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盘,光盘制造方法及重放设备

申请号 CN02127342.1 申请日 1995-11-16 公开(公告)号 CN1492402A 公开(公告)日 2004-04-28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大嶋光昭; 后藤芳稔;
摘要 本 发明 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和一种制造光盘的方法以及光盘重放设备。与 现有技术 相比,本发明大大提高了防止复制的能 力 。为了达到该目的,例如在本发明的光盘中,用 激光器 在保持所写数据的光盘的反射膜上形成标记,并以加密的形式或用添加数字签名,至少将标记的 位置 信息或与位置信息有关的信息写到光盘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包括:
用于记录可通过光照射读取的信息的数据区;
螺旋形的轨迹;和
用激光在所述轨迹上形成的条形码图案。
2.一种制造光盘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光盘的基片上形成螺旋形轨迹;和
用激光在所述轨迹上形成条形码图案。
3.一种光盘,包括:
第一基片;
在所述第一基片上形成的信息记录层;和
第二基片;
其中所述信息记录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之间,在 可由用于读取信息记录层上记录的数据的拾取器读取的区域上形成条形 码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进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一基片上的第 二信息记录层。
5.一种制造光盘的方法,包括步骤:
形成第一基片;
在所述第一基片上形成信息记录层,和
形成第二基片;
其中所述信息记录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之间,在 可由用于读取信息记录层上记录的数据的拾取器读取的区域上形成条形 码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基片上形成第二 信息记录层的步骤。
7.一种重放光盘上的数据的方法,包括步骤:
用拾取器读取光盘的信息记录层上记录的信息;和
由用于读取信息记录层上记录的信息的拾取器读取作为光盘上形成 的条形码图案记录的数据。
8.一种重放光盘上的数据的重放设备,包括:
用于读取光盘的信息记录层上记录的信息的拾取装置,其中
该拾取装置用于读取作为光盘上形成的条形码图案记录的数据。
9.一种光盘,包括:
用于记录可通过光照射读取的信息的数据区;和
根据4值脉宽调制(PWM)用激光在光盘上形成的条形码图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其特征在于条形码的条之间的距 离至少具有四种变化。
11.一种制造光盘的方法,包括步骤:
形成用于记录可通过光照射读取的信息的数据区;和
根据4值脉宽调制(PWM)用激光在光盘上形成条形码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条形码的条之间的距 离至少具有四种变化。
13.一种重放光盘上的数据的方法,包括步骤:
读取光盘的信息记录层上记录的信息;和
根据4值脉宽解调读取作为光盘上形成的条形码图案记录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条形码的条之间的距 离至少具有四种变化。
15.一种重放光盘上的数据的重放设备,包括:
用于读取光盘的信息记录层上记录的信息的拾取装置,和
用于根据4值脉宽解调读取作为光盘上形成的条形码图案记录的数 据的读取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重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条形码的条之间 的距离至少具有四种变化。
17.一种光盘,包括:
用于记录可通过光照射读取的信息的数据区;
用激光在光盘上形成的条形码图案;
其中在条形码图案的条之间的区域上形成轨迹。
18.一种制造光盘的方法,包括步骤:
形成用于记录可通过光照射读取的信息的数据区;
用激光在光盘上形成条形码图案;
其中在条形码图案的条之间的区域上形成轨迹。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一种光盘,和制造光盘的方法以及重放设备,例如 可用它们防止光盘复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只读存储器(ROM)型光盘的广泛使用,盗版光盘也 泛滥成灾,侵犯了版权人的权利。
这是因为ROM盘的制造设备容易买到,并且很容易操作。
盗版者只要从小型光盘(CD)所包含的软件中提取逻辑数据,将其 复制在磁带上,再把磁带放在主盘制作设备上,便可制作CD主盘。从 该单个主盘可以压制出成千上万的盗版盘。由于盗版者不付版税,所以 他们通过低价出售盗版盘来获得利润。这必然给版权人造成经济损失。
对于现用的CD规范,只有从CD上读取逻辑数据的功能,而没有 检查光盘物理特征的功能,因此,通过对逻辑数据的按比特复制很容易 制作盗版CD。
现有技术揭示了一种通过增加光盘物理特征的识别功能来防止盗版 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建立一种新的规范,新规范规定,在原版盘上包括一个 物理标记,以防止按该规范制作的光盘被盗版。作为现有技术的一个例 子,日本未审查专利公报第5-325193号揭示了一种防盗版的方法。根 据该方法,在切割过程中,当记录某一指定区域时,故意沿光道(tracking) 方向摆动记录光束,以在主盘上形成一摆动线(wobbling)。当在装有摆 动线检测电路的再现设备上重放光盘时,检查光盘,观察在上述指定区 域中是否形成有摆动线。如果在指定区域中检测到有指定摆动线频率的 摆动线,则判定该光盘是合法光盘;否则,判定该光盘为盗版光盘。
具体他说就是,根据预定的物理标记设计数据,用具有制作摆动线 功能的特殊的主盘制作设备在主盘上形成一物理标记。由于盗版者既没 有这种特殊的主盘制作设备,也没有物理标记设计数据,所以可以防止 盗版者制作盗版光盘。在每个按该规范制作的光盘上都需要形成这样一 个防盗版标记,但是,由于通过对合法光盘的检查可以提取此物理标记, 所以现有技术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如果这种特殊的主盘制作设备落入非 法人员的手中,就可以制造盗版盘了,在本专利说明书中,在主盘上形 成物理标记的防盗版方法将被称为主盘级方法。
除了上述方法外,已出现一种更成熟的主盘级方法,该方法包括形 成一个更复杂的物理标记。另一方面,还已知一种复制方法,无论在主 盘级上制作的物理标记有多复杂,该方法可以通过熔化合法盘的树脂, 来制作具有完全相同物理特征的复制品。该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来制造一个主盘,但由于可从一个盗版的主盘制作成千上万的光盘,所 以每个盗版盘的成本很低。因此,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即随着将来复制 方法的普及,防盗版技术在主盘级上的效会被破坏。
如上所述,现有的防盗版技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
这些问题概括如下。
问题1:由于可以复制物理标记,所以现有技术中主盘级防盗版技 术的效力较低。
向题2:在根据物理标记设计数据形成物理标记的现有方法中,如 果获得了与合法光盘制造商使用的设备同样精密的制造设备,便很容易 制造非法光盘。
问题3:由于现有防盗版方法所提供的安全级是固定的,因此其效 力会相对不断提高的盗版技术而下降。
问题4:如果允许无复制保护的光盘格式与有复制保护的光盘格式 共存,则可用无复制保护的光盘格式制作盗版光盘。因此,必须制造都 有复制保护的光盘。因此,复制保护的使用局限于诸如游戏盘等详细规 范。
问题5:根据现有的方法,只有有限数量的许可公司拥有特殊的制 造设备,并且不能使设备公开。因此除了在这些许可公司,软件制造商 不能制造光盘。
问题6:在主盘作标记的方法中,由同一主盘压制的所有光盘都具 有相同的光盘标识符ID。这意味着,使用同一口令便能运行所有的光盘。 因此,不能保持口令的保密性,除非与软盘或通讯线结合起来使用。另 外,由于不可能进行二次记录,所以每次使用光盘时都必须输入口令。

发明内容

从以上概括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来看,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获得 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很大提高的防复制能力。
具体他说,本发明提供了下列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防盗版 方法的六个问题。
为了克服问题1,提供了一种防盗版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反射膜等 级上使用物理标记,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在主盘等级上使用物理标记, 在该方法中,在光盘反射膜上形成物理标记。如果在主盘等级上进行复 制,则该方法可防止生产盗版盘。
为了克服问题2,使用一种新的ROM记录装置,它用激光器对两盘 层压的ROM光盘进行二次记录,第一步,随机形成物理标记,而第二 步,用高达0.13微米的测量精度来测量物理标记。第三步,用二次记录 装置对它们的位置信息进行加密,用数十微米的常用处理精度将一条形 码记录至ROM盘上。由此,可用比常规设备的处里精度高得多的精度 例如0.1微米的精度来获得光学标记位置信息。由于用市场可买到的设 备不能以0.1微米的精度形成光学标记,所以可以防止生产盗版盘。
为了克服问题3,将安全度低的第一代密码和安全度高的第二代密 码都预先记录在一媒质上,其中每种密码都用一数字化的签名对位置信 息进行加密,并且如果再现设备的设计更新换代,则可通过使用这种媒 质,用与应用代相应的安全度防止盗版。
为了克服问题4,将表示软件产品是否具有版权防盗版功能的防盗 版功能识别符记录在主盘上。为了防止识别符被变更,当把软件内容记 录在主盘上时,将压缩的软件内容信息和防盗版功能识别符一起混合编 码和加密。由于不能变更识别符,所以盗版者不能用无防盗版措施的光 盘格式生产光盘。这防止了盗版盘的生产。
为了克服问题5,由主密钥生成副密钥,作为制造光盘不可缺少的 进行数字签名的保密密钥,并且把副密钥交给每个软件制造商,从而允 许软件制造商在其自己的工厂制造合法盘。
为了克服问题6,将每个光盘都不同的本发明防盗版标记的位置信 息用作光盘标识符。将位置信息和光盘序号即光盘ID合并并与数字签名 一起加密,从而给每个盘增加一个不可更改的光盘ID。由于每个完成的 盘都具有不同的ID,所以口令也是不同的。口令在其他盘上不会有效。 这增加了口令的安全度。
另外,用本发明的二次记录将口令二次记录在光盘上,使该光盘永 远成为可操作盘。
