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

申请号 CN200680049250.8 申请日 2006-12-22 公开(公告)号 CN101346986A 公开(公告)日 2009-01-14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村上智博;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在该摄像装置中,将盒盖(2)不仅设置在摄像机(1)的把手面,还延伸设置到 取景器 一侧的侧面,由此,能够将安装在取景器一侧的侧面上的 开关 类安装到盒盖(2)上,因此,能够用1个柔性 基板 (32)和连接器(33)将变焦开关(4)及S/S按钮(8)连接到 电路 基板(31)上。由此,能够简化布线。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壳体以及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自由开闭的第二壳体,
上述第一壳体包括:
摄像部,具有摄像元件;
透镜部,具有使光学图像在上述摄像元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
信号转换部,将在上述摄像元件上成像的光学图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以及
透镜驱动部,驱动上述多个透镜来改变上述透镜部的焦距,
上述第二壳体包括:
焦距操作部,进行上述透镜驱动部的驱动操作;
摄像开始停止操作部,对上述电信号的记录开始和记录停止进行操作; 以及
电源操作部,对向上述摄像元件和上述透镜驱动部提供电源和停止提 供电源进行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壳体上包括:
信号处理部,将由上述信号转换部转换后的电信号转换成影像信号; 以及
显示部,显示基于上述影像信号的影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壳体内部配置上述摄像部、上述信号转换部以及上述透镜 驱动部,并具有包括对它们赋予控制信号的布线的第一基板
在上述第二壳体内部具有分别独立连接上述焦距操作部、上述摄像开 始停止操作部以及上述电源操作部的第二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连接上述第二基板和上述第一基板的单一布线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开闭的界面部,具有能够容纳信息介 质的容纳部,所述信息介质能够记录由上述信号转换部转换后的电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壳体包括:
上面部,与上述透镜部的光轴大致平行,且覆盖本装置上部:以及
侧面部,与正交于上述光轴的面大致平行,且与上述上面部大致正交,
上述上面部和上述侧面部通过形成为弯曲形状的弯曲部连接设置,
上述焦距操作部、上述摄像开始停止操作部以及上述电源操作部中的 至少一个配置在上述弯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焦距操作部、上述摄像开始停止操作部以及上述电源操作部并列 配置在上述第二壳体上,相邻的操作部的操作方向设为彼此不同的方向。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拍摄光学图像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作为一种摄像装置的摄像机中,小型化和高性能化发展, 并安装有各种操作装置,但是,虽然按照使用者能够把持在手中并用握住 的手指舒服地操作的方式配置有录像按钮或开关等,却在结构上使得该操 作装置的布线变得复杂。
以下,说明以往的摄像装置。
图7是从把手部一侧观察配置有以往的摄像装置的摄像机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图7所示的摄像机中为了拿出放入盒带而打开盒盖部后的状 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在图7和图8所示关闭盒盖后的状态(用实线表 示)和打开盒盖后的状态(用虚线表示)下,操作开关的布线的概略结构 的立体图。
在图7和图8中,摄像机100包括内部具有透镜和摄像元件等的摄像 部、根据由摄像部拍摄到的光学图像生成影像信号信号处理电路、以及 可拆装带盒等信息介质的机构等。此外,摄像机100的外廓主要包括主体 壳体107和盒盖102。如后所述,盒盖102被转动支轴(未图示)可相对于 主体壳体107自由开闭地支撑。另外,在主体壳体107上配置有内置有透 镜和摄像元件的镜筒121、可视觉识别摄影影像等的取景器122或液晶显示 器(未图示)、安装电池(未图示)的安装部123等。
