弹性变形,并且电极线23、24伴随该中空绝缘体22的弹性变形而挠曲,电极线23和电极线24接触,通过导电包覆层26发生短路。于是,从通电探测部14供给到电极线23的电流不经过电阻器49而流过电极线24。因此,例如在以恒定的电压对电极线23供给电流的情况下,电流值变化,因此通电探测部14通过探测此时的电流值的变化来探测与传感器部21接触的异物。并且,通电探测部14在探测该电流值的变化时,即在探测与异物探测传感器13接触的异物时,对后述的门ECU121输出异物探测信号。此外,当施加到传感器部21上的外力被去除时,中空绝缘体22复原,电极线23、
24也复原而处于非导通状态。
[0062] 另外,电动后门装置2在门板5的内部具备门ECU121,门ECU121对通过所述致动器6进行的门板5的打开关闭动作进行控制。门ECU121具备ROM(Random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等,具有作为微型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并且从车辆1的电池(省略图示)接受电源的供给。另外,门ECU121对与该门ECU121电连接的通电探测部14供给电流。并且,门ECU121基于从操作开关9、位置检测装置8以及通电探测部14等输入的各种信号控制致动器6。
[0063] 接着,统筹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电动后门装置2的动作。
[0064] 当从操作开关9向门ECU121输入打开信号时,门ECU121驱动致动器6以使得门板5进行打开动作。此外,门ECU121基于从位置检测装置8输入的位置检测信号识别门板5的转动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门ECU121对位置检测信号的脉冲数进行计数,基于该计数值识别门板5的转动位置。并且,当门板5配置于全闭位置时,门ECU121使致动器6停止。
[0065] 另一方面,当从操作开关9向门ECU121输入关闭信号时,门ECU121驱动致动器6以使得门板5进行关闭动作。并且,当门板5配置于全闭位置时,门ECU121使致动器6停止。此外,当在门板5的关闭动作中异物与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传感器部21接触而对该传感器部21施加外力时,在异物探测传感器13中,中空绝缘体22发生弹性变形,由此电极线23和电极线24接触而短路。其结果,供给到电极线23的电流的电流值变化,因此通电探测部14对门ECU121输出异物探测信号。门ECU121被输入异物探测信号时,在使致动器6反转而使门板5以规定量进行打开动作后,使致动器6停止。
[0066] 接着,参照图3至图10C,与该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作用一起说明本第1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制造方法。
[0067] 首先,进行将第1支承部件41和第2支承部件81组装到中空绝缘体22上的支承部件组装工序。在该支承部件组装工序中,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将第1间隔物43插入到中空孔22b,由此将第1支承部件41组装到该第1端部22d。第1间隔物43插入到中空孔22b中直至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一对抵接面46抵接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另外,将从第1端部22d引出的2条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分别插入到支承槽45,分别配置于第1接线端子48的连接槽48a内。并且,将各第1接线端子48、配置于各第1接线端子48的连接槽48a内的中心电极25、以及与该中心电极25相邻的电阻器49的侧面通过焊锡分别电连接。
[0068] 另外,在支承部件组装工序中,将第2支承部件81的第2间隔物83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插入到中空孔22b,由此将第2支承部件81组装到该第2端部22e。第2间隔物83的从其前端开始3分之2程度的部分插入到中空孔22b内。并且,在一边用与各第2接线端子88相邻的导向面86a对从第2端部22e引出的2条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进行导向一边将各中心电极25的前端部分别配置于2个第2接线端子88上后,将各中心电极25通过焊接分别与第2接线端子88电连接。另外,将2条导线101、102的前端部分别压入到一对导线保持部
87a的保持凹部87b,并且将在2条导线101、102的前端部处除去绝缘覆膜104而露出的金属线103插入到一对导线导向部87c的导向凹部87d。并且,将利用导向凹部87d朝向第2接线端子88导向的各导线101、102的前端部通过焊接分别与第2接线端子88电连接。
[0069] 接着,进行形成第1遮断部件61和第2遮断部件111的固化工序。在该固化工序中,在第1支承部件41中的伸出到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部分,从配置面44涂敷固化前的具有流动性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而使其附着。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在配置面44上配置有规定量,在第1支承部件41的表面传送而从配置面44侧朝向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流动。并且,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将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外周面42a、各第1接线端子48中的从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露出的部分、电阻器49的表面、第1接线端子48和中心电极25以及电阻器49的采用焊锡的连接部分包覆。另外,第1支承部件41在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上具有第1引导部47,因此在第1间隔物43被插入到中空孔22b中、一对抵接面46抵接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端面的状态下,在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与第1端部22d之间形成有间隙S1,间隙S1在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的外周面42a开口,与中空孔22b相连。因此,在第1支承部件41的表面传送而从配置面44朝向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流动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被第1引导部47引导,容易流入到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中的第1间隔物43附近的端部与中空绝缘体22中的第1端部22d之间(即间隙S1的内部)。另外,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处,中空孔22b具有没有配置第1间隔物43的开口部(没有被第1间隔物43封闭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朝向第1引导部47开口,因此允许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向插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1间隔物43的外周面与中空绝缘体22的内周面之间进入。因此,第
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将间隙S1内填埋,并且从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开口部进入到该中空孔22b内,将第1间隔物43的外周面与中空孔22b的内周面之间填埋。
即,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将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开口部封闭。并且,对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由此由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形成第1遮断部件61。
[0070] 另外,在固化工序中,在第2支承部件81中的伸出到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部分、且在比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更靠近第2间隔物83的部分,涂敷固化前的具有流动性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使其附着。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在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配置有规定量,在第2支承部件81和第2接线端子88的表面传送而朝向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流动。并且,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将各第2接线端子88中的连接有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的部分包覆,并且将支承第2接线端子88的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中的第2间隔物83附近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外周包覆。另外,在第2间隔物83的基端部附近(即在第2间隔物83中没有插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部分的周围),在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中的靠近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之间形成有第2引导部84,第2引导部84由与中空孔22b相连的间隙S2构成。因此,在第2支承部件81的表面传送而朝向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流动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