以下通过实施例描述用于克服上述六个问题的具体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盘,包括:用于记录可通过光照射读取的信息 的数据区;螺旋形的轨迹;和用激光在所述轨迹上形成的条形码图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光盘的方法,包括步骤:在光盘的基片上形 成螺旋形轨迹;和用激光在所述轨迹上形成条形码图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盘,包括:第一基片;在所述第一基片上形成 的信息记录层;和第二基片;其中所述信息记录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基片 和所述第二基片之间,在可由用于读取信息记录层上记录的数据的拾取 器读取的区域上形成条形码图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光盘的方法,包括步骤:形成第一基片;在 所述第一基片上形成信息记录层,和形成第二基片;其中所述信息记录 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基片和所述第二基片之间,在可由用于读取信息记录 层上记录的数据的拾取器读取的区域上形成条形码图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重放光盘上的数据的方法,包括步骤:用拾取 器读取光盘的信息记录层上记录的信息;和由用于读取信息记录层上记 录的信息的拾取器读取作为光盘上形成的条形码图案记录的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重放光盘上的数据的重放设备,包括:用于读 取光盘的信息记录层上记录的信息的拾取装置,其中该拾取装置用于读 取作为光盘上形成的条形码图案记录的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盘,包括:用于记录可通过光照射读取的信 息的数据区;和根据4值脉宽调制(PWM)用激光在光盘上形成的条 形码图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造光盘的方法,包括步骤:形成用于记录可 通过光照射读取的信息的数据区;和根据4值脉宽调制(PWM)用激 光在光盘上形成条形码图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重放光盘上的数据的方法,包括步骤:读取光 盘的信息记录层上记录的信息;和根据4值脉宽解调读取作为光盘上形 成的条形码图案记录的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重放光盘上的数据的重放设备,包括:用于读 取光盘的信息记录层上记录的信息的拾取装置,和用于根据4值脉宽解 调读取作为光盘上形成的条形码图案记录的数据的读取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光盘,包括:用于记录可通过光照射读取的信 息的数据区;用激光在光盘上形成的条形码图案;其中在条形码图案的 条之间的区域上形成轨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造光盘的方法,包括步骤:形成用于记录可 通过光照射读取的信息的数据区;用激光在光盘上形成条形码图案;其 中在条形码图案的条之间的区域上形成轨迹。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光盘制造过程和二次记录过程的示意图;
图2(a)是实施例中光盘的俯视图,(b)是实施例中光盘的俯视图, (c)是实施例中光盘的俯视图,(d)是实施例中光盘的横向截面图,而 (e)是本实施例中再现信号波形图;
图3是一流程图,示出了依照本实施例以条形码的形式在光盘上记 录被加密位置信息的过程;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盘制造过程和二次记录过程(部分1)的 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盘制造过程和二次记录过程(部分2)的 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双层光盘制造过程(部分1)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双层光盘制造过程(部分2)的示意图;
图8(a)是本实施例的层压型非反射部分的放大图,而(b)是本 实施例的单板型非反射部分的放大图;
图9(a)是本实施例中一非反射部分的再现波形图,(b)是本实施 例中一非反射部分的再现波形图,而(c)是本实施例中一非反射部分的 再现波形图;
图10(a)是本实施例中层压型非反射部分的截面图,而(b)是本 实施例中单板型非反射部分的截面图;
图11是一示意图,它根据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示出了本实 施例中非反射部分的截面;
图12(a)是本实施例中一光盘的截面图,而(b)是本实施例中该 光盘非反射部分的截面图;
图13(a)一示意图,示出了实施例中合法CD上地址的物理配置, 而(b)示出了实施例中非法复制的CD上地址的物理配置;
图14是实施例中光盘制造的方框图
图15是实施例中低反射位置检测器的方框图;
图16是实施例中检测低反射部分之地址/时钟位置的原理图;
图17是合法光盘与复制光盘的低反射部分地址表的对照图;
图18是实施例中用一个方向函数的光盘检查过程的流程图;
图19是实施例中不同主盘上地址坐标位置的比较图;
图20是实施例中低反射位置检测程序的流程图;
图21是实施例中磁记录设备的方框图;
图22是实施例中用RSA函数进行加密等过程的流程图;
图23是实施例中用椭圆函数进行数字签名等过程的流程图;
图24是实施例中位置信息检查过程的流程图;
图25是实施例中信息处理设备的方框图;    
图26是实施例中第二低反射部分的俯视图;
图27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层标记信号的检测波形图;
图28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层标记信号的检测波形图;
图29是本实施例中一光盘制造设备的方框图;
图30是本实施例中非反射部分的代码图;
图31是本实施例中来自非反射部分的检测波形图;
图32是说明本实施例中条形码记录的信息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说明 图;
图33是依照本实施例在双层光盘中形成的非反射部分的透视图;
图34说明了本实施例中光盘分布的数据流程;
图3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盘分布过程;
图36是一方框图,说明了依照本实施例当用主密钥、副密钥等对位 置信息进行复杂加密时的一种制造过程;
图37是一方框图,说明了依照本实施例当用主密钥、副密钥等对位 置信息复杂加密时的制造过程;
图38是本实施例中一再现设备的流程图;
图39是本实施例中在光盘上联合使用的保密密钥加密和公开密钥加 密,及其与再现设备关系的示意图;
图40是一方框示意图,示出了依照本实施例在光盘上记录用主密 钥、副密钥等加密的位置信息的过程和再现这种信息的过程;
图41是本实施例中一光盘再现设备的方框图;
图42是一流程图,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扰码标识符的功能和程序安装 过程中驱动ID与光盘ID之间的切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描述标记形成设备的构造和工作情 况、在光盘上形成激光标记的方法、再现设备、和制造光盘的方法。
在这里所给的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前半部分(1)叙述这样一些操作, 如制造光盘,用激光形成标记,读取标记的位置信息,为对光盘进行写 操作而对位信息等进行加密和其他处理,以及在一播放机上重放光盘。 在第一部分(1)中主要描述加密和再现操作。
接着,在后半部分(2)中,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已在第一部分(1) 中作简要描述的,对光盘上标记位置信息的加密和其他处理等,以及对 位置信息的解密和再现等,第二部分(2)还叙述了各种防盗版技术。
在本专利说明书中,激光熔蚀(laser trimming)被称为激光制标, 同时非反射的光学标记部分被简称为标记或光学标记,或者有时被称为 光盘独有的物理标识符。
(1)图1是一流程图,示上了光盘从制造至完成的一般过程的流程。
首先,软件公司在软件生产过程820中进行软件创作。完成后的软 件从软件公司送到光盘制造厂。在光盘制造厂,在光盘制造过程816中, 在步骤818a输入完成的软件,(在步骤818b)生产主盘,(在步骤818e、 818g)压制光盘,(在步骤818f、818h)在各光盘上形成反射膜,(在步 骤818i)将两个盘层压在一起,并(在步骤818m等)完成诸如DVD或 CD的ROM光盘。
将如此完成的光盘800交给软件制造商,或者软件制造商控制的一 个工厂,在这里,在二次记录保持817中,(在步骤819a)形成如图2 所示的防盗版标记584,并在(步骤819b)用测量装置读取该标记的准 确位置信息,以获得起光盘物理特征信息作用的位置信息。在步骤819c, 对光盘的这个物理特征信息加密。将加密后的信息转换成脉冲宽度调制 (PWM)的信号,然后在步骤819d,用激光将其作为条形码信号记录在 光盘上。在步骤819c中,将光盘物理特征信息与软件特征信息结合在一 起,用于加密。
现将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上述过程。即,将参照图4、图5和图8至12, 详细描述本发明中有关光盘的制造过程、标记制作过程、标记位置读取 过程、和加密信息写入过程。还将参照图6和图7补充说明具有双层反 射层的光盘。在以下的描述中,标记制作过程和标记位置读取过程被统 称为二次记录过程。
(A)首先,将描述光盘制造过程。在图4所示的光盘制造过程806 中,首先在步骤(1)压制透明衬底801。在步骤(2),溅射诸如或金 等金属,以形成反射层802。通过旋压涂覆,将由紫外线固化树脂形成 的粘着层804施加到在不同处理步骤中形成的衬底803上,而且将衬底 803与具有反射层802的透明衬底801胶合,并使其高速旋转,从而使 胶合间隔均匀。在外界紫外射线的曝光下,树脂硬化,从而将两片衬底 牢固地胶合在一起。在步骤(4),通过丝网印刷或胶版印刷,印刷一层 印刷层805,该印刷层上将印刷CD或DVD的标题。由此,在步骤(4), 完成了普通的层压型ROM光盘。
(B)接着,将参照图4或图5描述标记形成过程。在图4中,使 钇铝拓榴石(YAG)脉冲式激光器813发出的激光束通过凸透镜814聚 焦在反射层802上,以形成图5中步骤(6)所示的非反射部分815,即, 从图5中步骤(6)形成的非反射部分815中再产生出一区别波形,例如 步骤(7)所示的波形(A)。通过对该波形的限幅,可获得波形(B)所 示的标记检测信号,由该标记检测信号可以测得分层标记位置信息,它 包含信号(d)中所示的地址以及信号(e)中所示的地址、同步信号 编号和再现时钟计数。
如前所述,以下将参照图6和图7补充说明另一种类型的光盘(双 层层压盘)。
图4和图5示出了一般称作单层层压盘的光重,它只在一个衬底801 上有反射层。另一方面,图6和图7示出了一般称为双层层压盘的光盘, 它在两个衬底801和803上都有反射层。对于激光熔蚀,步骤(5)和步 骤(6)对两种类型的光盘都基本相同,明显的不同将在下文中作筒要描 述,首先,单层光盘使用反射率高达或超过70%的铝膜所形成的反射层, 而在双层光盘中,读出面衬底801上形成的反射层825是反射率为30% 的半透明金(Au)膜,印刷面衬底803上形成的反射层802与单层光盘 中使用的相同,其次,与单层光盘相比,双层光盘需要较高的光学精度, 例如,粘着层804必须光学透明且厚度均匀,并且光学透明度不能因激 光熔蚀而受损失。图7的步骤(7)、(8)和(9)示出了双面记录层光盘 第一层的波形。第二层的波形类似于第一层的波形,但其信号电平低于 第一层的信号电平。然而,由于第一和第二层被胶合在一起,所以它们 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度是随机的,并且只能控制在凡百微米的精度内。 如以下将要描述的,由于激光束要通过两层反射膜,所以例如要制作非 法光盘,则必须使第一和第二层上第一标记的位置信息与合法光盘上的 数值相同。但是使它们匹配要求在层压时具有近亚微米的精度,因此, 制作双层类型的非法光盘是不可行的。
以下参照图8至12,用段落(a)至(d)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形成非 反射光学标记部分的技术,与单层类型作比较,叙述层压型。图8(a) 和(b)是两张显微相片,示出了非反射光学标记部分的平面图,而图10 是双层层压盘非反射部分的截面简化示意图。