盒盖102形成摄像机100的把手部分的外廓,被转动支轴可在图7的 箭头A和图8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自由开闭地支撑。在盒盖102处于图7 所示关闭的状态下,可驱动安装在摄像机100内的带盒124的磁带,对磁 带进行摄影影像和语音的记录再现。此外,在盒盖102处于图8所示打开 的状态下,可拆装带盒124。此外,在盒盖102的上表面配置有杆103、 变焦开关104以及静止图像摄影按钮105。
锁杆103可在图7所示盒盖102关闭的状态下,通过滑动操作解除盒 盖102的锁定,向箭头A方向打开盒盖102。此外,在图8所示盒盖102 打开的状态下,当使盒盖102向箭头B方向转动而到达图7所示的位置时, 与锁杆103一体设置的锁爪(未图示)嵌入形成在摄像机100的主体壳体 上的锁孔内,在关闭状态下保持盒盖102。
变焦开关104由可在图7的箭头C或D方向滑动的开关构成,可通过 使其滑动来驱动内置于摄像机100的变焦透镜,从而对光学图像进行放大 (望远)或者缩小(广)。
静止图像摄影按钮105由按钮构成,可通过按压操作使摄像元件中的 电子功能动作,拍摄静止图像。
电源开关106由滑动开关构成,被配置在主体壳体107上。可通过操 作电源开关106对摄像机100的电源进行接通/断开操作。
开始/停止按钮(以下记作S/S按钮)108由按钮构成,被配置在主体 壳体107上。可通过操作S/S按钮108对动态图像摄影的开始/停止进行操 作。
模式选择杆109由条状杆构成,被配置在主体壳体107上。可通过操 作模式选择杆109对摄像机100的各种功能进行选择操作。
模式刻度盘110由可在圆周方向旋转的刻度盘状开关构成,在主体壳 体107上与模式选择杆109大致同轴地配置。模式刻度盘110可通过操作 来切换摄像机100的模式。在本结构中可切换的模式有:可拍摄动态图像 或静止图像的摄影模式、可再现记录在带盒124或其他信息介质中的影像 信号和语音信号等的再现模式、可经由通信电缆与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计算 装置连接来发送接收图像数据的通信模式等。
另外,主体壳体107包括配置有电源开关106、S/S按钮108、模式选 择杆109以及模式刻度盘110的主体开关配置部107b。
在图9中,电路基板131固定在图7的主体壳体107内,安装有连接 器133、135和各种电子部件等。电路基板131被配置成与内置于镜筒103 的透镜的光轴大致平行且与摄像机100的底面大致垂直。
在连接器133上连接有由挠性材料构成并内置有电线的柔性基板132a 的一端,将柔性基板132和电路基板131电连接。
在柔性基板132的另一端上,安装有变焦开关104和静止图像摄影按 钮105并电连接。柔性基板132的另一端和安装在柔性基板132的另一端 上的部件(变焦开关104等)固定在盒盖102上,与盒盖102的开闭动作 联动地位移。
在连接器135上连接有柔性基板134的一端,将柔性基板134和电路 基板131电连接。
在柔性基板134的另一端上,电连接有电源开关106、S/S按钮108、 模式选择杆109以及模式刻度盘110。虽然未图示,但柔性基板134的另一 端及电连接于柔性基板134的部件(电源开关106等)固定在主体壳体107 的内表面上。变焦开关104和静止图像摄影按钮105与经由柔性基板132a 控制电信号的基板131经由连接器133电连接。
电源开关106、S/S按钮108、模式选择杆109以及模式刻度盘110全 部与柔性基板134连接,与柔性基板132相同,与电路基板131经由连接 器135电连接。
以下,说明动作。
如图7所示,在盒盖102相对于主体壳体107关闭的状态下,可通过 向箭头H方向滑动操作锁杆103,解除盒盖102的锁定状态,向箭头A方 向开闭盒盖102。
通过使盒盖102向箭头A方向转动而成为图8所示打开的状态,内部 的开闭检测开关(未图示)检测出盒盖102已打开,电动机(未图示)动 作,盒架101向箭头E方向上升并开盖。可如箭头F和G所示使带盒124 相对于开盖后的盒架101拆装。
变焦开关104和静止图像摄影按钮105配置在盒盖102上,因此,在 如图8所示盒盖102打开时,向图9的104a和105b所示的位置移动。此 外,柔性基板132如图9的132a所示,追随盒盖102的开盖动作而变形。 由此,变焦开关104和静止图像摄影按钮105在盒盖102打开的状态下和 关闭的状态下都经由柔性基板132与电路基板131电连接。另外,即使盒 盖102进行开闭动作,电源开关106等配置在主体壳体107一侧的部件的 位置也不改变。