112被第2引导部84引导,容易流入到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中的第2间隔物83附近的端部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之间(即第2引导部84(间隙S2)内)。另外,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
2端部22e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处,中空孔22b具有没有配置第2间隔物83的开口部(没有被第2间隔物83封闭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朝向间隙S2开口,因此允许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向插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2间隔物83的外周面与中空绝缘体22的内周面之间进入。因此,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以将第2引导部84(间隙S2)内填埋的方式将第2间隔物83的基端部表面包覆,并且从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开口部进入到该中空孔22b内,将第2间隔物83的外周面与中空孔22b的内周面之间填埋。即,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将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开口部封闭。并且,对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由此由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形成第2遮断部件111。
[0071] 接着,进行形成第1末端成形部件51和第2末端成形部件91的末端形成工序。在该末端成形工序中,将第1支承部件41和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配置于用于形成第1末端成形部件51的未图示的成形模具内,将熔融的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注射填充到该成形模具内。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注射成形形成第1末端成形部件51。此时,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开口部被第1遮断部件61封闭,因此通过该第1遮断部件61遮断熔融的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从第1端部22d侵入到中空孔22b的内部、即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因此,可抑制熔融的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从第1间隔物43的外周面与中空孔22b的内周面之间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因此可抑制熔融的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越过第1间隔物43进入到中空孔的深处。另外,第1遮断部件61将各第1接线端子48和各中心电极25以及电阻器49的采用焊锡的连接部分包覆,因此当将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填充到成形模具内时,该采用焊锡的连接部分被第1遮断部件61保护。并且,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在成形模具内固化,由此形成第1末端成形部件51。这样,在传感器部2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形成第1末端部31。
[0072] 另外,在末端成形工序中,将第2支承部件81和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配置于用于形成第2末端成形部件91的未图示的成形模具内,将熔融的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注射填充到该成形模具内。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注射成形形成第2末端成形部件91。此时,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开口部被第2遮断部件111封闭,因此通过该第2遮断部件111遮断熔融的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从第2端部22e侧侵入到中空孔22b的内部、即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因此,可抑制熔融的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从第2间隔物83的外周面与中空孔22b的内周面之间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因此可抑制熔融的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越过第2间隔物83进入到中空孔的深处。另外,第2遮断部件
111将各第2接线端子88和各中心电极25的连接部分包覆,因此当将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填充到成形模具内时,该连接部分被第2遮断部件111保护。并且,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在成形模具内固化,由此形成第2末端成形部件91。这样,在传感器部2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形成第2末端部71。并且,当末端成形工序结束时,异物探测传感器13完成。
[0073] 如上所述,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优点。
[0074] (1)利用第1遮断部件61遮断构成第1末端成形部件51的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在形成第1末端成形部件51时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即中空孔22b的内部)。同样,利用第2遮断部件111遮断构成第2末端成形部件91的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在形成第2末端成形部件91时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即中空孔22b的内部)。因此,可抑制第1和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92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因此在制造异物探测传感器13时,能抑制由第1和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92引起的不合格品的产生。
[0075] (2)第1遮断部件61由作为树脂材料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形成,并且第2遮断部件111由作为树脂材料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形成,因此容易将这些第1遮断部件61和第2遮断部件111形成为期望的形状。因此,能在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侵入到中空绝缘体
22的内部的路径的中途容易设置第1遮断部件61,并且能在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的路径的中途容易设置第2遮断部件111。因此,能利用第1和第2遮断部件61、111更有效地遮断第1和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92向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侵入。
[0076] (3)从第1端部22d引出到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电极线23、24通过第1支承部件41来防止电极线23、24彼此的接触并且被第1支承部件41支承,因此可抑制从第1端部22d引出到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电极线23、24彼此的电气短路。另外,从第2端部22e引出到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电极线23、24通过第2支承部件81来防止电极线23、24彼此的接触并且被第1支承部件41支承,因此可抑制从第2端部22e引出到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电极线23、24彼此的电气短路。