(a)用5微焦/脉冲的YAG激光器,将激光束照射在500埃厚 的铝层上,铝层位于由两片0.6毫米厚的光盘层压构成的1.2毫米厚ROM 光盘表面以下0.6毫米处,结果形成了图8(a)中放大750倍的12微米 宽的缝状非反射部分815。在该放大750倍的显微相片中,非反射部分815 上观察不到铝的残留物。沿非反射部分815和反射部分间的边界可观察 到增厚的铝层,厚2000埃,宽2微米。如图10(a)所示,可以确定内 部没有发生重大的破损。在这种情况下,估计脉冲式激光器的作用熔化 了铝反射层,并因表面张力,产生了熔化的铝沿两侧边界堆积的现象。 我们称此为热熔表面张力(hot melt surface tension)(HMST)记录法。 这是在层压盘800上才能观察到的特征现象。图11是一示意图,它根据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的观察,示出了上述激光熔浊过程所形成的 非反射部分的截面图。在图中,如果铝膜增厚部分宽1.3微米,厚0.20 微米,则该部分中增加的铝的数量为1.3×(0.20-0.05)=0.195微米2, 原先沉积在激光瀑光区(10微米)一半部分(5微未)中铝的数量为5 ×0.05=0.250微米2,其差算得为0.250-0.195=0.055微米2,就长度而 言,它等于0.055/0.05=1.1微米。这表示保留下来的铝层0.05微米厚, 1.1微米长,因此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铝都被移到膜增厚的部分,因此,该 图的分析结果还证明了对上述特征现象的解释。
(b)接下来将叙述单板光盘(光盘包含单个盘)。用相同功率的激 光脉冲进行实验,曝光在单侧模压盘上形成的厚度为0.05微米的铝反射 层,其结果如图8(b)所示。如图中所示,可观察到铝的残留物,并且 由于铝的残留物会引起重放噪音,因此可见,单板型不适于进行光盘信 息的二次记录,它要求高密度和低差错率,另外,与层压盘不同,对单 板盘的情况,如图10(b)所示,当非反射部分经激光熔蚀时,保护层862 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破损。破损程度依赖于激光功率,但即使精确控制激 光功率,破损也不可避免。再有,根据我们的实验,对于用丝网印刷在 保护层862上形成数百微米厚的印刷层805,当其热吸收高时会被损坏。 对于单板盘的情况,为了解决保护层破损的问题,或者必须再加一层保 护层,或者在沉积保护层之前进行激光切割工序。在任何情况下,单板 型都有这样的问题,即必须将激光切割过程合并到压制过程中。尽管单 板盘可用,但这限制了它的应用。
(c)以上用一个双层层压盘作为例子,讨论了单板盘与层压盘的对 比。由上述讨论可知,用单层层压盘可以获得与双层层压盘相同的效果。 参照图12(a)和图12(b)等,将进一步描述单层型的情况。如图12 (a)所示,反射层802一侧是透明的聚酸酯衬底801,另一侧是硬化 的粘着层804和一衬底,因此反射层802被密封其间。在这种情况下, 将脉冲式激光聚焦加热;在我们的实验中,将5微焦耳/脉冲的热量加 至反射层802上10至20微米直径的圆点上,持续70纳秒的时间。结果, 温度上升至熔点600℃,导致熔化状态。通过热量传递,小部分靠近 圆点的透明衬底801被熔化,并且一部分粘着层804也被熔化。表面张 力向两侧加力,使该状态下熔化的铝沿边界821a和821b聚集起来,从 而形成硬化的铝的聚集部822a和822b,参见图12(b)。由此形成没有 铝残留物的非反射部分584。这表明,如图10(a)所示用激光熔蚀层压 盘可以获得清楚明确的一非反射层部分584。即使将激光功率增大超过 最佳值的10倍,也不会观察到单板盘时因保护层破损使反射层外露的情 况。激光熔浊后,非反射层584的结构如图12(b)所示,它被夹在两 个透明衬底801之间,并且粘着层804在两侧将其密封与外界隔绝,从 而产生保护该结构免受外界影响的效果。
(d)接下来将描述把两盘层压在一起的另一好处。如图10(b)所 示,在单板盘的情况下,当以条形码形式进行二次记录时,非法制造商 可通过清除保护层来曝光铝层。这就有可能通过在合法盘的条形码部分 处再沉积一层铝层,然后激光熔蚀一不同的条形码,来篡改未加密的数 据。例如,如果标识号被记录在明文中或者与主密文分开放,则在单板 盘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标识号,用不同的密码非法使用软件。但是,如 果如图10(a)所示,在层压盘上进行二次记录,那么很难将层压盘分 成两部分。另外,当把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分开时,会使铝反射层部分受 损。当防盗版标记被破坏时,光盘将被判定为盗版盘,从而不能工作。 因此,当对层压盘进行非法变更时,成功率是很低的,从而因经济原因 抑制了非法变更。特别是,对于双层层压盘的情况,由于聚碳酸酯材料 具有温度/湿度膨胀系数,所以一旦分离,就几乎不可能以数微米精度 来对准第一和第二层上的防盗版标记,压合两盘,而大量生产光盘。因 此,双层类型在盗版防御方面提供了更好的效果。由此发现,通过激光 熔蚀层压盘800可以获得缝隙清晰明确的非反射部分584。
上述段落(a)至(d)描述了形成非反射光学标记部分的技术。
(C)接下来,将描述读出由此形成的标记的位置的过程。
图15是一方框图,示出了光盘制造过程中用于检测非反射光学标记 部分的低反射率光量检测器586以及与之相连的电路。图16示出了检测 低反射率部分之地址/时钟位置的原理。为了便于说明,下文叙述当在 单个盘构成的光盘上所形成的非反射部分上进行读操作时的操作原理。 将会看到,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两盘层压所构成的光盘。
如图15所示,将光盘800放入装有低反射率位置检测器600的标记 读取设备中,以读出标记,并且如图9(a)的波形图所示,在该情况下, 由于因有无凹坑所产生的信号波形和因存在非反射部分584所产生的信 号波形在信号电平上有明显的差异,所以用一简单的电路便能将它们清 楚地区分开。
用图15方框图中所示的低反射率光量检测器586可容易地检测到具 有上述波形的非反射部分564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在低反射率位置 信息输出部分596,将再现的时钟信号用作参考信号,可获得位置信息。
如图15所示,低反射率光量检测器586中的比较器587通过检测信 号电平比光量参考值588低的模拟光再现信号来检测低反射率光部分。 在检测期间,输出图16(5)所示波形的低反射率部分检测信号,测量 该信号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的地址和时钟位置。
为了转换成数字信号,用具有AGC 590a的波形整形电路590对再 现光信号进行整形。时钟再生器38a从整形的信号中再生时钟信号。解 调装置591中的EFM解调器592对信号解调,并且ECC纠正差错并输 出数字信号。经EFM解调的信号还被送至物理地址输出装置593,在该 装置中,地址输出装置594输出MSF的地址,它来自CD中子码的Q个 位,并且同步信号输出装置595输出诸如帧同步信号的同步信号。时钟 再生器38a输出解调后的时钟。
在低反射率部分地址/时钟信号位置信号输出装置596中,低反射 率部分起始/终止位置检测器599通过使用(n-1)地址输出装置597 和地址信号以及时钟计数器(clock counter)598和同步时钟信号或解调 后的时钟,对低反射率部分584的起始位置和终止装置进行精确的测量。 以下借助图16所示的波形图详细描述该方法。如图16(1)中光盘的截 面图所示,局部形成了标记号为1的低反射率部分584。输出图16(3) 所示的反射包络信号,其中来自反射部分的信号电平低于光量参考电平 588。用光电平比较器587对此进行检测,并由低反射率光量检测器586 输出如图16(5)所示的低反射率光检测信号。如图16(4)中再现的数 字信号所示,由于它没有反射层,所以标记区不输出数字信号。
接着,为了获得低反射率光检测信号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将图16(6) 所示的解调后的时钟或同步时钟与地址信息联用。首先,测量图16(7) 中地址n处的参考时钟605。当(n-1)地址输出装置597检测到紧挨 在地址n前的地址时,发现下一个同步信号604是地址n处的同步信号, 用时钟计数器598对同步信号604至参考时钟605的时钟数进行计数, 它是低反射率光检测信号的起始位置。该时钟计数被定义为参考延迟时 间TD,由参考延迟时间TD测量装置608对其进行测量并存储起来。
电路延迟时间会随用于读操作的再现设备而变化,即参考延迟时间 TD依赖于所用的再现设备。因此,使用TD时,用时间延迟校正器607 进行时间校正,并且所得效果是,如果用设计不同的再现设备进行读操 作,可以精确测量低反射率部分的起始时钟计数。接着,如图16(8) 所示,通过在下一光道中寻找光学标记1的起始和终止地址,可获得地 址n+12处的时钟m+14。由于TD=2,所以将时钟计数校正为12,但 为了便于说明,使用n+14。我们将描述另一种方法,该方法不必获取 用于读取的再现设备中的参考延迟时间TD,便可消除延迟时间变化的影 响。该方法通过检查图16(8)中地址n处的标记1相当于另一标记2 的位置关系是否一致,来检查光盘是否是合法盘。即不把TD视作一个 变量,并获得所测标记1的位置A1=a1+TD与所测标记2的位置A2=a2 +TD之间的差,差值为A1-A2=a1-a2。同时,检查该差值是否与解 密标记1的位置a1和标记2的位置信息a2之间的差值a1-a2相一致, 从而判定光盘是否是合法光盘。该方法的效果是,可以在补偿了参考延 迟时间TD的变化之后,通过使用一较简单的结构检查各位置。
(D)接下来得描述加密信息的写入过程。如下一部分(2)中将要 详细描述的那样,对过程(C)中读取的位置信息进行加密,并用条形 码或其他方法将其写在光盘上。图3指出了该如何来做。在图3(1)中, 用脉冲式激光熔蚀反射层,并形成图3(2)所示的条形码式的熔蚀图案。 在再现设备(播放机)处获得图3(3)所示的包络波形,其中有一些部 分消失。这些消失的部分产生一与普通凹坑产生的信号不同的低电平信 号,并且用第二限幅电平比较器对该信号限幅,以获得图3(4)所示的 低反射率部分检测信号。根据该低反射率部分检测信号,图3(5)中的 PWM解调器621对包含加密信息的信号进行解调。
以上描述了光盘制造过程中的各个处理步骤。下面将参照图41,描 述把如此完成的光盘放在播放机上再现的再现设备(播放机)的构造和 工作情况。
首先将描述图中光盘9102的构造。在沉积于光盘9102上的反射层 (未示出)上形成一标记9103。在光盘的制造过程中,用位置检测装置 检测标记9103的位置,并将检测到的位置加密成为标记位置信息,且用 条形码9104的方式将信息写在光盘上。
位置信息读出装置9101读取条形码9104,并且包括在其中的解密 装置9105对条形码内容进行解密,用以输出。标记读出装置9106读取 标记9103的实际位置,并输出结果。比较/判定装置9107将来自位置 信息读出装置9101中的解密装置9105的解密结果与标记读出装置9106 读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判断两者是否在一预定的许可范围内一致。如 果两者一致,则输出用于再现光盘的再现信号9108;如果两者不一致, 则输出再现停止信号9109。控制装置(未示出)根据这些信号控制光盘 的再现操作;当输出再现停止信号时,并将该光盘是非法复制盘的表示 显示在显示器(未示出)上,并且停止再现操作。在上述操作中,可以 看到,当标记读出装置9106还可以在读取标记9103实际位置时使用来 自解密装置9105的解密结果。
因此,上述构造的再现设备能检测非法复制的光盘并停止光盘再现, 并且能实际防止非法复制品。
上述内容叙述了从光盘制造到播放机再现操作的过程,而下面我们 将描述与上述过程的细节有关的事项。
(A)将说明一低反射率部分地址表,该表列出了低反射率部分的 位置信息。