与上述结构类似的结构例如公开在专利文献1的图6和图7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305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分别独立地配置连接安装在盒盖102上 的开关类和电路基板131的柔性基板132、和连接安装在主体壳体107一侧 的开关类和电路基板131的柔性基板134,因此,存在部件个数增加导致成 本上升的问题。
此外,为了连接各个柔性基板132、134和电路基板,需要2个连接器 133和135,存在部件个数增加导致成本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内部的电气布线低成 本化的摄像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 述第一壳体包括:具有摄像元件的摄像部;具有使光学图像在上述摄像元 件上成像的多个透镜的透镜部;将在上述摄像元件上成像的光学图像信号 转换成电信号的信号转换部;以及驱动上述多个透镜来改变上述透镜部的 焦距的透镜驱动部,上述第二壳体包括:进行上述透镜驱动部的驱动操作 的焦距操作部;对上述电信号的记录开始和记录停止进行操作的摄像开始 停止操作部;以及对向上述摄像元件和上述透镜驱动部提供电源和停止提 供电源进行操作的电源操作部,可自由开闭地构成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 二壳体。
根据本发明,能够削减部件个数,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的另一个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以往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以往的摄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以往的摄像装置的侧视图。
图11是以往的摄像装置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摄像机
2:盒盖
4:变焦开关
5:静止图像摄影按钮
6:电源开关
7:主体壳体
8:S/S按钮
9:模式选择杆
10:模式刻度盘
31:电路基板
32:柔性基板
33: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第一壳体上包括:将由 上述信号转换部转换而成的电信号转换成影像信号的信号处理部;以及显 示基于上述影像信号的影像的显示部。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第一壳体内部配置上述摄像部、 上述信号转换部以及上述透镜驱动部,并具有包括对它们赋予控制信号的 布线的第一基板;在上述第二壳体内部具有分别独立连接上述焦距操作部、 上述摄像开始停止操作部以及上述电源操作部的第二基板。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具有连接上述第二基板和上述第一基板 的单一布线基板。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具有能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 开闭的界面部容纳能够记录由上述信号转换部转换而成的电信号的信息介 质的容纳部。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第二壳体包括:与上述透镜部的光 轴大致平行且覆盖本装置上部的上面部:以及配置成与正交于透镜部的光 轴的面大致平行且与上述上面部大致正交的侧面部,上述上面部和上述侧 面部通过形成为弯曲形状的弯曲部连接设置,上述焦距操作部、上述摄像 开始停止操作部以及上述电源操作部中的至少一个配置在上述弯曲部。通 过这样地构成,能够提高操作部的配置自由度。此外,由于能够提高操作 部的配置自由度,因此,能够将摄像装置小型化而不损害操作部的操作性。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焦距操作部、上述摄像开始停止操 作部以及上述电源操作部并列配置在上述第二壳体上,相邻操作部的操作 方向设为彼此不同的方向。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防止各操作部的误操作, 并能够提高操作性。
(实施方式1)
[1.摄像装置的结构和动作]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立体图,是从把手一侧 观察主体的角度。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摄像机中为了拿出放入盒带而 打开盒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在图1和图2所示关闭盒盖后的 状态和打开盒盖后的状态下,操作开关的布线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另外, 在图3中,为了说明的方便,仅图示必要的结构,对于说明上不需要的结 构则省略图示。