[0077] (4)第1间隔物43从第1端部22d插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由此能抑制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由于在利用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成形第1末端成形部件51时作用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压力、因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固化时的收缩而作用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力而变形。因此,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处,能更加抑制电极线23、24彼此的电气短路。另外,第2间隔物83从第2端部22e插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由此能抑制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由于在利用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成形第2末端成形部件91时作用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压力、因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固化时的收缩而作用于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力而变形。因此,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处,能更加抑制电极线23、24彼此的电气短路。
[0078] (5)在形成第1遮断部件61时,具有流动性的状态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被第1引导部47引导到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支承部件41的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之间。在形成第1末端成形部件51时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将要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时,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支承部件41的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之间成为该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通过的路径。因此,利用第1引导部47将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引导到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支承部件41的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之间,由此能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支承部件41的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之间形成第1遮断部件61。同样,在形成第2遮断部件
111时,具有流动性的状态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被第2引导部84引导到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2支承部件81的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
22e之间。在形成第2末端成形部件91时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将要侵入到中空绝缘体
22的内部时,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2支承部件81的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之间成为该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通过的路径。因此,利用第2引导部84将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引导到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2支承部件81的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之间,由此能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2支承部件81的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之间形成第2遮断部件111。其结果,能更有效地抑制第1和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
52、92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
[0079] (6)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设有开口部,开口部允许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向从第1端部22d插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1间隔物43的外周面与中空绝缘体22的内周面之间进入。因此,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能从设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该开口部进入插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第1间隔物43的外周面与中空绝缘体22的内周面之间。因此,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处,第1间隔物43的外周面与中空绝缘体22的内周面之间容易被由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构成的第1遮断部件61封闭。其结果,在成形第1末端成形部件51时,能进一步有效地抑制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从第1端部22d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另外,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设有开口部,开口部允许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向从第2端部22e插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2间隔物83的外周面与中空绝缘体22的内周面之间进入。因此,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能从设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该开口部进入插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第2间隔物83的外周面与中空绝缘体
22的内周面之间。因此,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处,第2间隔物83的外周面与中空绝缘体22的内周面之间容易被由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构成的第2遮断部件111封闭。其结果是,在成形第2末端成形部件91时,能进一步有效地抑制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从第2端部22e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
[0080] (7)第1遮断部件61和第2遮断部件111由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构成。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在低压或者无压下显示出流动性,因此容易处理。因此,能简化形成第1遮断部件61和第2遮断部件111的工序(即固化工序)。另外,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在低压或者无压下显示出流动性,因此可容易抑制成为第1遮断部件61和第2遮断部件111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进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深处。
[0081] (8)在固化工序中,将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利用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封闭,并且使该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固化。同样,在固化工序中,将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利用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封闭,并且使该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固化。并且,在固化工序后进行末端成形工序,因此在末端成形工序中,即使在高压注射熔融的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和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固化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即第1遮断部件61)和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即第2遮断部件111)分别遮断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和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因此,可抑制第1和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92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因此在制造异物探测传感器