(a)在工厂的防盗版标记形成过程中激光标记是随机形成的。用这 种方式形成的激光标记的物理特征都不相同。在下一过程步骤中,对于 DVD,用0.13微米的分辨率测量每个光盘上形成的低反射率部分584, 以构成图13(a)中所示的低反射率部分地址表609。这里,图13(a) 示出了依照本实施例制造的合法CD的低反射率部分地址表,而图13(b) 与非法复制的CD有关。用诸如图18所示的单向函数(one-direction function)对低反射率部分地址表609进行加密,并且在第二反射层形成 步骤中,如图2所示,将清除了反射层的一系列低反射率部分584c至584e 记录在光盘最里面部分上的条形码状图案中,另一种方法如图14所示, 可将其记录在CD-ROM的磁记录部分67上。图18是一流程图,示出 了用单向函数进行加密的光盘检查过程,而图14是光盘制造设备和特殊 记录/再现设备的方框图。如图13所示,合法CD和非法复制的CD分 别具有低反射率部分地址表609和609x,它们相互有本质的不同。如前 所述,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原因是无法使激光标记的物理特征相同。另 一原因是,如果主盘不同,那么预先分配给光盘的扇区地址(sector address)会不同。
现参照图13,我们将描述合法盘和盗版盘的标记位置信息是如何不 同的。图示的例子综合了上述两个因素。在示例中,在一个光盘上形成 两个标记。在合法CD中,如地址表609所示,标记号为1的第一标记 位于从逻辑地址扇区A1的起始点开始的第262时钟位置。在DVD的情 况下,一个时钟等于0.13微米,并用此精度进行测量。另一方面,对于 盗版的CD,如地址表609x所示,第一标记位于地址扇区A2的第81时 钟位置。通过检测合法盘和盗版盘第一标记位置之间的差,可分辨出盗 版盘。同样,第二标记位置也是不同的。要使位置信息与合法盘的相符, 必须用一个时钟单位即0.13微米的精度形成地址扇区A1中第262位置 上的反射膜;否则,盗版盘便无法使用。
由此,如图14所示,在再现设备中,对加密表解密,以重新建立合 法表,然后用检查程序535对其检查,将合法盘和非法复制盘区分开, 并对复制盘停止其再现操作。在图16的例子中,合法盘和非法复制盘分 别具有低反射率部分地址表609和609x,如图17所示,它们的值是不 同的。对于合法盘的情况,如图16(8)所示,在标记1之后的光道中, 起始和终止位置分别是m+14和m+267,而对于非法复制盘的情况, 如图16(9)所示,它们分别是m+24和m+277。因此,如图17所示, 低反射率部分地址表609和609x中的相应值不同,从而能够分辨复制盘。 如果合法制造商想复制具有低反射率部分地址表609的光盘,他们必须 用图16(8)所示的再现的时钟信号分辨率进行精确的激光溶蚀操作。 对于DVD盘的情况,如图27(5)所示,当把再现的时钟脉冲周期T转 化为光盘上的某一距离时,它为0.13微米,因此,要进行非法复制,必 须以0.1微米的亚微米分辨率来清除反射膜。以下情况是真实的,即当 使用为光盘而设计的光头时,可用亚微米分辨率在诸如CD-R等记录膜 上进行记录。但在这种情况下,再现的波形将如图9(c)所示,并且不 能获得图9(a)所示的特征波形824,除非将反射膜清除掉。
(b)通过清除反射膜来大量生产盗版盘的第一种方法是用诸如YAG 激光器等高输出激光器进行激光熔蚀。在当前的技术状况下,即使是最 高精度加工的激光熔蚀也只能获得数微米的处理精度。在用于半导体掩 模校正的激光熔蚀中,据说1微米是处理精度的极限。这意味着,在大 量生产的级别上,很难获得0.1微米的处理精度。
(c)目前所知的第二种方法是用于处理VLSI半导体掩模的X射线 曝光设备和离子束处理设备,它们能获得亚微米量级的处理精度,但是 这种设备非常昂贵,而且处理一张光盘要化很长的时间,并且如果用这 种设备处理每一张盘,那么每张光盘的成本会很高,因此,目前该成本 要比多数合法盘的零售价高,从而制造盗版盘就不会划算而且是无意义 的。
(d)如上所述,用包括激光熔蚀的第一种方法很难进行亚微米精度 的处理,因此很难大量生产盗版盘。另一方面,利用诸如X射线曝光等 亚微米处理技术的第二种方法。每张光盘的成本很高,以致从经济的 度看,制造盗版盘是无意义的。因此,可防止制造非法复制品,直至将 来某一天可用成本低的亚微米处理技术进行大批量的生产。由于这种技 术的实际实施将是将来许多年之后的事,所以可以防止生产盗版盘。如 图33所示,对于在每层上形成一低反射率部分的双层光盘,不能制造非 法复制盘,除非在层压时以良好的精度使顶片和底片上的凹抗对准,这 在防止盗版方面提高了有效性。
(B)接下来,我们将描述如何规定低反射率部分在光盘上的角度 安排。
在本发明中,是通过反射层级别的机械方式来提供防盗版中足够的 有效性的,即只制作低反射率的标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主盘是复制 品,防止也是有效的。然而,将其与主盘级别上的防盗版技术并用可提 高有效性。如果如图13(a)中表532a和表609所示规定低反射率部分 在光盘上的角度安排,则非法制造商连每个凹坑在主盘上的角度安排也 精确复制。这便会增加盗版盘的成本,并因此提高防止盗版的能力。
(C)以下将综述本发明的要点。在本发明中,合法制造商可以通 过使用具有数十微米处理精度的一般用途的激光熔浊设备处理光盘,来 制造合法盘。尽管需要0.13微米的测量精度,但用消费者DVD播放机 中所包括的常规电路便能达到。通过用一保密的加密密钥对测得的结果 进行加密,可以制造合法盘。也就是说,合法制造商只需要一保密密钥 和一具有0.13微米测量精度的测量设备,同时所需的处理精度可低二或 三个数量级,即为数十微米。这意味着,可以使用常规的激光处理设备。 另一方面,没有保密密钥的非法制造商必须直接复制记录在合法盘上的 加密信息。这意味着,必须用0.13微米的处理精度形成与加密位置信息 对应的物理标记,即合法盘上的位置信息。也就是说,必须用处理精度 比合法制造商所用处理设备的精度高两个数量级的处理设备形成低反射 的标记。即使在可预见的将来,进行精度高出两个数量级即0.1微米精 度的大批量生产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很困难的。这意味着,在DVD标 准的使用期中,可以防止生产盗版盘。本发明的一个重点是利用了这样 一个事实,即测量精度一般要比处理精度高数个数量级。
对于CLV的情况,上述方法利用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如前所述,一 个主盘的地址坐标安排与另一个的不同。图19示出了对实际CD上地址 位置的测量结果。一般,有两种类型的主盘,一种(CAV)是通过以恒 定转速即恒定的角速度旋转电动机来记录的,而另一种(CLV)是通过 以恒定的线速度旋转光盘来记录的。对于CAV光盘的情况,由于逻辑位 置位于光盘上某预定的角位置,所以无论制造多少主盘,光盘上的逻辑 地址及其物理角位置是完全相同的。另一方面,对于CLV光盘的情况, 由于只控制线速度,所以主盘上逻辑地址的角位置是随机的。从图19中 实际的CD上逻辑地址位置的测量结果可知,即使用相同的制作主盘的 设备来记录完全相同的数据,盘与盘之间的光道间距、起始点和线速度 会略有不同,并且这些误差会累积,导致不同的物理位置。在图19中, 白圆圈表示第一主盘上每个逻辑地址的位置,而黑圆圈和三角形分别表 示第二和第三主盘上的位置。可见,每次制作主盘时逻辑地址的物理位 置都会不同。图17示出了合法盘和非法复制盘的低反射率部分地址表, 以作比较。
以上描述了在主盘级别上防止盗版的方法。这就是说,如图19所示, 当用制作主盘的设备根据相同的逻辑数据制造诸如CD或DVD等CLV 记录的主盘时,各主盘间即合法盘与盗版盘间,盘上每个凹坑的物理位 置是不同的。该方法利用这一特点来识别盗版盘和合法盘。主盘级别上 的防盗版技术可通过只从合法盘上的数据进行简单复制,便能在逻辑级 别上防止盗版盘。但近年发现盗版制造商已具有更先进的技术,他们通 过熔化合法盘的聚碳酸酯衬底来制造物理特征与合法盘相同的主盘复制 品。在这种情况下,主盘级别上的防盗版方法宣告失败。为了防止这一 新的生产盗版盘的迹象,本发明已在反射层级别上发明了防盗版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在反射膜上形成标记。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在反射膜形成过程中清除一部分反射膜要 在由主盘压制的每一张盘上形成标记,即使这些盘是用同一张主盘压制 也如此。结果,各盘所获低反射标记的位置和形状相互不同。在通常的 处理中,以亚微米的精度部分地除去反射膜是近于不可能的。由于复制 本发明光盘的成本将证明是不合算的,因此可以提高防复制的有效性。
图20示出了用低反射率部分地址表检测被复制CD的流程图。由于 所用再现设备的光头和电路设计,检测光学标记所需的延迟时间咯有变 化。可在设计阶段或大批量生产时预测该电路延迟时间TD。通过测量时 钟数即从帧同步信号开始的时间,来获得光学标记位置信息。由于电路 延迟时间的影响,所测的光学标记位置信息数据会产生误差。结果,会 错误地将合法盘判定为盗版盘,给合法用户带来不便。以下将描述用于 减少电路延迟时间TD的措施。另外,光盘出售后在盘上造成的擦痕会 中断再现后的时钟信号,使光学标记位置信息的测量结果产生几个时钟 的误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容差866和合格计数867记录在光盘上, 并且当根据再现时的实际情况允许测量值有一定程度的容差时,在到达 合格计数867时允许进行再现操作;在装运光盘之前版权人可以控制因 光盘上的表面擦痕而允许的误差范围。这将参照图20进行描述。
在图20中,在步骤865a中再现光盘,以从本发明的条形码记录部 分或凹坑记录部分中恢复出加密的位置信息,在步骤865b进行解密或签 名验证,并在步骤865c,恢复光学标记位置信息的列表。接着,如果再 现电路的延迟时间TD被存储在图15的再现设备中的电路延迟时间存储 装置608a中,则在步骤865h读出TD,过程进入步骤865x。如果TD未 被存储在再现设备中,或者如光盘上记录了测量指令,那么过程进入步 骤865d,进入参考延迟时间的测量过程。当检测到地址Ns-1时,便可 找到下个地址Ns的起始位置。对帧同步信号和再现后的时钟进行计数, 并在步骤865f,对参考光学标记进行检测。在步骤865g,测量并存储电 路延迟时间TD。该操作与以后将参照16(7)描述的操作相同,在步骤 865x,测量位于地址Nm旁边的光学标记。在步骤865i、865j、865k和 865m中,与步骤865d、865y、865f和865g相同,用一个时钟单位的分 辨率检测光学标记位置信息。接着,在步骤865n,进入盗版盘的检测过 程。首先,校正电路延迟时间。在步骤865p,读取图27所示的、记录 在光盘上的容差866,即tA和合格计数867,以检查在步骤865g中测得 的位置信息是否落在容差tA的范围内。如果步骤865r中的结论是肯定 的,则在步骤865s中检查被检查的标记计数是否已达到合格计数。如果 结论为肯定的,则在步骤865u中将光盘判定为合法盘,并允许再现,如 果还没有达到合格计数,则过程返回步骤865z。如果在步骤865r中结论 是否定的,则在步骤865f中检查误差检测计数是否小于NA,并且只有 当结论为肯定时,过程才返回步骤865s。如果不是肯定的,则在步骤865v 中将光盘判定为非法盘,并且停止操作。
如上所述,由于再现设备的电路延迟时间TD被存储在IC ROM中, 所以可用增大的精度获得光学标记位置信息。另外,根据允许光盘出售 后在盘上产生擦痕的实际情况,通过给每个盘上的软件设定容差866和 合格计数,可改变盗版盘检测用的判定标准。这能降低把合法盘错判成 非法盘的概率。
(D)以下将进一步描述关于读取两盘层压光盘非反射光学标记部 分的工作情况。重点放在上述操作原理的描述中尚未涉及的部分。
也就是说,如图16所示,可用常规的播放机,以1T单位的分辨率 即DVD标准下的0.13微米分辨率,精确地测量起始位置地址数、帧数 和时钟数,从而精确地测量本发明的光学标记。图27和图28示出了适 用于DVD标准的图16的光学标记地址读出方法。由于操作原理与图16 所示的相同,所以此处不再对图27和28中的信号(1)、(2)、(3)、(4) 和(5)加以说明。
以下将给出图16与图27和28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图16说明了 用于检测CD上低反射率部分位置的检测操作原理,而图27和28与DVD 有关。
图16(5)与图27(1)和图28(1)对应。图16(6)中再现的时 钟信号与图27(5)和图28(5)中所示的对应。图16(7)中的地址603 与图27(2)和图28(2)中所示的对应。
图16(7)中的帧同步604与图27(4)和图28(4)所示的对应。 图16(8)中的起始时钟数605a与图27(6)中再现的通道时钟数对应。 在图27(7)和图28(7)中用6位的标记长度压缩数据,以代替图16 (7)中的终止时钟数606。