如图1和图2所示,摄像机1(摄像装置)包括内部具有透镜和摄像 元件等的摄像部、根据由摄像部拍摄到的光学图像生成影像信号的信号处 理电路(信号转换部)、可拆装带盒或光盘等信息介质的机构等。此外,摄 像机1的外廓主要包括主体壳体7(第一壳体)和盒盖2(第二壳体)。如 后所述,盒盖2被可相对于主体壳体7自由转动地支撑,并被可自由开闭 地支撑。另外,在主体壳体7上配置有内置有透镜和摄像元件的镜筒21、 可视觉识别摄影影像等的取景器22或液晶显示器(未图示)、安装电池(未 图示)的安装部23等。
盒盖2形成摄像机1把手部分的外廓,可在图1的箭头A和图2的箭 头B所示的方向自由开闭地被支轴(未图示)支撑。在盒盖2处于图1所 示关闭的状态下,可驱动安装在摄像机1内的带盒24的磁带,对磁带进行 摄影影像和语音的记录再现。此外,在盒盖2处于图2所示打开的状态下, 可如箭头F或者G所示,相对于盒架11拆装带盒24。此外,在盒盖2的 上表面配置有锁杆3、变焦开关4、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以及电源开关6, 在侧面配置有S/S按钮8、模式选择杆9以及模式刻度盘10。即,在本实 施方式中,将上述现有结构中配置在主体壳体7上的电源按钮6等配置在 盒盖2上。此外,盒盖2如图1所示,不仅可开闭地覆盖摄像机1把手一 侧的侧面,还可开闭地覆盖配置有取景器22的摄影者一侧的侧面。
锁杆3可在图1所示盒盖2关闭的状态下,通过滑动操作解除盒盖2 的锁定,在箭头A方向打开盒盖2。此外,在图2所示盒盖2打开的状态 下,当使盒盖2向箭头B方向转动而到达图1所示的位置时,与锁杆3一 体设置的锁爪(未图示)嵌入形成在摄像机1的主体壳体上的锁孔内,在 闭盖状态下保持盒盖2。
变焦开关4(焦距操作部)由可在图1的箭头C或D方向滑动的开关 构成。该箭头C和D所示的方向与使用者用右手把持摄像机1时手指的屈 伸方向大致相同,从而确保操作性。通过使滑动开关4向箭头C或D方向 滑动,可向光轴方向驱动内置于摄像机1的变焦透镜,调节焦点位置,对 光学图像进行放大(望远)或者缩小(广角)。另外,变焦开关4不限于滑 动开关,即使由交互式开关或按钮开关等构成,也可同样地使之执行变焦 功能。
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例如由按钮构成,可通过按压操作使摄像元件中 的电子快门功能动作,拍摄静止图像。
电源开关6(电源操作部)例如由滑动开关构成,被配置在盒盖2的 上表面。电源开关6的滑动方向与变焦开关4同样是箭头C或D所示的方 向。可通过操作电源开关6对摄像机1的电源进行接通/断开操作。另外, 电源开关6不限于滑动开关,即使由按钮开关或杆开关等构成,也可同样 地进行电源接通/断开的切换操作。
另外,由变焦开关4、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以及电源开关6构成操作 单元。
S/S按钮8(摄像开始停止操作部)例如由按钮构成,被配置在盒盖2 的侧面(摄影者一侧)。可通过操作S/S按钮8对动态图像摄影(记录动作) 的开始/停止进行操作。另外,上述盒盖2的侧面相当于配置有取景器22 的目镜部或电池安装部23的面。此外,S/S按钮8不限于按钮,即使由滑 动开关或杆开关等构成,也可同样地进行摄影开始或者摄影停止的操作。
模式选择杆9例如由条状杆构成,被配置在盒盖2的侧面(摄影者一 侧)。可通过操作模式选择杆9对摄像机1的各种功能进行选择操作。另外, 模式选择杆9不限于条状杆,即使由光标按钮等按钮构成,也可同样地进 行选择操作。
模式刻度盘10例如由可在圆周方向旋转的刻度盘状开关构成,在盒盖 2的侧面(摄影者一侧)与模式选择杆9大致同轴地配置。模式刻度盘10 可通过操作来切换摄像机1的模式。在本结构中可切换的模式包括摄影模 式、再现模式、以及通信模式等。摄影模式是可拍摄动态图像和静止图像 的模式。再现模式是可再现记录在带盒或其他信息介质中的影像信号和语 音信号等的模式。通信模式是可经由通信电缆或无线通信通路等与个人计 算机等电子计算装置连接而发送接收图像数据等各种数据的模式。
另外,模式选择杆9和模式刻度盘10不是必须的结构。此外,配置在 盒盖2上的操作单元不限于锁杆3、变焦开关4、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以及 电源开关6,只要是至少在使用者用右手把持摄像机1时可用食指或者中指 良好地操作的操作单元即可。例如,也可以包括可进行使动态图像摄影开 始和停止的操作的操作单元、可选择摄像装置的模式的操作单元。