13时能抑制由于第1和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92引起的不合格品的产生。
[0082] (9)在固化工序之前进行支承部件组装工序,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处利用第1间隔物43防止2条电极线23、24彼此的接触,并且利用具备该第1间隔物43的第1支承部件41来支承电极线23、24中的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引出的部分。同样,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处利用第2间隔物83防止2条电极线23、24彼此的接触,并且利用具备该第2间隔物83的第2支承部件81来支承电极线23、24中的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引出的部分。因此,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处,能抑制电极线23、24彼此的电气短路并且进行固化工序和末端成形工序。
[0083] (10)在固化工序中,在插入第1间隔物43、将第1支承部件41安装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状态下,使具有流动性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附着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并固化,由此利用固化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即第1遮断部件61)封闭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同样,在固化工序中,在插入第2间隔物83、将第2支承部件81安装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状态下,使具有流动性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附着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并固化,由此利用固化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即第2遮断部件111)封闭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并且,在固化工序后进行末端成形工序,因此在末端成形工序中,即使在高压注射熔融的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固化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即第1遮断部件61)遮断该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同样,在末端成形工序中,即使在高压注射熔融的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固化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即第2遮断部件111)遮断该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因此,可抑制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和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因此在制造异物探测传感器13时能抑制由于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和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引起的不合格品的产生。
[0084] (11)第1遮断部件61将各第1接线端子48和各中心电极25以及电阻器49的采用焊锡的连接部分包覆,因此在将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填充到成形模具内时,该采用焊锡的连接部分被第1遮断部件61保护。同样,另外,第2遮断部件111将各第2接线端子88和各中心电极25的连接部分包覆,因此在将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填充到成形模具内时,该连接部分被第2遮断部件111保护。因此,在末端成形工序中,在注射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和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时,能抑制对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与第1接线端子48以及第2接线端子88的电连接部分施加负荷。
[0085] (12)在将第1支承部件41组装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时,使一对抵接面46抵接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端面,由此能容易进行第1支承部件41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的定位。因此,能容易进行第1支承部件41向中空绝缘体22的组装。
[0086] (13)在固化工序中,在第1支承部件41中的伸出到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部分,从配置面44涂敷固化前的具有流动性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由此使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附着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将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开口部封闭。同样,在固化工序中,在第2支承部件81中的伸出到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部分,且在比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更靠近第2间隔物83的部分,涂敷固化前的具有流动性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由此使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附着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将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开口部封闭。并且,无需为了形成第1遮断部件61和第2遮断部件111而使用成形模具,因此能降低用于制造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设备成本。
[0087] (14)第1支承部件41由支承槽45支承中心电极25。因此,在固化工序中,在将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涂敷于第1支承部件41的外周面时,能抑制中心电极25相对于第1支承部件41错位、进而抑制中心电极25相对于第1接线端子48和电阻器49错位。因此,在形成第1遮断部件61时,能抑制中心电极25、第1接线端子48以及电阻器49的电连接部分施加负荷。
[0088] (15)第1引导部47是凹部这样的简单形状。因此,可抑制第1支承部件41的形状复杂化。另外,第2引导部84形成为仅将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82和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上分开而构成的简单形状。因此,可抑制第2支承部件81和第2端部22e的形状复杂化。
[0089] (第2实施方式)
[0090] 以下,按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2实施方式。此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0091]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本第2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141取代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13配备于异物探测装置11。本第2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141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13比较时,取代第2末端部71而具备第2末端部142。
[0092] 第2末端部142具备:第2支承部件151,其以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相邻的方式配置;以及第2末端成形部件161,其将该第2支承部件151埋设。