如上所述,CD和DVD的检测操作基本相同。第一个差别是,如图 27(7)中所示加入了的1比特的标记层识别符603a用来识别低反射率 部分是单层类型的还是双层类型的。如前所述,双层的DVD结构具有 更好的防盗版效果。第二个差别是,由于线记录密度几乎为两倍,所以 1T的再现时钟与0.13微米一样短,这提高了检测位置信息的分辨率,并 由此提供了更好的防盗版效果。
图27所示的是来自具有两层反射层的双层光盘中第一层的信号。信 号示(1)出了检测到第一层上光学标记起始位置时的状态。图28示出 了来自第二层的信号的状态。
为了读出第二层,图15中的第一/第二层切换装置827将一切换信 号发送给聚焦控制装置828,然后聚焦控制装置828控制聚焦驱动装置 829,将焦点从第一层切换至第二层。由图27可知,标记位于地址(n), 并且用计数器对帧同步信号(4)进行计数,得知标记处于帧4。从信号 (5),可找到PLL再现的时钟数并且可获得信号(6)所示的光学标记 位置数据。利用该位置数据,可在常规的消费者DVD播放机上以0.13 微米的分辨率测量光学标记。
(E)以下将进一步描述与两盘层压的光盘有关的附加事项。
图28示出了与第二层上所形成的光学标记有关的地址位置信息。如 图7中过程步骤(6)所示,激光通过同一孔穿透第一和第二层,第一反 射层802上形成的非反射部分815和第二反射层825上形成的非反射部 分826在形状上相同,图33的透视图对此作了描绘。在本发明中,当透 明衬底801和第二衬底803被层压在一起后,使激光穿透到第二层,以 在其上形成相同的标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和第二层上凹坑的坐 标安排是不同的,并且由于当将它们层压在一起时,第一和第二层之间 的位置关系是随机的,所以第一和第二层上形成标记的凹坑位置是不同 的,并且从每层上会获得完全不同的位置信息。将这两种位置信息加密, 以生产防盗版盘。如果企图非法复制该盘,则必须以大约0.13微米的分 辨率使两层上的光学标记对准。如前所述,在目前的技术状况下,通过 用0.13微米的精度即0.1微未量级的精度使具有凹坑的光学标记对准的 方法来复制光盘是不可能的,但是将来有可能在商业上实现大批量生产 的技术,它能以低成本,用0.1微米的处理精度大量熔蚀单层的光盘。 即使在上述情况下,由于对于双层层压盘800的情况,顶盘和底盘是同 时熔蚀的,所以必须以数微米的精度使凹坑位置和光学标记对准,从而 将两盘层压在一起。但是,由于聚碳酸酯衬底的温度系数等的影响,用 该精度层压所述盘是近于不可能的。当通过施加激光使其透过双层光盘 800来形成光学标记时,所得的防盗版标记很难复制。这大大提高了防 盗版的效果。由此完成了具有防盗版机制的光盘。关于防盗版的用途, 在诸如单板型等情况下,光盘制造过程和激光切割过程是不可分的,在 这类场合中,作为激光切割过程之整体部分的加密过程和包含保密密钥 的过程必须在光盘制造厂中进行。这意味着,对于单板型的情况,必须 将软件公司保留的保密密钥交给光盘制造工厂。这大大降低了密码的机 密性。另一方面,依照构成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包括用激光处理层压盘的 方法,可将激光熔蚀构成完全与光盘制造过程分离开来。由此,激光熔 蚀和加密操作可在软件制造商的工厂中进行。由于软件制造商持有的保 密密钥不必送交光盘制造商,所以加密用的保密密钥在软件制造商的安 金保管之中。这大大地提高了加密的机密性。
(2)(A)在(1)中简要描述了对标记位置信息的加密(数字签名) 和对光盘位置信息的解密和再现,现将作更详细的描述,(B)以下还将 描述防盗版的各种机理。
(A)描述加密(数字签名)及其再现。
(a)简单加密(数字签名)
(使用RSA函数)
首先,参照图22和24所述的流程图,描述用信息恢复型签名方法 的函数,譬如RSA函数等进行加密的一个例子。
如图22所示,过程包括以下主要程序:在步骤735a,由光盘制造 商测量标记位置信息;在步骤695,对位置信息加密(或增加一数字签 名);在步骤698,在再现识别中将位置信息解密(或者验证或认证签名); 并且在步骤735w,进行检查,确定光盘是否为合法光盘。
首先,在步骤735a中,在步骤735b,测量光盘上的标记位置信息。 然后在步骤735d,压缩位置信息,并在步骤735e,获得压缩后的位置信 息H。
在步骤695中,构成压缩位置信息H的密文。首先,在步骤695g, 设定512比特或1024比特的保密密钥d和256比特或512比特的保密密 钥p和q,并在步骤695b,用RSA函数进行加密。当用M表示位置信 息时,将M增大至d次幂,并且计算模n,产生密文C。在步骤695d, 将密文C记录在光盘上。由此完成光盘并(在步骤735k)发货。
在再现设备中,在步骤735m,装入光盘,并在步骤698,将密文C 解密。具体地说,在步骤698e,恢复密文C,并在步骤698f,设定公开 密钥e和n;然后在步骤698b为了对密文C解密,将密文C增大至e次 幂,并计算该结果的模n,从而获得明文M。明文M是压缩后的位置信 息H。可在步骤698g中进行差错检查。如果没有差错,则确定位置信息 没有变化,并且过程行进至图24所示光盘检查程序735w。如果检测到 差错,则确定数据不合法,并且停止操作。
在下一步骤736a,扩展被压缩的位置信息H,以恢复原始的位置信 息。在步骤736c,进行测量,以检查标记是否实际位于位置信息所表示 的光盘上的位置中。在步骤736d,检查解密后的位置信息与实际测得的 位置信息之间的差是否落在容差范围内。如果在步骤736e中检查是肯定 的,那么过程行进至步骤736b,输出软件或数据,或者执行存储在光盘 中的程序。如果检查结果落在容差范围外,也就是说,如果两则位置信 息不一致,那么显示该光盘是一非法复制盘的信息,并且在步骤736g停 止操作。由于只需要记录密文,所以RSA具有减少所需容量的效果。
(使用椭圆函数)
接下来,参照图23和24所示的流程图,描述另一种类型的签名系 统,即用椭圆函数进行加密的印码型(imprint type)签名系统。
如图23所示,过程包括以下主要程序:在步骤735a,由光盘制造 商测量标记位置信息;在步骤735f,计算位置信息的认证密文(即签名); 在步骤735n,在再现设备中进行位置信息的认证(签名验证);并在步 骤735w,进行检查,以确定该光盘是否为合法光盘。
从步骤735a至步骤735e的过程与RSA函数的过程相同。
在步骤735f,构建压缩位置信息H的认证密文。首先,在步骤735g, 设定保密密钥X(128比特或更多)和K,并在步骤735h,确定一公开 的系统参数G,它是椭圆曲线上的点,并使用单向函数f(x),首先获得 R=f(K×G)、然后获得R’=f(R);然后由方程S=(K×R’-H)X1mod Q,生成R和S,作为认证密文。在步骤735j,将认证密文R和S以及 压缩的位置信息的明文H记录在光盘上,并在步骤735k,发运完成的光 盘。
在再现设备中,在步骤735,装入光盘,并在步骤735n,进行认证 操作,以认证位置信息。
首先,在步骤735p,从装入的光盘中恢复出认证密文R和S以及压 缩的位置信息H。在步骤735r,设定公开密钥Y、G和Q,并在步骤735s, 进行认证操作,从而由A=SR1mod Q和B=HR1mod Q获得f(A×Y+B ×G)。在步骤735t,检测上述值是否与R一致。如果两种一致,则确定 位置信息没有改变,并且过程行进至图24所示的光盘检查程序735w。 如果两种不一致,则确定数据不合法,并停止操作。
接下来从步骤736a至步骤736g的过程与RSA函数的过程相同。也 就是说,如果光盘被判定为非法复制盘,则显示上述信息,并在步骤736g, 停止操作。与RSA函数相比,椭圆函数具有计算时间短的优点,它能缩 短再现开始前的时间。因此,该系统适于消费者再现设备的应用。
(b)使用主密钥、副密钥的复杂加密(数字签名)
不仅标记位置信息,而且与存诸在光盘上的软件内容特征有关的信 息。以及防盗版标识符都要进行加密(时间签名)。另外,使用两种保密 密钥,即主密钥和副密钥,以下将描述一具体例子,在该例中,保密密 钥加密函数与公开密钥加密函数联合使用。在对具体例子进详细描述之 前,为便于理解该系统的基本部件,首先参照图40描述其基本功能。
在以下基本说明所论述的例子中,用一公开密钥加密函数进行加密, 并且此处不处理用保密密钥加密函数进行加密的情况。因此,将用于公 开密钥加密的主保密密钥和用于公开密钥加密的副保密密钥分别简称为 主保密密钥和副保密密钥。同样,将用于公开密钥加密的主公开密钥和 用于公开密钥加密的副公开密钥分别简称为主公开密钥和副公开密钥。
如图40所示,密钥管理中心9001严格管理主保密密钥,以保持其 机容性,并且通过通信线9003与软件制造商9002联接,下文将对此加 以描述。当软件制造商9002请求加密时,为了加密,密钥管理中心通过 网络9003接收数据,并用主保密密钥对数据加密。
为了便于说明,这里假设软件制造商9002也包括光盘制造厂家。因 此,这里的软件制造商9002除了生产软件之外,还是在图1所示的光盘 制造工厂中进行制造过程的一个部。也就是说,当制造电影软件光盘 时,还进行防止非法复制的加密。为了实现加密,软件制造商9002从密 钥管理中心9001获得专用的副保密密钥。以上描述了光盘制造商一方的 结构。
另一方面,在使用光盘的用户方有一播放机9004。播放机9004是 一合用于再现光盘的设备,它包括ROM,ROM中预先存有与密钥管理 中心保留的主保密密钥相对应的主公开密钥。还具有停止非法复制光盘 再现的功能。
描述了总体结构后,我们将描述工作情况。
(b-1)首先,将描述软件制造商9002进行加密的处理步骤。
首先进行的加密步骤(第一加密步骤)包括在压模盘制造阶段的加 密,并且加密信息反映在压模盘的形状中。最终进行的加密步骤(第二 加密步骤)是在用激光熔蚀形成标记之后的阶段进行加密。
(1-1)在第一加密步骤中,用一副公开密钥并用软件特征信息和 防盗版标识符进行加密,所述副公开密钥与将在第二加密步骤中使用的 副保密密钥对应。通过通信线9003将信息传送给密钥管理中心9001。 软件特征信息是指描述写于光盘上的电影软件内容的信息,并且它对每 个电影软件是唯一的,软件之间相互不同。提供防盗版标识符可检测制 造完成的光盘是否经过防盗版处理。使用第二密文进行光盘防盗版处理 的光盘标识符为“1”;否则标识符为“0”。在该例子中,不用说,标识 符为“1”。
(1-2)密钥管理中心9001用中心持有的主保密密钥对从软件制造 商9002那里传送来信息进行加密,并且将加密后的信息送返给软件制造 商9002。由此产生的密文被称为第一密文。
(1-3)软件制造商9002将第一密文和电影软件一同记录在盘的模 具(或母版盘)上。
(1-4)软件制造商9002用如此完成的压模模压各盘。
(1-5)接着,软件制造商9002用模压好的盘制造光盘,并如前所 述进行激光熔蚀,以在每张光盘上形成标记。
(1-6)接着,软件制造商9002标记位置并用制造商持有的副保密 密钥对获得的位置信息进行加密。如此加密后的信息被称为第二密文。 由于它是通过对位置信息加密而产生的,所以即使它们是用同一压模压 制而成的,光盘的第二密文互不相同,这与第一密文的情况不同。
(1-7)最好,软件制造商9002将第二密文作为条形码记录在光盘 上,从而完成了光盘。
(b-2)接下来,我们将描述当购买了如此完成的光盘的用户将其 放在播放机9004上播放时的工作情况。
(2-1)首先,播放机9004读出记录在光盘上的第一密文,并用存 储在ROM中的主公开密钥对第一密文解密,第一密文以加密的形式包 含与副保密密钥对应的副公开密钥、软件特征信息和防盗版识别符。
(2-2)同时,播放机9004从记录在光盘上的电影软件内容中提取 软件特征信息。将提取得到的软件特征信息与通过(2-1)中的解密获 得的软件特征信息作比较;如果它们不一致,则该光盘被判定为非法复 制盘,并停止后续的再现操作。如果,它们一致,则过程行进至下一步 骤。
(2-3)检测在(2-1)中解密获得的防盗版标识符是否为“1”或 “0”。如果它为“0”,则立即开始再现操作,跳过下文描述的过程。如 果为“1”,则过程继续进行。
用这种方式,如果光盘恰是未用第二密文进行防盗版处理的盘,那 么只要用合法的方法将其标识符设定为“0”,便能在播放机9004上再现 光盘。如果盗版者企图把标识符改成“0”,以进行非法复制,那么由于 如前所述,在将标识符与软件特征信息组合后用主保密密钥对其进行了 加密,所以他的努力将遭挫折。
(2-4)首先,读出记录在光盘上的第二密文。然后,用(2-1) 中解密获得的副公开密钥对第二密文解密,所述第二密文是位置信息的 加密形式。
(2-5)利用解密后的位置信息,检查标记是否真正形成在位置信 息所表示的光盘的位置上。然后,将实际测得的标记位置信息与(2-4) 中解密获得的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如果它们不一致,则该光盘被判定为 非法复制盘,并停止再现操作。如果它们一致,则该光盘被判定为合法 盘,并开始再现操作。