盒架11形成为大致矩形,可保持盒24。盒架11被配置成可借助来自 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在容纳于主体壳体7的容纳位置和从主体壳体7 突出的突出位置之间移动。因此,盒架11在位于突出位置时保持盒24,通 过在保持着盒24的状态下向容纳位置移动,可将盒24填装到摄像机1内。 填装到摄像机1内的盒24被摄像机1内的装填机构拉出磁带,缠绕到具有 磁头的旋转磁头鼓上,成为可记录或者再现的状态。此外,盒架11被构成 为可通过盖体开闭把手一侧的面,向盒架11安装盒24时打开该盖体,安 装盒24后关闭该盖体。该盖体被构成为在相对于盒架11关闭的状态下锁 定。
镜筒21形成为大致筒状,内置有物镜和变焦透镜等光学透镜、以及将 从外部入射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等。
取景器22(显示部)被配置在摄像机1中露出物镜的面的相反面,内 置有能够显示正在由摄像元件拍摄的影像(所谓透视(through)图像)、从 磁带等信息介质再现的影像等的液晶显示器。使用者可通过观察取景器22 来视觉识别影像。
电池安装部23被配置在摄像机1中与配置有取景器22的面相同的面 上,是可拆装能向摄像机1进行供电的电池(未图示)的部分。
如图3所示,电路基板31(第一基板)被固定在图1的主体壳体7内, 安装有连接器33和各种电子部件等。电路基板31被配置成相对于内置于 镜筒3的透镜的光轴大致平行、且相对于摄像机1的底面大致垂直。
柔性基板(第二基板)32由挠性材料构成并内置有导线。在柔性基板 32的另一端上安装有变焦开关4、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电源开关6、S/S 按钮8、模式选择杆9以及模式刻度盘10并电连接。柔性基板32的另一端 和安装在柔性基板32的另一端上的部件间接地固定在盒盖2上,与盒盖2 的开闭动作联动地位移。此外,柔性基板32的两端以外的部分保持在盒盖 2的内面上。此时,柔性基板32在被牢固地固定在盒盖2的内面上时,有 可能在盒盖2转动时产生负荷,因此,假定保持到不带来负荷的程度。
连接器33安装在电路基板31上,可电连接柔性基板32。可通过将柔 性基板32的一端连接到连接器33来电连接柔性基板32和电路基板3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1个柔性基板32和连接器33将变焦开 关4和模式刻度盘10等电连接到电路基板31上。
另外,变焦开关4、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以及电源开关6被配置在盒 盖2的上表面。即,被配置在用户用手把持摄像机1时能用食指或者中指 良好地操作的位置上。此外,S/S按钮8、模式选择杆9以及模式刻度盘10 被配置在盒盖2的被摄体一侧的侧面上。即,被配置在用户用手把持摄像 机1时能用拇指良好地操作的位置上。
此外,将变焦开关4和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定义为第一操作部。此外, 将电源开关6、S/S按钮8、模式选择杆9以及模式刻度盘10定义为第二操 作部。
以下,说明动作。
如图1所示,在盒盖2相对于主体壳体7关闭的状态下,可通过向箭 头H方向滑动操作锁杆3,解除盒盖2的锁定状态,使盒盖2向箭头A方 向开闭。
通过使盒盖2向箭头A方向转动而成为图2所示打开的状态,内部的 开闭检测开关(未图示)检测出盒盖2已打开。在开闭检测开关检测出盒 盖2的打开状态时,电动机(未图示)动作,盒架11向箭头E方向上升。 盒架11上升到预定位置后解除隐蔽盒24的盖体的锁定,盖体被开盖。可 如箭头F和G所示使带盒24相对于开盖后的盒架11拆装。
此外,在图2所示盒盖2打开的状态下,当使盒盖2向箭头B方向转 动预定角度时,开闭检测开关检测出盒盖2已关闭。当开闭检测开关检测 出盒盖2的关闭状态时,电动机动作,将盒架11容纳到摄像机1内。
接着,当使盒盖2进一步向箭头B方向转动而成为图1所示完全关闭 的状态时,锁爪和锁孔(都未图示)卡合,在闭盖状态下保持盒盖2。
接着,说明盒盖2开闭时各部件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变焦开关4、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电源开关6、S/S 按钮8、模式选择杆9以及模式刻度盘10被配置在盒盖2上,因此,当盒 盖2在图1所示的位置和图2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时,上述部件也追随其 而位移。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当盒盖2位于图1所示的位置时,变焦 开关4、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电源开关6、S/S按钮8、模式选择杆9以及 模式刻度盘10位于实线描绘的位置。当盒盖2从该状态向图2所示的位置 转动时,上述各部件分别向符号4a、5a、6a、8a、9a、10a所示的位置移动。