[0093] 第2支承部件151具备:支承一对第2接线端子88的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152;以及与该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152一体形成的第2间隔物83。
[0094] 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152由相互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分开的电极导向部153和导线导向部154构成。电极导向部153形成为在中空绝缘体22的径向上长的大致长方体状。并且,第2间隔物83从该电极导向部153的长度方向(即沿着中空绝缘体22的径向的一方向)的中央部朝向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即与导线导向部154相反侧)突出。
[0095] 另外,在电极导向部153上,在第2间隔物83的径向的两侧(沿着电极导向部153的长度方向在第2间隔物83的两侧)且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在该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部位,形成有一对抵接面153a。该抵接面153a以与第2间隔物83的中心线L2方向正交的方式形成。并且,第2支承部件151在将第2间隔物83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插入到中空孔22b、并且在一对抵接面抵接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端面的状态下安装到中空绝缘体22。此外,一对抵接面153a在中空孔22b的外周侧抵接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端面。
[0096] 另外,在电极导向部153上,在各抵接面153a与第2间隔物83的基端部之间分别形成有第2引导部153b。各第2引导部153b是朝向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开设的大致矩形的凹部,在与电极导向部153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第2间隔物83的中心线L2正交的方向(在图11A中为纸面垂直方向)贯通该电极导向部153。该第2引导部153b形成于电极导向部153,由此在第2间隔物83插入到中空孔22b、一对抵接面153a抵接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端面的状态下形成有间隙S3,间隙S3位于电极导向部153与第2端部22e之间,朝向电极导向部153的外周面开口,并且与中空孔22b(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相连。另外,在插入有第2间隔物83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处,中空孔22b(参照图3)没有被第2间隔物83完全封闭。在插入有第2间隔物83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处,构成中空孔22b的各分开凹部22c(参照图3)中的外周侧的部分没有配置第2间隔物83,没有被第2间隔物83封闭。因此,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处,中空孔22b具有没有配置第2间隔物83的开口部(没有被第2间隔物83封闭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朝向间隙S3开口,将间隙S3和中空孔22b的内部连通。
[0097] 另外,在电极导向部153,在该电极导向部15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和该电极导向部15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共计3个部位上形成有导向凸部153c。3个导向凸部153c向与电极导向部153的长度方向正交且与第2间隔物83的中心线L2正交的方向的一侧(在图11B中为纸面外侧)突出。另外,3个导向凸部153c中的中央的导向凸部153c形成于2个第2引导部153b之间。
[0098] 另外,电极导向部153将呈长方形板状的2个第2接线端子8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保持。构成第2支承部件151的2个第2接线端子88以其宽度方向与电极导向部153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式相互分开地并列设置,电极导向部153通过将2个第2接线端子8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部分地埋设而对其保持。电极导向部153将一方第2接线端子8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保持在3个导向凸部153c中的中央的导向凸部153c与位于电极导向部15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导向凸部153c之间,并且将另一方第2接线端子88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保持在中央的导向凸部153c与位于电极导向部15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的导向凸部153c之间。
[0099] 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引出的2条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被位于中央的导向凸部153c的两侧的2个导向凸部153c分别导向而配置成它们的前端部分别位于一对第2接线端子88上。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通过焊接与一对第2接线端子88分别电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由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152支承的2个第2接线端子88上分别连接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引出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由此第2支承部件
151支承从第2端部22e引出的这些电极线23、24。
[0100] 所述导线导向部154与电极导向部153一起支承一对第2接线端子88。导线导向部154形成为与电极导向部153的长度方向平行延伸的大致长方体状。并且,导线导向部154通过将一对第2接线端子88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埋设而对其保持。由电极导向部153和导线导向部154支承的一对第2接线端子88在相互分开的状态下沿着传感器部21的长度方向平行延伸。
[0101] 导线导向部154在与电极导向部153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导线保持部154a,导线保持部154a在与第2接线端子88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导线保持部154a向与在电极导向部153处导向凸部153c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在该导线保持部154a处形成有一对保持凹部154b。2个保持凹部154b以与一对第2接线端子88相同的间隔形成于导线保持部154a。各保持凹部154b从导线保持部154a的前端部朝向基端部凹设,并且在第2接线端子88的长度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度方向相同)贯通导线保持部154a。各保持凹部154b的宽度(与第2接线端子88的宽度方向相同方向的宽度)形成为与各导线101、102的外径大致相等。
[0102] 另外,导线导向部154在靠近电极导向部153的端部具有2对导线导向部154c,2对导线导向部154c在与第2接线端子88的厚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突出。这些导线导向部154c在与导线保持部154a相同的方向突出。2对导线导向部154c在以与一对第2接线端子88相同的间隔在第2接线端子88的宽度方向分开的状态下形成于导线保持部154a。各导线导向部154c形成为沿着第2接线端子88的厚度方向立设的四边形的板状。另外,成对的导线导向部
154c在第2接线端子88的宽度方向分开,并且相互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与金属线103的外径大致相等。
[0103] 并且,导线导向部154保持2条导线101、102。2条导线101、102的绝缘覆膜104的前端部分别被压入到一对保持凹部154b,并且在2条导线101、102的前端处露出的金属线103分别插入到成对的导线导向部154c之间。由此,2条导线101、102在以各自的前端部朝向一对第2接线端子88延伸的方式分别被导线导向部154c导向的状态下被保持。并且,在各导线101、102的前端部露出的金属线103被成对的导线导向部154c导向而分别配置于一对第2接线端子88上,并且通过焊接分别与第2接线端子88电连接。