以上是对系统的概述。现将乍更具体的描述。
如图32所示,软件特征提取装置864从软件内容中提取软件专用的 软件参数,譬如表示视屏软件各章(chapter)的时间结构的TOC信息、 压缩参数和标题名称等,并且通过计算检验和(checksum),在Galois域 内计算以及利用诸如SHA和MD5等单向散列(hash)函数864a,将提 取到的信息压缩到128位至256位,以产生软件特征信息863。然后, 将软件特征信息863与软件制造商特有的副公开密钥861和作为版权标 识符的防盗版标识符865组合,形成一个数据,然后在步骤866a和 866b,用对公开密钥加密的主保密密钥对该数据块加密,并在步骤866e, 将其与软件正文一起记录在主盘867上。
当使用的系统将保密密钥加密与公开密钥加密联合使用时,在步骤 866c,使用用于保密密钥加密的主密钥,并在步骤866d进行加密,而且 在步骤866e,将数据记录在主盘867上。
由此完成了主盘的制作过程。记录在主盘上防盗版标识符865规定 了如何保护软件的版权,标识符至少包括4个版权保护标志位,其中一 个标志位表示软件是否具有防盗版的机制,一个标志位表示它是否具有 低反射率的条形码播放,一个标志位作为擦痕标识符965a,表示软件是 否被擦伤,而另一个标志位表示是否防止软件翻录(dubbing)。由于防 盗版标识符865和副公开密钥861与软件专用的软件特征信息组合在一 起,并且用用于公开密钥加密的主保密密钥将其一起加密,所以不可能 改变它们。
将防盗版标识符865和副公开密钥861与软件专用的软件特征信息 组合,形成一数据块,然后用保密密钥对其加密。
如果软件特征信息863包括256比特,那么就有2256种变化。这意 味着,当从通过创作某特定电影软件产品所获得的数据中提取软件特征 信息时,它与其他软件的软件特征信息相吻合的概率为1/2256;因此, 发生这种吻合的概率几乎为零,当使用诸如MD5或SHA等单向散列函 数时,如果散列值即软件特征信息963包括256位,那么用目前已有的 大型计算机寻找两段具有相同散列值的软件内容将需要1018年的计算时 间,结果,几乎不可能替换软件。对于被创作的某特定软件产品的软件 特征信息,只存在一个值,并且其他软件不具有相同的值。
由于将软件特征信息同防盗版标识符865和副公开密钥861一起加 密,所以这两个值中没有一个能够更换,因此,创作完成后,特定软件 产品的防盗版标识符865和副公开密钥861是唯一标识的。
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将防盗版标识符865记录在主盘上的过程。
如何将防盗版标识符865真正添加到软件上是由软件版权人决定 的。为光盘软件施加防盗版的措施需要花费资金和劳力。因此,不是所 有的光盘都具有防盗版的机制;一些光盘包含本发明的防盗版机制或条 形码,但其他的则没有。如果允许无防盗版机制或条形码的合法盘存在, 则要求再现设备具有使两种都能适当再现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当再 现不防盗版的光盘时,必须考虑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光盘是一合法 盘,软件公司已用合法的方式对其解除了盗版保护,另一种可能是,软 件公司原先对光盘加有盗版保护,但盗版者非法更换了防盗版标识符。
因此,用于识别防盗版标识符是否合法的装置是很重要的。
在本发明中,用保密密钥对包括防盗版标识符的防盗版标识符865 连同软件特征信息一起加密,将其记录在主盘上的密文记录部分中。再 现识别用先前描述的公开密钥对密文解密。这防止了对任何一种数据的 非法变更。
盗版者唯一可行的方法只剩下用另一部分替换第一密文的整个部 分,该部分包含软件特征信息863和防盗版标识符865。
为了区别软件特征信息863和从真正写在光盘上的电影软件中提取 出来的软件特征信息(将在以后描述),有时将前者称为第一软件特征信 息,而将后者称为第二软件特征信息。两种信息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 都涉及同一电影软件的内容,但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在制造光盘上以 加密的形式写入的,而后者是在再现时通过检查实际记录的电影软件的 内容而提取得到的。
由于第一软件信息863的值是已完成创作的软件所专有的,所以如 前所述,其他软件获得相同值的概率为1/2256,即近似为零。如果替换 第一软件信息863,则信息不再会与从光盘实际提取的第二软件特征信 息885相同,第二软件特征信息885的提取可参见图38中通过步骤876a、 876c、876e和876f进行的检查程序中的步骤876e。这使具有变更信息 的光盘不能播放。用这种方式,可保护软件的防盗版标识符865和下文 将作描述的副公开密钥不被非法更换。因此,想通过对合法盘复制软件 来制造非法盘的非法制造商会想到制造那些既没有防盗版标识符也没有 条形码的光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将防盗版标识符865中的防盗版标 识符从开(“1”)设置转变为关(“0”)设置。但是,为了改变设置,必 须使密钥管理中心用图36中步骤866a所示的主保密密钥发出第一密文, 但一般有措施可防止密钥管理中心将其发送给未被许可的人,从而防止 了对防盗版识别符865的非法变更。
这就是说,将第一软件特征信息863和防盗版标识符865一起加密 成第一密文886,以便记录在主盘上。这能有效地制止盗版者以没有防 盗版标记或机制的不防盗版的光盘格式对受盗版保护的软件进行非法复 制的任何企图。用这一构成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方法,如果制定了盘的标 准,允许没有盗版保护的光盘与有盗版保护的光盘共存,如果新的标准 代替了该标准,则新一代的再现设备能对所有的光盘防止盗版。这是一 个很大的实用的优点。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保护版权标志(标 识符)的例子,已描述了使用防盗版标识符865的例子,其中防盗版标 识符表示软件内容是否为防盗版软件。除了上述实施例外,通过使用表 示软件内容是否为防复制软件的防复制标识符,可以保护具有防复制软 件的光盘在消除了防复制标识符的情况下不被出售。
以下将详细描述在公开密钥加密的保密密钥中主保密密钥和副保密 密钥的必要性,和这些保密密钥的结构和功能。
在本发明的防盗版方法中,由于进行二次记录,所以不必将保密密 钥送给光盘制造厂。但是,由一个加密中心为全世界每张生产出的光盘 产生密文并且通过网络接收密文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会使通信业务量大 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从保密的角度看,将保密密钥分配给每个软件制 造商和光盘制造厂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一个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作为克服上述问题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主密钥/副密钥系统,依 照本发明,密钥管理中心(密钥发放中心)保管不对外公开的主保密密 钥。另一方面,软件公司保管副保密密钥,公司负责用副保密密钥保持 其软件的机密性。如已参照图32所描述的,用主保密密钥将软件特征信 息和软件公司保管的副公开密钥一同加密,形成第一密文。再现设备用 主公开密钥将第一密文解密,并从解密后的文本中提取副公开密钥。这 防止了对副公开密钥的非法变更,对第二密文(即标记位置信息的加密 形式)的解密是必要的。
这意味着,只能用特定的保密密钥对特定的软件产品加密,也就是 用软件制造商拥有的对应于副公开密钥的保密密钥。软件制造商可用副 保密密钥随意对加或未加锁的软件上设置密钥。
因此,这意味着,盗版者不能生产盗版盘,除非他们从软件制造商 那里窃取了软件专用的副保密密钥信息。
在图32中,软件制造商将光盘的物理位置信息868和光盘ID869组 合,先在步骤866f用副保密密钥876将它们一起加密、以构成按条形码 形式记录在光盘800上的公开密钥密码859。这使得软件制造商不必非 有主保密密钥866a才能生产防盗版的光盘,其效果是保护了主保密密钥 的机密性。如果副保密密钥被盗,并制造了盗版盘,则损失仅局限于被 发给该副保密密钥的软件。当软件制造商发放新的副保密密钥和新的公 开密钥时,便可防止此后软件盗版盘的生产,图36和图37是表示数据 流程的一般系统图。
在操作方面,图36与图32相同,并将在此不作详细说明,在图36 中,软件公司871a首先设定它自己的副保密密钥876,并计算副公开密 钥861。将副公开密钥861与将被记录的软件的软件特征信息861组合, 并通过诸如Internet之类的网络发送给密钥发放中心872。密钥发放中心 872用主保密密钥866a对组合后的信号加密,并把加密后的主公开密钥 858发送回软件公司。软件公司将其与软件组合,并将组合后的信号发 送给光盘制造厂873,在制造厂873,把信号记录在生产盘800的主盘上, 接下来参考图37,软件公司871b在盘800上形成一标记,读出标记位 置信息,用对应于副公开密钥的副加密密钥876对位置信息进行加密, 并且用脉冲式激光器813将加密后的信息按条形码形式记录在盘800b 上。已详细描述了记录的操作情况,这里不再重复。
接下来,将参照图38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当再现如此完成的光盘时, 再现设备中防盗版操作的过程。
操作基本上包括软件检查步骤874和光盘检查步骤875。在软件检 查步骤874中,首先在步骤876a,从光盘800中再现出第一密文,然后 在步骤876b,用步骤876c中存储在再现设备ROM中的主公开密钥,将 第一密文解密成为明文。在步骤876d,获得第一软件特征信息863的明 文和副公开密钥861,并在步骤876f,检查用单向散列函数提取的第二 软件特征信息。如果在步骤876g,检查结果为否定,则停止操作;如果 检查结果为肯定,则在步骤876h输出副公开密钥,如果盗版者更换了副 公开密钥或软件特征,则两种信息会不一致,从而防止了对非法盘的再 现。由此,在再现设备处获得了合法的副公开密钥。
在光盘检查步骤875中,在步骤876k输入副公开密钥,并在步骤876m 再现第二密文即公开密钥密码859(见图32)。在步骤876n,用副公开 密钥将第二密文解密成明文,并在步骤876p获取标记位置信息。在这种 情况下,不能非法变更标记位置信息,除非泄露了与副公开密钥对应的 副保密密钥876(见图32)。在步骤876p,读出由激光实际在光盘上形 成的标记位置,并在步骤876r检查该位置。如果在步骤876s检查结果 为否定,则在步骤876t停止操作,产生“盗版盘”的显示,如果检查结 果为肯定,则在步骤876u允许再现操作继续。
利用上述构造,在再现设备上不能再现非法复制的光盘,除非软件 制造商持有的副保密密钥被盗,或者以亚微米的精度,例如0.13微米激 光熔蚀了无反射标记部分,并以数微米量级的精度将两盘层压在一起。 这使得实际上不可能制造盗版盘。它具有防止光盘盗版的效果。
(c)以下将详细描述一例将公开密钥加密函数与保密密钥加密函数 联用的情况。
本发明加密系统的第一特征是在对每张光盘上的标记位置信息进行 加密时,使用两种加密函数,公开密钥加密函数和保密密钥加密函数。 以下论述的是当实际实施使用公开密钥密码的防盗版方法时所遇到的问 题,以及方法的实施。这里的公开密钥密码是指用公开密钥加密函数加 密的位置信息(例如RSA函数)
从保密的角度看,希望所有的再现设备都装有公开密钥密码解码器, 以对本发明的防盗版公开密钥密码进行解码。但是,用32位50兆赫兹 的CPU处理512位的公开密钥密码需要0.3秒。另一方面,当今消费者 设备中的DVD播放机控制IC主要是8位的单片微机。用这种CPU处理 公开密钥,所化时间将大于数分钟。这意味着,在DVD再现出图像之 前,用户必须等待数分钟,这在消费品中使用公开密钥密码系统方面提 出了一个问题。
由于,在目前的平,还不能用消费品中使用的CPU来处理公开密 钥密码,所以目前没有其他选择,消费者再现设备只能使用保密密钥密 码解码器,因为所需的处理时间少。但是,对于保密密钥密码,由于从 密码解码器信息中很容易解出保密密钥,所以保密密钥密码一旦被解密, 则将失去其防盗版的效果。因此将来,转化成难以解密的公开密钥密码 是绝对必要的。