此外,上述各部件如图3所示,通过柔性基板32与电路基板31连接。 即,在柔性基板32的一端侧电连接上述各部件,另一端侧与安装在电路基 板31上的连接器33连接。
由此,在图3中,即使各部件从符号4、5、6、8、9、10所示的状态 向符号4a、5a、6a、8a、9a、10a所示的状态位移,柔性基板32也变形追 随,维持上述各部件和电路基板31之间的电连接。
[2.操作单元的配置]
图4是从把手一侧观察摄像机1的侧视图。图5是从上侧观察摄像机 1的俯视图。
如图4所示,盒盖2的上表面(使用者用右手把持摄像机1时至少能 够放置食指和中指的面)至少具有平坦部41和弯曲部42。此外,平坦部 41和弯曲部42连续地形成,弯曲部42上还连接有侧面部7a。
平坦部41形成到从盒盖2上表面的镜筒21一侧的端部到盒架11的取 景器22一侧的端部的、朝向盒盖2的投影面附近。此外,平坦部41可以 形成为其表面相对于光轴平行,也可以相对于光轴略微倾斜地形成,使得 如图4所示平坦部41的镜筒21一侧比取景器22一侧低。通过如图4所示 使平坦部41倾斜,在使用者用右手把持摄像机1时,可使食指、中指、无 名指以及小指以自然的姿势放置。由此,能够在把持摄像机1时不给手和 手指带来过度的负担,能够减轻摄影时的疲劳感。此外,在平坦部41上还 配置有锁杆3和变焦开关4。
弯曲部42从平坦部41的取景器22一侧的端部起连续地弯曲到S/S按 钮附近。此外,在弯曲部42上还配置有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和电源开关6。 另外,弯曲部42的定义不仅限于弯曲形状,还包括连续地连接多个平面而 成的多边形状。在按照多边形状形成时,可通过在各平面配置操作单元来 得到与弯曲形状同等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无需以往那样的取景器侧壳体107a(参照图 10),如图4和图5所示,将覆盖取景器侧的壳体与盒盖2形成一体。
在以往的结构中,在图7所示盒盖102相对于主体壳体107关闭的状 态下,如图10所示,在盒盖102和主体开关配置部107b之间的边界的该 主体开关配置部107b上设置边界壁107a。在该边界壁107a和主体开关配 置部107b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安装电源开关106、S/S按钮108、模式选 择杆109以及模式选择刻度盘110等的基板和与该基板连接的柔性基板 134。由此,为了避让该边界壁107a,不得不分成盒盖102和主体开关配置 部107b进行配置。在这样的结构中,存在操作单元的配置自由度下降的问 题。并且,在使摄像机1小型化时,由于存在该边界壁107a,因此,必须 使操作单元的间隔变窄,或者缩小操作单元本身。为了防止误操作(同时 按下2个按钮等),操作单元必须确保某种程度的大小和配置间隔,因此, 当使操作单元过小或者使配置间隔过窄时,产生误操作的可能性将变高。 例如,在图10和图11中,变焦开关104和静止图像摄影按钮105之间的 间隔由于存在该边界壁107a而变宽,静止图像摄影按钮105和电源开关106 之间的间隔极度变窄。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盒盖2上形成平坦部 41和弯曲部42,将盒盖2延伸设置到侧面部7a,由此,可取消以往那样的 边界壁107a。通过取消边界壁107a,可提高操作单元的配置自由度。即, 无需考虑边界壁107a地进行操作单元的配置设计,只要是在平坦部41和 弯曲部42上就可配置在期望的位置上。由此,在使摄像机1小型化时,仅 略微减小操作单元的大小或者略微使操作单元的配置间隔变窄即可,与以 往相比,能够显著降低产生误操作的可能性。例如,在假定图4和图5的 各操作单元的大小与图10和图11所示的各操作单元的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与图10和图11所示的结构相比,变焦开关4、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以及电 源开关6的间隔能够配置得较大。