[0104] 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设有第2遮断部件171,第2遮断部件171遮断构成后述的第2末端成形部件161的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162向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侵入。构成第2遮断部件171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72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使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参照图9)同样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第2遮断部件171将各第2接线端子88中的包含连接有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的部分的电极导向部153附近的端部、以及电极导向部153的外周面包覆。而且,第2遮断部件171将形成于电极导向部153与第2端部22e之间的间隙S3内填埋,并且从中空孔22b(参照图3)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开口部进入到该中空孔22b内,将第2间隔物83的外周面与中空孔22b的内周面之间填埋。即,第2遮断部件171将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开口部封闭。此外,在第2遮断部件171中,将各第2接线端子88、电极导向部153的外周面包覆的部分呈膜状。
[0105] 构成所述第2末端成形部件161的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162是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参照图9)同样的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第2末端成形部件161包含:第2末端包覆部163,其将第2支承部件151埋设;以及第2托架卡合部164,其用于将传感器部21固定于托架12。
[0106] 第2末端包覆部163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端面一体形成。该第2末端包覆部163将第2支承部件151的电极导向部153以及导线保持部154a和一对第2接线端子88埋设于内部。并且,第2末端包覆部163将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152、一对第2接线端子88、第2接线端子88和中心电极25的连接部分、以及第2接线端子88和导线101、102的连接部分液密且气密地密封。另外,第2末端包覆部163将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埋设于内部,液密且气密地密封。该第2末端包覆部163的外形形状呈大致长方体状。
[0107] 第2托架卡合部164与第2末端包覆部163的外周面中与导向凸部153c以及导线保持部154a处于相反侧(里侧)的平面状的平面部163a一体形成。第2托架卡合部164从平面部163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以比平面部163a的宽度窄的宽度以相对于该平面部163a呈直角的方式突出。突出的部分的前端部(在图11B中为下端部)的宽度形成为比基端侧的部分宽。
因此,第2托架卡合部164的与传感器部2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呈大致T字状。另外,第2托架卡合部164将与2个第2接线端子88分别连接的2条导线101、102的前端侧的部分埋设。从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152的导线导向部87向与第2间隔物83相反侧伸出的2条导线
101、102在第2接线端子支承部152中的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相反侧的端部内折叠成大致U字状后,在第2托架卡合部164内沿着传感器部2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地延伸。而且,2条导线101、102从第2托架卡合部164中的靠近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端部引出到该第2托架卡合部164的外部。在将异物探测传感器141固定于托架12时,该第2托架卡合部164的基端部插入到在该托架1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形成的卡合槽(省略图示)中。
[0108] 接着,参照图3、图11A以及图11B,与该异物探测传感器141的作用一起说明该第2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141的制造方法。此外,对于设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附近的第1末端部31,采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制造,因此对设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附近的第2末端部142说明制造方法。
[0109] 首先,进行将第2支承部件151组装到中空绝缘体22的支承部件组装工序。在该支承部件组装工序中,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将第2间隔物83插入到中空孔22b,由此将支承一对第2接线端子88的第2支承部件151组装到该第2端部22e。第2间隔物83插入到中空孔22b直至一对抵接面153a抵接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并且,在一边利用3个导向凸部153c对从第2端部22e引出的2条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进行导向一边将各中心电极25的前端部分别配置于2个第2接线端子88上后,将各中心电极25通过焊接分别与第2接线端子88电连接。另外,将2条导线101、102的前端部分别压入到一对保持凹部154b,并且将在2条导线101、102的前端部处除去绝缘覆膜104而露出的金属线103分别插入到2对导线导向部154c。并且,将利用成对的导线导向部154c朝向第2接线端子88导向的各导线101、102的前端部通过焊接分别与第2接线端子88电连接。
[0110] 接着,进行形成第2遮断部件171的固化工序。在该固化工序中,在第2支承部件151中的伸出到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部分、且在比第2接线端子88中的连接有中心电极25的部分更靠近第2间隔物83的部分,涂敷固化前的具有流动性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72使其附着。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72在2个第2接线端子88中的与中心电极25的连接部分配置有规定量,在第2接线端子88的表面和电极导向部153的外周面传送而朝向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流动。并且,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72将各第2接线端子88中的连接有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的部分包覆,并且将电极导向部153的外周面包覆。另外,第2支承部件151在电极导向部153具有第2引导部153b,因此在第2间隔物83插入到中空孔22b、一对抵接面153a抵接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端面的状态下,在电极导向部153与第2端部22e之间形成有间隙S3,间隙S3在电极导向部153的外周面开口,与中空孔22b相连。因此,在电极导向部153的表面传送而朝向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流动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72被第2引导部153b引导,容易流入到电极导向部153中的第2间隔物83附近的端部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之间(即间隙S3的内部)。另外,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处,中空孔22b具有没有配置第2间隔物83的开口部(没有被第2间隔物83封闭的开口部)。该开口部朝向间隙S3开口,因此允许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72向插入到中空绝缘体
22的第2间隔物83的外周面与中空绝缘体22的内周面之间进入。因此,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
172以将第2引导部153b(间隙S3)内填埋的方式将第2间隔物83的基端部表面包覆,并且从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开口部进入到该中空孔22b内,将第2间隔物
83的外周面与中空孔22b的内周面之间填埋。即,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72将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开口部封闭。并且,对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72照射紫外线使其固化,由此由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72形成第2遮断部件171。
[0111] 接着,进行形成第2末端成形部件161的末端形成工序。在该末端成形工序中,将第2支承部件151和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配置于用于形成第2末端成形部件161的未图示的成形模具内,将熔融的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162注射填充到该成形模具内。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注射成形来形成第2末端成形部件161。此时,中空孔22b中的中空绝缘体
22的第2端部22e的开口部被第2遮断部件171封闭,因此由该第2遮断部件171遮断熔融的第