保密密钥密码和公开密钥密码是相互不兼容的。如果将来简单地把 系统从保密密钥密码切换至公开密钥密码,则将不能对具有公开密钥密 码第二代光盘进行解码,并在具有保密密钥密码解码器的第一代播放机 上再现。另外,具有保密密钥密码的第一代光盘将不能在未来的播放机 上再现。如果本发明的构造允许这类光盘再现,那么将允许盗版者对保 密密钥密码的保密密钥解密,并用解密后的密钥产生保密密钥密码,从 而引发在市场上出现大量盗版盘的可能,如果允许用保密密钥加密的光 盘在将来的播放机上再现,那么即使使用公开密钥密码也不能防止盗版。
因此,需要一种机制,如果将来把再现设备的密码解码器从保密密 钥变换为公开密钥系统,它能保持兼容,以允许早先的光盘在具有新的 公开密钥密码解码器的再现设备上适当再现,同时防止盗版盘的再现。
以下揭示本发明的满足这种兼容需求的方法。如图39所示,本发明 的光盘具有保密密钥密码记录部分879和公开密钥密文记录部分880两 者。制造方法将在后文中参照图29描述。首先,当把图39的光盘放在 装有保密密钥密码解码器881的第一代再现设备上再现时,从盘上的保 密密钥密码记录部分879中读出合法盘专用的第一物理特征信息(对应 于位置信息的加密形式),并用保密密钥加密解码器881将其解密成明 文。另外,测量光盘的第二物理特征信息(对应于测得的位置信息),并 比较两种物理信息。
对于合法盘的情况,如步骤878a所示,由于两种物理特征信息一致, 所以通常可以再现光盘。
对于盗版盘的情况,如步骤878c所示,由于它们不一致,所以防止 了光盘的再现。也就是说,只要保密密钥密码不被破坏,就能防止再现。 如果盗版者在未来的某时破坏了密码,则如前所述,盗版者能通过非法 产生保密密钥密码而大量生产非法盘。
在上述情况下,如步骤878d所示,由于第一代再现设备中的保密密 钥解码器881只检查保密密钥密码,所以会通过比较检查,从而允许再 现非法盗版盘,但是,在将来,具有公开密钥密码解码器882的第二代 再现设备已成为主要类型;因此以非法方式在第一代再现设备上再现盗 版盘将不会有重大的冲击。
如步骤878b所示,由于本发明的合法盘具有公开密钥密码,所以通 常可第二代再现设备上再现光盘。另一方面,如步骤878e所示,当插入 盗版盘进行再现时,无论保密密钥密码是否被解密,再现设备都只检查 公开密钥密码。结果,如步骤878e所示,公开密钥密码的防盗版功能起 作用,从而几乎完全防止了盗版盘在第二代再现设备上再现。
依照本发明,从第一代再现设备进入商界起,就用预先写上的保密密 钥密码879和公开密钥密码880制造所有的光盘。因此,在第一阶段, 由于能用装在第一代再现设备中的8位微机处理密文,所以提供了保密 密钥密码等级上的防盗版,在第二阶段,即将来当保密密钥密码被破坏 时,那时已成主要类型的第二代设备中所包括的公开密钥密码解码器可 更成熟地防止盗版。通过这种方式,如果一代被下一代替代,则可继续 保持与旱先媒体的良好兼容,第二代再现设备几乎将彻底地防止盗版。
以上描述了一例低反射率标记方法的应用,即反射层等级上的防盗 版方法。但是,希望在应用主盘等级上的防盗版方法时,同样也能在换 代时保持兼容,其中如图13所示,主盘等级上的防盗版方法使用主盘的 物特征信息。
上例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当进行加密时,用公开密钥加密函数和保 密密钥加密函数对同一信息分开加密,并且分别将信息的加密形式记录 在光盘上。
因此,当将来从现用的播放机向未来的播放机过渡时,可在任何一 种类型的播放机上有效地使用上例中描述的光盘,其中现用的播放机具 有解码器,基于8位的微机,它用保密密钥加密函数对产生的密文解码, 而未来的播放机具有解码器,基于32位微机,它用公开密钥解码函数对 产生的密文解码。
(B)以下将描述其他机制。
(a)我们将描述另一个具体的公开密钥/保密密钥组合型的例子, 在该例中,对软件特征信息、ID数码和标记位置信息进行加密(参见图 29)。ID数码是指分配给每个盘的数码,用以识别光盘,下文将描述的 光盘ID(也称为光盘ID数码),其含义与ID数码相同。本例与上例的 主要区别在于(参见图32、36和37):(1)在上文具体的例子中,软件 特征信息作为第一密文写在主盘上的,而标记位置信息作为第二密文写 在被压制的盘上,但是在本例中,将软件特征信息、ID数码和标记位置 信息全都组合在一起加密,并且将加密后的文本写在早已压制好的盘上; (2)在上例中,用主保密密钥和副保密密钥进行两个阶段的加密操作, 但在本例中,只用主保密密钥而不用与副保密密钥对应的密钥进行为加 密。
具体地说,如图29所示,在保密密钥加密装置832中用保密密钥加 密用的保密密钥834对上述组合的信号偏码。还在公开密钥加密装置831 中用公开密钥加密用的保密密钥833对同一组合的信号编码。通过这种 方式,联合使用公开密钥密码和保密密钥密码。这克服了这样的问题, 即由于现用再现设备的微机处理速度慢,所以它只能对保密密钥密码解 码。未来的再现设备将使用速度较快的微机,例如32位结构的微机,并 通过只对具有较高安全度公开密钥密码解码来进行盗版检查;因此,几 乎能彻底防止盗版。如果将来某时,保密密钥密码被破坏,则由于那时 公开密钥类型的播放机将是主要类型,所以能基本防止盗版。如果发生 从现用播放机向下一代播放机的过渡,那么通过把公开密钥密码和保密 密钥密码同时记录在媒体上,可在老一代的再现设备上再现该媒体,同 时基本上防止了盗版。
(b)接下来,将参照同一附图详细描述条形码的调制记录方法。
在图29中,用条形码记录设备(PWM记录设备)845将加密后的 信息写在光盘上。
首先,用光学标记位置检测装置600检测在反射层802或在第二反 射层825上形成的有关非反射部分815的位置信息。检测方法已参照图 15作了描述,因此这里不再重复。用组合装置830将光学标记位置信息、 软件特征信息和ID发生器546产生的ID数码组合。通过用诸如SHA等 单向散列函数从一部分软件内容中提取特征,和通过获取128比特或160 比特的散列值,来获取软件特征信息。ID数码发生器546已参照图14 描述过了,因此这里不再重说明,在加密装置830中,在公开密钥加密 装置831,譬如RSA中,用公开密钥加密用的保密密钥833对物理特征 信息的组合信号编码。
在组合装置835中组合上述公开密钥密码和保密密钥密码,并在记 录电路836的误差校正编码器837中,用里德-索罗门(Reed-Solomon) 编码器838和交织器839对其进行交织/Reed-Solomon纠错。如此设定 该情形下的交织长度,以便能够校正因2.38毫米或更长的光盘擦痕(与 CD同一等级)引起的突发差错,从而产生这样的效果,即针对消费者使 用情况最差的条件下引起的光盘擦痕,为本发明中条形码记录的数据中 的差错提供纠错。
以下将参照同一附图描述脉冲宽度调制方法的原理。该方法不需要 用主保密密钥产生第一密文,用副保密密钥产生第二密文。在该方法中, 将软件特征信息、位置信息和ID数码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密。每年生产亿 万张ROM光盘。因此,很可能碰巧产生出一张其标记位置图案很容易 复制的光盘。通过使用该容易复制标记位置信息和该位置信息的合法密 文的组合信息,可生产盗版盘。在图29中,将位置信息与软件特征信息 组合,以进行加密或用签名进行认证。由此,位置信息与软件特征信息 不可分离。这意味着,如果碰巧生产了容易复制的标记,那么只可能生 产具有相应软件内容的盗版盘,从而大大限制了潜在的损失。这里应当 认识到,可将该密文记录在主盘上。
用脉冲间隔调制器840将经误差校正编码的信号调制成PWM信号。 当用激光器描线时,很难通过对线宽的精确控制来构成条形码。因此, 在本发明中,如图30所示,将脉冲间隔分为四个值:1T、2T、3T和4T, 并且例如通过将标记843b、843c、843d和843e编码为00、01、10和11, 用一条条形码发送2比特数据。如图30中表示线宽和记录速率之间关系 的表842所示,当用10微米的线宽将PIM条形码记录在ROM光盘800 的引入区(lead-in)中时,可以看到,可在一圈内在完成的光盘上附加 写上5.6kbits的信息。
图31的部分(1)示出了非反射部分的检测信号。
信号具有一同步信号区858,该区由三个脉冲857a、857b和857c组 成,间隔为T;该区表示起始位置。接着是4T的空白,它是用于测量参 考时间T的参考时间区。当线宽为10微米时,T=20微米。接着是用于 保持二次记录数据的大约为1k比特的第一记录区860。然后在100微米 或更长的空白861a之后是用于第三次记录数据的第二记录区862a。由制 造商记录解扰用的口令。
(c)以下描述能通过使用HMST方法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记录的 条形码使用方法。
如图35所示,在过程(2)中,软件制造商生产具有专用ID数码的 盘844b,并记录与用户秘密通信用的私人密钥。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过程 就能再现光盘844c和844d。
如以下将要描述的图21所示,可以用PWM(PIM)调制/解调激 光器代替磁记录/再现电路中的MFM调制/解调磁头,来构成实施本 发明HMST方法的记录/再现电路。
(d)图35示出了另一个制造光盘的具体例子。在表示光盘另一种 应用的图35过程(3)中,将经扰码的MPEG视频信号的信息或类似信 息记录在光盘844e。以下将对MPEG扰码操作作简要描述。MPEG的视 屏压缩信号在AC分量的长度可变的编码器和长度固定的编码器之间分 开,每个编码器包括一随机数加法器,用于扰码。在本发明中,加密编 码器用单向函数对解扰信号进行加密。另外,加密编码器对图像压缩控 制器中的压缩程序部分进行压缩。这使复制公司很难用非法的产品替换 加密编码器。因此,副公开密钥只对合法盘解密。
再参照图35,接下来我们将描述如何在下一过程(4)和以后的过 程中处理上述过程(3)中制造的光盘844e。
在图35的过程(4)中,软件公司用主保密密钥对光盘ID数码和用 于对解扰信号进行解码的副公开密钥进行加密,并将加密的文本通过条 形码二次记录在光盘上,从而完成光盘844f。由于光盘844f被扰码,所 以不能接原样再现光盘。这里所述光盘ID数码的含义与上述ID数码的 含义相同。在过程(5)中,销售商从消费者那里收到光盘的钱后,用使 用对应于副公开密钥的副保密密钥的光盘ID数码产生口令,并第三次将 口令记录在光盘上。一旦记录了口令,则通过对数据解扰可在再现设备 上再现光盘844g。对于计算机程序,可安装程序。利用这种方法,如果 有人行窃光盘,那么由于图像扰码和密文未被解开,所以不能再现光盘 上的图像或软件。这就打击了行窃者的努力,从而获得防止行窃的效果。
(e)现在我们中断对图35的说明,而回头参考图21,以描述再现 设备的操作和构造,如图所示,再现设备包括集中体现为磁记录和再现 电路的记录电路,它与一光学再现设备组合,构成一个记录/再现电路, 在图21中,示出和再现电路与光学再现设备的组合,但也可用普通光学 再现设备与软盘的组合来代替。
在该图中,磁再现电路含有两个解调器,MFM解调器30d和第二解 调器662,其中第二解调器是MFM的另一种类型,由选择器661选择使 用哪个解调器。相应的调制器只由工厂保管,致使尽管有可能再现,但 没有提供完整的记录能力。因此,当在工厂记录了特殊调制的区域时, 没有记录特殊调制的信号。驱动方的CPU 665进行控制,致使不能进行 记录,除非从该区域中再现出特殊调制的信号。因此可以认为,该区域 是逻辑的只写一次的区域,只允许记录一次。因此,一旦在光盘或软盘 上磁记录部分的这个只写一次区域中记录了机器ID,例如记录在再现设 备中ROM 699中的诸如驱动器ID 699a,那么用户驱动器就不能改变被 记录的内容,从而防止在超过被允许的机器数量的机器上非法安装。这 里驱动器ID是分配给每个再现设备的一个数码,用于识别该设备。机器 ID可以是分配给个人计算机的ID。网络接口装置14检查接至网络664 的第二台个人计算机上的HDD,并监督操作情况,以便不起动或运作同 一驱动器ID或同一机器ID的程序,从而防止了非法复制软件的使用。
本发明的激光标记记录方法同磁记录方法一样,允许进行二次记录, 譬如销售商记录销售代码。但这并不构成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因此这里 将不作详细说明。
对于影像产品出租店,如果将口令永久记录在光盘上,并且如果该 光盘被盗,那么窃贼便能播放该光盘。为防止这点,如过程(6)所示, 影像产品出租店交给租借者一张扰码盘844j。在步骤851g,用副保密密 钥从下文将作描述的光盘ID或驱动器ID中计算出解扰用的口令。在步 骤851j,将口令印在交给用户的收据上,如步骤851u所示,也可用电话 通知用户该口令。