此外,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结构中必须设置边界壁107a,因此,当 在操作单元中确保某种程度的配置间隔时,操作单元将被配置成宽范围。 在这样的结构中,使用者用右手把持摄像机1时右手的食指或者中指的移 动范围变大,使操作性降低。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无需设置上述边界壁107a,因此,即使 在操作单元中确保某种程度的配置间隔,也能够减小操作单元的配置范围。 由此,能够减小使用者用右手把持摄像机1时右手的食指或者中指的移动 范围,能够提高操作性。特别在手指的移动范围较小时,即使不目视确认 操作单元,仅通过指端的感触就能够快速地探知期望的操作单元。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配置成按照变焦开关4、 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电源开关6的顺序排列。通过以这种方式排列,即使 减小操作单元的配置间隔也能够降低产生误操作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提 高操作性。即,变焦开关4可向图1所示的箭头C和D表示的方向滑动操 作。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可向大致铅直方向按压操作。电源开关6可与变 焦开关4同样地向箭头C和D表示的方向滑动操作。即,配置成相邻操作 单元的操作方向彼此不同。通过这样的结构,与相邻地配置操作方向相同 的操作单元的结构(例如并列设置变焦开关和电源开关6的结构)相比, 能够降低产生误操作的可能性。此外,由于相邻操作单元的操作方向不同, 因此,即使不目视确认操作单元,仅通过指端的感触就能够快速地探知期 望的操作单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可滑动操作的操作单元之间配置可 按压操作的操作单元的结构,但只要是至少使相邻操作单元的操作方向彼 此不同的结构,则也可以是其它组合。例如,可考虑在可按压操作的2个 操作单元之间配置可滑动操作的操作单元的结构。
[3.实施方式的效果及其他]
根据以上所示的本实施方式,将盒盖2不仅设置在摄像机1的把手面, 还延伸设置到取景器一侧的侧面,由此,能够将安装在取景器一侧的侧 面上的操作单元安装到盒盖2上,因此,能够用1个柔性基板32和连接 器33将变焦开关4、S/S按钮8连接到电路基板31上,能够简化布线。
此外,各种开关类的配置与以往相同,配置在用户单手把持摄像机1 时可由该手良好地操作的位置上,因此,能够维持操作性。
此外,将盒盖2延伸设置到摄像机1的取景器一侧的侧面,由此, 能够提高操作单元的配置自由度。此外,由于能够提高操作单元的配置 自由度,因此,能够使摄像机小型化而不损害操作单元的操作性。此外, 由于能够减小操作单元的配置间隔,因此,能够在使用者用手把持摄像 机1时减小手指的移动范围,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此外,通过彼此相邻地配置操作方向不同的操作单元,在减小操作单 元的配置间隔时,能够降低产生误操作的可能性。此外,能够提高操作 性。
此外,连接器33配置在盒盖2的转动支点附近,柔性基板32沿着盒 盖2的内面配置,因此,在盒盖2转动时,不会给柔性基板32带来不必要 的负荷,因此,能够防止柔性基板32和连接器33之间的连接脱落或者柔 性基板32内的断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在盒盖2上的开关类包括变焦开关4、 静止图像摄影按钮5、电源开关6、S/S按钮8、模式选择杆9以及模式刻 度盘10,但不限于此,只要装备至少在用户用手把持摄像机1时要求可用 食指或者拇指良好地操作的开关类、或使用频率高的开关类即可。
此外,各开关和电路基板31利用柔性基板32连接,但只要是至少具 有可挠性或弹性的连接部件,也可以是柔性基板32以外的连接线。例如, 也可以是用绝缘包覆镍铬耐热合金线的线材连接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从变焦开关4一侧延伸设置柔 性基板32并与连接器33连接,但也可以从S/S按钮8一侧延伸设置柔性 基板并与连接器连接。另外,在本结构中,至少将变焦开关4配置在盒盖2 的上表面,从而能够沿着盒盖2的内面配置柔性基板32,因此,在盒盖2 转动时,不会给柔性基板32带来不必要的负荷。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作为信息介质容纳有磁带的盒为例进行 了说明,但信息介质不限于磁带,还能够使用例半导体存储卡、记录式 光盘、硬盘等。
此外,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壁部2a配置在盒架2的侧面。通过以覆 盖盒架2的侧面的方式配置壁部2a,能够防止尘埃等异物侵入到盒架2内。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于作为信息介质使用带状介质或盘状介质等的摄像装置是有 用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