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162从第2端部22e侧侵入到中空孔22b的内部、即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因此,可抑制熔融的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162从第2间隔物83的外周面与中空孔22b的内周面之间侵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因此可抑制熔融的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162越过第2间隔物83进入到中空孔的深处。另外,第2遮断部件171将各第2接线端子88和各中心电极25的连接部分包覆,因此当将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162填充到成形模具内时,该连接部分被第2遮断部件171保护。并且,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162在成形模具内固化,由此形成第2末端成形部件161。这样,在传感器部2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形成有第2末端部
142,末端成形工序结束,由此异物探测传感器141完成。
[0112] 如上所述,根据本第2实施方式,除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1)~(14)同样的优点之外,具有以下的优点。
[0113] (16)第2引导部153b是凹部这样的简单形状。因此,可抑制第2支承部件151的形状复杂化。
[0114] 此外,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可以按如下变更。
[011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第1接线端子48和中心电极25的电连接部分用第1遮断部件61包覆,并且将第2接线端子88和中心电极25的电连接部分用第2遮断部件111、171包覆。但是,第1遮断部件61如果以遮断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向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侵入的方式形成,则可以不必将第1接线端子48和中心电极25的电连接部分包覆。同样,第2遮断部件111、171如果以遮断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162向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侵入的方式形成,则可以不必将第2接线端子88和中心电极25的电连接部分包覆。
[0116]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可以是与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相比以更短时间固化的树脂材料。同样,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可以是与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相比以更短时间固化的树脂材料。并且,在固化工序中,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在具有流动性的状态下附着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另外,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在具有流动性的状态下附着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这样的话,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
62与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相比以更短时间固化,因此能缩短固化工序所需的时间,能尽快转移到末端成形工序。同样,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与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相比以更短时间固化,因此能缩短固化工序所需的时间,能尽快转移到末端成形工序。因此,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生产效率提高。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72可以是与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162相比以更短时间固化的树脂材料。并且,在固化工序中,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72在具有流动性的状态下附着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这样的话,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72与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162相比以更短时间固化,因此能缩短固化工序所需的时间,能尽快转移到末端成形工序。因此,异物探测传感器141的生产效率提高。
[0117]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是与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不同种类的树脂材料。但是,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可以是与第1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52相同种类的树脂材料。在该情况下,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在固化工序中例如在没有施加压力的状态下附着于第1支承部件41中的伸出到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部分。这样的话,由1种树脂材料形成第1遮断部件61和第1末端成形部件51,因此可以不准备多种树脂材料。因此,能使制造成本降低。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是与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不同种类的树脂材料。但是,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可以是与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92相同种类的树脂材料。在该情况下,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在固化工序中例如在没有施加压力的状态下附着于第2支承部件81中的伸出到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部分。这样的话,由1种树脂材料形成第2遮断部件111和第2末端成形部件91,因此可以不准备多种树脂材料。因此,能使制造成本降低。这对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第2末端成形用树脂材料162和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72也是同样。
[0118]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第1遮断部件61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和构成第2遮断部件111、171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172均是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但是,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和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172可以是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材料以外的光固化性树脂材料。另外,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和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172可以是热熔胶树脂(二液固化型的树脂材料)。
[0119]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部件41具备第1间隔物43,但是可以不必具备第1间隔物43。另外,第2支承部件81具备第2间隔物83,但是可以不必具备第2间隔物83。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第2支承部件151具备第2间隔物83,但是可以不必具备第2间隔物83。
[0120] 第1引导部47和第2引导部84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形状。第1引导部只要以将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引导到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1支承部件41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之间的方式形成于第1支承部件41和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中的至少一方即可。例如,第1引导部可以是位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并且以与中空孔22b相连的方式形成的切口。另外,以抵接面46和第1端部22d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分开的方式将第1支承部件41组装到中空绝缘体22,在该情况下,可以将形成于第1接线端子支承部42与第1端部22d之间、与中空孔22b相连的空隙设为第1引导部。同样,第2引导部只要以将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引导到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的第2支承部件81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之间的方式形成于第2支承部件81和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中的至少一方即可。另外,这对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第2引导部153b也是同样。