如步骤851r所示,用户在家中在其再现设备上进行解码再现,首先, 在步骤851s,用副公开密钥对密文解码,解出扰码标识符(scramble identifier)和软件特征信息,将解密获得的软件特征信息与用单向散列 函数从软件内容中实际提取的软件特征信息比较,验证它们是否一致, 如果不能作出证实,则把光盘认定为非法光盘,并停止再现。如果在步 骤851x,扰码标识符为“关”,则允许在步骤851p中进行再现操作。如 果编码标识符为“开”,则用户在步骤851k,通过数字键盘输入口令, 并用副公开密钥计算口令。在步骤851t,用光盘ID和/驱动器ID作进 一步的计算,并只有当口令计算结果与光盘ID或驱动器ID一致时,才 打开扰码或密文,准许再现或操作预先说定的天数,当租给用户光盘时, 所给的口令只能使用一部分软件,这时如果用户希望列览软件的其他内 容,他可以用电话请求密钥发放中心发给所需软件内容的口令;随后在 步骤851u将口令通知用户,并在步骤851输入口令,使光盘上所需的软 件再现。
现将参照图34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在图35的过程(5)和(6)中由 影像产品零售店或影像产品出租店所进行的操作。影像产品零售店收到 扰码或加密的盘844f,并在用户付款后,通过POS终端846将光盘844f 的光盘ID数码和副公开密钥数据从条形码记录/再现设备845发送到口 令发放中心852。对于一个小规模的店铺系统,口令发放中心(即包括 副公开密钥之副保密密钥的系统)可以包括在POS终端中。在步骤851q, 口令发放中心输入光盘ID数码和时间信息,在步骤851s进行计算,在 步骤851t用副保密密钥进行加密,并在步骤851g发出口令。然后,如 果网络848和POS终端将口令发送给条形码记录设备845,并将记录有 口令的光盘844g交给客户。该光盘便能接原样再现。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出租店进行的操作。首先,将通过扰码锁定的 ROM盘844f陈列在货架上。当客户指定特殊的ROM盘844f时,店员 手持一个圆形的条形码阅读器850,该阅读器装有一个能产生螺旋扫描 图案的旋转型光头853,并且店员将阅读器压在容纳于透明盒中的光盘 800的中心,以读出由光盘844f中反射层上非反射部分815形成的条形 码,从而读出光盘ID数码。产品代码可以从本发明中由非反射部分815 形成的条形码读出,也可以从用现有的记录方法预先记录或压制在主盘 凹坑记录区内侧内环部分上的圆形条形码读出。用POS终端846处理这 些信息项,并结算租借费用;同时,如前所述,在步骤851g,发出与光 盘ID数码对应的口令。对于出租的情况,如步骤851r中所做的,要将 限制视听天数的时间信息加到光盘ID数码中,用以加密,并由此产生口 令。在预先设定的天数里该口令有效,其效果是,例如可在口令中设定 某租赁盘的租赁期为3天。
在步骤851i,将如此发行的用于打开扰码的口令、租赁时期、希望 归还的日期和名称的租赁费用印在连同光盘一起交给客户的收据849 上。用户将光盘844j和收据849拿回家。当在步骤851k,用图25所示 信息处理设备676上的诸如数字键盘等输入装置854输入口令时,用光 盘ID数码计算口令,并将其输入到主密码解码器534,在主密码解码器 534处,用公开密钥将加密的数据解码成为明文。在明文数据检查装置715 中检查该明文,确定它是否满足预定的条件;只有当口令正确时,才用 副密码解码器718对程序数据解扰,并输出视频图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口令包含数据信息,则检查来自时钟装置855 的日期数据,并且只要日期数据与数据信息相符就允许进行解扰。持口 令及其对应的ID数码存储在存储器755的固定存储器755a中。一旦输 入了口令,用户就不必再输入它来进行解扰操作。用这种方式,可用电 子装置开闭光盘上的密钥,这为商业销售带来好处。
以上主要借助将光盘ID加至光盘的光盘ID方法描述了上述实施例。 但是,对于没有光盘ID的光盘,就有必要使用驱动器的驱动器ID。以 下的描述详细论述了当只用驱动器ID和当驱动器ID和光盘ID都使用 时的解扰操作,口令产生和检查操作。
在图35中,当用与驱动器ID相关的口令对软件解扰时,用电话或 通过个人计算机的通信将存储在再现设备的ROM中的驱动器ID 699a从 图34中的信号装置851z发送至口令发放中心。在口令发放中心,在步 骤851q,使用驱动器ID和软件ID,在步骤851s进行计算,并在步骤851t, 用副保密密钥对结果加密,从而在步骤851g产生口令。在步骤851u, 用电话或通过个人计算机通信将口令发送给包括用户个人计算机的再现 设备中的通信装置85z。在步骤851k,用户输入口令,并在步骤851m, 用副公开密钥进行解密计算。在步骤851t,将驱动器ID与计算结果作比 较,如果它们不一致,则通知操作。如果它们一致,则在步骤851p,进 行再现或操作。
以下将描述驱动器ID方法和光盘ID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当使用光 盘ID时,口令只对一个特定的光盘有效。该光盘可以在任何驱动器上运 行。因此,该方法适用于电影软件和类似软件。但是,对于个人计算机 用的商业软件,如果软件可以在任何驱动器上安装,那么光盘上的软件 就可以被非法复制到不止一个计算机上。
对于电影软件,光盘只能在一个驱动器上运行是驱动器ID方法的一 个缺点。但是,对于个人计算机软件,这却是个优点。对于只需要安装 一次的商业软件,驱动器ID方法的好处在于,其口令保护的解锁特征防 止软件通过使用其他非指定驱动器被非法安装在个人计算机上。
但是,驱动器ID被写在机器的EPROM中,并且容易被变更,如果 具有相同驱动器ID的驱动器被出售,那么就可以在许多机器上进行非法 安装。另一方面,如已经所述的,很难变更本发明的光盘ID。在图34 中,如果准备在步骤851q产生关于光盘ID和驱动器ID两者的口令,并 在步骤851t中检查两种ID,则可防止光盘ID的变更。所得的效果是, 如果大量销售驱动器ID相同的驱动器,那么由于光盘ID只对一个特定 的光盘有效,所以可以制止在许多机器上非法安装。
如上所述,驱动器ID方法和光盘ID方法具有它们自己的优点和缺 点,并且对于不同的应用,优点是不同的,希望将来驱动器ID方法能用 于只安装一次的计算机软件,光盘ID方法能用于多次再现的电影或音乐 软件。这要求再现设备的设计能支持两种方法。利用图42的流程图,我 们将描述处理驱动器ID和光盘ID两者的操作过程。当开始安装时,首 先在步骤901a,检查扰码标识符是否为“开”。如果软件被扰码并且标 识符为“关”,则意味着是非法操作,并停止安装。如果标识符为“开” 但软件没有扰码,则也停止安装。如已经描述的,该扰码标识符不能变 更,因此能有效防止非法安装。在步骤901c,通过一网络将个人计算机 接至口令发放中心。在步骤901d,输入用户ID,并在步骤901e,如果 再现设备具有驱动器ID,则把驱动器ID发送给口令发放中心。确认付 款后,口令发放中心用副保密密钥对驱动器ID和软件ID进行加密和计 算,从而产生口令。用户端的个人计算机用副公开密钥进行计算,对口 令解码,并将其与个人计算机的机器ID或驱动器的驱动器ID作比较。 如果它们不一致,则停止操作;如果它们一致,则在步骤901n,运行安 装程序。也就是说,在上例中,当在步骤901k用驱动器ID计算口令时, 可以输出程序解密密钥,以完成解密或解扰。
回到步骤901e,如果不存在驱动器ID,那么在步骤901h检查光盘ID 是否被记录在光盘上,并且如果不存在光盘ID,则停止安装。如果记录 了光盘ID,则将光盘ID和软件ID发送给口令发放中心,口令发放中心 与信贷公司通信,并在确认通过信贷联机付款后,在步骤901j用副保密 密钥从光盘ID和软件ID中产生口令。在步骤901m,用户端的个人计算 机用副公开密钥对口令解密,并且如果检查结果为肯定,则完成程序安 装或软件再现。
用这种方法,可以处理驱动器ID和光盘ID两者,它具有防止安装 的效果,同时允许合法安装具有各种ID的软件产品。
由此,通过用单向加密的编码器对光盘物里ID加密,可以增强复制 保护的安全性。
如上所述,依照本发明,在由两盘层压在一起而构成的光盘的反射 层上形成一非反射部分,并至少对其位置信息加密且将其写在同一光盘 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这使得更难进行复制。从而真正不可能生产非法 复制品,即所谓的盗版盘。
从到此为止所给的说明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大大提 高防复制能力的优点。
另外,依照本发明,如参照图32所述的,通过将公开密钥数据和软 件特征信息与格式化的主盘物理特征信息876结合在一起加密,可使盗 版检查机构包含在主盘中。这进一步提高了保密性。
在图26中,揭示了一种方法,该方法为联网的购物公司提供了更大 的安全度。依照该方法,联网的购物公司将秘密通信用的私人密钥二次 记录在所有的光盘上,并将其分配给用户,不必通过邮寄把私人密钥送 给用户,并且用户还省去了要键入包含许多数字的私人密钥的麻烦。另 外,由于用户不必自己使用私人密钥,所以由100个或更多个数字组成 的大数值可用作私人密钥。这大大地提高了网络的安全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本发明的标记位置信息写在了同一光盘上,但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例如,可将信息写在作为不同媒体的软 盘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一些实施例,在这些例子中,将椭 圆函数或RSA函数应用于数字签名或数字签名类技术或者加密技术中。 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的例子,例如可以使用诸如DES等保密密钥 加密函数,或者任何其他的加密技术。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位置信息加密或为其提供了数字签名, 但也可将位置信息本身直接写在光盘上,以作替代。同样,在该情况下, 本发明能有效防止通过复制标记及其位置信息来制造盗版盘。
本发明的光盘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将反射膜直接或间接夹在两个能 耐激光的部件之间,并且用激光器在反射膜上形成标记。上述实施例已 经描述了将该结构用于防盗版技术的例子,但希望这种结构还能应用于 其他技术。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通过将两层衬底与位于中间的粘着 层层压在一起来制造本发明的光盘。但是,可以省去粘着层,或者用不 同材料制成的部件譬如保护层来替代;也就是说,只要将反射膜直接或 间接夹在两个能耐激光的部件之间,就可使用任何合适的结构。另外,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光盘包含作为被层压在一起的部件的 衬底,但可以使用诸如保护层等其他部件;也就是说,可以使用任何耐 激光的部件。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对保密密钥密码和公开密钥密码两者密码 的组合,将其作为不同代多种密码组合的一个代表性例子,但本发明不 局限于该特殊的例子。例如,作为不同代的另一种组合,可以使用具有 256比特保密密钥的公开密钥密码,它的保密性较差但可用慢的CPU处 理,已经具有1024比特保密密钥的公开密钥密码,它提供较好的保密性 但只能用高速CPU处理。用这种方法,通过组合具有不同安全等级的公 开密钥密码,可以获得在不同代间同样保持兼容的效果。另外,还可使 用三种不同代的密码的组合,例如保密密钥密码、保密性差的公开密钥 密码和保密性好的公开密钥密码。
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例如用激光器在写有数据的光盘的反射膜 上形成一标记,并以加密的形式或用所加的数字签名,至少将标记的位 置信息或与该位置信息有关的信息写在光盘上,从而与现有结构相比, 大大提高了防复制的能力。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