[0121]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异物探测传感器13具备第1支承部件41和第2支承部件81,但是可以不必具备第1支承部件41和第2支承部件81。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异物探测传感器141具备第1支承部件41和第2支承部件151,但是可以不必具备第1支承部件41和第2支承部件151。
[012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第1支承部件41中的伸出到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部分,涂敷固化前的具有流动性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由此使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附着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由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构成第1遮断部件61。同样,在第2支承部件81、151中的伸出到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部分,涂敷固化前的具有流动性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172,由此使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172附着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由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172形成第2遮断部件111、171。但是,第1遮断部件61可以将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填充到内部配置有第1支承部件41和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的遮断部件形成用成形模具而形成。同样,第2遮断部件111、171可以将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
112、172填充到内部配置有第2支承部件81、151和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遮断部件形成用成形模具而形成。这样的话,容易将第1遮断部件61和第2遮断部件111,171的膜厚形成为恒定。此外,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和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172以不会越过第1间隔物43和第2间隔物83而进入到中空绝缘体22的深处的压力填充到遮断部件形成用成形模具。
[0123] 另外,可以在将第1间隔物43插入到中空孔22b而将第1支承部件41安装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后,用注射器使固化前的具有流动性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附着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由该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形成第1遮断部件61。在该情况下,固化前的具有流动性的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用注射器被注入到中空孔22b中的第1端部22d附近的端部(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然后使其固化,由此成为第1遮断部件61。此外,当如上述第1实施方式那样在第1支承部件41上设有第1引导部47时,能用注射器容易地将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通过第1引导部47注入到中空孔22b中的第1端部22d的开口部。
[0124] 同样,可以在将第2间隔物83插入到中空孔22b而将第2支承部件81安装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后,用注射器使固化前的具有流动性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附着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由该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形成第2遮断部件111。在该情况下,固化前的具有流动性的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用注射器被注入到中空孔22b中的第2端部22e附近的端部(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然后使其固化,由此成为第2遮断部件111。此外,当如上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在第2支承部件81和中空绝缘体22上形成第2引导部84时,能用注射器容易地将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通过第2引导部84注入到中空孔22b中的第2端部22e的开口部。
[0125]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1支承部件41具备第1接线端子48,但是可以不必具备第1接线端子48。在该情况下,第1支承部件41支承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引出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并且该中心电极25和电阻器49通过焊锡等直接(不通过第1接线端子
48)电连接。这样的话,当在固化工序中将第1遮断用树脂材料62涂敷于第1支承部件41的外周面时,能抑制中心电极25相对于第1支承部件41错位、进而抑制中心电极25相对于电阻器
49错位。因此,在形成第1遮断部件61时,能抑制对中心电极25和电阻器49的电连接部分施加负荷。同样,第2支承部件81、151可以不必具备第2接线端子88。在该情况下,第2支承部件
81、151支承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引出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并且该中心电极25和导线101、102通过焊接等直接(不通过第2接线端子88)电连接。这样的话,当在固化工序中将第2遮断用树脂材料112、172涂敷于第2支承部件81、151的外周面时,能抑制中心电极25相对于第2支承部件81、151错位、进而抑制中心电极25相对于导线101、102错位。
因此,在形成第2遮断部件111、171时,能抑制对中心电极25和导线101、102的电连接部分施加负荷。
[0126]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支承部件组装工序中,在将第2支承部件81组装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后,将2条导线101、102与第2接线端子88电连接。但是,2条导线101、102可以在将第2支承部件81组装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前(即将第2间隔物83从第2端部22e侧插入到中空孔22b前)预先与2个第2接线端子88分别电连接。这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组装工序中也同样。
[0127]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电极线23、24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呈螺旋状延伸。但是,电极线23、24可以不必呈螺旋状。例如,电极线23、24可以沿着中空绝缘体22的长度方向直线性地延伸。
[0128]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配置有2条电极线23、24。然而,配置于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的电极线的数量不限于2条,可以是3条以上。
[0129]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异物探测传感器13、141配置于门板5的周缘部。但是,异物探测传感器13、141可以配置于与门板5的周缘部相对的后部开口部4的周缘部。另外,异物探测传感器13、141不限于使用于电动后门装置2所具备的异物探测装置11,也可以使用于如下电动滑动门装置所具备的异物探测装置:使门板滑动移动,将设于车辆的侧面的升降口打开关闭。另外,异物探测传感器13、141除了使用于利用电动机等的驱动力使门板移动而进行打开关闭动作的门打开关闭装置所具备的异物探测装置以外,也可以使用于用于探测异物的接触的装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